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孔子拜师的“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表明了孔子什么育人原则_百度知道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表明了孔子什么育人原则
提问者采纳
【原文】 子曰:“中人(1)以上,可以语(2)上(3)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第六》)
(1) 中人:资质或道德水平中等的人,类似“中士”。《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 语:音“育”,告诉。 (3) 上:较高的学问或道理。
孔子说:“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而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
心性高低不同的人对于善恶、好坏、智愚、是非、美丑等,判断标准不一,常引发不必要的比较、争论、误解等。以“中人”为例,应以什么标准来界定呢?诸子百家,各有所长,互有所短,但是别忘了,千古以来,世人在迷中的一切作为,是有一个不变不动的道德标准在衡量着的,如果以这个道德标准来衡量一切,那一切也就简单了,少了比较、争论和误解。因此,以心性高低或道德水平来判定一个人的修养比较适当。然而当今社会人心,不一定重视道德修养,甚至认为越“尖滑”越好,越不容易吃亏,越不容易被欺负,越聪明,因为衡量标准都反了。
人的心性、道德修养的高低,不只是包括悟性,还有在明白道理之后在生活中实践,言行表现的结果在证实着自己理解的道理,越做越好,修正自己的心性,升华上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忍受不少痛苦,守住心性,舍弃了一些执著和欲望,自己也具有了一些方面的德行。从循序渐进、教不躐等、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来看,中人以上他的心性和衡量标准不会偏离正道太远,较高的学问和道理,他不难接受;中人以下他的心性和衡量标准已经偏离正道太远了,衡量标准可能都反了,听到较高的学问和道理,他容易起反感、争论和误解,甚至反面理解,这也不符合循序渐进、教不躐等、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想想看:要让心性低的人,一下子明白很高的理,并且去提高心性,忍受很大的痛苦,舍弃很多执著和欲望,这不是太强人所难了吗?正是所谓“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明智的人不会不知这道理的。
提问者评价
参考资料:
冰の琥珀∮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根据个人不同的水平和接受能力,而进行不同方式和层次的教育,即“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
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因材施教。
孔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练习题(有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练习题(有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二历史孔子与老子练习题(有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岳麓版必修三《基础训练与能力测试》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 孔子与老子【典型例题】例1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春秋时孔子最早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以缓和阶级矛盾,所以说其进步作用在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而不可能成为推动各国变法的理论论据,所以可排除选项C。选项D体现的是墨家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所以“仁”的思想不可能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A项排除。【答案】B
例2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历史事实和阅读、分析理解历史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读懂材料,本段材料的意思是如果仅以行政命令和刑罚来治理百姓,他们要能免受刑罚,但没有道德意识。如果用道德和礼来对待百姓,则老百姓有道德意识,有自我约束力。这句话体现了儒家的德政理论。&【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A和谐的人际关系&&&&&&&&&&& B礼貌待人&& C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C2.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A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A4.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里孔子提倡的方法是&&&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学习思考相结合&& D择优而教B5.称誉孔子为“万师世表”的皇帝&&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康熙帝&&&& D乾隆帝C6.孔子的思想言论主要保存在&& A《书经》&&& B《礼经》&&&& C《论语》&&&& D《春秋》C7.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D8.《老子》中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其&& A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思想&& 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D以柔克刚的思想A二.问答题9.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贡献分别是什么?9.(1)思想方面: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是“仁”,“仁即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提出遵循“忠恕”之道实现“爱人”。其思想核心之二是“礼”,主张通过“克己”实现“复礼”,他理想中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2)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3)教育方面: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因材施教”,对学习方法上要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把学与思相结合等。(4)文化事业:整理《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10.老子的“道”是指什么?10.老子将“道”抽象化,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在天之前已有“道”,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它无形无迹,玄秘莫测,是无意志、无为的自然本体。
【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以教育涵义的主张是A 因材施教&&& B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有教无类&&& D 诲人不倦C2.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怕事,遇事退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而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理念?&&&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择优而教B3. 下列表述能够反映孔子思想核心的是A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B 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C “民贵君轻”,“政在得民”D 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B4.“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这种观点属于&& A孔子的“仁”学思想&&&&&& B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C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D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D]5.“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平之相盈也。”以上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观点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C
二.材料解析题:6.阅读下面的一段材料,回答问题: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具体说来,在天道观上,儒家承继西周史官文化以“天命”与“人德”相配合的思路,宣扬“畏天命,畏圣人之言”,& 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淡化处理,甚至声明“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实际上是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在历史观方面,它标榜“信而好古”,每每试图恢复“周公之礼”,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在社会伦理观方面,它以“仁”释礼,把社会外在规范化为内在道德伦理意识的自觉要求。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 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思考: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7.儒家学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是因为:它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1)在天道观上,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2)在历史观上,以变通来适合形势的发展;(3)在社会伦理观上,能把社会外在规范化为内在道德伦理意识的自觉要求;(4)在修身治国方面,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因此儒学以他的灵活多变性,人性化和实用性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文章来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孔子语录100句_BVGV经典网
孔子语录100句
编语:孔子(公元前551年~ 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语录100句,附带注释。
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孔子语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
(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孔子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孔子语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语录: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
(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孔子语录: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孔子语录: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孔子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孔子语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孔子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
(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孔子语录: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孔子语录: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
(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
(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孔子语录: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孔子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孔子语录: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孔子语录: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
(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孔子语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孔子语录: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
(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孔子语录: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
(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孔子语录: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孔子语录: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
(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孔子语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
(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孔子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
(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孔子语录: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
(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孔子语录: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孔子语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孔子语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孔子语录: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孔子语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孔子语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孔子语录: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
(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孔子语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孔子语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孔子语录: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
(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孔子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孔子语录:《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经典语录 ●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