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下焦血热之便血.痔血.血痢.崩漏,何药最宜?

  地榆生于草地、山坡、林缘灌丛及田边。主产江苏、浙江等地。茎有时带紫色,羽状复叶,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互生。中药地榆味苦沉降,酸涩收敛,微寒清热,有凉血泄热,收敛止血之功。用于多种出血证,尤适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用于便血、痔血,多与、枳壳等同用;用于血热崩漏,常与黄、牡、白芍等同用;用于血痢,常与、木香等同用。

  地榆用于烧伤创面用药,以地榆配漆大姑、等,制成糊剂或乳剂外用,敷药后可见局部分泌物减少。此外,也有用于治溃疡病出血、咯血、崩漏、鼻衄等,有一定效果。局部外敷,可治皮炎。

  地榆也可用于抗菌作用,主要对肠内致病菌(如伤寒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但对脑膜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菌、大型结核杆菌也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地榆外用调搽,可使渗出液减少,疼痛减轻。用于,可用生地榆浓煎液,纱布浸湿外敷,亦可用地榆粉,加煅石膏粉、枯矾、研匀,撒于患处,或加麻油调敷。

}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 "药食同源"指的是,许多食物即药物,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下面小编就来介绍几味可以食用的中药。

【药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

2.脾胃寒证: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可收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

3.胃寒呕吐:本品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

4.寒痰:本品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

5.鱼蟹中毒:本品能解鱼蟹毒及半夏、天南星的毒性。

【药性】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1.胃寒呕吐,泄泻,食欲不振:本品味辛性热,能温中散寒止痛,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呕吐,治反胃、不欲饮食,可与半夏、姜汁为丸服;治脾胃虚寒之泄泻,可与吴茱萸、白术等同用。

2.痰多:本品辛散温通,能下气行滞消痰,治痰气郁滞,蒙蔽清窍的癫痫痰多。

3.胡椒作调味品,有开胃进食的作用。

【药性】甘、涩,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化瘀。

【应用】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本品既能收敛止血,又兼能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尤善治咯血、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证。

【药性】甘,温。归肾、肺、大肠经。

【功效】补肾,温肺,润肠。

1.肾阳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本品温补肾阳,其力较弱,多入复方。治肾亏腰酸,头晕耳鸣,尿有余沥,可与杜仲、补骨脂、大蒜等同用。治肾虚腰膝酸痛,两足痿弱,可与杜仲、补骨脂、萆薢等同用。

2.肺肾不足,虚寒喘嗽:本品长于补肺肾、定喘咳。治肺肾不足,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证,常与人参、生姜同用;治久嗽不止,可与人参、胡桃、杏仁等配伍。

3.肠燥便秘:本品能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可单用,或与火麻仁、肉苁蓉、当归等同用。

【性能】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1.肺虚久咳。本品味酸而涩,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

2.久泻,久痢。本品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3.蛔厥腹痛,呕吐。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为安蛔之良药。

4.虚热消渴。本品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

5.本品炒炭后,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外敷能消疮毒,并治胬肉外突、头疮等。

【药性】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1.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本品性属寒凉,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证。因其苦降下行,善清泄大肠火热,故对大肠火盛之便血、痔血、血痢最为适宜。

2.肝热目赤,头痛眩晕:本品味苦性寒,长于清泻肝火,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头痛眩晕,可单用本品煎汤代茶饮,或配伍夏枯草、菊花等药。

【药性】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1.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恶露不行:本品入心、肝血分,秉辛散温通之性,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力强,是妇产科血瘀病症的常用药。

2.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胸胁刺痛,癥瘕痞块:本品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善治瘀阻心腹胁痛。

3.跌扑损伤,疮疡肿痛:本品善于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4.热郁血瘀,斑疹色暗:本品能活血通脉以化瘀消斑,可用于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

【药性】甘,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应用】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

1.本品质轻升散,独入肝经,既能活血调经,又能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常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可单用开水泡服,亦可与玫瑰花、当归、香附等同用。

2.本品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也可用于跌打伤痛,痈疽肿毒,瘰疬。

【药性】甘,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1.痈肿疮毒:本品甘寒,清热解毒,以消痈肿。可用于热毒疮痈肿痛,单用煎汁顿服,或生研加冷开水浸泡滤汁服。

2.药食中毒:本品甘寒,善解热毒,为附子、巴豆、砒霜等辛热毒烈之剂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的解毒良药。

3.暑热烦渴:本品甘寒,能清热消暑,除烦止渴,通利小便,常作为清热消暑、解毒之食品。治暑热烦渴尿赤,夏季常用本品煮汤冷饮。

4.水肿,小便不利:本品有一定的利水消肿之功,可用于治疗小便不通,淋漓不畅,水肿等。

【药性】甘,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1.精血亏虚,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本品甘平,入肝肾经,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明目之功,故常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

2.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肠通便,可用于精亏血虚之肠燥便秘。可单用,或与当归、肉苁蓉、火麻仁等润肠通便之品同用。

以上是大家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中药材,在生活中大家可以适当的使用来达到防病治病的保健作用,当然遇到疾病还是及时就医的好!生活中的中药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

【医学教育网整理,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

地榆,不要小看它长得跟杂草似的,其实却有着很多用处,它本身就是中草药,用它制成的地榆炭更是效用诸多,地榆炭是将地榆饮片置于锅内,用大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现焦黑色,内部焦褐色时取出,放凉而取得的,本品形如地榆片,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具焦香气,味微苦涩,那么地榆炭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地榆炭,中药名。为地榆的炮制加工品。入药部位是植物的干燥根。性味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主治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用法用量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禁忌: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出血或有淤者慎用。对用大面积烧烫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产自华东、中南、西南及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甘肃等地。炮制方法:取净地榆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炒炭的目的主要是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地榆属于止血药,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作用。是治疗血热各种出血及水火烫伤等常用药物。临床多炒炭入药。

《本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别录》:"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药性论》:"止血痢蚀脓。"

《唐本草》:"主带下十二病。"

《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开宝本草》:"别本注云,止冷热痢及疳痢热。"

李杲:"治胆气不足。"

《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纲目》:"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本草正》:"清火明日。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

《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

《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胃肠出血。"

用于下焦血热妄行之便血,痔血、血痢、尿血、崩漏。可单用煎服,或配伍槐花治便血;配伍黄连、木香治血痢;配伍生地,丹皮治崩漏等。

用于水火烫伤,及痈肿、疮疡、湿疹等。可以生地榆研细末,麻油调敷;或浓煎,纱布浸湿敷,或煎汤外洗,或与煅石膏制为油膏外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痢赤白脓血,赤多重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