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抚养孙辈的利与弊如何配合小辈教育孙辈

忍不住想回应一下,很多人似乎并不明白这是一个怎样的问题。&br&&br&这种问题和“如何避免别人欺负”这一类的问题一样。重点不在于你怎样回答,不在于你的回答有没有技巧。而是在于你和对方的势力/力量对比。&br&&br&和你对话的亲戚看起来只是一个人,但对方其实不是一个人。你觉得你是在和一个人对话,其实你是在对抗他/她背后所有有关系+同声共气的亲戚。这可能包括你的大姨、二姨、三姨、大舅父、二舅父、三舅父。这是一个庞大的亲戚集团。&br&&br&这个亲戚集团,可以造成最大影响往往是,他们可以控制、威胁、对付你的父母。大部分人的父母都不敢正面扛上这样的一个亲戚集团,他们害怕被这个亲戚集团指责、排斥。他们害怕这个亲戚集团对他们讲一句“你家的孩子真没教养”。&br&&br&注意,并不是区区一个亲戚会这样对你父母讲“你家的孩子没教养”。而是:&br&你的大姨会跟你父母讲“你家的孩子没教养”。&br&你的二姨会跟你父母讲“你家的孩子没教养”。&br&你的三姨会跟你父母讲“你家的孩子没教养”。&br&你的大舅父会跟你父母讲“你家的孩子没教养”。&br&你的二舅父会跟你父母讲“你家的孩子没教养”。&br&你的三舅父会跟你父母讲“你家的孩子没教养”。&br&&br&并不是只是一个亲戚会这样讲你父母,而是会一大群亲戚都会这样去讲你的父母,逼你的父母道歉说“对不起,都是我管教无方,我会好好管教他的”。&br&&br&如果下次还没有改善,他们会开始讲你父母,讲“某某某(你的父母)真没礼貌”。然后在亲戚间的社交圈子中排斥你父母及全家,对你父母施加各种冷暴力。&br&&br&并不是每个家庭的父母,都能顶着这群亲戚集团的压力与其对抗的。许多家庭的父母,他们从一开始就会投降,会站在亲戚集团中。&br&&br&甚至他们可能才是最着急、最恐惧你对亲戚们出言不逊,最急着维护你亲戚的人。&br&&br&在这种家庭中,你对亲戚们抖机灵,亲戚们冷笑一声,你父母立刻就出口叱骂你、指责你、驱逐你了。你再反驳两句,你和你父母自然就打成一团。亲戚们根本一句话都不用说,在旁边吃瓜子看笑话即可。&br&&br&偶尔加一句“有些人真的没有家教贻笑大方”,你父母立刻就会开始着急当众把你骂到狗血淋头。&br&&br&明白吗?亲戚集团根本不用跟你扛,你父母自然会跟你扛。他问你问题,你抖机灵;他转头过去问你父母,你父母自然会喝令你回答。你顶撞你父母,你父母就骂你,两人打成一团,亲戚们笑在心里。&br&&br&所以,这种问题和“如何避免别人欺负”这一类的问题一样。重点不在于你怎样回答,不在于你的回答有没有技巧。而是在于你和对方的势力/力量对比。&br&&br&所谓的势力/力量对比是指什么?是指有多少人站在你那边。&br&&br&是在别人讲你没家教时,有多少人会站在你身边,跟对方讲“操-你-妈-逼”。&br&&br&如果你有个好的父母,无论什么事都坚定的站在你身边;你一群叔叔和姑姑,一直坚定的站在你身边;你上面有个好的爷爷婆婆,把你当成心肝宝贝;你的亲戚们更多是有求你的家族,平时对你家都是客客气气甚至刻意讨好,从一开始,他们就不会去问会让你不愉快的问题、不会在你不想回答的时候非要你回答。&br&&br&甚至从一开始,你可能根本就不需要去奉陪这种应酬。对方根本就不敢强行叫你出来回答问题。&br&&br&但是,如果你有个父母,战战兢兢,时时刻刻害怕得罪了对方,只想强逼你低头。那么不管你再抖机灵,都是没有用途的。&br&&br&弱国无外交。&br&&br&他进门你没有第一时间叫他,甚至你叫了他而声音大小,他立刻就能转头过去对你父母说“某某某啊,怎么见了长辈不叫”;问你什么工作,你说“基于什么什么数据挖掘什么人工智能”,他立刻就转过头去对你父母说“某某某在讲神马,他到底是做什么工作”,你父母自然就会喝骂你“快点跟人家讲清楚”。&br&&br&你抖机灵啊,对方一个眼神,你父母自然就会收拾你。有本事继续抖啊。&br&&br&所以这种问题,怎样回答,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无关紧要的。&br&&br&1)你的背后的“人数”远远比对方强,或者对方有求于你家,你笑笑不答对方也会自我反省,觉得自己是不是问了没礼貌的问题。你不需要苦苦考虑如何回答。&br&&br&2)你们双方的“人数”相当,或者对方从一开始就没有恶意,或者你父母坚定的支持你,那么你随随便便回答,或者不想回答,对方也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让你难堪。你同样不需要苦苦考虑如何回答。&br&&br&3)你的背后无人支持,父母还在别人身边对你落井下石,你回答的再好,对方仍然可以讲你一句“某某某没教养、吃饭时玩手机”,你父母则立刻附和说“对对对 你说得对极了”。管你舌灿莲花,你仍然贱如鞋底泥,任人践踏。你再怎样苦苦考虑也没用。&br&&br&在这种家庭、这种情况下,你要嘛老老实实接受对方的侮辱。要嘛从一开始就狠下心肠不回老家,从一开始就斩断与这些恶质的亲戚们接触的可能性。&br&&br&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方法。
忍不住想回应一下,很多人似乎并不明白这是一个怎样的问题。 这种问题和“如何避免别人欺负”这一类的问题一样。重点不在于你怎样回答,不在于你的回答有没有技巧。而是在于你和对方的势力/力量对比。 和你对话的亲戚看起来只是一个人,但对方其实不是一个…
我女儿两岁三个月了,她基本没出现过死活要买的情况,应该与几个方面有关:&br&1.她玩具很多,多到别人以为我家开玩具店的;&br&2.从她会走路开始就会跟她约定今天出门是否可以买玩具,每次只能买一个,如果没有事先答应要买玩具,就算天上下飞刀也不会买,出门先说一遍,管她听不听得懂;&br&3.一旦出现耍泼的情况,先劝说,如果无效就夹胳膊窝下带离现场,到干净宽敞的地方丢下了随便她闹腾,反正我不得搭理,等她哭够了就会自己找玩的,收拾几次她就知道哭闹不管用。&br&
现在带她去商场我完全不担心她会见啥要啥,到了玩具区跟她说“今天不买,跟玩具打个招呼就走”她会很合作的跟玩具们说hello,byebye,圣诞节给她买礼物,让她自己挑一个,售货员要多塞一个给她她都拒绝了。孩子太小,讲什么赚钱不易生计艰难都是空了吹,直接立好规矩,不能孩子一犯浑大人就妥协,孩子喜欢玩具不是错,在大人就承受范围内满足一下孩子的需求也是应当的。
我女儿两岁三个月了,她基本没出现过死活要买的情况,应该与几个方面有关: 1.她玩具很多,多到别人以为我家开玩具店的; 2.从她会走路开始就会跟她约定今天出门是否可以买玩具,每次只能买一个,如果没有事先答应要买玩具,就算天上下飞刀也不会买,出门先…
谢邀。我恰好写过一篇关于分床睡的文章。里面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多父母尝试分床,经常遇到死活不肯自己睡,或者半夜孩子爬回来的状况,怎么办?&br&&br&首先,孩子不是不想自己睡,是不能自己睡。欠缺独立入睡的能力,就是说夜里醒了就不知道怎么再睡着了,一定要大人帮助才行。这里的帮助包括拍、讲故事、唱歌、听音乐、抱着睡、摸着手、摸着头发睡等等。所以,如果想尽快结束孩子夜里换到你屋里睡这件事,最根本的是让他学会怎么自己睡。以下是一些方法,特别推荐尝试,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坚持,坚持。&br&&br&&b&1. 首先,用行动让孩子相信,回到父母屋里睡是不可能的了。&/b&&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ad5fba1abda7a9439ccc0b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ad5fba1abda7a9439ccc0b9_r.jpg&&&/figure&&br&&p&当孩子半夜开始叫喊,保持冷静和耐心,过去他的房间告诉他:“儿子,记得吗,晚上你要在自己床上睡觉了,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需要时间适应。我现在会把你抱上床,给你盖上被子。”&/p&&p&如果他干脆跑到你房间找你,你可以轻轻的领着他的手,并:1)认同他的感受,2)冷静的重复你们的约定:“儿子,晚上你要在自己床上睡觉,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需要时间适应。我现在会陪你走回去,给你盖上被子。”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温柔和坚持,简单说就是既不让孩子觉得你在和他对着干,也不让他觉得还能商量。另外要肯花时间,有可能着整个过程花费了30分钟甚至更久&strong&,&/strong&但只要做到不生拉硬拽、不威胁吼叫、不妥协放弃,孩子自己睡整晚的那一天就指日可待了。&/p&&p&另,具体把他放在床上之后说什么做什么,要看你们家的睡眠流程了。例如:&/p&&p&→ 洗澡&/p&&p&→ 在沙发上做个按摩&/p&&p&→ 读个故事&/p&&p&→ 最后把孩子抱到自己的床上(注意是醒着的时候)&/p&&p&→ 给他盖好被子&/p&&p&→ 关门关灯说晚安&/p&&p&如果睡眠流程是这样,那么夜里醒了之后就可以重复最后三步:“抱到自己的床上,给他盖好被子,关门关灯说晚安”。如果没有睡眠流程,那么就需要开始建立了。&/p&&p&但是切记1)不要讲道理,因为没用。你讲道理孩子只会觉得这件事还有的商量。2)传达你对他能自己睡的信心。因此不要用唱歌、拍、讲故事、陪他躺下来、或者先抱到大床睡着了再抱回来等方式哄睡,因为任何这些都会让孩子觉得——果然我没法自己睡,果然我的房间不够安全,还是爸爸妈妈的房间好。&/p&&br&&p&如果你试了上述方法没用,孩子不让你走,哭喊着和你睡,那么就说明可能分床睡的过程太突兀,没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那么就建议干脆放弃分床睡,让孩子和你一起睡,然后重新开始过渡,方法参下:&/p&&br&&p&&strong&A. 分床睡前,给孩子时间适应环境。&/strong&&/p&&p&虽然孩子会很开心她有了自己的床、甚至自己的房间,但往往到了晚上就不想去睡了,因为孩子对睡眠环境的改变需要很长时间适应,一下就适应是不可能的。&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91aa43d97eb77bda7961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91aa43d97eb77bda7961_r.jpg&&&/figure&&p&因此,分床之前先让孩子熟悉自己的房间或床铺,白天尽量多在自己的屋子里活动、阅读、就餐、小一点的孩子换尿布也在这个房间进行。如果可以,先让孩子在自己床上午睡,逐渐再过渡到晚上睡。&/p&&p&&strong&B. 让环境更有安全感。&/strong&&/p&&p&如果孩子原来睡婴儿床,不妨在儿童床边加个&strong&床帏&/strong&↓&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18b75d823ce496b9f4d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18b75d823ce496b9f4dc_r.jpg&&&/figure&&p&如果原来没有毛绒玩具,或者任何抱着睡觉的东西,现在可以让他选一个毛绒动物抱着睡,帮助过渡。睡前提醒他这是他的“&strong&安睡小熊&/strong&”,告诉他“&b&如果夜里醒了,只要抱抱小熊一会就睡着了。”&/b&&/p&&p&另外,在睡前流程比如讲故事的时候也可以带上“安睡小熊”,伤心的时候让小熊安慰他,这样他会逐渐把小熊和安全感联系在一起。&/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d8cb1e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d8cb1e2_r.jpg&&&/figure&&p&或者开一盏夜灯,这样孩子夜里醒了的时候不会太黑。&br&&/p&&p&&strong&C. 教孩子独立入睡的技巧。&/strong&&/p&&p&对于3、4岁的孩子,睡觉前,提醒他夜里如果醒了能做些什么,比如抱抱小熊,摸摸被子,想想我们这一天做的好玩的事,不一会就睡着啦。&/p&&p&&strong&D. 建立睡前流程 &/strong&&br&&/p&&p&固定的睡前流程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但是睡前流程一定不要在床上做。一个例子:&/p&&p&→ 洗澡&/p&&p&→ 在房间沙发上做个按摩&/p&&p&→ 在沙发上读个故事&/p&&p&→ 把孩子抱到自己的床上(注意是清醒的时候)&/p&&p&→ 给他盖好被子&/p&&p&→ 关门关灯说晚安,给他机会自己入睡&/p&&p&&strong&E. 给孩子鼓励。&/strong&自己入睡是一个人一生都要用到的技能,如果他做到了,第一天在自己的床上或者房间睡了,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一起庆祝一下!&/p&
谢邀。我恰好写过一篇关于分床睡的文章。里面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多父母尝试分床,经常遇到死活不肯自己睡,或者半夜孩子爬回来的状况,怎么办? 首先,孩子不是不想自己睡,是不能自己睡。欠缺独立入睡的能力,就是说夜里醒了就不知道怎么再睡着了,一定…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ec1a69d6bcfb91d6bde2a35e2706df5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ec1a69d6bcfb91d6bde2a35e2706df5_r.jpg&&&/figure&&p&为什么要讨论“愤怒”这个主题呢?这源于之前我和哥哥的一次“吵架”,当时,他握紧拳头对我大喊:“我真的很生气!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是他少有的能如此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我觉得这真的很好。&/p&&p&一直以来很多父母都有一个情绪认知误区,总希望孩子是开开心心的,只要孩子表现出一点点不开心,就动用一切手段试图去改变。其实,&strong&打造高情商孩子的关键,恰恰是在他们生气愤怒脾气不好的时候。&/strong&&/p&&p&如果一发现坏情绪的苗头就急于扑火,会传递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观念——负面情绪是不对的。相反,如果父母知道尊重情绪,与孩子共情,并适时引导,孩子就会更快地具备排解情绪、自我调节和恢复的能力,这才是一个心智健康的孩子的养成之道,这样的孩子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p&&p&所以,我很想从愤怒开始跟大家分享情绪管理这门功课:&/p&&ul&&li&&strong&哪些是健康的愤怒管理方式?&/strong&&br&&/li&&li&&strong&作为父母,我们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愤怒?&/strong&&br&&/li&&li&&strong&下面我也会分享到平时用的一些情绪管理的小游戏。&/strong&&br&&/li&&/ul&&br&&br&&p&&b&&u&首先我们来看看愤怒是什么?&/u&&/b&&/p&&blockquote&&p&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b&&u&愤怒&/u&&/b&的:&br&&/p&&p&愤怒是一种情绪反应,指受到侵犯、不被尊重、错误对待时引起的自我防卫机制和战斗反应。&/p&&/blockquote&&p& 这里划个重点,&strong&愤怒,是一种自我防卫机制,&/strong&也就是说,愤怒会激发内心的防御系统,去抵御外在的危险。在孩子那里最大的表现就是攻击性行为,比如&b&推人、打人、撞墙、丢东西。&/b&&/p&&p&实际上,愤怒背后还有一连串的情绪,这些情绪堆积起来引爆了愤怒。先来看看我们自身,当我们感到恐惧的时候、受伤害的时候、悲伤的时候、失望的时候,甚至郁闷的时候,我们也会愤怒,但我们总是看不到愤怒背后的这些情绪,以为愤怒只是生气,是攻击。所以我们有时也对自己的愤怒无能为力。&/p&&p&孩子的愤怒也一样,背后是不同情绪的诱发,&strong&作为父母,我们要看到孩子愤怒背后的原因是什么&/strong&,是因为恐惧、受伤害、伤心、委屈又或是其他情绪而引发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认识这些情绪,让他明白自己的愤怒是从哪里来的,知道这些情绪的状态和后果,否则他便会一直习惯于用攻击性行为来排解愤怒。&/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b9cadbbfcc51cb5c1285_b.png& data-rawwidth=&408& data-rawheight=&5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8&&&/figure&&br&&br&&blockquote&配图来自《Steps and Stones: An Anh’s Anger Story 》,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愤怒是小主人公Anh的好朋友,通过交流让Anh更理解愤怒,也教会小朋友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愤怒。&/blockquote&&br&&p&&b&&u&健康的愤怒管理方式是怎样的?&/u&&/b&&/p&&p&别看孩子还小,觉得他们能懂什么管理。实际上,孩子的愤怒管理方式是千变万化的,有的孩子跟爸爸妈妈逛商场,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发脾气,他管理愤怒的方式就是在商场就地撒泼;有的孩子因为被别的小朋友不小心推了一下,就突然爆发了,他管理愤怒的方式可能是回击推他的小朋友;还有的孩子受了委屈感到愤怒,他可能就只会自己跑到墙角落大哭一场……这些愤怒管理方式能称得上健康吗?显然还不够。那健康的愤怒管理方式是怎样的?这里有几个判断的标准:&/p&&br&&ul&&li&&strong&孩子能够认识并接受愤怒的情绪&/strong&&br&&/li&&/ul&&br&&p&像我这样一拖二的妈妈都能了解手足相爱的一波三折,弟弟争宠哥哥哭闹在我家也持续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小的时候,每当我给弟弟喂奶,哥哥就会大喊大叫,故意摔东西,他还是会用一些攻击性行为来引起我的注意。&/p&&p&经过不断地情绪认知训练,哥哥现在看到我照顾弟弟,还是会不开心,但那些攻击性行为已经收回,他会说:“妈妈,我很生气,是因为你总是抱弟弟。”我觉得3、4岁的孩子能这样说非常难得,表明他正视了愤怒这个情绪,也勇于接受愤怒的状态,还自己梳理了原因。有时候我自己生着闷气还完全不爱搭理人呢,从孩子身上,总是能学到很多。&/p&&br&&br&&ul&&li&&strong&孩子能自己控制住攻击的冲动&/strong&&br&&/li&&/ul&&br&&p&当孩子觉得很愤怒的时候,可能以前他的管理方式是去打人,去反击,但是终于有一天,他很愤怒的时候,会跟你说,我很生气,我不想理你,我要跟你保持距离,也即他会用语言去表达感受,而不是用肢体冲突去对抗,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孩子进阶了!当孩子知道如何平静下来,就是非常棒的进步。&br&&/p&&br&&ul&&li&&strong&孩子能够自己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strong&&br&&/li&&/ul&&br&&p&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是指,孩子能够明白除了攻击、发泄,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他可以转移注意力去玩别的,比如他会主动找爸爸妈妈寻求帮助。&/p&&p&文章的开头有说到我与哥哥的“吵架”,起因是我定了个规矩,关灯睡觉,这其实从他小时候就一直这样做的,只是到了3岁多突然有一天,他开始发脾气,“我不要关灯睡觉”“我就是要开灯”“为什么一定要关灯”,他每天睡前都这样喊叫折腾,还会丢枕头,打我。&/p&&p&每次我都尽量安抚他,引导他,希望他能自己提出解决办法。那天,他说:“妈妈我很生气,因为妈妈你都没有给我选择,你只有一个选择,&b&你要我关灯,但你没有给我第二个选择。&/b&”当时我真的挺吃惊的,从这小人的嘴巴里竟能说出这样的话,&b&也许他知道了光攻击是没用的,转而用一种叙述的语言去表达愤怒。&/b&&/p&&p&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去引导他自己解决问题。于是我问他:“好,你认为妈妈不对,那你希望妈妈怎么做?”他说:“我想开灯。”我说:“但开灯我说过了是不行的,你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呢?”他想了想,说:“那开小灯。”他指的是弟弟小时候夜醒吃奶时我用的小夜灯。于是,“开小灯”就成了我和哥哥商量出来的一个解决办法,这就是一个由孩子主动提出的建设性的解决方案。&/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69f72d13408cbb0c7a9b_b.png& data-rawwidth=&421&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69f72d13408cbb0c7a9b_r.jpg&&&/figure&&br&&br&&blockquote&&p&配图来自《Visiting Feelings》,非常有爱的绘本,带孩子认识一天当中他们会经历的各种情绪,教孩子认识和描述各种情绪。&/p&&/blockquote&&br&&p&&b&&u&有哪些帮助孩子管理愤怒的方法?&/u&&/b&&/p&&p&回顾哥哥弟弟的成长道路,我几乎是从零岁开始就介入了他们的愤怒情绪管理,先观察,再根据不同阶段的方式进行安抚和引导,现在弟弟也1岁半了,现在看兄弟俩,你会发现他们的愤怒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哥哥逐渐对愤怒有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而弟弟还处在情绪的适应期,他的愤怒纯粹就是突然爆发。&/p&&p&所以,情绪管理的功课不能操之过急,哥哥也是到了3、4岁,才突然表现出了进步和成熟,这是一个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历程。我为这个历程总结了八个字:&strong&预防为主,逐步渗透。&/strong&&/p&&p&简单来说,就是&strong&不要等孩子的情绪已经像火山爆发那样轰炸了,我们才领着愤怒的孩子去看到这个情绪&/strong&,你会发现,这个时候,不管怎样的教导,都是无效的,愤怒的情绪就像脱缰的野马,很难拽得住。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在生活中渗透对愤怒情绪的认知,通过观察、读绘本、玩游戏等互动方式,以及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完成从认识愤怒、感受愤怒、描述愤怒到管理愤怒的成长过程。&/p&&br&&br&&p&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帮助孩子认知、管理愤怒的方法:&/p&&br&&ul&&li&&strong&教孩子认识愤怒的身体征兆&/strong&&/li&&/ul&&p&当我们愤怒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是会做出反应的,比如&strong&皱眉头、握紧拳头、下巴拧紧、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等&/strong&,我们要观察孩子愤怒时身体的表现,及时抓住这些表现,告诉孩子他正处在愤怒的状态。&/p&&p&像我家哥哥生气的时候会用力呼吸,这是他本能地想让自己放松的方法,其实是很好的,但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时候,我会握住他的手,告诉他:“妈妈感觉得到,你现在大口大口地呼吸,手握得很紧,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你很生气。”&/p&&p&要&strong&让孩子把愤怒情绪和肢体表现联系到一起&/strong&,这样的渗透其实从8、9个月就可以开始做了,而不是等到孩子会说话了才告诉他,因为孩子的习得性记忆是很迅速的,他很快能把你的语言、肢体动作跟愤怒情绪联系在一起。&/p&&br&&br&&ul&&li&&strong&教孩子感知愤怒的强度水平&/strong&&/li&&/ul&&p&就像我们在生孩子的时候,对阵痛会有从1到10的疼痛评级一样,愤怒其实也可以评级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b7e2bdd38cf80f5138443_b.png&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8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b7e2bdd38cf80f5138443_r.jpg&&&/figure&&br&&br&&p&这张图来自于&strong&“冷静游戏”(the Cool-dowm Game)&/strong&,“冷静游戏”是很常见的引导孩子正面面对愤怒的方法。这图很有意思,它是一个温度计,从底部的绿色到顶部的红色代表着不同的愤怒程度,就像体温一样会上升。(我还为此专门设计了一套情绪卡片,如果大家也想要下载打印,可以到我的公众号&b&萌芽研究所BUD&/b&的后台回复“冷静游戏”获取打印版本)&/p&&p&我第一次拿给哥哥看的时候,我就告诉他,当你笑的时候,你的情绪是绿色档的,说明你心情不错很开心,当你用力呼吸握紧拳头(这是哥哥平时愤怒的表现)的时候,你的情绪就是红色档了,说明你很生气。你可以随时告诉妈妈,你处在哪个档,你要自己做判断。&/p&&p&哥哥对这个温度计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把我的话听进去了。我把这张图贴在了墙上,有时候他会活蹦乱跳地指着底部圆圈说“妈妈我现在是绿色档的!”有时候他会点着其中一格说“妈妈你不要过来,我现在是这个红色档了!”这等于他在告诉我,他的情绪已经进入了警戒状态,我很高兴,这个游戏能帮助他很好地判断自己情绪。&/p&&p&也许有人要说,这么简单的道理,直接告诉孩子不就行了吗,用得着这样的情绪卡片吗?你还别说,这里面很有技术含量。通常5岁之前的孩子,对很多大道理并不理解,但如果&strong&把道理“载体化”,用一种有形的物品去加以解释&/strong&,他们通常会第一时间集中注意力听你说,然后才有了理解、记忆和行为。&/p&&p&&strong&让孩子衡量自己的愤怒水平是很有用的,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如何去介入。&/strong&如果孩子的愤怒只在一个很低的档位,可能只是有些沮丧,那这个“沮丧档”只需要一个拥抱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的愤怒已经到达了红档,我们就需要引入更多的技巧和行动去帮助孩子了。&/p&&br&&br&&ul&&li&&strong&教孩子平息愤怒——多玩“冷静游戏”&/strong&&/li&&/ul&&p&当孩子的愤怒处在红档,当然就不是一个拥抱可以解决问题的了。这里有一个我常用的秘诀分享给大家,那就是多玩“冷静游戏”。这是我以前学习情绪治疗和心理分析时学到的办法,没想到现在用在哥哥弟弟身上非常有效。&/p&&p&我自己在学习情绪治疗的时候,关于“冷静游戏”的情绪卡片就要学200多张,我特意选了适合婴幼儿的23张做了重新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每张卡都一个对应的行为,目的是让孩子在愤怒时通过这些行为迅速冷静下来。&/p&&p&这些行为可以是肢体上的伸展放松:&/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8c3ba7ff1c07ea3afc07fdc5826e5de_b.png& data-rawwidth=&605& data-rawheight=&8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8c3ba7ff1c07ea3afc07fdc5826e5de_r.jpg&&&/figure&&br&&p&也可以是做点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1acb9af116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1acb9af116_r.jpg&&&/figure&&br&&p&或者是一些孩子喜欢做的事情:&/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b20ca2c3080e44cce91df_b.pn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4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b20ca2c3080e44cce91df_r.jpg&&&/figure&&p&我家哥哥在愤怒的时候喜欢跳,有时候我会跟他一起很夸张地跳啊跳,这对于哥哥来说,是一种发泄。像我一个好朋友的女儿,愤怒的时候喜欢自己躲起来。有些父母可能觉得孩子不应该躲起来,应该把话说出来,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如果孩子感觉藏起来会舒服,那&strong&我们就该放手让他去用自己的方式调整情绪&/strong&,只是要确保他的环境是安全的,并且要一直陪伴他、观察他。孩子在愤怒的时候也会需要陪伴的,你的陪伴等于告诉他:如果你需要我,随时可以来,妈妈一直都在。&/p&&p&更多的行为大家其实可以自己扩充,可以有更多的想象。这个游戏平时就可以多跟孩子玩,每天5分钟,可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样的游戏,这个游戏的作用是什么,问孩子你喜欢哪张卡片,哪一种做法会让你舒服。平时就充分渗透,在孩子愤怒的时候就更容易起效了。&/p&&br&&p&可能大家也想到了,其实“冷静游戏”也可以用于我们成年人。是啊,情绪管理何止是孩子的功课,育儿育己,真的是在共同成长,在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同时,我们也在完成自己的修行。有几句话我一直记在笔记本上,时时翻看,提醒自己为人父母的承担与克制,在这里也分享出来:&/p&&p&1、做好情绪示范,父母是孩子的镜子。&/p&&p&2、无论处于什么状况,都不要升级孩子的愤怒情绪,要做孩子负面情绪的容器。&/p&&p&3、给孩子设置愤怒的底线。所有的感觉都允许的,但有些行为是需要限制的。&/p&&p&4、保持和孩子的连接,不管什么时候不要放弃连接。&/p&&br&&p&最后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冷静游戏的选择远远不止这23种,具体到每一个孩子,也不能每一个游戏对孩子都有用,我们要做的是预先知道并了解我们的选择,帮助孩子尝试和梳理,找到最适合他的那一种或者几种,只要有一种跟孩子的脾性契合,那就成功了。&/p&&p&还要注意的是,冷静游戏的效果是一个缓慢渗透的过程,不会是立竿见影的,事实上,在情绪治疗中,也不能有立竿见影的疗法。情绪的堆积都是日积月累的,尤其是对于小孩子而言,他们对于情绪的认识也是慢慢展开不断深化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提前预防,以及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p&
为什么要讨论“愤怒”这个主题呢?这源于之前我和哥哥的一次“吵架”,当时,他握紧拳头对我大喊:“我真的很生气!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是他少有的能如此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我觉得这真的很好。一直以来很多父母都有一个情绪认知误区,总希望孩子是开…
&p&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p&&p&&b&家长不会打骂婴儿,却会打骂儿童。&/b&&/p&&br&&p&要知道,照顾婴儿可要比照顾儿童麻烦的多,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婴儿是很难沟通的,是胡搅蛮差、自私自利、没有理性可言的小动物。&/p&&p&相比之下,儿童不仅省事很多,而且他们能和父母沟通,是有一点自我控制力的人。&/p&&p&但奇怪的是,当婴儿长大,变得更懂事时,父母的耐性却消失了,体罚、羞辱、训斥等惩罚措施开始成为很多家长的日常教育方法。&/p&&br&&p&&b&为什么家长不会打骂婴儿,却会打骂儿童?&/b&&/p&&p&其实,每个家长一开始都是疼爱孩子的,并不会用打骂的手段。&/p&&p&这是因为在婴儿时期,家长更多的是照顾,还不能算作教育。&/p&&p&我们用电脑来帮助理解,照顾孩子更像是使用电脑,而教育孩子则是要给电脑编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能,很多家长对此准备不足,他们以为照顾就是教育。&br&&/p&&br&&p&在孩子1~2岁时,转折点就出现了,当需要从照顾向教育转变时,很多家长遭遇了重大的教育挫折。&/p&&p&他们会发现,孩子不好管束、更不好教育。孩子并不听从家长的话,家长只好不断的提高嗓门,惩罚也越来越严厉。所以家长的惩罚并非一步到位、上来就打骂,而是有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p&&p&原来的疼爱逐渐会变成怨恨和愤怒,当家长失去信心时,他们情急之下就会做出打骂孩子的举动。而小孩因为情绪上的恐惧,会马上变得非常顺从。&/p&&p&这其实是所有&b&社会性动物&/b&的特点,狼、狮子、猩猩等高级社会性动物,在面对同伴的攻击时,如果无力抵抗都会表现出顺从的姿态。&/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77d5e9e1cddadfc955f08f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77d5e9e1cddadfc955f08f_r.jpg&&&/figure&图片改编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wolf.org/wolf-info/basic-wolf-info/biology-and-behavior/communica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ternational Wolf Center&/a&&br&&p&所以&b&暴力性的惩罚就是最原始的、让人服从的方法&/b&,既然社会性动物都会使用这个方法,就谈不上什么科学先进。动物和人都在利用服从作为基石来构筑等级社会,服从者就是等级的最底层。&/p&&p&正是因为狼的社会化属性,它才会被人驯化成狗。当然你也可以预见,这种&b&以服从为目的的教育&/b&,在未来会让孩子遭遇难以克服的障碍,被困在社会底层无法突破,这一点在后面还会分析。&/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37cbbf683e61b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37cbbf683e61be_r.jpg&&&/figure&图片来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howflux.com/man-is-called-as-a-social-anima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5 Reasons Why Man is Called as a Social Animal - HowFlux&/a&&br&&br&&p&孩子的顺从,会让很多家长产生一种错觉:原来打骂是有效的教育方法,孩子马上听话了!&/p&&ol&&li&原来“打是亲、骂是爱!”&br&&/li&&li&原来“小时候父母打我是为我好!”,我今天才知道错怪了父母。&br&&/li&&li&原来“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很有道理的!老一辈的方法不能扔,孩子大了就能明白!&br&&/li&&li&我从小就被打骂,不也没事吗?&/li&&/ol&&br&&p&这其实是家长对自己打骂孩子给出的合理化解释,因为只要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就能掩盖自己在良心上的不安,就能防御别人的谴责,就可以让自己狠下心来,对孩子进行更重的惩罚。&/p&&br&&p&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里,学校也一直在用惩罚的方法来管束和教育学生。下面这块泥板是4000年前一个苏美尔小孩写的,他因为犯错,多次被老师抽打,这可能是关于学校体罚的最早记载。&/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c8ddac2ac955e6b0e625ea2_b.jp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6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c8ddac2ac955e6b0e625ea2_r.jpg&&&/figure&&p&图片出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jstor.org/stable/Fseq%3D17&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jstor.org/stable/596246?&/span&&span class=&invisible&&seq=1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泥板上的楔形文字翻译成英文如下(因为泥板有残缺,所以句子不完整):&/p&&blockquote&&p&In the tablet-house, the monitor said to me: &Why are you late?&&br&&/p&&p&&b&I was afraid, my heart beat fast.&/b&&/p&&p&I entered before my teacher, took (my) place.&br&My &school-father& read my tablet to me,&br&(said) &The. . . is cut off,&&b& caned me.&/b&&br&I. . . d to him lunch. . . lunch.&br&The teacher in supervising the school duties,&br&Looked into house and street in order to pounce upon some one, (said) &Your. . . is not. . .,& &b&caned me.&/b&&/p&&p&……&/p&&p&Who was in charge of . . . (said) &Why when I was not here did you talk?& &b&caned me&/b&. &/p&&p&Who was in charge of the. . . (said) &Why when I was not here did you not keep your head high?&&b&caned me.&/b&&br&Who was in charge of drawing (said) &Why when I was not here did you stand up?&&b& caned me.&/b&&br&Who was in charge of the gate (said) &Why when I was not here did you go out?& &b&caned me.&/b&&br&Who was in charge of the. . . (said) &Why when I was not here did you take the. . .?&&b& caned me.&/b&&/p&&p&Who was in charge of the Sumerian (said) &You spoke. . .,& &b&caned me.&/b&&br&My teacher (said) &Your hand is not good,& &b&caned me.&/b&&br&&/p&&p&&b&……&/b&&/p&&/blockquote&&br&请注意我加粗的字体&&b&caned me&&/b&,这是抽打的意思。根据这块泥板所描述,小孩至少被老师抽打了10次。&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c6b000ff033f2c8014eba01b9929da9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c6b000ff033f2c8014eba01b9929da9_r.jpg&&&/figure&图片出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allmesopotamia.wordpress.com//the-lives-of-scribes-in-ancient-mesopotami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Lives of Scribes in Ancient Mesopotamia&/a&&br&&/p&&p&古代教育使用体罚至少有四千年的历史,无论学校和家长都在使用体罚的手段,我们中国当然也不例外。&/p&&p&在电影《霸王别姬》里,有个很经典的场景:&/p&&p&戏班师父考功课,让学徒们唱曲。&/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976a7b89a146a51777c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976a7b89a146a51777cf_r.jpg&&&/figure&图片出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360doc.com/content/09/496_5203403.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霸王别姬&/a&&/p&&p&师父先考小石头。&/p&&p&小石头唱:想俺项羽乎,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p&&p&师父称赞:成,一字不差!伸手!&/p&&p&抽一板子,小石头懵逼了:怎么唱对了也挨打?&/p&&p&师父解释:&b&打你,是让你记着,下回还得这么背!!&/b&&/p&&br&&p&接下来轮到考小豆子了。&/p&&p&小豆子唱: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我本是男儿郎……(我死定了)&/p&&p&师父怒,&b&狠狠的抽打:&/b&你本是女娇娥!!!&/p&&br&&p&因为害怕,小豆子形成了错误的情绪记忆,总把“女娇娥”错唱成“男儿郎”。&/p&&p&结果就是被师父打烂了手。&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4f4141fbe59dbd61717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4f4141fbe59dbd617178_r.jpg&&&/figure&&br&&/p&&br&&p&古代的家长和老师,他们缺少系统的心理科学和教育知识,也缺少高效的教学方法。&/p&&p&他们就像瓶子里的苍蝇,靠着试错、凭着经验,来摸索教育的道路。而人是一种社会化动物,天生就知道要服从强者,所以打骂等惩罚方法就是他们最容易发现的一条出路。&br&&/p&&br&&p&打骂惩罚孩子,根本原因是&b&家长和老师在教育方法上的匮乏,&/b&或者说他们是被困在&b&最原始的局部最优解&/b&里跳不出来,不知道还有其他局部最优解或&b&全局最优解&/b&的存在。&/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acd9c96e167d3efdf93be_b.jpg& data-rawwidth=&489& data-rawheight=&3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acd9c96e167d3efdf93be_r.jpg&&&/figure&&p&图片改编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nemstudio.org/neural-networks-backpropagation.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ackpropagation Main&/a&&/p&&br&&p&就像“夜郎自大”成语故事里的国王,在知道汉帝国之前,他认为夜郎国是最厉害的,是全局最优解。等遇到了汉帝国,才知道自己只是局部最优解之一。&br&&/p&当然每个人的教育方法都是自己领域里的局部最优解,区别只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领域有多大,以及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态。&br&&br&我们是抱定了“天是圆的,井口那么大”,“老祖宗几千年的东西不会错、不能丢”;还是承认“天外有天”,一定要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替代旧方法。&br&&br&这两种心态所探索出来的教育道路必然是天壤之别。&br&&br&有人可能会问:你只说了打骂不科学、不先进,但还有很多教育失败的孩子就是因为家长溺爱、不打骂造成的。你并没有论证&b&不打骂到底是不是科学的、先进的&/b&!&br&&br&其实,简单的把教育分成打骂和不打骂,恰恰是对教育缺乏了解的体现。用二分法给教育分类是很容易的,在他们的眼里,教育就像下图这么简单。&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41f5a4dfb_b.jpg&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41f5a4dfb_r.jpg&&&/figure&但是,二元论非常容易导致批斗和撕逼,不同立场的人会互相攻击,一方认为“不打骂=溺爱”,另一方则认为“打骂=虐待”。&br&&br&实际上,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二元论,更真实的教育不是简单的打与不打,也不是溺爱和虐待,而是一个不断继承与升级的进化过程。&br&&br&下面这个图更能直观的体现出教育和打骂之间的关系。&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f91f501a48a8aa8e40b5adae1c8742e_b.jpg&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f91f501a48a8aa8e40b5adae1c8742e_r.jpg&&&/figure&&br&你会看到,虐待和溺爱从来都&b&不属于教育&/b&的范畴,他们都属于错误教育的范畴,压根就不该去争论。&br&&br&古代教育的确经常用打骂作为教育的方法之一,但是也有大量不使用打骂的教育方法。现代教育尽管还有惩罚,但也不再依赖打骂,而未来教育会比现代走的更远,因为会有更丰富、更有效的激励手段可以发明出来,供家长和老师使用。&br&&br&作为家长不应该去论证“打骂对不对”来为自己辩护,这会让你停留在古代。更好的做法是了解现代教育有哪些方法已经完全可以替代打骂,去了解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去了解人的心智是如何发展的,这些才是科学先进的知识。&br&&br&&br&&br&&b&那如何看待学校里最没有规矩的孩子,就是家长舍不得教训的?&/b&&br&&br&首先这是一个事实,的确有溺爱造成的教育失败,但这不能说,是不打骂导致了教育失败,这两者的区别巨大,很多人分不清楚这一点。&br&&br&溺爱是家长教育方法匮乏的另一种表现。很多家长知道打骂孩子是错误的,但又缺少更好的教育方法,于是他们找到了体罚之外的另一条容易的出路——贿赂和讨好孩子。&br&&br&当孩子生气、哭闹时,很多家长会选择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让孩子不哭闹。&br&&br&例如&br&“别哭了,这有个好玩的玩具!乖,不哭!”&br&“别生气了,给你个好吃的糖!好吃吗?听话,不生气!”&br&&br&这就是在贿赂和讨好孩子,短期确实能让孩子不哭闹。&br&但也造成了一个严重恶果,家长无意之间奖励了孩子的生气和哭闹。&br&&br&有些孩子会发现,只要生气和哭闹就会获得家长关注,就能得到玩具和糖果。这种激励让孩子不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肆无忌惮的滥用情绪,经常用无理取闹来控制家长,用撒泼打滚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br&&br&离开家庭进入学校,这种孩子还会把无理取闹做为武器来控制同学和老师。因为孩子没有学会控制情绪,不知道还有其他方法来获得同学的友情和老师的关注。他们知道的是,只要撒泼打滚最终能得到自己想要的。&br&&br&所以最没有规矩的孩子&b&是家长溺爱的结果&/b&,是家长的贿赂和讨好,错误的激励了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而不是不打骂导致的结果。不打骂是躺枪、是被冤枉的。&br&&br&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控制情绪,正确的和别人相处,这才是教育。这就是为什么,虐待和溺爱从来都&b&不属于教育&/b&的范畴。&br&&br&&br&&br&&b&面对孩子的哭闹,除了打骂难道还有更好的方法?&/b&&br&&br&有,而且方法非常多。&br&&br&骂孩子不让他哭是压抑、对抗孩子的情绪,而用糖果玩具来溺爱则是逃避孩子的情绪。&br&&br&现代教育中更好的方法是与情绪合作,家长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把负面的情绪释放出来,再用同理心对孩子进行教育。&br&&br&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哭闹时,可以这样来做:&br&&ol&&li&家长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焦虑、烦躁的情绪。&/li&&li&控制焦虑的前提是理解孩子的心理,这样才能接纳孩子的痛苦。&br&&/li&&li&家长要用肢体来拥抱孩子,让他痛痛快快的把情绪释放出来。&br&&/li&&li&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感受,给孩子的情绪命名,帮助他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br&&/li&&li&等他情绪释放了,平静下来后,再解释道理。&br&&/li&&li&帮助他用同理心来理解别人。&br&&/li&&li&让他知道怎么做更好,怎么做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br&&/li&&li&几次之后,他就不会哭闹了,因为他知道了比哭闹更好的方法。&br&&/li&&/ol&&br&这些方法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现代教育。&br&&br&停留在古代或上一辈人的教育思想里,只会限制孩子的成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br&&br&&br&&br&&b&打骂真的一无是处吗,很多伟人不就是靠打骂教育出来的吗?&/b&&br&&br&这其实是典型的&b&&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幸存者偏差」&/a&&/b&&b&(&/b&&b&Survivorship bias&/b&&b&)&/b&。&br&&br&很多人只看到伟人受过打骂,却&b&没看到大部分人因为打骂而导致教育失败&/b&。&br&&br&他们更没有看到,伟人的父母还用了很多打骂之外的教育方法,这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br&&br&如果打骂就能教育好,古人应该个个是精英,现代教育也不会全面放弃这种教育方法。&br&&br&1989年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任何儿童不受酷刑或其它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b&有辱人格&/b&的待遇或处罚”。&br&&br&家长在打骂孩子之前,要首先想一下,自己算不算现代社会里的文明人。&br&&br&欧美国家已经普遍立法,在学校或家庭里禁止使用体罚。&br&&br&下图是欧洲立法禁止体罚的国家统计:&br&&ul&&li&绿色区域是无论家里,还是学校里,都禁止任何形式的体罚;&br&&/li&&li&蓝色区域是在家里不禁止,但在学校里禁止体罚;&br&&/li&&li&红色区域则是非洲、亚洲的伊斯兰国家,很多没有禁止体罚。&br&&/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62c97ee2eea72ac768c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362c97ee2eea72ac768c_r.jpg&&&/figure&图片出处:维基百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D%%25BD%259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zh.wikipedia.org/wiki/%&/span&&span class=&invisible&&E4%BD%93%E7%BD%9A&/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其实,禁止体罚儿童是近代才发生的进步,如果放到1979年以前,这张地图将全部是红色。&br&然而,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体罚只是局部最优解,可以被更好的方法所替代的。&br&&br&当然,这种观念的改变并不容易,即便在美国和加拿大,很多地区对体罚儿童还有争议,所以要完成观念的进步,可能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br&&br&说起教育观念的改变,我认为对整个世界影响最大的,并不是什么权威的心理学理论,而是一部从年,连续7年在美国创下最高收视率的情景喜剧——《&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ovie.douban.com/subject/141794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成长的烦恼 Growing Pains&/a&》。&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582d859ad0ac7dd0feb46b_b.jpg& data-rawwidth=&973& data-rawheight=&6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582d859ad0ac7dd0feb46b_r.jpg&&&/figure&图片出处:《成长的烦恼》片头截屏&br&&br&很多人可能不知道,90年代初,中国引入这部电视剧时就产生过爆炸性的影响。&br&&br&这部电视剧对中国老百姓的震撼,除了第一次看到情景喜剧,另一个就是教育观念上的颠覆。从第1集到166集,剧中的几个孩子犯了无数次错误,但他们的父母没有打骂过一次,都是用温暖的亲情和理性的说服来完美的化解危机。&br&&br&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原来家庭教育除了打骂和服从之外,还可以用亲情和讲理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在当时,立刻彻底颠覆了众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当然也包括我的父母。我清楚的记着,看这部喜剧之前,我的父母还经常把&b&“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b&挂在嘴边,看完之后这些话就再也没有说过,虽然偶尔还骂我,但再也没有打过我。&br&&br&不仅中国父母,各国的父母都从这部喜剧里学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剧中父亲的扮演者艾伦·锡克(Alan Thicke)多年被评为年度最佳父亲,他认为这才是他最值得骄傲的荣誉,超过了其他任何奖项。&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3add307a574c2dd157b3c512aee5ccf_b.jpg& data-rawwidth=&238&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8&&&/figure&图片出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yahoo.tw.weibo.com/ent_news/042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Yahoo奇摩名人娛樂&/a&&br&&br&遗憾的是,艾伦·锡克在2016年12月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69岁的他,在去世之前还在和儿子打冰球,真是无愧于最佳父亲的称号。&br&&br&我认为这部喜剧至少把教育观念的进步提速了一代人的时间。&br&&br&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就是这部喜剧对我的影响,我所写的大部分教育理念,追根溯源都可以从这部电视剧里找到。&br&&br&如果你不愿意看抽象烧脑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书籍,你至少可以找出这部喜剧,和自己的爱人一起观看。在笑声中,我们心中的坚冰会逐渐融化,我们不仅会憧憬那种温暖、理性的家庭氛围,也会相信自己能用现代教育营造出美满的家庭。&br&&br&&br&&br&&b&打骂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以至于各国需要立法来禁止体罚?&/b&&br&简单的说,打骂会造成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对教育者,二是对孩子。&br&&br&对家长和老师来说,因为人的社会性动物本能,对孩子&b&体罚会马上见到效果&/b&,这是成本很低的教育方法,是局部最优解。如果不禁止体罚,他们会一直使用体罚,不会去考虑替代性的教育方法。&br&&br&我们知道,立法机构如果不制定环境保护法,来限制工厂的污染排放,工厂会一直污染下去,不会寻找替代性的清洁生产方法。因为污染是成本最低的局部最优解。&br&&br&而法律提高了成本,把人们赶出了局部最优解,不得不减少工厂污染,老师、家长也不得不去寻找更好的替代性教育方法,找到更好的局部最优解。&br&&br&可是体罚对孩子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br&&br&体罚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恐惧,因为孩子对痛苦的耐受力远远低于成人,所以孩子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远大于成人。即便是成人,如果长期生活在高压力下,也会损害健康罹患疾病,同样,长期的压力也会对孩子健康造成严重损害。&br&&br&不过,生病还是能被家长及时发现的,只要治疗孩子很快可以康复。最棘手的,是对孩子造成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是无形的,并不会以明显的方式暴露出来。因为隐藏和难以发现,所以也更难以被修复,这就让它们所造成的影响更为持久。&br&&br&最典型的负面影响是习得性无助、暴力倾向、抑郁症、缺乏自制力、以及家庭关系疏远,这些问题在童年时都不明显,家长们很难觉察,意识不到危害。一旦孩子成年,进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家长才会突然发现自己酿成了大错,需要付出几倍的代价才能挽回。但因为成本高昂,多数人的结局是彻底放弃,永远无法挽回。&br&&br&关于这些负面效应已经有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可以证实,我不能每一个都展开,只选择习得性无助这一个来做分析。&br&&br&认为打骂有效的家长,他们都会为自己孩子的服从、乖巧、孝顺而自豪,但其实这些表现都是短期收益,是孩子真实情感被掩盖后,所营造出来的假象。&br&&br&真相是,你的孩子已经陷入了习得性无助。&br&&br&&br&&p&&b&什么是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b&&/p&&p&1967年,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通过一个经典实验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理论。&/p&&p&这个实验有些残忍,他对笼子的一半通电,狗受到电击就会逃避,逃到笼子的另一边。&/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e55d91f62fc5f34e20a8d9c43195f3fc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4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e55d91f62fc5f34e20a8d9c43195f3fc_r.jpg&&&/figure&&p&图片出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renosoar.com/holistic-health-tips/learned-helplessness-it-that-you-your-patient-or-a-loved-on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earned helplessness: is it you, your patient, or a loved one?&/a&&/p&&p&但是如果笼子的另一边也通上电,狗在反复逃避之后发现,无论怎么逃避都是徒劳的,就&b&学会了&/b&停止逃避。以后再被电击时,狗不再逃避,即使另一半笼子不通电,把障碍去掉,狗宁愿被动接受电击也还是不逃避。&/p&&p&这种陷入了无助情绪,停止逃避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叫习得性无助。&/p&&p&习得性无助会让人认为&b&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b&,它会像一个玻璃天花板,你看不见它,但它会阻止你向上突破。&/p&&br&&p&孩子是弱小的,当家长用打骂来让孩子服从时,孩子就像笼子里小狗一样惊恐,不知所措。因为只有表现出服从和听话的样子,才能避免继续被伤害,他们无力反抗只能选择放弃。这就是打骂所驯化出来的习得性无助。&/p&我们也知道,任何创造性的发明和突破性的成就,都离不开人们勇于试错和挑战。如果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努力,这些发明和成就永远无法产生。人们会困在局部最优解里,找不到更优的方法。&br&&br&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习惯性的放弃,习惯性的顺从,那他成人后就无法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也无法带领团队去克服困难。这种习得性无助会让他不敢面对风险,会成为他一生的玻璃天花板。他不能创造、不能管理,只能做一些没有风险的、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一生勤劳辛苦,但终生贫穷而默默无闻。&br&&br&很多家长既不愿意放弃打骂,也不愿意去学习现代教育的方法,他认为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还是几千年传统教育方法好。这种思维其实也是习得性无助,和笼子里反复电击都不动的小狗是一样的。这是他们的玻璃天花板,是逃不出的心智陷阱。&br&&br&在古代和近代,这种服从习惯还问题不大,因为社会发展缓慢,即使在社会底层也能有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可以做。但在未来社会,技术发展会一直加速,社会底层所从事的低端简单重复工作,会快速的被自动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所取代。&br&&br&社会不再需要那么多只知道服从的人,而是需要更多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的人才。&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621b216ff15faf_b.jp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621b216ff15faf_r.jpg&&&/figure&图片出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komando.com/happening-now/342557/this-chart-shows-if-a-robot-will-take-your-job/al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is chart shows if a robot will take your job&/a&&br&&br&没有工作就没有尊严,就没有幸福感。你现在用打骂教育出来的顺从、乖巧的孩子,将来会陷入缺少工作和幸福的悲惨境地,而这一切和家长打骂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习得性无助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挑战的勇气。&br&&br&你真的想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吗?&br&&br&跳出上一辈人的打骂教育经验吧,那只是原始最优解!&br&&br&这会让你的孩子直接受益,如果下一代也能用在自己的后代身上,通过不断的改进,你的子子孙孙都能从中获益。&br&&br&但如果你走不出老一辈的方法,你的孩子也会和你一样被困在陷阱里,你的子子孙孙都突破不了这个玻璃天花板。&br&&br&不要再依赖于立竿见影的打骂,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请去学习现代教育的知识和方法,那才是科学先进的。&br&&br&&br&&b&总结&/b&&br&&ul&&li&打骂所造成的习得性无助等负面影响,在孩子成年后将成为限制他的玻璃天花板。&br&&/li&&li&打骂和溺爱都不是教育的范畴,只是家长在缺少教育方法的情况下,摸索出的最容易的出路。&br&&/li&&li&几千年来,虽然人们曾用打骂作为教育手段,但也有很多教育方法可以完全替代打骂。&br&&/li&&li&现代教育还需要惩罚,但已经不依赖于打骂,禁止在学校和家庭打骂孩子是教育进化的方向。&br&&/li&&li&放弃打骂是走出原始最优解的第一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才是科学先进的,是值得学习的。&/li&&/ul&&br&如果对你有帮助,请别忘了点赞!&br&&br&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专栏《&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education& class=&internal&&教育成本&/a&》和《&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zhangyingfeng& class=&internal&&自由心智&/a&》,我会分享更多的教育文章给你。&br&&br&&br&&b&推荐阅读&/b&&br&&ul&&li&美剧《成长的烦恼》,可以让你最直观、最轻松的学习现代教育方法。&br&&/li&&li&动画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ovie.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头脑特工队&/a&》,可以让你知道情绪的基本原理。&/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不奖不打管孩子&/a&》,可以让你知道,不靠奖惩也能管好孩子。&/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539541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习得性无助&/a&》,让你了解惩罚所带来的各种影响。&br&&/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218355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发展心理学&/a&》,让你从更大的时间尺度上了解成长的规律。&/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490269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蒙台梭利儿童教育&/a&》,学习资料比较丰富的儿童教育体系。&br&&/li&&/ul&&br&&br&&b&参考资料&/b&&br&&ol&&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chnm.gmu.edu/cyh/primary-sources/40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umerian School Days [Text and Object]&/a&&/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D%%25BD%259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zh.wikipedia.org/wiki/%&/span&&span class=&invisible&&E4%BD%93%E7%BD%9A&/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Corporal_punishmen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C&/span&&span class=&invisible&&orporal_punishmen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Children%2527s_right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ildren's rights&/a&&/li&&/ol&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家长不会打骂婴儿,却会打骂儿童。 要知道,照顾婴儿可要比照顾儿童麻烦的多,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婴儿是很难沟通的,是胡搅蛮差、自私自利、没有理性可言的小动物。相比之下,儿童不仅省事很多,而且他们能和父母沟通…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99a14584eec6ea3a8bd8c_b.jpg& data-rawwidth=&729&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99a14584eec6ea3a8bd8c_r.jpg&&&/figure&&blockquote&&p&今天和往常一样,我们和哥哥一起出门,坐上车准备出发去学校。&/p&&p&先生摸着方向盘突然急忙喊了一声,“Joshua,你刚乱放我的手机了吧,你把我的手机放哪里呢?”哥哥乍一下愣住,然后急急忙忙回应道:“我没有,我没有拿”,哥哥抿着嘴,流露出惊讶又被吓到还藏着委屈的神情,头迅速靠在安全座椅那边,耷拉着眼皮。&/p&&p&整个车厢的气氛突然凝固了。看着Joshua惊慌失措的表情,我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一幕。&/p&&/blockquote&&p&小时候会去亲戚家串门,和亲戚姐姐一起睡觉。醒后姐姐发现,她抽屉里的压岁钱不见了。她认定是我,“肯定是你,你干嘛偷了我的钱,你这个小偷。”我很惊愕,完全不清楚什么状况,只能慌张地说,“不是,我没有,不是,我没有……”&/p&&p&姐姐爆发的声音吸引了长辈,了解了情况后却怎么也没找到压岁钱。大家都开始劝我,要说真话,要做一个勇敢面对错误的孩子。接受不了冤枉的我,跑了出去,躲在巷口里大哭一场。&/p&&p&虽然我的事情最后真相大白,是姐姐把压岁钱放在抽屉里的书本里,大家在匆忙之中都没看到,但今天看着哥哥靠在座椅边委屈的表情,竟然和我那时候的表现如此相似。&/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2cbfbe3faea063fb3cc4_b.jpg& data-rawwidth=&666&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2cbfbe3faea063fb3cc4_r.jpg&&&/figure&&p&&strong&孩子的表情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脱口而出、未经过自证的下定义,会伤害人。&/strong&&/p&&br&&blockquote&&p&“Joshua,你刚乱放我的手机了吧”,先生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吼孩子,但是孩子却接收到了言语中的怒气;&/p&&p&“要说真话,要做一个勇敢面对错误的孩子”,亲戚看似的开解实质上只能让我气愤难过。&/p&&/blockquote&&p&&strong&这些下定义都是指责,都是言语拳头。不管是无心还是好意,内里是让人无法忽视的压抑和为难:我不信任你。&/strong&&/p&&p&这拳头重重地穿过空气和躯壳,真切地撞击在我们的内心上。敏感的哥哥听完之后慌张失措,他委屈、隐藏,耷拉着眼皮靠在一边,有点生气但又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辩解。小时候的我,莫名被指责却不能自证,我紧握着双手的难堪和为难,也没有人留意到。&/p&&br&&p&虽然我们成年人已经习以为常去面对现实中各种有心或者无意的指责,但并不表示我们能够完全容忍。&strong&严肃的表情、急促的语速、提高的声调,都是让孩子紧张的因素。&/strong&随意的指责最直接的影响是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这点我们从小到大都经历过。我们或许曾经被指责胆小,或许曾经被指责霸道,或者这件事情一定是孩子的错误,成人自信满满,威严毕现,但是这样子的判断只会让亲子关系渐行渐远。&/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97f200fa1d71c_b.jpg& data-rawwidth=&658&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97f200fa1d71c_r.jpg&&&/figure&&p&我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指责的弊端,想好好和孩子说话。但即便是亲密的关系,我们是不是也曾经脱口而出一些伤害了对方的话?我事后和先生沟通,先生感到难为情:“我本意并不是这样子想的,话说出那一刻我就后悔了。”&/p&&p&&strong&也许这样的时刻,你我都经历过,每个人都难免会误会、指责孩子,我们应该如何把伤害降到最小?&/strong&&/p&&br&&p&&b&&u&1.要让所有指责在当下得到妥善解决&/u&&/b&&/p&&br&&p&先生在指责的当下并没有看到孩子,他在前排摸着方向盘,孩子坐在后排安全座椅上。这是我们常见的情景,有时候我们三头六臂也有疏忽的时候,并不是在任何时刻都能及时、细心地看到孩子的表情。但如果我们身边的人看到了孩子的细微表情,请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的身边。因为孩子的表情并不会骗人。&/p&&p&很多时候,事情发生时,家长第一时间反应是去评定对与错,就像压岁钱事件一样,大部分家长都会采取平息战事,赶紧天下大同的心态来处理问题。&/p&&ul&&li&然而,敏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对错,而是:&strong&“妈妈,看看我”&/strong&。&br&&/li&&/ul&我看到了Joshua的惊慌失措,我接过话,平静地说“Joshua没有拿手机,爸爸不记得手机放在哪里了。”孩子抬起眼睑看向我,我补充道:“爸爸你再仔细想一想手机在哪里,哥哥我们也一起想一想可好?”&ul&&li&&strong&父母要做的是复述,言语有时候同样可以是一种拥抱和治愈,不需要用拔高三度的声音,而是清晰地复述。&/strong&孩子第一时间感受到的不安、委屈、甚至害怕,都会通过言语的力量被看见,不管是直接的肢体语言,还是平静的语调和氛围,都很重要。&/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fee20bcf58f1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fee20bcf58f1_r.jpg&&&/figure&&br&&p&“嗯好!”哥哥听到这段话振奋了起来:“妈妈,我们帮爸爸一起想一想吧!”哥哥很开心自己得到了信任,开始努力地猜想手机到底在哪里。而先生最终发现,他把手机放在了自己的上衣兜里。先生的脸色带着腼腆,停了几秒钟转过头,看着哥哥说“Joshua,抱歉了,原来你早上递给我手机的时候,我随手把它放在上衣兜里,没有发现。谢谢和我一起找手机。”&/p&&br&&p&&b&&u&2.别忘了为自己的行为道歉&/u&&/b&&/p&&br&&ul&&li&妥善的解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strong&就是为自己的言行向孩子道歉&/strong&。&br&&/li&&/ul&&br&&p&坦诚自己的疏忽,并且就事情本身向孩子告知原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虽然在我看来,先生向哥哥的道歉并不完美,因为他并没有就他的行为本身向委屈和无辜的哥哥说对不起。&/p&&p&“Joshua,对不起,我不应该误会你”,这句话本身就是很难开口,更何况是情急之中?先生并没有意识到他的道歉并不是范本,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竟以足够温暖了。&/p&&p&哥哥听到这句话,一字一句地重复起来:“嗯嗯,妈妈,原来是爸爸把手机藏在上衣兜里,自己忘记了。”哥哥&strong&很开心地重复不停&/strong&:“妈妈,就是这样子的,太好了!”&/p&&p&我不知道孩子是为误会的开解而开心,还是为手机被找回了而开心,或者兼而有之。但至少这个事情的处理效率,对于孩子来说,是足够满足的。妥善解决,永远都不代表要完美解决(比如先生要说出完美无瑕的道歉范本),但如果内核是一致的(并没有推卸责任,或者转移指责),那么这个道歉,孩子是接受的。&br&&/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38dff9986_b.jpg& data-rawwidth=&684&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338dff9986_r.jpg&&&/figure&&br&&p&&b&&u&3.关键是时刻看见孩子的情绪&/u&&/b&&/p&&br&&p&&strong&说实话,我们缺少情绪教育。&/strong&萌芽是八十年代末的人,我所感受到的大环境是结果为导向,成绩为导向,却迷失了对自我情绪、内在感受的回顾和自省。不要说是对孩子,就连成人本身,对成人关系本身,都是退后的。&strong&孩子的情绪是家庭关系最好的检验坐标。&/strong&&/p&&p&我不会责怪先生在当下误会了孩子,我也释怀了小时候长辈们的关心则乱。谁能保证教养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完美家长,我们都不过是边学边成长。但是抓住每一次可能出现的危机,我们坦诚相待,做好预设和准备,在生活中练习及时地看到孩子的情绪,是我们一次一次提高自己的教养力最好的秘方。&/p&&ul&&li&&strong&我们要学习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strong&&br&&/li&&/ul&&br&&p&在每一次说话的时候,请看着孩子的眼睛,看着孩子的表情,不管说了什么话,请及时地看到孩子的情绪。这个简单的步骤,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指责对孩子的伤害,避免自己无意中伤害了自己的孩子。被看见,实际上是对同等姿态的呼吁,父母是否站在孩子的身边,以同等姿态与孩子面对事情。&/p&&ul&&li&&strong&我们要学习看到孩子的肢体语言。&/strong&&br&&/li&&/ul&&br&&p&我的两个孩子,一个三岁,一个两岁,他们从出生开始就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表达他们的情绪,吸允声、吱吱笑、咿呀声,&strong&我们要给孩子的情绪和肢体语言建立我们的档案。&/strong&当我们可以细致判断孩子的肢体语言背后的沟通意思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可以走进孩子的世界。&/p&&blockquote&&p&开心的肢体语言是孩子的绿灯档,表示安全、快乐和欢迎。&/p&&p&焦虑或者当孩子反抗的时候是孩子的黄灯档,我们已经要警惕,也许我们接下来的言行和表现会影响到孩子的情感过渡状态。&/p&&p&当孩子真的暴躁不安,我们内心也要建立起红灯信号,孩子需要我们为他去找到原因,找到突破口,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p&&/blockquote&&p&像Joshua在车上的隐忍和委屈,我已经将其归类为黄灯档。 &br&&/p&&p&谁不想用心去照料自己的孩子呢,在找到方法和突破口之前,其实我们也都可以看看自己,自己的成长的过去是我们养育中最好的范本,家庭关系的相处永远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和宝宝之间也是逐步培养起默契和感性的过程。因此,不要担心有不安的突发,让我们时刻保持看见,看到了,孩子的不安就真的可以减缓了。&/p&
今天和往常一样,我们和哥哥一起出门,坐上车准备出发去学校。先生摸着方向盘突然急忙喊了一声,“Joshua,你刚乱放我的手机了吧,你把我的手机放哪里呢?”哥哥乍一下愣住,然后急急忙忙回应道:“我没有,我没有拿”,哥哥抿着嘴,流露出惊讶又被吓到还藏…
写在大家读这个之前:&br&首先,我没有说我写的这些东西是绝对正确的,母亲平时这么做,这么教,我就照着做,所以写下来这些东西其实很混乱,想起什么写什么,家里下一辈都是女孩子,所以自然是教导妹子的。&br&礼仪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就像最近央视做的一个叫“家风是什么”的专题,每家都有自家教育孩子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不是统一的,就酱。&br&&br&谢邀,我也想说,题目太大了。&br&&br&写几条我妈常年教导我家里的孩子们的吧。(以下只是一家之言,我家的教育而已,只针对妹子,不赞同请轻拍,或者点反对,谢谢。)&br&&br&1,女孩子坐椅子,膝盖必须靠紧,两脚平行,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即可。不要双腿张开!很丑!正式场合不要翘二郎腿!&br&&br&2,去别人家里做客,主人没安排你的坐处之前,不要乱坐。不要在别人家里乱晃,主人未邀请去别的房间前,一直呆在客厅就好。要去洗手间,先询问主人。&br&&br&3,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不管对方是谁,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以示尊敬,如果对方是长辈或领导更要注意。&br&&br&4,女生包包里一定要带一把雨伞和一包纸巾。女生的包包一定要整洁,要拿什么东西迅速的拿出来,不要在公共场合使劲在包包里掏来掏去。&br&&br&5,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br&&br&6,女孩子吃任何东西都不应该发出声音。吃面咬断吃,喝汤用小勺喝,正式的场合尽量不要选择吃排骨猪蹄之类的东西,女生埋头大口啃东西的样子真的太不礼貌了(虽然我很喜欢啃排骨= =)。&br&&br&7,做事情一定要适可而止,不管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女生懂事情的“度”是很难得的好品质。&br&&br&8,到朋友家吃完饭,不管是好吃还是难吃,都要认真地赞扬好吃。吃饭前主人没开口说动筷子就别动,桌子上有长辈或领导的话,长辈和领导没动筷子前不要开吃。在饭桌上不要做除长辈外第一个动筷子的人。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就算主人不让你帮忙洗碗,你帮忙收拾下桌子,整理下凳子都行的。都是对主人辛苦做了一桌子饭的感谢。&br&&br&9,不管是对谁提出请求,请一定要加上“请”。不管别人是否愿意帮忙,是否帮到了忙,都一定要说“谢谢”表达你的感谢。&br&&br&10,在公共的很安静场合声音请一直保持中低频率,不要大笑露出整个口腔。不要在公共场合像个泼妇一样大声说话大声尖笑。&br&&br&11,打电话接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是“您好”,挂电话的时候等别人先挂(注:我妈说如果遇到对方也等你先挂的情况,如果对方是长辈或者领导,在等对方结束对话后,对方一般都会主动挂断,如果对方不挂断,就礼貌的说:那X局长/X叔叔,谢谢您的建议/耽搁您宝贵的时间了,再见。然后对方回应再见之后,顿3秒再挂断。
如果对方是小辈或者平辈,话说完后,谁打的电话谁挂断就好了,挂断前一定要双方都道过再见,顿3秒再挂断。)对长辈和领导,请一定不要先挂电话,一般都不会出现领导等你挂电话这种事,相信我,这是真理。&br&&br&12,擦桌子的时候一定要往自己的方向抹。&br&&br&13,拿尖锐的物品,尖锐的那一头一定要对着自己。给人递东西,一定要用双手。&br&&br&14,女孩子出门在外,不要发脾气!不要觉得服务员服务不好我就该发脾气不高兴,不要觉得你是公主全世界都该顺着你,遇事能忍则忍,能退则退,退一步海阔天空。&br&&br&15,遇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在外吃饭或者做客,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br&&br&16,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br&&br&17,同长辈一桌吃饭,不要玩手机,非常不礼貌。其实不管是和谁一桌吃饭,别人在吃饭交谈,你在玩手机,都很不礼貌。&br&&br&18,女孩子最重要的技能不是会说很多有内涵的话,而是会认真的聆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尽量看着对方脸上的三角区地带(就是眼睛鼻子连起来的三角区)。&br&&br&19,不管在哪里吃完,不要再盘子里挑挑拣拣!特别没礼貌!要吃哪块看好就夹走,夹回来不满意也要吃了。不要觉得某样东西我喜欢吃就夹一堆放到自己的碗里面,在外吃饭,夹多少吃多少,碗里不要堆一大堆东西,舀汤舀多少就喝多少,不要剩下来倒掉。&br&吃饭时,只要有人在说话,马上放下筷子,停止咀嚼食物听别人说话,即使不关你的事也听,表达你对对方的尊重。&br&&br&20,不要觉得我是女人我有特权,女孩子除了性别跟人不一样,其他什么都和男的一样,他们要遵守的规则,我们一样要遵守。比如,我是女生我本来就需要在出门前花更多的时间打扮,你就该等我。&br&&br&21,女生最需要改变的心态就是“理所当然”,任何人对你的好,对你的迁就,你都应该铭记于心并且给对方更大的报答。你没有什么特殊的,没人需要特别的对待你。&br&&br&22,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br&&br&23,有人在为你服务,为你倒水或者给你递东西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br&&br&24,不管有什么情况,不管有什么事,随时记得要微笑。&br&&br&25,别人递给你看的东西,不管是手机,书籍还是文件,别人没有让你继续翻下去,你就不要翻。叫你看哪页就看哪页。&br&&br&26,在家也要仪容整洁,不然有客人来家里看到会很尴尬。&br&&br&-----------------------------&br&妈妈补充的几条:&br&&br&27,做女人要学会闭嘴,一个过于喜欢抱怨的女人不会有幸福的婚姻。&br&&br&28,学会做家务,就算能有足够的钱可以请阿姨,也要学会做几样拿手菜,比如会熬鲜美的汤,清淡的粥,还有醒酒汤等。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熨烫衬衣,整理衣柜,收拾房间等。这对你和老公之间的关系会有很大的影响。(我妈说等你40岁时你就知道我这句话说得对不对。)&br&&br&29,懂感恩,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br&&br&30,与别人有约,一定比约定的时间早15分钟到达,宁愿你等别人也不要别人等你。&br&&br&31,遇到年长的长辈说的不符合你世界观,或者与时代脱节的一些话,不要反驳,他们年事已高,这个错误的观点纠正与否都不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了,微笑着附和就好了。&br&&br&32,坐别人的车,别人未邀请前,不要主动去坐副驾驶位。(补充下这点,说得不够仔细:如果开车人是主人,那副驾驶就是上位,要对方邀请你,你才去坐,如果只有主人和你两人乘坐一车的情况,你才主动去坐副驾驶,表示陪伴以示尊重。如果坐的那个车开车人是专职司机,那司机斜后方,就是后排右边的位置是上座,不要主动去坐那里,副驾驶则是秘书座也不要主动去坐那里。如果车上有领导和长辈,司机后面的位置为上位,不要主动去坐那个位置。)有人与你同乘一辆车,如果主人无特殊的安排,先等别人先上去坐好后,自己再上车。有长辈或领导的情况,主动为他们开车门。&br&&br&33,真正领会到并做到“为别人着想”这五个字,你根本不需要上面这一堆废话。(= = 这是我妈的原话。)&br&&br&&br&以上仅仅只是我母亲平时对我教导的一些话而已,我并不是说这是每个人都要遵从的东西,我也没有觉得上面这些东西是对我的一种束缚。我更没有说以上我都做到了,写上来,供大家共勉而已。&br&&br&-----------------&br&最近宴席多,补充几条餐桌的。&br&&br&1,吃饭前,主人没有安排你的位置前,不要乱坐,如果主人没有刻意安排,让长辈坐下后再坐。主人左右手旁边的位置是宾客位,不要主动去坐。&br&&br&2,在外吃饭如果餐盘里有公筷和公勺的,不要用自己的筷子。&br&&br&3,吃进口的东西不要“啪”的吐桌子上,如果要吐骨头,用纸巾,吐手里,包住再放盘子里。&br&&br&4,嘴巴里面有食物不要说话,如果吃了有味道的食物,说话前自己闻闻臭不臭再说话,如果有味道,吃颗薄荷糖再说话。&br&&br&5,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管是吃家宴还是外面的宴席!能不能不要拍照!不要拍照!不要拍照!一桌子长辈拿着筷子看着你站起来拿个手机对着菜使劲拍!真的很不礼貌!&br&&br&6,很同意楼下 &a data-hash=&6af7ba0f2a99076dacca9c69e4376ff3& href=&//www.zhihu.com/people/6af7ba0f2a99076dacca9c69e4376ff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6af7ba0f2a99076dacca9c69e4376ff3&&@蔡苏三&/a&的说法,一盘子不要连续夹三次。这个意思不是让你一盘菜只能吃两次,限制你。意思是你觉得好吃的菜,吃了两次后,就转给别人分享,是一种礼让。&br&&br&7,你觉得什么好吃,想推荐给别人,不要用筷子去戳!把盘子转一下,然后和大家说“这个菜不错,大家都尝尝。”就行了。&br&&br&8,吃完饭,主人没有离席,就不要动。想去上厕所,和左右的客人小声说一句“不好意思,我去洗手间一下”,然后再离开。&br&&br&9,席上发生意外情况,水洒了或者筷子掉了之类的,不要一惊一乍的,在外面就小声招来服务员帮忙清理就好了,家宴的情况就自己用纸巾擦掉,然后在告知别的客人后离席去洗手间清理。&br&&br&&br&感谢各位知友的赞同,谢谢,这些东西并不是成体系的,所以我写得很乱,有时想起什么就补充什么吧。
写在大家读这个之前: 首先,我没有说我写的这些东西是绝对正确的,母亲平时这么做,这么教,我就照着做,所以写下来这些东西其实很混乱,想起什么写什么,家里下一辈都是女孩子,所以自然是教导妹子的。 礼仪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就像…
哎,不屏到最后一刻,论文就是写不出来。所以周六晚上爬到知乎答题……&br&&br&&p&关于童年缺爱会影响成年后的性格、情感模式、价值导向这个命题,大家已经说了很多,我就不再赘述。童年对人的一生到底能有多么深远的影响呢?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从女明星那翻检例子。&br&&br&最常见的是梦露,童年时频遭遗弃,后来长成了金发美女,仍然安全感缺失,觉得身边的男人跟冷漠的收养者,并没什么实质区别。还有李嘉欣,父母离异,母亲带着她跟姐姐,住在香港特色的铁皮屋里,据说下雨天要用脸盆来接屋子里漏下来的雨。父爱缺失、物质匮乏,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她找一个个成熟富商拍拖就讲得通了。再比如郭羡妮,被指天生狐狸精,据说拍一部戏就要搭一名男演员,但是起底她的童年,又会发现父母离异,自幼漂泊,“爱”这一营养元素不良,难怪多年后要过分进补,不怕劳民伤财。&br&&br&从女明星们堂而皇之示众的命运来看,童年缺爱,后果往往有两种,&strong&一是过分渴慕异性关怀,不是患得患失,就是侵城掠地,就像一个我认识的熬过62年饥荒的老人,盛饭时一定要盛到满出来,隔三差五巡视自家米缸,跟孙辈讲“你们要存着点东西哦”。二是索性把带有救赎意义的爱彻底摈弃,埋头于成功、名望、资产等一系列,实实在在能够带来安全感的东西。&/strong&我很喜欢的作家韩松落写过一段话,精练概括了这种情形:&br&&br&&/p&&blockquote&“从贫苦坎坷生活里长大的男人女人,都有点像神话里那个瓶子里的魔鬼,你不是没给他爱,不是没救他,而是救晚了。被没有安全感的生活摧残蹂躏过的男女,是不大可爱的一个种族,在他们的排行榜上,爱情随时准备退居次席。爱会令人感觉不安全,爱令人分心,爱令人损失钱财,爱有可能拖住欲待狂奔的后腿,那就索性把爱连根剔除。如指间沙所说:“害怕一件事的最好方式就是彻底不要这件事,这是没有安全感的人感觉最安全的方式。”&br&&/blockquote&&p&&br&童年缺爱固然是一件值得同情的事情,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怎么解决。由我看来,要疏通这个问题,第一步就是认识到“对,我童年缺爱,但只有极少一部分的童年,会像婴幼儿奶粉伊利QQ星广告里描绘的那样,无忧无虑,快乐天真”。&br&&br&通俗意义上来讲,我也是童年很缺爱的人。七岁前孱弱多病,时常发烧,我爸妈刚开始打拼事业,根基不稳,顾不上我,就把我送回奶奶家。印象中我在很多人家里住过,奶奶家、姑姑家、不同的月嫂家,我爸妈一周回来看我一次,把我哄到午睡,然后就偷偷走掉。醒了以后我哭着要找妈妈,仓皇奔出门去,一路上看到谁都问,你带我去找妈妈好不好?六岁时,我爸妈下决心把我带回身边,到自己家去的路上,我爸指着一排房子问我:“宁宁,你知道哪间房子是我们家吗?”&br&&br&靠。这么多年了,我打这句话的时候,还是难过得一塌糊涂。&br&你说有阴影吗?当然有,我一直讨厌午睡,搞不好跟这个就有关系,我真的恨极了一觉醒来,就没了最亲的人的失落感。我还主张“没钱不要生小孩”,我妈要是接一句“都像你这么想哪来的你”,我就立马回嘴:“你以为你把我养得很好啊?”&br&&br&顶嘴归顶嘴,我也长大了。&br&&br&从陪伴质量上来讲,我爸妈做得也不怎么样。我妈活得很粗糙,一辈子没涂过指甲油,讨厌一切纯女性的八卦交际,热爱岗位,比热爱家庭更多。我爸呢,是个特别没好奇心和幽默感的人,小时候我一站上比地面高五十公分的东西,他就紧张得不得了。他是教竞赛的,老是跟一些智力和自制力都超群的孩子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祖辈与孙辈有同一个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