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品贮藏中有哪些变异现象?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是中医药事业的物质基础。加强中药质量监管,提升质量和安全水平是保证中医临床安全有效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的基础所在。近年来,随着药品监管工作的不断加强以及中药行业质量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持续向好,特别是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逐年好转,呈现出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但随着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2019年,全国各省药品检验机构继续开展中药材及饮片的监督检验、评价抽验和专项抽验等工作,本文汇总2019年全国各省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质量检验情况,针对相关质量、标准和法规及评价等问题,提出加强源头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规范和统一标准、加强进口药材管理、加强质量评价的意见和建议,为中药研究、生产、流通、使用、检验及监管提供参考。

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概况

中药材及饮片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是中药产业的源头,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的处方药,既可以用于中医临床配方使用,也可以用于中成药生产。加强中药材及饮片管理、保障质量和安全,对于维护公众健康、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繁荣壮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了加强对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监管,各级药品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中药饮片的监督检查和抽验力度,依法查处和曝光违法违规企业和不合格产品,中药饮片总体质量状况得以明显好转;但随着中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扩大和升级,一些与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相关的问题日益凸显,如资源紧缺导致的供需矛盾,从业人员质量意识薄弱和生产操作不规范问题,产业链条长所致产品质量难追溯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安全,危害公众健康,也阻碍着中药材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监督管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并于2018年8月28日发布了《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19年,各地药品监管部门按照《方案》的要求开展了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工作。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监管问题引起了产业界的高度重视,相关专家和学者围绕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监管等问题展开了诸多讨论。本文对201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和饮片质量概况进行了数据汇总,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虽然不同地区的抽验目的、抽样环节、品种数量、覆盖范围、检验项目等各有不同,但总体质量数据和信息仍然可以反映当前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概况,为相关部门加强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管理、修订和完善中药材及饮片标准、制定监管政策、进一步规范中药材市场、加强对中药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检查提供依据。

201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地区)共抽验中药材及饮片54188批,合格49188批。从抽验合格率看,各省合格率在67%~100%,全国平均合格率为91%,其中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检验合格率达90%以上。抽验合格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稳中向好的大趋势,证明了加强药品监管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有效地提高并规范了市场秩序,同时也说明生产企业质量责任主体意识越来越强。2019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总体质量状况与2018年(抽验61326批,合格54171批,合格率88%)比较,合格率提高了3%左右。进一步比较近7年全国市场质量抽验数据,结果表明,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总体合格率分别为64%、68%、75%、77%、84%、88%、91%,呈现出逐年提升、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1-4](图1、图2)

(二)主要质量问题及分析

掺伪现象主要集中在正品来源较少、资源稀少的品种,多为同属近似种或名称和性状相似的品种。近年来,随着抽验监督力度的加大,中药材及饮片纯伪品冒充正品的现象越来越少,但同属近缘种的药材与正品药材混用现象逐渐增多,不加仔细甄别较难判断。问题较突出的有:反枝苋子或繁穗苋子与青葙子混用,薄荷掺入留兰香,参薯与山药混用,中华槲蕨与槲蕨混用,覆盆子与山莓混用,白头翁与朝鲜白头翁混用,水线草与白花蛇舌草混用,水白及冒充白及,西南绣球冒充小通草,野皂角刺冒充皂角刺,藏柴胡、锥叶柴胡冒充柴胡等。另外,不同来源的药材由于部分外观性状相似或名称部分相同常常被混用,如山麦冬与麦冬,木香与川木香,五味子与南五味子,黄柏与关黄柏,牛膝与川牛膝,射干与川射干,华南谷精草与谷精草,金银花与山银花,葛根与粉葛,广金钱草与金钱草,山豆根与北豆根,川木通与木通,五加皮与香加皮,淡豆豉生产使用黑芸豆冒充黑豆或混用等。

掺杂问题多为非药用部位的掺入。药用部位是药材来源的重要部分,药品标准对每一味药材都有明确的来源规定,中药材的来源必须与其标准规定一致,同样饮片必须由符合规定的中药材炮制而成。市场上存在一些药材采收和加工过程中不去除或少去除非药用部位的行为。在日常检验中发现,掺杂是造成中药材及饮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问题较突出的品种有:柴胡、细辛等掺入较多地上部分;夏枯草使用整个地上部分;白鲜皮、远志、牡丹皮、巴戟天等未去芯;山茱萸果核过多;关黄柏、杜仲等残留未除去栓皮;蒲黄中雄花序过多;谷精草中花茎过多。另外,还有部分品种掺有泥沙等其他杂质,如黄连药材(鸡爪黄连)中夹杂的泥土未去除;僵蚕裹有大量石灰;地龙腹部泥土未去除;土鳖虫内脏中有大量泥沙或饲料等[2]。

染色多为采用色素或有机染料将劣质药材及饮片或伪造品进行染色处理,以掩盖真实质量信息。经过近几年的市场监管和严厉打击,染色造假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市场上仍然有一些品种存在少量的染色现象,如五味子、南五味子、朱砂、血竭、红花、西红花、丹参、蒲黄、延胡索、石斛、姜黄、黄芩、黄连、黄柏、关黄柏、乌梅、青黛、熟地黄、制何首乌等。曾发现用于中药材饮片染色的色素和染料有酸性红73、胭脂红、赤藓红、苏丹红Ⅰ、苏丹红Ⅳ、808猩红、柠檬黄、金橙Ⅱ、金胺O、孔雀石绿、铁黑等。据调查,染色造假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掩盖掺伪、质劣、霉变、增重、“抢青”采收或提取后返市再利用等,以便于改善外观,增加卖相[5-6]。由于部分有机染料毒性较大,甚至有致癌、致畸作用,因此中药材染色行为不仅使用伪劣药品造假,同时增加了化工染料的危害,加大了公众用药的安全风险,必须严厉打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针对市场上发现的违法染色问题发布了系列补充检验方法,目前已用于市场监管,有效地打击并遏制了违法染色行为[7]。2019年抽验仍发现一些非法染色的品种,如西红花、青黛、蒲黄、延胡索、黄柏、石斛、朱砂、黄连、五味子、红花、丹参等。

增重多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采用无机盐、泥沙及其他物质增加中药材及饮片重量的违法行为,多见于一些贵重药、动物药及价格涨幅大的品种。问题较突出的品种有冬虫夏草、红参、西洋参、海马、海龙、穿山甲、全蝎、僵蚕、地龙、蛤蚧、水蛭、土鳖虫、紫河车、鸡内金、海金沙、蒲黄、白鲜皮、猪苓、菟丝子等。常见的增重行为有:土鳖虫喂入大量泥沙和饲料;全蝎腹内灌注泥沙或加过量矾水浸制;水蛭、海马体内注胶;炮山甲醋淬入硫酸镁溶液增重;海金沙药材掺入细沙等。对于增重的检验和监管,也可针对增重成分的性质建立相应的补充检验方法予以打击。例如,前些年红参过度掺糖增重现象普遍且严重,筛查发现市场上65%以上的红参有不同程度的掺糖增重现象,有的红参掺糖量达50%以上,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正常市场秩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联合部分省市药品检验部门,在广泛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制定了红参掺糖增重补充检验方法,目前已用于市场监管,有效打击了增重违法行为,近两年红参过度掺糖增重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硫黄熏蒸可用于部分中药材的加工,可以防虫防霉、便于储存。但调查发现,行业内使用硫黄处理中药材及饮片的目的多是用于保湿、增重、改善外观、增加卖相等,而且大多没有使用规范,往往过度使用。研究表明,硫黄大量、广泛使用会影响药材饮片的内在质量,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应加强产地加工和流通贮藏技术规范的制定,减少硫黄的使用。随着《中国药典》关于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限量标准的颁布实施,硫黄过度熏蒸中药材及饮片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从全国抽验情况看,无论是从品种上还是从数量上,硫黄熏蒸情况均有所降低,硫黄熏蒸问题得到了产业界的普遍重视和有效控制,有些地区还推行了“无硫”药材及饮片加工技术、趁鲜加工、新型干燥及贮藏技术等,一些科学规范的无硫生产加工和贮藏技术正被行业内推广和使用。在2019年的国家抽验和省级抽验工作中,仍有部分药材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严重,如白芷、菊花、莲子、玉竹、郁金、贝母、百合、党参、当归、白芍、天花粉、粉葛、天麻、麦冬、北沙参等。据了解,近期又出现了用焦亚硫酸钠溶液闷润、浸泡药材现象,以达到漂白、防蛀等目的[8-9];另外还出现一些为逃避监管而采取的“脱硫”技术,应该引起行业的思考和重视。

中药材及饮片种类繁多,基质组成复杂,成分性质各异,在贮藏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受仓储环境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光线、环境微生物、药材自身的含水量、营养物质、加工及包装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质。不当的仓储方式不仅影响中药质量和疗效,还会造成药材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药材霉变产生的霉菌会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从而严重影响中药的安全和有效。在中药材及饮片日常检验中,虫蛀、霉变的情况较多,如党参、黄芪、人参、板蓝根等多见虫蛀;莲子、桃仁、薏苡仁、肉豆蔻、土鳖虫等易发生霉变而真菌毒素超标。也有仓储中滥用农药问题,如检验发现土鳖虫有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2019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的检验结果表明,因虫蛀和霉变而导致的不合格药材比例仍然较高,如知母、路路通、木瓜、胖大海、前胡、山茱萸、甘草、槟榔等有霉变现象;肉苁蓉、三棱、山桃仁、款冬花、莱菔子、莲子、龙眼肉、麦冬、羌活等有虫蛀现象。中药材采收后至被使用之前,要经历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的贮藏过程,中药饮片也没有制定有效期或保质期,因此流通和贮藏环节对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影响不容忽视。如何规范贮藏,保证质量和安全,同时减少浪费,已成为中药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亟需加强研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其目的在于药材经炮制后,使其达到易于吸收、引药入经、改变药性、降低毒性、提高药效等作用。检验中发现,饮片不按炮制规范生产、加工不到位的问题较多,如:淡豆豉未发酵或发酵不够;盐菟丝子仅口尝有盐味而未炒制,无焦斑现象;法半夏炮制时未加甘草煮汁制;姜半夏炮制时,有的加入白矾过量导致超标,有的未加甘草煮汁制;制何首乌、熟地黄、制黄精炮制不到位;附子、制川乌为了减毒而炮制过度;杜仲盐制炒制未断丝,狼毒醋制表面未色,炒制过轻。不规范的炮制必将影响中药饮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的颗粒剂,是中药饮片的新形态,也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配方颗粒使用方便,同时又保持了中医药临床应用的特色,已被很多患者认可和接受,近年来市场发展迅速。目前,由于配方颗粒的标准未完全统一、各生产企业因提取原料差异大、设备及工艺或有不同、质量控制水平不同等原因,导致市场上配方颗粒产品一致性较差。检验发现,同一品种不同厂家的样品间差异较大,可能因为不同厂家所用原料药材和生产工艺不同(煎煮方法、辅料、干燥方式等),以致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存在差异。同为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这样一个简单工艺,理论上各企业之间差别应该不大,但市场抽验结果表明不同企业间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化学成分的提取转移率上。如抽验发现不同厂家的金银花配方颗粒绿原酸的提取转移率可差4倍之多,大黄配方颗粒中总蒽醌的提取转移率差别近6倍。因此,统一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加强质量控制非常必要。

7.栽培变异引起的质量下降

近年来,栽培药材的相关质量问题报道较多,如防风、前胡、柴胡、半夏、砂仁、白及、枸杞子、天麻、秦艽等[10-11]。人工栽培不但解决了野生药材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中药材由野生变家种的过程中,因种植产地选择不适宜、种植技术方法不当、生长年限不够、采收加工方法不当、农药化肥使用不规范等原因,导致药材性状(包括形、色、味、质地、断面、大小等)和内在化学成分与野生品差异较大。如:防风栽培药材蚯蚓头消失,质地柔韧,主根多分枝,断面凤眼圈不明显,裂隙少或无,指标成分含量低;栽培前胡药材根茎处无纤维状叶鞘残基,而是膜质状叶鞘残基,指标成分含量很难合格;丹参药材的栽培品较野生品皮部颜色变浅,断面色白,质硬,丹参酮含量明显下降;麦冬、何首乌、党参、苦参、当归等使用生长调节剂来提高产量,导致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下降;有的药材种植生长年限不够而提前采挖,有的采收季节未到而“抢青”采收等,均导致药材质量下降。另外,在栽培过程中,为防止药材发生病虫害,过度使用农药甚至使用禁用农药的情况依然严重,导致中药材及饮片中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影响用药安全和药材进出口贸易,如人参中有机氯农药五氯硝基苯超标严重[11];当归中检出甲拌磷、甲基异硫磷及苯线磷等有机磷农药[12]。还有一些中药材因栽培生长周期缩短,有效化学成分和细胞后含物没有完全产生或形成,按标准检验浸出物或有效成分的含量往往不合格,药材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如:羌活栽培年限短,某些成分缺失,特征图谱不符合标准要求;党参中含量测定指标成分不合格等。在产地方面,存在“北药南移”现象,盲目扩大药材种植地域,片面追求产量、降低种植成本,使大量非道地产区的中药材充斥市场。虽然这些药材勉强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但相比道地产区质量大幅下降。以上质量问题均属中药材种植生产不规范所致,不少种植企业仅以满足《中国药典》中个别成分含量指标为判定标准,甚至一些所谓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基地将《中国药典》的质量控制指标作为“终极目标”或最高标准,引导生产作业,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劣质的或刚刚符合《中国药典》这一基本标准的中药材及饮片。综上,与少数掺伪、染色、增重的中药材及饮片相比,大量的质劣药材所占的比例之大、品种之多,才是当前中药质量的突出问题。应该说,种植养殖环节不规范操作导致了中药的整体质量下降,应引起高度重视。

进口药材是对国内资源缺乏或不足的有效补充。近年来,进口药材无论从品种和数量方面均有较大的增长,质量方面也发生了很多变化[12-13]。从品种方面来看,进口药材过去主要是一些国内没有资源只能依赖进口的品种,如今进口品种数量快速扩展,一些国产常用药材也开始从国外进口,且数量逐年增加;然而,产地变迁大、国外种植技术方法差异大,甚至有一些基原不清、真伪难辨、产地加工方法不详或近缘种混掺等现象,导致进口药材质量问题凸显。检验发现苏合香、乳香、没药、血竭等进口药材批次间质量差异非常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原混乱、采收加工方法各异,甚至有供应商按照我国的标准要求人为勾兑混掺等。如2019年抽验发现,血竭生产时掺杂、掺伪、染色、以龙血竭冒充血竭的现象仍然存在。以龙血竭掺伪、掺松香染色造假,以原料粉加辅料掺入树脂加工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血竭断面可见明显的植物组织掺入,显粉性和颗粒性,没有标准规定的胶质样;乳香、没药因基原混乱、采收加工方法多样,导致市场产品质量差异很大;苏合香更是不知道产地来源,基原难辨,生产工艺不详,真伪鉴定存在很大的困难。从来源属性及进口渠道方面来看,有些品种以农副产品的属性进口后作为药用(如小茴香以食用香料进口后药用,不合格率极高),有些品种则从边境贸易渠道引入,还有一些国内种源在国外种植加工后再引进国内,质量参差不齐,给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管造成很大困难。另外,也有将国外品种引种至国内,这些品种在我国往往缺乏药用历史,存在安全用药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除了上述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外,还有个别品种存在一些其他的违法行为和质量问题,如检验中发现有些药材存在以提取过的药渣经处理(如染色)后再次流通使用的违法现象。已发现的品种有天麻、厚朴、细辛、苍术、延胡索、红花、羌活、黄柏、白芍、白术等,对此类违法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摘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年中国药品蓝皮书》)

}

  处方一般以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但最长不得超过3天,你知道吗?小编为你提供了2019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课后练习题:第七、八章,希望能帮助到你备考。

2019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课后练习题:第七、八章

  1.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以下不属于四查内容的是

  『答案解析』四查的内容包括: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四查十对”记忆技巧:方三品四配二合一。

  2.以下不符合处方审核的要求的是

  A.审核处方各项内容

  B.对于不适宜处方,告知医师,另其确认或重新开具

  C.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时,应拒绝调剂

  D.处方一般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最长不得超过2天

  E.药师不得涂改医师处方的药味、剂量、处方旁注等内容

  『答案解析』处方一般以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但最长不得超过3天。故D项描述错误。

  3.海螵蛸的别名是

  『答案解析』海螵蛸的别名是乌贼骨。

  4.大腹子的正名是

  『答案解析』槟榔的别名有花槟榔、大腹子、海南子。

  5.七叶一枝花的正名是

  『答案解析』重楼的别名有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

  6.番红花的正名是

  『答案解析』西红花的别名有藏红花、番红花。

  7.中药调剂时每剂误差应控制在

  『答案解析』中药调剂时,每一剂的重量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8.浸泡中药饮片的水温不宜超过

  『答案解析』为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20~30分钟,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但不宜使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以免使药材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遇热凝固、淀粉糊化,不利于药物成分的溶出。

  9.药名相近,但性味功效不同的饮片不应排列在一起的是

  『答案解析』附子与白附子两者名称相近,但功效不同,不宜放在一起。

  10.处方调剂复核时,应予以纠正的错误是

  B.生牡蛎单包先煎

  D.三七粉单包冲服

  『答案解析』苦杏仁属于种子类中药,在煎煮前应捣碎。故A项描述错误。

  11.煎煮后药渣挤出的残液应不超出药渣总量的

  『答案解析』煎出液的质量要求:依法煎煮的药液应有原处方中各味中药的特征气味,无霉烂、酸腐等其他异味。剩余的残渣无硬心,无焦化、煳化,挤出的残液量不超出残渣总重量的20%。

  12.某男,大便下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辨证为便血,脾胃虚寒证,医师处以黄土汤加减。方中宜煎汤代水的中药是

  『答案解析』对于质地松泡、用量较大,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可先煎15~25分钟,去渣取汁,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如葫芦壳、灶心土等。

  13.一般中药炮制饮片绝对含水量应控制在

  『答案解析』一般炮制品的绝对含水量应控制在7%~13%。

  14.下列易泛油应置于阴凉干燥处贮存的中药饮片是

  『答案解析』含挥发油多的药材和饮片,如薄荷、当归、川芎、荆芥等,贮藏时室温不可太高,否则容易走失香气或泛油,应置阴凉、干燥处贮存。

  15.中药养护中吸湿防潮法可采用的干燥剂是

  『答案解析』生石灰块,又名氧化钙,是传统养护方法中一种主要的吸潮剂。另无水氯化钙,是一种白色无定形的固体,也可作为干燥剂,重复使用。

  (1)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应调配蜜炙品的是

  (2)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应调配盐炙品的是

  (1)处方直接写药名,应调配蜜炙的药材有枇杷叶、马兜铃等。

  (2)处方直接写药名,应调配盐炙品的是补骨脂、益智仁等。

  (1)驱虫和泻下药宜空腹服。

  (2)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饭后服。

  (3)滋补药宜饭前服。

  (1)更衣丸宜选用的“药引”是

  (2)大活络丸宜选用的“药引”是

  (3)六味地黄丸选用的“药引”是

  (4)银翘解毒丸选用的“药引”是

  (1)四神丸、更衣丸用米汤送服,取其保护胃气等。

  (2)大活络丸、牛黄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等可用黄酒送服,一般用量为15~20g。

  (3)食盐味咸,能引药入肾,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可用淡盐水送服,取其引药入肾,增强滋阴补肾的作用。

  (4)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解毒丸用鲜芦根煎汤送服,取其清热透表生津的协同作用。

  1.大活络丸、牛黄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黄酒送服——温通经络,活血散瘀。

  口诀为:大牛爹因为喝酒妻离子散。

  注解:大=大活络丸,六=牛黄醒消丸,爹=跌打丸,酒=黄酒,七厘散=妻离子散。

  2.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姜汤送服——散寒、温胃止呕。

  口诀为:藿香附子送姜汤。

  3.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淡盐水——引药入肾,增强滋阴补肾。

  口诀为:六味大补盐水服

  4.至宝锭——焦三仙送服——增强消导之功。

  口诀为:三仙至宝。

  注解:三仙=焦三仙,至宝=至宝锭。

  5.银翘解毒丸——鲜芦根煎汤——清热透表生津。

  口诀为:芦根解毒。

  (1)人参畏五灵脂。

  (2)巴豆(包括巴豆霜)畏牵牛子(包括黑丑、白丑)。

  (3)丁香(包括母丁香)畏郁金。

  (4)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

  (1)湿盛胀满忌用

  (2)麻疹已透忌用

  (3)肝功能障碍者忌用

  (4)授乳期妇女忌用

  (1)湿盛胀满、水肿患者,忌用甘草。

  (2)麻疹已透及阴虚火旺者,忌用升麻。

  (3)有肝功能障碍者,忌用黄药子。

  (4)授乳期妇女不宜大量使用麦芽。

  (1)孕妇禁用的中成药是

  (2)孕妇慎用的中成药是

  (1)十滴水为妊娠禁用中成药。

  (2)防风通圣丸为妊娠慎用中成药。

  独家记忆:妊娠禁忌属每年必考,需结合中药二中成药一同记忆,禁用药重点掌握十滴水、山楂化滞丸、礞石滚痰丸、三七伤药片、小金丸、麝香保心丸、牛黄解毒丸、血府逐瘀胶囊、少腹逐瘀丸、骨剌宁胶囊、槟榔四消丸、木香槟榔丸等。

  慎用药重点掌握牛黄清心丸、牛黄上清丸、黄连上清丸、防风通圣丸、伤湿止痛膏、枣仁安神胶囊、附子理中丸、桂枝茯苓丸、妇科分清片等。

  (1)宜与山药同贮的是

  (2)宜与土鳖虫同贮的是

  (1)牡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

  (2)土鳖虫与大蒜同贮。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相互克制起到防止虫蛀、霉变的养护方法。一般适用于数量不多的药物。如牡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蛤蚧与花椒、吴茱萸或荜澄茄同贮,蕲蛇或白花蛇与花椒或大蒜瓣同贮,土鳖虫与大蒜同贮,人参与细辛同贮,冰片与灯心草同贮,硼砂与绿豆同贮,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贮等。还可采用与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密封同贮,如山苍子油、花椒、樟脑、大蒜、白酒等,有时也可达到良好的防蛀、防霉效果。

  (1)北豆根的用量为

  (2)山豆根的用量为

  (1)北豆根,有小毒,3~9g。

  (2)山豆根,有毒,3~6g。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24.患者,女,25岁,怀孕5周。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医生根据病情,结合妊娠用药禁忌开具处方。

  (1)以下哪个药物为妊娠禁用中药,处方中不能出现

  (2)以下哪个药物为妊娠慎用中药,处方中应尽量避免

  (1)川乌为妊娠禁用中药。

  (2)三七为活血化瘀药,属妊娠慎用中药。

  独家记忆:每年必考妊娠禁用药:

  青黄朱红饿全川:轻粉、雄黄、朱砂、红粉、莪术、全蝎、川乌、草乌

  草子漆兜赢丁:公黑种草子、干漆、马兜铃、罂粟壳、丁公藤

  土鳖上路搬尖戟:土鳖虫、商陆、斑蝥、两头尖、京大戟

  天仙随父至公社:天仙子、甘遂、附子、水蛭、蜈蚣、麝香

  雪莲造霜喂千牛:天山雪莲、猪牙皂、大皂角、巴豆(霜)、阿魏、牵牛子

  三员千金马前闹:三棱、芫花、千金子、洋金花、马钱子、闹羊花

  25.患者,男,55岁,自觉饱胀,食少,乏力,神疲气短,面黄肌瘦,久泻不止,医生开出人参健脾丸。药味:薏苡仁(炒)240g,山药180g,白术、莲子、扁豆、当归、砂仁、陈皮、青皮、神曲、山楂、麦芽(炒)各20g,人参、茯苓、木香各90g,枳壳、甘草各60g。

  (1)方中需要另煎的中药是

  (2)按患者的药总煎出量应为

  『答案解析』(1)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等质地较疏松者,通常需另煎30~40分钟。

  (2)每剂药的总煎出量:成人400~600ml,儿童100~300ml,分2~3次服用。

  26.患者,女,25岁,患感冒,咳嗽,喘急气短。医生开具处方,药物组成:麻黄、罂粟壳、苦杏仁、石膏、莱菔子、桔梗、甘草等。

  (1)罂粟壳应与其他药物组成复方后使用,其用量应为

  (2)医师在开具罂粟壳处方时,每张处方的用量应不超过

  『答案解析』(1)罂粟壳临床使用时的用量一般在3~6g。

  (2)罂粟壳必须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名的淡红色麻醉药处方方可调配,应于群药中,且与群药一起调配,不得单方发药,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成人一次的常用量为每天3~6g。处方保存三年备查。

  27.忍冬藤的别名有

  『答案解析』忍冬藤的别名有金银藤、银花藤。

  28.处方药名为焦四仙,应付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处方药名:焦四仙,应付: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槟榔。

  29.不能与藜芦放于同一斗中的是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根据十八反“诸参辛芍叛藜芦”得知,苦参、细辛、赤芍、白芍等均与藜芦存在配伍禁忌,不宜放在同一斗中。

  30.为防止污染,应加盖保存的中药饮片是

  A.熟地黄、龙眼肉

  C.生蒲黄、松花粉

  D.乳香面、没药面

  E.儿茶面、血竭面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为防止灰尘污染,有些中药不宜放在一般的药斗内,而宜存放在加盖的瓷罐中,以保持清洁卫生。如熟地黄、龙眼肉、青黛、玄明粉、松花粉、生蒲黄、乳香面、没药面、儿茶面、血竭面。

  31.对于中药饮片调配复核的内容正确的是

  A.审查有无相反药物

  B.有无妊娠禁忌药物

  C.毒麻药有无超量

  D.毒性中药、贵细药品的调配是否得当

  E.对于需特殊煎煮或处理的药味是否单包并注明用法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中药饮片调配后,必须经复核后方可发出。核对调配好的药品是否与处方所开药味及剂数相符,有无错味、漏味、多味和掺杂异物,每剂药的剂量误差应小于±5%。必要时要复称。还需审查有无相反(十八反、十九畏)药物(A对),妊娠禁忌药物(B对),毒麻药有无超量(C对)。毒性中药、贵细药品的调配是否得当(D对)。对于需特殊煎煮或处理的药味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是否单包并注明用法(E对)。

  审查药品质量,保证无伪劣饮片,审查有无虫蛀、发霉变质,有无生炙不分或以生代炙,整药、籽药应捣未捣,调配处方有无乱代乱用等现象。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换。复核检查无误后,必须签字,若为散抓饮片,复核无误后方可包装药品。外用药应使用专用包装,并要有外用标志。调剂复核工作应当由主管药师或执业药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复核率应当达到100%。

  32.影响中药质量变异的环境因素有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影响中药质量变异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虫害、包装容器、贮存时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炮制品变异的原因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