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联词语有哪些来什么吃什么

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种类及使用;关联词语,指的是在句中起着关联作用的词语;使用得;一、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2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4转
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种类及使用
关联词语,指的是在句中起着关联作用的词语;使用得当会使文章文从字顺,若使用不当则成为病句。
一、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2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等。
3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4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5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6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7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
8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等。
二、关联词语的使用
复句:是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一意思,但说的事情相关的句子,如:
(1)海花才落,杏花又开了。
(2)河不深,可是水太冷。
(3)明天不下雨,我们上西山去。
这三个复句各包含两个分句。同一复句里的分句,说的是有关系的事。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终语调。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单句中也有关联词)。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些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1.错用关联词语: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有对比的意味。“况且”有“再说”之意,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但没有对比的意味。
(1)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况且这么一条小船。
例(1)应该用关联词“何况”。
(2)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何况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例(2)应用“况且”。
“因而”表示因果。
“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进而”则是表示“继续向前,进一步”之意,不表因果、目的、结果。
(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因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例(3)该用“进而”。
(4)我亲自感受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从而,我对近百年那些为中国寻求解放之路,前仆后继地探索和牺牲的先驱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例(4)该用“因而”
(5)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例(5)该用“从而”。
这两个词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都能表因果关系,但“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而“以至”却没有这种含义。
(6)由于大量捕杀,以至这种珍贵的动物逐年减少,现已濒于灭绝。
例(6)该用“以致”。
(7)情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以致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例(7)应该用“以至”。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它后面跟的词语不能有选择性(多么、怎么、如何),常和“这么”、“那么”相应。 “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它后面跟的词语往往有选择性(多么、怎么、如何),或是列举可供选择的几项,或是包含疑问代词“谁”、“怎样”等。
(8)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不管收费惊人,许多家长依旧趋之若鹜。
例(8)该用“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复句
(9)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例(9)该用“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
“反而”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某种结果,但实际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因而”常单用在后面分句,相当于“因为”,表原因。
(1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
例10“不但”虽然经常与“而且”搭配。但在该句中,它只能与“反而”搭配。
(11)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作物,反而大大削弱了伤口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例(11)中,作者未能把握主题,其结果必然是“大大削弱作品思想性。所以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结果。应改为“所以”。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有些关联词语需要成对搭配使用,如果随意改换,就会出现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如:“即使”只能与“也”搭配,“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 “无论”只能
与“还是”或“或者”搭配。等等。
(12)只有多施肥,适时灌溉,这块地就能长好庄稼。
例(1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跟“只有”不能搭配,应把“就”改为“才”。
(13)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高塔。
例(13)应用“所以”。也可以将前面分句中的“因为”删除,后一分句保留“因此”。
(14)她一面笑着,显得很善良敦厚,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一个房间里。
例(14)这里需要成对使用关联词语“一面……一面”,表示并列关系,应在“热情地”前面加上“一面”,使前后照应。
(15)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例(15)“即使”只能与“也”搭配表假设关系。而此例是转折关系,将其改为“虽然”,后边的“但”就能与之搭配了。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大致说来,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是有一定限制的,各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各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
(16)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不高,所以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 例(16)“因为”放在“他”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17)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例(17)“即使”放在“文字”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18)由于她父母思想腐旧,竟然将女儿严管起来,不让随便外出。
例(18)“由于”应放在“她父母”之后,因为该句两个分句主语相同。
(19)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作最后决定。 例(19)“至于”应放在“哪所学校前,因为“至于”表示另提一事。“我报考师范院校”是一件事,“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是另一件事。
(20)有关文化用品的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用品是商业更新最快的商品。
例(20)“有关”应放在“业内人士”之前。
(21)先提出实施措施,进而提出计划。
例题(21)“进而”位置不当,改为“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措施”。
前一个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例1:不但我们学习雷锋,而且要学习他的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例2:我不但拥护他,而且从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拥护他。
例3: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例4: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例5、我不仅认识他,王军也认识他。
例6、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后一个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例1:由于会议开得及时,所以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例2:英文在那里并不太通行,反而在大酒店、餐厅及一些旅游区的商店里,可以见到日文。
4.关联词语逻辑关系不当,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分句位置颠倒,不合逻辑。 例 1 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此句的第一分句的语意要比第二个分句更递进一层。应先是中华民族的后是全人类的。所以前后分句有逻辑错误,前后分句应颠倒一下。
例 2 由于他深知这场比赛关系到祖国荣誉,所以在整个赛程中精神抖擞,力克群雄,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
这句话是因果复句,但是两个分句之间从逻辑上看构不成因果联系,把认识到比赛的重要性作为夺冠的原因,显然理由不充分。光有思想认识,没有实力,是很难拿到金牌的。这句话应该改为:
由于他已具备了夺冠的实力,这次赛前他又深知比赛关系到祖国荣誉,训练特别刻苦,所以在整个赛程中能顺利闯关,力挫群雄,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
例 3 他因为生病了,所以发烧了。
这两个分句之间也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只要“生病”就一定“发烧”,只有一部分疾病能引起发烧。应改为:
他不但生病了,而且还发烧了。
或者改为:他生病了,还发烧了。
(22)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当上了三好生。
例(22)“认真学习”和“当上三好生”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前一分句可改为因为他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23)因为他每天坚持跑步,所以从来没有生过病。
例(23)单从“每天坚持跑步”,还不能推出“从来没有生过病”,后一分句可改为“所以身体越来越健壮了”。
1)充分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当
例1、A1只要雨水充足,B2庄稼就长得好。
例2、如果你不骄傲自满,那么你就不会落后。
例3、要改造自然也是如此,假如我们经过艰苦的劳动,就能创造出人类最需要的一切。 例4、如果小王患肺炎,则他会发烧。小王发烧了。所以,他一定患了肺炎。
2)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当
例1、只有电灯亮了,线路里才有电。
例2、(只有学习好,才能当三好学生。)小王学习好,所以,小王一定能当三好学生。 例3、(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做好工作。)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一定能做好 工作。
例4、(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深刻地反映生活。)他深入生活了,他就能深刻地反映生活。 分句位置颠倒
例1:气功不但可以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缓解运动员大赛前的紧张心理。 例2:经过一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的学习,他写起小评论来毫不费力,何况是写一篇有独立见解的论文呢?
例3、哈尔滨都下雪了,何况是北京?
例4: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5.滥用关联词语。
(24)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 例(24)应去掉&因为&。
(25)孙玲是一位工程师,而且是一个孝子,她的孩子们也都很有出息。
例(25)“工程师”和“孝子”两件事可以并列但没有递进关系,不应用“而且”,直接删去即可。
例1:他中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所以很能干,吃得了苦。
例2: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例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进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6. 关联词语的残缺
例1:他虽然是个工人,平时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例2: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例3: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例 1 李伯伯不是马上把笔给我,先讲了一番这笔的经历。
这个句子的第二个分句漏用了关联词“而是”,因为“不是”和“而是”应同时使用,表并列关系,不能少用其中的一个。
例 2 尽管考前准备得不够充分,小华心里没有把握,在考场上非常紧张,他考的结果让人觉得差强人意。
“尽管”是表示让步的连词,后边要有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和它呼应。可是句子里没有明显转折的意思,也没有与之呼应的关联词。“差强人意”是“还能让人稍稍满意”的意思。这个复句后面分句应改为:“但是他考的结果却还差强人意。”
关于“何况”与“况且”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
这一对词的共性是均可表递进。先前的许多书中对它们的区别讲的过于繁琐,给中学生的辨析带来一定的障碍。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清楚的。记住:在带有“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递进复句中,只能用“何况”,而在其它情况下,二者通用。
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二者通用。“你身体本来弱,况且(何况)又刚生过病,还是我去吧”。 再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就只能用“何况”。
①爷爷年逾花甲还在努力学习,何况你还这样年轻呢!(因为属于带有反问语气的递进复句)。 ②“四人帮”横行时,多少老革命家都蒙受了不白之冤,何况我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呢!(也是因为句中带有的是反问语气,如果换成“况且”是很能迷惑一些人的)。
四、关于“越发”与“更加”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
这一对词的共性也是均能表递进。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记住:前文中如果出现了“越”这个字眼,后文就只能用“越发”与之照应,构成“??越??越发??”的格式;前文如果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后文中二者通用。
如“观众越多,他的演出就越发卖力气”这句话,“越发”的使用就符合规范;因为前文中“越”出现了。
再如“来中国后,琼斯的汉语说得越发(更加)流利了”,这句话中的“越发”的使用也符合规范,换成括号里的“更加”也是正确的,因为前文中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
再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病句了。“你越是不许我笑,我笑得更加厉害了”,句中的“更加”必须改成“越发”;因为前文中“越”这个字眼已经出现了。
五、关于“之所以”的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很简单,“之所以”如果出现在句首,就是病句;因为“之所以必须用在主语后”才符合规范。
如下面的例子,“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的命题意图不同”就是一个病句,在句首必须加上“这次考试”一类的主语才行。
六、关于 “又”与“再”的区别
这一对虚词,在用法上确有许多纠缠和差异,但如果能注意到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一点区别,还是很有意义的事。
大家知道,作为副词,它们都能表“重复”和“继续”,但却少有人留意到在这一点上,它们也还是有区别的。高考往往就是利用我们在知识上“一念之差”,设计题目,使我们成为“事后诸葛亮”的。记住吧,在表“重复”与“继续”方面,“又”表示的是“已重复,已继续”,而“再”表示的则是“待重复,待继续”;在该用“又”的句子里,动词的后面可加“了”,用“再”的句子则不可以加“了”。如下面的例子: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71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种类及使用等内容。 
 特征和类别 汉语的连词是一种具有多层级连接功能的虚词,既可以连接词和短语,也...二、连词在复句中的功用 1.关联连词和复句的关系类型。根据关联连词(包括与之...  现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共 40 个空,每空 0.5 分,共 20 分) 1 有.、 2.汉语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词的 3.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是 有、、...  关联词分类及讲解_初一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总结的,希望大家喜欢。关联...“以致”两 词具有强烈的迷惑性, 《现代汉语词典》云: “以至, 用在 下半...  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词语的分类汉语的词按照词语的性质可以分为 12 类。 名词...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  “走了两趟”中的量词属 关系复句使用的关联词语。 、 四种。 句。 ,依此划分汉语句子共 。、、 等性 11.比喻一般由 、 、 三部 分组成。比喻的种类,一般...  关联词语分类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文言文训练 画蛇添足 楚有祠(cí)者 ...同“返” 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二、 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类型 现代汉语的关联词语很多,不同的关联词 语所起的关联作用,所表示出的意义关系就不同。我们要掌握关联词语,正确使 用关联词语,就要对...  现代汉语词的分类_初三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本文档对现代汉语中词的分类...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  (一) 关联词语的特点和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有些词语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这些词语就是关联词语。 (二)关联词语的种类 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联词语练习及答案]填关联词语练习答案
· · · ·
您当前的位置: → [关联词语练习及答案]填关联词语练习答案
[关联词语练习及答案]填关联词语练习答案
篇一 : 填关联词语练习答案填关联词语练习参考答案。(1) 我们(要么)把轮船停在港口,( 要么)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⑵ ( 只有 )从小学好本领,(才 )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⑶ 小王的学习(之所以 )有进步,是( 因为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⑷ 母亲(一边)工作,( 一边 )参加进修学习。  ⑸ 鲁迅(不仅 )是伟大的文学家,( 还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⑹ ( 如果 )明天下雨,我们( 就 )要去探望李老师。  ⑺ ( 因为 )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 所以)吸引了很多游客。  ⑻ 一滴水( 虽然)很小很小,(但是)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即可形成江河湖海。 10.( 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1.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只要 )多读多写,作文(就 )会有进步。  12.(无论 )困难有多大,我们(都 )能克服。  13.(因为 )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所以 )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14.(如果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就 )应该准时去找他。  15.刘胡兰( 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不)说出党的机密。  17.我( 虽然)知道这件事情,( 但是)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18.( 要么)你去,( 要么)他去,总得有1个人去。  19.他( 宁可)牺牲自己,( 也不)暴露党的组织。  20.同学们( 一边)走着,( 一边)谈论着。  21.(无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 )行。  22.小李在学习上(之所以 )有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 )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3.(不管 )风浪再大,我( 也)要把你送过河去。  24.王老师(不但 )关心我们的学习,(而且 )关心我们的身体。[]  25.( 只要)多读多练,(就 )会提高作文水平。  26.我们的教室(既 )宽敞,(又 )明亮。  27.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虽然 )有了提高,( 但是)还要注意节约。  28.( 如果)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 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9.(虽然 )芦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凫水,(但是 )能像雨来游得这么好的却没有几个。  30.(只要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 )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31.(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 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32.凡卡(宁可 )在城里受罪,(也不 )回到乡下祖父那里去。  33.邱少云(宁可 )牺牲自己,(也不 )暴露潜伏部队。  34.( 即使)工作再忙,他每天晚上( 也)挤出时间学习英语 。  35.每天上学,(要么 )王洁来找我,( 要么)我去找他,我俩总是结伴去学校。  36.李老师(虽 然)身体不好,(但是 )一直坚持给我们上课。  37.( 尽管)我做了充分准备,这次试验(也 )没有成功。  38.(即使 )困难再大,我们(也 )要按时完成任务。  39.(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 )下个星期再去游乐园吧。  40.(不管 )石块有多重,小草( 都)要从下面钻出来。  41.我( 既然)说了,( 就)不怕发表。  42.王平和我同桌三年,( 因此)我很了解他。  43.我们一定要把京张铁路修好,否则(不但 )那些外国人会讥笑我们,( 而且)会是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44.他干的活计(不但 )速度快,( 而且)质量好。  45.(不管 )风吹雨打,我们(都 )要坚持到校学习。  46.这艘轮船(不但 )载客多,(而且 )速度非常快。  47.江涛(因为 )刻苦学习,(所以 )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48.(只要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少年儿童(就 )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49.一场大雪过后,孩子们在雪地上(一边 )堆雪人,(一边 )打雪仗。  50.他们是那么平凡,那么朴实,那么纯真,(而且 )那么谦虚。  51.(因为 )他真正下了苦功,( 所以)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52.他(不但 )学习很好,(而且 )身体也很好。  53.(因为 )我的身体不好,( 所以)我要参加体育锻炼。  54.(只有 )刻苦地钻研,(才)能掌握科学技术。  55.弟弟(虽然 )年纪小,( 但是)很懂事。   篇二 : 与关联词相关的语病及练习关联词使用常见的几种误用类型及训练关联词是常用的1种词类,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误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恰当当前后2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1个分句的关联词就放在主语后面;当前后2个分句主语不同时,2个分句的关联词均放在句首(可把此概括记忆为“同后不同前”),否则,就会因关联词位置不当而影响表达。例如: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5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都是“人们”,所以关联词“如果”应放在主语“人们”后。二.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成套搭配使用的,如果打破了它原来的搭配习惯,而换用了其他的词语,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语病。例如:不管天气极端恶劣,但他们还是如约而至。“不管”和“都”相搭配,表示条件关系;“尽管”和“但”搭配,表示转这关系。所以,句中应用“尽管……但”这对关联词。又如: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句中的关联词“无论”不与表并列的“和”配套而与表选择的“还是”“或”配套,组成“无论……还是(或)……都……”的结构形式,表示条件不同而结论(结果)一样。(本句错误不止一处)三.关联词和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否吻合关联词往往成套使用本身表示1种意义关系,这种意义关系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致时,句子才通顺流畅,否则就会出现关联词和句子的逻辑关系不相吻合的语病。例如:“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句中前2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使用“是……又是……”是恰当的;第三分句语意有明显的转折关系使用了表转折的关联词“可是”也是恰当的;第四分句用“从而”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而“从而”所关联的内容与第三分句的内容正好相反,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不吻合,所以“从而”的使用造成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四.关联词所关联的分句的句序是否恰当关联词所关联的分句的内容往往是讲究顺序的(主要表现在递进关系的复句中),不注意就会使语序颠倒。例如: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机会,也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一扇门。句中“不仅……也”所引领的2个句子,有意义上的递进关系,应先“未完成学业的人”,再“有着更高需求的人”,而原句两分句的递进关系颠倒了。又如: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递进关系复句的后1个分句的范围应比前1个分句进一层(即扩大),但句中“人类”的范围比“中华民族”大,是句序不恰当。五.关联词的漏用和滥用(或叫“强加因果”)关联词的使用讲究恰当,如果该用而不用从而造成句子表意不清的叫“漏用”,不该用而多用的和分句之间没有内在联系或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硬扯在一起加上关联词的叫作“滥用”。例如: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又如:《徐霞客游记》本是部很有创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对祖国很多名山大泽都作了详细的记载。地理考察著作本来就应记载名山大泽,2个分句之间不存在转折关系,“但”字属于滥用,应删去。再如:因为他喜欢数学,所以对语文不感兴趣。“喜欢数学”与“对语文不感兴趣”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1个人既可以对“数学”感兴趣,又可以对语文感兴趣,这两者之间是相容的。 【相关训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无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B.翻译的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的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浑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中一组亮丽的乐章。D.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冯巩,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B.专家指出,虽然电动牙刷比普通牙刷能多清除38%的牙菌斑,但如果电动牙刷质量不过关,再加上不正确的姿势,非但起不了口腔保健作用,还会对孩子的口腔造成伤害。C.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D.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B.由于所罗门群岛经济比较落后,当地居民大多生活贫困,华人凭借勤劳的品质和敏锐的经营头脑在在当地开起许多店铺。C.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5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D.进入高三,功课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高,正因此,所以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B.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有自己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手机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C.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D.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C.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1步。D.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附:相关训练答案:1.C2.B3.A4.D5.D篇三 : 98语文 25春望练习 及答案《春望》练习题1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了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6.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春望》练习题2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_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的“城”指当时的________城。3.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10.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春望》练习题31.杜甫唐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主义诗人。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前四句触景伤怀,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忧时伤乱,写春望之情。全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练习题41.诗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春望》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痛苦心情。5.“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6.“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7.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_________________,“抵万金”言_________________。8.“搔”通过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9.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__。10.国 古义:_____________,诗中指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_____________。抵(dǐ):_____________。浑(hún):_____________。胜:_____________。1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练习题5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颈联除了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还用__________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_______________的强烈思念。5.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原句填空。《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望”的内容是98语文 25春望练习 及答案_春望阅读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中所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春望》练习题61.诗人写此诗时,正身陷安禄山叛军占领下的长安。国家______________,家人______________,眼前的春景更让人感触从生。沉痛的感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____”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____而____,又由____到____,视野从____到____,再由____到____。感情则由____而____,由____而____,步步推进。在____与____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____________,逐步地转入了____________,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3.言明春望所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美景反衬忧伤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自己心念远方家庭安危,又自叹年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请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春望》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颔联寄_______于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之感,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14.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16.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望中所见,写长安城破败萧条的景象,看到国破家亡之后十分悲痛的情怀,山河依旧而国事已非。这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写花写鸟且是古今传唱的伤时警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练习1答案1.望 山河 草木花鸟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3.忧中思家4.示例: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5.D6.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也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7.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这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9.D《春望》练习2答案1、安史之乱 长安3、破 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5、两种说法都讲得通,按第一种说法,诗人因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惊心。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主语理解为作者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作者当时的心理,因此,选择第一种说法比较好。6、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7、参考示例:①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②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8、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家书难得,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9、C 10、A《春望》练习题3答案1.现实主义2.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3.山河依旧、草木蔓生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杂草丛生,树木苍苍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4.感时忧国思家悲己。5.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6.忧国思家的情怀。7.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春望》练习题4【答案】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3.“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4. 触景伤怀、忧国思家 5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6.花使我的泪水飞溅, 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7,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 战祸之长, 家书难得 8。细节描写 忧国思家.9望,国都,草木,花鸟 10.国都 长安 国家 ; 战乱; 相当于; 简直; 能承受 11满头白发,愁苦不堪。 12①诗人眼中所见: 山河破粹,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春望》练习题5答案1.体现了诗人担忧国家前途的思想感情。2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6.答案: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7答案:伤感国事,怀念家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常考点: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2.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到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4.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其内涵却能相通,一是触景生情,另一则是移情于物,可见诗内涵之丰富。练习6参考答案①动荡不安 骨肉离散 感时花溅泪 白头搔更短②望 近 远 远 近 山河 城 满城 花鸟 隐 显 弱 强 步步推进 景 情 翘首望景 低头沉思 思念亲人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⑦表面写(城村)。实际写(国家沦陷、城空人稀)⑧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忧国思家)的感情⑨战争⑩残破凄凉。⑾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⑿ (1)长安城 (2)抓 (3)简直⒀情;物;悲切;对偶、拟人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⒂望;忧国伤时,思亲悲己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本文标题:[关联词语练习及答案]填关联词语练习答案&版权说明
文章标题: 文章地址:
1、《[关联词语练习及答案]填关联词语练习答案》一文由262阅读网()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联词语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