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学

高二数学:向量知识
  学习数学不仅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热情,而且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了学习方法,数学学习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下面是数学网整理的高二数学:向量知识,欢迎阅读学习。
  平面向量
  1.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若a=(x1,y1 ),b=(x2,y2 )则a b=(x1+x2,y1+y2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
  (1)||=||&||;
  (2) 当a&0时,与a的方向相同;当a&0时,与a的方向相反;当a=0时,a=0.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b= .
  (2) 若=(),b=()则‖b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 有一对实数,,使得= e1+ e2
  4.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
  设P1、P2是直线上两个点,点P是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使=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
  当点P在线段上时,&0;当点P在线段或的延长线上时,&0;
  分点坐标公式:若= ;的坐标分别为(),(),();则(&-1),中点坐标公式:.
  5.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b,作= , =b,则&AOB= ()叫做向量与b的夹角。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b,它们的夹角为,则&b=||&|b|cos .
  其中|b|cos 称为向量b在方向上的投影.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若=(),b=()则e&= &e=||cos (e为单位向量);
  &b &b=0 (,b为非零向量);||= ;
  cos = = .
  (4)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b=b&;( )&b= ( &b)= &( b);( +b)&c= &c+b&c.
  6.主要思想与方法:
  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
与"高二数学:向量知识"相关文章
学习方法推荐内容
学习方法热门排行榜高二数学必修5测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高二数学必修5测试题
高​二​数​学​必​修测​试​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则一定成立的不等式是( ).
A. B.
C. D.
3. 已知,则的范围是( ).
A.B.
C.D.
4. 如果,有下列不等式:①,②,③,④,其中成立的是 .
5. 设,,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6. 比较与的大小)>25
9.下列函数中值域为正实数的是(
)
A.y=-5x
B.y=()1-x C.y=
10、类比平面内正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内角相等”的性质,可推出正四面体的下列
哪些性质,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
①各棱长相等,同一顶(2)当0<x≤1时,
f′(x)=6x2-10ax+4a2=2(3x-2a)(x-a)=6(x-)(x-a).。。。。。。。。6分
①当<<1,即1<a0,当x∈时,f′(x)<0,
∴f(x)在上单调递增,在上 上的动点,则两点的最短距离是()
A  B  C3 D

8.在右边的程序中输入3,运行结果是()
A4      B
9     

5      D
9.若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为,则实数a的值为()
 AC1或想( )
A. 时,
B. 时,
C. 时, D. 时,
10.两个变量与的回归模型中,分别选择了4个不同模型,它们的相关指数如下 ,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是(
A.模型1的相关指数为0.98 B.模型2的相关指数为0.80所以f'(x)=2x+p……………………5分
当f'(x)=2x+p=0,即f(x)有最小值……………………10分

……………………12分
又因为f (1)=1-2+q=4,所以q=5. ……………………14分
故椭圆的方程为 . ………………定义:
① 试验总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率。
(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
(3)几何概型的特点:
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
A.648  B.832  C.1168  D.1944
3. 设数列是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是12, 前三项的积是48,则它的首项是().
A. 1 B.
8
4.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使得最大的序号在内单调递增。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4分
(2)
对求导,得:――――6分
当时,所以在内是增函数,又因为在上连续,所以 在内是增函数
当时,即
 ――――8分
同理可证――――9分

D 
8.对变量有观测数据,得散点图1;对变量有观测数据,得散点图2. 由这两个散点图可以判断( )

A
变量与正相关,与正相关
B
变量与正相关,与负相关
C
变量与负相关,与正相关
变量与负的圆心坐标是
( )
A.B.C.D.
7.焦点为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8. 曲线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 (
D. 
9.函数的极值情况是(

D. 两个数列的每一项相同,则数列相同
2. 下列四个数中,哪个是数列中的一项( ).
A. 380 B. 392
D. 232
3.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3,8,15, ,35,48.
4.数列的第4项是 .
5. 写出数列 D. .
9. 若(∈(0,),且sin2(+cos2(=,则tan(的值等于 (
)
A.B.C.D.
10, 函数f(x)在定义域R内可导,若f(x)=f(2-x),且当x时,,
设 a=f(0) ,b=f(), c=f(3), 点所在的区间为( )
A.(-,0) B.(0,)
C.(,)D.(,)
9.已知有两个极值点、,且在区间(0,1)上有极大值,无极小值,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D.
10.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1| 的值以及z1的实部的取值范围;
(2)若,求证:为纯虚数。
40、如图:是的两条切线,是切点,是
上两点,如果,试求的度数.

41、AB是圆O的直径,D为圆O上一点,过D作圆O的切线交AB延长线于点C,若DA=DC,求证:A
8.若变量y与x之间的相关系数r = ―0.95 ,则变量y与x之间( )
A.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B.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C.它们的线性相关关系还需进一步确定 D.不确定
9.从1 ,2 ,3 ,4 ,5 ,6六个数字中 ,选出一个偶数和两个奇数 ,组成一A., B.,
C., D.,
7.已知函数的导函数为,且满足,则()
A. B.
D.
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
A. B. 
C.的充要条件是 D.是的充分条件
9.设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C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大小.
21本小题满分12分)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个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树。乙组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X表示。

(1)如果X=8,求乙组同学植树棵树的平均数和方差;
(2)如果X=9,. C.
D.
7. 已知函数,若,则必有( )
A. B.
C. D. 的符号与的取值有关
8. 设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都有,当时,,则的值为( )
A.
 B.  C. 
D. 
9. 已知出的结果为( )
A. B. 
9.设,则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  B. 或
C.  D. 
10.某校共有学生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表所示,已知高一、高二年级共有女生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
【上一页】[1]&&&&&&&&&&&&&&&
All Rights Reserved高二数学下学期预习领先班
课程难度:
导数的概念与基本运算(上)
导数的概念与基本运算(中)
导数的概念与基本运算(下)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简单应用(上)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简单应用(中)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简单应用(下)
排列组合基本题型总结(上)
排列组合基本题型总结(中)
排列组合基本题型总结(下)
第十一讲:
排列组合(上)
第十二讲:
排列组合(中)
第十三讲:
排列组合(下)
第十四讲: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上)
第十五讲: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中)
第十六讲: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下)
第十七讲: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上)
第十八讲: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中)
第十九讲: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下)
第二十讲:
复数、推理与证明(上)
第二十一讲:
复数、推理与证明(中)
第二十二讲:
复数、推理与证明(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