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陈胜的行为是装神弄鬼 杀人弄虚作假欺骗群众你是怎么看的.

都在说陈胜、吴广骗人,我就笑了【大秦帝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7,768贴子:
都在说陈胜、吴广骗人,我就笑了收藏
好久不逛贴吧,昨天进来回了几个帖子,回复我的人都拿陈胜吴广骗人来反驳我,真让我吃惊,后来我上网一搜,原来都是看了网上一个帖子:原文链接:就是这样一个断章取义的帖子,居然这么多人信,你好歹也去翻翻睡虎地秦简啊!这个帖子的纰漏我就不说了,原帖下面有大神指出来了,有兴趣自己看。
我操,怎么老删我东西
陈胜本来就是个骗子。
很多人跟我咬文嚼字,那我就跟你们咬:“徭”字百度百科解释:“役”字百度百科解释:“更役”百度百科解释:如果你仔细看了上面3则你就会发现在秦朝“徭役”指的是: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就比如修城墙这种,所以他才是适用《睡虎地秦简-徭律》的。在“更役”的解释中有这么一段话:“狭义的徭役是不包括兵役在内的。古籍中,如云梦秦简,既有《徭律》,又有《戍律》,也是把徭役与兵役加以区分的。”更加可以看出秦朝《徭》就是《徭》,《戍》就是《戍》,人家触犯了《戍律》里的条律你拿《徭律》去跟他配,岂不笑掉大牙!(戍律的原文我找不着,如有大神有请发我,在此谢过!)而且人家是去戍边的,下雨就可以不去谁还会去戍边?就算从史记-陈涉世家中的记载来做推理陈胜、吴广骗人也是不可能的。史记-陈涉世家中有2段话: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皆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二、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说陈胜、吴广骗人的仔细看清楚第一段中陈胜、吴广两人商议的内容。难不成陈胜、吴广骗人之前先骗骗自己?而且秦朝是法制国家,是有官吏宣讲法律的,900人啊,怎么可能一个人都不知道?且不说这些法律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下雨了是回家还是杀头都能不知道?900人都是没脑子的?如果真是900人都不懂法实在是难以想象秦朝怎么执行法律,按照你们的逻辑我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秦朝一个官吏抓了个百姓说:“你犯法了,要砍头。”百姓云里雾里的说:“特妈的老子犯了什么罪?”
什么东西,发个帖子都不能发完,我又没范什么禁忌,引用一些资料都要删!
帖子不完整,发的东西一直被删,不知道犯了什么禁忌。凑合看吧
是真是假,除了看话本身,还要看是谁说出来的。陈胜这个人,人品有问题。他说的话能信吗?陈胜流传下来的名言和经历也就那么几个。唯一一句实话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其实这句话都不怎么实在)其余都是在撒谎。陈胜以前对他的弟兄们说:“苟富贵,勿相忘。”后来他造反当了王,对自己的兄弟就逐渐疏远了。导致最后自己的部下叛变,自己被部下杀死。陈胜还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逆天改命,他在人民群众面前,表示自己不认同“天生富贵”的命运,以此号召人民起来造反。另一方面,陈胜派人去打渔,在鱼肚子里藏一份锦书,还叫人晚上装神弄鬼,学狐狸叫,说:“陈胜是王,是真命天子。”怎么别人就不能天生,唯独他陈胜就可以天命了?打年轻时候起,陈胜就开始说谎话,以上就一共出现了一次谎话,两次诈骗。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还有人相信他的话,相信他的为人。古人相信他也罢了,可悲的今天还有人那陈胜的一两句话,来作为评价秦朝的标准。“误期当斩。”这也是陈胜说的。又是谎话。出土的秦律实实在在的反驳了这一点。“天下苦秦久矣”这也是陈胜说的吧?被当今的秦黑捧为黑秦定律。尤其是以粮食导购为首的一派人。但是陈胜又跟人说了,他是要替公子扶苏报仇。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儿子,嬴氏皇族,秦朝皇帝的候选人。他这一句天下苦秦久矣,不就把自己推崇的扶苏也搭上去了吗?后来,还没灭秦,还没替扶苏报仇,陈胜就在楚地称王了。又说要:“张楚。”张楚也轮不到陈胜来当楚王啊。人家项梁项羽要复兴楚国的时候,都是去找楚王后裔当楚王。陈胜是想张“陈胜王”,而不是张楚王吧?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也都知道陈胜的为人了。他在历史上就只说过一次真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也不是用来描述事实,也不是用来决策或承诺的。就是一句浮夸的气话。要说陈胜说过什么切切实实的承诺,比如季布,一诺千金那种,陈胜根本就没有一次。其实就连陈胜这个人的存在,都是一件极其荒诞的事情。按照现在某些专家和某些学派的人,他们认为秦末的时候,工程多得不得了,又是北上,又是南下,又修长城,又修阿房宫。除了工地和军营,秦国上下还找得出一个壮丁吗?陈胜他老人家一呼百应,一下就来了几十万。从大泽乡打到陈,就已经有了数万人,战车都有几百辆(不知道陈胜还用战车干什么?)。打到函谷关的时候,就已经有数十万人了,加上各地的散兵流寇。秦国怎么会没有壮丁呢?而且陈胜不是走到函谷关,是打到函谷关的,打是要死人的。也就是说,陈胜西进的路上,除了自己的壮丁,还有守城的壮丁,一路上不知道杀了多少壮丁。难道说陈胜在大泽乡一造反,长城上的民工和皇陵的民工,就都坐火车回家去了?总之,陈胜这个人身上的疑点太多,谎言太多。秦朝真是被他抹黑了很多,不过倒是可以反驳某些专家说徭役过重的谬论。
看你才13岁我就不跟你一般见识了,孩子你还很年青 ================陈胜说过一句实在话没有?你找一句出来瞧瞧。
实在话,就是像商鞅那样,说了把木头扛到北门,就给100金,而且后来真的给了钱。这就是实在话。陈胜说过这样的话没有?
下面是百度百科对徭律的解释:徭律百科名片中国古代有关徭戍丁役的法律。徭戍和赋税是封建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手段,也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基础,历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所重视。《周礼·地官·乡大夫》即有关于徭戍的记载:“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孟子》也曾谈到古有“力役之征”。据史籍和铭文、简书记载,西周即有力役征发制度。战国以后有关徭戍丁役的法律是从西周发展而来的。简介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云梦秦简)共两百零一枚简、律文一百零八条,包括徭律一条。徭律是秦代关于徭役的法律。《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然而律文却显示对失期的最高处罚仅为“赀一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由此可知,失期当斩的法律应当是日后修订的。与之同时出土的并列为秦代行政法的还有 司空律(十三条)、军爵律(二条)、置吏律(三条)、传食律(三条)、行书律(二条)、内史杂律(十一条)、尉杂(二条)、属邦律(一条),共计三十八条律文。
百度百科力役的摘录:广义的力役包括刑徒、居赀赎债者、下吏(犯罪的官吏)、罪犯等所服的劳役;狭义上的力役就是指正常征发的徭、戍之役。
你非要辩,我就跟你讲讲陈胜以前对他的弟兄们说:“苟富贵,勿相忘。”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也是陈胜说谎?这些人是他兄弟?他们是一路人?司马迁本来是想说陈胜从小就有大志,结果你非要说陈胜说谎,我也实在无语
陈胜还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又说要:“张楚。”张楚也轮不到陈胜来当楚王啊。人家项梁项羽要复兴楚国的时候,都是去找楚王后裔当楚王。陈胜是想张“陈胜王”,而不是张楚王吧?话不要说半句,我给你补全。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战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如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是谎话?不理解你的逻辑古时候等级制度森严,搞这种活动都是要打别人的旗号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陈胜吴广打公子扶苏旗号不是很正常么?陈胜起义本来就是要自己做王,谈得上欺骗?明末清初各地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活动的人你以为都是想恢复明朝?都是要自己做皇帝的!至于你说项羽找楚国后裔当王就更好笑了,那明明是个傀儡好不好,最后还给他杀了。项羽不想自己做皇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是谎话?不理解你的逻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都是天生的吗?陈胜说这句话,就是为了否定。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所以可以推翻,可以让百姓去做。记住这句话,陈胜的观点是“权贵不是天注定的。”然后你再看看另一件事。那就是陈胜派他的手下,去河里抓了一条鱼,在鱼肚子里塞了一块布,写着陈胜王。又派人晚上学狐狸叫,说人话:“大楚兴,陈胜王!”这就是装神弄鬼,愚骗老百姓,让老百姓傻乎乎的以为陈胜是真命天子,一定会成功。你再看看这件事的观点:我陈胜是天指派的大王!你再把这两个观点对比一下:1,权贵不是天注定的。2,我陈胜是天指派的大王!这里的矛盾和谎言发现了没有?陈胜说过实在话吗?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这算是说实话吗?
陈胜吴广打公子扶苏旗号不是很正常么?陈胜起义本来就是要自己做王,谈得上欺骗?=============================这当然是欺骗了。既然打着扶苏的旗号,那就应该从新拥立一个秦皇。而不是自己去当楚王。当然那个时候扶苏已经死了,陈胜支持一个已死的公子,心里打着什么鬼主意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天下苦秦久矣”这也是陈胜说的吧?你去看看史记,这话绝不是只有陈胜一个人说过,高祖也说过。自己去翻高祖本纪
不知道是“戍边迟到”的刑罚重还是“戍边中开小差逃跑”的刑罚重,请大神解释一下...
我发现贴吧里的人真是好玩,不对我说的陈胜、吴广没骗人的理由逐条反驳,居然跟我说陈胜人品不好,所以他说的话都是骗人的,真是无语至极。都是小学生水平?还有些人自己一点是非辨别能力都没有,一看到引用百度百科就无脑乱喷,实在是让人好笑!你要是小学生我就原谅你了
麻烦楼主把史记的原文翻译一下
我觉得吧。。。大家都是看了史料,然后结合自己的逻辑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本身上就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本人还是学生,历史学的越多,越知道有些历史是假的。所以认为虽然是史料,但也是人所写,也会结合个人的观点。并不是所有的史料都靠谱。所以觉得历史除了经历过,其他的都是结论靠近真实的可能性越大,就当做史实吧。。。。。。个人观点,没看过秦律什么的。就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不喜勿喷
秘籍。老师憋了半天语重心长告诉我:”你每到一个帖子就粘贴这句话,十五天就到了11级”...我彻底恍然大悟!吧主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经验了。我是路过的,我什么都不知道,不过我已经精秃了,假如你每天签到拿4经验,18级=75000天,如果从1岁开始签到,那100 年=36500天,你差不多要活200年保持每天签到(谁知道200年后还有没有签到这玩意),如果你每天再水4经验,时间减半,但考虑现实,你不可能再活100年,取50年吧,你就要每天水16经验,可能你是个勤快的人,每天水32经验,那就需要25年!!!再如果你是个大水怪,每天水64经验,那就只要12.5年!!!还如果你个心急的人,每天水128经验,你只要6.25年!!!!假如你已经急不可耐了,每天水256经验,那你碉堡了,只要3.125年!!!当然,你会觉得3年还是太远了,每天你闲的蛋疼,忙忙碌碌的水512经验,碉堡了,你只需要1.5625年,只比1年半多一点!!!什么!!你还不满意,那你觉得你可能一天水1024经验吗,可能吗!!可能吗!!!据说回复100字或者一百字以上可以得到11~30经验,真的很棒。。。。那么,按照队形,点击复制,把我的话复制一片,拿经验妥妥的
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皆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发900贫苦百姓去渔阳戍边,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在征兵名册中,做屯长。碰巧天降大雨,路不通,估计已经延期了。延期,按法律全部要斩首。陈胜、吴广就一期商量说:“现在逃也是死,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为什么不为国家大事而死?”
二、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吴广一向对手下很好,士兵很多都愿意为他效劳。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走,以激怒将尉,好让将尉羞辱他,以激起吴广手下的怒火。将尉果然中计要用打吴广。将尉拔剑,吴广反抗,夺剑杀将尉。陈胜帮他,一共杀了2个将尉。陈胜、吴广把手下召来说:“大家遇到大雨,都已近逾期了,逾期按法当斩。即使不砍头,历来戍边死的人十个中间有六七个。然而做大事的人要么不死,死也要死的出名,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天生的吗!”
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国古代-秦汉时期(上册)第四节 征兵制节选一段:②正卒是已在郡县接受一年训练的兵员,卫士和戍卒则是被朝廷调出服役或作战的兵员,故当在受训之后调发。详见钱剑夫《秦汉赋役制度考略》第180页及注。③秦简《徭律》;汉有“军兴法”,见《史记·司马相如传》;《史记·陈涉世家》。④《汉书·食货志》董仲舒言“为正一岁,屯戍一岁”;而《汉官仪》则言“一岁作正卒,一岁作卫士”。不过,汉代兵役为两年,除作正卒一年外,另外再服役一年。可见,如果作卫士,便不作戍卒,反之亦然(详见劳干《汉代兵制及汉简中的兵制》)。怎么看这个徭律都跟军事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③秦简《徭律》;汉有“军兴法”,见《史记·司马相如传》;《史记·陈涉世家》。就这个?是全文么?要是作者真把陈胜、吴广的戍边说成是徭律我只能说作者也没有搞清楚徭役跟兵役的区别。
司马迁的故事,多少有点漏洞而且,陈胜吴广这事当时也没史官记下,司马迁也只能结合一下故事和传闻自己改编一下。内容真真假假,就看你怎么筛选内容了
这件事跟秦的史书和律法没被光明正大的流传下来有很大关系。
——我们的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你们好,我是来误导你们的。
关于天下云集响应问题,诚然,但事实上农民起义几乎就是这个趋势,来得猛烈去得也快,正规军前几无还手之力。陈胜此人,应该是个顺时而兴的起义头目,人品不予置评,但能力,着实不见几多。
登录百度帐号C11:京报专栏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数字版首页 >
第C11:京报专栏
是什么注定了一个人要当皇帝
日 星期二 新京报
  ■&下载汉朝(1)  【开栏语】市面上网络上对历史的解读已经够多了,但读来读去,普遍的读史散文都是用着最时髦的网络语言甚至是火星语去写,脑子里的思想却还是汉朝人的;更多的,价值体系直接就是教科书成王败寇的那一套——还不如汉朝人呢。这个《下载汉朝》,至少能做到的是,说正常人的话,用现代人的脑子,老老实实地读读《汉书》。  □侯虹斌(作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当然说没有,但当了皇帝的人,一定会说有。事实上,在想当皇帝的时候,陈胜吴广也会说“有”,而且,他还希望大家也说“有”。  《史记》载,陈胜、吴广赶赴渔阳误了时间,按秦律当斩。陈胜、吴广于是决定谋反。为了号召大家,这两人先是用丹书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悄悄地放在捕鱼人抓的鱼肚子里。有人买了这条鱼,看到了鱼肚子里的书;后来,陈胜又让吴广到附近的一座野庙里,夜里点篝火,学狐狸的声音喊:大楚兴,陈胜王。这个故事口口相传,很快,大家都开始注意起陈胜。  正是因为相信帝王是有“种”的,才会处心积虑地设计,证明自己是天命所授。陈胜确实拥有专制统治者的质素,喜欢奉行双重逻辑:同样一句话,利于自己时就是对的,不利于自己时就是错的,完全不必逻辑自洽。注意到了吗?能够清晰地喊出这样的六个字的,那听着还能是狐狸叫吗?他们身边的同伴难道就不知道世上没有这样的狐狸吗?换言之,这些士卒也知道是陈胜自己在装神弄鬼;但他们也想造反,需要一个领袖,既然你表现得那么热心了,那好,就你了。  其实,比起汉高祖刘邦,陈胜所做的手脚,还是很粗糙。区区两个异相,就足以让陈胜率令群雄了,而最终争得天下一统的刘邦,那身上得藏有多少天机啊。在《史记》中记载的就有:刘邦母亲刘媪与蛟龙交合,怀孕生下刘邦;刘邦喝醉时,旁人看见他上方有龙;占卜者说刘邦一家贵不可言;刘邦躲起来也被吕雉找到,因为他上方有云气;范增说刘邦之气成五彩,为天子气,一定要把他赶尽杀绝……在铺垫“君权天授”的一系列文案当中,“高祖斩蛇”最为著名,这个故事证实他是“赤帝子”。  其中,有多少是真,多少是他自己假造的,又有多少是立汉之后大家替他附会和打圆场的,恐怕是天知道了。但至少有一点,“沛中子弟听说这样的事,都想归附他。”说明他在这些预言中,成了最大的得益者。  再回到失败了的陈吴身上吧。明睿如司马迁,能一眼看穿陈胜的表演,又岂会看不出刘邦的诡计?只可惜,又不能公开挖苦自己的开国皇帝,只好借着陈胜吴广来含沙射影。我都能想象他一边忍着笑,一本正经地写下一个又一个的“真龙”、“云气”和“帝子”了。<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16:55:45]
21:44:12]&&&&&&& 昨天看电视到很晚。虽然觉得看的内容没什么意思,可是还是一直看着,好象看着本身就是意义一样。今天,已经记不起看了什么内容,只知道,看了很晚。
&&&&& 就这样,还是不困。已经夜里零点。窗外突然传来雨滴声,兴奋地朝窗外看看。路灯还亮着,投下树的影子。地上似乎是雨滴打出的湿湿的点点印记。好象有一丝凉爽。回到床上,更没有了睡意。带回的凉意让我裹了裹被子,真舒服。
&&&&& 很快,感到燥热。无论怎么着都是发热的感觉。更加的睡不着。
&&&&& 就这样,慢慢地消耗着自己的精力。直到睡去,不知不觉地。&(字节数: 385) [原创
21:45:58]&&&
&&&&& 今天中午讲练习,讲到“甚矣,汝之不惠”,答案上说是主谓倒装。我以为自己明白了,可学生一问:“为什么?”哎呀!坏了,我还没有向老师问清楚!而且连这个句子也不能十分清楚地翻译下来。于是,就强打起精神,说:“我们翻译一下句子,就能大致明白了。这句话什么意思?”“你不聪明得很啊!”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嘿,这可不就是在说我吗。到底该怎么解释呢?还是没想出来。又往学生中间走了几步,他们一个个的目光都跟着我。现在,又一次感到了目光的杀伤力。感觉脸上发热,头上有点冒汗。只好向学生说,“我也没十分明白,我再问老师吧。”
&&&&&& 一下课,赶紧问王老师。王老师一看,就说:“这是很典型的主谓倒装。‘之’在这里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结构做主语。”噢,原来如此。就这么简单??好!这下可以明白地教给学生了。晚自习时,信心十足地走到讲台上,潇洒地写下这个句子,说……再暗自得意地看看学生,心想:这下你们明白了吧?
&&&&&& “‘甚’不是副词吗?它不是修饰动词,做状语吗?怎么做谓语?”课代表孙金霞立即指出来。
&&&&&& “恩?恩……”我再一次没话说了。傻了,把个粉笔来回颠倒个儿。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急得想向他们说语法是从外语上套过来的,想跟他们说语法的划分可以划成主谓两部分。可是一想,这些自己更讲不明白。于是,硬塞给学生说:“老师说了,这个很典型,我们大家先死记住。”唉,怎么又是这种状况?真想现在就去向别的老师求救,可是这节课就是自己的自习课,还要在班里呆下去,而且是整整一节的时间。郁闷!
&&&&&&& 下课一问,“甚”在这里是“厉害”的意思,形容词,可以做谓语。
后记:从一开始到现在,我其实还没有进入教学的门径。因为,我连最基本的积累都没有完成。真是的。我还要走多久才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呢?&(字节数: 978) [转贴
15:16:59]&&
――Q“”“”“”“”&(字节数: 23846) [转贴
21:40:45]&&叙述与读解:秦始皇的十二个永恒词(下) 作者:平子1954 提交日期: 21:03:00 永恒词之十一:始皇之死   公元前211年,一颗流星燃烧着耀眼的光芒落在了秦国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的地面上,变做了巨大的陨石。有人在上面偷偷地刻了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听说了,派了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起来杀了,并愤怒地命人焚毁了那块陨石。   借天降陨石刻字,这其实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他的国家潜藏着危机了。可惜秦始皇没有坐下来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却在一种郁闷的心情中过多地思考如何让生命延长或者不死的办法。      这年秋天,又发生了一件事情。   秦使者在华阴道上,一个神秘的山人手里拿着一块玉璧拦住他,说,拜托你把这块玉璧送给池君。说完转身而去,回头又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今年祖龙死。   使者想问个明白,那人已消失不见了。   使者不敢大意,回来后就把这件事情向秦始皇作了汇报。一起看那玉璧,认出来,原是始皇第二次出巡渡过长江时不慎落入水中的那块玉。   秦始皇笑了轻松地说,一个山鬼,最多也就知道一年间的事。   秦始皇说这话,因为当时已是秋季,意思是说今年快过去了,山鬼的话未必能够应验。   退朝后又轻松地说,祖龙,是人类的祖先。   秦始皇故意把祖龙混淆为祖先,因为祖先是已经死了的人,与己无关。   虽这么说,而他的心里并不轻松。      秦始皇知道那个山鬼话里的含义。   所谓池君,是水神,秦始皇以水德为国政以至改黄河为德水,那么这个山鬼暗指的水神就是秦始皇;所谓今年要死的祖龙,还是暗指他的,祖,开始的意思;龙,皇帝的象征。   对待这件事情,秦始皇仍然没有坐下来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譬如为什么人们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期望着他死,是不是政策有了问题,政权有了问题,官吏有了问题,人心有了问题等等。而他还是过多地考虑怎么让自己长生不死以及不死的办法。   通过占卜,显示他必须迁徙和巡游。   秦始皇就相信了。先是迁徙三万户民众到北河、榆中定居,每户赏赐一级爵位。然后决定出巡。   这是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也是他在这么一种特殊背景下的最后一次出巡。   很显然,他的这一次出巡怕是凶多吉少了。      在此之前,秦始皇曾有过四次出巡。   秦始皇从二十二岁(公元前238年)开始亲政,掌握大权,此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都忙于宫廷政务和征伐六国,他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从容的心情出外巡游。   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定天下后的第二年他四十岁时,开始了他第一次的外出长途巡行。选择的是西部,从咸阳出发,沿河西北行,经彬县向北,进入甘肃宁县、合水到达庆阳,再向西到宁夏南部,越过鸡头山,向南进入甘肃静宁、定西、临洮,再向东,经陇西,到达秦人祖先故地西垂今甘肃天水,然后翻过陇山到陕西陇县,在歧洲离宫回到中宫休整几天,再经武功回到咸阳。这条出巡路线经过了秦祖先创业发祥地,可以说是寻根拜祖之旅。当然他主要的目的还是视察他戍边的军队和正在构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      第二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首次出潼关东行,经洛阳、开封,向东北山东济宁,先上邹县峰山,再登泰山,在两山上勒石刻碑,歌功颂德,昭示天下。从泰山上下来时,突遇暴风雨,避雨树下,封那棵树为“五大夫”。然后沿着渤海向东,经黄县、睡县,越过成山峰顶,登上之罘(fu)山,勒石刻碑;后来沿海南下江苏海洲、向西到彭城(徐州),打涝当年落水的那只九鼎,南入安徽,渡淮河,过凤阳,再转向西,经河南南阳,入湖北汉阳,过长江到湖南岳阳、湘阴、长沙等地;归途经沙市、江陵、襄阳,过武关,入陕西商洛,回到咸阳。此次巡游,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第三年,秦始皇再次去山东半岛沿海巡游,刻石留念,返回途中经河南原阳县博浪沙遇刺,韩国公子张良倾家产千金,雇一壮士以一百二十斤铁锥行刺。因巡游车辆多,壮士判断有误,击中副车,秦始皇幸免,下令搜捕十日未获,极大地破坏了秦始皇巡游的兴致,泱泱而归。      这之后,秦始皇有两年时间不再出巡。   到了公元前215年,才有了秦始皇的第四次出巡。于是从潼关北经大荔过黄河入山西永济,到河北邯郸,再向北至琢县,又向东抵秦皇岛海滨小住,然后出山海关,到辽宁绥中海滨游览。在返回时,他巡视了长城线上的河北蓟县、密云、怀来,进入山西过代郡、雁门,渡过黄河,经过陕北的榆林、延安等地,回到咸阳。      占卜之后,几下耽误,处理完一应缠手的事情,也就到了第二年即公元前210年的秋天了。秦始皇开始了他第五次也是他最后一次特殊背景下的出巡。   这次与上次出巡相隔五年。   我就想,假如没有那些我们所说的特殊背景,秦始皇可能也就没有这次充满精神迷茫心灵困扰生命焦虑的死亡之旅了。   出巡的陪同人员有左丞相李斯,让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秦始皇疼爱的小儿子胡亥吵着闹着也要跟着去玩,秦始皇答应了;一定是用了一个父亲的口气说,想去,那就把他带着吧。儿子,那咱可先说好,路上可不许捣蛋。   胡亥乐了,一脸孩子式的美气和甜蜜。   一块去的还有一个人,就是专门管理宫廷乘舆车马与印信、墨书的头儿宦官中车府令兼胡亥法律教师赵高!      十月,秦始皇从咸阳出发,乘坐的当然还是他的那辆装饰精美陈设豪华的御用铜马车。也是1980年在秦始皇陵边上出土的那驾我们看到的铜马车。后经考古研究人员考证不是,出土的那两辆青铜车是根据秦始皇生前的御车仿制的,大小只是真车的一半,但其结构与形制跟真车完全一样。   我们来稍稍欣赏一下。   科学而考究的车轮,三十根密集的辐条,分散了车身重量对轮圈的压力,使得车子既轻快又结实。再从侧面看去,辐条靠近车毂的地方明显加宽,作用是加强轮子横向受力的强度,直接的比喻它很像我们今天的自行车轮。   再看车毂、系驾绳索套管、车轮锁、制动装置以及马头饰等,加工工艺复杂又相当科学合理令人称奇,不能一一备述。 &&&我们知道在西方,直到公元八世纪,皮带都是勒在马的喉部,经常出现高速奔跑的马窒息而死的情况。而秦青铜车的系驾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实验证明了它的先进性,用西方的系驾方式,两匹马只能拉半吨的重量;用秦车的系驾方式,两匹马可以拉一吨半。   现在来看看青铜御用车内,可坐可卧,安稳舒适。车厢有一门三窗,门在车尾,前窗可上下启闭,左右两窗板镶在两个凹槽之间,可以来回拉动,完全像现在汽车上的推拉玻璃窗;既便于途中观览,又可通气采光。“闭之则温,启之则凉”,类似车中“空调”。   秦始皇乘坐的车子叫安车,在他前面开道的车子叫高车。   史书记载,秦始皇外出巡游时有大批文武重臣警卫侍从随行陪同服务,一般情况下,大小车子在八十辆左右,威风程度不比现在的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们差。      秦始皇此次出巡,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   他到了湖北、湖南,其中去湖北云梦的九疑山遥祭虞舜,再乘船顺长江而下,观览籍柯,渡过安徽江渚,经过浙江丹阳,接着到达钱塘。到浙江边上的时候,因那一段江面靠近大海,江面宽,风浪大,秦始皇一行就向西往回行走了一百二十里,从余杭一处江面较窄的地方渡过去。这才去了绍兴,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遥望南海,并刻石立碑。   始皇返回时,途经吴地,从江乘县渡江。沿海岸北上,到达琅邪。   这时,那帮装神弄鬼的方士不知从哪又冒了出来,其中那个著名的徐市带人到大海上已经为秦始皇寻找仙药好多年了,也没找到什么狗屁仙药;倒是不知花了秦始皇多少寻找仙药的专项经费,无法向秦始皇交代,只好硬了头皮编造谎话瞎话鬼话,说,蓬莱仙药确信是可以找到的,但问题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被大鲨鱼所困扰,希望皇上能派善于射箭的人一起去,用装有机关可以连续发射的弓弩射杀它!   秦始皇在听了他们的谎话瞎话鬼话后,日思夜想,就做了一个梦,像真的一样,他在梦中与海神交战,海神好像人的形状。醒来后就请博士给他解梦。谁知那博士也是个装神弄鬼的方士,说了一通幼稚弱智到极点的谎话瞎话鬼话,说,水神本来是看不到的,它是用了大鱼蛟龙做侦探。你看现在皇上祭祀做得周到又恭敬,却还能出现这种恶神,应当想一切办法除掉它,然后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   秦始皇就相信了,这进一步表现出这时的秦始皇精神迷茫心灵困扰生命极度焦虑。于是命令入海求仙药的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自己也亲自带了弓弩去等候大鱼出来,以便按照方士们说的射杀它。   精神迷茫心灵困扰生命焦虑的秦始皇从琅邪向北,航行到荣成山,也没见到一条为海神做侦探的大鱼。继续航行到之罘山的时候,一条大鱼出现了,秦始皇激动不已地扣动了弓弩的机关,连发数箭,射死了那条大鱼。   那天始皇的气色有了一些生动,饭量也好了起来。然后沿海岸向西进发。      第二年的七月,在到达到河北广宗县沙丘时,秦始皇终于病倒了。   这一病,原本就充满了精神迷茫心灵困扰生命焦虑的秦始皇就有了死亡的预感和临终的慌张。   随着病情的加重,旅途跋涉中又不能得以及时的疗治,秦始皇在对衰弱不支的身体最后放弃之前,巨大的恐惧已经摧垮了他的精神和信心!   他给儿子扶苏写下了遗书:回咸阳来参加我的丧事,把我安葬。   是的,巨大的恐惧已经摧垮了秦始皇的精神和信心,这是一个说明。   遗书写好后,加盖了御印,暂时封存在中车府令赵高那里。   赵高接过那封遗书,他的手一阵剧烈的战抖,而历史没有发现这个生动的细节。      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   风云突变,迷雾团飞。   谁亲眼目睹了秦始皇死亡的最后一刻的安详与痛苦,谁在其一侧倾听了秦始皇弥留之际微弱的呻吟和嘱咐,谁看到了秦始皇死亡的全过程,谁最先得知并发现了死了的秦始皇又是谁最先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惊闻这天塌地陷的噩耗……   难道病重的秦始皇那时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么。   御医呢,警卫呢,仆人呢;   李斯呢,赵高呢,胡亥呢。   是谁逼迫了他们,是谁趋赶了他们,是谁控制了他们,是谁封锁了他们。   乃至谁看到了秦始皇的尸体!   没人能够作出回应和解答,那么我们看看赵高的表演。      第一幕:赵高先扣留了秦始皇的那封遗书,对外全面封锁秦始皇逝世的消息。将秦始皇敛尸入棺,放置在既密闭又能通风的d凉车中,让始皇宠幸的宦官做陪乘,在回咸阳的路上,每走到适当的地方,就献上饭食,其他百官也象往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d凉车中降诏批签。从井陉到达九原,正是七月暑天,秦始皇的尸体开始腐烂,从车中散发出了刺鼻的臭味,赵高就下令随从官吏往车里装一石也是臭气薰天的鲍鱼,鲍鱼的恶臭味混淆了尸体的恶臭。      第二幕:赵高对胡亥说,皇上死了,眼下还没有诏书封诸子为王而只给扶苏写了一封信。孩子,你知道这将意味这什么么,长子扶苏一旦到来,就会立为皇帝,而你连一寸封地都没有啊。   胡亥说,这很正常啊,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啊。贤明的君王最了解他的臣子,伟大的父亲最了解他的儿子。父皇生前不封立我们,我们无话可讲得啊。   赵高说,傻孩子,不是这样子的!现在立谁为王,大权谁握,生死存亡,断然的决定都在于你、我和丞相李斯了。你怎么这么天真幼稚,让别人向自己称臣与自己向别人称臣,统治别人与被人统治,能是一样的么。   胡亥说,废除兄长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从父命而惧怕死亡,这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帮助和阴谋运筹勉而为之,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天下不服,我身败名裂,国家还会灭亡。   赵高说,我说你这孩子天真幼稚,你还和我讲起道理来了。那么商汤、周武杀杀杀杀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杀杀杀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就连孔子都著述了这件事情,不为不孝。你是一个男人,办大事就不能拘于小节,行大德就用不着推辞谦让;乡间的习俗各有不同,官员们的工作方式因地制宜。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一定能够成功。我希望你不要罗嗦了,按我说的去做!   胡亥说,皇帝去世,还未发丧,这个时候怎么能张开嘴去求丞相。   赵高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短暂紧迫地都来不及谋划!就像携带干粮赶着快马急急赶路一样,我唯恐担心害怕的是耽误了时间!   赵高对胡亥铁青着脸色,说到时时间的紧迫,站起来就走了。他这会儿的确没时间和这么一个小孩子在这里婆婆妈妈地罗嗦。   他知道他干了什么,他内心的紧张超过了他的估计,他知道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在此一刻对于他的意义。      第三幕:赵高现在去找李斯。他知道这个巨大阴谋策划的实现,关键的一个人物是李斯。但他赵高不过是一个管车马文案的宦官,而李斯是权重如山声名显赫以铁碗著称的大秦帝国的丞相。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只能威胁逼迫他了。   关键的是他没有时间了。 &&&赵高说,丞相,始皇去世,赐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服丧,并立为王。诏书未送,皇帝去世,无人知道。对不起,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御印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你我的一句话了。如何定夺。   李斯说,你你你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这就根本不是我们做人臣所应当议论的事!   赵高说,我的丞相,你还是先估计一下自己吧,你和蒙恬比,谁的能力更大,谁的功劳更高,谁的谋略更深远;天下百姓更怨恨谁,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亲近,谁更疏远。   李斯说,不错,你说的这些方面我的确都不如蒙恬,但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苛求于我呢。   赵高说,我赵高是什么东西,我本来就是一个宦官,一个奴仆,侥幸凭借我熟悉那么一点狱法文书而进入秦宫,管理事务二十多年,我还真没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和功臣,再封爵传给下一代的;我看到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一个个最终都不能逃脱被诛杀的命运。   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大都你都了解,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即位之后,无疑要用蒙恬担任丞相;到那时,你会落得个什么下场呢,我的丞相啊,你最终怕是连怀揣通侯之印退职还乡都没有可能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让他学习法律已经有好几年了,我还没见过他有什么错误。他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心里明辨是非但是不善言辞,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我看可以立为皇位的继承人。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最后做出决定!   李斯说,你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我李斯只能执行皇帝的遗诏,我自己的命运听从上天的安排,我没有什么考虑,不会有什么决定。   赵高说,安全可以转为危险,危险可以转为安全。安全与危险的辨证关系你都不能明白,你有狗屁尊贵!我阴险地告诉你吧,你可要小心了哦。   李斯说,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里的平民百姓,一只厕所里的老鼠;皇上之所以提拔我重用我,让我担任大秦帝国的丞相,封为通侯,让我子孙都享有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就是因为他是要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付给我,我又怎么能辜负了他的重托呢。忠臣不因怕死而苛且阴谋从事,孝子不勤劳而危害自身,做臣子的守好自己的本分职责就行了。请你不要再说了,也不要妄想让我李斯也跟着你一起犯罪。   赵高说,真正可称得圣人的并不都是循规蹈矩,这句话反过来说循规蹈矩的,你也做不了圣人;圣人就是要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适应变化,顺从潮流,与时俱进;从事物的趋向中,就能预知事物的归宿。就事物本身而言,也是如此,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此消彼长,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现如国家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揣摩着他的心志和意向也很明确,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定要把那话挑白了说;况且从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作乱,从下面来控制上面就是叛逆。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凋落,冰消雪化就大地万象更生,这是自然界必然的结果。您怎么连这些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了呢?   李斯说,我听说晋献公废太子申生改立奚齐,后果是三代都不得安宁;齐桓公小白和公子纠兄弟争夺王位,结果是哥哥纠被杀死;殷纣王杀死叔父比干亲戚,又不听从臣下劝谏,都城夷为废墟,丢了社稷江山;这三件事都违背天理丧尽天良,所以一个个国破家亡,宗庙颓废。我李斯还是人啊,怎么能参与这篡权作乱的阴谋,做这种大逆不道的勾当!   赵高说,我的丞相啊,你就别犯傻了,齐心协力,就可以大功告成;内外一致,就不会出现差错。你听从我的计策,保管没错,你会长保封侯,永世相传;你一定会有像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一定会有像孔子、墨子那样的大仁大德大智大慧。现在放弃这个对于你我都是千载能逢的大好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不可预测的祸患和灾害甚至会株连殃及到你的子孙,想想,我都替你心寒!真正善于为人处世者,相机而动,处变不惊,天地城府,从而转危为安,因祸得福!你就给我一句痛快话吧,你就说你想怎么办!   李斯仰天长叹,满面流泪,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李斯太了解眼前这个心狠手辣的赵高了,他说是来征求意见和我商量,其实他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不过来通知我一下罢了,你听他那藏了锋芒的暗示威胁恐吓进逼,那就是最后没有商量的通牒和摊牌。他李斯同意也要同意,不同意也要同意了。   李斯感到了凝结在死寂空气中的阴森杀气,他仿佛看到了赵高已预谋安排下的杀手就埋伏在他的门外,他仿佛看到了他们阴险恍惚剑拔弩张在窗户上的影子。   李斯答应了赵高。   李斯在一声无奈唏嘘的感叹中,牙齿把嘴唇咬出了鲜血。   赵高回去报知胡亥,说,我奉太子你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他敢不听!      李斯不仅不敢不听,还被迫直接参与了这一场阴谋。   赵高这时已经采取了非同寻常的措施和行为,完全控制了局面。   我以为这时赵高极有可能对胡亥和李斯等也实行了软禁。      第四幕:在赵高的威力与武力的胁迫胁持下,胡亥、李斯与赵高三人就伪造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   接着,伪造了一封秦始皇给扶苏的信,这封信显示了赵高在这样紧迫的情势下,那种不择手段,那种毫无人性的凶残凶恶凶狠凶暴,为世上罕见。   迫不及待他要杀死扶苏,在信上以秦始皇的口气说,公子扶苏和蒙恬率领几十万大军驻守边疆,几十年不能扩展帝国疆土,士兵伤亡严重,没有建立一点功劳,还不断上书直言诽谤指责我的决策失误。而这完全是因为我让你长期担任监兵的职务而没让你回朝来做太子,从而心生怨恨继而成仇。作为儿子如此大不孝顺,我只有赐剑让你自杀!   迫不及待他要杀死蒙恬,在信上以秦始皇的口气说,将军蒙恬跟随扶苏在外,不能纠正扶苏的错误以及他的怨恨他的阴谋他的行为,作为人臣如此大不忠,我只有赐剑让你自杀!把军队叫给副将王离。   王离是王翦的孙子,后来率军投降了楚霸王项羽。这当是后话。      司马迁说当时派了胡亥手下的亲信我以为就是赵高的亲信把这封信是送到上郡,交给了扶苏。   扶苏拆阅后,大喊冤枉,伤心大哭。天旋地转地就奔了内室要自杀。   蒙恬叫住了他。   蒙恬觉得这有点太突然太蹊跷了,始皇帝怎么就毫无端由地派了使臣来要我们两个自杀;而且信上说的理由显然是虚假编造;即便是事实,公子和我也不至于都犯了死罪啊,这也不像始皇帝平时对待公子和下臣的做法。断定这是一个诡计。对扶苏说,一个使臣,一封信,你就这么轻易地相信了?是不是向始皇帝请示或证实一下,然后再作决断。   送信的使臣听了不愿意了,说,大胆,你们两个死到临头的罪臣,竟敢怀疑朝廷怀疑秦始皇帝怀疑皇帝诏书,就凭这,也犯死罪!   扶苏无奈,信是假的,你也要死;信是真的,更是要死。即使左右都是要死,不如现在就死,让生命慷慨一些,悲壮一些。   扶苏在最后的时刻,几乎没有伤心了,便也没有犹豫了,向自己喉咙的那锋利的一剑刺得好果决。   扶苏自杀让蒙恬丧失了澄清事实扭转局面挽救生命的可能和信心。如果扶苏不死,事情就会有了时间的缓和,其间就会出现另外的变数;你想想,扶苏和蒙恬手里有三十万大军啊。扶苏一死,原本就是忠诚良将的蒙恬在缺少了精神的支持后也放弃了。但蒙恬最终不肯自杀,使者把他交给了狱官,暂时关押在阳周。      听说扶苏死了,蒙恬已被囚禁,胡亥心软了心疼了,说蒙恬这么好的将军杀了太可惜了太亏良心了太无恶不作了太没道理了还是释放了吧。   赵高说,不行!不仅蒙恬不能放,他的弟弟蒙毅也要一并除掉!   胡亥说,理由。   赵高说,还要什么理由,先帝原先想立太子,蒙毅劝阻;尤其对你,明知道你在公子中贤能而且优秀,就是让先帝拖延着不让立你为太子。他这既是对你不忠,也是蒙骗先帝。这两大罪责,还不足以让他一死么。   胡亥无奈,就把蒙毅也关押了起来,囚禁在代地。      这时秦始皇腐烂不堪的尸体已经运到了咸阳,政府向全国发布了治丧的公告。皇太子胡亥在赵高的一手操纵下登上了皇位,是为秦二世皇帝。   胡亥任命赵高为郎中令。   不管这郎中令实际的权力有多大,反正赵高现在是紧紧跟随着二世皇帝不会也不敢离开他一步了。   九月,秦始皇被安葬在郦山脚下。      第五幕:对于蒙氏兄弟,子婴出来说话了。   他想劝说秦二世皇帝,想为蒙氏兄弟争取最后一线生的机会。   关于子婴,现在公认的说法说他是秦二世哥哥的孩子,也就是扶苏之子。但也有人认为他是秦始皇的弟弟更符合情理。   子婴列举了当年赵王杀死他的爱将李牧而任用颜聚;燕王喜用荆轲而背离燕秦盟约;齐王建诛前代忠臣而听信后胜的例子,然后说,这三位君主的教训就是他们各自轻率地就改变了旧规而失其国殃其身,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现在你这样对待蒙氏兄弟重蹈覆辙重演历史,我以为是万万不可取的。道理非常简单,一般来说,不能深思熟虑的人怎可治理国家;不能集思广益的人如何保全君位;诛杀忠臣良将而听信奸佞小人,在内将使群臣互不信任,于外会让将士斗志涣散,我以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二世不听。   有赵高在他身边监视并控制他,他能听么!   子婴的一番劝谏让高度警惕中的赵高加快了对蒙氏兄弟迫害的实施,当然也就加速了蒙氏兄弟的死亡。   这是子婴始料不及的。      在赵高的操纵下,二世派遣了御史曲宫前去代地处决蒙毅。   御史说,先主欲立太子,而你却从中作梗阻拦非难。今丞相以为你这是对皇帝极不忠诚,罪及宗族;二世皇帝心有不忍,只赐你一死,就不株连你的家人了。   蒙毅说,杀我毫无道理!   要说我不能博得先帝的欢心,那我年轻时就担任了相当的职务,并能正确理解先帝的意旨意愿意趣而得到他非同一般的宠信,直到先帝去世。这能说我不理解先帝的心意么。   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帝周游天下,这本身就说明了太子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公子,我还能有什么怀疑呢;先帝选立举用太子,是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我还有什么作梗阻拦非难的话敢去进谏、还有什么计策敢去谋划呢!   我不是借华丽乖巧粉饰的言辞来逃避死罪,只是怕牵连到了先帝的名誉而让我顿感羞耻无地自容,万望大夫能有认真地考虑,也好让我死得罪名成立罪有应得。   至于宽大处理,是道义所推崇的;严刑诛杀,是道义所唾弃的。   当年秦穆公杀死三位良臣为他殉葬,判处百里奚以莫须有的罪名,秦昭襄王赐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诛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过失,遭到天下人的不满和非议,认为他们是不贤明的,以至在诸侯国中声名狼藉。   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从不杀害它无罪的臣民,而刑罚也不施加于无辜者的身上。万望大夫能认真地考虑!   御史说,你说的倒是有道理啊,我对你也是十分同情;但二世皇帝和赵高不同意怎么办。你不自行解决,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御史拔出刀或剑来,坚决地刺向了蒙毅。      蒙毅死了,下面当然该轮到蒙恬了。   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我的后代子孙,为秦国建功立业平定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整整有三代人了。   如今我统领三十多大军驻守北疆,即使我身被囚禁,但我拥有的势力和威信足够发生背叛而无人能够阻挡。   然而,在我已知自己必死无疑仍坚守节义,是我时时不敢玷污我祖宗的名声和教诲,而且不敢忘怀英明先帝对蒙氏宗族的厚爱与恩宠。   从前周成王刚即位的时候,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嗷嗷待哺,周公旦背着他朝见群臣,终于平定了天下。   到成王病情严重生命危险的时候,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投到黄河里,为他虔诚祈祷,说,君王年幼无知,都是我当权执政,若有罪过祸患,让我接受惩罚。当时还把这些祷辞书写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备查,这可以说是竭尽了一个人的诚信了。   到了成王能亲自治理国家的时候,奸臣的谣言就到处纷起了,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已经蓄谋已久了,王若不备,必有变故。成王听了,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奔楚国。终于有一天成王到档案馆发现了周公旦的祷辞书,大为感动,泪流满面,羞愧难当。杀了那个造谣诽谤的大臣,把周公旦从楚国请了回来。   《周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凡事一定要参差交互地多方询问审察,进行复议。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代尽忠,决无二心,天日可昭,当事情最终落得个这样的结局!   我敢肯定,这一定是朝中乱臣倒行逆施、欺君罔上的缘故。   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补救,终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知后悔不能反悔,最终国破家亡,身败名劣,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我说犯有过失可以纠正,听人劝谏可以觉醒,参差交互地多方询问审察进行复议,是先贤的治国原则和基本方法。   我的这些话,你不要误解了,我并不是用以逃避罪责免于追究,而是要用我的一片坦城之心向大秦帝国直谏而死啊,是真切地希望陛下能替天下黎民百姓设身处地深入思虑从而找到应该遵循的一条利国利民的正确道路啊。   使者说,我受令是来对将军执行刑法,原谅我不敢把将军的话转达给皇上。   蒙恬深深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哦,那么我还是给我自己找一个罪恶吧。我自临洮连接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切开截断大地的神圣的脉络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   于是,蒙恬服毒自杀。      第六幕:赵高觉得,事情并没有结束。我们来听听他与秦二世的一次谈话,看看能从中捕捉到什么秘密和信息。   二世说,人活在世上,就如同六匹骏马所驾的车子从一条很窄的缝隙里飞驰而过一样短暂。简单说,就是白驹过隙,我既然已经君临天下,想全部满足耳目声色的爱好和欲望,享尽我内心喜爱的一切乐趣,而又能使国家安宁,百姓欢乐,国泰民安,颐养天年,我不知我的这种想法能行得通么。      赵高说,这对贤明的君主来说是完全能够做到的,而对那些昏乱的君主怕是行不通的。   我冒昧地说一句不怕杀头的话吧,请你能够稍加注意。   对于沙丘政变的密谋,公子和大臣们都有所怀疑了;而这些公子都是你的兄长,那些大臣都是先帝的委任。现在你刚刚登上皇位,这些人都心生怨恨愤愤不平,我怕他们早迟要闹事。因此我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担惊受怕提心吊胆,不知会突然发生什么事情。这种情况下你又何谈享受行乐呢。   二世说,怎么办。   赵高说,加大力度,实行严峻的法令,苛刻的刑罚,把有罪的人和受此牵连的人统统杀掉,直至灭族;尽快除掉那些大臣,进而疏远皇族的骨肉兄弟,让贫穷的人富有起来,让卑贱的人高贵起来。   在全部铲除先帝旧臣的同时,重新任命你信任的人并让他们紧紧围绕在你的身边。   这样就使他们从心底对您感恩戴德并归附你的领导。祸害根除了,奸谋杜绝了,上下群臣没有不得到你的恩泽的,承受到你的厚德的,这样你才可以高枕无忧随心所欲纵情享乐了。别的,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二世听信赵高,赵高利用二世,赵高那就不客气了,于是大开杀戒。   不仅杀死了蒙毅蒙恬等人,又十二个公子在咸阳街头斩首示众,十个公主在杜县被肢解处死,财物没收归国家所有,受各种牵连一同治罪的不计其数。   大秦帝国,腥风血雨,暗无天日。      第七幕:赵高觉得现在应该除掉他的心腹大患李斯了。   首先是李斯拥有太多太大太重的国家权力,更重要的是除了赵高和二世外,他是唯一知道政变内幕的人,也可以说他是最掌握他赵高前途命运的人。   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这是一场宫廷肉搏,一场权力战争;一场心智较量,一场生死对决。
赵高知道,在大秦帝国,李斯的威信和广泛深刻的影响力都让他不能轻易下手。   赵高蛰伏在他的歹毒与凶恶、奸狠与阴险中虎视眈眈等待机会。   机会来了。      在赵高类似变态和复仇思想与行为的疯狂中,秦国法令刑罚日益酷烈,群臣上下人人自危,预谋反叛暗藏杀机,朝野一片风声鹤唳。   二世重造阿房宫,增加劳役,加重赋税,天下苦不堪言,引得民怨沸腾,民众接竿而起!   李斯多次想找机会进谏,但二世这时昏庸得什么也听不进了。   二世不仅不听,还对李斯大加责难,说,我有个看法,是韩非子说的,唐尧统治天下,殿堂不过三尺,椽子直接使用,不加雕刻,茅草做的屋顶,不加修剪,就算是旅店简陋的住宿的条件也不会比这更艰苦的了。   冬天穿鹿皮袄,夏天穿麻布衣,粗米作饭,野菜煮汤,用陶罐吃饭,用土钵喝水,就算是看门的奴才的生活也不会比这更清贫的了。   夏禹开凿龙门,开通大夏水道,又疏通多条河流,曲曲折折筑起多道堤防,决积水引导入海,夏禹劳作奔波,大腿上没了肉,小腿上没了汗毛,手掌脚心都结满了厚厚的老茧,面孔漆黑,形销骨立,最终累死在野外,安葬在会稽山上,就算是奴隶的劳苦也不会比这更厉害的程度了。   我不明白的是,统治天下无尚尊贵的人,其目的难道就是要操心费力清贫劳苦么;去住旅店一样的房舍,吃看门人吃的食物,干奴隶干的活儿么。而这些事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才努力去做的,都是没有出息的人辛苦去干的;贤明的人没有任何道理去担负这些义务和任务。   那些贤明的人在享有天下的时候,他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意愿统而治之。此所以贵于有天下也。那么人们所说的贤明的人,必定能治国安邦,管理万民,倘若给自身都不能带来利益,那还何谈什么治理天下!   所以我想尽可能地表达出我内心的思想和愿望,天长地久地享有整个天下而没有祸害的发生。你说这该怎么办。   能言善辩满腹文韬武略的李斯让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他预感大秦帝国完了,预感自己也完了。   从二世那儿出来,茫然间他抬起头来,远远地,他看到了帝国血红的落日正搁浅在远远西天的地平线上,像他动荡飘摇的命运,一点点、一点点向暮色里沉下去。   在暗地偷看的赵高阴冷地笑着,心旷神怡。      事情是从李斯儿子李由开始的,吴广率众起义的时候,李由任三川郡守,起义军一路向西所向披靡,蜂拥过李由的的管辖区域,李由已不能阻止也无力抗击。   赵高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和发挥,派了使者一个接着一个地到三川去调查此事,并追究到李斯的身上,指责他身居三公之位,为何让几伙民间盗贼猖狂到如此地步。   李斯害怕了。   他开始还反对二世和赵高推行的严苛法律和政策,现在他不得不违心屈服了。于是上书二世,从理论上全面阐述分析论证了二世的英明及其政策的正确,并曲意奉承溜须拍马丧尽了一个优秀政治家和正直文人的良心和品格。 &&&二世看后,非常高兴。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情况,路上的行人,有一半都是犯人;而在街市上,每天都堆积着以各种罪名刚刚被杀死的人的尸体。我们还看到,杀人越多越是忠臣。   二世说,像这样,才可称得上是李斯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督察责罚了。   李斯的一封上书挽救了自己,让赵高这一次意外失手了。      二世杀的人太多了,而那血海深仇血债累累很多都记在了赵高的头上。有些大臣们公报私仇在入朝奏事时不定就会以各种手腕和方式向二世揭露他赵高的阴谋和罪恶,冷不防地砍他一刀焖他一棍揣他一脚,倘二世不定哪会儿醒过来,那他赵高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赵高就去劝说二世,说,天子之尊贵,在于大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看到他的面容,所以才自称为‘朕’。况且陛下现在还很年轻,冒昧地说一句,你未必什么事情都懂,坐在朝廷上,若惩罚和奖赏有处理不妥当的地方,就暴露了自己的短处,会让大臣们贻笑大方,乃至引起背后议论看不起你。这就不能向天下人显示你的圣明了。我有个建议,你不妨深居宫中,和我以及几个熟悉法令的人在一起,等到大臣们把公事呈奏上来,我们就可以在一起共同研究作出决定。这样以来,大臣们就不敢再上奏那些混淆是非复杂疑难的事情了,天下的人也就称你为圣明的君主了。   二世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从此不再上朝接见大臣,居于深宫之内。赵高当然是时时陪伴在他的左右,一切政事公务都由赵高决断处理。      李斯以其本质上政治家的敏锐迅速作出判断,赵高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对大秦皇帝的一种方式的软禁。   赵高果然一手遮天了。   李斯看见了深不见底巨大无边阴森恐怖即将到来的黑暗。   赵高在暗地里说,是的,黑暗,深不见底巨大无边阴森恐怖的黑暗,好个李斯,我现在就送你到那个地方去!      赵高找到李斯,忧心忡忡苦不堪言地说,眼看着函谷关以东地区盗贼蜂起,而现在皇上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什么阿房宫,还兴致勃勃到处搜集名狗骏马等全是一些没用而又丧失斗志的玩艺儿。我想劝他,但我的地位卑贱。而且皇帝正热情高涨,在这个时候,一般的人去劝他,他根本就不会当会事儿。我就想和你说说,你是丞相,你去劝劝他,他也许会听的。 &&&   可怜李斯不知这是赵高的表演和作戏,竟对他的这一番忧患之心感动了,说,是啊,我早就想说了。可是现在皇帝不临朝听政,居于深宫之内;上书,怕他不看;见面,又没机会。我也难啊。   赵高意味无穷地拍着李斯的肩说,我理解,我理解,只有我理解丞相的一腔苦衷啊。这样吧,我替你打听着,只要皇上一有空闲,我就立刻通知你去。      在这个问题的策划上,赵高表现了他对一个政敌暗害陷害迫害的非凡的智慧和超越的才能。   那天二世正在疯玩名狗,兴致勃勃,赵高派人把李斯叫去了。李斯求见,二世不见,李斯就悻悻然回去了。这是第一次。   那天二世正在走马娱乐,兴致勃勃,赵高派人把李斯叫去了。李斯求见,二世不见,李斯就悻悻然回去了。这是第二次。   那天二世正与美女欢宴,兴致勃勃,赵高派人把李斯叫去了。李斯求见,二世恼了,说,我平时空闲的时候,丞相不来。我只要休闲娱乐散散心情的时候,丞相就有事情。丞相是瞧不起我呢,还是以为我原本就不值得尊重故意为难我啊。      赵高要的就是二世的这个话这个态度,他该下手了,对二世说,丞相果然要是像你说的这样,那事情可就太危险了!沙丘之变,丞相是参与了的。现在你已如愿即位皇帝,丞相是不是觉得他的地位却没有因此提高,身份也没有更加尊贵。   哦,我知道了,他的意思很显然,就是想割地封王啊!   如果你不问我,我不敢说。还有一件事,就是丞相的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时,你知道那帮楚地的强盗都是丞相家乡的人,因此陈胜了吴广了他们才敢那么疯狂猖獗,公然横行,经过三川时,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   我派人去调查过,听说他们之间现在还有书信来往,只是我还没查清楚,所以也没敢向你报告。   这先不说,你知道么,丞相在大秦帝国是什么概念,他的影响力,他的权力,他的威信和威望,在外,比你皇帝还大!      二世一听,就压抑不住了,决定惩办李斯。过后一想又担心了,不知这赵高说的是否确切,就派了人去调查三川郡守与盗贼勾结的具体情况。   李斯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   李斯知道他与赵高的对决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也到了最后一决高下一分胜负一定生死的时候了。   他被赵高逼迫在生命的悬崖死亡的边缘,他再无一寸退路了。   李斯愤然上书,揭发控诉小人赵高。      曰,无数的经验教训无数次地证明,如果一个渺小的臣子同他伟大的君主平起平坐,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如果妻妾与丈夫平等,没有不危害家庭的。现在就有大臣在皇上身边独揽一个国家的赏罚大权,与君主平起平坐,已无君臣之别,这是非常不妥当的。   你当不会忘记,从前司城子罕为宋国丞相,取代国君独掌刑罚大权,用威逼的手段横行无忌,一年之后就劫持了宋国国君,篡夺了王位。   你当不会忘记,当年的田常在当齐简公的臣子,其爵位高到全国无与相匹敌,自家占有的财富和整个国家所拥有的一样多,他广施恩惠,在下得百姓的爱戴,在上得群臣的拥护,而暗中却是窃国大盗,夺取了齐国的权力,在庭院里击杀宰予,在朝廷上害死简公,得齐国一朝为己所有。   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能列举一二。   那么我现在就要说到赵高了,其实皇上你比我还要清楚,赵高的所做所为所表露出来的邪淫心志和叛逆阴谋,与从前子罕当宋国丞相时的行为何异;赵高私人所占有的财富,也快赶上当年田常在齐国时的那样多了。他一并使用田常、子罕的叛逆手段一步步破坏了你的威信损害了你的形象窃取了你的权力篡夺了你的王位。陛下你不早做打算当机立断,不是我危言耸听,一场蓄谋已久的血腥叛乱顷刻就会发生!      对于李斯的上书,无能昏庸二世想都不愿意想一下了。   更大的错误是二世为赵高的命运担心起来,他甚至怕李斯杀了他喜爱的赵高。竟然去把李斯的话告诉了赵高!   这个大傻瓜的秦二世啊。   这个大笨蛋的秦二世啊。   这个大荒唐的秦二世啊。   此一时刻,我的电脑键盘已敲击不出任何愤怒愤慨愤恨的言辞。      惊天动地的是赵高这时说话了。   赵高说,丞相说的是对的。沙丘政变,现在知道内幕的只有我们三个人,而要让这件惊天大案成为千古绝密万世死档,我们俩只能留下一个。当然最好是把我们两个都杀掉。否则,这个世界对你永远都存在生命的风险和威胁。但我所忧虑的是我赵高死了,李斯就真地可以毫无顾及地干田常所干的那些事了。   二世听后,满眼恐惧,说,把李斯交给你查办吧!      赵高得令,查办李斯。   这只当年上蔡的小吏现在大秦帝国的老鼠王,一旦被套上了刑具,就显示出了卑琐的本相。   李斯不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但他知道他在这场决斗中已经失败了,   他败给了赵高,败给了二世,败给了自己的的软弱,败给自己的私心,败给了被自己亵渎和出卖了的对帝国的良心和忠诚。   接下来他又败给了赵高对他一千多下鲜血淋漓的拷打。   李斯和大秦帝国无论如何都难以承受那末日剜心的折磨和彻骨的疼痛了。      李斯在监狱最后上书,说,我李斯担任秦国丞相治理天下百姓,春花秋月,风雨沧桑,已经三十多年了。   我初来秦国的时候,国家领土偏僻而且狭小。先王那时,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也就几十万。我竭尽我所能有的全部微薄的才能,小心而谨慎地制订策略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离间;卧薪尝胆准备强大的国家武装,殚精竭虑整顿政治秩序,实施道德教化;大胆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有功之臣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惜给予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彰显一种政治主张,弘扬一种时代精神,激励一种国家士气。所以终于威逼韩国,削弱魏国,击败燕国、赵国,消灭齐国和楚国,最后达到了全面的兼并和华夏的统一,秦王一跃而为千古一帝惟我独尊。这是我的第一罪。   秦国的疆域辽阔而广大,我还要大举发兵远征北方,驱逐匈奴貉族,再下江南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罪。   尊重大臣,内外协调,全面维护和不断巩固帝王与群臣之间团结和谐的亲密关系。这是我的第三罪。   建立社稷,修建宗庙,向全天下昭示君王如日月般灿烂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罪。   全面改革旧时代的种种弊端,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努力颁布推广实施,以树立大秦帝国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是我的第五罪。   修筑驰道,兴建文化游乐设施,以显示君王志得意满。这是我的第六罪。   减轻刑罚,少征税收,赢得民心,使百姓对君王感恩拥戴,至死都不能忘怀。这是我的第七罪。   看看吧,我李斯罪恶累累十恶不赦,早就该处死了。      赵高说想死那太容易了,于是派了心腹,对李斯严刑拷打,直到屈打成招。   赵高把他替李斯拟好的罪状迫使李斯签字画押后呈报给二世,二世一看,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说,要不是赵君,我差点被丞相给出卖了还以为走姥姥家呢。      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被定要受五刑,决定在咸阳街市公判腰斩。   那天,咸阳的天空一片昏黄,李斯披散着热烈飘逸的头发,和他受株连的二儿子一同被押解出了大狱。   李斯走了几步,停下来,回头看自己的儿子,快乐地笑了,用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特有的亲切,说,儿子,你爹我想和你一起再牵着俺家的那条黄狗,一块儿行出上蔡的东门,去撒野地追逐一只仓皇逃窜的兔子,还能办得到么。   儿子摇了摇头。   李斯说,可是我这会儿想。    &&&第八幕:李斯一死,赵高取而代之坐了中丞相,他觉得现在离他最终要阴谋实现的目标只一步之遥了。   赵高惊心动魄地想,杀二世!      不过,赵高在想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底气不足,不知自己现在在朝廷中的权力威信名望究竟到了何种程度,他要玩一个游戏,考验一下那些大臣们。   那天,赵高兴高采烈地向二世献上了一头鹿,故意把它说成是马。   二世惶惑地问左右的人,说,这是马么。   左右的人异口同声,说,是马。   二世惊讶惊慌惊怕起来,大为迷惑。   赵高说,我们的二世皇帝眼睛有了问题了。那我让太卜来给算上一卦吧。   太卜按赵高私下的布置与安排来对二世说,你要虔诚斋戒。   于是,二世就到上林苑中去斋戒了。      赵高开始精心研究谋划杀死二世的方案。   二世毕竟是个幼稚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恐吓与威逼。   事情也就赶巧了,二世在上林苑中打猎时,把一个路过的行人射死了。   赵高听说后,一边让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出面弹劾,说是不知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进上林苑中。一边吓唬二世,说,你身为天子,这样杀死无辜的人,这是上天不允许的,鬼神也不容忍,你怕是要大祸临头了,唯一的办法是你要尽快远离这里。   二世当然是吓坏了,准备了一下,就离开皇宫外出到望夷宫去住了。   二世在望夷宫住了不到三天,赵高就假传二世之命,让卫士们都穿上白色的衣服,手持兵器,指向宫内。   赵高神色慌张地跑进宫里告诉二世说,完了!完了!山东强盗各路叛军杀来了!   赵高拉着二世就到楼上台观看,只一眼,二世两腿就软了。   赵高说,不怕,我去安排兵士来击退他们。   赵高脱身而去。   按事先计划好的,赵高女婿阎乐率一千余官兵即刻杀到,径直进入二世的宫内,用剑指着二世,历数他的罪恶,最后说,我们的大秦二世皇帝,你自己说该怎么办吧!   二世说,我能见丞相么。   阎乐说,不可以。   二世说,我做个普通一郡的王吧。   阎乐说,不可以。   二世说,我做个普通的万户侯吧。   阎乐说,不可以。   二世说,我情愿和妻子儿女在一起做个普通的平民吧。   阎乐说,不可以。   二世自杀。      赵高喜气洋洋取来他梦寐以求的那个象征无上权力的玉玺恬不知耻把它带在了自己的身上,像一个真正的皇帝一样登上大殿的宝座,屁股刚刚挨上,他就听到了大殿喀嚓嚓摇晃着像是要坍塌似的。   接连几次,都是这样。   本来就一直精神高度紧张的赵高有了罪恶的心理恐惧。   从沙丘政变一路血腥走到现在他终于才知道害怕了。   他把玉玺交给了子婴。   子婴称病,久不上朝。赵高急了,前来求见,子婴召赵高进宫,赵高一脚刚刚踏进门里。事先埋伏在宫内的韩谈倏然闪出,一剑穿透了他!   赵高的表演在一个痛苦而难看的手势中戛然而止。   到了这时,我们可以让故事再回到开始。   怎说沙丘政变是千古扑朔迷离的悬案。   怎说秦始皇之死是历史的缺页。   我们可以把这八幕组接起来,成一个因果关系的证据链条。   我敢肯定,杀秦始皇者,赵高无疑。      永恒词之十二:始皇陵   [地面坟高]司马迁说是五十余丈,这是可信的,因为司马迁一定不止一次地去看过。   五十余丈,折算其高度应该在一百一十五米左右。   1961年有记载是四十三米。   1982年有记载是五十五点零五米。如果这个数字是确切的话,那么就是说经两千余年的水土流失,始皇陵地面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二分之一多。   封土底边为长方形,南北长五百一十五米,东西宽四百八十五米,占地面积近二十五万平方米。      [陵园布局]总体以高大的封冢为中心,封冢外有两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门。东门位于封土正中的东西轴线上,门阙的设置规模最大。内城除北墙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现有内城南门的阙门遗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冢之南,蔚为壮观。长达十公里的内外夯土城垣已残缺不全,初步发掘的陵寝建筑群遗址规模宏大。在秦兵马俑被发现之后,关于整个陵园的设计布局已不可想象,堪称旷世之作。 &&&&&   [工程工期]一期工程是秦始皇即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21年),主要进行了陵园工程总体方案的规划设计和主体工程的奠基施工,并初具规模和格局。   二期工程是这之后的九年时间,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基本完成了陵园格局中的主体工程。   三期工程是这之后的三年时间,为陵园的最后的收尾、覆土和完善工程。   始皇陵的工程建设历时三十八年,动用了数十万人。      [地宫之深]可以确定的是,秦陵地宫东西长二百六十米,南北长一百六十米,总面积四万一千六百平方米。直观一点来说,它的规模相当于五个国际足球场那么大。   地宫为竖穴式。   究竟有多深呢。   司马迁夸张,穿三泉。   《汉旧仪》解释,已深已极。&&&   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利用现代高科技探测并推测为五百至一千五百米。&&&   近年考证,从地宫坑口至底部深约二十六米,至秦代地表深约三十七米。      [墓道的门]司马迁说,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始皇棺木下葬后,有人说工匠知晓墓中全部所藏宝物,难免不被泄露出去。待葬礼完毕,宝物藏好,关闭了墓道的中羡门,又把陵墓最外面的外羡门放下来,工匠们全部封死里边,无一人出来。墓上栽种草木,从外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由此可见,墓中有中羡门和外羡门,那么就还应该有一道内羡门。   中羡门称闭,应该是双扇或单扇的开合门;外羡门是下,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有专家推测,外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像我们见到的提拉式水库闸门,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巨大的石门。   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   三道羡门原则上是在一条直线上。      [墓室猜想]司马迁说,墓室“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专家说,这是说在墓室穹顶绘画天象或模拟日、月、星象图。具体说就是地宫上部可能绘有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地宫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   其寓意天地间的统治简单明了。   那么随葬品呢,难以想象地考验着我们丰富或贫白的想象力了。   古人曾有过一次想象的记述,说项羽入关,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突然有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到了三国宝鼎元年,有人送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吏,他从金雁上的文字一眼判断出此物乃出自始皇陵。&&&& &&&&   [水银之谜]司马迁说,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北魏学者郦道元解释,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他说的还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   近年有人猜水银有毒,与防盗有关。依然是谜。      [自动发射器]司马迁说,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机弩矢就是地宫安装了自动发射的暗器。   而这种自动发射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装置,至今未见有人做出细节的说明。      [地宫空间]秦陵地宫为竖穴式是目前的定论。如果成立,则墓室内外不会留有空间。   而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按李斯的这话来看,秦陵就是一座密封的真空地堡式地宫。   很多专家认为李斯说的没错。   但李斯说没说这话,只有司马迁知道。   但愿司马迁是有根据的。      [始皇遗体]七月,秦始皇非正常死亡于出巡途中,到了就月才臭气熏天地运回咸阳安葬;固然秦代具备有很高的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但在那种特殊情况下也是没有可能了。 尸体是否完整都很难说。况且我们还怀疑赵高,秦始皇若真是被他所杀,他也要千方百计毁灭罪证。      [棺椁构造]秦始皇使用什么棺椁,司马迁说,下铜而致椁。   有人说,这是铜棺。   但更多的文献资料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很显然,铜是为加固棺椁内部结构的,而漆涂其外与饰以翡翠,那只有木质的棺椁才有这种可能。 &&&&有专家对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进行考证,说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安葬秦始皇也不可能放弃或改变这个惯例。      平子感慨――   一个终结。一个开端。一个延续。一个铺展。   一个人的伟大成就,成就了一个人的伟大。   一个民族的辉煌成就,成就了一个民族的辉煌。   那么,让那个伟大的人怀着他的华夏帝国梦想安静地休息。   为什么老是对人家的陵园墓地怀了那么大的兴趣,纵容着一起要去探测探查探访探究探寻探索探险探听探望。   我们这些无聊的人。   我恳求,停下我们不怀好意的思想,禁止我们的贪婪,缩回我们肮脏的手!   还我们以肃穆、敬畏、景仰、崇高、神圣、尊严、自豪和骄傲。   那里是一个古老国度的先祖、源头、根系、发祥,那里是一个强大民族的风水宝地,那包容灿烂的星宿和天象、那蕴涵文化的地气和地脉,连着我们永远的呼吸和心跳。   包括秦始皇帝在内的列祖列宗啊,跪下我们当代意义上的虔诚和忏悔,拜谒和朝圣;然后雄狮般站立起来,高昂起我们从来就没有屈服过的头颅,向世界转过身去。   我们正行走在复兴的路上。   生生不息。&(字节数: 194485) [转贴
21:25:15]&&叙述与读解:秦始皇的十二个永恒词(中) 作者:平子1954 提交日期: 20:55:00 永恒词之十:秦兵马俑   最重要的概念是,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包括秦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三十年前,准确说,是公元1974年那个干旱的春天,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的那几个村民选择了一片石榴树林,在那里打井取水,灌溉他们有点枯黄了的庄稼。 &&&井水尚未打出,倒是从那五六米深的地下打出了一个真人一样的陶土人头。 &&&消息迅速传开,有着完全专业机敏的考古工作者及时赶来,取代了那几个打井的农民;当然他们已经不是来打井,而是专业发掘;那时连他们也不知道,二十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就此拉开了序幕。 &&&我们看到小小的井口被挖成了巨大的土坑,真人一般的陶俑不断地在土层中出现。现场的考古学家断定,这是一个古代的陪葬坑,但谁也没有料到,他们几十天的挖掘,只是奇迹的一角。 &&&挖掘探测的结果,我们现在知道了,就是秦兵马俑一号坑。 &&&后来,秦兵马俑按照它们被发现的时间又发掘出了二、三号坑,以及马厩陪葬坑、珍禽异兽陪葬坑、铠甲坑、百戏俑坑和大型彩绘铜车马、木车马等等。 &&&单就兵马俑陪葬坑而言,占地就达二万二千多平方米,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陶马八千余件,青铜兵器数十万件。 &&&&秦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    &&&让我们俯瞰它们―― &&&这是一支地下的秦军兵团。 &&&这是一支雄壮的秦军列阵。 &&&这是一支曾经扫荡六国纵横天下的威武之师。 &&&这是一支永远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王者之师! &&&他们的最高统帅就是秦始皇,而他就睡在不远处的那座巨大的皇帝寝陵里。    &&&让我们走近它们―― &&&在那些大量的青铜兵器中我最先看到了刻在一只矛上的文字:寺工。 &&&史书记载,寺工是秦始皇设立的主管兵器生产的国家机构。 &&&而在另一只戈上,我看到了它右边也刻着一行文字:五年相邦吕不韦造。 &&&这最直接的信息是,吕不韦作为秦国的丞相,他负责着秦国的兵器生产;同时,这些兵器无疑都铸造于秦始皇时期。    &&&我看到了那把青铜剑,通体光亮,青锋锐利。经检测,剑的表面经过了铬盐氧化处理(这种技术是德国于1937年、美国于1950年发明),其长度竟接近一米。专家说,由于青铜材料易折的特殊性,做出这么长的剑来,几乎没有可能。   现代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其铜锡独特科学的配比让这把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更让研究人员吃惊的是,秦剑在设计上,能使受力部分得到加强,而又保持一定的弹性,使用起来,剑身又不会过于沉重。可以说,秦剑达到了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其锋利可想而知。    &&&这种兵器叫弩,木制部分已经腐朽,专家根据完整的遗迹尝试着对其进行了复原;复原的秦弩,有着惊人的力量。   秦弩类似弓箭,不同的是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进而有着强劲的发射。其射程最远能达到三百米,有效杀伤距离在一百五十米之内,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箭。   那么准确性呢,你不用担心,秦人是聪明的;他们在弩机上装有一个叫“望山”的构件,其作用一是在上弦时可以自动地把扳机重新调整到击发的位置;二就是在瞄准远处的目标时,射手可参照“望山”,确定弩抬高的角度,让呼啸而去的箭镞沿较为科学的抛物线轨迹命中敌人。    &&&接着我们来看看为弩配备的青铜箭头吧。从造型上看,几乎都是三棱形的。专家说,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会形成切割力,以至穿透铠甲和人体。我们常见的那种双翼面箭头,也相当凶狠,但翼面容易受风的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 秦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使射击更加精准。   难以置信的是现代检测结果发现,秦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几乎和子弹的外形与原理一样了。    &&&由此我开始注意一种叫铍的类似短剑的长柄兵器,从出产时间上它们有的相隔十几年,但它们的造型和尺寸却完全一致。 &&&还有那不同时期生产的戈,也一模一样。 &&&再看看兵马俑坑中的那四万多支三棱青铜箭头,其规范规格规整的统一让人不敢相信,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仅在正负零点八三毫米。 &&&有关冶金专家对箭头做进一步金相分析,结果发现它们的金属配比也基本相同。 &&&那么也就是说,秦国数以万计数以亿计的箭头竟然是按照相同的技术标准与技术质量铸造出来的。 &&&我想到了现代工业的一个概念:标准化。    &&&是的,标准化。 &&&没有标准化,秦十年统一战争,近百万军队武器装备的生产供应,不仅质量不能保证,怕是数量上也不能达到的。 &&&显然,秦国做到了。   标准化生产使不同的供应商生产的零部件可以组装拼接在一起,因此大规模的武器装备生产在秦国成为可能。而在实战中,标准化可以让秦军兵器在战场上损坏后可以重新拼装,投入使用。他们只须配备一些关键性的零部件就行了,而且损坏的兵器中的仍旧完好的部件也可拆卸下来再次使用。   当然秦国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从几百年的战争实践中总结优选出来的。因此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英勇的秦军装备基本上都是当时最为优秀最为先进最为精良的兵器。这一点是我们不可忽略的。    &&&那么是谁保证了这所有青铜剑的坚韧及其近一米长的剑身棱线的流畅与精美;   那么是谁保证了这铍的规格戈的规整以及万千青铜箭头三方流线表面的对称;   那么是谁保证了这秦兵马俑坑中的几万件不同种类的兵器几乎是同等的质量。   ――是他们。   这个他们,可以解释为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或者体系,也可以被视为质量责任人。   他们的名字都刻在每一件兵器上。   《吕氏春秋》称其为“物勒工名”。      兵器上刻的最多的当然是“相邦吕不韦”,他是兵器生产的总裁和总监;他的下一级是工师,即各兵工厂的厂长,你看,监制这只戈的厂长叫“蕺”;厂长下边是丞,就是车间主任之类,这位主任的名字叫“义”;而亲手制作这只戈的工匠是谁呢,哦,他叫“尚”。 &&&这样说来,秦国的兵器工业制造大致为四级管理制度。相帮、工师、丞、工匠, 任何一个关节上出了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我猜想,在质量问题上,除此之外,一定还有相应的奖惩措施。这就接近现代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模式和水平了。      让我们再次俯瞰它们――   在兵马俑列阵的前边,站着三排战士,他们使用的兵器就是秦弩。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第一排战士发射后,需要把箭再装上去;于是第二排的战士就上前射击;退下来,第三排战士就上去了。三排弓弩手就这样默契配合轮番搭箭射击,构成战斗初始远距离密集的杀伤力。我们看到了万箭齐发劲疾锐利,我们看见了呼啸声中人仰马翻。      之后,一个整体性的步兵方阵开始向前冲击。   他们使用都是长柄刺杀兵器,戈、矛、戟、铍,彼此呼应,协同作战。   矛用于方阵集体的向前挺进;戟可砍可钩可刺,适于单兵格斗;铍则用于局部的对决。可惜可恨可恶的是盗墓贼盗走了他们的兵器,赤手空拳的秦兵马俑不能为我们演示实际战争中这些兵器的运用和配合了。倒是我们看见了那些弩兵的队伍中也编制了长矛手,很显然,他们的责任是保护射击手免遭冲到前面敌人的伤害。从这个细节来看,秦步兵在专业化的协同作战方面已经相当成熟。      再来看秦国的骑兵部队。   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专家测量了一百多匹陶土战马的身高,发现所有的战马高度都统一为一点三三米。   有记载说,秦军选择战马的第一个条件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五尺八寸,也就是今天的一点三三米。 &&&看来,秦人对战马的选择十分严格。   战马的品种自然是优质精良威武,这在当年张仪游说韩王时就说过了: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T(跳跃)科头(不戴头盔)贯颐(不戴面部护罩)奋戟者,至不可胜计。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前蹄跃起)后(后蹄腾空)蹄间三寻(一寻八尺)腾者,不可胜数。   而秦国的骑士们,一个个身材修长,装束简洁,独特的皮帽紧紧地勒在下颚上。他们每四骑为一组,每三组为一列,共八列一百零八名的纵队,组成中国最早的骑兵编队。专家发现他们的马鞍很先进,但没有马蹬;他们使用的武器竟是秦弩。分析认为,秦骑兵的主要任务不是参与大兵团作战,而是快速灵活地突袭劫持敌兵的武器粮草装备。当然他们要具备高超的骑射技术和格斗本领。      还有战车,车体窄小轻便,有四匹马拉着,共有六十四辆,组成战车方队。超出一般的是秦军的战车后面没有步兵跟随其后的那种传统作战方式。而是以其自身的速度和骑兵一起配合作战。战车上的士兵配备着利戈与长矛等近距离的刺杀兵器,而骑兵们在他们之前飞驰着远距离地发射如雨的响箭。当这样一支骑兵与战车先后急风暴雨般滚过,敌军的部队就一排排地倒下了。      挺进,八千多个兵马俑组成的秦军军阵开始向前挺进。   保持队形向前挺进。   凝为一体向前挺进。   不论遇到什么力量什么情况什么困难什么阻力都不改变阵形地向前挺进。   排列在军阵最前面的三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前锋。   排列在军阵最后面的三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后卫。   军阵的最后边三列横队,其中一列面朝后方,他们在防止敌人背后的袭击。   军阵的右翼有两列士兵,一列朝前,一列朝后高度警惕。   军阵的左翼有两列士兵,一列朝前,一列朝后虎视眈眈。   这两翼兵团的护卫队,他们时刻在提防着军阵左右两侧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前锋,后卫,左翼,右翼,四面铜墙铁壁般护卫着中间庞大的秦军军阵的主体。   这个主体是由三十八路纵队组成的主力部队,步兵、骑兵和战车相间交错,浩荡澎湃,铺天盖地,气壮山河!   击鼓前进,鸣金收兵。   十几万、几十万英勇善战的秦军将士组成的军阵,统一在将军的意志中,向前挺进;统一在旌旗的指挥下,向前挺进;统一在战鼓的节奏里,向前挺进!      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   将军俑:   这一位是立在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通高一点九一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烽火小侠之装神弄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