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尝上章数千言的愈6666是什么意思思?

邓若水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邓若水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邓若水,字平仲,隆州井研(今四川)人。博通经史,文章有气骨。嘉定十三年(1220)六月,若水试进士,于对策中极论史弥远奸邪,请罢弥远,别任贤相。结果,考官将若水置于。策语传播临安(今浙江杭州),士子争相诵读。史弥远大怒,欲加罪于若水,被人阻止。字&&&&号字平仲出生地隆州井研
摘自《宋史》卷四五五《忠义十·邓若水》:
叛,州县莫敢抗,若水方为布衣,愤甚,将杀县令,起兵讨之。夜刲鸡盟其仆曰:“我明日谒知县,汝密怀刃以从,我顾汝,即杀之。”仆佯许诺,至期三顾不发。归责其仆以,仆曰:“平人尚不可杀,况知县乎?此何等事,而使我为之。”若水乃仗剑徒步如,欲手刃曦,中道闻曦死,乃还。人皆笑其狂,而壮其志。
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时史弥远柄国久,若水对策极论其奸,请罢之,更命贤相,否则必为宗社忧。考官置之。策语播行,都士争诵之。弥远怒,谕府尹使逆旅主人几其出入,将置之罪,或为之解,乃已。
即位,应诏上封事曰:
行大义然后可以弭大谤,收大权然后可以固大位,除大奸然后可以息大难。
宁宗皇帝晏驾,济王当继大位者也,废黜不闻于先帝,过失不闻于天下。史弥远不利济王之立,夜矫先帝之命,弃逐济王,并杀皇孙,而奉迎陛下。曾未半年,济王竟不幸于湖州。揆以《春秋》之法,非弑乎?非篡乎?非攘夺乎?当悖逆之初,天下皆归罪弥远而不敢归过于陛下者,何也?天下皆知仓卒之间,非陛下所得知,亦谅陛下必无是心也,亦料陛下必能清表妖氛,以雪先帝、济王父子终天之愤。今逾年矣,而不决,不行,无以大慰天下之望。昔之信陛下之必无者,今或疑其有。昔之信陛下不知者,今或疑其知。陛下何以忍清明天日,而以此身受此污辱也?盖亦求明是心于天下,而俾有辞于千古乎?为陛下之计,莫若遵泰伯之至德,之清名,季子之高节,而后陛下之本心明于天下。此臣所谓行大义以弭大谤,策之上也。
自古人君之失大权,鲜有不自废立之际而尽失之。当其废立之间,威动天下。既立则眇视人主,是故强臣挟恩以陵上,小人怙强以无上,久则内外相为一体,为上者喑默以听其所为,日朘月削,殆有人臣之所不忍言者。威权一去,人主虽欲固其位,保其身,有不可得。、,弥远之肺腑也;王愈,其耳目也;、,其鹰犬也;冯榯,其爪牙也。弥远之欲行某事,害某人,则此数人者相与谋之,曷尝有陛下之乎其间哉?臣以为不除此数凶,陛下非惟不足以,亦未可以必安其位,然则陛下何惮久而不为哉?此臣所以谓收大权以定大位,策之次也。
次而不行,又有一焉,曰:除大奸然后可以弭大难。,一流民耳,寓食于我,兵非加多,土地非加广,势力非特盛也。为帅,庸人耳,全不敢妄动,何也?名正而言顺也。自陛下即位,乃敢倔强,何也?彼有辞以用其众也。其意必曰:“济王,先皇帝之子也,而弥远放弑之。皇孙,先皇帝之孙也,而弥远戕害之。”其辞直,其势壮,是以沿淮数十万之师而不敢睥睨其锋。虽曰今暂无事,未也,安知其不一日,以济王为辞,以讨为名?弥远之徒,死有余罪,不可复惜,宗社生灵何辜焉?陛下今日而诛弥远之徒,则全无辞以用其众矣。上而不得,则思其次,次而不得,则思其下,悲夫!
制置司不敢为附驿,却还之。以格当改官,奏上,弥远取笔横抹之而罢。
嘉熙间,召为太学博士,当对,草奏数千言,略曰:“宁宗不豫,弥远急欲成其诈,此其心岂复愿先帝之生哉?先帝不得正其终,陛下不得正其始,臣请发冢斫棺,取其尸斩之,以谢在天之灵。往年臣尝上封事,请禅位近属,以洗不义之污,无路自达,今其书尚在,谨昧死以闻。”
将对前一日,假笔吏于所亲潘允恭,允恭素知若水好危言,谕笔吏使窃录之。允恭见之,惧并及祸,走告丞相,亦大骇。翼日早朝,奏出若水通判宁国府。退朝,召阁门舍人问曰:“今日有轮对官乎?”舍人以若水对,曰:“已得旨补外矣,可。”若水袖其书待庑下,舍人谕使去,若水怏怏而退。自知不为时所容,到官数月,以言罢,遂不复仕,隐太湖之洞庭山。
在京湖,闻其名,辟参军事。若水雅思其乡,乃起从其招,因西归蜀。居山中,夜劫之,若水危坐不动,盗击其首,流血,亦不动,乃舍去。若水为学务躬行,耻为空言。削木为主,大书曰“自古以来义夫节妇之位”,岁时祀之。有一子,膂力绝人,筑山砦,以兵捍卫乡井。砦破,举家遇害。邓若水在小说《猿石泪》中的评价:
真金不怕烈火炼,无私自然天地宽。
乱云飞渡顶天立,震颠失衡也泰然!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发布时间: 来源: ()
原文地址:作者:《马说》年中考语文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39个试题
1(安徽省?2011)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才美不外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安求其能千里&
(5)执策而临之&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15. (5分)
(1)或:有时&
(2)见:显现
(3)等:等同&
(4)安:怎么,怎能
(5)执:拿着,举着&
16. (4分)
(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1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分)
18.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2(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o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 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 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 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 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 比:副词,接连地。 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
贾:价钱。 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才美不外见&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
B. 策之不以其道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o辱于奴隶人之手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如土石何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10.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乙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
“名人效应”的利和弊。(3分)
答案:7. 见,通“现”,表现。 顾,回头看(每题1分,共2分)
8.B(2分)
9. 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连续三天(或多日)在集市上卖马,没一个识马的。(每题2分,共4分)
10.同情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批判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11.联系乙文内容得1分,谈“名人效应”的利与弊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共3分 )
3(威海市?2011)(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不以千里称也&
不能称前时之闻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
C. 才美不外见&
胡不见我于王
D. 执策而临之&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 马之千里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马得胡骏马而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2分)
答案:(一)(共8分)8.B(2分)9.C(2分)10.想要跟着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11.努力使自己更完美:善于推销自己。(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3+(镇江市?201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19题。(共12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 。见夔 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 ,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 之则伤其足,曳 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 ,而走范蠡 ,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释: 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 夔:k 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 跷跃:用一只脚跳跃。 :踮起脚尖。 曳:拖,牵引。 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 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7.解释下列短语。(4分)
(1)外见:&
。(2)通其意:&
(3)介鳞之属:&
。(4)延颈而笑:&
(5)所行几许:&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19.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4分)
答案:(四)17.(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18.(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19.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得1分,分析点3分。“辩证分析”类的3分起评,“属于”、“不属于”的2分起评。答案示例:
这要辩证分析。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3分答案示例: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不属于同一类。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错误的。
4(淄博市?2011)(二)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上 令封德彝 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岂借才于异 代乎?正 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 上:皇上,指唐太宗。 封德彝:人名。 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异:其他的。 正:只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正患己不能知&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
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10.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答案:7.(1)用鞭子打,驱赶(2)担忧,担心(每小题1分,共2分)
8.B(2分)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每句1分,共2分)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2分)
10.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共3分,要点答出2点即得2分,最后一个要点2分,共4分,在表述上意思对即可)
5、2010辽宁朝阳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有人卖骏马者,比 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 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 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 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 比:副词,接连地。& 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
一旦:一天。
(评:命题人没有认真核对原文,“有人卖骏马者”应该是“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应为“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
&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这是一道“非语文”的试题,分数分配极不合理,竟然占了文言文阅读的1/3!)
答案:7. (4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
(评:“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这样翻译有些欠妥。这两句通常的译文是“驾驭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的才能。”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评:这个答案太牵强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6、2010安徽芜湖(三)(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o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 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 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 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 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介:备上鞍甲。 褫(ch ):脱去,卸下。 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
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
阐述,他们都希望&
答案:17. (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到(4)流汗(各 1 分)18. 分) (4
(1)拿着鞭子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19.一食或尽粟一石 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 20. 分)反面(1 分)正反 (4 对比(1 分)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2 分) 。
7、(2010四川资阳)【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 死马而捐 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 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 ,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 欲致士 ,先从隗始。隗且见事 ,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 安事:要……何用&
之:指死马&
期年:满一年&
诚:真心& 致士:纳贤士& 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资阳答案】阅读(11分)21. 用鞭子打& 买&
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 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 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
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8(2009?巴彦淖尔市)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9(2009?大庆市)【古文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 介:备上鞍甲。 褫(ch ):脱去,卸下。 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
&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
&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此其寡取易盈
&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比行百里始奋迅。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
11. 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10(2009?来宾市)(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 )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 )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 )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 )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 燕策二》
【注释】 比:连续,接连。 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还:通“旋”,围绕、绕圈子。 朝:早晨,也指一天。
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 往见伯乐(接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C.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 一箪食,一豆羹(食物)
D.比三旦立于市(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9.下列加点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因为)
B.臣有骏马欲卖之(无意义,一般不译)
C.伯乐乃还而视之(于是)
D.而伯乐不常有(而且)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11.甲乙两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就这个道理谈谈你对名人做广告的看法。(4分)
10、(1)拿着马鞭面对它(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希望您绕着圈子看它,离开了还回头看它。11、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或名人的重要性。谈看法略,能围绕伯乐的重要性来谈,名人做广告的利或弊,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11(2009?沈阳市)
马之千里者,或。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策而,曰:
“天下无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或:&
&(2)间:&
&(3)材:&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
9.(1)有时(2)等同,一样(3)同“才”,才华
10.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2(2008?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1分)
(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二)驽骥 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 ,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 重车,取夷路 ,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 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 。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 驽骥:劣马和良马。& 刍:喂马的草。&
夷路:平坦的道路。&
辽乎:远远地。& 骐骥与驽骀别矣:良马与劣马就区别开了。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执策而临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用“千里马”比喻&
,用“食马者”比喻&
的思想感情。(32分)
怎样才能让“食马者”“知马”?请把文段(二)中王安石讲的办法,用简洁的语言告诉“食马者”。(2分)
16.(1)等同,一样(1分)&
(2)面对(到跟前)(1分)& (共2分)
17.(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2)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
(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共4分)
不了解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批判统治者埋没人才)(一空1分,共3分)
19.让良马和劣马拉同样重的车,跑同样的路。&
(意思对即可,2分)
13(2008?聊城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一10 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莱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而加点的词。(2 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
6.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短文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5.答案: 同“饲”,喂养。 驱使。说明:本题2 分
6.答案: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说明:本题2 分。
7.答案:对统治者辱没人才的不满与愤懑。说明:本题2 分。
14(2008?维吾尔自治区)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妈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皇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执策而临之 ( )
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3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其真无马邪&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2分)
策之不以其道。(1分)
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各题。(3分)
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1分)
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1分)
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
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话?(1分)
这样 有时 即使 面对(4分,各1分)
“食”通“饲”,喂、喂养 “见”通“现”,表现 “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3分。各1分)
只是辱没在养马的仆役手中,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3分, 2分, 1分)
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 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分,各1分)( 题意思接近参考答案即可。)
15(2008?烟台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7――10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2分)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策之不以其道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7.韩愈& 唐&
8.B& (3分)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
(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
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
16(2007?汕头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7――19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8.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19.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7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8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17(2006?北京市)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
&(2)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其真无马邪?&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12、(1)有时&
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8(2006?成都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6~8 题。 ( 共
6 分 , 每小题 2 分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o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曰 : “
天下无马 !” 呜呼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6.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不以千里称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才美不外见&
见 : 通“ 现 ”
策之不以其道&
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 ,夺而杀之
B.& 虽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 策之不以其道
{成 , 将以攻宋
D.&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 , 然后笔锋一转 ,
从反面展开议论。
B. 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 , 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 在作者看来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9.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分 )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分 )
6.D(“ 策 ” 应为 “ 用鞭子抽打
7.B(A 项前 “ 而 ” 为 “ 可是 ” 之意 , 后者为顺接连词 “ 就
” 之 意 ;B 项均为结构助词 “ 的 ”;C 项前 “ 以 ” 为 “ 按照 ” 之意 , 后为 “ 用 ” 之意 ;D 项前 “
于 ” 为 “ 在 ”, 后为 “ 与 ” 之意
8.D( 与原文意思不合 , 应为 “ 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 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9.(4 分 )(1)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或: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 ( 译出大意得 1 分 , 落实 “ 食 ” 意思的得 1 分 )
& (2) 喂养它却又不能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 , 听它嘶叫却不能明白 ( 或 “ 通晓 ”“ 懂得
”) 它的意思。 ( 译出大意得 1 分 , 落实 “ 材”“通” 意思的各计 0.5 分 )
19(2006?柳州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25――29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
C.执策而临之(面对)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26.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 策之不以其道&
(2)之 虽有千里之能
属予作文以记之 渔人甚异之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2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B.山河 破碎 风飘絮,身世 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 筋骨 D.大漠 孤烟 直,长河 落日 圆。
28.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29.把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昵?(3分,译对"等""安"各得1分,语意通顺给1分)(2)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分,译对"食""通"各给1分,语意通顺1分)
20(2006?青岛市)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与“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食不饱,力不足
D.一箪食,一豆羹
13.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才美不外见(&
(4)策之不以其道(&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不效则治臣之罪
B、(1)乡为身死而不受&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1)马之千里者&
(2)渔人甚异之
D、(1)策之不以其道&
(2)以中有足乐者
10、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食之不能尽其材。
11.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8、(1)用脚践踏(或:践踏、脚踏)&
(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
(4)鞭打、驱使
10、(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分)&
(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或: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3分)&
11、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赞成或不赞成1分,能联系事例1分,言之有理、语句顺畅1分。
22(2006?曲靖市)
(一)(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有大长者子 ,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洄流矶激之处 ,当如是捉 ,如是正,如是住 ,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洄流之中,唱言 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
注: 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 漩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 捉:驾驶。 住:停止。 唱言:高声说。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有千里之能(&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
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
9、(1)即使& (2)等同&
(3)擅长& (4)都
10、(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11、 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
是害人又害已。 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
12、不矛盾。 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
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答出一点给1分)
13、 :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
规律,应该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表述符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直至满分)
23(2006?泰州市)阅读下两个文段,回答13――16题。&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2)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 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 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介:披上战甲。 褫(ch ):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比行百余里(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分)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
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24(2006?温州市)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2题。
(一)(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5(2006?云南省)(10~13小题,共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刖:音“yu ”,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奚:何,为什么。&
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厉王使玉人相之。&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26(2006?舟山市)阅读《马说》,完成19-22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19. 通“饲”,喂养(喂) 鞭打(驾驭) 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27(2005?广安市)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和 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
和 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 C. 和 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
和 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 3.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策之不以其道(&
一食或尽粟一石(&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
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食 之/ 不 能 尽其 材
3. 这& 同“饲”,喂养&
鞭打(驱使) 有时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3分.
否则,酌情扣分)
28(2005?桂林市)阅读《马说》,完成20-2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0.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
& “_________” 通
“_________”,意义:_________&
& “_________” 通
“_________”,意义:_________&
2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22.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2分)
23.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3分)
2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20. “食” 通 “饲”,意义:通喂养(1分) “见” 通
“现”,意义:表现(1分)&
22.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策、道、食、
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
24. 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 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29(2005?莆田市) 阅读《马说》,完成8-10题。(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3分)
8.(3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4分)(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每句各2分。大意对即可,如第(2)句译为“真的没有马吗?是不知道马啊”就应给2分。)
(3分)(开放性题目,考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30(2004?福州市)阅读《马说》,完成6-10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柢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荚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2)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是马也(&
(2)食马者(&
(3)策之不以其道(&
(4)一食或尽粟一石(&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4分)
10.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分)
6.&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
7.( 这& (2)同“饲”,喂养&
(3)鞭打(驱使)&
9.能识别人才的人&
10.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31(2004?河北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2分)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像,对于“千里马”在“槽枥之间”的心理加以描写。(不少于30个字)(3分)
4.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5. 外见:表现在外面。& 等:等同,一样。
6. 千里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食料)。&
喂马的人不知道是千里马而去喂它。
32(2004?绍兴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16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 安求其能千里也?
16.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14.有时(或许) 喂养(或通“饲”) 等同(或“―样”)
15.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安”、“求”正确解释各1 分,疑问句句式特点1分;)
1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3(2004?铜仁地区)阅读《马说》一文 ,按要求回答1-6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达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
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
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 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
4、将“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分)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将人才比作_________,而以伯乐喻指“________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________。(4分)
6、这篇文章里有的句子已成为广为流传的格言,请你把它写出来。
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1.两马并驾;鞭打。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B 4.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5.食马者;千里马;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4(2004?株州市)
[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请由(丙)段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
12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丙)段画线句中的“见”用法相同。&
13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3分)
11只要答出“其真不知马也”即可得分(标准同4)
12 风吹草低见牛羊&
& 路转溪头忽见& (标准同4)
要点:人才不应屈服现实,甘被埋没,应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寻求机会,展示才华。
评分说明:与原文观点一致不得分,能换角度谈l分,分析深刻有创新l分,表述1分。
35(2003?丽水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 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 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 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 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 〔注: 比:连续,接连。
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 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朝(zh o):早晨,也指一天。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才美不外见(&
愿子还而视之(&
不以千里称也(&
去而顾之(&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其真不知马也。
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25.[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3分)
26.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27.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3分)
参考答案:
23、(1)见:通“现”,表现,显现&
(2)子:您,对对方的尊称。& (3)以:按照,用&
(4)之:代词,指骏马
24、(1)其实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啊!(2)连续三天呆在马市上,没有人与他交谈论(马)。
2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6、人才或有才能的人。
27、说明要善于发现人才,善于选用人才;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不可盲目崇拜权威,要注意实践。
36(2003?厦门市)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15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 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 ,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 涓人:近侍之臣。
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安事:哪里用艄;怎么能够。 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执策而临之(&
才美不外见(&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17.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策之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6、(1)面对&
(2)通“现”,表现,显现&
(3)派遣& (4)花(钱)
18、 喂马的人不懂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食量喂养它。 (您)连死马都要花五百金买下来,何况活马呢?
19.要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方法对待千里马。
课外相关文段
37(2008?金华市)
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 间,吉安刘公宣 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 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 焦s《玉堂丛语》)
【注释】 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刘公宣:即刘宣。 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 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D.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19、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0、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19、(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20、(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38(2008?青岛市)
(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
韩愈传(节选)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 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 为巡官。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 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风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乃贬为潮州刺史。
【注】 从:堂房亲属。 辟(bi):征召。 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寻登进士第(&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12.通读全文,你认为韩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10.(1)不久,随即。&
(2)向来,一向。
11.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学,不需要等待别人鼓励。
12.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大意正确即可)
1、2、3、4、5、
刘宣苦读成才阅读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2o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