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性氨基酸在多发性抽搐症严重吗动症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是什么?

抽动症是大家对多发性抽动症的简称,它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在临床十分常见。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发育和行为问题。医学上的定义为:是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的快速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该病以肌肉抽掣及喉中发出怪声或口出秽语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这增加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多发性抽动症的首要危害是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大多数多发性抽动症起病于2~15岁,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为发病高峰人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不同程度地干扰与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孩子内心恐惧、害怕、无助,怕社交活动,怕被老师、别的孩子发现。其次对家长的心理打击很大,家长常常认为我的孩子是不是神经病、精神病啊,会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工作、婚姻、家庭。

中医认为抽动症可归属于中医学“慢惊风”“瘛瘲”“肝风”等范畴。《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说:“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木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很明确提出了“目连劄”的病机责之于肝风。

中医药治疗抽动症治法丰富、副作用小、疗效持久,并同时能调节患儿全身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全面改善患儿身体状况的独特优势而颇具发展潜质。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选用中成药、免煎颗粒、中药饮片,也可以选用小儿推拿按摩、针灸、耳穴压豆等治疗,其优势在于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或者联合疗法,均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做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其疗效肯定。

抽动秽语综合征治疗前应确定治疗的目标症状,即对病人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症状。抽动常常是治疗的目标症状,然而有时有些病人的目标症状是强迫观念和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等。迄今为止,有关本病的治疗方法仍然强调心理行为治疗,并兼顾药物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等。对于本病的治疗在开始时主要是支持指导及对患儿家庭、学校等有关人员的教育,药物治疗绝不可代替这些工作。其中对于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轻症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只需要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即可,而不需要应用药物治疗,主要是予以心理调适,进行心理疏导。

对于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的重症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加用药物治疗。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滞药,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α受体激动剂以及其他药物等。多发性抽动症属发育和行为障碍,以多发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患儿智力一般不受影响,经积极治疗可临床痊愈。

1.过分关注孩子患病的症状,单纯在求医问药上下功夫,而忽视了患儿发病的可能的环境因素,比如:情绪因素、体质因素、躯体因素等。

2.日常生活中父母对患儿过高的学习要求,过多的责备。

3.过多的干预使小儿发生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和紧张等情绪,抽动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在运动系统方面的反应。

1.应积极防治各种围生期异常,做好孕期保健,防止早产、过期产、出生时窒息等各种异常情况。

2.应积极防治感染性疾病,部分患儿发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3.防止精神过度刺激、惊吓和慎用中枢兴奋剂等药物。

4.注意防止小儿脑外伤、中毒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5.保证儿童有规律性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6.注意早期发现小儿的异常表现,及时进行疏导和治疗。

如果患儿已出现抽动症,首先要关心体谅患儿,对其行为及学习进行耐心的帮助与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责骂不体罚,稍有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训练患儿有规律地生活,不要过于迁就;加强管理,及时疏导,防止攻击性、破坏性及危险性行为发生。再者,保证患儿营养,补充蛋白质、水果和新鲜蔬菜,避免食用有兴奋性和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

很多孩子动不动就会患上抽动症这个疾病,患上了抽动着之后身体各方面都会开始抽动,好像发疯一样,症状就有点像是神经时常了,孩子总是会自言自语,这样的行动举止就好像是孩子的神经有问题,孩子是父母的依靠,中医治疗抽动症副作用小,是首选的治疗方式,那么中医如何治疗抽动症?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

  一、豁痰熄风,镇惊安神

  造成多发性抽动症的原因,固然很多,诸如遗传、围产期窒息、高热惊厥以及发育迟缓、智能低下等,但从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上说,业师认为痰热动风为其致病的中心环节。患儿素日心脾不健,易受七情所伤,积忧久郁,更损心脾,气机不畅,津液不布,凝集为痰,痰郁化热,其邪上扰,涉肝动风,则肌肉瞤动(即小抽动),犯及神明,心失守舍,而动作则不能自主,或口出秽语。因此,业师认为治疗本病,豁痰熄风,镇惊安神,应视为正治之本。

  临床习以《医学心悟》生铁落饮化裁,每多奏效。通常用方为:节菖蒲10克,胆星9克,半夏10克,铁落花25克(先煎),云苓9克,天麻9克,川贝母5 克,丹参9克,麦冬9克,陈皮6克。兼风热表邪时,加薄荷、菊花、勾藤;痰火壅盛者,加瓜蒌、青礞石;肝胆火盛,躁动不已者,加胆草、栀子、生石决;心火上亢,烦扰不宁者,加黄连、黄芩。

  二、养心安神,益胃缓中

  呈如以上所述,抽动症初起之时,多为痰火动风,但延久津耗,必然导致心、肝、脾三脏俱伤,遂致精微不能濡养五脏,阴阳失其平衡,浮火妄动,上扰心神,故多见烦扰不宁,多动乱动。此类病儿,除有不自主的抽动外,多表现面恍少华,消瘦纳呆,多汗乏力,四肢疲惫,睡中多惊醒,舌淡红少苔等一派心阴不足之象。若见此症,惯以豁痰熄风,镇惊安神,每多罔效。业师习以《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加味,以养心安神,益胃缓中而取效。

  通常用方为:夜交藤10克,浮小麦30克,丹参9克,太子参10克,生龙骨25克,生牡蛎25克(先煎),菖蒲10克,大红枣3枚,远志9克,半夏10克,磁石25克(先煎),甘草6克。若手心灼热,加胡黄连、青蒿;脘腹痞胀者,加厚朴、陈皮;痰鸣、便秘者,加瓜蒌、风化硝。

  三、滋阴清热,补心安神

  痰火动风,乃为抽动症致病之本。但火有虚火实火之分,病久致虚,肾气不足,每多虚火上炎。此类病儿,常伴有面赤火升,唇红苔燥,口舌生疮,心烦惊悸,失眠多梦,脉多细数。其抽动的频率多为徐缓断续而作,临床治疗切忌苦寒直折,防其苦燥更伤其阴,更不宜风治风,妄投镇肝之剂。

  在临床中遇及此类病儿,业师习用《摄生秘剂》之“补心丸”化裁,以滋阴清热,补心安神而取效。通常用方为:节菖蒲9克,沙参9克,元参9克,生地25克,丹参9克,青果9克,麦冬9克,当归9克,柏子仁9克,甘草6克。若口腔糜烂,口舌生疮,加川柏、知母;伴有上感发热者,加薄荷(后下)、连翘等。

2抽动症可以采取食疗的方法安全可靠

  (1)鱼鳞膏:将青鱼、草鱼或其他具有较大的鱼鳞片的鱼洗干净,加清水500ml,煮沸15~20分钟,捞去鱼鳞。鱼鳞汤冷却后结成膏状。食用时可稍加酱油,麻油凉拌,也可以加糖,放入冰箱中片刻,作为冷饮能补脑强身。

  (2)虾壳汤:虾壳15克,蔓蒲、远志9克,水煎服,每天1次,久服有效。

  (3)猪肉莲子汤:瘦肉75克,莲子30克,百合30克,共放砂锅内加水煮汤,调味食用,每天1次,连服。

  (4)参蛋汤:太子参15克,红枣15枚,鸡蛋2枚。置锅内加水同煮,蛋熟后取出蛋壳,再加入同煮片刻,即可以吃蛋喝汤,每天1次,久服可见效果。

  (5)泥鳅炖豆腐汤:泥鳅500克,白萝卜250克,豆腐250克,加食盐少许,水适量,炖熟后食用。

  (6)三七脑髓汤:用新鲜猪脑或羊脑一具或半具,三七粉3克,加少许食盐、葱、姜蒜等调味品,隔水炖熟,当菜吃。

  (7)甘枣麦片汤:枸杞子12克,甘草6克,红枣15克,煎煮20分钟,滤汁,留红枣,加燕麦片20~30克,煮成粥,作早餐,可以常服食,此粥加枸杞后可以养心补肝,可以对儿童多动症起辅助疗效。

  (8)灯心花鲫鱼粥:灯心花4.5克,鲫鱼(100克左右)1~2茶,陈皮3克,白术30克,煮成稀粥服用。

  (9)归芍炖甲鱼:当归10克,赤芍10克,甲鱼1只,先用热水烫甲鱼,使其排尿后,切开洗净其肠,然后将甲鱼肉连壳一起与当归、赤芍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炖熟食用。

3穴位按摩治疗抽动症的方法

  治疗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双侧内关、神门、灵道、风池、太阳、率谷各1分钟;推小天心,清心经、肝经各300次,分推坎宫10次。用上法治疗21次,睡眠恢复正常。症状好转,继续治疗10次,基本恢复正常。3例随访4个月,无复发。

  穴名:内关穴 (双手)

  穴位:位于手腕内侧第一条横纹中央直上2寸,即桡侧屈腕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神门: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灵道穴 位置: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经外穴名。见《针灸大成》卷十。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注:“大鱼际”是手掌外侧肌肉隆起的部分;“小鱼际”是手掌内侧肌肉隆起的部分。)距大陵穴约0.5寸。主治惊风抽搐,小便不通,高热神昏,心痛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直刺0.3-0.5寸。小儿亦可用指掐之。

  食指,中指 由根往指尖推为清,(反之为补)

  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手法:用拇指从眉心向眉梢作分推。基本简介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肢体或穴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4抽动症小孩吃什么食物好

  不适宜吃糖过多。研究表明吃糖过多,可引起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激动、爱哭和摔东西毁财物,脾气特别坏,被医学界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危害很大,甚至会导致心理变态。

  适宜吃含钙高的食物。当血清钙较低时,肌肉、神经兴奋性增强,儿童就会出现手脚抽动现象。另外,还会出现夜间磨牙、易惊等症状。在生活中宜多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豆类、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同时并补充鱼肝油(维生素D)。

  适宜多吃含铁的食物。身体缺铁可以导致患儿贫血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中常表现为:皮肤苍白、嘴唇红、精神不集中、头晕、不想吃东西、不爱笑等。在生活应给孩子多吃富含铁质的饮食,如蛋黄、动物肝脏、海产品等。

  适宜多吃含锌的食物。抽动症患儿缺锌患儿可能会食欲不振、厌食、生长发育缓慢,智力发育受到影响;有的患儿还会出现异食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饮食纠正:应多吃些含锌量较多的食物,如坚果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谷类等。

  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的情绪,加重抽动症状。因此抽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瘦血等。

  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无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锌缺管常使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

  大量调查表明,多发性抽动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其遗传方式倾向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率,而且外显率存在着性别差异,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

  2、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目前较公认的观点是认为本病存在神经突触多巴胺活动过度,与多巴胺受体超敏反应有关。己证明DA—D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能阻断纹状体内DA受体,能有效控制抽动症患儿的抽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他神经递质有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参与抽动症的发病,γ-氨基丁酸,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胆碱类递质等也与抽动症发病相关。

  有研究提示,阿片肽、催乳素、性激素、环磷酰胺、嘌呤代谢、钠钾ATP酶、微量元素如钙、锌、铅等的体内水平与多发性抽动症存在关联。

  4、脑结构或功能异常

  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CSTC)环路结构和功能异常与抽动障碍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抽动障碍患者基底节部位尾状核体积明显减小,左侧海马局部性灰质体积增加。对发声抽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抽动障碍患者基底节和下丘脑区域激活异常,推测发声抽动的发生与皮层下神经回路活动调节异常有关。

  5、精神、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抽动症的诱发或加重也有重要意义。爸妈对孩子管教过严、孩子学习负担过重、长期焦虑不安、受惊吓、不良家庭环境、家庭生活不愉快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抽动症。长时间看动画片或迷恋于电脑游戏也可诱发抽动或使症状加重。

  有研究报道大约20%-35%的抽动症发病与感染后自身免疫病理损害有关,即“儿科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疾病并发链球菌感染”。也有研究报道认为抽动症与病毒及支原体感染有关。

  孕妈妈在怀孕期间如果精神紧张、受到惊吓,或是过度悲伤,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导致患儿脑损伤、脑缺氧等原因都可以导致抽动症的发生,围产期的各种损害也是抽动症的危险因素。

  有报道抽动症与颈椎损伤有直接关系,当颈椎关节、韧带损伤后涉及周围血管、神经组织,出现颈部不适等一系列症状,而关节的长期的错位可引起脊柱的功能异常及力学改变,从而出现耸肩、摇头等临床症状。

  如过敏因素、食物因素、药物因素及诱发因素等。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 1。

常见症状:摇头转颈 、躯体或颜面某一局部的连续性抽动 、行走后小腿肌肉痉挛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dhd的名词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