huuggyyder狗带是什么意思思

uijkhuyy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uijkhuyy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题干错误,不能正常作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荣新江先生简介 -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
荣新江先生简介
日 11:44:30
荣新江, 男,1960年 生于天津。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研究会理事、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唐研究》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编委、《中国学术》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历:82.8 北京大学历史系 本科 获历史学学士85.9 北京大学历史系 硕士研究生 获历史学硕士1984-1985.7 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Sinological Institute, Leiden University)
经历:87.9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助教88.9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讲师93.8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副教授1993.8--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教授1998.8--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唐中西文化交流、唐五代西北民族史、西域史、敦煌吐鲁番文书、敦煌古籍整理主讲课程:  1. 研究生:古代中西交通史研究、隋唐要籍选读、隋唐史专题、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  2. 本科生: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外关系史、敦煌吐鲁番学导论
荣新江已刊论著编年目录篇名后所加 A、B、C、D、E、F、G者,已分别收入下列各书中:
A =《于阗史丛考》(与张广达合著), 上海书店, 1993.12。
B = 《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 ,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6.6。
C = 《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11。
D = 《鸣沙集──敦煌学学术史与方法论的探讨》,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9.9。
E =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三联书店, 2001.12。
F = 《敦煌学新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11。
G = 《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1 。
关于唐末宋初于阗国的国号年号及其王家世系问题 (与张广达合撰),《敦煌吐鲁番文献
研究论集》, 北京, 9 。(A)
敦煌卷子札记四则 ,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2, 北京, 3。
和田敦煌发现的中古于阗史料概述 (与张广达合撰),《新疆社会科学》-88(A)
“Les noms du royaume de Khotan, les noms d'ere et la lignee royale de la fin des Tang au debut des Song” (with Zhang Guangda), Contributions aux etudes de Touen-houang III, ed. by M.Soymie, Paris + pls.I-IV.
辽宁省档案馆所藏唐蒲昌府文书 ,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研究通讯》-35。
归义军及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初探 , 《敦煌学辑刊》-44。
敦煌瑞像记 , 瑞像图及其反映的于阗(与张广达合撰),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3, , 图20-34 。(A)
于阗佛寺志 (与张广达合撰), 《世界宗教研究》0-149。(A)
敦煌文书 P.3510于阗文《从德太子发愿文》(拟)及其年代(与张广达合撰),《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 兰州, 5 。(A)
欧洲所藏西域出土文献闻见录 , 《敦煌学辑刊》9-133。
欧洲所藏西域出土汉文写本调查随记 , 《中国史研究动态》-29。
(翻译)乌瑞 : 军镇, 公元七至九世纪吐蕃帝国的行政单位, 《西北史地》6-113。
九、十世纪于阗族属考辨 , 《新疆社会科学》-83。
吐鲁番文书《唐某人自书历官状》所记西域史事钩沉,《西北史地》 -55。
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于阗语写卷目录初稿 (与张广达合撰),《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4, 北京,
“Notes a propos d'un manuscrit chinois decouvert a Cira de Khotan” (with Zhang Guangda), Cahiers d'Extreme-Asie , 3, .
台北“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评介 , 《中国史研究动态》-28。(D)
吐鲁番的历史与文化 , 胡戟等编《吐鲁番》, 三秦出版社, 。
(翻译)彼得森 : 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敦煌学辑刊》1987:1,132-137。
(翻译)宇野顺治 : 民主德国科学院藏西域出土佛典的国际合作研究情况报告,《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8,30-33。
《唐大历三年三月典成铣牒》跋 (与张广达合撰), 《新疆社会科学》-69。(A)
关于和田出土于阗文献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 (与张广达合撰), 《东洋学报》69:1.2,
关于敦煌和田出土于阗文献年代问题研究概述 ,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研究通讯》-27。
敦煌文献和绘画反映的五代宋初中原与西北地区的文化交往 ,《北京大学学报》 -62。(C)
敦煌的兴衰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 《文史知识》-29。
《中国所藏敦煌写本联合目录》编写刍议 ,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研究通讯》-58。(D)
(翻译)井之口泰淳 : 于阗语资料所记之尉迟王家的系谱和年代, 《新疆文物》3-124, 131。
(翻译)蒲利本 : 钢和泰藏卷年份考, 《新疆文物》5-131。
(翻译)哈密屯 : 公元851-1001年于阗年号考, 《新疆文物》3-138。
上古于阗的塞种居民 (与张广达合撰), 《西北民族研究》2-183 。(A)
有关西州回鹘的一篇敦煌汉文文献(与张广达合撰) , 《北京大学学报》-36。
关于敦煌出土于阗文献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 (与张广达合撰), 《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 北京, 6。(A)
晚唐归义军李氏家族执政史探微 , 《文献》-100。(C)
关于沙州归义军都僧统年代的几个问题 , 《敦煌研究》-78。(C)
(翻译)贝利 : 于阗王国, 《新疆文物》-43。
(翻译)乌瑞 : 有关公元751年以前中亚史的藏文史料概述, 《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5, 。
(翻译)恩默瑞克 : 于阗语中的藏文借词和藏语中的于阗文借词, 《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6, 1。
《唐刺史考》补遗 , 《文献》-94。(F)
沙州张淮深与唐中央朝廷之关系 , 《敦煌学辑刊》-13。(C)
通颊考 , 《文史》33, 4。
小月氏考 , 《中亚学刊》3, 。
“Caves of the Thousand Buddhas”, E.Yarshater ed., Encyclopaedia Iranica , V-1, New York .
敦煌学研究揭开晚唐五代宋初西北史的新篇章 , 《中国文化》2, 。(D)
新出吐鲁番文书所见西域史事二题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5,4。
(翻译)山崎元一 : 于阗国传说成立的背景, 《新疆社会科学研究》-53。
《话说敦煌》 ,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1。
《中国所藏大谷收集品概况 ----特别以敦煌写经为中心》(与尚林、方广錩合撰), 日本龙谷大学, 1991。
“mThong-khyab or Tongjia: A Tribe in the Sino-Tibetan Frontiers in the Seventh to Tenth
Centureis” (tr. by W.K.Muller), Monumenta Serica , 39, 7-299.
唐宋时代于阗史概说(木田知生译) ,《龙谷史坛》97, 京都,。
唐代河西地区铁勒部落的入居及其消亡 , 费孝通编《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曹议金征甘州回鹘史事表微 , 《敦煌研究》-12。(C)
公元十世纪沙州归义军与西州回鹘的文化交往 , 《第二届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 3。(C)
敦煌文献所见晚唐五代宋初中印文化交往 , 《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 江西人民出版社, 8。
龙谷大学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及研究状况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研究通讯》-7。 (B)
于阗在唐朝安西四镇中的地位 , 《西域研究》-64。
所谓图木舒克语中的“ gyazdi-”,《内陆亚细亚语言研究》VII, 神户,。
沙州归义军历任节度使称号研究(修订稿) , 《敦煌学》19, 台北,。(C)
金山国史辨正 , 《中华文史论丛》50, 。(C)
所谓李氏旧藏敦煌景教文献二种辨伪(与林悟殊合撰) , 《九州学刊》4:4敦煌学专号, 。(D)
敦煌学书评二则 , 《敦煌研究》6-112。(D)
书评: Turfan and Tun-huang the Texts. Encounter of civilizations on the Silk Route , 台湾《汉学研究通讯》 44:4, 9。(D)
丝绸之路、龟兹、疏勒、焉耆、于阗、王玄策、裴矩、勃律 ,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
(翻译)威廉斯 : 于阗绘画中的佛像, 《新疆文物》6。
《于阗史丛考》(与张广达合著) , 上海书店, 1993.12。 (=A)
古代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粟特移民 , 《西域研究》-15。
敦煌写本《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校考 , 《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纪念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C)
关于曹氏归义军首任节度使的几个问题 , 《敦煌研究》-53页。(C)
初期沙州归义军与唐中央朝廷之关系 , 黄约瑟与刘健明合编《隋唐史论集》, 香港大学, 7。(C)
归义军改元考 , 《文史》38, 。(C)
甘州回鹘成立史论 , 《历史研究》-39。(C)
甘州回鹘与曹氏归义军 , 《西北民族研究》-72。(C)
唐五代归义军武职军将考 , 《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 西安, 。(F)
关于唐宋时期中原文化对于阗影响的几个问题 , 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1,1993, 北京大学出版社, 401-424。
两种流散的敦煌《刘子》写本下落 , 《书窗》-63。(D)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拾遗 , 《文物》-59。(D)
敦煌吐鲁番出土中古伊朗语文献研究概述 , 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书评:池田温编《敦煌汉文文献》 , 香港大学《东方文化》XXXI.1, 8。(D)
饶宗颐教授与敦煌学研究 , 《中国唐代学会会刊》4, 。(D)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评介 , 《中国史研究动态》-29。
《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残卷目录 (S.)》,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4.7。
《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与姜伯勤、项楚合著) ,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4.7。
九、十世纪归义军时代的敦煌佛教 , 《清华汉学研究》创刊号, 。(C)
于阗王国与瓜沙曹氏 , 《敦煌研究》1-119。
西域粟特移民考 , 《西域考察与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2。(E)
有关敦博本禅籍的几个问题(与邓文宽合撰),《敦煌学辑刊》 -16。(D)
森安孝夫著《回鹘摩尼教史之研究》评介 , 《西域研究》-103。(E)
唐代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评介, 《北京大学学报》2-123, 120。(E)
龙家考 , 《中亚学刊》4,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44-160。
祆教初传中国年代考,《国学研究》 3,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35-353。(E)
俄藏敦煌西域文献纪略 , 《学术集林》卷四, 上海远东出版社, 3。(B)
《唐开元二十九年西州天山县南平乡籍》残卷研究,《西域研究》 -43。
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敦煌文献考察纪略 , 《敦煌研究》7-132。(B)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敦煌卷子小记 (与张国刚合撰), 《祝贺胡如雷教授七十寿辰——中国古代史论丛》,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年12月, 252-257页。(与张国刚合撰) (B)
英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纪略 , 《敦煌学辑刊》1995年第2期, 1-8页。
饶宗颐编《法藏敦煌书苑精华》评介 (与赵声良合撰), 《敦煌研究》2-174。
敦煌文献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敦煌研究》1995年特刊, 50-52。(D)
书评: J.-P. Drege, Les bibliotheques en chine au temps des manuscrits (Jusqu'au Xe si è cle) ,《九州学刊》第6卷第4期敦煌学专号, 3。(D)
书评:《俄藏敦煌文献》第 1-5册, 《敦煌吐鲁番研究》1, 北京大学出版社, 3。(D)
书评:《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 , 《敦煌吐鲁番研究》1, 北京大学出版社, 6。(D)
书评:《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壹 , 《唐研究》1, 北京大学出版社, 0。
(主编)《唐研究》第 1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566页+10图版。
(副主编)《英藏敦煌文献》第 12-14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 ,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6.6。 (=B)
《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11。 (=C)
敦煌藏经洞的性质及其封闭原因,《敦煌吐鲁番研究》 2, 。(D)
张氏归义军与西州回鹘的关系,《 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史地语文编》,辽宁美术出版社,1996,118-132。(C)
“Doubts concerning the Authenticity of Two Nestorian Christian Documents Unearthed at Dunhuang from the Li Collection”(with Lin Wushu), 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 , 1.1, May .
吐鲁番出土《武周康居士写经功德记碑》校考 ----兼谈胡人对武周政权之态度, 《民大史学》1, 。(E)
季羡林先生主持的“西域文化读书班”侧记 , 《人格的魅力》, 延边大学出版社, 5。(D)
敦煌本《书仪镜》为安西书仪考 , 《庆祝婺源潘石禅先生九秩华诞敦煌学特刊》, 台北文津出版社, 7-273。
俄藏《景德传灯录》非敦煌写本辨 , 《段文杰先生治学五十周年纪念敦煌学论集》, 北京, 0-253。(D)
俄国所藏之景德传灯录(日文,衣川贤次译),《禅文化》 161, 1996夏, 134-146。
档案与敦煌学研究 , 《档案》-13。(D)
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藏吐鲁番汉文佛典札记,《华学》 2, 7。
日本书道博物馆藏吐鲁番敦煌文献纪略 , 《文献》9-158。(B)
静嘉堂文库藏吐鲁番资料简介 , 《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集》,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6-188。(B)
唐与新罗文化交往史证 ----以《海州大云寺禅院碑》为中心,《韩国研究》3, 杭州出版社, -34。
中外关系 (与廉湘民合撰), 《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述》,天津古籍出版社, 5。
山田信夫著《回鹘文契约文书集成》评介 ,《敦煌研究》2-174。(D)
书评: Chen Guocan, Sitanyin suohuo Tulufan wenshu yanjiu (with Valerie Hansen), Reuv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ogie, 1996, 11.
赫德逊《欧洲与中国》汉译本评介 ,《书品》-34。(E)
书评:方广錩编《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 ,《唐研究》2, 6。(D)
书评:罗丰编著《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唐研究》2, 9。(E)
西州回鹘等,《新疆各族历史文化词典》,中华书局, 1996年。
(主编)《唐研究》第2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565页+8图版。
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第三届中国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 , - 241。(E)
五代洛阳民间印刷业一瞥,《文物天地》 -13。
王延德所见高昌回鹘大藏经及其他 , 《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
柏林通讯 , 《学术集林》卷十, 1997年8月, 380-397页。(F)
敦煌本禅宗灯史残卷拾遗 , 《周绍良先生欣开九秩庆寿文集》, 北京中华书局, 1-244。(D)
“Ye Changchi: Pioneer of Dunhuang Studies”, IDP NEWS , No.7, Spring
+ 3 pls. ( F )
李盛铎写卷的真与伪,《敦煌学辑刊》 -18。(D)
“二十世纪初叶的敦煌写本伪卷”学术研讨会简介,《敦煌研究》 1997:4,179-182。(F)
八世纪下半与九世纪初的于阗(与张广达合撰),《唐研究》 3, 1。
书评: A.Cadonna (ed.), Cina e Iran. Da Alessandro Magno alla Dinastia Tang , 《唐研究》 3 , 1997 , 538 - 543 。 (D) ( E )
书评:郭锋《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所获甘肃新疆出土汉文文书》,《唐研究》 3,1997,572-575。(D)
书评:陈国灿《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唐研究》 3,-577。(D)
(主编)《唐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84页+16图版。
《敦博本禅籍录校》(与邓文宽合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12,41+527页。
一个入仕唐朝的波斯景教家族,《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 2, 北京大学出版社,。(E)
中国所藏吐鲁番文书及其对中古史研究的贡献,《敦煌学》 21,。(F)
《唐开元二十三年西州高昌县顺义乡籍》残卷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庆祝韩国磐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 6。
《且渠安周碑》与高昌大凉政权,《燕京学报》新 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5-92。
德国“吐鲁番收集品”中的汉文典籍与文书,饶宗颐编《华学》 3,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309-325。
归义军大事纪年初稿,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出土文献研究》 3,北京中华书局,1998,234-260。(C)
安世高与武威安姓──评《质子安世高及其后裔》,黄时鉴编《东西交流论谭》,上海, 9。(E)
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研究》 2-148。 (G)
贝利教授与于阗语文献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 2, 4。(D)
法藏敦煌西域文献考察纪略,《中华文史论丛》 57,1998,37-65。(B)
德国探险家勒柯克其人其事──《新疆地下的文化宝藏》中译本序,《人民政协报》 1998年11月9日第三版《学术家园》。(F)
“Meeting on the Centenary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Cave”, IDP News , No.10, Spring 1998, 7.
通颊、张议潮,《西藏历史文化辞典》,西藏人民出版社与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252、338页。
仲云、吐蕃王朝编年史、于阗语、粟特语、英国博物馆、李盛铎旧藏、敦煌石窟图录、斯坦因等,《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年12月。
(主编)《唐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79页+4图版。
《鸣沙集──敦煌学学术史与方法论的探讨》,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9.9。 (=D)
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徙及其聚落,《国学研究》 6,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7-85。(E)
丝绸之路,袁行霈编《中华文明之光》 2,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23-134。(E)
《历代法宝记》中的末曼尼与弥施诃──吐蕃文献中的摩尼教和景教因素的来历,王尧编《藏学研究丛刊·贤者新宴》,北京出版社, 1999.3,130-150。(E)
十世纪于阗国的天寿年号及其相关问题(与张广达合撰),余太山编《欧亚学刊》 1,北京中华书局,1999.12,181-192。
唐代西州的道教,《敦煌吐鲁番研究》 4,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7-144。
“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Turfan Oasis and Its Exploration” (with Zhang Guangda), Asia Major , third series , vol.11, Part 2, ), 13-36.
德藏吐鲁番出土《春秋后语》残卷考释,《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9:2,71-73+附图。
敦煌本《天宝十道录》及其价值,唐晓峰等编《九州》 2,1999,116-129。
新见俄藏敦煌唐诗写本三种考证及校录(与徐俊合撰),《唐研究》 5,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59-79。
俄藏敦煌写本《唐令》残卷(Дх .3558)初探(与史睿合撰),《敦煌学辑刊》1999:1,3-13。
“The Historical Importance of the Chinese Fragments from Dunhuang in the British Library”, The British Library Journal , vol.24, No.1, Spring ), 78-89 + 3 figs.
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概述,饶宗颐编《敦煌文薮》下,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9.4,121-137。
敦煌古籍整理现状评议,《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 2,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5,332-346。(F)
罗布泊:中国西部探险的热点话题,《深圳特区报》 《读书》。(F)
重读敦煌书序,追念恭三先生,《仰止集──邓广铭先生纪念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494-499。(F)
敦煌的发现及其学术意义,《文史知识》 1999:6,40-45。(F)
藤枝晃教授与敦煌学研究(附:藤枝晃教授论著目录),《敦煌吐鲁番研究》 4,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563-576。(F)
梵蒂冈所藏汉籍目录两种简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编《中西初识》,郑州大象出版社, 1999,139-144。
书评: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历史研究》 1999:3,186-188。(F)
书评:柳洪亮《新出吐鲁番文书及其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 4,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86-590。(F)
书评: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唐研究》 5,1999,499-504。(E)
书评: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唐研究》 5,1999,515-518。
书评: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唐研究》 5,1999,518-522。(E)
书评: E.R.Knauer, The Camel's Load in Life and Death ,《唐研究》 5 , 1999 , 533-536 。( E )
(主编)《唐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72页+4图版。
摩尼教在高昌的初传,刘东编《中国学术》 1,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58-171。(E)
高昌王国与中西交通,余太山编《欧亚学刊》 2,中华书局,2000,73-83。(E)
据史德语考(与段晴合撰),余太山编《中亚学刊》 5(1996),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9-
法门寺与敦煌,《 ' 98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12,
66-75。(F)
“The Nature of the Dunhuang Library Cave and the Reasons of Its Sealing”(tr. By Valerie Hansen), Cahiers d'Extreme-Asie , 11 (Nouvelles etudes de Dunhuang), ed. J.-P. Drège, Paris/Kyoto , 247-275.
“More on the Nature of the Tun-huang Treasures: Three Stages Monastery and the Library Cave”(Abastract), Transac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astern Studies , No.XLV, 2000, Tokyo: The Toho Gakkai, 91-93.
王道士──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修订稿),《敦煌研究》 -28。(F)
北京大学与早期敦煌学研究,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文化的馈赠 ----[1998] 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史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333-340。(F)
甘藏敦煌文献知多少?《档案》 2000:3,16-19。(F)
敦煌文献:新材料与新问题,《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0:1,16-17。(F) (G)
敦煌学: 21世纪还是“学术新潮流”吗?《辞海新知》No.5, 2000.6,65-71。(F) (G)
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琐议,《光明日报》 。(F)
敦煌学のきのう、きょう、ぁす,《人民中国》 2000:10,20-24。
敦煌学百年:海外汉学的奉献,《光明日报》 《历史周刊》。(F)
敦煌文献与古籍整理,《庆祝吴其昱先生八秩华诞敦煌学特刊》,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0, 269-280。(F)
敦煌地理文献的价值与研究,《书品》 2000:3,33-40。(F)
敦煌本《贞元十道录》及其价值,《中华文史论丛》 63,2000,92-99。
《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补正,宋家钰、刘忠编《英国收藏敦煌汉藏文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6,379-387。
“[Chines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Regions: A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s” (tr. By Lin Y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2, 3.
“Research on Zoroastrianism in China (
) ”(tr. by Bruce Doar), 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 , IV.1: Zoroastrianism in China, December .
“The Migrations and Settlements of the Sogdians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Sui and Tang” (tr. by Bruce Doar), 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 , IV.1: Zoroastrianism in China, December 3.
重读《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中华读书报》 第20版。(F)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一卷)评介,《敦煌研究》 2000:4,178-180。(F)
《英藏敦煌文献》定名商补,《文史》 52,2000,115-129。(F)
评《敦煌学研究论著目录( )》,《汉学研究通讯》19:4,2000,649-651。(F)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评介,《中国史研究》 2000:1,167-169。(F)
书评:《汉文史料中的罗马帝国》( The Roman Empire in Chinese Sources , by D.D.Leslie and K.H.J.Gardiner, Roma 1996 ),《北大史学》 7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 328-332 。( E )
《唐研究》的编辑方针及其旨趣,《唐代史研究》 3,日本唐代史研究会,2000,54-58。 (G)
(主编)《唐研究》第 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26页+8图版。
(翻译)梅维恒《绘画与表演──中国的看图讲故事和它的印度起源》(与王邦维、钱文忠合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年6月。
《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8,11+373页+110插图+4地图。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三联书店, 2001.12,ix+6+490页。 (=E)
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历史研究》 2001:1,65-72。(E)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曹氏出自考——ソグド后裔说をめぐって(张铭心、广中智之日译文),
《内陆ァジァ史研究》 16,东京早稻田大学大学,2001.3,1-12。
“The Relationship of Dunhuang with the Uighur Kingdom in Turfan in the Tenth Century”, De Dunhuang à Istanbul, Hommage à James Russel Hamilton ( Silk Road Studies V), ed. by Louis Bazin et Peter Zieme, Brepols 8.
隋及唐初并州的萨保府与粟特聚落 ,《文物》2001:4,84-89。(E)
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早期流散,郝春文编《敦煌文献论集——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1-21。
唐蔡省风编《瑶池新咏》重研(与徐俊合撰),《唐研究》 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5-144。
粟特祆教美术东传过程中的转化——从粟特到中国,巫鸿编《汉唐之间文化艺术的互动与交融》,文物出版社, 2001.9,51-72。(E)
(整理)陈寅恪:《敦煌零拾》札记,《敦煌吐鲁番研究》 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2。(F)
中国所藏敦煌吐鲁番文献整理刊布简介,日本《唐代史研究》 4,2001,118-121。
书评:《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书大观》第 11卷《晋唐写经·晋唐文书》、第12卷《战国秦汉唐宋元墨迹》,《敦煌吐鲁番研究》5,2001,332-337。(F)
书评:《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敦煌吐鲁番研究》 5,2001,418-422。(F)
敦煌吐鲁番研究的典范——《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读后,乐黛云编《季羡林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纪念季羡林教授九十寿辰》,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2-46。(F)
《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壹评介,《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369,2001.11,21-24。
华尔纳《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中文本序,《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1,1-4。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前言,《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丛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1-10。(F)
申国美编《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研究论著目录索引》序,同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1.9, 1-2。(F)
(主编)《唐研究》第 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599页+8图版。
《敦煌学新论》(敦煌学研究丛书),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9。(= F )
(辑注)《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与朱玉麒合作),北京中华书局, 2002.4,2+12+331页+56图。
《释迦降伏外道像》中的祆神密斯拉与祖尔万,《华林》 2,中华书局,2002.1,201-213。(E)
波斯与中国:两种文化在唐朝的交融,刘东编《中国学术》 2002:4,商务印书馆,2002.12,56-76。
中亚、西亚、南亚、南海、欧洲、非洲关系,胡戟等编《二十世纪唐研究·政治卷》第九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1,260-287。 (G)
“The Li Shengduo Collection: Original or Forged Manuscripts?” Dunhuang Manuscript Forgeries (The British Library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Science 3), ed. by Susan Whitfield, London: The British Library, 2002, pp.62-83 + pl.1.
德藏吐鲁番本“晋史毛伯成”诗卷校录考证(与徐俊合撰),蒋寅、张伯伟编《中国诗学》 7,2002.6,1-13。
再论敦煌藏经洞的宝藏──三界寺与藏经洞,郑炳林编《敦煌佛教艺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2.7,14-29。(F)
狩野直喜と王国维——初期敦煌学史の一美谈,高田时雄编《草创期の敦煌学》,东京知泉书馆, 2002.12,47-55。
有关敦煌本《历代法宝记》的新资料—— 积翠轩文库旧藏“略出本”校录 ,《戒幢佛学》 2( 中日敦煌佛教学术会议专辑),岳麓书社, 2002.12,94-105 。
圣彼得堡藏和田出土汉文文书考释(与张广达合撰),《敦煌吐鲁番研究》 6,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221—241。
近年于阗语及其文献研究论著评介,潘悟云主编《东方语言与文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2.3,360-372。(F)
龚方震、晏可佳《祆教史》评介,余太山编《欧亚学刊》 3,中华书局,2002.4,288-292。(E)
(书评) La Sérinde, terre d'échanges , 《敦煌吐鲁番研究》 6,2002.8,375-377。
(书评) C.G.Mannerheim in Central Asia
, 《敦煌吐鲁番研究》 6,2002.8,419-423。 (G)
21 世纪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2:3 , 17 - 20 。
周一良先生与书,《读书》 2002:6,114—120。
才高四海,学贯八书——周一良先生与敦煌学,《敦煌吐鲁番研究》 6,2002.8,26-37。(F)
大谷探险队とその将来品,《本愿寺新报》 2002年12月20日第7版。
(主编)《唐研究》第 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557页+11图版。
海路还是陆路——佛教传入汉代中国的途径和流行区域研究述评,《北大史学》 9,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3.1 , 320-342。 (G)
“The Illustrative Sequence on An Jia's Screen: A Depiction of the Daily Life of a Sabao ” (安伽石屏的图像程序:一个萨保的日常生活画卷), Orientations , February 2003, pp.32-35 + figs.1-7 。
Miho 美术馆粟特石棺屏风的图像及其组合,《艺术史研究》 4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12 ( 2003.7 ), 199-221 。
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胡素馨编《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12,246-260。
佛像还是祆神?——从于阗看丝路宗教的混同形态,《九州学林》 1 卷 2 期,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冬季, 93-115 。
略谈徐显秀墓壁画上的菩萨联珠纹,《文物》 2003:10,66-68+封二图版 。
萨保与萨薄:北朝隋唐胡人聚落首领问题的争论与辨析,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 3 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1 , 128-143 。
女扮男装——唐代前期妇女的性别意识,邓小南主编《唐宋妇女与社会》下 (《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8,723-750+图1-15。
(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 (《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8。
唐代的宗教信仰与社会:新问题与新探索,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 (《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8,1-12。 (G)
北朝隋唐胡人聚落的宗教信仰与祆祠的社会功能,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 (《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8,385-412+图1-9。
《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总序,《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第一辑每本书前,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8,1-2。
唐写本中の《唐律》《唐礼》及びその他(森部丰译),《东洋学报》 85:2 , 2003.9 , 1-17+ 图 1-4 。
盛唐长安:物质文明闪烁之都,齐东方、申秦雁主编《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3.5,47-53 。
关于隋唐长安研究的几点思考,《唐研究》 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1-8。 (G)
隋唐长安史地丛考·引言, 《唐研究》 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235-236。
隋唐长安史地丛考·三戟张氏, 《唐研究》 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259。
(主编)《唐研究》第 9卷(“长安:社会生活空间与制度运作舞台”研究专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619页+2彩版。
隋唐长安研究文献目录(与王静合编),《中国唐史学会会刊》 22,2003.10,57-86。
唐代禅宗的西域流传,《田中良昭博士古稀记念论集·禅学研究の诸相》,东京大东出版社, 2003.3,59-68。
慧超所记唐代西域的汉化佛寺,《冉云华先生八秩华诞寿庆论文集》,台北法光出版社, 2003.3 , 399-407 。
略谈于阗对敦煌石窟的贡献,敦煌研究院编《 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历史文化卷》上,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3.9,67-82。
狩野直喜 与 王国维——早期敦煌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敦煌学辑刊》 2003:2,123-128。
“Chinese Inscriptions on the Turfan Textiles in the Museum of Indian Art, Berlin ” , Appendix II to Central Asian Temple Banners in the Turfan Collection of the Museum für Indische Kunst, Berlin. Painted Textiles from the Northern Silk Route , by Chhaya Bhattacharya-Haesner, Berlin: Dietrich Reimer Verlag, 2003, pp.475-476.
入海遗编照眼明——潘重规《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敦煌卷子题记》读后,项楚、郑阿财主编《新世纪敦煌学论集》,成都巴蜀书社 , 2003.3,14 -26 。
《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后记,同书, 463-464。
(讲演稿)敦煌学学术史与方法论,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学资料研究中心编《敦煌与丝路文化学术讲座》第 1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9,64-88。
(讲演稿)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收藏概况,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学资料研究中心编《敦煌与丝路文化学术讲座》第 1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9,89-111。
欧洲学院的缩影——莱顿大学汉学院(海外书话 1),《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1,45-49+2
插图 +封二。
神圣的殿堂——莱顿大学图书馆东方写本与图书部(海外书话 2),《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2,55-61。
学术精品的追求——莱顿的布瑞尔书店和它的出版物 (海外书话 3),《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3,86-91。
莱顿的旧书——海外中国文化研究一瞥(海外书话 4),《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4,43-48。
《佛教大词典》的学术价值,《光明日报》 2003 年 7 月 15 日 B4 版。
跨越中国边境的跨文化互动学术研讨会(附:梅维恒教授敦煌研究论著目录),《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创刊号,北京中华书局, 2003.12 , 41-45 。
(与李孝聪合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科学出版社, 2004.1 。
汉唐中西关系史——对新旧史料的一个概观,荣新江、李孝聪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科学出版社, 2004.1 , 1-7 。 (G)
丝绸之路上粟特聚落的日常生活 /Daily Life in Sogdian Colonies along the Silk Road/ ツルクロ—ドにおけるソグド人居住地の日常生活,《 MIHO MUSEUM 研究纪要》 4 ,滋贺:财团法人秀明文化财团, 2004.3 , 1-15 。
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纪宗安、汤开建主编《暨南史学》 2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12 ( 2004.4 ), 102 - 123 。
(与张志清合编)《 從撒馬爾 干 到長安 : 粟特人在中國的文化遺迹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4。
從撒馬爾干到長安——中古時期粟特人的遷徙與入居 ,《 從撒馬爾 干 到長安——粟特人在中國的文化遺迹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4,3-8。
(图版解说) 安伽墓誌 等,《 從撒馬爾 干 到長安——粟特人在中國的文化遺迹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4,66页以下。
ソグド祆教美术の东传过程における转化——ソグドから中国へ(西林孝浩译),《美术研究》 384 ,东京文化财研究所, 2004.11 , 1-17 。
四海为家—— 粟特首领墓葬所见粟特人的多元文化,《上海文博》 2004 : 4 , 85-91 +图 1-11 。
“Land Route or Sea Route? Commentary on the study of the paths of transmission and areas in which Buddhism was disseminated during the Han period” (tr. by Xiuqin Zhou), Sino-Platonic Papers , ed. V. H. Mair, No.144, July .
中古中西交通史上的统万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编《统万城遗址综合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4.7 , 29-33 。
韦述及其《两京新记》 (与王静合撰),《文献》 2004.2,31-48。
“Juqu Anzhou's Inscription and the Daliang Kingdom in Turfan” (tr. by Wang Yuanyuan) , Turfan Revisited – The First Century of Research into the Art and Cultures of the Silk Road , ed. by D. Durkin-Meisterernst et al., Berlin: Dietrich Reimer Verlag, 5 + pls.1-3 + figs.1-2.
“Official Life at Dunhuang in the Tenth Century: The Case of Cao Yuanzhong” (tr. by A. Morrison), The Silk Road: Trade, Travel, War and Faith , ed. by Susan Whitfield, London: The British Library, +fig.1-4.
历史时期的胡汉葬俗:吐鲁番的例证, 余太山编 《欧亚学刊》 4 ,中华书局, 2004.6 , 177-181 。
驚沙撼大漠——向達的敦煌考察及其學術意義 ,《敦煌吐鲁番研究》 7 ,北京中华书局, 2004.1 , 99-127 。
《史记》与《汉书》——吐鲁番出土文献札记之一,《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4:1 , 41-43 页 +4 图。
敦煌本邈真赞拾遗,《敦煌学》第 25辑(潘重规先生逝世周年纪念专辑),2004.9,459-463。
首都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经眼录(与余欣、王素合撰),《首都博物馆丛刊》 18,2004.10,166-174。
沙州归义军史事系年示例(与余欣合撰),《华学》 7 (饶宗颐教授米寿志庆),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12 , 223-233 。
(主编)《唐研究》第 10卷(创刊十周年纪念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686页+48图版。
《唐研究》创刊十周年纪念专号献词,《唐研究》第 1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1-6。 (G)
书评:《岑仲勉著作集》,《唐研究》第 1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581-584。
孟宪实《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序,同书,齐鲁书社, 2004.6,1-2。
书评: Sir Aurel Stein in The Times ,《敦煌吐鲁番研究》 7 , 北京中华书局, 2004.1 , 496-499 。 (G)
书评: Handbook to the Stein Collections in the UK ; Catalogue of the Collections of Sir Aurel Stein in the Library of the 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敦煌吐鲁番研究》 7 , 北京中华书局, 2004.1 , 499-504 。 (G)
评《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历史文献》第 7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322-329。 (G)
《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名家专题精讲系列第五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 (=G)
(主编) 《唐研究》第 11 卷(唐宋时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秩序研究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
(与华澜、张志清合编)《 粟特人在中國 ——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年 12 月 。
金樽美酒醉他乡——从安伽墓看粟特物质文化的东渐 ,《文物天地》 2005年第1期,88-91页。
北周史君墓石椁所见之粟特商队,《文物》 2005年第3期,47-56页+图1-6。
西域粟特移民聚落补考,《西域研究》 2005年第2期,1-11页。
“ Sabao or Sabo : Sogdian Caravan Leaders in the Wall-Paintings in Buddhist Caves”, Les Sogdiens en Chine , sous la direction de étienne de la Vaissiere et éric Trombert, Paris: école fran?aise d'Extrême-Orient, 2005, pp.207-230.
前言,《 粟特人在中國 ——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年 12 月, 3 - 8 页 。
萨保与萨薄: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粟特商队首领, 《 粟特人在中國 ——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 ,北京 ,中华书局, 005 年 12 月, 49 - 71 页 。
“ Khotanese Felt and Sogdian Silver: Foreign Gifts to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Ninth and Tenth-Century Dunhuang ”, Asia Major , XVII.1, ], pp.15-34.
从《井真成墓志》看唐朝对日本遣唐使的礼遇,《西北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108-111页。(出版)
8 世纪における东アジアの外交情势と遣唐使による中日交流,《遣唐使と唐の美术》,东京国立博物馆、朝日新闻社, 2005 年 7 月, 134-137 页。
汉代から唐代における东西交涉史——新旧史料の概观(西村阳子译),《中国—社会と文化》第 20 号, 2005 年 6 月, 445-455 页。
唐代西域的汉化佛寺系统,新疆龟兹学会编《龟兹文化研究》第 1辑,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6,130-137页。
丹丹乌里克的考古调查与唐代于阗杰谢镇,《新疆文物》 2005 年第 3 期, 31-35 页。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所见《西域水道记》校补本,《文史》 2005 年第 4 辑, 245-256 页。
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历史研究》 2005年第4期,165-175页。(G)《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55-58页摘要转载。
沙州归义军史事系年(大中六年—咸通二年)(与余欣合撰), 《敦煌吐鲁番研究》第 8 卷(庆祝饶宗颐先生米寿专号),中华书局, 2005 年 1 月, 71-88 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藏德国吐鲁番文献旧照片的学术价值,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学资料研究中心编《敦煌学国 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 年 3 月, 267-276 页+图 1-3 。
敦煌写本真伪弁别示例——法成の讲じた《瑜伽师地论》の学生による笔记を中心として(与余欣合撰),石塚晴通教授退职记念会编《日本学·敦煌学·汉文训读の新展开》,东京汲古书院, 2005 年 5 月, 61-72 页。
敦煌写本辨伪示例:以法成讲《瑜伽师地论》学生笔记为中心( 与余欣合撰), 《敦煌学·日本学——石冢晴通教授退职纪念论文集》,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 65-74 页。
(讲演稿)敦煌学与中外关系史研究,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学资料研究中心编《敦煌与丝路文化学术讲座》第 2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1月,135-159页。
(讲演稿)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鲁番学资料研究中心编《敦煌与丝路文化学术讲座》第 2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1月,223-248页。
古代中亚史研究,余太山编《内陆欧亚古代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6 月, 123-155 页。
蒙曼《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序,同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8,3-4页。
《唐研究》第 11 卷“唐宋时期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秩序研究”专号序(与邓小南合撰),《唐研究》第 11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 1-3 页。
粟特与突厥——粟特石棺图像的新印证,周伟洲编《西北民族论丛》第 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1-23页。
新出トゥルファン文书に见える ソグド と突厥,《环东アジア研究センタ-年报》第 1号,新澙大学,2006年3月,5-15页。
“Sogdians around the Ancient Tarim Basin”, ērān ud Anērān. Studies Presented to Boris Il'i? Mar?ak on the Occasion of His 70th Birthday , eds. M. Compareti, P. Raffetta and G. Scarcia, Venezia: Libreria Editrice Cafoscarina, 4.
俄藏 Дх.3558 唐代令式殘卷再研究(与史睿合撰),《敦煌吐鲁番研究》第 9 卷,中华书局, 2006 年 5 月, 143-167 页。
“Zoroastrian deities on a Buddhist sculpture from Xi'an” (tr. by Wang Yuanyuan), 古正美编《唐代佛教与佛教艺术》 / Buddhism and Buddhist Art of the Tang ,新竹: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 2006 年 6 月, 253-261 页。
沙州归义军史事系年(咸通三年-六年)(与余欣合撰),白化文主编《周绍良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年8月,333-342页。
敦煌历史上的曹元忠时代,《敦煌研究》 2006 年第 6 期, 92-96 页+图 1-5 。
欧美所藏吐鲁番出土汉文文献:研究现状与评介,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编《吐鲁番学研究: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10 , 37-41 页。
西域——摩尼教最后的乐园,《寻根》 2006年第1期,4-9页。
余欣《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序,本书,中华书局, 2006年3月,1-2页。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展览随想,国家图书馆编《文明的守望——古籍保护的历史与探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年5月,7-10页。
(讲演稿)谈谈治史学的方法(附讨论记录),张柏春、李成智主编《技术史研究十二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13-28页。
(书评)王冀青《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敦煌吐鲁番研究》第 9卷,中华书局,2006年5月,512-518页。
(评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仓修良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第 5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75-82页。
《粟特人在中国》编后感言,《书品》 2006年第4期,14-18页。
“ New Light on Sogdian Colonies along the Silk Road . Recent Archaeological Finds in Northern China” , Berlin-Brandenburg ische A k adem ie der Wissenschaften. Berichte und Abhandlungen , Band 10, Berlin: Akademie Verlag, Oktober 0 .
关于北大所藏常书鸿致胡适的一封信,敦煌研究院编《 2004 年石窟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 85-91 页。
新发见の中国中世史,纪平英作、吉本道雅编《京都と北京——日中を结ぶ知の架桥》,角川学艺出版, 2006 年 12 月, 191-207 页。
有关北周同州萨保安伽墓的几个问题,张庆捷等编《 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126-139页。
“The Sogdian Caravan as Depicted in the Relieves of the Stone Sarcophagus from Shi's Tomb of the Northern Zhou”, Chinese Archaeology ( 中国考古学 ), vol.6,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1-185+figs.1-4.
(主编)《唐研究》第 12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
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概说(与孟宪实、李肖合撰),《文物》 2007年第2期,41-49页,图1-图8。
新获トゥルフィン出土文献概说(与孟宪实、李肖合撰,张娜丽译) ,《 西北出土文献研究 》 4 , 2007.2 , 5 - 15 页。
唐代の佛·道二教から见た的外道——景教徒(高田时雄译),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编《中国宗教文献研究》,京都,临川书店, 2007 年 2 月, 427 - 445 页。
金樽美酒醉他乡——从安伽墓看粟特物质文化的东渐(增订稿),赵丰编《丝绸之路:艺术与生活》,香港,艺纱堂 / 服饰出版, 2007 年 3 月, 19-24 页。
一张废纸上的中亚历史脉动,《光明日报》 2007 年 3 月 19 日第 9 版(史学版)。
刘进宝《归义军经济史研究》序,《敦煌研究》 2007 年第 1 期, 114 页。
阚氏高昌王国与柔然、西域的关系,《历史研究》 2007年第2期,4-14页+图1(封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疆社会科学院 版权所有 未经新疆社科院书面特别授权 请勿转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新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666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