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宗祠堂内分一房二房思密达是什么意思思

潮汕林氏重点祠堂简介
(1)河浦钱塘林氏宗祠(宋) 在汕头市河浦区海滨街道钱塘乡(皆姓林),有一座相传始建于宋、现已重修一新的林氏宗祠,主奉开基祖林梅轩(),下有分祠12座。 祠坐西向东,分三进,即大门楼、拜亭、主堂,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大门前有照壁及200平方米大
&&& (1)河浦钱塘林氏宗祠(宋)&&& 在汕头市河浦区海滨街道钱塘乡(皆姓林),有一座相传始建于宋、现已重修一新的林氏宗祠,主奉开基祖林梅轩(),下有分祠12座。&&& 祠坐西向东,分三进,即大门楼、拜亭、主堂,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大门前有照壁及200平方米大埕。大门设3个,共彩绘唐太宗时6位忠臣像:主门秦琼、尉迟恭,北侧附门徐茂公、魏征,南侧附门程咬金、史大奈。门前二石鼓(乌油麻石)、二石狮,门墙石刻浮雕,各有鹿、鹤等图案。尤其是一对石鼓各与石门楼臼由同一块巨石刻成,和门楼一对外石柱眉屐各垫一小石狮而对称,显示该祠堂之古老建筑特色。&&& 祠堂于200多年前的清代,由第16世的五房公林永发主持修建,1934年由林子英主修并成为钱塘小学,1950年起先后成为农会、粮食站,1977年复祠,1996年九月十―六日至越年八月十八日重修。&&& 这次重修,由林子加为首的22人修建理事会于1995年发动,总捐款39万元,其中林进文捐6万元,林镇荣捐3万元。焕然一新的祠堂,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主堂内设金漆大龛、大床,奉敬林梅轩公及历代后裔神位,上挂“敬爱堂”大匾。拜亭内,上挂“宣统元年己酉(1909)科殿试二等第一名,拔元,宣统二年林廷芝”匾额,可见林公后继有人。&&& 这祠属总祠,乡中下设六分堂:五世祖祠(即追源堂)、六芳祖祠(即六房祠)、八世祖祠(即永思堂)、九世祖祠(即七房祠)、林氏祖祠(即敦睦堂)、林氏祖舅祠,前五堂建于明朝,后一堂建于清朝,今皆幸存。分脉外地者也建有6座祠堂:海门“思敬堂”、东湖“光裕堂”、仙城岐溪“思敬堂”,溪东、大场、下底等乡也各建有堂,多数创自清代,今也尚存。&&& 钱塘林氏宗祠于日(农历十月初三日)举行竣工庆典,暨晋主仪式,有本乡和潮汕40多个乡村林氏代表共800多人参加,盛况空前。&&& 对联:&&&&&&& 祠迎瑞气三多齐集& 门纳祯祥五福同临(大门)&&&&& &&&&&&& 祖有功宗有德吾敬之& 木之本水之源汝思之 (大门)
&&&&&&& 吉地春光联系北斗& 高门晓色映接东霞(偏门)
&&&&&&& 福田先祖种下功德& 心地后代耕出善良(偏门)
&&&&&&& 玉烛辉煌光乎祖德& 银灯灿烂耀其宗功(门楼)
&&&&&&& 世世人才出类拔苹& 代代仕途入阁超群(走廊)
&&&&&&& 现代修茸千秋皆旺& 祖辈建祠寸心尽表(走廊)& &&&&&&& 看今赞后致远再光扬& 思前颂先明志求发展(走廊)
&&&&&&& 欢庆新祠祥光普照& 喜临华堂瑞气缭绕(走廊)
&&&&&&& 地灵人杰笑纳百福& 珠光宝气趣集千祥(拜亭)
&&&&&&& 万古长春昭祖德&&& 百世永昌显宗功(拜亭)
&&&&&&& 入门思敬祖功重德泽& 登堂肃仪宗德布春光(大厅)
&&&&&&& 丰年重光添百福&&& 良辰晋主振宗风(正厅)
&&&&&&& 恭迎千禧人不老&&& 祝贺晋主岁常春(正厅)
&&&&&&& 光前裕后今人建祠& 继往开来当代立碑(正厅)& (林俊聪据2000年11月参观宗祠和林子加医生资料整理)&&& (2)潮安仙都林氏家庙(南宋)&&& 潮安县金石镇仙都乡(今称仙德)是明代状元林大钦()之故乡。乡中的林氏大宗祠林氏家庙(孝思堂),始建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由二世祖林缉光主办。重修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 (1542),由十二世祖林大钦主办。扩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由林翮千主办。重修于1999年,由乡老人公会主持。祠坐北向南,分为三进二伙巷,以杉木、石柱、砖瓦斗拱结构,深40米,宽16.2米,规模壮观。&&& 正门匾额石刻“林氏家庙”,为明兵部尚书翁万达(今汕头市升平区蓬洲人)赠,工部侍郎陈一松 (1498~?今潮安县东凤镇人)书。背面刻“见位闻声”,上款“康熙三十年阖族重建”,下款“侄孙文英题,宗子必达立”。左右刻“礼门”、“义路”四字。大门墙石嵌世系诗碑。两扇大门各绘着秦琼、尉迟恭武将的彩色漆画,形神兼备,威风凛凛体现守门神威严的形象。两旁扇门绘画徐茂公、程咬金、魏征、房玄龄四位将相。大门还有一对石鼓相朝侧立,两旁二间祠房。距离大门15米远处,竖立一对工艺精湛的雄伟石狮,高180厘米,长85厘米,宽53厘米。祠前灰埕,现成为横贯公路。&&& 前厅屋顶嵌瓷塑葵龙,乍狗望日(狮子),双凤朝牡丹,绚丽多姿,呈现吉祥福寿象征。屋檐凌空飞出。五彩缤纷的民间瓷塑艺术,把宗祠装点得雄伟壮观。&&& 二进大厅,屋架叠斗,顶梁屋檐,雕梁画栋,各色各样景物,亦颇雅致。&&& 后厅屋顶为平山水脊,斜脊垂带,以嵌瓷雕为装饰,屋檐绘山水国画、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及农蔬果品等多姿多彩,画工精细,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引人注目。&&& 后厅悬挂匾额为“孝思堂”。厅内设置大龛三座,正中供奉仙都先贤神位,两旁二龛,按大小辈序供列祖先神位。祠之右墙壁嵌镌状元公手撰“百辈序歌”石碑为该族后人排定辈序之依据。厅内挂2000午9月重立,“状元。明嘉靖壬辰科,殿试第一名,钦点林大钦”、“亚元。明嘉靖辛卯科,省乡试第6名林大钦”等匾额。&&& 两个天井和阶下均铺石板,厅内铺红色地砖。后天井两边有走廊,天井中有花圃、植二棵古松,现仅存一棵,已参天挺立,翠绿繁茂,约有百年以上历史。&&& 宗祠已于1999年修缮完成,比原来更加金碧辉煌。可谓是:前徽后继乡亲情,美轮美奂宗柯新。林氏家庙,既保存先祖成业,也显高超古朴民间艺术。诚可招引海内外族人及四方人士前来祭祀与观瞻。&&& 大门墙石刻世系诗碑:&&&&&&&&&&&&&&&&&&&&&&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沽。&&&&&&&&&&&&&&&&&&&&&&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 遥有冯夷来击鼓,始知赢女善吹萧。&&& 孝思堂右墙林大钦手撰《百辈序歌》诗碑:&&&&&&&&&& 天日泰和际,有道丰亨时。中正仰成式,哲惠扬宗基。&&&&&&&&&& 伦明定绵裕,家睦兆燕诒。轩举来声远,高标辉德彝。&&&&&&&&&& 功从仕进立,勋惟贤良资。采芳开清淑,尚志致纯熙。&&&&&&&&&& 捷元祥瑞集,殷荣福禄齐。华茂如恒在,山岳亦应奇。&&&&&&&&&& 若能赞尔先,可以锡咸宜。承业鸿宣展,万奕乐广居。&&&&&&&&&&&&&&&&&&&&&&&&&&&&&& (据仙都乡林丰之、林玉高文等)&&& (3)潮安庵埠宝陇林氏家庙(明)&&& 在明朝名臣林熙春()之故乡,今汕头市通往潮州公路旁,潮安县庵埠镇宝陇乡,幸存3座林氏祠堂,其中一座是林乔兰捌渥恿治醮合群笏ㄖ质霞颐恚婺W畲螅奈锛壑狄沧畋螅延1985年大修告竣,焕然一新,特予介绍。&&& 祠占地2.7亩,其中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石木结构,有一对旗杆斗、三山门石牌坊、前中后三进、灰埕3个,气势壮观,文物荟萃。因三山门石坊两侧皆嵌着一系列青色之瓷窗,故俗称“青窗祠”,是全部姓林之该乡最崇拜之宗祠。&&& 三山门石牌坊。高约4米,分正门和两旁门,顶筑亭盖。有3块石刻门匾,词佳字美。坊前筑一麒麟照壁,两旁长一对古榕。&&& 前座。过石牌坊,再过一个灰埕,便抵达门匾刻“林氏家庙”之前座。也设三个门,门扇共绘六幅彩色人物画为守门神。门两侧壁上各有石刻图案。进之迎面挂有复原之南明兵部尚书、揭阳县榕城东门人郭之奇()所撰《林尚书熙春略传》大匾。左、右墙上,挂有镜屏,内务有于1985年由汕头岭海诗翁张华云、林友、蔡起贤联名而由蔡老所书的五绝《乡先贤林忠宣公家庙重修竣工》,和中山大学文学士、八三叟张元敏作并书诗《宝陇林尚书熙春家庙兴修竣工志喜》。&&& 中座。在前座与中座之间东侧墙上,嵌有日立石,《重修教忠堂碑记》。中座正中上方,挂有大型横匾,木刻《忠宣公为太仆寺少卿诰封敕文》。各石柱上,挂着多副这次修建时重刻木匾古联,并挂有三块匾额。两侧墙上,各浮雕嵌瓷着“忠”、“孝”、“廉”、“节”大字。&&& 后座。特别宽敞高大。正墙中间前面,设置木制3个大龛,内摆历代先祖神牌。上方挂着一块原被毁而今重制大匾,刻着明朝天启四年皇帝口授而书“赐户部左侍郎林熙春祖庙”的“教忠堂”三大行书。该堂号影响深远,今乡里学校也称“教忠学校”,由启功所书。&&& 按该乡幸存的清乾隆二十一年《西河林氏族谱》和今竖于祠内碑记和乡人介绍,该祠历史是――明万历丁酉年(1597)十月由文林郎林乔(林熙春之父)会同宗孙林鸣凤鼎建前座,天启乙丑五年(1625)九月十五日由户部左侍郎林熙春会同宗长、族众续建。清道光庚戌年(1850)八月修,1933年小修。 1985年由旅港裔孙林本典、林潮为等带头倡议下复修,深得旅港、叻族众支持,共捐15万元,于同年七月全面大修,至十二月初二日竣工祭祖,越载正月十六日由香港回乡观光团剪彩庆贺,连演潮剧3天,皆大欢喜。1987年,在林世昭、安美、永坤、民光、龙佑等倡议并经办下,在中龛复设自二世至十二世祖共34位考(连妣)神牌位,与每年祭祖例俗。1995年,决定复建左、右龛,越夏动工造之,并复造大匾“教忠堂”等,十二月初一日晋祠升龛,越日庙会,由潮安潮剧团连演3天,盛会空前。事后成立第一届教忠堂基金会管理组11人,组长林永坤,副组长林民光、龙佑。&&& 该祠创建者是林乔兰捌渥恿治醮骸A治醮鹤种竞停叛鼋浅鄙抢飞仙偌拇蟪肌K诿骷尉溉荒辏视谒铊逅哪辏っ搜敲魍蚶晌(1582)举人,癸未(1583)进士,初授巴陵县(今湖南岳阳)知县,最后任户部左侍郎,病故后被朝廷追赐“三世尚书”,谥“忠宣”。为官忠直,伸张正义,富藏书而勤著作,有《赐问草》、《赐还草》、《赐传草》、《城南书庄草》、《掖坦疏草》行世,学者多宗之。&&& 该祠规模大,建筑艺术具明清特色,祠之东邻又幸存刻着“进士。潮州知府郭之章、海阳知县徐申为万历癸未(1583)登科第林熙春立”之石匾作为名臣诞生地与故乡的标志,故古祠堪称潮汕历史文化一宝。&&& 对联&&&&&&& 桑浦蔚人文历代科名承祖荫&&&&&&& 莲峰罗笔案累朝仕宦宠君恩(三山门石牌坊)
&&&&&&& 基盘有象成圭瓒&&&&&&& 玉简登名列鼎钟(同上左门)
&&&&&&& 梧叶盖高添贵子&&&&&&& 莲花案近显名臣(同上右门)
&&&&&&& 门挹青山增秀色&&&&&&& 庭环带水庆长流(头门)
&&&&&&& 山明水秀垂芳远&&&&&&& 祖德宗功积庆长(头门)
&&&&&&& 宗庙之礼所以序照穆&&&&&&& 孝弟之至可以通神明(拜亭)& &&&&&&& 纶钦藏万里君恩光祖德&&&&&&& 岁时顾千年燕翼贻孙谋(拜亭。1985年由“裔孙仰山堂敬立,邦杰敬书”改立于后座)& &&&&&&& 星分蝠宿地距龙溪看凤山鳄水处处扶舆钟英西河宗祠甲三阳而光百粤&&&&&&& 祖题雁塔孙晏琼林数鹭序g班世世联绵登籍南莆祚胤承四朝以缵七闽&中座。“赐进士出身、吏部文选司郎中、年姻家、后学谢藩拜赠。岁次丙寅(1986)重修,裔孙孝杰敬立、邦杰敬书”&&&&&&& &&&&&&& 处则名扬闾里出则泽沛方州奕T衣冠光俎豆&&&&&&& 直而谏草有声廉而赠金若竦蹦杲诟偶狼 (中座。“赐进士第、翰林院检讨、年姻家、后学苏彤绍拜赠。岁次丙寅(1986)重修,裔孙孝诚敬立、邦杰敬书”)
&&&&&&& 庙貌俨羹墙惟雍雍肃肃外尽物而内尽心&&&&&&& 祖恩同雨露凡子子孙孙敬所尊而爱所亲(后座“岁次丙寅(1986)重修,裔孙邦杰敬书、剑青敬立”)
&&&&&&& 登斯堂也春祀夏(礻仑)秋尝冬A庙享年年申景福&&&&&&& 本乎祖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孙谋世世重彝伦&&&&&&& (后座。岁次丙“寅(1986)重修,裔孙名崇敬立、邦杰敬书”)
&&&&&&& 燕翼功深苹藻荐&&&&&&& 鸾音奏叶管弦调(教忠堂十二月初一日戏台上)
&&&&&&& 庭开万舞崇先德&&&&&&& 节届三冬播好音(同上)
&&&&&&& 梅花香动豚肩荐&&&&&&& 菊部歌翻凤律调(同上)
&&&&&&& 葭馆春回修盛典&&&&&&& 梨园曲奏有和声(同上)
&&&&&&& 诗:&&&&&&& 1.乡先贤林忠宣公家庙重修竣工&&&&&&& 张华云& 林友& 蔡起贤敬贺& 1985年冬&& &&&&&&& 造福传桑梓,立朝正是非。便为人不敢,欲使道能肥。抗疏雷霆震,如公胆识稀。崇祠高兀兀,旦旦念音徽。&&&&&&& 2.宝陇林尚书熙春家庙兴修竣工志喜&&&&&&& 中大文学土八三叟张无敏& 丙寅(1986)孟春上元佳节& &&&&&&& 缅怀祖德,庙貌重新。龙都显宦,明代名臣。湖光滟滟,山势嶙嶙。等闲识得,总是长春。&&&&&&& (林俊聪据2001年国庆访祠及林民光先生提供资料整理)&&&&&&& (4)饶平G洲林氏家庙(绥成堂)(清)&&&&&&& 饶平县G洲镇,林氏人口多达3万多人,系广东林氏最多乡镇之一。镇中有一座大宗祠和6座各房祖祠,大宗祠叫林氏家庙(绥成堂),主祀比干、林披(唐九牧之父)、G洲太始祖林启夫(原籍福建莆田县东井,故俗称“东井公”)、开基祖林梅斋及其子林碧潭。它已重建一新。&&& 南宋时东井公鼓励五子:梅陇、梅江、梅轩、梅溪、梅斋,投军勤王抗元,从闽转移至饶平百丈埔时战败,遂散居潮州各地(以饶平居多,后播港澳台地区和外国)史称“五梅下潮”。其中林梅斋落户G洲 (原是海岛,今与陆地相连为镇),后娶妻陈自智。独子林碧潭,娶妻施徽德、何纯德,共生九于。清康熙年间()创建林氏家庙(绥成堂),建筑面积360平方米。1991年初由林国良、吉华、吉良等倡议重建,选代表赴港台找同宗商量获支持,成立筹建董事会,海内外子孙解囊,由理事会负责建祠具体实施。同年二月初一日奠基,按原址原式施工,仅地基填高o.6米。各石柱石板皆磨光似镜,屋盖琉璃黄色瓦,脊以彩瓷,嵌镶动物花木,精巧绝伦,色泽艳丽。门匾“林氏家庙”相传为明朝潮人名书法家吴殿邦所书,苍劲俊逸。动工1年9个月后即1992年十二月十五日全面告竣,二十日举行落成庆典暨列祖神牌进龛仪式。港台裔孙100多人,近乡各姓代表200余人,饶平、澄海、潮安、揭阳、潮阳、诏安、云霄、漳浦、东山诸县宗亲代表数百人,G洲九大房头老小万余人参庆,并观赏潮剧演出,盛况空前。&&& “九牧声华衍派莆邑,五梅下潮域蕃粤东”这祠堂联,高度概括G洲林氏源自福建莆田九牧后裔,播迁粤东盛事。&&& (5)汕头市区林氏宗祠(民国)&&& 即林厝祠。全称林氏大宗祠。祠址原在崎碌竟有村,辟马路以后,是汕头市区中山路192号,坐南面北,面积平方米。是汕头市区一座大型祠字建筑物,西临新兴路;北界中山路。祠对面过中山路建有一大照壁,壁面浮塑一大麒麟,造形雄伟。祠建于1922年,是潮人林桂园、林仔肩等倡建。建筑呈长方形,南北较长,有上、中、下三进厅堂,宽敞壮观,两侧有祠堂巷,还有“后包”(后座)。所采用的杉木、石柱、石板都是巨型的。木雕、石刻玲珑秀丽。石门和石门墙光滑如镜,屋脊嵌瓷具有潮汕精致建筑艺术的特色。&&& 宗祠建成后,成立家族自治会,每年举行冬祭一次,由族长轮流担任主祭,演戏、设席,十分隆重。宗祠里曾办过祟本小学,规模极小,未立案。1983年拆祠改建为三幢7层和一幢6层楼房,为汕头市文联、汕头画院等单位的办公、宿舍楼。(林正林)
供稿:,公司注册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热门文章回味
本版点击排行
推荐美文欣赏
潮汕严氏人口一万六千,分布惠来、潮州、饶平、澄海等地。 严姓主要来源:(1)古严国...
在入潮的各个姓氏中,他们的贤人,既有艰苦创业勤俭兴家,值得后人敬仰缅怀的榜样,又...
广 东 潮 阳 萧氏四序堂渊源简介 潮阳萧氏肇基祖祠四序堂,址于潮阳市区南中路东侧。...
潮汕陈姓人多,是因为源流多,派系多。据已有资料查考,无论大派系或分派系,入潮开基...
春秋时(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河南临汝县一带有个小国,叫戎国。后为楚所灭,子孙...您当前的位置: 姓氏趣谈 →详细内容
潮汕林氏重点祠堂简介
&&& (1)河浦钱塘林氏宗祠(宋)&&& 在汕头市河浦区海滨街道钱塘乡(皆姓林),有一座相传始建于宋、现已重修一新的林氏宗祠,主奉开基祖林梅轩(),下有分祠12座。&&& 祠坐西向东,分三进,即大门楼、拜亭、主堂,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大门前有照壁及200平方米大埕。大门设3个,共彩绘唐太宗时6位忠臣像:主门秦琼、尉迟恭,北侧附门徐茂公、魏征,南侧附门程咬金、史大奈。门前二石鼓(乌油麻石)、二石狮,门墙石刻浮雕,各有鹿、鹤等图案。尤其是一对石鼓各与石门楼臼由同一块巨石刻成,和门楼一对外石柱眉屐各垫一小石狮而对称,显示该祠堂之古老建筑特色。&&& 祠堂于200多年前的清代,由第16世的五房公林永发主持修建,1934年由林子英主修并成为钱塘小学,1950年起先后成为农会、粮食站,1977年复祠,1996年九月十—六日至越年八月十八日重修。&&& 这次重修,由林子加为首的22人修建理事会于1995年发动,总捐款39万元,其中林进文捐6万元,林镇荣捐3万元。焕然一新的祠堂,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主堂内设金漆大龛、大床,奉敬林梅轩公及历代后裔神位,上挂“敬爱堂”大匾。拜亭内,上挂“宣统元年己酉(1909)科殿试二等第一名,拔元,宣统二年林廷芝”匾额,可见林公后继有人。&&& 这祠属总祠,乡中下设六分堂:五世祖祠(即追源堂)、六芳祖祠(即六房祠)、八世祖祠(即永思堂)、九世祖祠(即七房祠)、林氏祖祠(即敦睦堂)、林氏祖舅祠,前五堂建于明朝,后一堂建于清朝,今皆幸存。分脉外地者也建有6座祠堂:海门“思敬堂”、东湖“光裕堂”、仙城岐溪“思敬堂”,溪东、大场、下底等乡也各建有堂,多数创自清代,今也尚存。&&& 钱塘林氏宗祠于日(农历十月初三日)举行竣工庆典,暨晋主仪式,有本乡和潮汕40多个乡村林氏代表共800多人参加,盛况空前。&&& 对联:&&&&&&& 祠迎瑞气三多齐集& 门纳祯祥五福同临(大门)&&&&& &&&&&&& 祖有功宗有德吾敬之& 木之本水之源汝思之 (大门)
&&&&&&& 吉地春光联系北斗& 高门晓色映接东霞(偏门)
&&&&&&& 福田先祖种下功德& 心地后代耕出善良(偏门)
&&&&&&& 玉烛辉煌光乎祖德& 银灯灿烂耀其宗功(门楼)
&&&&&&& 世世人才出类拔苹& 代代仕途入阁超群(走廊)
&&&&&&& 现代修茸千秋皆旺& 祖辈建祠寸心尽表(走廊)& &&&&&&& 看今赞后致远再光扬& 思前颂先明志求发展(走廊)
&&&&&&& 欢庆新祠祥光普照& 喜临华堂瑞气缭绕(走廊)
&&&&&&& 地灵人杰笑纳百福& 珠光宝气趣集千祥(拜亭)
&&&&&&& 万古长春昭祖德&&& 百世永昌显宗功(拜亭)
&&&&&&& 入门思敬祖功重德泽& 登堂肃仪宗德布春光(大厅)
&&&&&&& 丰年重光添百福&&& 良辰晋主振宗风(正厅)
&&&&&&& 恭迎千禧人不老&&& 祝贺晋主岁常春(正厅)
&&&&&&& 光前裕后今人建祠& 继往开来当代立碑(正厅)& (林俊聪据2000年11月参观宗祠和林子加医生资料整理)&&& (2)潮安仙都林氏家庙(南宋)&&& 潮安县金石镇仙都乡(今称仙德)是明代状元林大钦()之故乡。乡中的林氏大宗祠林氏家庙(孝思堂),始建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由二世祖林缉光主办。重修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 (1542),由十二世祖林大钦主办。扩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由林翮千主办。重修于1999年,由乡老人公会主持。祠坐北向南,分为三进二伙巷,以杉木、石柱、砖瓦斗拱结构,深40米,宽16.2米,规模壮观。&&& 正门匾额石刻“林氏家庙”,为明兵部尚书翁万达(今汕头市升平区蓬洲人)赠,工部侍郎陈一松 (1498~?今潮安县东凤镇人)书。背面刻“见位闻声”,上款“康熙三十年阖族重建”,下款“侄孙文英题,宗子必达立”。左右刻“礼门”、“义路”四字。大门墙石嵌世系诗碑。两扇大门各绘着秦琼、尉迟恭武将的彩色漆画,形神兼备,威风凛凛体现守门神威严的形象。两旁扇门绘画徐茂公、程咬金、魏征、房玄龄四位将相。大门还有一对石鼓相朝侧立,两旁二间祠房。距离大门15米远处,竖立一对工艺精湛的雄伟石狮,高180厘米,长85厘米,宽53厘米。祠前灰埕,现成为横贯公路。&&& 前厅屋顶嵌瓷塑葵龙,乍狗望日(狮子),双凤朝牡丹,绚丽多姿,呈现吉祥福寿象征。屋檐凌空飞出。五彩缤纷的民间瓷塑艺术,把宗祠装点得雄伟壮观。&&& 二进大厅,屋架叠斗,顶梁屋檐,雕梁画栋,各色各样景物,亦颇雅致。&&& 后厅屋顶为平山水脊,斜脊垂带,以嵌瓷雕为装饰,屋檐绘山水国画、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及农蔬果品等多姿多彩,画工精细,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引人注目。&&& 后厅悬挂匾额为“孝思堂”。厅内设置大龛三座,正中供奉仙都先贤神位,两旁二龛,按大小辈序供列祖先神位。祠之右墙壁嵌镌状元公手撰“百辈序歌”石碑为该族后人排定辈序之依据。厅内挂2000午9月重立,“状元。明嘉靖壬辰科,殿试第一名,钦点林大钦”、“亚元。明嘉靖辛卯科,省乡试第6名林大钦”等匾额。&&& 两个天井和阶下均铺石板,厅内铺红色地砖。后天井两边有走廊,天井中有花圃、植二棵古松,现仅存一棵,已参天挺立,翠绿繁茂,约有百年以上历史。&&& 宗祠已于1999年修缮完成,比原来更加金碧辉煌。可谓是:前徽后继乡亲情,美轮美奂宗柯新。林氏家庙,既保存先祖成业,也显高超古朴民间艺术。诚可招引海内外族人及四方人士前来祭祀与观瞻。&&& 大门墙石刻世系诗碑:&&&&&&&&&&&&&&&&&&&&&&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沽。&&&&&&&&&&&&&&&&&&&&&&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 遥有冯夷来击鼓,始知赢女善吹萧。&&& 孝思堂右墙林大钦手撰《百辈序歌》诗碑:&&&&&&&&&& 天日泰和际,有道丰亨时。中正仰成式,哲惠扬宗基。&&&&&&&&&& 伦明定绵裕,家睦兆燕诒。轩举来声远,高标辉德彝。&&&&&&&&&& 功从仕进立,勋惟贤良资。采芳开清淑,尚志致纯熙。&&&&&&&&&& 捷元祥瑞集,殷荣福禄齐。华茂如恒在,山岳亦应奇。&&&&&&&&&& 若能赞尔先,可以锡咸宜。承业鸿宣展,万奕乐广居。&&&&&&&&&&&&&&&&&&&&&&&&&&&&&& (据仙都乡林丰之、林玉高文等)&&& (3)潮安庵埠宝陇林氏家庙(明)&&& 在明朝名臣林熙春()之故乡,今汕头市通往潮州公路旁,潮安县庵埠镇宝陇乡,幸存3座林氏祠堂,其中一座是林乔樌及其子林熙春先后所建之林氏家庙,规模最大,文物价值也最宝贵,已于1985年大修告竣,焕然一新,特予介绍。&&& 祠占地2.7亩,其中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石木结构,有一对旗杆斗、三山门石牌坊、前中后三进、灰埕3个,气势壮观,文物荟萃。因三山门石坊两侧皆嵌着一系列青色之瓷窗,故俗称“青窗祠”,是全部姓林之该乡最崇拜之宗祠。&&& 三山门石牌坊。高约4米,分正门和两旁门,顶筑亭盖。有3块石刻门匾,词佳字美。坊前筑一麒麟照壁,两旁长一对古榕。&&& 前座。过石牌坊,再过一个灰埕,便抵达门匾刻“林氏家庙”之前座。也设三个门,门扇共绘六幅彩色人物画为守门神。门两侧壁上各有石刻图案。进之迎面挂有复原之南明兵部尚书、揭阳县榕城东门人郭之奇()所撰《林尚书熙春略传》大匾。左、右墙上,挂有镜屏,内务有于1985年由汕头岭海诗翁张华云、林友、蔡起贤联名而由蔡老所书的五绝《乡先贤林忠宣公家庙重修竣工》,和中山大学文学士、八三叟张元敏作并书诗《宝陇林尚书熙春家庙兴修竣工志喜》。&&& 中座。在前座与中座之间东侧墙上,嵌有日立石,《重修教忠堂碑记》。中座正中上方,挂有大型横匾,木刻《忠宣公为太仆寺少卿诰封敕文》。各石柱上,挂着多副这次修建时重刻木匾古联,并挂有三块匾额。两侧墙上,各浮雕嵌瓷着“忠”、“孝”、“廉”、“节”大字。&&& 后座。特别宽敞高大。正墙中间前面,设置木制3个大龛,内摆历代先祖神牌。上方挂着一块原被毁而今重制大匾,刻着明朝天启四年皇帝口授而书“赐户部左侍郎林熙春祖庙”的“教忠堂”三大行书。该堂号影响深远,今乡里学校也称“教忠学校”,由启功所书。&&& 按该乡幸存的清乾隆二十一年《西河林氏族谱》和今竖于祠内碑记和乡人介绍,该祠历史是——明万历丁酉年(1597)十月由文林郎林乔樌(林熙春之父)会同宗孙林鸣凤鼎建前座,天启乙丑五年(1625)九月十五日由户部左侍郎林熙春会同宗长、族众续建。清道光庚戌年(1850)八月修,1933年小修。 1985年由旅港裔孙林本典、林潮为等带头倡议下复修,深得旅港、叻族众支持,共捐15万元,于同年七月全面大修,至十二月初二日竣工祭祖,越载正月十六日由香港回乡观光团剪彩庆贺,连演潮剧3天,皆大欢喜。1987年,在林世昭、安美、永坤、民光、龙佑等倡议并经办下,在中龛复设自二世至十二世祖共34位考(连妣)神牌位,与每年祭祖例俗。1995年,决定复建左、右龛,越夏动工造之,并复造大匾“教忠堂”等,十二月初一日晋祠升龛,越日庙会,由潮安潮剧团连演3天,盛会空前。事后成立第一届教忠堂基金会管理组11人,组长林永坤,副组长林民光、龙佑。&&& 该祠创建者是林乔樌及其子林熙春。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是潮汕历史上少见的大臣。他生于明嘉靖三十一年,故于祟桢四年,长命八旬,是明万历壬午(1582)举人,癸未(1583)进士,初授巴陵县(今湖南岳阳)知县,最后任户部左侍郎,病故后被朝廷追赐“三世尚书”,谥“忠宣”。为官忠直,伸张正义,富藏书而勤著作,有《赐问草》、《赐还草》、《赐传草》、《城南书庄草》、《掖坦疏草》行世,学者多宗之。&&& 该祠规模大,建筑艺术具明清特色,祠之东邻又幸存刻着“进士。潮州知府郭之章、海阳知县徐申为万历癸未(1583)登科第林熙春立”之石匾作为名臣诞生地与故乡的标志,故古祠堪称潮汕历史文化一宝。&&& 对联&&&&&&& 桑浦蔚人文历代科名承祖荫&&&&&&& 莲峰罗笔案累朝仕宦宠君恩(三山门石牌坊)
&&&&&&& 基盘有象成圭瓒&&&&&&& 玉简登名列鼎钟(同上左门)
&&&&&&& 梧叶盖高添贵子&&&&&&& 莲花案近显名臣(同上右门)
&&&&&&& 门挹青山增秀色&&&&&&& 庭环带水庆长流(头门)
&&&&&&& 山明水秀垂芳远&&&&&&& 祖德宗功积庆长(头门)
&&&&&&& 宗庙之礼所以序照穆&&&&&&& 孝弟之至可以通神明(拜亭)& &&&&&&& 纶綍钦藏万里君恩光祖德&&&&&&& 岁时顾諟千年燕翼贻孙谋(拜亭。1985年由“裔孙仰山堂敬立,邦杰敬书”改立于后座)& &&&&&&& 星分蝠宿地距龙溪看凤山鳄水处处扶舆钟英西河宗祠甲三阳而光百粤&&&&&&& 祖题雁塔孙晏琼林数鹭序鹓班世世联绵登籍南莆祚胤承四朝以缵七闽&中座。“赐进士出身、吏部文选司郎中、年姻家、后学谢藩拜赠。岁次丙寅(1986)重修,裔孙孝杰敬立、邦杰敬书”&&&&&&& &&&&&&& 处则名扬闾里出则泽沛方州奕禩衣冠光俎豆&&&&&&& 直而谏草有声廉而赠金若凂当年节概见美墙 (中座。“赐进士第、翰林院检讨、年姻家、后学苏彤绍拜赠。岁次丙寅(1986)重修,裔孙孝诚敬立、邦杰敬书”)
&&&&&&& 庙貌俨羹墙惟雍雍肃肃外尽物而内尽心&&&&&&& 祖恩同雨露凡子子孙孙敬所尊而爱所亲(后座“岁次丙寅(1986)重修,裔孙邦杰敬书、剑青敬立”)
&&&&&&& 登斯堂也春祀夏(礻仑)秋尝冬烝庙享年年申景福&&&&&&& 本乎祖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孙谋世世重彝伦&&&&&&& (后座。岁次丙“寅(1986)重修,裔孙名崇敬立、邦杰敬书”)
&&&&&&& 燕翼功深苹藻荐&&&&&&& 鸾音奏叶管弦调(教忠堂十二月初一日戏台上)
&&&&&&& 庭开万舞崇先德&&&&&&& 节届三冬播好音(同上)
&&&&&&& 梅花香动豚肩荐&&&&&&& 菊部歌翻凤律调(同上)
&&&&&&& 葭馆春回修盛典&&&&&&& 梨园曲奏有和声(同上)
&&&&&&& 诗:&&&&&&& 1.乡先贤林忠宣公家庙重修竣工&&&&&&& 张华云& 林友& 蔡起贤敬贺& 1985年冬&& &&&&&&& 造福传桑梓,立朝正是非。便为人不敢,欲使道能肥。抗疏雷霆震,如公胆识稀。崇祠高兀兀,旦旦念音徽。&&&&&&& 2.宝陇林尚书熙春家庙兴修竣工志喜&&&&&&& 中大文学土八三叟张无敏& 丙寅(1986)孟春上元佳节& &&&&&&& 缅怀祖德,庙貌重新。龙都显宦,明代名臣。湖光滟滟,山势嶙嶙。等闲识得,总是长春。&&&&&&& (林俊聪据2001年国庆访祠及林民光先生提供资料整理)&&&&&&& (4)饶平汫洲林氏家庙(绥成堂)(清)&&&&&&& 饶平县汫洲镇,林氏人口多达3万多人,系广东林氏最多乡镇之一。镇中有一座大宗祠和6座各房祖祠,大宗祠叫林氏家庙(绥成堂),主祀比干、林披(唐九牧之父)、汫洲太始祖林启夫(原籍福建莆田县东井,故俗称“东井公”)、开基祖林梅斋及其子林碧潭。它已重建一新。&&& 南宋时东井公鼓励五子:梅陇、梅江、梅轩、梅溪、梅斋,投军勤王抗元,从闽转移至饶平百丈埔时战败,遂散居潮州各地(以饶平居多,后播港澳台地区和外国)史称“五梅下潮”。其中林梅斋落户汫洲 (原是海岛,今与陆地相连为镇),后娶妻陈自智。独子林碧潭,娶妻施徽德、何纯德,共生九于。清康熙年间()创建林氏家庙(绥成堂),建筑面积360平方米。1991年初由林国良、吉华、吉良等倡议重建,选代表赴港台找同宗商量获支持,成立筹建董事会,海内外子孙解囊,由理事会负责建祠具体实施。同年二月初一日奠基,按原址原式施工,仅地基填高o.6米。各石柱石板皆磨光似镜,屋盖琉璃黄色瓦,脊以彩瓷,嵌镶动物花木,精巧绝伦,色泽艳丽。门匾“林氏家庙”相传为明朝潮人名书法家吴殿邦所书,苍劲俊逸。动工1年9个月后即1992年十二月十五日全面告竣,二十日举行落成庆典暨列祖神牌进龛仪式。港台裔孙100多人,近乡各姓代表200余人,饶平、澄海、潮安、揭阳、潮阳、诏安、云霄、漳浦、东山诸县宗亲代表数百人,汫洲九大房头老小万余人参庆,并观赏潮剧演出,盛况空前。&&& “九牧声华衍派莆邑,五梅下潮域蕃粤东”这祠堂联,高度概括汫洲林氏源自福建莆田九牧后裔,播迁粤东盛事。&&& (5)汕头市区林氏宗祠(民国)&&& 即林厝祠。全称林氏大宗祠。祠址原在崎碌竟有村,辟马路以后,是汕头市区中山路192号,坐南面北,面积平方米。是汕头市区一座大型祠字建筑物,西临新兴路;北界中山路。祠对面过中山路建有一大照壁,壁面浮塑一大麒麟,造形雄伟。祠建于1922年,是潮人林桂园、林仔肩等倡建。建筑呈长方形,南北较长,有上、中、下三进厅堂,宽敞壮观,两侧有祠堂巷,还有“后包”(后座)。所采用的杉木、石柱、石板都是巨型的。木雕、石刻玲珑秀丽。石门和石门墙光滑如镜,屋脊嵌瓷具有潮汕精致建筑艺术的特色。&&& 宗祠建成后,成立家族自治会,每年举行冬祭一次,由族长轮流担任主祭,演戏、设席,十分隆重。宗祠里曾办过祟本小学,规模极小,未立案。1983年拆祠改建为三幢7层和一幢6层楼房,为汕头市文联、汕头画院等单位的办公、宿舍楼。(林正林)
网络实名:环球潮人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名誉顾问: 常务顾问:
(排名不分先后)
ICP经营许可证:粤B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占中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