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手术后共济失调怎么恢复多久能恢复正常,中医吗?

共济失调在西医称为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所属痿症,临床表现为走路不稳平衡感差,肌肉僵硬,像喝醉酒一样,严重则会导致摔跤的情况,说话不清,说话像吟诗一样,说话语速慢,吃饭喝水呛咳,头晕。少数会伴有复视眼球震颤等症状,严重则会导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中医健步清言饮疗法:中医认为脑髓空虚是小脑萎缩的病理变化,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肾精亏虚 是其基本病机 。但是,中医治疗疗程长、见效慢,而且无法从根本上控制病情进展,所以我们就得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气血濡养经络骨结等论述,是临床的理论基础。

治疗之法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经络不通,经络不通则脑和肌肉失之营养。

众所周知中医治疗疾病多从患者病情的整体情况出发,注重患者脏腑的功能,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再到理法方药,从而使药物更加适合患者的病情,以达到药到病除!

健步清言饮中有关肝主筋脉,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气血濡养经络骨结等论述,是临床的理论基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亏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人体的损伤必然影响到整体,因而整体治疗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

  老人出现共济失调要怎样诊治?目前,共济失调的发病率很高,尤其是老年人容易患上,患病之后往往会出现行走不便,语言困难等情况,严重者则会导致瘫痪,对于这种疾病的出现,患者要及时进行诊治,对症治疗,那么,老人出现共济失调要怎样诊治?为了大家的健康,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共济失调属于神经内科疾病,对于脊柱侧弯引起的共济失调,往往就要对症治疗,如果侧弯超过40o仍能行走的共济失调患者,可考虑手术,术前应监测心肺功能。心肌病严重者治疗心力衰竭。有糖尿病者可试用胰岛素,但多无效。共济失调病之早期应尽量做平衡训练和锻炼肌力,做理疗。

  共济失调属于神经科疾病,在治疗上,我们往往要选择保守方法治疗,中医上药物治疗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对于肾督阳虚型共济失调患者来说,主要是温补肾督,强筋壮骨。若共济失调得自幼年加狗脊、淫羊藿、巴戟天;筋挛艰行,加威灵仙、桑枝、鸡血藤;肢颤风动,加全蝎、蜈蚣、僵蚕;神疲力乏,加黄芪、附子;骨痿畸形,加骨碎补、牛脊髓;筋枯肉萎,加白芍、枸杞、黄精;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神志呆愚,加益智仁、首乌、灵芝,或加菖蒲、郁金。

  共济失调是一种慢性疾病,在疾病初期,中医按摩可以改善症状。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应按肢体正常功能方向开始,先行被动运动。一开始因疼痛共济失调病人不愿活动,此时应安慰鼓励并稍加强制。活动从短时间小运动开始,逐步增量。应鼓励尽早恢复自主活动。

  老人出现共济失调要怎样诊治?共济失调目前除一般支持疗法外可用针刺治疗,体疗及肢体功能锻炼,也可有各种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肌注、口服卵磷脂等。晚期患者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弓形足可行矫形手术或穿矫形鞋等。本病发展缓慢,如无严重的的心肺并发症,多数不影响寿命。少数患者卧床不起而残废。

  老人出现共济失调要怎样诊治?以上这篇文章就是为广大患者朋友们带来的相关内容了,治疗共济失调有很多方法,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才能帮助患者朋友们有效远离疾病的困扰。

}

1、杜鹃类药物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研究

年由高奎滨主持完成的“杜鹃类药物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研究”,是对从群众中挖掘出来的治疗气管炎有效药物—满山红进行了临床和实验研究。对杜鹃素、满山红挥发油、梫木毒素满山红制剂、满山红醇浸膏片、复方满山红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满山红治疗气管炎有肯定疗效。祛痰效果明显,对痰液的组织化学、生物化学指标明显改善。分离出了满山红的有毒成分-梫木毒素,找到了去除去梫木毒的工艺方法。并人工合成了杜鹃素。对杜鹃素祛痰作用原理,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亦作了一些研究。为满山红治疗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中草药刺五加的研究

由高奎滨主持完成的“中草药刺五加的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传统用药为基础,从本草考证、资源分布、引种繁殖、生药鉴定、化学成分、生化、药理、制剂生产及临床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工作。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对证实:刺五加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有增强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又调节和促进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有加强机体应激的反应能力,调整和促进物质代谢。有“人参样作用”或“适应原样作用”。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程度的某些专属性治疗效果。是以种较好的扶正固本典型的代表药物。该项目1978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3、声电波针刺麻醉的原理的研究

年由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黑龙江省医院等合作研究的“声电波针刺麻醉的原理”研究,将声电刺激应用于医学临床,并同祖国医学结合起来,填补声电生理学的空白。在声电针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声电波针刺麻醉经初步观察,得到很好的效果。声电波针刺麻醉,后期效果比较稳定,局部机体振颤现象较轻,较脉冲波针刺麻醉步同。声电波在波形、波幅和频率方面是参差不齐和错综复杂的,通过腧穴刺激作用于人体不宜为机体所适应这是声电波刺激的一个重要特点。针麻的特点对机体一调整作用,针刺具有治疗与止痛的双重作用利于病人术中保持机体内部平衡,加速术后恢复。1998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针麻原理的研究1978年黑龙江省科学大会奖。

4、益脑宁抗动脉硬化作用的研究

1980—1983年由梁瑞凤主持完成的“益脑宁”抗动脉硬化作用的研究,通过对459例脑动脉硬化症疗效分析,益脑宁对动脉硬化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脑机能减退症状又较好的疗效,对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药性平和,具有良好的抗缺氧和降低耗氧量的作用,能降低血液的粘滞性、凝固性和血细胞的聚集性,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调节血压,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的免疫功能。该项目1983年获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5、五加正品的考证研究

1983—1985年由李维贤主持的“五加正品的考证”研究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研究和查证有关实物标本,结合国内外现代药学和多学科的研究,以及4万病例的疗效分析解决了:1通过古训学将五加皮的别名“豺漆”、“豺节”破译了出来。并结合现代植物分类学,指出古代药用五加,除以“五叶交加”为一特点外,还应以茎上有“豺毛”样的密生针状刺作一特点。从而从植物形态上将南五加(细拄五加)排除。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南五加有一定的毒性,故是伪品;2通过辑佚学和版本学考证出“豺节”五加是上品五加即中国古代最早药典记载的五加正品,而刺五加从生药、化学、药理和临床等研究结果与《名医别录》所记载的豺节五加的性味、功用主治完全相符,故结论为,刺五加就是《名医别录》的豺节五加,从而澄清了五加混乱的状况,使五加为主的古代方剂得以复活和推广应用;3、通过文献研究,证实五加皮有“阳人使阴,阴人使阳”的药理认识是刘宋时期(公元420-479年)由雷斅提出的,这较苏联在1969年提出的“适应原”学说早千余年。展现了祖国医药学的辉煌成就。为研究“虚证 ”理论、补益药物的应用和药物双相性调节开辟了新的道路。该项目获1985年度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乙级奖。

6、更年女宝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年由李维贤主持的“更年女宝”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由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油煎散而来本方由刺五加、当归、赤芍、丹皮、为主方组成。具有补脾肾、调阴阳、和血、凉肝之功效。通过对126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显效率为71.4%,总有效率100%。同时选择26例患者对FSH与LH分泌量进行测定比较,治疗前后,血液中的FSH和LH含量明显改变,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要诱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病理失调趋向生理平衡方面改变的功能,从而证明更年女宝确有良好的调节女性更年期阴阳失衡的治疗作用。该项目获1986年度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乙级奖。

7、心痛气雾剂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

1984—1986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郭文勤等16个单位协作进行了心痛气雾剂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根据古今治疗胸痹心痛的经验制定心痛气雾剂组方寒证与热证两种制剂。寒证由肉桂、川芎、香附组成,热证由丹皮、川芎、冰片组成。经临床851例冠心病心绞痛验证,3分钟内止痛,寒证心痛气雾剂占50.55%。热证心痛气雾剂占54.02%;经60例与美国硝酸甘油自身对照疗效相仿,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气雾剂自身对照疗 

该项研究工作最初始于1963年,主要研究人员是张缙,“文革”中断,1976年后又重新开始,在省图书馆第三研究室工作。《针灸大成校译》198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9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乙级奖。对该书的校勘、注释、语译进行校释,共校释610处,注释2999条,语译345段,并在重要的章、节和段上加了提要132条,按语337条。在校译过程中,引用书目293种,最后汇辑研究编写成九十一万七千字的该书稿。通过对30篇医史、地方志及针灸文献的考证澄清了该书编者是杨继洲,选集校正者是靳贤,出版者为赵文炳;还查清了该书47种版本的概况和5种较佳版本的情况,并对该书的目录进行了研究。该项目获1989年度国家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乙级奖。1992年获国家出版总署古籍整理研究三等奖,主编是张缙。参编人员有张英超、张一民、裴廷辅、姜淑明、张孟香、刘万成、王泓博。

9、胃癌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的研究

1985—1988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琳等完成的“胃癌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的研究”以益气养阴治本、清热化瘀以治标的治疗原则自拟协定处方经2年的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8.3%胃镜、病理、胃电有效率分别为85.4%、67.37%、72.9%,通过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环核苷酸、微量元素、胃内幽门弯曲杆菌等检验观察,较深入的揭示了本病实质并验证了益气化瘀治疗的合理性。该项目1988年度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1989年完成了“幽门弯曲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及中草药对其防治的研究”针对在70%以上胃炎病人胃粘膜中找到幽门弯曲菌,经大量病理形态学研究从扫描镜下观察到活的幽门弯曲菌的动态变化,证明了幽门弯曲菌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致病菌。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及其发病原理的细菌感染说,为胃病防治创立了新的里程碑。该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0、化瘀利湿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986—1988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何秀芬等主持完成的化瘀利湿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难治病,目前无良好治疗方法,尤其慢性期。多年来,有关学者都在不断地探求其有效治法,对此病的治疗问题已成为临床医学家关注的攻关课题。中药复方治疗本病经历了多年临床验证与探索,自1969年就运用中医辨证施治规律依据行瘀、利湿法为主,清热为辅的治法,自制清静栓汤,在取得较好疗效基础上又不断地改革剂型,将药物提取有效成分,先后制成了丸、冲剂、胶囊等,通过75例临床预试验获得了较显著疗效。最后以胶囊剂型观察了35例,临床治愈、显效率达97%,无无效病例,随访优良级占随访例数的95%,疗效可信。该法配伍与辨证符合中医辨证施治规律,因此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越性。对该病的诊断依据规范的标准、有客观指标和检测项目,除临床体征外,还用静脉阻抗血流图,尤其采用最可靠的X线静脉造影手段,使人信服。通过药理实验研究,证实有溶栓、袪聚、消炎等作用。中药复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受到广大患者欢迎,许多患者治好后出于感激之情,给报社写了信,为此中国卫生信息报、中国老年报、哈尔滨新晚报、市广播电视台分别来本院采访,登载了清静栓治疗本病的情况,全国各地患者纷纷来就诊,用药后收到较好效果。该药现已转让哈尔滨制药六厂以“丹王颗粒”产品投放市场,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负责人为何秀芬,获1988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1、葛根芩连微丸(抗炎Ⅰ号)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研究

1986—1988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罗佳波主持完成的葛根芩连微丸(抗炎Ⅰ号)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研究,该研究首次证实中药对轮状病毒的抑制作用,通过电镜(EM)和聚丙烯凝胶电泳(PACE)RNA基因分析的方法,对患儿双份粪便进行检查,轮状病毒三天转阴率72.6%,疗效显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新药填补了中西药抗轮状病毒治疗沿的空白。同时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圆病毒、腺病毒等肠道病毒显示强大的抑制作用。该项目1988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2、著名老中医张琪研究员学术经验的整理研究

该课题是带有抢救性质的科研项目(该项目主持人王克勤),也是继承的一个重要方法。采用临床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以张琪老中医为主体,以病证为基础,在整理研究病例的同时,对某些专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阐明了张琪老中医学术思想体系和特点。该研究内容有医案研究、专题研究、治学风格与学术特点研究三部分。医案精选验案96例,包括内、妇、儿常见病、多发病、急重症、疑难症等30余个病种,并用按语形式深入分析,点其精要;专题研究部分,对胸痹心痛、中风、胃脘痛、劳淋、血尿、痹证。神志病,西医诊断不明之发热,心律失常、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脑脊髓疾病等12个专题进行了重点系统的研究,总结辨证论治规律。治学风格及学术特点研究方面,结合张老习医、业医经过及高尚医德医风,探讨其成才之路。其勤奋、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风格,及源《灵枢·素问》尊仲景,采百家长、立自家说、师古不泥,古方新用的学术特点。该成果获1989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该课题人员有王克勤、张佩青、迟继铭、王荣欣、王子良。

13、循经感传规律性的研究

1986—1990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缙主持完成的 “循经感传规律性的研究”课题是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本课题通过1000例大样本观察,证明循经感传具有普遍性、潜在性、趋病性、效应性、可激性、可控性、循环性、变异性的规律。循经感传客观存在,循传阳性率为60.2%。从研究经络腧穴声、电阻、温度三方面实验结果,证明隐性感传的客观存在,与经线重合率为71.02%,创造了电鍉针接力激发循经感传的方法,使阴性转化为显性感传,提高了感传阳性率,、气至病所率、效应率、发现并证实了感传的可激性、可控性、使循经感传研究获得了主动性。应用感传的趋病性、效应规律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证明了循经感传治疗冠心病、脑梗塞、风湿病408例,有效率为97.05%,明显优于针灸对照组及常规药物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经过心电、心功、心钠素等28项观察证明循经感传在人体的效应规律,就是机能调整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揭示经络治疗对机体功能与结构异常的调整有心脏内分泌-ANP、遗传递质-DNA等途径。应用分子生物学和超微结构分析方法,使研究循经感传达到一定的高度,为经络实质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途径。此项目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空白,该项目获1991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4、注射用双黄连粉针的研究

1988—1989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罗佳波主持完成的“注射用双黄连粉针的研究”,获发明专利()该研究根据药物固体存在状态比液体稳定的原理,开创性的采用了流化技术,将复方中药制成静脉给药粉针,成功的解决了中药注射剂质量稳定性和发展应用的技术难题,开拓了中药制剂工程产业新领域,为中药新药的科学化、规范化及标准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从而使双黄连粉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中药粉针剂。双黄连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理想的药物,针对水针剂稳定性差,无法大规模生产的问题,该课题根据固体药物比相应的水溶液药物稳定的原理,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将双黄连水针剂制成粉针剂。该课题研究了双黄连的药物名称与命名依据、处方与制备工艺、化学定性检查、薄层扫描图谱比较、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的测定、稳定性加速试验及留样观察、溶血热原检查、质量标准、溶解速率和双黄连粉针剂的颗粒度进行测定。双黄连粉针剂研制中将立足点放在选择最优参数比上,随着药液比重的不同,进口温度、压力和出口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进行正交试验,从而得到合格的产品。对67例(含对照组)进行临床验证,证明双黄连粉针剂与水针剂的化学成分、含量、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一样。研究证明双黄连粉针剂保存期在两年以上,并且疗效不变,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稳定性差和澄明度不良的问题。注射用双黄连粉针的研究为中药粉针剂的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成果转让哈尔滨中药二厂生产。1990年投产以来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利润逾3亿元。1991年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1992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获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效益奖,奖金10万元。

15、著名老中医张琪治疗劳淋经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986—1990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琪完成了“著名老中医张琪治疗劳淋经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系统的研究整理了其治疗肾病的经验。首次提出了劳淋源于气阴两虚,气虚本病反复发作的关键,为病之本;湿热之邪蕴结于下焦为本病缠绵难愈之主要因素,为病之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病机特点。项目利用OKT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劳淋病人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提出了免疫功能低下是劳淋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对具有益气养阴兼清利湿热的代表方药“泌炎康冲剂 ”进行了抑菌及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于尿道上皮细胞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泌炎康冲剂”不但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且具有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该项目获1990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1995年张琪等完成了“舒肝健脾、活血软坚、清热利湿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本研究通过舒肝健脾、活血软坚、清热利湿为大法拟定方药肝纤康,并通过症状、体征及实验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室肝纤康对大鼠实验性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与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贮脂细胞DNA及胶原合成影响的研究。为揭示肝纤康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机理和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该项目获1995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6、肝舒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1996—1999年张琪等完成了“肝舒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通过95例慢性乙型肝炎在症状、体征、肝功、乙肝五项等方面疗前疗后临床观察,其中,肝舒康冲剂组54例对照组41例,证明肝舒康冲剂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6.29%,优于对照组(P

17、参芪地黄颗粒剂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研究

–2001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佩青等完成的“参芪地黄颗粒剂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研究”本项目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抓住慢性肾功衰竭早、中期以脾肾两虚为主这一关键问题,拟定了补脾肾、扶正为主的参芪地黄颗粒剂,进行了临床与实验研究。实验证明本方药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的浓度,促进血浆一氧化氮的合成,治疗总有效率85.2%。明显优于对照组(尿毒清组)(P

18、化斑颗粒防治过敏性紫癜的实验研究

1999—2002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韩冰虹主持完成的化斑颗粒防治过敏性紫癜的实验研究,根据名老中医高永祥主任医师从风、热、湿、毒、瘀着手组方“化斑颗粒剂”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初发急性期、经多年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疗效。在此基础上成功的建立了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化斑颗粒剂对模型鼠的影响。实验表明:本方可以明显提高实验模型鼠的网状内皮系统(RES)功能和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可以降低IC的肾脏局部沉积及二十四小时尿蛋白定量;本方剂的早期全程给药,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实验鼠肾脏的病变程度,中西药(非糖皮质激素)联合短期内给药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中西医合参治疗HSP会取得更好的疗效。总之,化斑颗粒剂治疗HSP的药效学特点,可能就在于对HSP的免疫调节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治疗HSP和防治HSP肾损伤的关键。

首次建立了过敏性紫癜实验动物模型并探讨了本模型的最佳研究时限,填补了国内尚无过敏性紫癜实验动物模型的空白,为过敏性紫癜相关的新药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化斑颗粒剂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临床选择过敏性紫癜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验依据。该项目获2002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1990—2002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王顺主持完成的“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总有效率75%,优于口服西药美多巴,针刺对震颤、肌强直、上肢协同动作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改善尤为明显。其特色为首次提出了头部电针透穴治疗帕金森病的新疗法,突破了传统的选穴方法;首次提出了EMG作为观测帕金森病客观生理指标;该项目获2002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芩百清肺浓缩丸(祖研薄膜微丸)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及作用机理研究

1999—2002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王伟明主持完成的“芩百清肺浓缩丸(祖研薄膜微丸)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及作用机理研究”,项目是在古方基础上化裁,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纯中药制剂,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6.67%。与治疗作用相关的药效学实验证明,其体外及动物体内抗支原体作用显著,体外抗支原体MIC100mg(相当于红霉素3.125ug)小鼠体内抗支原体作用小剂量与红霉素相近,大中剂量优于红霉素。并有明显的止咳、祛痰、解热、平喘、抗炎、提高免疫力作用,与严迪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对药效成分黄芩甙进行了家兔体内代谢实验,首次证实了中药的抗支原体作用。该项目2003年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1、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共济失调临床疗效的研究与评价

2001—2004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王顺主持完成的“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共济失调临床疗效的研究与评价”该项目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通过对224例中风后小脑共济失调患者3个月系统观察及随访,证明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比较研究,表明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共济失调疗效显著。治疗组基本治愈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5.24%;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18.63%;77.45%)且各中心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该项研究确立了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共济失调的针刺操作规范、诊断标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适应症和禁忌症等。项目获2004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2、参芪保肾颗粒防治肾小管-间质损害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研究

2001—2004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迟继铭主持完成的“参芪保肾颗粒防治肾小管-间质损害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研究”,以60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的患者进行随即对照观察,并进行实验研究,明确脾肾两虚是该病早、中的主要表现,补脾益肾为主要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法。该药具有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蛋白尿,减轻患者贫血状态,并通过降低蛋白尿、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减轻肾脏负荷,延长肾存活时间,以达到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目的。实验证实该药明显下调肾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上调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肾脏组织内的表达。该项目获2005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3、青白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寿命,目前西药疗效不够满意,同时用药疗程长,副作用较多,尚无理想的药物与治疗方法,课题组经过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工艺,研制了以清热利湿,止血生肌为基本治疗原则的青白栓。

本项目完成了相关的药学部分的研究,制定了青白栓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选用Wistar大鼠,进行了药效学研究;采用DNCB和乙酸复合方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青白栓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柳氮磺吡啶栓组,通过各组大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A、IgM、体重变化及肠重指数的变化等指标,进行了青白栓的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

结果证实青白栓能够明显改善实验动物的免疫功能,对实验性UC具有确切疗效,是治疗UC的有效方剂,且具有使用方便、剂量小、药效成分浓度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符合中药现代化研究方向,通过实验及临床研究为其开发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新药提供了实验数据,并奠定基础。经专家鉴定,该项目立题创新,研究结果翔实,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中成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空白。

    24、前列腺1号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抑菌机理的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探讨前列腺Ⅰ号水丸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的疗效,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本课题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对该前列腺水丸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以Wister雄性大鼠为受试对象,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水丸高剂量组、水丸中剂量组、水丸低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其余五组全部造模。通过手术,给正常大鼠前列腺注射大肠杆菌菌液,建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动物模型。造模1周后,用前列腺Ⅰ号水丸高、中、低剂量灌胃治疗,阳性对照组用美满霉素片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5天后,计算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菌落数;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感染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G(IgG)改变;应用HE染色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通过原位末端检测技术测定前列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应用亚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NO变化并计算NOS活力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该药对前列腺组织粘附分子-1(ICAM-1)表达情况的影响。

    25、清肺止咳灵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实验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该研究首次通过主要药效学实验及毒理学实验,从组织器官、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等角度,进一步明确清肺止咳灵糖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作用机制及急性毒性反应,为开发新药及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主要药效实验研究表明:清肺止咳灵对小鼠SO_2所致咳嗽显示出较显著的止咳效果;对大鼠毛细玻管排痰量有明显的增加作用;明显延长豚鼠磷酸组胺喷雾引喘潜伏期提高平喘有效率;对小鼠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大鼠血中IgA、IgG的含量;降低其血中CRP、IL-6、IL-8、TNF-α的含量,并证实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与血中CRP、IL-6、IL-8、TNF-α密切相关;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大鼠的肺部病理损伤。该研究证明清肺止咳灵具有较明显的镇咳、化痰、平喘、解热、抗急性炎症、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且急性毒性极低。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面肌痉挛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是神经科的常见病、疑难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口服镇静抑制神经药物及注射A型肉毒素或神经减压术为主,但均存在易复发,有效时间短,药效衰减等缺点。

该项目选取面肌痉挛患者240例,分为头针透穴组治疗组、电针对照组、卡马西平对照组三组。其中头部透穴治疗组采用前神聪透悬厘,百会透曲鬓,通天透络却,正营透承灵。其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电针对照组83.75%和药物对照组80.00%,具有显著性差异。头针透穴刺法治疗面肌痉挛对MD-OC阳性率改善,对肌电时程、波幅、频率等方面改善方面明显优于电针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头部透穴刺法治疗面肌痉挛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该项目应用头部透穴疗法治疗本病,取穴少而精,并通过透穴刺法扩大了刺激面,对局部面神经影响小。本方法操作简便创伤性小,易于被患者接受。本课题采用头部透穴刺法是在继承古代针灸学家透穴刺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该项技术适应广泛,具有可操作性、安全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其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能够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目前已广泛应用临床及基层卫生部门,为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同类研究的空白。

    27、透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发病后,局部皮损痊愈而神经痛迁延不愈,疼痛持续数月或数年。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但目前仍有40%~50%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对各种治疗措施都缺乏敏感性。因此如何解除患者的疼痛、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本研究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透穴刺法”,选择从膀胱经穴向相应夹脊穴和督脉经穴透刺。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两组治疗结果采用视觉模拟划线(VAS)评分法作为疗效判定标准,并按McGILL法计算疼痛分数,同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心理测验。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7.7%,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本研究首次运用透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证实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疼痛积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能明显改善病人因PHN所致的精神症状,同时有效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同时“透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疗程结束后仍具有一定的针后效应,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发明)一等

支原体肺炎占总肺炎发病率的约22%,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随着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及其不良反应,使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处于无良药可用的局面。目前市场上尚无治疗该病的中成药。芩百清肺浓缩丸为第一个国家批准进入临床观察的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中成药,是针对支原体肺炎症候群、采用谱效学手段经高通量筛选研制成。目前,芩百清肺浓缩丸正在申报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由SFDA指定的8家GCP历时6年完成的临床试验表明:芩百组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阿奇霉素组近10个百分点,与阿奇霉素比较,起效快,改善症状显著,改变了中药治缓不治急的观念。以往芩百研究结果表明芩百对MP具有抗吸附、直接杀灭和抑制作用;能有效阻止MP对气道组织的损害,促进上皮修复和纤毛再生;能明显改善MP对肺组织结构造成的异常损害;能有效抑制MP感染小鼠气道上皮中钙粘附分子表达,并对临床阿奇霉素耐药支原体疗效显著, 同时从芩百中分离获得部分具有抗支原体活性的天然产物并明确了其药代动力学行为。经市场调研、专家论证,该药市场前景广阔,有望成为第二个“双黄连”。该项目获得国家、省、市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张琪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执行时间为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项目负责人为张琪教授学术继承人张佩青教授,本课题组成员均为张琪教授培养的博士及学术经验继承人。

本研究全面收集张琪教授的传记、著作、论文、临证笔记、授课讲稿及病历等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研究;收集整理张琪教授诊治慢性肾脏病的100份回顾性病例,及前瞻性研究病例100份(含典型病例30份),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前瞻性及综合性研究;通过张琪教授本人的介绍,家属、同事、学生的了解,以及发表文章等的浏览,围绕成才的途径、条件等,对其学习、工作经历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其成为名医的各种因素,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由张琪教授提供,就其体会最深、最有心得的重点书籍、心得体会、临床应用等,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最终形成张琪学术思想总结报告;张琪临证思辨特点总结报告;张琪成才经验总结报告;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编写著作1部;发表张琪教授经验总结文章11篇;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学术继承人2名、博士后3名。

    30、中药清瘟解毒Ⅰ号、Ⅱ号煎剂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本课题来源于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部门计划,课题名称:中药清瘟解毒Ⅰ号、Ⅱ号煎剂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由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作为承担单位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清瘟解毒Ⅰ号、Ⅱ号煎剂是黑龙江省中医医院临床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方剂,是经江柏华教授等专家对发病患者进行详细观察,收集了大量详细、可靠的临床资料后,针对我省甲型H1N1流感临床发病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而制定的,并经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审定后,应用于临床的两种方剂,经过临床观察发现该煎剂不仅可以缩短一般流感病毒的病程,而且还可以及时的控制和减轻流感的临床症状。同时我院还针对清瘟解毒Ⅰ号、Ⅱ号煎剂的药效学和毒理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实验研究。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清瘟解毒Ⅰ号、Ⅱ号煎剂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作用机制及急性毒性反应,为开发新药及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证明清瘟解毒Ⅰ号、Ⅱ号煎剂具有较明显的解热、抗炎、抗病毒、镇咳、化痰、平喘的作用,且急性毒性极低。现正作为我院及兄弟单位抗甲型H1N1流感的一线用药,不仅可以缩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转阴时间,更重要的是具有显著控制和消除流感症状的功效,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治疗辨证相同的普通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该药已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成为我院的院内制剂,并为我院创造了不菲的利润。作为我院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安全、有效制剂,本药既可以产生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可以成功治愈甲型H1N1流感,将为广大人民的健康做出重大贡献。

    31、酒肝清颗粒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评价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本课题组针对酒精性脂肪肝主要病机,以柴胡、白芍、白术、葛花、生山楂、泽泻等药物,配制成具有“疏肝健脾、清热利湿解毒”功效的酒肝清颗粒,临床观察6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对患者血清ALT、AST、GGT、CDT(缺糖转铁蛋白)、MCV变化,影像学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等指标进行比较,总有效率达93.3%,并通过观察大鼠血清ALT、AST、TG、TC、血脂、MDA、SOD含量的变化,对酒肝清颗粒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酒肝清颗粒能有效降低血清TC和TG;减少肝脏脂质沉积;降低转氨酶;减少肝组织内MDA,增加SOD活性,使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抗氧化能力得到增强,具有能改善肝脂肪变性、减轻肝脏炎症、保护肝细胞,降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生率的作用,同时进行了工艺、质量标准和毒理学研究,为其日后成为一种新的中成药提供了科学依据。经专家鉴定,该项目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课题设计合理,研究充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2、丹槐银屑浓缩丸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一等

 银屑病在我国发病率为1.23%,并有逐年增加趋势,该病具有难治性、顽固性、易复发的特点。目前现有治疗该病的西药复发率高、毒副作用多,中药作用机理不明确,致使临床疗效难以提高,导致临床缺乏安全有效、作用机理明确的治疗药物。该成果开发的中药制剂——丹槐银屑浓缩丸,获医院制剂批文(黑药制字Z)用于临床。该研究获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1篇,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1名,硕士3名。该成果技术创新点在于:1、丹槐银屑浓缩丸临床用于治疗血热型银屑病。在我院、省医院和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三家三甲医院完成的大样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临床有效率高,为85.39% ,经1年的随访观察复发率低仅为3.45%。2、本项目首次提出银屑病的多靶点治疗原则,从抗角质化、调节机体免疫、调节脂肪酸代谢及性激素分泌等角度对银屑病进行多靶点治疗,显著提高银屑病的治愈率。3、本项目应用蛋白质组学等先进技术首次在实验中证实脂肪酸代谢限速酶——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和性激素调控因子——孕酮诱导阻遏因子1(IBF-1)与银屑病相关,为银屑病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更好的评价治疗该病药物疗效奠定良好基础。4、丹槐银屑浓缩丸是按转化医学研究模式研究成功的中药制剂,本研究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发中药现代化制剂开辟了临床与实验互为指导的研究思路,打破了本领域研究临床观察与现代基础研究严重脱节、不能相互促进发展的状况。5、本研究从细胞因子网络、细胞超微结构、功能蛋白质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丹槐银屑浓缩丸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实现了将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用于中医药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的阐述,为治疗银屑病有效药物快速筛选奠定基础。6、本研究率先应用最先进的质谱技术、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完成了丹槐银屑浓缩丸用药后表达差异蛋白质组研究,首次将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机理研究提升到蛋白质组水平,确定了该药治疗银屑病作用的药物靶点蛋白。

    33、安律胶囊抗早搏作用最佳靶点的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该项目选用心肌细胞膜膜片钳制术来研究安律胶囊对心肌细胞膜上不同离子通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药能缩短心室肌细胞APA,降低了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具有抑制Na+通道的作用;该药能延长心室肌细胞APD90,具有抑制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该药可剂量依赖性的阻滞钠电流且具有一定的使用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该药对IK1有一定的阻滞作用且可剂量依赖性的阻滞Ik,但不具有时间依赖性,对Ito1无阻滞作用;该药对ICa-L的阻滞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不具有时间依赖性,对ICa-T无明显的阻滞作用及时间依赖性。深入分析上述结果,该项目进一步探讨了安律胶囊按早搏的作用机制,其抗早搏作用最佳靶点是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中的Ik,并且可以对IK1及钙离子通道影响而起到抗早搏作用。该药填补了中药制剂治疗痰浊血瘀型早搏的空白。该项目于2011年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该项目主要从毫针基本刺法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及禁忌等方面进行研究。分别对毫针概念以及刺手,押手,行针,得气,施术前的准备,针具要求,针具选择,针具检查,腧穴定位,毫针操作基本训练,体位选择,消毒,持针法,进针法,针刺得气,基本行针手法,透穴刺法,针刺角度和方向,留针,出针,针刺异常情况处理,注意事项,禁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规范。《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现已颁布并逐步规范应用至临床中,为制定针灸临床疗效规范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针灸临床疗效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强大的说服力,使针灸疗法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并在某些疾病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使针灸在国内外得以大力广。

    35、复方青龙衣胶囊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发明)一等

该方以我省道地药材青龙衣、刺五加组方,按转化医学研究思路、组分配伍研究模式成功开发了中晚期胃癌治疗型中药新药复方青龙衣胶囊。并按国家标准完成临床前研究全部工作,申报临床批件。首次采用生物炮制技术使其毒性成分核桃醌转化为有效成分HMHNQ,现药材增效减毒,建立规范的饮片标准,被黑龙江省药品标准收载。该药创新之处为:采用先进技术使其有效组分纯度均达到68%以上,250mg中间体相当于50g生药材的作用强度。通过系统药理学研究证实本品兼具抗肿瘤、调节免疫、止癌痛、抗转移与化药协同增效五方面疗效。从影响细胞周期基因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网形成、促进细胞凋亡等方面阐明了本品抗肿瘤的作用机理。该方作为医院制剂临床使用8年,提高了患者带瘤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效控制转移、防止复发,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和缩小肿瘤,增加患者手术机会,减少化疗药毒副作用,通过增敏降低剂量,使患者坚持化疗,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36、以非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疗法在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研究

    获奖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有效方剂抗紫癜颗粒和肾炎Ⅱ号水丸作为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的院内制剂,已经在HSP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了二十余年。课题组遵从开放、同期对照的原则,进行了以非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疗法在少年儿童HSP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使用包括抗紫癜颗粒、肾炎Ⅱ号水丸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层、分阶段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少儿非HSPN和HSPN,得到了与糖皮质激素同样的90%和76%以上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同时避免了糖皮质激素的过度使用,改善了HSP患者的生活质量。该课题为研发相关的中药新药、填补国内无治疗HSP中成药的空白奠定了基础。

本项目分为三部分:①HSP中医症状量化标准的研究及应用研究;②遵从开放、同期对照的原则,进行了以非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疗法在少年儿童HSP治疗中的应用研究。③肾炎Ⅱ号水丸防治HSPN的药效学研究,利用HSPN实验动物模型进行肾炎Ⅱ号水丸防治HSPN的药效学研究。

结果表明:①HSP中医临床症状分级量化标准的制定和HSPN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可为中医药治疗HSP规范化及中成药的研发奠定基础。② 使用包括抗紫癜颗粒、肾炎Ⅱ号水丸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层、分阶段的综合疗法治疗HSP,体现了 “祛邪活血止血”的诊疗优势。③以非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少年儿童HSP,避免了糖皮质激素的过度使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④肾炎Ⅱ号水丸防治HSPN的药效学研究,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验依据。

    37、芪蝼肾炎丸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机制研究

    获奖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本科题针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疑难疾病肾性蛋白尿,运用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探讨以"益肾通络,祛风除湿"法制成的中药制剂芪蝼肾炎丸治疗肾性蛋白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益气通络、祛风除湿法”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理论研究;芪蝼肾炎丸的药物研究(主要进行药物的制备工艺、急毒及长毒研究、药效学研究);及临床试验研究。

结果显示:芪蝼肾炎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BSA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量;减少C-BSA肾病大鼠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提高C-BSA肾病大鼠血清白蛋白的含量;上调C-BSA肾病大鼠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下调C-BSA肾病大鼠肾小球VEGFmRNA的表达,改善足细胞病变,促进裂孔膜蛋白Nephrin的修复,对足细胞的损伤有直接的保护和修复作用,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排泄量。在临床试验中结果显示:芪蝼肾炎丸通过患者减少尿足细胞数量,最终达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充分运用现代药物化学技术,成功推出新药芪蝼肾炎丸,为今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奠定了基础,属国内领先水平,对促进中医药的开发、推动中医学的发展、振兴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38、补脾益气升阳对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获奖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也日益增高。如何有效防治DN成为学者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升阳益胃汤化裁是我院张琪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用方剂,有较好的降低蛋白尿的作用。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补脾益气升阳为主,升阳益胃汤和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从DN存在炎症反应的角度,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其减轻DN的肾脏损伤,降低蛋白尿,延缓肾脏病变进程的作用及机理。

 本项目分为两部分:

 1.实验研究:链脲佐菌素(STZ)DN大鼠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脾益气升阳方高剂量组 、补脾益气升阳方低剂量组、霉酚酸酯组 、雷公藤多甙组,观察8周,检测大鼠体重、肾重、尿量、血糖、尿cr、Scr、尿微量白蛋白,ELISA法检测尿CRP 、MCP—1、MIF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脏CD68标记巨噬细胞的表达,半定量 RT-PCR检测大鼠肾组织

 2.临床研究:(1)24例Ⅳ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补脾益气升阳方及辨证施治,治疗1个月,检测血糖、尿蛋白/肌酐比值、Scr、ELISA法检测尿CRP、尿MCP-1、尿MIF。临床研究。(2)30例Ⅳ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治疗同上,ELISA法检测尿PCX、VEGF。

 本项目应用补脾益气升阳方治疗糖尿病肾病,从DN存在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经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1、补脾益气升阳方能够一定程度降低DN患者尿蛋白,尿CRP、 MCP-1、MIF、PCX、VEGF的含量;并可降低STZ大鼠尿蛋白,尿CRP、 MCP-1、MIF的含量;下调单核/巨噬细胞及MCP-1 mRNA在STZ大鼠肾组织的表达。2、脾虚是DN的主要病机之一,补脾益气升阳是中医药治疗DN的重要治法,其减轻DN炎症反应的作用可能是其治疗DN的作用机理之一。3、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辨病(中医的病)治疗DN与辨证论治有基本相同的效果,是中医治疗疾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

    39、血畅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每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按死因排序,冠心病已经成为第一致死病因。近年开发具有特色的治疗冠心病中药新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成果研制的血畅胶囊是以我省特产大豆为原料与葛根等中药配伍后经提取、精制成现代中药制剂,该组方及制备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ZL 2006 1 )。血畅胶囊率先把现代生物发酵技术与逆流连续提取技术相结合,既发挥了传统制备工艺的优势,又引入了现代发酵技术,使两者互补长短,血畅胶囊制备工艺优势更加突出。生物工程技术用于中药提取,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的有效结合解决了有效部位稳定性和提取率的问题,应用细胞培养技术、酶联免疫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等先进技术从整体、组织、细胞、细胞因子、基因等角度阐明了血畅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使其成为自主研发的将溶栓降脂、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保护心肌细胞、抑制血栓形成、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多种作用融为一体,从不同环节全面治疗冠心病的新型中药新药。该项目获得国家第一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专项等资助。

    40、头部透穴法结合体针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DNB)是糖尿病常见外周神经病,发病率约占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83%。是糖尿病外周神经病中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因其临床表现复杂,预后常出现肾功衰竭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原发病治疗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治疗原发病、药物等综合措施,但是疗效均不满意。本研究采用头部透穴结合体针方法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取得良好疗效,并对其治疗机理进行了探讨。

该研究将临床确诊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病人9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二个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部透穴结合体针治疗,二个对照组分别采用西药西沙必利口服和体针针刺治疗。10次一个疗程,共观察治疗3个疗程。实验观察以尿流动力学中的尿流率检测为主要观测指标,各组病人在治疗前后分别对24h尿频数、每次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结合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统计疗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膀胱功能亦明显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西药组为53.33%,体针组为60.00%。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二个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膀胱尿流率、降低膀胱残余尿量、血糖、血脂等方面,亦明显优于二个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根据头部穴位归经及主治,结合脑神经解剖结构及排尿中枢的皮层下功能定位选取穴位,针刺可直接刺激人体中央旁小叶的高级和骶髓初级排尿中枢,调节排尿功能。针刺还可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和调节体内紊乱的神经递质。激活神经功能,调节排尿中枢。同时,针刺腹部腧穴可直接调节膀胱功能。因针刺作用直达病所,方法简便,无副作用,疗效好,成本低,有良好的经济

效益。临床易于推广应用。该项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为临床针刺治疗尿失禁和神经源性膀胱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依据。

    41、头针对帕金森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部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变性疾病,其治疗一直是世界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目前临床尚局限于症状性治疗,用左旋多巴(L-多巴)制剂进行口服多巴胺替代性治疗较为多用,但这种治疗无力减缓本病的基本进程和渐进性DA神经元丧失,因而无法从跟本上解决PD患者渐进性加重的临床症状。因此,如何找到一种阻断DA神经元变性、增加DA能神经元数量,从而阻断PD病理进程的治疗方法,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上的一个热点,而加强DA能神经元保护则是这种治疗方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传统中医药疗法治疗PD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针灸作为一种独特、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己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但有关针灸治疗PD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甚少。

本研究在成功复制帕金森模型大鼠的基础上,通过分离大鼠脑内部分黑质和纹状体,运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测法、BDNF mRNA原位杂交法测定和RT-PCR法检测来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及数量,以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一步观察头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凋亡、酪氨酸羟化酶(TH)、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黑质突触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出头针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同时探讨了头针治疗帕金森病取得疗效的物质基础,以求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创新性思路和实验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头部电针透穴疗法可以减轻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受损程度,减少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使DA能神经元功能增强;能明显提高PD模型大鼠黑质TH和TH mRNA的表达,提高DA能神经元数量,使DA的合成和释放加速;能促进PD模型大鼠黑质BDNF mRNA的表达,通过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合成而有效缓解DA能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促进DA能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分化,保护DA能神经元;能引起PD模型大鼠黑质DAT mRNA的表达增高,促进DAT对DA的合成与重摄取,协调突触间隙中DA的有效浓度,发挥针刺治疗PD的良性调整作用,保护DA能神经元;能引起PD模型大鼠黑质Nestin mRNA表达增高,通过激发大鼠体内神经干细胞增殖,加速神经组织的重建,增加DA能神经元的数量。

本研究把祖国医学疗法与现代科学理论有机地联系起来,深入揭示了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理,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探讨了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本病取得疗效的物质基础,并为找到一种阻断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从而阻断帕金森病病理进程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42、异痛消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机理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为妇科临床常见多发病,当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发病率明显上升,占育龄妇女10%以上,最显著的症状是盆腔疼痛和不孕,内异症患者87.7%痛经,71.3%有非经期下腹痛,57.4%有全腹痛,56.2%有性交痛,42.6%有肛门痛,40%患者不孕,39.5%有排便痛。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影响妇科的身心和社会健康,社会经济负担极为严重。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因此是公认的难治之症,目前主要有三种学说: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诱导学说。而免疫因素是近年研究热点,但导致患者产生自身免疫反应的原因却研究甚少。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及激素类药物,均为对抗性治疗,价格昂贵副作用明显且易于复发,而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多采用活血化瘀之法,但临床显效率不高,其原因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失调的免疫水平。

本项目从中医经典理论探讨内异症免疫下调的病因病机及治则;首次从《内经》养生篇理论挖掘并验证了该病的病因是违背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纲领与法则。提出“肝脾肾不调,气阴不足”是导致免疫下调,发生内异症的根本病机。从临床、实验研究验证调理肝脾肾、益气养阴是上调内异症患者免疫功能,从而彻底治疗内异症的关键。有选择的对符合EM诊断标准的育龄期妇女分别观察异痛消、散结镇痛胶囊和芬必得的临床功效,同时对用药前后血清PGI2、TXA2、β-EP、Ca125、CD4+、CD8+、抗子宫内膜抗体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观察EM合并不孕患者治疗并随诊两年后妊娠情况,同时进行动物实验(镇痛实验,抗炎实验,对大鼠血清PGI2、TXA2、β—EP的影响,对大鼠腹腔液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对异位内膜重量及细胞形态学方面的影响等),论证了异痛消治疗EM的免疫学作用机理与功效。

    43、金石清瘟解毒口服液抗呼吸道病毒药效学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金石清瘟解毒口服液是根据中医理论及温病学关于疫病的发病机理经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审定而成,以祖国医学为基础理论,结合临床实践,临床效果稳定的治疗温毒(热)犯肺证的有效方剂,该研究系统分析了病毒易感细胞和临床患者证型的排除和选取,以及对病毒的 TCID50和药物细胞内抗病毒效应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金石清瘟解毒口服液可以对流感病毒B型、腺病毒 3 型和柯萨奇 B3型病毒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而且还可以抑制以上3种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增殖作用。另外体内抗病毒实验亦证明其对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治疗效果以及病毒致肺炎的治疗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金石清瘟解毒口服液是以祖国医学""疫病学说""为基础理论,由国医大师结合临床实践审定而成的临床有效验方,其根据中医辩症论治的思想,针对流感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组方用药,而且采用细胞组学以及抗病毒药效学的体外中和试验、细胞病变抑制试验、药物对病毒增殖的影响以及药物抗病毒实验等多种方法研究金石清瘟解毒口服液抗病毒的作用,为中药抗病毒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实验条件资料。 目前西药在治疗流感病毒方面最有效的药物是达菲,而预防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流感疫苗,但由于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不断漂移与变异,用流感疫苗预防该病的流行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目前使用的化学药物又有较大的不良反应,导致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有效防治流感的方法,而中草药以其整体调节,多靶点抗病毒的中医特色成为当今医药开发关注的热点,但金石清瘟解毒口服液抗呼吸道病毒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将传统医学整体辨证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诊断及物理治疗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不但经济方便,安全有效,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痛苦及病人负担,而且在取得成果后不断推广下去,将为更多的流感患者,解除病痛,前景可观,会有很好的远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4、益髓健脑胶囊对老年痴呆大鼠效应机制的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本课题研究进一步验证益髓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探讨益髓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创新性思路和实验参数,为进一步揭示中医药防治老年性痴呆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本课题通过益髓健脑胶囊对AD模型鼠的有效性验证及其对AD模型鼠的作用机理研究,得出结论:益髓健脑胶囊可缩短AD模型小鼠水迷宫潜伏期、延长小鼠避暗潜伏期及使病理变化转归,验证了益髓健脑胶囊具有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益髓健脑胶囊可降低AD模型小鼠脑组织MDA含量及MAO活性,提高细胞内抗氧化作用的酶SOD、CAT、GSH-Px活性,证明抗自由基氧化损伤是益髓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理之一;益髓健脑胶囊可降低AD模型小鼠脑组织AchE、BchE活性,说明调节中枢胆碱能递质水解相关酶活性是益髓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理之一;益髓健脑胶囊可使AD模型大鼠脑组织bcl-2表达上调、Bax、Fas-L、Fas表达下调,减少脑组织凋亡细胞数量,说明调控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是益髓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理之一。

    45、仙附温阳通络饮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性及机制研究

    奖项等级:省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属中医“脱疽”范畴,已成为引发下肢缺血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本课题组根据多年临床实践,从TAO病机即脾肾两虚、阳气不足、气血不充,外受寒湿以致气滞血凝、经络阻隔、气血不能濡养四末而发病的理论出发,提出温肾补脾、祛寒通络、行气止痛的治疗法则,完善了中医治疗TAO中医理论。并在该治则指导下研制仙附温阳通络饮用于临床,使TAO局部缺血引起的疼痛症状及炎性表现得以改善,临床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为了阐明仙附温阳通络饮治疗TAO作用机理,本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剂可有效改善TAO模型大鼠患肢组织形态及显微病理变化,控制其炎症病情发展,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验证了其疗效。同时该药可有效调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免疫器官指数,改善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异常,并对固有免疫HMGB1-TLR4-MyD88信号通路异常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证明改善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是仙附温阳通络饮治疗TAO的作用机理之一,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现代理论依据。发表论文5篇,培养博士2名、硕士2名,申请发明专利1项。该成果创新点在于(1)、提出温肾补脾、祛寒通络、行气止痛治疗TAO法则, 并证实了该治则正确性,完善了中医治疗TAO中医理论。(2)、首次验证了从调节免疫功能、抗炎症反应、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等角度进行“多位一体”治疗TAO方法,实现标本兼治,改变现有治疗途径单一现状。(3)、首次发现并证实HMGB1-TLR4-MyD88-NF-kP65固有免疫信号通路、LAMP-2、红细胞表面CR1、CD44、CD59与TAO发病相关。(4)、采用转化医学研究思想,将现代生命技术与中医药结合,为治疗TAO有效药物筛选提供了新研究模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济失调多久能恢复正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