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中考了了颠倒身份的母亲和儿女的心情未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4 小时
金币:3000
等级:初中一年级
<em id="authorposton14-5-10 09:55
查看: 850&
编者语: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周围,许多优秀的父母的子女却表现平平?是因为父母忙于事业疏于引导?还是父母在照顾好子女衣食住行的基础上,处于无效说教的状态?家庭的幸福,不仅需要爱,更需要理性与科学管理。
一、正确解读父母两个字的意义
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质量,就是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再特别说说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正确理解了作为父母的教育内涵,那么,我们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请千万不要急着报班、着急找家教、着急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今天我们特别解读一下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
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有情无礼。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家长给他穿,给他洗,说爱孩子的时候爱到早晨起床的时候,在旁边喊,甚至帮孩子穿衣服,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
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们的孩子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才把道理点出来。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二、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如何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现一个问题,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静下来,先把自己的情绪先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
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内心,内化为你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你听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资本,也就是没有沉淀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
三、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四、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在我们这可以解决问题,可以找到答案。“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的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内视,尤其是儒家的文化。
《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
现在我最担心的不是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是有差异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孩子们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现在有很多母亲的理性让我觉得比较可怕,在谈及孩子的时候,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支撑,母亲的这种理性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很可怕的。父亲和教育是有距离的,有距离不可怕,但父亲要表明在家庭教育这个空间里的位置,要表达清楚在家里对孩子的精神导向是什么。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
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5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5-10 11:20
真的需要深深的思考
用户等级:幼儿园中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5-10 11:34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5-10 15:51
谢谢分享,很有用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5-10 21:39
经典!学习了。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5-10 23:53
学习了。孩子加油!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5-11 08:24
好贴,学习了
用户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5-18 17:21
好文章,谢谢分享。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9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5-18 18:06
说的话很有道理,谢谢啦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1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5-18 18:54
阿弥陀佛,佛曰: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5-18 19:24
谢谢分享,写的真好!但臣妾实在做不到,我儿子初三,本周上了2次课外补习,做了15分钟作业,每次电脑开机后,基本qq和游戏,问他可以停了吗,他表示我太烦,自己有打算,只要不管他,他可以考好的,这样马上就吵起来,我很多次想摒住不发脾气,真心难呀,现在最好就是随他了,就相安无事,我就担心他的将来怎么办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9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5-18 19:53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9 08:28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9 09:05
得益匪浅,谢谢好帖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0-9 09:23
写的太好了,看完后我的心里比较内疚!
Powered by省市中考直达
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3年中考语文:《秋天的怀念》阅读理解及答案
摘要:2013中考临近,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考,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2013年中考语文辅导,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7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希望广大考生通过阅读本文取得好成绩。更多内容进入:2011中考语文最新阅读题(附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1中考语文最新阅读题(附答案)
2&#03;1&#03;年&#8203;中&#8203;考&#8203;语&#8203;文&#8203;阅&#8203;读&#8203;题&#8203;训&#8203;练&#8203; &#8203; &#8203;现&#8203;代&#8203;文&#8203;部&#8203;分&#8203;,&#8203;附&#8203;答&#8203;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适我的母亲中考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