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羴委比和委差是什么意思?

爱新觉罗·胤祥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爱新觉罗·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730年),清第十三子(实为二十二子),母章佳氏。与雍亲王关系最亲密。胤禛继位,封为,又出任,处理重要政务。元年,命总理。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的许可,为。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1]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上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满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纠错 关闭纠错
外文名Aisin Gioro Yin xiang别&&&&名爱新觉罗·允祥国&&&&籍大清帝国民&&&&族满族(满洲)出生地北京逝世日期日职&&&&业主要成就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谥&&&&号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
胤祥雍正三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
雍正七年,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出任首席,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天下“”,恢复了一切“”。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
精于骑射,每发必中。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康熙围猎,猛虎突出林间,直面扑来,面不改色,从容操刀,一击而毙,见者无不称其“神勇”。
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八旗之督领,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其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甚合皇上心意。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
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後令享太庙,谥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八字,冠於谥法之上,以示宠褒。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胤祥生于1686年(具体月份存在争议),自三十七年七月12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皇父去后,直至四十七年九月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胤祥带往。仅此即足以说明,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胤祥在雍正年间作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种种表现,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外,还颇有办事才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难得的人材。
胤祥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但流传至今的作品甚少。只有《交辉园遗稿》中少量作品流传下来。康熙四十一年,南巡,、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随驾。某日,玄烨在行宫召集大臣和皇子们研习书法。不仅亲书大字对联当场展示,还邀请众人观赏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书写的对联,据说,诸臣环视,“无不欢跃钦服”。如此惊叹的举动,自然有阿谀逢迎的成分,但两位皇子擅长书法确是事实。这一年,胤祥17岁,如果不是心里有底,玄烨又怎么会让他同皇兄一起当场献技呢?胤祥继承了人的,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有记载提到,他“精于骑射,发必命中”。有一次出巡狩猎,一只猛虎突出林间,他神色不动,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见者无不佩服他的神勇。
四十三年(1704年)前后,皇八子的老师在给家人的信中,也提到十三殿下为皇帝所钟爱者,前途无量。不足20岁的胤祥受到皇父的器重,连供职清廷的汉族文人也一清二楚。但在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祥不知为何,失宠于康熙,终康熙之世,既无重用,也没有受封。(注:网上流行的胤祥曾被“十年圈禁”一说,实为文学影视作品的杜撰。有大量史料,如皇子、出席康熙六十大寿、拉拢文士等等,能够证明胤祥在康熙四十七年至康熙六十一年的十四年间拥有行动自由。)
雍正和胤祥早年的关系,虽然没有太多史料可寻,但可以肯定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雍正给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学由他亲自教授,“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扈从,兄弟俩“”。当康熙出巡只带他们其中一个扈从时,即使短暂分别,两兄弟也会诗书往还。雍正还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诗作收在诗文集中,使胤祥的少数作品得以。在康熙皇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爱新觉罗·胤祥日晋升为怡。
在遭受十几年冷落之后,得到雍正如此厚待,胤祥当然竭全力报效,以偿知遇之恩。
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为雍正的台柱。其理事之才,识人之明达,手段之老练,完全不像个从未与政的皇子。这也坚定了雍正继续重用他的决心。康熙晚年,经济、军事、赋税、刑狱等均已出现危机,哪一件都极为棘手,并非得到新皇帝倚重信任的人就一定能搞好的。初年到三年,胤祥开始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处理康熙、孝恭丧事,总管、、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的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三年底,解散、总理大臣卸任,胤祥除了继续以前的各项兼职外,加,总理营田水利,领八旗禁军,办理胤禛藩邸、陵寝事务,密谋筹办军需,还要承担皇帝临时交办的审断案件,代行祭祀等诸多差务,可谓职任繁多。雍正帝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胤禛、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中也是极少见的,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二人兄弟情谊。
雍正元年,胤祥受命总理。该部所司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事务繁多,头绪复杂,康熙末年以来积存的许多弊端都亟待解决,胤祥自上任伊始,便勤奋理事,不稍懈怠。首次清理过去遗留的旧案,由于数量颇大,胤祥打破以往常规。采取规定限期和奖励勤勉相结合的办法,将几千宗旧案都理出头绪。当时中央新设,专门负责审核财政出纳,办理清查亏空、收缴积欠的事务。胤祥深知此事至关重要,遂尽职尽责,认真办理。同时,又查出户部亏空银250万两,经奏请皇上,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采取诸如直接查抄;把亏空官员的职位全部冻结,“如限内交完,伊等之缺听其升转”;以类似于分期付款的方法逐年减扣官员奖金等方式分别加以解决。对一些与造成财政亏空有直接关系的王公亲贵也毫不容情,连履郡王胤裪等人都被勒令变卖家产清还亏欠。有人因此责怪胤祥过于苛刻无情,然而也正是凭着这种不徇情姑息的认真态度,他才较好地贯彻了旨意,使亏补欠还,整顿财政取得显著成效。
治河患、兴水利,是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的国家大计之一。营田一事,与水利相辅相成,但是更为艰难,历经宋元明,屡举屡废。怡亲王认为“水害不去,则田非吾田,尚何营?”因而对此事抱有毅然必行的态度。雍正三年冬,胤祥总理水利营田事务,他不避风寒,经过一冬春的实地勘查,从疏通河道,筑堤置闸,开引河,开挖入海直河,到区域田土疆界,开挖沟渠,他都详细规划,制成水利图进呈。经奏准,设立了营田水利府,将诸河分为四局管辖。胤祥数次亲临指导,修河造田,辟荒地数千里,募民耕种。因治理京畿水利有功,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还聘请南方农民教种水稻。一年初见成效,数年之后,使京畿灾荒洼涝地区,变成了千里良田。水灾相对减少。雍正五年(1727),水稻丰收,北方民间不习惯吃稻米,胤祥奏请政府拨款按价收买,以鼓励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2]
与此同时,胤祥还注意了解全国各地的情况,当他得知“江南水道,自河淮而外,多致浅塞”,每到雨季,河水泛滥成灾,他又奏请修复江南水利,虽未能亲自前往,他依据属下水利人员提供的资料,指导规划,也收到了可喜的成效,东南数十州县河流疏畅,获灌溉之利。
雍正朝时期,怡亲王主管的全面包揽了武器的制作事项,产品包罗万象,从打钉到铸造大炮一应俱全。五年正月初一日,怡亲王命造“威远将军”铁炮十尊,先话样:“我府内有一位,尔要来将尺寸作法记明,照样造十位。再查废炮内,有此样炮无有?说过有子母炮架样子,尔向他问明,何样作法?与造办处所做炮架样式同否?尔做一炮架样并炮样,俟我回来时看。遵此。”然后不厌其烦地指示:“此样甚好,着照样做。其圈与挺子比此样要纯厚,楞子亦要浑实些。”最后还要拉去卢沟桥试炮。又同年正月二十二日,西安进竹营炮,怡亲王着照样,但须减轻,郎中海望启奏:“此炮皮薄,若再轻些,惟恐不能保重。今欲将炮膛做径一寸八分。”怡亲王即虚心接纳建议。六年正月三十日怡亲王谕:“着将子母炮续造一百位。”铁炮需配炮车,七年闰七月初三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造车处已造成炮车三千四百辆,……尔再造六百辆。”又如七年闰七月,怡亲王着做腰刀一万把,赏出征军人用。
除此之外,选武官本来是兵部最重要的权力,然而事实上,雍正七年全国中低级官吏(三品以下)的铨选权却不在兵部,而在怡亲王。
雍正为了对用兵,于雍正七年(1729)六月(另有说雍正四年),设立军需房(即的前身)。胤祥及时有效地保证了转运军事供应,不仅理财有方,而且调度得宜。数以千万计的军需,概出于国库,没有向民间另行摊派。胤祥经常采取让晋商秘密购办军需的方式,和配合默契,从没出过差错“挽输数年,海内未尝知有用兵之事”。
雍正六年七月十三日,就军需问题上折雍正。
朱批:交部议奏,本上有旨,所奏军需、造枪二折,暂留中。今日怡亲王家中有点私事,待王行走时,将事情交与王后,下回奏折来批。
雍正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岳钟琪上折。折子到北京时怡亲王已亡故。
朱批:怡亲王仙逝,朕之痛惜苦衷实非墨之能谕,朕方寸既乱而兼乏枢机运筹之助……(于是召岳钟琪回京面谕)
胤祥审案,堪称善辨真伪。他主持审理大案数十次,每次审理,疑犯口供都会牵连到许多人,胤祥总是慎重从事,不轻下断语。他总结审狱的经验说:“审案的原则,先观察其(疑犯的)言语表情以洞悉真伪,假设用诚心去打动他,用合理的推断去折服他,没有得不到实情的。如果一概刑讯逼供,刑杖之下,何求不得?但这又使冤案难以平反啊”。雍正称赞他的话是“仁人之言”,命各省有司将此言科成木榜堂署,时时省览。
胤祥还承办了大量繁杂事务。雍正对胤祥极为信任,故委任他的事务也很多。如管领汉侍卫,督领八旗守卫,养心殿监理制造,诸皇子事务,雍正旧邸事务,选择雍正陵址等均交给胤祥经营。胤祥竭尽全力,事必躬亲,克尽臣弟之道。雍正夸他办过的实情:“无不精祥妥协,符合朕心。”研究雍正帝的著名学者杨启樵博士从内务府的《活计档》中发现了新的资料,揭开的宫廷生活面貌。《活计档》是宫内大小工务每天每项的详细纪录,非常零碎但纪录完整,内中显示胤祥不仅负责包括烧彩漆、烧珐琅、交代宫廷画家作画,主持地图出版、镌刻雍正宝玺等等事情。对于工作认真负责
胤祥和胤禛兄弟两不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为《》作序时曾说养心殿造办处最高级管理人员“以怡亲王的管理最为全面、具体,其自身的审美标准也很高”。《》卷3载,“怡亲王(胤祥)府藏书之所曰。大楼九楹,积书皆满。(略)乾隆中,四库馆开,天下藏书家皆进呈,惟怡府之书未进。其中世所罕见者甚多,如施注苏诗全本有二,此外可知。早期抄本中,己卯本是过录得最早的一个本子,也是出自怡王府(这是第二代怡亲王)。清宫珐琅彩瓷是中的绝世名品,专供皇室御玩,存世极为珍罕,所知海内外公私机构收藏的总数仅400余件。珐琅彩烧制起于康熙朝末年,盛于雍正朝,延续至乾隆中期以后遂成绝响。烧珐琅作坊全国仅在内、和三处,且统归大内的造办处管辖,造办处亦交由怡亲王负责。
恪守臣道,不仅表现在礼数上,还在于敢于举荐贤能。胤祥待人接物,可谓秉持原则。他为国举贤,向雍正帝推荐优秀人才。尤其是雍正初年,胤祥向雍正推荐了很多年轻位卑的官员,这些人日后大多得到重用,像福建总督刘世明、陕西总督查郎阿、石麟、福建巡抚等等,一方面,这是雍正新君,急需政治洗牌,另一方面,这些后来官至督抚的各地方大员确有其才,他们构成了雍正朝到乾隆初年整个国家官僚系统的中坚力量,有效地贯彻了雍正皇帝诸多铁腕改革政策的推进实施。
雍正帝用主持青海军事,从中作梗,阻挠他成功。胤祥向雍正帝奏言:“军旅之事,既已委任,应听其得尽专阃(kǔn)之道,方能迅奏肤功。”雍正帝听取了他的奏请,不从中掣肘,青海得以平定。在康熙十九年就定下专为八旗子弟设置的职位,是汉人,得此官职招来很多人妒忌,弹劾岳钟琪的人很多,《上谕档》(手抄本)中写道:“又如岳钟琪乃不世出之名臣,而等蓄意排陷,指为之党,屡在朕前奏其不可信。而王(指怡亲王)恳切陈奏,谓岳钟琪才识兼备,赤心为国,必无负恩忘义之事,愿以身家性命保之”。
雍正最是反对臣子结交过深,却曾降旨给臣下,鼓励支持他们多和怡亲王交往。雍正元年六月,山东巡抚黄炳以丁银不均,穷民“无力输将”为由,上折请求援照浙江一些州县“丁银俱随地办”之例,于山东仿行。七月,直隶巡抚也上折请求摊丁。对这种变更祖制的请求,雍正帝一开始是持否定态度的,黄炳折即遭到了他的严厉申斥。但到李维钧上折,他的态度有了变化,不再坚决反对,只是说“此事尚可少缓。”这种税赋之事,为户部职权之所在,雍正帝交给户部讨论,胤祥总理户部,表示“应如所请。于雍正二年为始,将丁银均摊地粮之内,造册承收。”但此事关系重大,为获得更大范围内的公信力,雍正帝又命九卿詹事科道会议具奏,怡亲王未参与其间,皇帝此时在部院大臣中又无具有影响力的代言人,因此在议复的奏本中,九卿会议以矜恤“有地穷民”为借口,一定程度上驳斥了的奏议。招致皇帝大怒,严饬九卿会议“依违瞻顾”,下令“仍照户部议行”。此后李维钧上折对雍正诉苦,表示自己因此事为人所攻讦,雍正谕示他多和怡亲王接近,有事可以同其密商。“怡亲王甚待你好,若有为难不便奏之事,密使人同王商酌,他不肯指你落空的,密之,不可再令一人知之”。
胤祥处事低调、韬光养晦,处处谦卑恭敬,绝不恃宠逞能,这不但让雍正赏识,也使别人无从评议。胤祥虽身处高位,却从没有被荣华富贵冲昏头脑,反而更加谨慎,甚至从不在家接待外臣,以免招忌。
作为最信赖的兄弟,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了诸多的恩宠和荣耀。雍正元年,胤禛传旨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钱粮23万两。胤祥百般谦退,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13万两。胤禛又援引玄烨对待其兄裕亲王福全成例,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辞谢。尽管胤祥对于皇兄的恩赐总是竭力推辞,他还是得到了许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荣。根据皇帝旨意,原来只归他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怡亲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17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雍正三年二月,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胤祥坚辞不受,胤禛也不好十分勉强,遂命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以为奖励。就连死去20余年的胤祥生母也沾了儿子的光。雍正元年六月,皇帝谕将其原有“”提高两级,追封为;同年九月,又奉旨袝葬。
胤祥曾奉旨到为雍正勘陵,雍正帝欲将其中一块属于“中吉”风水之地赐给十三弟,但胤祥感到自己不应享受供帝后们修墓之地,遂怵切固辞,又到自选了一块地,请求赐为安葬之所,胤禛不得已只好依从他。胤祥病危时,就身后事一一嘱咐:殡殓“只用常服,一切金玉珠宝之属,概不可用”。他亲自画出坟院图,叮嘱及诸子说:“不要违背我的话,超越以往的定制。”雍正也说“又如朕每年加赏亲王俸一万两,吾弟悉封贮未动,遗言嘱其及诸子曰皇上所赏当铺及我之产业已足敷尔等之用,此历年所赏俸银可仍旧缴进,以备皇上赏赉之需。”不过后来这怡亲王陵寝,雍正办得还是大大逾制了。[3]
以上这些事例,既体现对爱弟的格外恩遇,也能看出其人颇为聪明,不居功,以谦抑为怀,不贪恋某些过分例外的恩赐,同时他克尽臣弟之道,鞠躬尽瘁,在雍正朝前期起到了重要作用,故能始终得到雍正的信任,保持不衰,被称为“柱石贤弟”。
胤祥在康熙年间就得了叫的病,可能是风湿,也可能是骨结核。之后虽经过调养,但身体状况已经变差。雍正即位后,胤祥承揽了相当多的政务,和辞谢各种恩赏时表现出的谨小慎微不同,胤祥在接受皇帝交给的政务时抱有一种毫不推卸、竭力而为的态度,这和他本人极强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分不开的。作为户部的主管,他甚至会把库房的钥匙也带回家。监造大炮时,他就在自己家的花园里也摆上一座以便研究。他的儿子说,自己于之时,常见父亲将“军国重务”带回家料理,“手不停批”,雍正四年怡亲王生了一场比较重的病,四个月间断断续续不能痊愈,皇帝担忧之下甚至出内帑于宫中设谯为亲王的病祈祷,但这个病人本身却丝毫没有闲着,四月份上旬忙着州府重新划分、官兵管理以及盐务事宜,四月中旬和五月就亲自去勘探河道,上水利绘图,六月份研究将附近省份粮食调福建以济民,清查当地亏空(这之后就开海禁了),七月份又出京,奏如何道,安排河工。同月,雍正赐予他“忠敬诚直勤慎”的八字匾以示嘉奖,赞扬他“勤勉奉公,夙夜匪懈,即如目今王虽身抱疴疾,而案牍纷纭,批阅不倦,朕闻之实至于不忍”。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势必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胤祥负责替雍正勘探陵园,最初是在陵园附近寻访,第一次选中的地方,居然发现穴中有沙子,虽然雍正只说是未足全美,但以胤祥谨慎的性格,应该会非常紧张,于是去远处再次替雍正选陵,这是清皇陵分为东西陵的来由。
七年秋冬,胤祥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雍正令太医院使任,就是让他在胤祥身边为其随时诊疗病情。可胤祥还是亲自和一起翻山越岭,“往来审视”费尽辛苦,胤祥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
八年正月初八,青龙湾修筑减水坝,胤祥想要去现场勘察已不可能,只好奏请将此事交与侍郎(清朝数学家)督理监修。当时,怡亲王对其一同办理水利的下属说“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三个月后怡亲王就因病去世了,这番话听来让人不胜感慨,其事业心之旺盛、责任心之强可见一斑。八年二月先农坛的亲耕礼胤祥没有参加(此前他每年都参加)。八年三月雍正连下两道圣旨,让别人代理营田和传教士事务。胤祥病后,雍正对他“医祷备至”,他为了宽慰雍正,“旬月间必力疾入见”。
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胤祥病故,年仅四十四岁。雍正悲痛万分,在八年九月初六的中曾说:“朕因忆吾弟怡贤亲王在日,八年以来诚心协赞,代朕处理之处不可悉数。从前与吾弟闲谈中,每常奏云,圣躬关系宗社至为重大,凡臣工可以办理者皆当竭诚宣力以代圣躬之劳,臣心实愿将己之年龄进献,以增圣寿。彼时闻之,深为不悦,以此言为非。今日回思吾弟八年之中辅弼劻襄,夙夜匪懈,未必不因劳心殚力之故伤损精神以致享年不久。且即以人事论之,吾弟费八年之心血而朕得省八年之心血,此即默默中以弟之寿算增益于朕躬矣”。从很多方面的记载和描述来看,胤祥是一个、行事周密、极富主人翁精神,对雍正初期政治活动有重要影响的一代名臣。性情上则精明内敛、冷静自持,在为官为臣方面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深知其中游戏规则,同时也礼贤下士,“爱才如恐失,虽一言之当,必采而纳之”。胤祥这是从康熙朝三阿哥回复康熙的病情折子得来的印象。那么严重的病,直接导致他后来英年早逝,他却足足忍了一年不吭声,太医去看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哀叹忧怨之辞,并不以此来乞求父亲的垂怜。即使后来成为了怡亲王,还说“十三王喜其称颂先皇之语”如果赞扬他的父皇,他就会很高兴。
《八旗通志》上记载“圣祖(康熙)在热河,偶遣使回宫。王(胤祥)迎问起居,堕马脱胫,强自抑按,仍齐集请安,不自知其足之伤也。”这只能是十三不再次次随驾的四十九年后。而按照五十年的大夫诊断书,他的已经发作一年多了。鹤膝风在先,导致坠马的可能性从时间上来看非常大。他的傲气不允许他在康熙派来的使臣面前示弱,更不想让外人觉得他可怜,才会隐忍倔强以至于斯。雍正是对佛学禅宗都相当深入的人,相比之下,胤祥是一个更为世俗的人。他虽然也通禅语,会和谈经论道,会给儿子讲解佛学,但并不热衷。怡王对宗教信仰处在一种想起来信信,想不起来拉倒,大部分时候他是想不起来的状态。
传教士的书信里说“这位十三世子很尊重欧洲宗教和人士,特别是对神父特别宠爱。……但他从来不想得到该神父自愿表示为他写的宗教书和鞑靼文著作。”传教士觉得怡亲王对他们很友好,对宗教人士很尊重,但很明显,胤祥对拜读圣经并没有什么兴趣。
“神父利用了这一机会而谈到了犹太人,特别是至今仍能在见到的那些犹太人,这些人从周代就已经到达中国……十三世子在听到我向他们所讲的情况之后,便令我们在一个约定的日子内再来谈。我们于该日前往世子府上,他告诉我们说,他已调查了开封府犹太人的情况,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所拥有的希伯来文经书。他想详细了解有关这一民族的情况,接着又询问我们是否懂得这些希伯来文经书。”胤祥的办事效率很高,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很强,不过大家关注的重点完全不一样,传教士们想拿到的是犹太人的希伯来文圣经,胤祥想了解的是一个民族的情况和文物资料。除了清初满人普遍喜好的打猎以外,胤祥的兴趣爱好还有收集字画、古籍和鉴赏珍玩。他的书法也得到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认可,但个人的书画字幅也罢诗词也罢,留存甚少,只靠雍正和继任怡亲王收录的少量诗作传世。雍正在《交辉园遗稿》题辞上说“朕弟怡贤亲王,天资,颖悟绝伦。如礼乐射御书数之属,一经肄习,无不精妙入神,为人所莫及。(略)而王自谦学力不充,总未存稿。是以王仙逝后,邸中竟无留存者”。希望自己的诗画著作可以流传后世,是文人雅士们的普遍心态,胤祥却偏偏和他们不大相同。他的个性里大概有非常淡泊的一面,从某种角度讲并不在乎自己是否留下什么东西、是否青史留名,而更致力于在当下多做实事。也许这能部分解释他甘于隐身在雍正背后献计献策的心态,“(怡亲王)赞襄于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从不欲表著于人,而人亦无从尽知之”(雍正八年五月丙子《上谕内阁》),怡亲王对权利抓得很紧,但那是出于政令通达的考虑,和雄主也都喜欢自己掌权一样无可厚非,不过从他数次推辞赏赐的行为中,就不难发现他看待富贵荣华十分通透,可谓富而不贪,懂得节制。贤良寺旧址在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1734)建,寺庙所在地原是雍正的弟弟。怡亲王死后,改建为佛教庙宇。怡王府地处帅府园一带,面积很大,据绘于乾隆年间的地图,怡王府西临,东至,北到,南至,包括了等一大片地方。贤良寺旧址已基本不存在。孚王府孚王府位于137号。是胤祥之子的府址。
坐北朝南,府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中间主要建筑有:(银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现为国家机关办公场所。怡贤亲王园寝位于北京西南大约89公里、以北12.5公里的房村西云溪水峪。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
园寝处于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依山傍水,林木丰茂,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园寝背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建筑用料全部采用红砖绿瓦,其规模浩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气势宏伟。周围松柏参天,涛声瑟瑟,庄严肃穆,华贵典雅。在清代王陵中独树一帜。整体布局自东向西依次为:三华里,沿神道依次为、火焰牌楼、五孔石拱桥、四柱三门石牌坊、平桥、华表、元宝山、偻佝桥、三孔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南北焚帛炉、、等。两侧松柏参天,园寝四周神道碑环以绿瓦红墙。陵寝雍正八年建成后,为守此陵,清政府在此设水东营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并设园寝护卫军,东西两个营房。东营房驻马步军兵,西营房驻护陵旗族员。清盛时期,园寝范围皆为禁地,护卫森严,权重势大。以后,园寝护卫军撤走,只剩旗民守护。1925年,镇威军第一次染指怡王陵,砍伐了白桦树;1931年,神道碑亭被拆;1935年,当时和涞水县长用一个营的军队,押着80多个盗墓贼把墓挖开,墓葬全被挖空,葬品及所有文物被盗走。帝国主义侵占时期,为了作战,将怡王陵拆毁,地面建筑全被平毁。现存文物不足三分之一:石牌楼两座:一为七楼四柱牌,高10米,长25米,柱基和坊梁均有雕刻图案,工艺精湛。一为火焰牌楼,高10米,长25米。气势非常壮丽。神道碑一座,高5米,宽1.4米,碑上有满汉文字刻写的“忠敬诚直勤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等字样。一对,高13米,柱基和柱体均呈八梭形,刻有大小腾龙48条。极为罕见。五孔桥一座,长38米,宽7米。以上建筑全为质料,保存尚好,但由于当地村民的无意识和破坏,部分建筑已经有损坏现象。园寝及现有文物已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录于“大词典”。,尚书之女(从一品文职京官)
富察氏,佐领之女(正四品武职外官)
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正三品武职京官)
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正五品文职京官)
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不入流武官)
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从三品武职京官,其父官职为纳喇氏受封庶福晋之后得,无实权)
第一子:,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日子时生,母侧福晋。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日亥时卒,母庶福晋石佳氏。
第三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二月二十日丑时生,雍正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母嫡福晋兆佳氏,嫡福晋富察氏。(弘暾未与富察氏完婚便卒,后允祥去世时,雍正表彰守节,封弘暾为贝勒,封其为贝勒夫人,命兆佳氏收其为媳。《》记弘暾有三子,分别是从弘昌、弘晈、弘晓处承继来的。)
第四子:,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五子:弘眖,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六子:弘昑,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侧福晋乌苏氏。
第七子:,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袭亲王爵。
第八子:绶恩,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生,雍正五年丁未闰三月十五日午时卒,母庶福晋纳喇氏。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康熙六十年辛丑五月,嫁津济里氏萨克信。乾隆四十一年卒,年七十四岁。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生,母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元年正月,嫁伊尔根觉罗氏富僧额。四年后(雍正四年)卒,年二十岁。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生,母侧福晋富察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卒,年二岁。
第四女:,康熙五十三年生,母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初,抚养宫中。雍正七年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生有一子桑斋多尔济。雍正九年卒,年十八岁。
弘昌:17岁的弘昌在雍正元年被封为贝子,雍正元年九月由雍正指婚纳喇氏,骑都尉色尔敏之女,这位骑都 尉是老五恒亲王的属下,镶白旗满洲,雍正为了这位侄媳妇,把他们一家七口抬入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脱离了老五的管理,直隶天子,这个特恩可真不是一般大呀,好象原来还没听说过王子之妻的娘家可以抬旗的。但是她约在雍正五年,五年的册封就变成了弘昌的继室福金。于是弘昌继娶了博尔济吉特氏,步军统领阿齐图之女。这位可不是一般人,是隆科多九门提督的继任,而且终四四一朝都任此要职,从一品武职,四年加正一品衔,是正儿八经的一品大员,蒙古贵族。深为四四信任,赐死年糕就是派的马尔赛和这位。而且四四铨选武官,一般不爱用兵部,而是令九门提督会同怡亲王从侍卫中选,也就是说让十三和他这位亲家决定了很大一部分的武官选拔~厉害吧。
弘暾:十三的嫡长子,十三成为亲王后,13岁的他成为怡王世子,但貌似这位世子娶的夫人是十三所有儿媳 里地位最低的,只是佐领福庆之女,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还是这位小姐在所选的秀女中极为优秀。不过由于19岁的弘暾在雍正六年七月过世,以贝勒礼葬。这位15岁的富察小姐成了望门寡,过继了一个刚落地的小贝勒,搞得舆论哗然,结果孩子只活了一年,在九年十二月就死了,真是可怜。  弘晈:雍正四年13岁的弘晈指婚云贵总督鄂尔泰的侄女西林觉罗氏,这是大大的政治联姻啊,连四四自己也 是承认的。因为鄂尔泰的兄长地位低微且已经退休,所以他女儿本没有资格参加选秀,肯定是四四亲自拍板特旨指婚的,而且大家瞧弘晈这个岁数,真是赶鸭子上架啊!可惜红颜薄命,这为鄂小姐没能给他远在云南的叔父带来与十三更多机会的亲近,就于雍正六年九月去世了,以贝子福晋礼葬。不过此时四四拉郎配的瘾还没有过够,又给弘晈继娶了川陕总督、兵部尚书查郎阿家的小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西北用兵在即,岳钟琪一个汉人岂能完全信任?川陕总督是大军粮草供应的最高长官,是牵制岳钟琪的最大力量,确乎如此,后来查郎阿果然在岳进军失利之时取代了岳钟琪,为西路军大将军,加大学士,真正的将相一体,一品当朝啊。再啰嗦一句,当时的陕西巡抚武格更是怡王门下的属人,岳钟琪呀岳钟琪,两面夹击,你打的这叫什么仗啊!我估计当时岳大将军往西安城里一看,心里都哆嗦~真素可怜人啊。  弘晓:弘晓在九岁那年承袭了怡亲王的爵位,他娶媳妇应该是在乾隆年间,不属于我讨论的范畴。简单说一 下,他嫡福晋的老爹四格是个世袭伯爵,应该是开国的功臣之后,而且他本人也曾随到沙俄谈判,弘晓的一个侧福晋是领侍卫内大臣常明的女儿,不明白堂堂一品大员的女儿为啥要给人家做侧福晋的说,这种情况貌似不多。
长女郡主:婚是老爷子指的,又是一个蒙古,没的说,清代宗室格格嫁蒙古的传统。  次女郡主:康熙六十一年15岁嫁给了他的表哥,六姨父的儿子富僧额,小伊不用介绍了吧,论坛里到 处都是他的身影,最高的时候官至山西总督,从一品任职,即便被小四骂得狗血淋头,也只降到侍郎(从二品)而已。即便贪污无数,被关了几年还是放出来再次做到督抚,不服行么?不过小伊的一个大靠山,咱十三家的和硕格格雍正四年,二十岁的芳龄就去了,哎,小伊只有靠老婆了。  :被雍正抚养在宫中的四格格,再次被四四和他老爹利用来完成西北的军事大业,雍正七年16 岁下嫁北路副将军喀尔喀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之子博尔济锦氏,由于公主的关系,她的公爹甚至超越了固伦额驸成为蒙古王公中第一个获得封号的人( 蒙古王等向无封号,唯雍正时智勇、超勇二亲王,智勇亲王就是和惠的公公,超勇亲王是后来被赐封的策凌)。十三死后,雍正在丹津的请安折子上加批:“好生一贯勤奋效力,勿辱没尔亲家王之脸面,落泪而写,不必为朕忧虑”。可惜公主九年十月就死了,她生的儿子后来娶了二十一阿哥慎郡王的嫡女县主格格。
十三的亲家绝对是诸王中最显赫的,一共有蒙古亲王1位(和硕和惠公主)伯爵1位(弘晓嫡福晋)一品官 员5位(弘昌继福晋、弘晈嫡福晋、弘晈继福晋、弘晓继福晋、次女郡主)其他官职3位(弘昌嫡福晋、弘暾嫡福晋、长女郡主)  前面是翎顶辉煌的姻亲家族,可这背后呢,是年年死人的家庭悲剧  雍正四年三月初三日:第二女和硕格格卒,年20岁  雍正五年:已革贝勒弘昌嫡福晋纳喇氏卒  雍正五年三月十五日:第九子阿穆瑚朗殇,年2岁  雍正五年七月十一日:第八子绶恩殇,年3岁  雍正六年七月二十日:怡王世子弘暾卒,以贝勒礼葬,年19岁  雍正六年九月初十日:宁郡王弘晈嫡福晋西林觉罗氏卒,以贝子福晋礼葬  雍正七年二月初一日:第六子弘昑卒,以贝勒礼葬,年14岁  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怡贤亲王薨,年45岁  雍正九年十月初三日:和硕和惠公主薨,年19岁  雍正九年十二月:贝勒永喜殇,年2岁(弘晈的长子,过继弘暾为嗣,落地即封贝勒)始封祖—爱新觉罗·胤祥:爱新觉罗·玄烨第十三子,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封为怡亲王,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薨,谥曰贤。  第一代—爱新觉罗·弘晓:爱新觉罗·胤祥第七子,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袭怡亲王,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薨,谥曰僖。  第二代—爱新觉罗·永杭:爱新觉罗·弘晓第一子,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封为三等,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卒,无子嗣。  第二代—爱新觉罗·:爱新觉罗·弘晓第二子,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封为三等镇国将军,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袭怡亲王,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薨,谥曰恭。  第二代—爱新觉罗·永迈:爱新觉罗·弘晓第八子,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封为三等,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卒,无子嗣。  第三代—爱新觉罗·:爱新觉罗·永琅第二子,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封为,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卒,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追封为怡亲王。  第四代—爱新觉罗·:爱新觉罗·绵标第一子,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袭三等镇国将军,随后袭怡亲王,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薨,谥曰恪。  第五代—爱新觉罗·:爱新觉罗·奕勋第一子,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袭怡亲王,嘉庆二十 五年(公元1820年)薨。  第五代—爱新觉罗·:爱新觉罗·奕勋第二子,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袭怡亲王,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因罪革爵,赐死。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坪:爱新觉罗·奕勋第三子,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封为三等辅国将军,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卒。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圻:爱新觉罗·奕勋第四子,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封为三等辅国将军,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卒。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增:爱新觉罗·奕勋第五子,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封为三等辅国将军,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卒。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堃:爱新觉罗·奕勋第六子,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封为三等辅国将军,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卒,无子嗣。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堪:爱新觉罗·奕勋第七子,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封为三等辅国将军,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卒。  第五代—爱新觉罗·:爱新觉罗·胤祥五世孙奕增子,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袭载垣所降之不入八分辅国公,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袭载敦所遗之辅国公,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因事革退。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帛:爱新觉罗·胤祥五世孙奕协子,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袭载泰所遗之辅国公,后事不详。  第六代—爱新觉罗·溥纶:爱新觉罗·载圻第二子,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袭,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卒。  第六代—爱新觉罗·溥瑛:爱新觉罗·载增第一子,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袭三等奉国将军,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卒。  第六代—爱新觉罗·溥仪(非宣统帝):爱新觉罗·载堪第一子,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袭奉国将军,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卒。  第七代—爱新觉罗·毓寯:爱新觉罗·溥瑛第二子,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袭,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卒,无子嗣。  第七代—爱新觉罗·:爱新觉罗·溥仪第一子,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袭奉恩将军,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卒,无子嗣。恭祝兄寿
朱邸宴开介寿时,九重恩眷集繁禧。
纯诚自是承欢本,仁厚端为受福基。
露浓培,小春风暖护琼芝。
年年愿傍青鸾队,拜献南山(gǔ)词。
奉和兄早起寄都中诸弟兄韵
凉风习习卷纱帏,花影刚随日影移。
纨扇罢挥知暑退,夹衣初试觉秋迟。
喜闻鱼鸟传芳讯,更捧珠玑慰远思。
屈指邮亭迓(yà)归骑,洗尘先奉酒盈卮。
奉和兄山居偶成元韵
莲漏无声鸟不哗,山居味偏赊。
闲寻别院新栽竹,坐数前溪未放花。
小瓴(líng)日高松影直,方塘风过水纹斜。
太平盛世身多暇,著屐携筇①踏浅沙。
①筇(qióng):古时竹子的一种,常用来做手仗。
奉和兄春园读书元韵
紫燕穿帘西复东,一庭柳絮扬春风。
书开缃帙迎新绿,砚试端溪点落红。
雨霁霞光明户牖,日斜香篆出房栊。
分阴珍重攻文史,益信前贤蕴不穷。
奉和兄暮春元韵
好景当三月,红云点绿苔。
莺啼垂柳外,鹤舞曲池隈。
丽藻毫端发,熏风纸上回。
尧阶多雨露,棠棣四时开。
恭读御制耕织图诗敬成二章①
历历三时况,如陈七月篇②。
秋云青甸里,春雨绿畴边③。
圣政先无逸,皇心重有年。
孜孜宵旰意,总向画图传。
玉帛梯航远,山龙绘绣工。
岂知寒女事,犹入睿吟中④。
勤俭昭淳俗,劳思爱古风。
垂裳开至治,衣被万方同。
①此为读康熙帝之《耕织图诗》而作。
物候深春好,迟迟景渐长。
柳塘新水绿,花雨小帘香。
波暧看鱼跃,泥融喜燕忙。
熙然俱自得,游泳赖轩皇。
銮回恭迎敬赋
回銮近,瞻依隔半年。
记从初夏候,又及小春前。
村落丰收好,郊原霁景妍。
圣躬多悦豫,喜共万方传。
霁色来西爽,云端见远峰。
翠含新雨重,青爱晚烟浓。
逸兴登山屐,清音隔寺钟。
何时探胜迹,泉石纪游踪。
名骥来天厩,翩翩过苑门。
风吹朱鬣动,沙浅玉蹄翻。
纵有驰驱力,宁酬豢养恩。
长嘶频顾影,矢志交。
奉和兄二首
山翁家在白云中,鹤发萧踈坐晚风。
门径扫时幽藓碧,杖藜扶处落花红。
渔翁常占蓼花湾,俯仰心同白鹭间。
放艇有溪皆入画,得鱼无日不开颜。
奉怀兄随驾避暑四首
清暑山庄近塞垣,年年扈跸羡承恩。
林亭水殿云霞里,日侍天颜笑语温。
沙堤雨过净无埃,深柳阴中辇路开。
风动菖衣香满袖,行宫清晓问安回。
墨池香雾涌波涛,落纸云烟格总高。
指授亲承应更进,彤轩长昼侍挥毫。
磬峰高耸片云留,万木白露秋。
屈指回鸾期已近,趋陪欣喜话前游。
泛舟呈兄二首
曲与平桥掩映重,荡漾意从容。
花香午送和风暖,草色朝含瑞露浓。
轻轴容与碧溪浔,潋滟清波几许深。
尘年到来消已尽,始知山水有清音。
虚廊宴坐夜沉沉,偶得新诗喜独吟。
万籁无声风不动,一轮明月印波心。
夹道千行苑柳斜,青青芳草衬晴沙。
春风十里西郊路,开遍墙头处处花。
燕集呈兄四首
绿水名园倚绛宵,欢聊华萼应嘉招。
跻攀不尽登临兴,阆苑蓬壶路未遥。
西山泉水入池新,池上松篁翠色匀。
瑶岛静含千顷绿,琼林长护一园春。
芝榜高题御墨鲜,烟景浩无边。
圆通妙谛谁能会,一片光明照大千。
路入仙源迥不同,被襟面面受和风。
花木欣欣意,同在尧养中。
参差远势望难分,笔底烟岚迥不群。
千涧泉水千涧雨,万重山色万重云。
赤栏桥外柳毵毵,千树桃花一草庵。
正是春光三月里,依稀风景似江南。
片月衔山出远天,笛声悠扬晚风前。
白鸥浩荡春波阔,安稳轻舟浅水边。
碧海三山入望赊,金银宫阙映丹霞。
生身只合蓬莱住,桃实千年又著花。
前村后舍意相亲,社饮团栾集笑嗔。
此是升平真景色,收来画里更精神。
瑶圃琼台玉作田,高人策蹇灞桥边。
诗成自为丰年喜,沽酒寻梅亦偶然。
银塘珠露三月更,风静荷香远益清。
为是出尘心不染,亭亭独立迥含情。1997年 《》饰
2002年 《》饰
2004年 《》饰
2010年 《》饰
2011年 《》饰
2013年 《》饰
2013年 《》方姚子镱饰(少年)
2013年 《》饰
2013年 《我为宫狂》饰(少年)
2013年 《》饰《梦回大清》 作者:金子
《·怡殇》 作者:凛冽
《》 作者:琴瑟静好
《》 作者:蓝府秋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盘内盘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