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共济失调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明白这到底是什么病,甚至也没有听说过。其实呢,共济失调虽然名字感觉好陌生,但是很多临床表现大家都了解,比如动作拙笨、四肢不协调、口齿不清等等,这种病症经常困扰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很多不

    共济失调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明白这到底是什么病,甚至也没有听说过。其实呢,共济失调虽然名字感觉好陌生,但是很多临床表现大家都了解,比如动作拙笨、四肢不协调、口齿不清等等,这种病症经常困扰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之处,患者甚至会被街坊邻里误认为是神经问题,那么怎么治疗共济失调呢?下面为您提供十款中成药帮助您改善疾病。

,取穴:主穴:头针:平衡区、视区;体针:手三里、后溪、合谷、外关、足三里、三阴交、承山、悬钟。配穴:头针:舞蹈震颤区;体针:风池、肾俞、风市、秩边;曲泽、中渚、丝竹空。操作:头针持续快速捻转2分钟,频率为150--200次/分,休息10分钟,再捻转2分钟,共3次;或接G6805治疗仪,通电,用连续波,刺激半小时。体外用快速进针法,平补丰泻,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5-10天,再行第二疗程。疗效:共治疗2例,均好转。

    (2)补肾健脾,填精益脑,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8克,当归15克,丹参20克,熟地20克,淮山药10克,牛膝8克,杜仲10克,威灵仙12克,鹿角胶10克,炙草6克。

    (3)滋肾填精,柔肝熄风,熟地20克,萸肉8克,龟版20克,鳖甲20克,知母10克,丹皮20克,麦冬10克,白芍12克,构杞子12克,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牛膝10克,牡蛎20克。

    (4)附桂稳步汤 ,组成:熟附子2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三七5克(兑服),全蝎10克,蜈蚣2条,黄芪30克,吴茱萸3克。

    (5)单方验方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  ①香茸丸    组成:鹿茸、当归、麝香、生川乌、雄羊肾;用法:每服9克,1日3次。

    (6)振颓丸组成:人参、白术、当归、马钱子、乳香、没药、蜈蚣、穿山甲。炼蜜为丸;用法:每次1丸,以酒送服,每日2次。

    (7)薄树芝制剂(肌731、肌741注射液) 组成:灵芝抱子粉和人工发酵培养的薄树艺菌丝体;用法: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1克

    (9)体疗及肢体功能锻练有利于保持动作正确性及防止挛缩。晚期患者则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弓形足需矫形手术或穿着矫形

    (10)物理康复:肢体、步态、姿势的共济失调可采用物理疗法。经颅磁刺激可增加小脑的血流量,对躯干共济失调有一定的改善。

    以上提到的十种治疗方法都是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患者实际情况为大家提出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患者。患者一定要注意上面提到的中成药的药物以及用法用量,按照标准进行,或者到当地中医院问询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身体状况作出正确的选择,祝愿您身体早日康复!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欢迎及时提问,会为您解答。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

共济失调是一种疾病,导致的后果是难以行走,对大家的生活和日常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影响,这对健康的危害其实也是很大的。共济失调是靠单一疗法无法痊愈的疾病,这对健康的恢复要注意多方面的进行康复,想要了解这样的疾病症状,这些具体的表现大家要知道,下面大家一起看看吧。

共济失调的临床具体表现有哪些?注意的大家要做好这些观察,做好这些正确的认识,对身体的疾病要做好应对措施。而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不受睁眼、闭目或照明度影响,不伴感觉障碍,有眼球震颤、构音障碍、讷吃和特殊小脑步态,即行走时两足分开,步距大小不一,步态蹒跚不稳易倾倒。指鼻试验时共济失调极为明显,可见上肢呈弧形摆动与意向性震颤,并有肌张力减低或消失、关节运动过度、快复动作障碍、肌肉反跳现象。

共济失调的临床具体表现有哪些?

1.遗传性共济失调:这是因为遗传导致的疾病,要做好这些预防,这样对身体的改善好,一把为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病因不明,大多有家族史,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偶为伴性遗传。共济失调病理变化以脊髓、小脑、脑干变性为主,周围神经、视神经、大脑和小脑等也可受累。临床以共济失调、辨距不良为主要表现。

2.感觉性共济失调:初期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做好这些认识,对一些症状要学会自己的感知。共济失调患者在睁眼时减轻,闭目时加剧,伴有位置觉,震动觉减低或消失。因深感觉障碍下肢重而多见,故站立不稳和步态不稳为主要表现。共济失调患者夜间行路困难,洗脸时躯体容易向脸盆方向倾倒(洗脸盆征阳性)。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举足过高,步距宽大,踏地过重,状如跨阈,故称跨阈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正确。

3.小脑性共济失调:这是疾病的一种病变,对大家的健康其实损害还是很大的,小脑及其传入传出纤维病变都可引起共济失调,该病的临床特点是既有躯干的平衡障碍而致站立不稳,也有肢体的共济失调而辨距不良、轮替运动障碍、协调不能、运动起始及终止延迟或连续性障碍。

4.前庭性共济失调:注意其中的原因,要根据病因进行了解和认识,做好这些预防。此种类型的共济失调是因前庭系统损害引起,以平衡障碍为主。临床特征为静止与运动时均出现平衡障碍。与小脑性共济失调有相同点,如站立时两足基底宽、身体不稳、向侧方或后方倾倒、步行时偏斜等。但一般都有明显眩晕、眼震和前庭功能试验异常等可资鉴别。

这些都是关于共济失调的介绍,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这些预防,对大家的身体做好这些应对措施,对疾病的恢复会有很不错的效果,还能尽量的减少这些危害,对身体的恢复好。对于共济失调我们除了要多了解该病的临床症状以外,大家还是要做好这些预防,对疾病的恢复会好,也希望大家保持好健康的状态,做好疾病的恢复。

}

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是由于小脑、本体感觉和前庭功能障碍引起,为运动正确程度的异常,表现为动作笨拙、不协调,可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引起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病因复杂,涉及很多遗传性疾病,非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获得性疾病。

§   步态和姿势异常:行走不稳,步态蹒跚,步基增宽,易跌倒,头晕,醉酒感,尤其在黑暗中

§   双上肢持物不稳,写字、系扣、用筷子等精细运动障碍

§   步态异常:步基宽,步距小,串联步态不能

1.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和脑干受损

§   姿势和步态异常:站立不稳,步基宽,醉酒感,眩晕,视觉不能纠正

§   协调运动障碍:上肢重于下肢,远端重于近端,精细比粗大动作明显,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字迹笔画不匀、轮替动作笨拙、指鼻、跟膝试验不稳

§   语言障碍:唇、舌、喉肌共济失调所致的说话慢,含糊不清,声音断续、顿挫及爆发式,呈吟诗样语言和爆发性语言

§   肌张力减低:姿势或体位维持障碍,运动幅度大,较小力量可使不稳,小脑回击征,腱反射减弱,钟摆样反射

§   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及运动方向,丧失反射冲动

§   站立不稳,无明显眩晕,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常目视地面,黑暗处步行困难,视觉可纠正,闭目难立征

§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没有钟摆样反射

§   姿势和步态不稳,头位改变可加重,视觉可纠正,肢体共济失调不明显

§   没有语言障碍和深感觉障碍,腱反射正常

§   前庭功能检查:变温试验和旋转试验反应减退

§   起立、步行困难,站立时后倾,视觉不能纠正

§   伴有额叶受损其它症状:精神症状,吸允反射

§   腱反射正常或增强,无深感觉障碍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命名历史复杂,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变异性,随着基因学研究进展,已定位30种致病基因位点(部分位点重叠,可能为25种),其中17种致病基因被克隆。10种致病基因突变形式为动态突变,即核苷酸重复序列在代间传递过程中不稳定地扩展,当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引发疾病,一般具有遗传早现现象,即后代发病年龄提前,症状加重,包括SCA1、SCA2、SCA3、SCA6、SCA7、SCA8、SCA10、SCA12、SCA17和DRPLA,基于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结合克隆测序可进行基因检测。

曾被称为急性短暂性普遍性小脑协调障碍,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共济失调和眼震,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周。运动、劳累、激素水平的变化、惊吓和姿势改变可诱导或加重发作。致病基因已定位7种,其中4种被克隆,为离子通道和神经递质相关蛋白。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线粒体病:编码线粒体相关蛋白的线粒体基因或核基因突变引起

2.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非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1)中毒性:酒精、锂、苯妥英钠、胺碘酮、甲苯、抗癌药

B.抗GAD(谷氨酸脱羧酶)性共济失调

   D.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氏脑病)

(3)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B12、E

(4)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

(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对于获得性共济失调需针对相应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对于大多数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神经退行性共济失调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同时根据最新的发病机制研究成果开展了多种药物的临床试验。

1.部分致病基因编码蛋白功能明确的疾病

(3)Friedreich共济失调:艾地苯醌(Idebenone),短链的苯醌衍生物,其结构与辅酶Q10类似,最引人注目的疗效为对左心室重量显著的恢复能力。治疗剂量5~75mg/kg/日。

(4)β脂蛋白缺乏症:低脂饮食,可减轻脂肪泻,提高其它营养的吸收。大剂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5)共济失调伴辅酶Q10缺乏症:补充辅酶Q10,300-800mg/日。

(1)促进运动:他替瑞林(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GH),除具有内分泌作用外,还可发挥一定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包括提高运动性。

(2)缓解帕金森症状:左旋多巴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有效治疗类帕金森症状长达10年之久,在SCA3中金刚烷胺对肌张力障碍和运动迟缓有一定效果。

(3)痛性痉挛和肌肉僵直:在SCA3多见,镁制剂、奎宁、美金刚可缓解部分症状,对严重的强直痉挛可用巴氯芬、盐酸替扎尼丁或美金刚,常可取得一定效果。

(4)睡眠障碍和呼吸睡眠综合征:必要时可采用家用呼吸器辅助呼吸。不宁腿在SCA3也较为常见,可用氯硝西泮改善症状。

(1)促进乙酰胆碱合成或增强效应的药物

A. 毒扁豆碱:抑制胆碱酯酶特别是乙酰胆碱酯酶。

B. 胞二磷胆碱:可促进体内卵磷脂的合成,以及胆碱酯酶的分解。

C. 氯化胆碱:为乙酰胆碱的前体。

D. 卵磷脂:分解后可提高血浆中游离胆碱的水平。

(2)调节5-羟色胺(5-HT):脑干中缝核神经元的纤维自中脑缘区末端和背部投射到前脑和小脑,主要的神经递质为5-HT,脊髓小脑变性主要为小脑、脑干及脊髓萎缩,实验亦证实存在5-HT的异常,但仅有5-HT1A受体激动剂对共济失调有效,其它疗效不肯定。

4.神经保护:提高能量代谢水平,对抗氧化应激

维生素E、辅酶Q10、艾地苯醌、维生素C、丁苯酞、左卡尼丁

(1)物理康复:肢体、步态、姿势的共济失调可采用物理疗法。经颅磁刺激可增加小脑的血流量,对躯干共济失调有一定的改善。

(2)心理治疗:很重要。

6.治疗探索:针对可能的发病环节

(1)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组蛋白乙酰化是启动目的基因转录的关键步骤,PolyQ疾病发病与目的基因的转录下调有关。目前已有多种药物被用于治疗研究,如丙戊酸盐、丁酸钠、丁酸苯酯等,其中丁酸苯酯治疗HD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

(2)作用于谷氨酸递质系统药物:NMDA受体拮抗剂如苯环己哌啶、地佐环平可造成人与动物的共济失调,NMDA受体变构激活剂可能用于共济失调的治疗。

7.预防:对于绝大多数遗传病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家庭生育健康后代是最为有效的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方法,包括产前诊断(prenatal diagnosis)和胚胎植入前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脑共济失调怎么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