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x().()=().()()()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28页最后一题包装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课堂作业P28(最后一题)P29(最后一题和第三题的第1小题)(用比例解决问题)P28最后一题 父子2人都是某厂的工人,从家到工厂,父亲需要40分钟,儿子需要半小时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课堂作业P28(最后一题)P29(最后一题和第三题的第1小题)(用比例解决问题)P28最后一题 父子2人都是某厂的工人,从家到工厂,父亲需要40分钟,儿子需要半小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课堂作业P28(最后一题)P29(最后一题和第三题的第1小题)(用比例解决问题)P28最后一题 父子2人都是某厂的工人,从家到工厂,父亲需要40分钟,儿子需要半小时。若父亲先行5分钟,儿子再出发,儿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父亲?P29第三题的第1小题 果园里苹果树与梨树的比是5:苹果树比 梨树少1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P29最后一题 某会议厅有双人凳和单人凳共140张,已知单人凳和双人凳的张数比是5:有多少张单人凳,多少张双人凳?
第一题是设从家到工厂的距离为1,那么父亲的速度为1/40 儿子的速度为1/30设儿子追上父亲需要时间X5*(1/40)+(1/40)x=(1/30)x1/8+x/40=x/3015+3x=4xx=15答:儿子需要15分钟才能追上父亲第二题是设苹果树5x棵,梨树6x棵5x=6x-120解得x=120则5x=5×120=600棵所以,苹果树有600棵.第三题是140÷(5+2)=2020×5=100(张)这个求单人凳20×2=40(张)这个求双人凳答,双人凳40张,单人凳100张.2013年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位置:&&>>&&>>&&>>&正文
2013年四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编辑:佚名 日期:)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班级&&&&&&&&&&&& 姓名&&&&&&&&&&&& 一、我能:(每空2分,共28分) 1、电路是指由&&& 电源&&& 、&&&& 导线&& 、&&& 用电器&&& 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2、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 导体&&& ,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 绝缘体&& 。3、电路连接一般有&& 串联&&& 和&& 并联&&&& 两种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 并联&& 方法连接的。 4、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 开关&& 控制的。5、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一种是&&&& 正电荷&&&& ,一种是&& 负电荷&&&&&& 。相同电荷接触时相互&& 排斥&&&& ,不同电荷接触时相互&& 吸引&&&& 。6、闪电是一种&&& 大气放电&&& 现象,避雷针是根据&&&& 尖端放电&&&&&&&& 的原理制成的(见书P19资料料库)。二、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5分)( √ )1、冬天脱下毛衣经常会听到啪啪的响声,这是一种静电现象。( × )2、电器都是用电的器具,不需要用绝缘体材料。( × )3、用1.5V的干电池做电的实验很安全。[注:短路可能着火,很多节电池串联(电压超过36伏)也有危险] ( × )4、家用电灯都是串联起来,连接比较方便。 ( √ )5、不能用湿抹布去擦带电的用电器。 ( √ )6、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会发生短路。 ( √ )7、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否通电之前,两个检测头要先相互接触一下,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 √ )8、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绝缘体。&&&&&&&&&&&&&&&&& ( √ )9、对人体来说,低于36∨的电压是安全的。( × )10、不管是低压电还是高压电,不直接碰到是绝对不会触电的。(注:高低压电四周的水或潮湿的空气,也容易导电)( × )11、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仅仅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 √ )12、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避雨。 ( √ )13、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 √ )14、在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一般都是220V的交流电。( × )15、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只有电池没有电了,灯泡才不会亮。[注:导线接触不良(断路)或接成短路,灯泡就不会亮。]三、我能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共15分)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慢慢接近碎纸屑,会有(&& A&&& )发生。 A 纸屑会被吸起&&&&& B纸屑会被移走&&& C纸屑会飞起来&& 2、会产生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是(&& C   )。A、 1.5V&&&&& B、36V&&&&& C、220V3、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是(&& B   )。A、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 B、两根导线、一节电池&    C、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两根导线4、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一般要(&& B&& )。A、检测一次&&&&&&&&& B、检测二次&&&&&&&& C、检测三次5、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 A&& )。A、1.5V&&&&&&&&& B、3V&&&&&&&& C、4.5V& 6、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C&& )。A、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 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C、用湿布清洁电器和开关7、下列物体中可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C&&& )。A 橡皮&&& B 塑料尺&&& C 铅笔芯&&& 8、下列物体是导体的是(&& B&& )。A、橡皮&&&&&  B、湿抹布&&   C、纸片9、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B&& )。A断路&&          B短路&&&       C通路10、下列材料能用来制作小开关的是(&& A&& )。A、塑料和铁片&&&&& B、塑料和竹片&&&& C、铁片和铝片11、电路中的小灯泡能发光是因为(&& C&& )。A、有了电池&&&&& B、有了导线&&&& C、有电流通过灯泡12、用同样的电源组装电路时,把两个小灯泡串联起来发出的光比把这两个小灯泡并联起来发出的光(&  B  )。A、较亮&&&&&&&&&&&& B、较暗&&&&&&&&&&&&&& C、一样13、要使电荷流动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C&& )。A、电源和动力&&&&& B、电源与电路&&&& C、电路与用电器14、下列电器中使用直流电的是(&& B&& )。A、电视机&&&&&&&&& B、手电筒&&&&&&&& C、日光灯 15、在下图所示的几种电路中,灯泡不能亮的是(&& B&&& )。&四、我能填图:(8分)1、写出小灯泡的基本构造:&&&&&&&&&&&&&&&&&&&&&&&&&&&&&&&&&&&&& (&& 玻璃泡&&& )&&&&&&&&&&&&&&&&&&&&&&&&&&&&&&&&&&&&&&&&&& (&&& 灯丝&& )&&&&&&&&&  &&&&&&&&&&&&&&&&&&&&&&&&&&&&&& (&& 金属架&&& )&&&&&&&&&&&&&&&&&&&&&&&&&&&&&&&&&&&&&&&&& (&& 连接点&&& )
五、我能操作:(6+4=10分。) 1、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起来,并使第一张图中的灯泡比第二张图中的灯泡亮。&&&&&&&&&&&&&&&&&&&&&&& &&2、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 哪组连接&1―2&1―3&1―4&2―3&2―4&3―4通&&& 路&& √&& √&&& √&&断&&& 路&&&& √&&& √&& √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路是怎么连接的,在下面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能画几种画几种)&&&&&&&&&&&&&&&&&&&&&&&&&&&&&&&&&&&&&&&&&&&&&&&&&&&&&&&&&&&&&&&&& 五、我能探究:(共9分)1、如果灯泡没有亮,你觉得可能是哪些原因?你将准备怎样去检测?你又是如何去解决?不 亮 原 因&检 测 方 法&解&& 决&& 方&& 法灯泡坏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法&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灯泡两个连接点看是否变亮,确定是不是灯泡的故障。灯座松了,没连上&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法&电池没电了&替换法&把电池换到无故障的电路里,看是不是电池的原因六、我能回答:(共15分)1、我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有:铜、铁、铝、铅、铅芯、人体、大地、酸碱盐等。
2、我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陶瓷、玻璃、橡胶、橡皮、纸、油、纯净水、干燥的空气等。
3、我知道要安全用电,必须做到: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不用湿手、湿布擦拭灯泡、灯管;不在电线下放风筝;不爬电线竿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班级&&&&&&&&&&&& 姓名&&&&&&&&&&&& 一、我能:(每空1分,共15分)1、像油菜花一样由& 萼片& 、& 花瓣&& 、&& 雄蕊&& 、& 雌蕊& 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 完全花&& 。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 不完全花&&& 。2、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 水分&& 和&&& 空气&&& ,适当的&&& 温度&& 。3、蜜蜂或其它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 雌蕊&& 的柱头上,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 胚珠&&& 受精后发育成长形成&& 种子&& 。4、蚕豆种子由&&& 种皮&&&& 和&&& 胚&&&& 两部分组成。5、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 卵生动物&& ,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 胎生动物& 。二、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5分)(& √ )1、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 )2、只有雄蕊,没有雌蕊或者只有雌蕊,没有雄蕊,这种花叫两性花。(& √ )3、雌蕊柱头有黏液主要是为了沾上花粉。 (& √ )4、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份和温度。(注:题目中把原意为“温度”写成了“湿度”,请谅解。)(& × )5、动物产的卵都能发育成新一代生命。(& × )6、只有开花结果的植物才能繁殖后代。&&&&&&&&&&& (& × )7、南瓜花、冬瓜花、油菜花都是完全花。&&&&&&&&&&&&&&&&&&&&&& (& √ )8、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棵植物。(& × )9、植物的花都能结果,产生种子。(& √ )10、尽管种子的形状和构造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种皮和胚。(& √ )11、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 )12、解剖花的顺序应该从外到内的。(& × )13、克隆羊“多利”是通过胎生繁殖出来的。(& √ )14、自花传媒是一种原始的传粉方式。(& × )15、两性花一定是完全花。三、我能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共32分)1、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C& )。A、椰子&&&&& B、蒲公英&&& C、鬼针草2、下列各项中,不是蚕豆种子构造的是(&& C& )。A、胚芽&&&&& B、胚根&&&&&& C、胚茎 3、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是( C & )。 A、油菜花   B、桃花    C、南瓜花  5、下列植物的花属于单性花的是( B )A、油菜花&&&&&&&&& B、南瓜花&&&&&&&& C、凤仙花6、蚕豆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养料是由种子中的(&& C& )提供的。A、胚根&&&&&&&&& B、胚芽&&&&&&&& C、子叶7、下面植物中利用流水来传播种子的是( A  )。A、椰子&&&&& B、蒲公英&&& C、鬼针草8、蚕豆种子的(& D& )发育生长后变成根,(& C& )发育生长后变成茎和叶。A、种皮&&&& B、子叶&&&&& C、胚芽&&&& D、胚根9、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两性花的是(&& B& )。 A、南瓜花&&&& B、油菜花&&& C、丝瓜花&&& 10、油菜花有(&& C& )个花瓣。A、2&&&& B、3&&&&&& C 、4&&&&&&&& 11、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C& )。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轻,带翅或绒毛C、有小刺或多肉好吃12、( C )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A、胚芽  &&& B、胚根  &&&& C、胚13、随风飘动进行传播的种子是(&& B& )。A、栗子&&&&& B、榆钱&&&&&& C 、苍耳14、植物的果实是由雌蕊中的(& C& )发育而来的。A、柱头&&&&&&& B、花柱&&&&&& C、子房&&& 15、青蛙卵能在(& B& )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A 、3&&&&&&&&&& B、 10&&&&&&&&&& C 、30&&&& D 、12016、下列动物中不是产卵繁殖的是(& C& )。A、鸭&&&&&&&& B、乌龟&&&&&&&& C、牛&&&  四、我能连线:(共10分)&1、将种子与其相适应的传播方式连起来。苍& 耳&&&&&&&&&&&& 水流传播莲& 蓬&&&&&&&&&&&& 弹力传播油菜荚&&&&&&&&&&&& 风力传播蒲公英&&&&&&&&&&&& 动物传播&2、将图片与鸟类相应的繁殖活动用线连起来&
求偶&&&&& 交配&&&&&& 筑巢&&&&& 产卵&&&&&& 孵卵&&&&& 育雏
五、我能填图:(共8分) & 六、我能画(共8分) 1、鸡蛋包括蛋壳、蛋白、蛋黄和气室几部分,我能画出鸡蛋,并把它们标出来。
五、我能回答:(共12分)1、利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有:黄豆、辣椒、水稻、玉米、香樟、枫树……(注:一般来说绿色开花植物都能利用种子繁殖后代)2、通过卵生来繁殖后代的动物有:金鱼、鲤鱼、鸡、鸽子、青蛙、鲵、乌龟、蛇、蜻蜓、瓢虫、蜗牛、河蚌(注:主要有鱼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3、通过胎生来繁殖后代的动物有:猫、马、羊 &&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班级&&&&&&&&&&&& 姓名&&&&&&&&&&&& 一、我能填空:(每空1分,共23分)1、食物中所含的营养通常分为&& 脂肪&& 、&& 蛋白质& 、 糖类& 、& 维生素& 、矿物质和水。2、有些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变质,如&&&& 面包&&&& 、&&& 桔子&&&& 等,食物的腐败变质是__微生物___引起的。食物在&& 潮湿&&& 和  温度较高&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日常生活中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 晒干法& 、 密封包装法& 、_ 腌制法 _等。3、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__粮食类__ 、__蔬果类___、___肉蛋类__ 等食物,同时还要吃__水产类__等食物。4、蛋白质是人体肌肉、& 皮肤& 、& 内脏& 、& 头发& 、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5、观察食物包装袋,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 食品名称& 、生产日期& 、& 保质期& 和保存条件 下。X k B 1 . c o m二、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5分)(× )1、鱼肉营养是很丰富的,只要吃鱼吃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就足够了。 (√ )2、要使自己能获得均衡的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3、已经发霉的食物,扔掉可惜,洗一洗,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4、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含有脂肪的食物我全部不吃。(× )5、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这样的食品越好。(√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7、吃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就说明吃的有营养了,吃的科学了。 (× )8、生的马铃薯与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是一样的。 (× )9、用盐腌制一些食物可以长久不变质,用糖腌制也有相同的效果。(× )10、不同食物的保存日期一定不相同,一般来说猪肉比饼干的保质期要长。(× )11、生食能减少食物营养的损失,所以我们应以生吃为主。 (× )12、生产厂家出产食品时采用不同的包装,仅仅是为了美观。 (× )13、加膨松剂能使饼干又松又脆,所以应该多加。(√ )14、用滴碘酒的方法可以知道某些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糖类。(√ )15、肥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三、我能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共18分)1、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 C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2、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C&& )。&&&&&&& A、黄瓜&&&&&&& B、梨&&&&&&& C、猪肉&&&& 3、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比较丰富的是(&& C&& )。A、羊肉&&&&& B、牛奶&&&&&&& C、胡萝卜&& 4、食物中能调节我们身体机能的营养成分是(&& C&&&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5、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糖类的是(&& B&&& )。A、鸡蛋&&&&&&&&& B、米饭&&&&&&&& C、肥肉6、下列信息一般不能在食品包装上获取的是(&& B&& )。A、食物名称&&&&&&&&& B、食物价格&&&&&&&& C、食物保质期7、许多蔬菜中含有丰富的(&&& C&&&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矿物质& 8、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A&& )。A、马铃薯&&&& B、梨&&&&& C、萝卜&&& 9、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是(&&& B&& )。A、牛肉&&&& B、马铃薯&&&&& C 、饼干10、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A&&& )A、牛奶&&&&&&&&& B、米饭&&&&&&&& C、肥肉11、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我们长身体材料的食物是(&&& A&&& )。A、 鸡蛋&&&& B、米饭&&&& C、肥肉&&& 12、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糖类的是(&&& B&&&& )。A、鸡蛋&&&& B、米饭&&&&& C、肥肉&& 13、把一种食物放在火上烧,如果闻到一种烧焦头发或烧焦鸡毛的味道,说明这种食物里面含有(&&& A&&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14、谷类、薯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D&&& )。A、维生素&&&& B、脂肪&&&&& C、蛋白质&&&&& D、糖(淀粉)15、油脂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B&&& )。A、维生素&&&& B、脂肪&&&&& C、蛋白质&&&&& D、糖(淀粉)16、蔬菜、水果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A&&& )。A、维生素&&&& B、脂肪&&&&& C、蛋白质&&&&& D、糖(淀粉)17、瘦肉中含有丰富的(&& A&&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18、鱼、肉、蛋、奶豆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C&&& )。A、维生素&&&& B、脂肪&&&&& C、蛋白质&&&&& D、糖(淀粉)四、我能连线:(共16分)米饭&&&&&&& 丰富的糖类&&&&&&&&&&&&& 提供我们活动的能量猪肉&&&&&&& 丰富的脂肪 食盐&&&&&  丰富的蛋白质&&&&&&&  & 调节身体的机能黄瓜&&&&&&& 丰富的维生素花生&&&&&&& 丰富的矿物质&&&&&&    长身体的材料油脂类奶类和奶制品&&&&&&&&&&&&&& 给我们提供能量豆类和豆制品&&&&&&&&&&&&&& 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鱼虾类、蛋类&&&&&&&&&&&&&& 使我们保持健康水果类、蔬菜谷类五、我会应用(共28分)(7分+12分+9分)  1、人们常用的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至少3种)?并各举1---2例储存方法&举例腌制&鸡肉、鸭肉晒干&竹笋、小青菜冷冻&鱼、肉密封包装&茶叶、菜干真空包装&咸鸭蛋、鸡爪(注:一般在超市里看到)2、怎样判断马铃薯中是否含有糖类?实验需要的材料: &&&&&&&& 碘酒、滴管、小刀&&&&&&&&&&&&&&&&&&&&&&&&&&&&&&&&&&&&&&&&&&&&&&&&&&&&&&&&&&&&&&&&&&&&&&&& 实验过程:&& 用小刀把马铃薯切开,用滴管在马铃薯的切面滴上一滴碘酒,观察。&&&&&&&&&&&&&&&&&&&&&&&&&&&&&&&&&&&&&&&&&&&&&&&&&&&&&&&&&&&&&&&&&&&&&&&&&&&&&& 实验现象:& 滴碘酒的地方变成蓝紫色。&&&&&&&&&&&&&&&&&&&&&&&&&&&&&&&&&&&&&&&&&&&&&&&&&&&&&&&&&&&&&&&&&&&&&&&&&&&&&&& 实验结论:&马铃薯里含有淀粉。&&&&&&&&&&&&&&&&&&&&&&&&&&&&&&&&&&&&&&&&&&&&&&&&&&&&&&&&&&&&&&&&&&&&&&&&&&&&&&&& 3、设计实验研究:温度对霉菌的生长速度有什么影响。我需要的器材是:& 面包、镊子、塑料袋、滴管、水、棉线、霉菌种&&&&&&&&&&&&&&&&&&&&&&&&&&&&&&&&&&&&&&&&&&&&&&&&&&&&&&&&&&&&&& 我的方法和步骤是:&用两个塑料袋分别装上大小相同的面包,用镊子分别种上霉菌,用滴管滴上同等数量的水(使面包潮湿),用棉线扎紧袋口,一袋放入冰箱冷藏,另一袋放在冰箱外阴暗的地方。观察霉菌生长的速度。&&&&&&&&&&&&&&&&&&&&&&&&&&&&&&&&&&&&&&&&&&&&&&&&&&&&&&&&&&&&&&&&&&&&&&&&&&&&&&&&&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班级&&&&&&&&&&&& 姓名&&&&&&&&&&&& 一、 我能填空:(每空1分,共18分)1、我们可以通过___看__ __、____摸___、____敲 __等方法观察岩石,通过学习我认识的岩石有__ 页岩 __、__& 板岩 __、&& 石灰岩& 、& 大理岩&& 等。2、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近&& 4000& 种,其中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金刚&&&&& ,硬度最小的是&&&& 石墨&&&& 。3、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 171&&& 种,这些矿产资源属于&&& 国家&& ,任何&& 组织&&& 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4、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 沉积岩&& 、&& 岩浆岩& 、& 变质岩& 三类。5、要想知道矿物的硬度,我们可以采用&&& 指甲&&&& 、&&& 铜钥匙&&&&& 等去刻划矿物,判断其硬度。二、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5分)(√ )1、石英具有多种色彩。 (√ )2、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 )3、不同岩石的硬度也不同。 (√ )4、不管什么岩石中都含有一种或几种矿物。 (× )5、岩石很坚硬,永远不会改变模样。 (√ )6、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石英。 (√ )7、各种形状的岩石都会改变模样。(× )8、赤铁矿具有像玻璃那样的光泽。(√ )9、花岗岩是房屋装修的好材料。(× )10、要辨别一块岩石是不是花岗岩,只要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 (√ )11、我们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做的。 (√ )12、我国的稀有金属矿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13、岩石和矿物很多,我们可以随意开采。(√ )14、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15、矿物外表的颜色和和矿物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三、我能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共3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C、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变化2、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 A&& )。A、 化石&&&&&&    B、青田石&&&&&&& C 、页岩&&&&&&&&&&&&&&&& 3.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日积月累沉积而成的岩石是(& C&& )。A、化石&&&&&&&&&&& B、岩浆岩&&&&&&&& C、沉积岩4、用铜钥匙刻划不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B& )。A 、较软&&&&&&&&&& B、较硬&&&&&&&&&& C 、硬5、经过地球运动,(& B&& )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岩浆形成的。A 、化石&&&&&&&&&& B 、浮石&&&&&&&&&& C 、页岩6、下面三种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A&& )。A、 石英&&&&&&&&&& B、 云母&&&&&&&&&& C 、 长石 & 7、我们在观察岩石时,常用下列方法中的( B )。   A、用秤称     B、用手摸     C、用尺量8、下面岩石中遇盐酸会冒泡的是(& C&& )。A 、砂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9、下面岩石中容易分层的是(&& A&& )。A 、板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10、下面岩石中有不同的颜色,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B )。A 、板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11、岩石学家常常观察岩石的(&& C&& ),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A、 颜色&&&&&&&&&& B、 光滑程度&&&&&&& C 、成分和颗粒 12、化石一般存在于( A )中。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13、下面岩石中多气孔的是(& A&& )。A 、浮石&&&&&&&&&& B 、花岗岩&&&&&&&&& C 、石灰岩14、砾岩最主要的特点是(&& C&& )。A 、灰色&&&&&&&&&& B 、粗糙&&&&&&&&& C 、由小石或卵石组成15、下面矿物中有六个面,并且每个面都是菱形的是( A )。A 、方解石&&&&&&&& B 、石英&&&&&&&&& C 、石盐四、我能连线:(共13分)1、把下列矿物和它们相应的光泽连起来:& 石英&&&&&&&   光泽像玻璃那样 长石&&&&&&&   有蜡烛一样的光泽 云母&&&&&&&   光泽和丝绸差不多 &2、几种矿物的条痕:自然金      黑色黄铁矿      白色石英       黄色 方铅矿      绿黑色赤铁矿      樱红色3、几种常见岩石的用途:石膏&&&&&&&&&&&&&& 做铅笔芯石墨&&&&&&&&&&&&&& 点豆腐金刚石&&&&&&&&&&&& 造房子白金&&&&&&&&&&&&&& 划玻璃石灰岩&&&&&&&&&&&& 做首饰&五、我能叙述:(共24分)1.岩石和矿物在有很多应用,请你写出应用的例子。(7分)岩石或矿物的名称&岩石或矿物的应用石英&制造玻璃、石英钟花岗岩&铺地板石墨&做铅笔芯铁矿石&提炼铁钨矿&灯泡钨丝雄黄&做药材盐&调味
2.大理岩和石灰岩滴稀盐酸后有何变化?(4分)&&&&& 答:大理岩和石灰岩滴稀盐酸后会冒气泡。&&&&&&&&&&&&&&&&&&&&&&&&&&&&&&&&&&&&&&&&&&&&&&&&&&&&&&&&&&&&&&&&&&&&&& 3.为什么条痕比颜色更固定?(4分)&&&& 答:由于条痕可以消除杂质和其他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所以矿物条痕的颜色更加固定、可靠。比如赤铁矿的颜色有铁黑色和红褐色等,但条痕的颜色总是樱红色&&&&&&&&&&&&&&&&&&&&&&&&&&&&&&&&&&&&&&&&&&&&&&&&&&&&&&& 4. 人们发现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动物的化石,怎样解释这种现象?(3分)& 答:喜马拉雅山以前是海洋地形。&&&&&&&&&&&&&&&&&&&&&&&&&&&&&&&&&&&&&&&&&&&&&&&&&&&&&&&&&&&&&&&&&&&&&&&&&&&&&&& 5.矿物硬度的简易测试方法。(即写明所用工具与判别方法)(6分)答: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回形针)刻画出痕迹;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青岛版_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期末总复习—小学名师教学网提供人教版、冀教版、苏教版等教学资源
小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教案、期中期末试卷、教学计划总结、课件、背景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期末总复习
本文所属专题栏目是【】
本文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期末总复习由小学名师教学网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更新时间: 12:08:34
回顾整理——总复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总复习
本单元是对整册教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共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是系统整理复习小数的有关知识,这部分知识概念较多,知识间结构紧密,与整数知识联系很大;第二板块是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第三板块是复习角和三角形以及观察物体的知识;第四板块是对《统计》这单元教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1.系统回顾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加强应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基本技能。
2.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4.感受整理与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再现旧知,回顾整理
课件出示:请把下列各数分类。相信你一定很棒。
0&&&& 7.523&&&& 6.8&&& 69&&&& 101&&& 1.25&&& 384&&& 0.001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整数: 0&&&& 69&&& 101&&&& 384&
&&&&&&&&&&&&&&&&&&& 小数:7.523&&&& 6.8&&&& 1.25&&& 0.001
教师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小数的有关知识。
二、小组交流,自我梳理。
&回想一下,你学过小数的哪些知识?与之相应的整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并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整理知识时要参与其中,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相互学习。
三、全班交流,构建成网。
1、班内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整理板书:
&&&&&& 整数&&&&&&&&&&&&&&&&&&&&&&&&&&&&& 小数
&&&&&&&&&&&&&&&&&&& 意义
(0和自然数的统称……& )←------------→(表示一个数的……&&&& )
&&&&&&&&&&&&&&& 计数单位
(……千、百、十、个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从高位……&& &&&&)←------------→(整数部分……)
&&&&&&&&&&&&&&& 比较大小
(先比较最高位……)←------------→(先比较整数部分……)
(a+b=b+a……&&&& )←------------→(a+b=b+a……&&&&&&&& )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后来板书)
教师小结。
2、教师谈话:小数意义与整数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那么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①课件出示:用竖式计算
2.85+1.08& 2.7+1.85&& 21.09—4.89 &&&&13—8.87
独立计算,班内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完成上面的板书)
②课件出示:先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然后独立计算,交流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12.25+36+7.75&&&& 13.05+12.38—4.05
& 5.6—0.71—0.29&&& 19.65—(3.98+6.65)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一)&&&& 填空
1、由7个0.1、3个0.001和5个1组成的数是(& ),读作(&&& )。
2、一个数缩小100倍是0.8,这个数是(&&& )
3、将下列各数按顺序排列。
①0.58& 0.85& 0.085& 0.058& 0.8& 0.805
(& )&(& )&(&& ) &(& )&(& )&(& )
②0.91米& 1.0米& 10.1米& 87厘米& 0.69米& 9分米
(& )&(& )& (&& ) &(& )&(& )&(& )
4、把一个4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后是5.690,这个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5、96.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三位,结果是(&&& )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4.60和4.6大小相等,精确度也相等。(&& )
2、小数都比整数小。(&& )
3、10个百分之一是一个千分之一。(& )
4、0.9595保留三位小数是0.960。(&& )
5、把0.96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了1000倍。(&&&& )
(三)选一选。
1、把48.5 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这个数缩小到它的(& )
①1/10②1/100③1/1000
2、下列各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是(&& )
①&&& 2430&&&&&& ②2.043&&&&&& ③2.430
3、6.5时是6时(&& )分
①&&& &5&&& ②50&&&&&&& ③30
4、大于0.2而小于0.3的小数有(&& )
①只有0.29&& ②没有&&&& ③无数个
5、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8, 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①&&&&&&&&& 18.808&&&& ②80.808&&&&&& ③8.088
(四)动脑思考。
□0.□9,在□里填数,使其符合下列要求。
①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
②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 )
③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数是(&& )
这是一节数学复习课,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主动建构对知识的认知结构。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一方面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当进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认识小数、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同伴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的自信心等方面作出定性描述。
2、本节课紧紧抓住复习课的特点,又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建构数学认知结构。整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对原本松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及加、乘法运算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单元知识,回顾一下,在这一单元里,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黄河掠影”,看看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意图】简洁引入,系统梳理,便于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要点,轻松有序地进入复习情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黄河简介》并配以多幅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的黄河史。
2、启情:炎黄子孙为了纪念我们的母亲——黄河,将其编著成册,题为《黄河掠影》。
三、情境引路,复习要点:
&情境一:多媒体出示《黄河掠影》图书,注明:每本n元
&1、引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主动提问题并自主选择同学回答)
&学生可能提:买5本多少元?(5n元)
&&&&&&&&&&&& 买x本多少元?(xn元)
&&&&&&&&&&&& &&&&&&&&&&&&&&&&……
&&&& 2、点拨导入:如果每本15元,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练习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 情境二:多媒体出示《黄河大桥》图
1、简介:大桥全长s米,汽车以每小时v米的速度行了t小时。
2、提问:你能根据以上信息表示出已知其中两个量求另一个量的字母关系式吗?(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3、引导:你还学过哪些数量关系式,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108页第一栏填空,然后交流发言。)
四、概括复习:用字母表示公式及运算定律
1、导入: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回答:用字母可表示公式及运算定律)
2、启发:通常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公式?
(生说师板书,学生完成书第108页第二栏。)
3、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吗?(学生独立完成书第108页第三栏,并交流发言,师完成表格板书。)
(a+b)+c=a+(b+c)
(ab)c=a(bc)
(a+b)c=ac+bc
4、引入:学了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呢?(一可以进行验算,二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 435+724+565+1076&&&&&& 2) 40×13×25
&&&&& 3)& 45×102&&&&&&&&&&&&&&& 4)& 75×199+75
(指生板演,讨论订正。)
5、减法有什么性质呢?你能用a、b 、c表示减法的性质吗?[生说师板书:a-b-c=a-(b+c)]]
五、巩固应用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 每千克苹果a元,7千克苹果(&&&&&&&&&& )元。
(2) 小明家到学校465米,每分钟走b米,4分钟后离学校还有(&&&&&&&&&&&&& )米。
(3)一个菠萝重x千克,一个西瓜比这个菠萝的3倍重0.4千克,西瓜重(&&&&&&&&&&&&&&&&&&& )千克。已知菠萝重2千克,西瓜重(&&&&&&&&& )千克。
(4)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周长公式是(&&&&&&&&&&&&&&&&&&&&& )。
(5)四(1)班有学生42人,四(2)班的学生比四(1)少x人,四(3)班的学生比四(2)班多9人。
①42—x表示(&&&&&&&&&&&&&&&&&&&&&&&&& )
②42—x﹢9表示(&&&&&&&&&&&&&&&&&&&&&&&&&&&&&&& )
(6) a减去m的差的2倍是(&&&&&&&&&&&&&&&&&&&&&&&&&&&&&&&&&&&&&&& )
(7)一个工厂原有煤x吨,烧了7天,每天烧a吨,还剩(&&&&&&& )吨。
(8)明明现有20元零花钱,如果平均每周积攒2元,照这样计算,7周后,他一共能积攒(&&&& )多少元。
(指生口答,互相修正。)
2、火眼金睛辨对错。(观察后口答)
(1) (a+b).c=a+(b.c)(&&&&& )
(2)& 78×101=78×100+78& (&&&&&&& )
(3) a元可以买20个篮球,篮球的单价是20÷a。(&&&&& )
(4)正方形的边长是a,面积是4a。(&&&&&&& )
(5) 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同样适应。 (&&&&&&& )
(6) 21.32—(6.32+8.3)=21.32-6.32+8.3&& (&&&&&&&& )
3、观察并回答(芝麻出油情况如下表)
芝麻(千克)
油(千克)
(1)你有什么发现?
(2)如果出油x千克,需要芝麻多少千克?
(学生观察后交流发言)
4、开放题:
联系生活实际,概括100—6x,编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字母的功用有什么新的认识?(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七、布置实践作业
到生活中进一步去发现字母,了解字母还有哪些用处,和同学交流。
本节复习课是本着以激发兴趣、开放自主、系统学习为出发点展开教学的,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引路,趣味学习:在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求含有式子的值及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时,以“黄河”为主题创设了两个情境,意在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精神饱满、饶有趣味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2、课堂开放,重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时,让学生自主发现、主动提问、主动回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复习“用字母表示公式”、“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时,充分注重了学生归纳概括、系统学习能力的培养。
3、体现了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辨证关系:整堂课始终体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仅起到了点拨引导的作用,并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角与三角形、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109页整理复习“角与三角形、观察物体”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对整册教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本节课是回顾整理的第三板块,以系统汇集的方式将角和三角形以及观察物体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渗透了知识间的联系。在回顾整理相关知识时,还安排了部分练习,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整理角与三角形、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2、在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 谈话:同学们喜欢上美术课吗?为什么喜欢美术课呢?
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会这样说:
美术课上可以亲自动手画美丽的图画,学着制作各种手工;
美术课上比较轻松,不用像数学、语文那样紧张;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谈话: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美术课式的数学课,让大家都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完成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复习任务。
二、活动中轻松复习
(一)拼摆积木,复习观察物体方面的知识
1、教师出示积木,谈话: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积木搭成各种造型。
(1)教师边说边在教室中间的桌子上用积木拼搭简单的造型(如图)
(2)谈话:我要考考同学们的美术功底,你能把我摆出的造型画下来吗?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造型,用简单的线条把自己看到的部分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3)展示学生从不同角度画出的造型图,共同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
引导观察学生们画出的不同造型图,提问:为什么同一个造型大家画得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回顾: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综合练习题,巩固应用观察物体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综合练习15、16题课件,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订正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推理过程(为什么这么认为?),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验证一下结果。
(二)板块拼图,复习角与三角形方面的知识
1、谈话:同学们的眼力果然厉害。大家看这几个同学的画图(前面展示的积木造型图),他们会灵活运用一些线条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构图,既简单还准确,真是聪明啊!
(1)&&& 我也用这种方法画了一幅图,请大家欣赏一下。(出示课件:《枫桥夜泊》)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古诗,让我们再一起朗诵,回味一下意境
学生齐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提问:大家看我的这幅简笔画,它就是由很多个数学平面图形组成的。你找到了吗?
学生看图,复习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由此引入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复习
2、图里面有我们这学期重点研究过的图形——三角形,大家还记着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
(1)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概念:
三角形由三条线组成,它有三条边;
三角形有三个角;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2)出示不同的图形,判断下面的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在判断中规范三角形的概念,否定学生上面不规范的回答: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利用课件,师生共同复习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角、边、顶点)
3、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这是因为它有一个很好的特性。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
(1)学生回顾,复习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表意见,说说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
三角形的稳定性还被运用到著名的斜拉大桥的中(出示课件)
(2)综合练习6:斜拉桥的柱梁和拉索组成了一个个三角形,增加了大桥的稳固性。我用简单的线条把斜拉桥表现了出来:(如图)
数一数,填一填:图中有(&&& )个三角形
学生独立数一数,在订正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三角形,比如:以柱梁为中心,先分别数两边的三角形,再数整体上的三角形。
数一数,填一填:图中有(&&& )个直角三角形,
图中有(&&& )个锐角三角形,
图中有(&&& )个钝角三角形,
图中有(&&& )个等腰三角形。
学生独立审题,回顾各种三角形的定义要求
4、要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需要根据角和边的不同,先把三角形进行分类
(1)师生共同复习回顾三角形的分类
a、从角的方面研究分为: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 直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直角)
&&&&&&&&&&&&&&&&&&&&&&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b、从边的方面研究分为:等腰三角形(两腰、两底角相等)
&&&&&&&&&&&&&&&&&&&&&&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2)角的相关知识
a、我们学过哪些角,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顾角的相关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
锐角(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直角(等于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180度的角)、周角(360度的角)
&&& 1周角=2平角,1平角=2直角&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b、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一个角到底属于什么角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教师随即提问,深入分析指出优缺点)
用眼睛来判断,看看像哪种角;(眼睛测量有时不够准确,不知道确切的度数)
利用三角板来比一比;(只能用来测某些特殊的角)
利用量角器来测一测(测量度数准确)
c、如何用量角器来测量脚的度数?
同学们齐动手,各自测量“斜拉大桥平面图”中的任意一个角,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测量结果,上台说说自己测量的步骤要领,并进行演示
谁还有和他意见不同的测量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在测量锐角和钝角时,注意两圈刻度的选择
小美术家们,现在我又要考考你们的绘画能力了。这次可要严格的多喽!请你画一个75度的角。
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按照教师的要求画角。
(教师在学生画角时,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画角的方法及方法的掌握)
请画得快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画得这样快?(用三角板画角)
用三角板画角的同学上台演示画角的方法
(教师强调只有特殊度数的角,才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画角)
还有部分同学画角相当仔细,谁想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美术功底?(用量角器画角)
请学生上台演示用量角器进行画角的方法及步骤。
5、回顾了有关角与三角形的知识,我们一定可以轻松解决掉斜拉桥上的三角形问题了!
学生独立判断,数三角形,进行填空
在订正时,说说自己判断三角形的方法及数图顺序。
6、火柴拼图,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
平时,我会用火柴棍拼摆出美丽的图案欣赏(课件展示),可是今天我却遇上了麻烦。为什么我的这三根火柴棍拼不成三角形了呢?我的手太笨了吗?
&&&&学生回顾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师和学生协商,把上面两根短的火柴棍换成两根较长的,然后拼成三角形。
7、解决综合练习5,复习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把刚才拼出的三角形画下来,请学生帮忙测量其中两角的度数
(学生的测量过程通过投影仪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学生们评价他的测量情况如何?教师随即记录角的度数)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65度和40度,如果不测量,你知道剩下的这个角是多少度吗?
请学生单独计算,全班共同交流计算的结果
请学生详细解释自己的解题过程,可能会出现两种解题方法:
180°- 65°- 40°=& 75°
180°-( 65°+40°)=& 75°
为什么要用180°来减已知角的度数呢?
回顾: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师在三角形的第三个角上小小的标上75°,举起来展示给大家看。
这就是第三个角的度数,大家看清楚了吗?
(小小的数字肯定使大多数人看不清楚,在学生看不清楚的前提下,拿出放大镜)
教师把放大镜放在第三个角的上方,惊呼:呀,这个角变大了!我这个放大镜可以放大十倍,谁能帮我求求放大后这个角变成多少度了?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
第三个角的度数不变
第三个角的度数扩大了十倍
谁的意见正确呢?请学生在投影仪前、放大镜下亲自测量,其他学生做裁判
通过动手验证,发现:无论放大镜放大多少倍,角的度数不变。
三、综合应用,提高能力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空间图形方面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在哪方面的表现比较好?
给自己制定好今后的努力方向
课后反思&&
本节课安排在完成整册新授任务后,通过师生的合作,将本册中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进行回顾整合,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相应的情境,始终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展开教学。
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因为美术课堂轻松无压力。所以教师在本节课时,力争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愉悦。课堂上教师带动学生诵吟古诗、欣赏美图、拼摆图案、动手构图,所有的这一切既遵循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原则,也让学生在老师创始的情境中达到轻松复习的目的。
2、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特点。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轻松的复习氛围,而且所有的知识均由学生自己回顾、,并加以练习应用。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感到压力,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3、加强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教学中将知识的复习中穿插入语文的故事诵读、美术的绘图欣赏等等,使各个学科自然的贯穿在一起。另外知识的各复习环节,均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加体验到生活中蕴含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内涵。
第四课时:统计的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108--115页整理复习“统计”。
教材简析&&
复习这单元,是对《统计》这单元教学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整理本单的知识,加强应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基本技能。
2.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结合现实统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4.感受整理与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些天,老师带你们当了一次素质检察官,在我们的校园里进行了一次师生素质大调查,真是过足了检察官的瘾,不仅这样,我们还收集了许多数据。今天,我们就把收集的这些数据运用起来吧!
老师邀请所有的同学做老师的小统计员,把我们收集的数据整理起来好吗?
(二)回顾整理。
谈话:不过,做一个小统计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让我们先来回想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吧!
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答:
⑴生活中经常用到平均数,我知道怎样求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⑵在进行统计时,要简洁明了地看出两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把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
⑶进行分段统计时,要根据数据的多少合理的进行分段。
课件出示同学们检查视力情境:
谈话:看来啊,同学们对统计这部分的知识还记忆犹新呢,你们看——这是我们为三年级一班同学检查视力时收集到的数据:
男生(22人)
5.1&& 5.2&& 5.0&& 4.6&& 4.8&& 5.3&& 5.1& 5.2&& 5.1&& 5.2&& 5.0&&&&& 5.0&&& 5.1&& 5.1&& 4.6&&& 4.8&& 5.1&& 5.1& 4.0&&& 5.2&& 5.0&& 5.1&&&
女生(22人)
5.0&&& 5.1&& 4.9&& 4.6&& 4.7&& 5.2&& 5.1&& 5.0 &&5.1&& 4.9&& 5.0&
5.0&&& 4.9&& 5.1&& 4.6&& 4.8&& 5.1&& 5.2&& 4.3&& 4.2&& 5.0&& 4.9&&&&&
你能将上面的数据整理,填写下表吗?试试看。
4.9及4.9以下
5.2及5.2以上
①你能计算出男生的平均视力是多少吗?
②这个班级中,男生视力好,还是女生视力好?
谈话:通过统计,你能告诉老师,你觉得统计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答:
⑴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下来,这样容易记;
⑵通过统计图或统计表,可以一下子比较出谁的视力好一些,谁的实力差一些;
⑶根据统计的数据可了解这个班级同学大体的视力情况,还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谈话:你觉得这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方法与以前相比,怎样?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答:
⑴复式统计表比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更容易进行比较;
⑵复式统计表是将以前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表;
谈话:那么现在就请小统计员们动起来吧!咱们来进行统计。
&(三)走进生活,拓展运用。
1.学生身体素质大检查
课件出示:体育课上,同学们锻炼的情境
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个个都是体育健将。瞧!他们正劲头十足,锻炼身体呢,这是我们在五年级一班体育课上收集到的数据: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单位:个)
45&& 57&& 39&& 44&& 47&& 49&& 28&& 37&& 37&& 41&& 50
46&& 49&& 37&& 38&& 47&& 40&& 42&& 40&& 55&& 26&& 43
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下表。
成绩(个)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哪个成绩范围的人最多?
⑶平均成绩是多少?
谈话:这是四年级二班男生跳远时我们收集到的数据。
下面记录的是四年级二班男生跳远成绩。(单位:米)
2.7&& 2.8&& 3.1&& 2.5&& 2.6&& 3.2&& 2.7&& 2.8&& 2.8&& 3.3
2.8&& 3.0&& 2.8&& 3.2&& 3.4&& 3.2&& 2.9&& 3.1&& 2.6&& 2.9
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填入下表。
成绩(米)
⑴你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
⑵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2.学生学习素质大检查
课件出示:学生生古诗比赛情景
谈话:咱们学校的同学不仅是体育健将,而且个个都是学习小能手呢。瞧!这是我们为二年级的小朋友组织的古诗比赛。我们收集了下面的数据:
二年级古诗背诵情况统计表。
背诵的故事的数量
背诵的故事的数量
背诵的故事的数量
背诵的故事的数量
9及9首以下
21及21首以上
⑴将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填入表格
⑵分析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调查了这么多班级,每位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咱们班级的同学怎样呢?老师想做一次素质测验怎样?
要求:测验你的口算速度怎样?
&&&&& 限时5分钟
学生在5分钟内尽量多的口算
互动:请你用最快的速度合作统计男生、女生各12名的速算成绩。
学生自由活动统计。
组织交流:出示学生自己制作的统计表。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至少提出两个,并解答。)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引导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运用,在互动中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为课堂增添了一份生气。
3.教师素质大检查
谈话: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老师们也不示弱哦!请看:
课件出示:老师们正在进行基本功比赛呢!这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数据。
我校教师打字速度测试成绩:
⑴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自制一份分段统计表吗?试试看
谈话;进行分段统计时,要根据数据的多少合理的进行分段。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怎样分段更合理呢?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以下统计表:
⑵你能根据自制的统计表解决什么问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为你们出色的表现感到高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一定会发现你身边的数学问题。今天的第一个作业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到生活中去收集数据,整理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第二个作业,请你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的问题,并且仿照这种统计形式,利用两星期的时间收看青岛的天气预报或空气质量监测预报等,制作一个统计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1999年北京日照时间统计表
⑴北京市1999年平均每月日照时间约是多少?(可用计算器)
⑵拉萨市平均每月日照时间约235小时,上半年平均每月日照时间约243小时,下半年平均每月日照时间约是多少小时?
本节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周围寻找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上所用的所有数据、情境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由学生亲自参与活动收集的第一手材料。以此激发起探究的欲望,引发认知冲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2、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较多的实践活动素材,从而给予了学生大量的活动、思维空间,使其有自己发现、探究、交流、亲身经历的机会,这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内容起到重要的作用。
3.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只要说的有理,都应给予肯定。这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在情境中建构
紧紧抓住复习课的特点,充分理解运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建构数学认知结构。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由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众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回顾整理——我都学会了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116页回顾整理——总复习我都学会了吗?
“我学会了吗?”是对前面复习内容的自我检测,学生在练习中独立、动脑、认真、高效的完成练习,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丰收园”栏目学生的评价提供依据。
1.系统回顾整理全册知识,加强综合应用,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
2.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整理与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整理,现在这些知识已成为你们手中的武器,利用他你们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这节课我,我们就到闯关乐园中练一练,看看你们谁能成为今天的解题高手,有信心吗?
(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话之后非常的兴奋,正跃跃欲试想一比高低。)
二、合作解决问题。
屏幕出示: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01×87&&&&&&&&& 312×4+188×4&&&&&&& 25×33×4
700÷25÷4&&&& 1.29+3.7+0.71+6.3&&&&& 47.56-7.81-2.19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并找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提问:第一题你运用了什么规律使计算变的简便?
学生可能回答:乘法分配律。
提问:你能说说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吗?用字母怎么表示?
提问:第二题你运用了什么规律使计算变的简便?
学生可能回答:乘法结合律。
提问:你能说说乘法结合律的内容吗?用字母怎么表示?
提问:第三题你运用了什么规律使计算变的简便?
学生可能回答:乘法交换律。
提问:你能说说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吗?用字母怎么表示?
以下各题逐个这样分析。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下面是小明家、小军家、学校和公园的位置示意图。
小明家&&&&&&&&&&& 学校&&&&&&&&&&&&&&&&& 公园&&&&& 小军家
&&&&&&& a米&&&&&&&&&&&&&&& b米&&&&&&&&&&&&&& c米
谈话:观察线段图,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 自主解决1、2、3个小问题。
提问:要解决第四个小问题——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就是要先求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要先求小明和小军各走了多少米。
提问:知道了这两个条件后,怎样求两人相距多远?
学生独立解决。
谈话:根据这些条件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同位两人合作,一人提问题,一人解答。
&2.出租车司机王师傅一星期行车里程如下。
&& 提问:哪天行驶的路程最长?比最短的多多少千米?
&& 学生回答
提问: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提问:平均每天行驶多少千米?怎样求他们的平均数?
谈话: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位之间一个提问题一个解答。
3.小红用一根17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它的边长可能是(&&& )、(&&&& )、(&&&& ).
&提问: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应该有怎样的关系?
4.调查你班同学(男、女各20名)本学期背诵古诗的情况,填在表中,并将数据分段整理。
背诵古诗的数量
背诵古诗的数量
背诵古诗的数量
背诵古诗的数量
9及9首以下
21及21首以上
谈话:请同学们将课前调查的结果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谈话:用分段统计的方法完成统计表。
提问: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将数据整理出来?在进行分段统计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提问:观察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看了这个结果,你想对同学和自己说点什么?
三、丰收园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认为自己在这一单元里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你想对自己或小组的同学说点什么?
自我评价一下,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你能得到几个苹果?今后的学习你有什么目标?
这节课是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运用,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式、自我反思等方面进行评价,增强信心、促进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练习题的由基础到灵活运用,除了培养学生仔细做题之外,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小学名师教学网文章评论
| 【】【】【】【】【】【】【】 |
| 【】【】【】
&&(1025)&&(650)&&(691)&&(551)&&(1001)&&(3450)&&(1386)&&(1882)&&(500)&&(1084)
&[]&[]&[]&[]&[]&[]&[]&[]&[]&[]
&[]&[]&[]&[]&[]&[]&[]&[]&[]&[]
&[]&[]&[]&[]&[]&[]&[]&[]&[]&[]
&[]&[]&[]&[]&[]&[]&[]&[]&[]&[]
&[]&[]&[]&[]&[]&[]&[]&[]&[]&[]
本站部份图文由网上收集,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小学名师教学网提供人教版、冀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科版等各科教学资源。网站ICP备案:冀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