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下焦血热之便血.痔血.血痢.崩漏,何药最宜?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 "药食同源"指的是,许多食物即药物,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下面小编就来介绍几味可以食用的中药。

【药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

2.脾胃寒证: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可收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

3.胃寒呕吐:本品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

4.寒痰:本品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

5.鱼蟹中毒:本品能解鱼蟹毒及半夏、天南星的毒性。

【药性】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1.胃寒呕吐,泄泻,食欲不振:本品味辛性热,能温中散寒止痛,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呕吐,治反胃、不欲饮食,可与半夏、姜汁为丸服;治脾胃虚寒之泄泻,可与吴茱萸、白术等同用。

2.痰多:本品辛散温通,能下气行滞消痰,治痰气郁滞,蒙蔽清窍的癫痫痰多。

3.胡椒作调味品,有开胃进食的作用。

【药性】甘、涩,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化瘀。

【应用】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本品既能收敛止血,又兼能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尤善治咯血、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证。

【药性】甘,温。归肾、肺、大肠经。

【功效】补肾,温肺,润肠。

1.肾阳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本品温补肾阳,其力较弱,多入复方。治肾亏腰酸,头晕耳鸣,尿有余沥,可与杜仲、补骨脂、大蒜等同用。治肾虚腰膝酸痛,两足痿弱,可与杜仲、补骨脂、萆薢等同用。

2.肺肾不足,虚寒喘嗽:本品长于补肺肾、定喘咳。治肺肾不足,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证,常与人参、生姜同用;治久嗽不止,可与人参、胡桃、杏仁等配伍。

3.肠燥便秘:本品能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可单用,或与火麻仁、肉苁蓉、当归等同用。

【性能】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1.肺虚久咳。本品味酸而涩,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

2.久泻,久痢。本品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3.蛔厥腹痛,呕吐。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为安蛔之良药。

4.虚热消渴。本品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

5.本品炒炭后,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外敷能消疮毒,并治胬肉外突、头疮等。

【药性】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1.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本品性属寒凉,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证。因其苦降下行,善清泄大肠火热,故对大肠火盛之便血、痔血、血痢最为适宜。

2.肝热目赤,头痛眩晕:本品味苦性寒,长于清泻肝火,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头痛眩晕,可单用本品煎汤代茶饮,或配伍夏枯草、菊花等药。

【药性】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1.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恶露不行:本品入心、肝血分,秉辛散温通之性,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力强,是妇产科血瘀病症的常用药。

2.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胸胁刺痛,癥瘕痞块:本品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善治瘀阻心腹胁痛。

3.跌扑损伤,疮疡肿痛:本品善于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4.热郁血瘀,斑疹色暗:本品能活血通脉以化瘀消斑,可用于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

【药性】甘,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应用】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

1.本品质轻升散,独入肝经,既能活血调经,又能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常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可单用开水泡服,亦可与玫瑰花、当归、香附等同用。

2.本品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也可用于跌打伤痛,痈疽肿毒,瘰疬。

【药性】甘,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1.痈肿疮毒:本品甘寒,清热解毒,以消痈肿。可用于热毒疮痈肿痛,单用煎汁顿服,或生研加冷开水浸泡滤汁服。

2.药食中毒:本品甘寒,善解热毒,为附子、巴豆、砒霜等辛热毒烈之剂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的解毒良药。

3.暑热烦渴:本品甘寒,能清热消暑,除烦止渴,通利小便,常作为清热消暑、解毒之食品。治暑热烦渴尿赤,夏季常用本品煮汤冷饮。

4.水肿,小便不利:本品有一定的利水消肿之功,可用于治疗小便不通,淋漓不畅,水肿等。

【药性】甘,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1.精血亏虚,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本品甘平,入肝肾经,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明目之功,故常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

2.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肠通便,可用于精亏血虚之肠燥便秘。可单用,或与当归、肉苁蓉、火麻仁等润肠通便之品同用。

以上是大家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中药材,在生活中大家可以适当的使用来达到防病治病的保健作用,当然遇到疾病还是及时就医的好!生活中的中药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

【医学教育网整理,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

【】 【】 【 】 【】 【】



中药地榆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春、秋节采挖。洗净泥土,除去茎叶及须根,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用。

中药地榆性味归经、地榆功效主治

地榆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地榆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地榆主治:用于血热吐衄,便血、崩漏、烫伤、湿疹。

5、减轻洒精对胃粘膜造成的操作

中药地榆功效作用的应用参考

1、中药地榆味苦沉降,酸涩收敛,微寒清热,有凉血泄热,收敛止血之功。用于多种出血证,尤适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用于便血、痔血,多与、枳壳等同用;用于血热崩漏,常与、、等同用;用于血痢,常与、等同用。

2、中药地榆能泻火解毒,并有收敛作用。用于烫伤,取生地榆研末,麻油调敷,或配、、生等制成散,外用调搽,可使渗出液减少,疼痛减轻。用于湿疹,可用生地榆浓煎液,纱布浸湿外敷,亦可用地榆粉,加煅粉、枯矾、研匀,撒于患处,或加麻油调敷。

虚寒性的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

1.感觉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就诊。

2.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中药学课件 第十一章 止血药 出血的病机 概述 一、概念: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二、适应证:各种出血病证。 咳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 崩漏; 紫癜、衄血; 外伤出血等。 概述 三、药性特点: 性凉(血遇寒则凝); 入血分,多归心、肝、脾经; 多炭药(血见黑则止,炒炭味多苦涩)。 四、分类 1、凉血止血药:适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症见血色鲜红,量多质粘稠等。 2、化瘀止血药:适用于瘀血内阻而血不循经的出血证,症见血色紫暗,夹有血块,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经闭、痛经等证。 3、收敛止血药:广泛用于体内外多种出血证,尤为虚损不足,症见出血不止,伴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及外伤出血等。 4、温经止血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证,症见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质地稀薄等。 五、合理用药 1、根据出血证不同病因和病情,合理配伍 血热妄行、阴虚火旺之出血者,宜凉血止血,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火药物; 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者,宜化瘀止血、配行气活血之品; 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和收敛止血药, 配益气健脾温阳药物; 若出血过多、大失血者,宜益气固脱为先。 五、合理用药 2、根据出血的不同部位,合理配伍 原则:“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 便血、痔血、崩漏、月经过多之下部出血者,宜配升阳举陷药物; 吐血、鼻衄、咳血、咯血之上焦出血者, 宜伍降火降气之品。 五、合理用药 3、注意止血要防留瘀 对出血初期者,不宜单独使用收敛止血; 出血兼瘀者,不宜用凉血止血。 五、合理用药 4、某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力量增强。 炒炭后味多苦、涩,止血作用增强; 有些寒凉性的止血药物,炒炭后改变药性,使用范围更广; 不可拘泥于炒炭,宜根据药性、病证而定。 教学要求 掌握止血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 掌握小蓟、地榆、白茅根、侧柏叶、三七、蒲黄、仙鹤草、白及、艾叶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大蓟、槐花、苎麻根、茜草、五灵脂、棕榈炭、血余炭、灶心土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槐角、景天三七、降香、花蕊石、藕节、炮姜等药的功效、主治。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性味:多为寒凉之品,味苦。 功效:凉血止血。 适应证:血热妄行的出血证,见血色鲜红,量多质粘稠等。 配伍:多伍用清热凉血药物以加强止血作用。 使用注意:内服大剂量寒凉止血药,可致血瘀气滞,宜配伍活血止血药物。 大蓟《名医别录》 大蓟 【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 入心、肝经。 大蓟之功效主治 大蓟之本草参考 《名医别录》:“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本草经疏》:“大蓟根最能凉血,血热解则诸症自愈也。” 大蓟之临床应用 大蓟50g,清水洗净,放入碗中捣烂,挤出液汁,慢火炖开加糖服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效; 将鲜大蓟根洗净切细,捣烂取汁,加适量菜油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治疗Ⅰ、Ⅱ度烧伤有效。 大蓟之功效主治 小蓟《名医别录》 小蓟 【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 入心、肝经。 小蓟之功效主治 小蓟之本草参考 《医学衷中参西录》:“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痛。” 小蓟、大蓟之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蓟均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痈,适用于血热所致的多种出血证及热毒疮痈。 不同点: 大蓟兼能散瘀,尤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 小蓟又可利尿,长于治疗尿血、血淋。 小蓟、大蓟之临床应用比较 1、治疗出血 大蓟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等内出血; 小蓟主要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及血崩。 2、治疗炎症 大蓟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炎。大蓟捣烂,榨取汁液加入凡士林拌成膏外用,治疗乳腺炎初期、乳腺硬结红肿、化脓性乳腺炎; 小蓟主要用于治疗外伤感染。小蓟药膏外用治疗外伤感染和疮疡。 3、其他 大蓟可用于治疗荨麻疹; 小蓟可治疗尿蛋白。 小蓟、大蓟之方剂配伍 十灰散(《十药神书》) 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茅根、山栀、大黄、丹皮、棕榈皮,烧炭存性。 治吐血、咯血。 地榆《神农本草经》 地榆 地榆之功效主治 地榆之本草参考 《本草求真》:“性主收敛,既能清降,又能收涩,则清不虑其过泄,涩亦不虑其或滞,实为解毒止血药也。” 地榆之临床应用 地榆之配伍效用 配大黄、冰片。三药伍用,有清热泻火解毒、敛疮止痛之功效,外用治疗火烫伤。 配槐角。二者合用,有清热凉血润肠之功效,用於治疗痔漏便血属血热者。 槐花《日华子本草》 槐花 槐花之功效主治 槐花之本草参考 《本草备要》:“入肝、大肠血分而凉血,治风热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肠风、吐崩诸血。” 槐花之临床应用 地榆与槐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均能凉血止血,相须为用。治疗血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痢赤白脓血,赤多重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