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介化ipo是什么意思思啊?

老龄化、非中介化机制与金融体系变迁 
  摘要:人们对于美国次贷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简单地归因于道德层面的贪婪,忽略了更深层次甚至更为长远、更为基本的因素,即老龄化所引起的脱媒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的金融体系的变迁。本文认为发达国口老龄化引起了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发展,从而引起储蓄管理机构化,产生“非中介化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引起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地位下降、直接融资比重增加,最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变迁。
  关键词:老龄化;非中介化机制;金融体系变迁
  文章编号:09)07-0066-04 :F830.2 文献标识码:A
  源于美国的金融动荡酿成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人们在检讨危机形成的根源时,或归咎于衍生产品,质疑美国的市场主义;或谴责金融家的贪婪,认为监管当局失责。甚至有的商业银行开始从衍生品市场撤退,重新回归传统业务。如何认识当前的金融危机呢?笔者认为应该把金融危机放在金融体系变迁的规律层面上进行分析,可能更有利于认识危机和解决危机。
  本文的逻辑思路是,其一,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不同生命阶段的储蓄和投资具有年龄偏好的差异。婴儿潮以及全球的老龄化改变了原有的储蓄和投资结构,再加上政府为应付老龄化危机而采取的改革等促进了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引起储蓄机构化,进而产生了非中介化机制。其二,非中介化机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生存压力,促进了商业银行通过证券化方式解决融资困境和资产流动性。因此必然引起间接融资的下降和直接融资的增加。其三,机构投资者发展、市场化融资工具的增加以及商业银行的证券化经营策略等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变迁。
  一、老龄化引起储蓄机构化
  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年龄60岁(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7%)。根据联合国2006年人口修订,全人口在2000年60岁以上的比例正好是10.0%,表明全球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一个社会的储蓄水平和金融资产结构取决于年龄结构。全球老龄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会引起金融资产结构的趋同性发展,促进储蓄管理机构化。储蓄机构化是指社会储蓄日益集中到具有信息优势的大型投资机构,如养老金、寿险等。这些机构由经理负责投资,由于其专业化的投资策略以及资产的规模,能够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吸引到更多的资金,引起这些机构金融资产的迅速增加。储蓄机构化源于人口老龄化。引起储蓄机构化的直接因素是家庭的资产选择、政府的养老金改革以及机构投资者自身增长能力。
  (一)家庭的资产选择
  年龄变化会改变家庭的资产配置。Bakshiand Chen(1994)提出了两个著名假说,即生命周期投资假说与生命周期风险厌恶假说。家庭或者个人的投资需求在生命周期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当投资者年龄在20~30岁左右,刚刚进入工作,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又到了结婚年龄,因而对住房和耐用品需求上升,金融资产相对较少。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收入的上升,投资者从住房需求转向其他风险较高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同时也开始准备养老储蓄如养老金和人寿保险等。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加、风险厌恶程度提高,家庭开始投资风险较小的债券类资产以及银行存款等,同时养老储蓄资产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机构储蓄的增加。这样,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必然会引起机构类资产的增加,而银行储蓄可能会下降。
  表1是金融体系较为典型的美、日两国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状况。从中可以看出,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在年间出现了系统性、根本性的结构变化。其一,持有机构类资产比例大幅上升。不仅在家庭金融资产中比例最高,而且增长速度也最快。其二,存款类资产普遍呈下降趋势,而且下降的幅度都比较大。说明无论何种金融体系,家庭金融资产30年来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即家庭储蓄由银行存款向机构转化,出现了所谓的储蓄机构化。
  在家庭机构类资产中,养老金和人寿保险基金占有绝对的比例。图1是美、日两国家庭资产结构。美国养老金资产占绝对比例,而日本则是寿险资产占有绝对比例。无论是养老金还是寿险基金都反映了在老龄化过程中个人通过资产配置在提高资产收益的同时力图实现自我养老的目的。在老龄化背景下,金融结构迥异的美、日两国却出现了家庭资产配置趋同的现象,即非中介化所引起的储蓄机构化日益显著,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主要形式。在机构投资者的结构中,基本上在所有发达国家养老金和人寿保险基金的比例都远高于投资基金资产。表明老龄化国家个人或家庭强烈的预防动机和养老倾向促进了不同金融结构的趋同化发展。
摘自:   
更多关于“老龄化、非中介化机制与金融体系变迁”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5房产中介所说的诚意金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房产中介所说的诚意金是什么意思?
诚意金,即意向金,是20世纪90年代从中国港台地区传过来的叫法。这在房产中介与买房和卖房双方签定的合同中多有体现,其实法律上并没有诚意金之说,而且“诚意金”也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违约金、定金、订金。“诚意金”不具有合同效力及法律保护的性质。“诚意金”是一种营销手段,在收取“诚意金”的同时,对购房者许诺一定的优惠,刺激购房者的积极性;另外,通过收取“诚意金”,确定购房者选房的先后顺序,维护购房秩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ask选择在房产中介居间介绍成交的购房者.mytophome,首先会由房产中介公司的置业顾问帮其选择中意的房屋.mytophome.gz,这时的诚意金就转化为定金了://ask。
其他2条回答
转成应付的房款中,如果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中介没有谈到客户要求的价位,在这几天来说,如果要成交的话,一般会协商一个星期或几天,而且这个钱不是给中介的,顾名思意也就是对此有诚意而付的费用,是不退的,一般都是客户自愿几千甚至几百都有,但诚意金不同于定金诚意金,这个钱就会转为定金。而且付这诚意金限制的时间不会很长,那诚意金是可以无息全退的。这个钱只是说明你有诚意买这套房子
简单说就是您有意向买或租某套房,委托中介帮您去谈,交一些钱以表示您的诚意,让中介更加有信心帮您去谈,以免让中介担心帮您谈到您又不要。
房产中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来源:《征信》1998年第04期 作者:李义奇
银行非中介化趋势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思想的转变
近20年国际银行业友生的最大蛮化Zg产方和员债方的双重压力;为了竞手存款,币就是银行非申介化。银行非中介化趋势源于银场现状迫使银行支付高利gs存款人;为保g正行传统业g受到竟争者的有力冲击;自先是存款常利润,银行必须提高贷款利孬,最绥导钡借款币场,荧融产品多样化,投资机会的g多使银行人的成本上升,从而使银行的许多客pw向夏接存款分流。如共同基金出现后,很快以其投资回市场融贸。这样,裔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受到报率高、经营安全可靠.鼻有较高流动性等优势严重威胁。裔业银行为了主存和发g,必须开拓将银行存款大量截走。目前美国共同g$所拥新的盈利禾源,一个银行非中介化的肘期开始有的贸产日高达125多亿元美元,而美国商业了。银行不断发g其非存贷款业务,表外业gR银行的存款总额不过2,75亿美元。据统计,本逐年上升。如美国银行的表外业gi在199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存款在个人金融贸尸中的1994年中平均每年詹长20%。银行业务正从传比例为50%,90年代初降为38%,1995年进一统的自身层用g$$ffig企业,改为为企业直接步下降到25%。gR是贷款币场,金融业g......(本文共计2页)
相关文章推荐
《计划与市场》2001年02期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07期
《外国经济与管理》1986年05期
《国际金融研究》1987年02期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金融》1989年01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银行与企业》1990年10期
《新金融》1996年08期
主办: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
出版:征信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请问各位股友:“金融脱媒”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请问各位股友:“金融脱媒”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脱媒”一般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金融脱媒”又称“金融非中介化”,在英语中被称为“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对降低,储蓄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间接融资并重转换的过程。金融深化(包括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混业经营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等)也会导致金融脱媒。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金融脱媒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非中介化和再中介化
下载积分:280
内容提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非中介化和再中介化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8:01:0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非中介化和再中介化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盘和外盘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