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全高加密的加密区间比例是从基础梁到梁底算起,还是从地平面算起到梁面为比例分的

我关注的版块: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92-7& & & &&&罕遇地震下薄弱层验算经常通不过如何处理?
92-7答:应修正设计方案
93-1& & & &&&为什么相同的标准层,(相同的柱、梁截面),上面输入的荷载相同,在TAT计算时某一根梁会超筋,而另一层相同位置上的那根梁不超筋。
93-1答:水平力(地震、风)对不同位置的构件的影响不同。
94-1& & & &&&如何在TAT计算中钢筋砼房屋上考虑铁塔,如电讯楼
94-1答:可内PM直接输入铁塔部分,计算时多取几个振型。
95-1& & & &&&用TAT计算多层框架结构时,在计算结果输出的层间位移时,是否考虑砖填充墙的抗侧力刚度?
95-1答:没有
96-1& & & &&&TAT计算和SATWE计算同一高层,层间位移为什么不同,我算的结果是TAT小,SATWE大。
96-1答:纯框架应相同,其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剪力墙的影响,楼板及其开洞的影响)
98-1& & & &&&用SATWE算高层异型框架结构,为什么出现二级抗震构件,UN=0.73还出现轴压比过大。
98-1答:异型柱按“冶标”轴压比控制比高规从严0.1
99-1 在TAT计算中,如果第一次计算开了活荷载折减开关,那么在第二次计算时必须把这一开关关掉,否则进入数据检查时就出错,这是怎么回事。
99-1答:在重新生成TAT数据时,应把旧的TAT文件删除,现在版本已对这种操作作了保护
104-2&&TAT中,有次梁的弧形主梁箍筋明显偏大?
104-2答:正常,弧梁扭矩大。
105-2&&TAT、SATWE如何输入吊车荷载?
105-2答:目前版本尚无此功能,今年将增加这一功能。
105-3 一般4~5层框架,用PK二维及TAT及SATWE计算,何者安全度大,可否用后者代替前者用于工程设计?
105-3答:选用什么样的计算模型,应以设计人员的经验和传统设计手法来定,一般来说,平面布置较为规则的建筑,平面杆系和空间杆系模型计算结果差不多,对于复杂体型结构,TAT,SATWE的计算更能适应实际状况。
108-1& & & & 在底层二层框架计算时,是否可以把上部砖混荷载作为外荷载输入到二层平面中利用TAT或SATWE进行计算?如果能计算如何考虑地震荷载?
108-1答:这样做对计算恒、活荷载是可行的,但对地震作用,要输入上部砖混传来的水平地震力和倾覆力矩。
109-1 TAT能否计算井字梁或密肋梁,此时梁定义中的主次梁如何解释
109-1答:可以,结构按刚度分配力,会自动算出梁之间的主次关系。
110-1 异形柱内力计算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10-1答:按空间材料力学理论计算刚度和内力,配筋计算仿照剪力墙小墙肢的计算方法,并扣除重叠部分的多余贡献。
111-1 异形柱中计算配筋没有按双向偏压计算,那在TAT、SATWE中对矩形角柱等双向偏压柱是否按双向偏压构件进行了配筋计算?
111-1答:目前版本只提供单偏压配筋一种算法,一般偏于安全,今年我们将增加对柱和异形柱的双向偏压配筋计算,两种方法可由用户选择。
116-2 TAT平法绘图时,有时不能保证挑梁编号带A、或B。如何保证?
116-2答:程序如判断为挑梁将自动带A或B,对某些端支承梁也可由用户修改成挑梁,这样也会带A或B。
124-1&&如图:L-A是一根荷载很小的次梁,在TAT计算中,发现左边的L-A超筋截面加大许多,还是超筋右边L-A配筋很小,为什么?
124-1答:先检查L-A梁上的荷载,再查看这两根梁的单工况内力,视具体情况分析原因。
124-2 在TAT计算中,一根次梁搭在一根主梁上,算出主梁超筋须加大截面许多,才能算成功。如取消次梁,把次梁上的荷载人工导算到主梁上去算,就不须加大主梁截面就能算成,且配筋不大,为什么?
124-2答:次梁对主梁产生扭矩,梁将出现抗扭配筋。
127-1 TAT中洞口上下对齐是指洞口尺寸相同,还是洞口上下定位尺寸相同,刚域≥2m是否是由它引起的?
127-1答:是,洞口的位置应对齐,大小不一定相同
128-1 同样计算数据,SATWE的配筋结果比TAT结果小,为什么?
128-1答:纯框架应差不多,其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29-1 异型柱问题,广厦CAD配筋明显比PKPM小,这个问题你们打算进一步改进吗?
129-1答:异形柱配筋方法前面已讲过。
131-1 SATWE十六层,五层大柱网转换为小柱网,平法出图时,转换梁配筋无特殊表达?
131-1答:转换层的托梁应单独出施工图
138-1 SATWE程序,箍筋间距取200,则用平面表示法出来的箍筋直径很大,因而吊筋很小,请问?次梁箍筋是否按每边3肢加密?
138-1答:是
145-1 TAT-8中平法表示,梁宽=300时,为什么箍筋设成三支箍。
145-1答:按砼规范第8章,抗震等级为2时,梁加密区箍筋肢距不大于200
145-2 楼板配筋中,钢筋不编号,负钢筋截断处没有尺寸线,能否改进。
145-2答:截断长度只标出数据,未画尺寸线,因为这种画法标注多,容易标注重叠,因此画图中尽量简化。
147-1 SATWE在计算错层房屋时,计算层间位移与层高比值时似没有考虑错层,对层间位移相对值及层高的影响。虽也可根据两相邻层推算,但较烦。
147-1答:是未考虑,需用户自己核算
147-2 请介绍一下TAT在周期计算时质量矩阵的算法,柜架填充墙对转动是否有影响?
147-2答:结构楼层的质量矩为∑m*B133ri2,填充墙作为荷载已作质量考虑。
148-1 在公共建筑中,中庭屋顶往往采用钢网架之类的大跨度结构,这在TAT计算应怎样处理?FEQ接力SATWE分析框支梁,选荷载时工况是否应该有6种(SATWE中信息为竖,地X&&Y风X&&Y方向都算),荷载图中是否应有水平荷载?计算发现水平荷载没有
148-1答:如认为网架的水平刚度大,则TAT仍按楼板刚度无穷大的计算,如忽略网架刚度可在网架部分作楼板开洞,可在SATWE中对该层按弹性楼板计算
FEQ接SATWE的荷载工况与SATWE计算的工况相同,荷载图中应有水平荷载,也计算了水平荷载&
149-1&&TAT-8计算纯框架结构所得的地震周期超出TAT中规定的范围,为什么,有何影响?
149-1答:纯框架如小于8层,则不一定附合高层建筑的常规值,应以地震力大小,如剪压比和楼层位移大小来判断
149-2&&TAT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如何调整,对计算结果有何影响。
149-2答:梁刚度调整放大,使结构地震力加大
149-3 上部五层砖混,下部两层框架这个工程适用于TAT,还是PK的结构计算?
149-3答:应用PMCAD主菜单8作砖混底框抗震计算,再用PMCAD主菜单4逐个生成底框部分数据文件,用PK逐个画出底框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149-4 从计算结果来看,TAT的配筋大于PK的幅度比较大,有时在TAT计算中出现箍筋超筋现象,在PK中却是很小,这如何解释,例如:梁(框架)箍筋在TAT中是&#,在PK中却是&#。
149-4答:TAT计算如考虑了活荷不利布置则应把梁跨中弯距增大系数隐含的1.2改为1,这样的话梁配筋将相差不多。
150-1 TAT与SATWE比较,在何种情况下用TAT或SATWE较好,在计算时有何不同?
150-1答:视具体情况而定,以如符合TAT的计算假定,可用TAT,否则应用SATWE
150-2 在计算框剪结构中,TAT与SATWE两程序计算梁的配筋的结果相差有20%为何?
150-2答:计算模型有差异,可能导致结果差异
151-4 FEQ计算剪力墙配筋时,转换层打出的配筋面积是总配筋面积,还是加强筋面积。(即:剪力配筋=STAT+SFEQ)
151-4答:两者取其一(是总面积)
151-5 FEQ计算转换大梁时,工况组合。先点TAT荷载,然后各种工况是否需再点?
151-5答:如用TAT计算,FEQ可选择按TAT的内力计算,如也用SATWE计算,则两者都可用,结果视外力变化来定
151-6 转换大梁三种情况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151-6答:应该差不多,建议用SATWE
152-4 TAT对局部夹层的考虑
152-4答:夹层面积大,可按一层输入,TAT按错层或越层考虑,夹层面积小,按荷载考虑
152-5 楼层组装时,层高应随标准层变化,首选默认层高,
152-6 拷贝前层时,次梁和荷载,最好是对前层有选择,(如交互输入一样)
152-7&&TAT能否将次梁与网格梁计算在一次完成
152-7答:如次梁与其它梁都在PM主菜单A输入,则一次计算完成,否则次梁用另一菜单单独计算
153-1 在SATWE中,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不能修改怎么办?
153-1答:暂时不行,以后将增加修改功能
154-1 原SAT中有将砖混作整体计算,新程序中是否有,对砌体弹性方案如何考虑?
154-1答:有,未考虑弹性方案
154-2 如在高层结构中设钢结构支撑,可否在SATWE计算完后接力STS画钢撑图
154-2答:STS可接力画钢结构梁柱施工图,对支撑的施工图功能将在今年完成
154-4 在SATWE中有时配筋简图与WPJ.OUT不一致,升版中是否注意到这点
154-4答:对同一文件的计算结果,二者是相同的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2-5& & & & 剪力墙计算配筋& 构造配筋时,能否按构造配筋给在配筋简图上?
& & 2-5答:可以。
9-4& & & & 旋转楼梯中,当楼梯是由二个不同半径的弧板组成时,可否在LTCAD中建模?如果近似采用一个半径,二者有何差别?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会如何?此二段旋转楼梯之间有一段休息平台(如图)
9-4答:二个不同半径的楼梯没法建模与计算,可采用一种半径计算,此时应取用较大的半径来计算,结果会偏安全一点
23-1 螺旋楼梯:梯板两端嵌固,有中间平台,梯段上部带直线段
23-1答:此类型可在直线段钢筋构造上稍作处理,即可满足一端有直线段且简支的类型。
23-2& & & & 软件中没有适用这个情况的假定,希望能完善。
27-1& & & &&&LTCAD中二跑楼梯不能画剖面图,新版是否解决?
27-1答:用户操作有误,应可以画
100-2 希望LT软件与STS软件接口,让LT软件直接读取楼梯网格,这样节省很多时间。
100-2答:152-9可以考虑接口
100-4 LT软件画立面时,平台梁位置有些不对,应跟平面图的位置对应起来,这涉及到一些钢筋长度出错。
100-4答:程序可以正确对应
152-9 LT软件与STS无接口
152-10 LT的梁布置不能负值,LT剖面绘图时,休息平台梁位置不对。
152-10答:现在版本的梯梁布置可以输入负值
PREC予应力
30-1 PREC予应力软件中如何考虑予应力井字梁,密肋板,大偏压柱,预应力排架柱。
30-1答:PREC现在版本只能作框架梁,连续梁,以后的改进版本可用于井字梁,密肋板和板柱体系。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27-6 & & & &&&JCCAD读取荷载时PMCAD恒十活与砖混荷载有何不同考虑,且同PMCAD砖混计算的底层轴力图有何不同,PMCAD恒十活和砖混荷载为何以网格为单位? 砖墙上有集中力时,在PMCAD砖混计算的轴力图和JCCAD中PMCAD恒十活砖混荷载图中该轴力是怎样考虑的?
27-6答:PM恒十活与砖混荷载的区别在于:&&1、PM恒十活有节点荷载;砖混荷载无节点荷载,其节点荷载均布到墙上。2、在砖混荷载中,同一直轴线上的连续墙体的线荷载值被均匀处理成相同的,而PM恒十活各段墙的荷载一般是不相同的。
由于条基的宽度是按单位长度荷载计算的,所以墙下的荷载以均布荷载的方式表示更为直观。
对于砖上体用集中力,砖混荷载将其分布到墙的所在轴线上,而PM恒十活的处理方法有两种:①当集中力作用在墙端节点上,则该集中力直接传到基础的该节点上。②当集中力作用在墙中间,则该集中力分别传到该墙两端节点上。
28-1& & & &&&一工程实例:一小区规划要求,多层砖混下要做人防。用BOX计算有以下问题:
& & & &&&交互式输入无问题,在计算前定义好人防等级、砼等级等参数(全部定义好后),点确定,变黑屏,死机。(在WIN98下使用),查交互数据无问题。连续操作多次,均同。
& &&&自查:①内存不足?&&64MB应够
& & & && && & ②硬盘不够?&&虚拟内存不够?& &应够
& & & && && & ③源程序破坏?&&不太可能
28 1答:99年下半年有一短时期的画图库函数中的某些函数不能在WINDOWS98下运行,现已更改,用户更新版本即可。
39-2& & & &&&独立基础,柱插筋根数与框架配筋图中柱筋根数不一致,怎样解决?
39-2答:独立基础中,柱插筋根数与框架配筋图中的箍筋根数不一致,产生的原因是:
①独立基础计算完之后又重新画柱施工图。
②该工程没有画柱施工图或画板施工图时钢筋数据没有存盘。
处理方法:对于前一种情况可进入基础输入程序中选择“读取新文件”执行一次就可将钢筋数据读入,对于后一种方法,可重新进入TAT或SATWE程序中画柱施工图,并将钢筋数据存入文件,再按“读取新文件”方式进入“基础输入”程序。
39-4& & & & 在出基础图时,尤其在出筏板基础图时,在形成图形文件时有图标,而在打印输出时有丢失图标现象和图标错位现象。
39-4答:这是程序曾出现的毛病,99年后版本已改。
41-1& & & & 基础梁下布桩时,基础梁输入时地耐力怎样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桩能验算吗?
41-1答:基础梁输入时没有考虑地耐力。原因是基础梁是超静定结构,需进行整体分析后才能得到梁底的反力(地基上的荷载)。同理,梁下的桩也只有通过基础梁和桩的整体分析才能得到桩的实际反力。因此,没有输入完粱的数据以及桩的数据是不能得到梁底反力的,也就不能进行地耐力的计算。
41-2& & & & 是否可以进行一遍联合承台的计算验示?
42-3& & & & 水闸(相当于筏板基础主要考虑边荷载的影响),二种主要基础形式用PKPM能算吗?& &
42-3答:对于相当于筏板基础的水闸可以用JCCAD进行计算,边荷载的影响需要外加弯矩值来进行人工模拟。
43-1& & & & 请问基础软件大概何时能解决上海新规范中沉降控制复合桩基。
43-1答:程序在99年底已增加上海新规范基础沉降计算内容,但与你所要求的用沉降来设计桩基的要求还有点距离,JCCAD程序是以承载力作为初设计的依据,在基础计算中绘出桩反力及沉降的校核结果。
43-2& & & & 底板,荷载形心座标,有时在JCCAD中出现,如何避免?
43-2答:如布置了梁式基础,肋板式基础或柱下平板式(布置了板带)基础底板,荷载、形心座标等数据在保存文件时会自动显示在屏幕上,只要按任意键就会继续进行,显示的荷载数除用户点取的外,最后还有一组长期荷载(该荷载用于沉降计算)。这些显示是为用户校核地基承载力等,并且预示形成了弹性地基梁板基础计算的数据文件,是必须的,不可避免。
44-1& & & & 地质报告输入时,同一大类土质中有几个小类时,如何输入?比如粘土层中,有粘土一,粘土二等,
44-1答:在地质报告输入时,同一大类土质如有几个小类,在土层划分时应分开,但是名称一样,如粘土一和粘土二,名称都叫粘土。
44-2& & & & 基础沉降计算中是否考虑了上海地区规范?沉降值能否得到上海设计检查站认可?
44-2答:程序在99年底已增加上海新规范基础沉降计算内容,可以计算独立基础,桩承台,筏板基础及桩筏基础的沉降。
& & 沉降计算结果可靠,与规范的条文说明的例题(P.87 P.245)的结果作过详细的比较
46-1& & & & 桩基础菜单中,采用承台下布桩及墙下布桩后,算整体结构重心与桩总体形心时,只考虑墙下桩数量,而不考虑承台下桩,桩形心有误及反力均不对,这是为什么?
46-1答:99年6月以后版本已经没有上述限制。
47-1& & & & 土层分类中,砂质粘土如何归类,应归为粘土层还是归为砂层?例:坡积砂质粘土及残积砂质粘土应归哪类土层
47-1答:土层分类是按照地基规范和建筑桩基规范的土名称进行分类,对于地质报告中的其它亚类土或带描述性名称的土,应按主要特性划分。如砂质粘土就叫粘土,粘质粉土就叫粉土,坡积砂质粘土残积砂质粘土都叫粘土。
48-1& & & & 桩筏计算程序中是否作筏板冲切,抗剪验算
48-1答:桩筏计算程序能作桩对筏板的冲切验算,抗剪计算,冲切验算结果见桩反力图;抗剪计算结果见板剪力图。
50-1& & & & 如何在WINDOWS版本即JCCAD中输入地质报告,有连续的几层软土,但各种指标不同,这个问题在以前DOS版中能解决,现在反而不行了。
51-1& & & & JCCAD中若段土层有四层不同粘土,粘土层物理力学指标不同,该如何输
50-1、51-1答:这个问题实为误解,地质资料土层划分是人为的,相同土名由于指标或位置不同应分为不同的层。
51-2& & & & 桩基中的钻孔灌注桩为何不能输入直径&1000T吨位&1000T的桩
51-2 答:在对话框中,如果输入的数据长度超过了编辑框的长度时对话框会自动将输入数据向前移动,输入数据也有效。这时可用和键调整显示范围。现在该编辑框已经加长。
51-3& & & & JCCAD中的承台型式是否可以旋转,即承台生成菜单中的型式是否可以旋转
51-3答:自动计算生成的承台型式不能旋转。对于两个方向弯矩异差较大的承台,程序在进行承台计算时已经考虑了弯矩的影响,一般不需旋转。对于两个方向弯矩差异较小的承台,可在“输入系数”中输入转角,然后再重新布置承台即可。
52-1& & & & JCCAD中,ZJ承台布置&&中。柱截面与上部柱截面不一致?如:某工程上部是500*600柱450*500柱,画图时,下部都为400*400,不知何故?
52-1答:当上部结构的杆件截面修改过时,在JCCAD的“基础输入”菜单应按“建立新数据文件”重新输入,这样上部结构的网格数据,柱、墙截面数据、钢筋数据都重新读取;否则读入的是原来的数据,造成基础数据和上部结构数据不一致。
53-1& & & & 新的基础软件中增加了柱下条基,它的计算模型与弹性地基梁有何不同。
53-1答:柱下条基就是指的交叉地基梁,应按弹性地基梁的模型计算。
& & 对于带卧粱的钢筋混凝土条基,是按墙下条形基础方法计算的,卧梁的尺寸和钢筋都由用户输入。
54-1& & & &&&基础软件中桩上基础梁计算,在短肢剪力墙工程中,在自动划分网格中它好象显示,因为节点太多,就自动退出,怎么解决。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54-1答:基础程序读取的是PMCAD的首层网格,因此在输入PMCAD时应将首层没有用到的网格删除掉,这样就大大减少网格的数量。
55-1& & & & 联合基础桩承台下布桩在软件中好象是均匀分布,可否按两柱轴力重心来布置:
55-1答:在承台计算中,程序可计算多组荷载,各组荷载中不同柱之间的轴力比相差很大,造成各组荷载轴力重心不一致(有时会相差很大),因此不能按轴力重心来布置联合承台中的柱。
55-2& & & &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是基于何种规范
55-3& & & & 基础设计中,柱下内力下传分了几种,如恒十活,TAT荷载等,编程人员可否建议一下我们具体取舍设计中,
55-3答:一般说来,除墙下条形基础外的基础设计时都可用TAT荷载或SATWE荷载。如果采用大面积整体式基础如筏板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基础梁),也可以采用PM恒十活荷载。而对于分离式的基础如柱下独立基础或柱承台,在设计基础时弯矩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比较大,采用PM恒十活荷载有可能基础算得尺寸偏小。另外,TAT荷载或SATWE荷载由于竖向构件的变形的影响剪力墙周围的柱的荷载会有些异常(一般偏小),这一点需在设计时注意。对于砖混结构的墙下条形基础,同一轴线上的荷载分布较均匀时可选用砖混荷载;荷载分布不均匀时可采用选用PM恒十活荷载。
56-1& & & & JCCAD沉降计算时的压缩模量之取值,如何满足规范GBJ7-89第5.2.5条“按实际应力范围取值”之要求?
56-1答:地质资料报告中的压缩模量值有各应力区段的值,规范所说按实际应力范围取值,指得是建筑物荷重加土自重的应力处的压缩模量值。
57-1& & & & 片筏(有助梁)基础采用JCCAD程序第3项弹性地基梁,计算梁板配筋是否合适?弹性地基梁有几种计算方法,如何选择?基床系数,如何确定?
57-1答:带肋筏板计算采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主菜单3),一般来说是合适的,其技术条件已在说明书中写明。如用户希望考虑土壤的相互作用影响,可以考虑采用广义文克尔假定方法将基床反力系数前加负号(参见说明书有关说明)。 这样基础边角部的反力将明显大于中部。
弹性地基梁计算中有多种模式选择。
1.弹性地基梁;
2.考虑等代上部结构刚度影响的弹性地基梁;
3.按上部结构为刚性的弹性地基;
4.按TAT计算出的上部结构刚度进行弹性地基梁计算;
5.按普通梁单元刚度矩阵的倒按盖方式计算。
有关原理部分可参见说明书中技术条件和操作部分。用户一般应选用第1种模式计算。当建筑物层数较多时,用户可考虑一定的上部结构刚度采用模式2。 上部结构刚度为基础的倍数可按上部梁的总叠加刚度与地梁刚度比值近似填写(可参见箱基规程)。模式3适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模式4方法虽然很好,但只适用于框架结构,或带有少量形式简单剪力墙的框剪结构。 模式5一般不用,因为其计算结果明显不同于弹性地基梁法,只有用户有特别要求时才使用。该方法的梁上线荷载导算是根据底板刚性假定及上部总荷载N,对底板形心的总变矩M×、My求出各梁的反力:
最后根据反力等出梁的线荷载。基床反力系数取值可参见说明书附录的表。选取时用户可有一定的灵活性,增大基床反力系数可减少整体弯矩。
58-1& & & & 在桩筏基础设计时,筏板输入时,是否一定要布置暗梁。JCCAD计算筏板内力时的计算模型如何
58-1答:筏板基础设计如用有限元法计算,暗梁可以布也可以不布。平板中暗梁是为了在设计中明确受力,是在墙柱轴线处布置的没有外露的梁。在使用软件时如布置了暗梁则在施工图中将有暗梁的配筋图。在筏板有限元计算时暗梁刚度不参与计算,但配筋时有意将暗梁周围的分布筋进行部分集中。 没有布暗梁的筏板如要出筏板配筋施工图,则必须布置板带。
59-1& & & & 同样一个工程,以前用DOS版本,输入了地质资料,现改用WINDOWS版本,请问地质资料能否不再重输入,直接利用原来输入的地质资料,怎样操作?
59-1答:地质资料的数据文件是以文本方式存贮,可以用DOS版本生成,也可以用WINDOWS版本生成,用户也可以按使用说明书用其它编辑工具生成修改。
60-1& & & & 计算基础时,用TAT或SATWE传下的荷载(因有水平力的作用)对上海这样的软土地基上,在没有地震荷载时基础是否会产生偏心?(与垂直荷载作用时荷垂重心不一致),是否用PM荷载加一放大系数合适?
60-1答:当荷载有水平力存在时,当然会产生偏心 。这样可以校核地基设计承载力。严格来说应按规范的有关条文对各组荷载都进行校核,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用户只对PM恒+活荷载进行校核计算,这是因为在选取PM恒+活荷载时,除非进行人工修改,否则程序自动将活荷载系数定为1.4,即没有考虑活荷载的折减,这样弥补了一些缺陷。一般来说这样做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因为以前大部分基础手算时也没有进行多组荷载计算,但也都很安全,因此如果增加过多的钢筋,审核时会产生矛盾。
63-1& & & & 筏板基础的系数配筋,尤其在外挑地板&1.5以上,而地板的配筋仍偏小,如R=100KW/M2板面积AS=600mm2 什么原因,而且基础地板配筋双向均拉通,自动生成后配筋才符合设计面积。为何?
63-1答:一般来说,底板配筋不会少配,除非发生错误,其内力配筋计算原理参见说明书中的技术条件。底板反力可取周边节点弹性反力或平均反力。用户使用的可能是老版本软件,挑板计算是在房间配筋面积显示之后才计算的,所以只有在通筋区域布置好、实配钢筋完成后才能满足挑板配筋要求。新版程序挑板计算是在房间配筋面积显示之前进行的,因此挑板计算结果可显示在配筋面积图中。
63-2& & & & 地质资料输入沉降点,为三个点,但点的当中碰到多层的住宅。地质技术孔,业主为省钱一幢房屋平面上,只钻一个技术孔,孔深为35m, 算沉降计算点如何输入。沉降怎样计算为正确。
63-2答:地质资料输入时,孔点数可以是一点,它代表整个场都采用此孔点的地质信息。
71-3& & & & 建议桩长/承载力的确定在JCCAD中保留两种方法
82-1& & & & 桩的配筋计算中,是否考虑了上部结构传至桩顶的N、M、V,是按什么方法算的,桩顶的约束对配筋的影响考虑了没有?
82-1答:桩身配筋程序没有计算,一般按构造配筋。
82-2& & & & 平法施工图梁内主筋、箍筋、是否已包括了抗扭钢筋
92-8& & & & 基础平面图中,柱尺寸标注都是柱中心标注,而不是以轴线标注
92-8答:99年7月版本已经修改
117-1& & & & 基础梁中四支箍经常发现当中钢筋以常在外面。
& && &本答案见123-2问题解答。
117-2& & & & 排架输入,采用填表法好,还是用PK人机交互机法输入好,但传至基础,设计基础应采用什么方法好!
117-2答:对于排架,应采用PK的人机交互方式输入,如数据不全可在人工补充。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必须先有PMCAD的平面建模数据。
121-2& & & & 经过砖混计算进入JCCAD,进行条基计算是否考虑纵横墙基础的重叠部分问题?
121-2答:在进行墙下条形基础计算时程序没有考虑纵横墙基础重叠问题,一般说来,当条基宽度较小时,这样做是可以的,当条基宽度较大时最好适当调整地基地耐力标准值将基础底面适当放大。
123-1& & & & 弹性地基梁端钢筋为何没有锚固
123-1答:弹性地基梁挑梁由于外端部不存在弯矩,故不设弯起锚固。如是端梁则从柱边计算锚固长度,且端头弯起(最短200mm)。
123-2& & & & 四肢箍的梁中间两个通长筋为何放在内箍外侧,怎样调到内侧
123-2答:四肢箍的梁中间两个通长筋有时放在内箍外侧的原因是有些地方钢筋根数多于四根,恰巧程序以该点为标准配置箍筋,这样导致钢筋少的地方,可能内侧无筋。为防止这种现象,建议下筋连通。
146-1& & & & 采用筏基时,地下室面荷载只能按线荷载和点荷载布置吗?按线荷或点荷布置后,计算的沉降值不同,如何使计算结果更合理?
146-1答:地下室面荷载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内力计算,二是沉降计算。一般来说,各房间面荷载相差不太大时内力计算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影响到沉计算。但如果面荷载相差很大,不但影响沉降也影响内力。在实际计算时对沉降与内力的影响应分别计算,不能一次将两个问题都解决。
内力计算时只须考虑面荷载的差值部分,一般的原则是将局部多出面荷载平均分配到周边梁上。荷载采用计算值。沉降计算时,要将荷载的标准值按房间平均分配到周边梁上。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146-2& & & & 梁AC、BC不在同一轴线,在AB处设置一矩形柱来同时支承两根梁。在平面布置时,操作时是按A、B两节点分别布置柱,还是在A节点或B节点将柱偏心布置。&&
146-2答:对这种情况,柱子可采用多种方式布置:
1、A、B点分别布置柱子,都设置偏心,使两个柱子重叠,这样的好处是画AC轴线和BD轴线梁时,端点均有柱子存在。但输入麻烦。
2、在A或B只布置一个柱子,没置偏心。但画轴线梁时有一个轴线的端点无柱子。以上两种方法均要注意在AB两点之间布置梁。否则内力就会中断。
152-2& & & & 基础软件多种荷载选择时,对基础计算有无影响?
152-2答:基础软件多种荷载选择时,对基础计算是有影响的。
PM恒十活荷载是模仿手工导算荷载的方式进行荷载传递计算的,该荷载比较均匀,但是没有弯矩和剪力,没有考虑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对于筏板基础或基础梁这样的整体式基础(下面可以有桩基础)并且风荷载不大或可不考虑风荷载的情况可用该种荷载,另外墙下条形基础也可用该种荷载。
& & TAT荷载或SATWE荷载是经过结构整体分析得到的传给基础的荷载。该种荷载有弯矩和剪力。考虑了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对于柱下独立基础和承台桩基础一般都应采用该类荷载,对于整体式基础也可采用该类荷载。该类荷载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它用三维空间计算传导竖向力,空间构件的轴向刚度对内力的影响较大,在剪力墙下面的轴力过大而剪力墙周围的轴力过小,其力分布不均匀而失真。结果会造成基础局部配筋过大。
PK荷载的特点是只有框架平面内方向的弯矩和剪力,缺少另一方向的弯矩,因此设计基础必须同时考虑几个方向的框架传力,否则计算是不全面的。另外,PK荷载是按最大内力分组的,不同轴线上的PK荷载很难做到同一工况,所以在整体式基础(筏板、基础粱)中最好不要采用该荷载。
& & 综合以上各类荷载的特点,在使用时应根据工程情况选用适当的荷载进行计算。
152-11& & & & 筏基当梁向下时,标高变成板底标高,应在梁立面图上有所表示。
147-7答:筏板梁肋朝下时,板底标高实际上是梁肋底面标高了,在梁立面圆、剖面图上已经标出。
2-4& & & & 今后DOS版软件是否会作进一步改进?
2-4答:因为DOS工作平台的功能限制太多,今后DOS版软件只对原有软件存在的错误(Bug)作纠正,不再进行功能上的改进。新功能的增加与改进主要在WINDOWS版上进行。
7-2& & & & 混凝土规范局部修订中规定(第6.1.12条)钢筋搭接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范围内应小于50%(受压区),程序未考虑。
7-2答:对绑扎答搭接的情况,程序对每边小于4根钢筋的柱,用柱钢筋搭接方式的选择参数可设为两次搭接。
9-2& & & & 井字梁结构,交点处的柱子。因为无法形成框架文件故采用连梁方式,但检查数据文件时此交点处无上部柱传下来的集中力,这是为什么?
9-2答:连梁支座处不形成节点力。
17-1& & & && & (图)& &这个节点不能计算和画图,能否改进?
17-1答:柱上一侧有二根梁与之相连的框架是可以正确计算的,但不能对梁画图,画图时要求柱上一侧的梁不能多于一根。可在拐处角增设一短的柱,把上边一根梁连在短柱上,就可以画图了。
19-1& & & & 如图:要使杆件①与柱子之间联接是铰结联接,在出图时,梁柱结点配筋如何处理才能体现出铰结联接?&&
19-1答:对于两端铰支梁或两端铰支柱,程序在画图中将其略去,不予画出。对一端铰支梁或柱,因程序不能把握铰支端的构造,仍接固端形式画出。
25-1& & & & 下部二~三层为大柱网框架结构,上部为小柱网异形柱结构(住宅),总层数约10~12层,抗震设防烈度6度。请问在结构布置计算及配筋构造方面如何考虑?
25-1答:用PM建模,用TAT或SATWE空间计算,再接力PK画梁柱施工图。
27-2& & & & 简支梁以砖墙为支座,当墙和梁轴线相同时简支梁的支座长为700,请问这是作何考虑?且同支座为240时,有何不同?
27-2答:支座长取700mm是考虑到梁钢筋伸入墙体不进行弯曲处理而设置的,若支座取240mm时,梁端部将出现弯入墙体的锚固钢筋,二者在计算跨度上也有些区别。
27-4& & & & 连续梁绘图时有时上部钢筋一侧切断点未标注。
27-4答:当支座钢筋伸出长度大于跨度一半,而另一端没有相应钢筋与之在全跨连通时,伸出长度没有被标注,以后版本将补上这一标注。
29-1& & & & 在底框结构中,底框中有局部二层底框,是否能算?
29-2& & & & 有局部二层底框,且砖混与底框有错层的,是否能算?
29-2答:目前底框结构还只能处理框架顶部平整的情况,对于局部两层底框及框架顶部有错层梁等情况不能同时处理。
36-1& & & & 弧形梁及角柱箍筋是否应全长加密?按程序计算结果箍筋作加密,已满足要求,但在设计年检中,建委部门要求我们全长加密。
36-1答:角柱箍筋按规范应全长加密,但在程序中不能自动得到该柱是角柱的信息,用户可人工修改柱为箍全长加密。
对弧形梁是否全长加密由用户酌情决定。&
36-2& & & & 99年3月份出的PKPM软件中,文件打印中,文件图纸无法旋转90度打印,这是什么原因?(软件中没有旋转角度打印的对话框)
36-2答:: WINDOWS版打印图纸时,图纸的旋转选项在所迭的打印机的“属性”性。即点取打印后,在打印机名称边上有一“属性”按扭,点取后有“横向”“纵向”打印的选项。
71-2& & & & *.T中的尺寸标注转到*.DWG中时,应将之转化为ACAD中标准的DIM,而不是一堆无法自动修改的点点线线。
71-2答:由于PKPM中的尺寸线管理与AUTOCAD不同,没有专门的DIM类图素,所以无法相应转化。
71-4& & & & 提供批处理图形转换功能
71-4答:原DOS版中有批处理转换功能,以后将在WINDOWS版也加入。
71-5& & & & 提供简写命令的用户修改接口,象ACAD、PGP或宏
71-5答:现在版本的PKPM软件有些模块已加了可由用户修改的简写命令,通用的命令在CFG\CFG.Ali文件中编写。各程序也可能有其自己的简写命令接口文件,如:图形编辑打印转换“的程序为modify.ali;后缀名都是ALI。
71-6& & & & 简化数据,比如仅用SATWE的SAT.DAT、COAD.DAT文本文件,可逆生成交互数据,再者,发现断面或调整某些局部布置,每次都有要全部从头开始,PM—Ⅰ、Ⅱ、Ⅲ、SAT—Ⅰ、Ⅱ 结果,做大工程时,奇繁琐无比。
71-7& & & & 简化操作。建议所有数据一次性准备完毕,计算一次性完成,因为很多无谓的交互实在可以取消,象连正确都要反复确认。只要把错误写出文件即可。最常用功能在建模时,比如0ffset、male、fillet、trim 等等,应减少进出菜单的层次,可以直接点击和直接键入简写命令。用户可定义其单条。
71-7答:今年的版本将近按如上意见改进。
73-1& & & & 在施工图编辑中,要是能像AUTOCAD一样可以多个图插入就可大大方便绘图,而现在插入图形文件(以图块方式)比例及其它编辑工作均不能合适的调整,是否能有这样的改进。
73-1答:今年可以改进。
74-1& & & & 99年版本,经常死机,尤其是窗口操作,在图库操作时也会常常出现故障。(谱华国方机P3 CPU&&32M内存、10G硬盘)是怎么回事?
74-1答:内存条是否有问题。
74-2& & & & 图层操作时,尤其在施工图编辑菜单中,设置图层,线型较多,则程序把所有的原有线型改乱了,不知在新版中有无此问题。
74-3& & & & *.T文件转成AUTOCAD文件后,字体改乱了而再转成*.T文件后,又设有图素怎样处理?
74-3答:*.T中的字形文件与AUTOCAD中字形文件相同,可把AUTOCAD的FONTS子目录中所用到的形文件考贝到CFG子目录中。
75-2& & & & 房屋(多层)由框架,混合结构组成,地震设计按7度考虑,在设置抗震缝下或不设置抗震缝下,PKPM如何考虑?
75-2答:抗震缝设置与否对砖混结构抗震验算没有影响,对框剪结构,采用TAT或SATWE计算时,设为多塔结构和不设为多塔结构的抗震计算结果是有区别的。
76-2& & & & 连续框架梁或次梁大小跨支座负筋为何,大跨的支座断点长,小跨的断点短和手册不符。
76-1答:目前程序仍不能在挑梁处画出次梁加密箍,其主筋也没有下弯钩住次梁的功能。
76-3& & & & 非抗震框架柱为何纵筋在楼板上500处搭接?
76-3答:程序现在对框架柱没有非抗震的构造,纵筋在楼板上500处搭接是根据国家标准图97G329。
76-4& & & & 竖向导荷包括梁柱自重否?
76-4答:竖向导荷包括梁、柱、斜杆的自重。
77-1& & & & 连续梁计算时,为什么某一个端支座(边跨)会变成悬臂端?
77-1答:当程序判断端跨梁端支承在梁支座上,且其梁下无正弯矩,仅有梁支座负弯矩时,就认为这是悬挑梁,用户在同意时可在画图的“挑梁修改”菜单中将其改为端支承梁。
78-1& & & & 平法绘图中对于梁宽&350mm时,箍筋没有给于四肢箍配筋,且有时梁面,梁底只有两根筋贯通,这次是否有改进?
78-1答:平法对梁宽≥350的梁是按四肢箍配的。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78-1& & & & 平法绘图中对于梁宽&350mm时,箍筋没有给于四肢箍配筋,且有时梁面,梁底只有两根筋贯通,这次是否有改进?
78-1答:平法对梁宽≥350的梁是按四肢箍配的。
78-2& & & & 采用冷扎扭钢筋配板的配筋,对于简支端的负筋,仍给出8@200配筋?这样是否合理?
78-2答:楼板配筋程序有一根支座负筋的最小直径参数,将其改为6即可。
79-1& & & & 好的软件,不论是应用软件还是系统软件,在具体操作上都应是傻瓜型的,而不应过于复杂,让潜在的用户望而生畏,希望程序开发者重视。能让一个微机知识很少的高级土建工程师很快掌握PKPM软件的应用,那才是最理想的。
90-1& & & & 异形柱与剪力墙小墙肢构件有何区别?何时按异形柱设计为好?何时按剪力墙构件设计?建模时,每节点相连的杆件数现程序不能大于6能否改大?
90-1答:选择异形柱输入,要考虑梁端弯矩计算时与柱重叠部分设为刚域的选择项,而按墙输入时无此项要求。在其它方面是一样的。当墙枝较小时,按异形柱输入较方便些。
92-1& & & & 椭园轴线如何输入?
92-1答:按园输入,再用图素变换菜单将其X.Y向按不同的比例变形。
92-2& & & & 底框是否应把砖墙和砼墙都按墙输入
92-2答:底框结构应当把砖墙与砼墙都当作墙输入,可在“次梁楼板输入”菜单中修改相应的墙材料。
92-3& & & & .T&&,DWG文件能否在ACADR14中用?
92-3答:.T转成DWG文件是按AUTOCAD的R10版本转换的,R14版可以读取R10版的DWG文件。
97-1& & & & 剪力墙结构中,连梁上再搁置梁,那么这连梁自动断为两根了,如何解决?
97-1答:能否把此梁当次梁输入,这样就不会断为两根了。
102-1& & & & 砖混中,底层架空板是否可以作为一层输入,还是作为荷载输入。
102-1答:可作为一层输入。
102-2& & & & 顶层现在很多是坡屋顶,是否可作为一层输入,可以的话,斜墙怎么输入,边墙是否可以按照洞口全部开洞口。
102-2答:由于不考虑此类墙的抗侧力作用,所以把这些墙作为荷载输入即可。
102-3& & & & 上述两者结合的话,很可能超过规范层数,有无关系。
102-3答:由用户自己掌握。
106-1& & & & 要在钢框架梁梁底设一根吊车梁,软件能否输入?且吊车荷载能否传入框架梁上。
106-1答:目前的空间计算程序还不能处理吊车荷载这样的移动荷载。
106-2& & & & 钢框架梁柱节点连接,在演示时只看见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软件有没有焊接节点。
106-2答:现在已开发出焊接节点的梁施工图。
106-3& & & & 在工字梁梁拼接菜单中,拼接位置距柱中心的距离数据,我们的计算机中只能输三位数,如我想输1500mm,但输入第四位数时,就变成三个0了。怎么回事?
106-4& & & & 我要在钢框架柱中间输人字形支撑,能否在平面图上输入?能否计算一下?
106-4答:可以输人字支撑,可以计算,对井字梁结构,程序是按空间杆系原理计算的。
107-1& & & & 如图所示井字梁楼盖,电算结果是边跨梁配筋比中跨梁大,而根据查计算手册,手算结果是中跨梁配筋大,边跨梁较小,哪种结果更合理?且电算结果中,与柱连接的梁被视作框梁,配筋较大,与实际的井字梁受力情况有否矛盾?
& &&&107-1答:TAT和SATWE是用空间三维杆系有限元方法计算井字梁结构。
112-2& & & & 框架结构底层的高怎样确定,是从二层楼面算至室内地面呢?还是从二层楼面算至基础顶面?
112-2答:为结构计算和框架柱画图,结构底层的高应从基础顶面算起。
112-3& & & & 昨天讲的交叉梁的支座情况要修改,能随便修改吗?应依据什么而修改。
112-3答:将无柱节点处的支座方式(三角形)改为连通方式(园形)是编于安全的。
112-4& & & & 现浇板底筋是双向的,软件有无考虑另一方向的板厚折减。
112-4答:考虑了
113-1& & & & PKPM的图形用户界面是在什么环境下开发的,比如:用VC++。BOLEMDC++,或WINDOWS.9X或WINDOWS NT
113-1答:使用了多种语言。
113-2& & & & 你们的PKPM是否也象AUTOCAD那样有自己的二次开发环境,比如:AUTOCAD中的ADS-C&&FOR& &ACTOCAD14& &ARX—VC++ FOV&&AUTOCAD 2000。
113-2答:目前这方面资料没有来得及整理,也无用户手册,将来会向用户提供。
114-1& & & & 挑梁根部有浮筋,新版有何改进。
114-1答:挑梁根部的弯起筋的端部有向下的弯钩,可见于钢筋表,不是浮筋。
114-2& & & & 挑梁宽度与框架梁宽度不同时,上部钢筋却通到挑梁头,如何处理?
114-2答:挑梁宽与框架宽相差&50mm时,其钢筋互不连通。
114-3& & & & 砖混结构中圈梁外设挑梁,如何制图?
114-3答:用GJ中的砖混挑梁功能设计
115-1& & & & 一个柱上相交有二个节点,为获导荷或计算会发生问题?
115-1答:二节点之间用梁相连后导荷不会出现问题。
118-1& & & & 由于PKPM一年中更换版本太多,用户有时无法判断自己的程序是否最新的,(程序里面没有标志,诸如版本号,日期等),不知你们以后怎样处理,才能解决新旧版本问题。
118-1答:光盘上部有日期,我们一般每隔半年统一通知用户更换一次光盘。
118-2& & & & 能否向国外的程序那样做法更新版本号(如AUTOCAD等)
119-1& & & & 多层框架结构中,上屋面楼梯间按顶层小塔楼计算合适,还是直接折算成节点荷载输入计算合适?
119-1答:还是输入小塔楼更符合实际状况。
120-1& & & & 梁平法表示中,当梁宽≥350时,仅二根纵筋贯通,另二根纵筋没有交待。
120-1答:2000年3月软件已加上这种钢筋的表示。
120-2& & & & 梁平法表示与标准图集是否能配套使用。
120-2答:可以
120-3& & & & 底框砖混结构中,若底层抗震墙用砼时,材料如何定,因为指定墙材料时要么是砖,要么是砼。
120-3答:底层的墙材料不一定是一样的,可以指定有的是砖墙,有的是砼墙。
122-1& & & & 悬挑板在建模平面输入时,能否直接作为构件输入荷载等(如外墙边上有悬挑板,外墙上的荷载如何输在此悬挑板上)。
122-1答:悬挑板上只能输入均布面荷载。
130-1& & & & 在输入梁柱时,如遇柱跨越两个节点,该如何输入,才能使梁柱节点符合实际情况?
130-1答:柱只能布在其中一个节点上,如柱内二节点都有外梁与之连接,则这二节点之间也应布上梁。
134-1& & & & 框架抗震等级4级时,梁箍筋为何总是ф8开始。
134-1答:抗震等级=4时,梁箍筋可为Ф6,但当梁高≥800或箍筋计算面积较大时,仍取直径Ф8。
147-3& & & & 砖混抗震验算,抗力级荷载效应在不满足的情况下,给出砌体附加钢筋面积,这样是否能保证就满足抗震要求,如何反算回去?
147-3答:如钢筋并未起筋,配上给出的钢筋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了。
147-5& & & & 弧型梁当主梁计算输入时,计算结果为何支座上筋小,跨中却很大。
147-5答:力学结构分析的结果。
147-6& & & & 砖混结构,在抗震规范中构造柱对砖混结构而言只是一种构造要求,如梁参考与工作则构造柱其不就成了&&受力柱,且轴向力直接传入基础。对砖混结构的抗震,验算定会有影响。如何解释?
147-6答:在94年发布的《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多层砖混抗震技术规程》(JGJ/713-94)中规定砖混结构的抗震验算应考虑构造柱的作用。
152-8& & & & 网上软件更新应最好同步
152-8答:今年PKPM网站上的程序将至少每月更新一次。&&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二、GB规范对GBJ11-89规范的主要改进
  与89规范相比,2001规范的内容增加较多:
89规范共有11章、39节、7附录共329条,其中包括41条强制性条文;2001规范共有13章、56节、11附录共507条,其中包括52条强制性条文,删去粉煤灰中型砌块、单排柱内框架、烟囱和水塔的有关内容。
(一)GBJ11-89抗震规范的基本规定
&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11-89)》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做如下基本规定:
1.& & & & 用三个不同的概率水准和两阶段设计体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设计原则;
  2.以抗震设防烈度做为抗震设计的基本依据,引入“设计近震和设计远震”,以体现地震震级、震中距的影响;
  3.不同类型的结构需采用不同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并利用“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系数”,体现某些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
  4.按照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取消78规范的“结构影响系数”,通过“多遇地震”条件下的概率可靠度分析,建立了结构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多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
  5.把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作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强调通过概念设计,协调各项抗震措施,实现“大震不倒”;
  6.砌体结构需设置水平和竖向的延性构件形成墙体的约束,以防止倒塌;
  7.钢筋混凝土结构需确定其“抗震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对框架结构还要求控制“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通过第二阶段的设计防止倒塌;
8.装配式结构需设置完整的支撑系统,采取良好的连接构造,确保其整体性。
 (二)2001规范对抗震设防依据、场地划分和地基基础设计的改进
& & 2.1 结构抗震设防依据的改进
  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规定,在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按烈度划分为5个等级,即≤5度、6度、7度、8度和≥9度。抗震设计时,与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6、7、8、9度分别为重力加速度的5%、10%、20%和40%。
  正在编制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准场地(相当II类场地)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峰值加速度分为7个等级,即<0.05g,0.05g,0.10g,0.15g,0.20g,0.30g和≥0.40g。同时,考虑震级、震源机制和震中距的影响,标准场地阻尼比为0.05的加速度反应谱的设计特征周期,将分别取0.35s,0.40s和0.45s三档,(大致反映近、中、远震影响)。
  于是,当按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时,抗震设防依据将有21个不同的分档,对结构所遭遇的地震作用的估计将更为细致。为此,对设防地震烈度与设计地震加速度的对应关系要作相应调整,对设计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也要作相应的变动。
 &&2.2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方法的局部调整
  89规范首次引入场地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作为划分场地类别时所考虑的两个因素。这种划分方法的主要缺点是:
  ①多层土的剪切波速采用以厚度为权的平均方法,不能使多层土与匀质土层等效,平均的物理意义不够清楚。
  ②对于各分层土土质和剖面顺序完全相同仅覆盖层厚度不同的两个场地,在覆盖层厚度较小时,可能会出现场地条件好的反而划为较不利的类别。例如,有A、B两个场地,其第一层为淤泥,平均波速为100m/s,厚度均为8m;第二层为密实的粘土,平均波速为280m/s,A场地厚度2m,B场地厚度9m;第三层均为波速大于500m/s的碎石土。很明显,A场地条件要好于B场地,但是按规范划分的结果:A场地为Ⅲ类,B场地反而为Ⅱ类。
  ③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处于不同类场地的分界附近时,实测误差可使场地类别划分结果不同。
  为此,在2001规范中关于场地划分方法提出下列修改(参见修改示意图1):
  ①剪切波速的平均方法,改用以走时为权的平均,称为等效剪切波速,即多层土与匀质土在剪切波速的传播时间上等效。
  ②适当调整不同类别场地的分界。
③对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处于不同类场地分界附近的情况,例如,在场地分界附近相差±15%的范围内,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时,允许对反应谱特征周期内插取值。
Vse&&(m/s)& && && &
& && & ┃┇
& &&&Ⅰ┃┇
& &&&类┃┇
& && & ┃┇& && && && && & ┅┅┅┅┅┅┅┅┅┅┅┅
250&&┏┛┇& && && && && &┇ ┏━━━━━━━━━━
& &&&┃ ┅& && & Ⅱ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0&&┃┇&&┇┏━━━━━━━┛ ┇& && &┇ ┏━━━
& &&&┃┇&&┇┃ ┅┅┅┅┅┅┅┅& && &&&┇ ┃&&┅┅
& &&&┃┇&&┇┃┇& && && && && &Ⅲ类& & ┇ ┃ ┇Ⅳ类
& &&&┃┇&&┇┃┇& && && && && && && &&&┇ ┃ ┇
&&0 ───────────────────┴───
   3 5& &&&15& && && && && &50& && && &80 dov (m)
  2.3 岩土勘察和基础抗震设计要求的改进
────┬──────────┬──────────────────
&&项目&&│& && &89 规范& && & │& && & 2001 规范
────┼──────────┼──────────────────
危险地段│发震断裂带应考虑错动│发震断裂带在避让距离外不考虑错动
────┼──────────┼──────────────────
不利地段│提供岩土稳定性评价&&│提供岩土稳定性评价,考虑地震作用放大
────┼──────────┼──────────────────
&&液化&&│Q3 以前不液化& && &&&│Q3 以前冲积砂土 粉土不液化
&&判别&&│液化判别深度15m& &&&│液化判别深度改为20m
────┼──────────┼──────────────────
&&液化&&│处理后液化指数≤4& &│乙类处理后的液化指数≤3,倾斜场地的液
&&处理&&│& && && && && && &&&│化处理, 复合地基的换算锤击数
────┼──────────┼──────────────────
&&软土&&│综合考虑桩基 地基加 │同 89 规范,
&&地基&&│固和上部结构处理& & │增加考虑软土震陷的方法
────┼──────────┼──────────────────
&&桩基&&│仅规定不验算范围& & │增加桩抗震承载力(非液化 液化)和构造
────┴──────────┴──────────────────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三) 2001规范对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方法的改进
  3.1 提出了长周期和不同阻尼比的设计反应谱
  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以及高层钢结构、隔震消能结构的出现,89规范的设计反应谱已经不能适应建筑结构发展的需要。而且,随着地震动参数区划中关于特征周期的规定,89规范关于“设计近震和设计远震”的概念也需要加以发展。
  修订后,2001规范设计反应谱的范围由3s延伸到6s,分上升段、平台段、指数下降段和倾斜下降段四个区段。一般结构阻尼比为0.05,在5Tg以内与89规范相同,从5Tg起改为倾斜下降段,斜率为0.02,保持了规范的延续性。
& & 对阻尼比ζ不等于0.05的结构,设计反应谱在阻尼比ζ=0.05的基础上调整:
 & & 平台段的数值乘以 1+(0.05-ζ)/(0.06+1.7ζ)
&& &&指数下降段的指数,由0.9 改为 0.9+(0.05-ζ)/(0.5+5ζ)
& &  倾斜下降段的斜率,由0.02 改为 0.02+(0.05-ζ)/8
& & 3.2&&建筑结构分析模型的规定
& & 2001规范增加了对于结构分析的一些规定,主要包括:
  弹性分析和弹塑性分析的要求;
  当侧移附加弯矩大于水平力作用下构件弯矩的1/10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按楼盖刚度、扭转效应等的区别对待,划分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分析;
  对计算软件的要求和对电算结果的分析判断。
&& 3.3 建筑结构地震作用取值的控制
& & 在2001规范中,从特征周期、最小地震力、偶然偏心和双向水平地震等四个方面来控制建筑结构地震作用:
  Ⅰ、Ⅱ、Ⅲ类场地特征周期将比89规范增大0.05s,总体上提高了中等高度房屋和单层厂房的地震作用,使量大面广的一般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有一定的提高,符合当前提高设计安全性的呼声。
  长周期结构,按加速度反应谱计算的地震作用明显减少,由于未考虑强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所施加于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不安全的。为此,提出按烈度、扭转效应等分级控制,不仅控制底部总地震作用力,而且控制每个楼层的地震作用力。当结构基本周期不大于3.5s或扭转效应明显时,楼层剪力系数应不小于0.2αmax ,其它情况,7、8、9度时的楼层剪力系数分别不小于0.012(0.018)、0.024(0.032)和0.040。
  震害经验和强震记录的分析认为:实际地震地面运动是同时具有平动、扭转和上下分量的,对于对称且抗侧力构件正交的结构,可简化为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地震作用,但需要考虑实际结构偶然偏心和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作用,将边榀结构的地震内力适当增大1.05~1.3倍;对于非对称结构或抗侧力构件斜交的结构,必需考虑两个主轴方向同时施加地震作用。至于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取一个方向100%与另一正交方向85%的“平方和方根组合”:
    S =&&
&& 3.4 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的规定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和新结构体系增多,相应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2001规范规定,结构弹性层间变形的控制值,不仅是楼层的质心处、而且是楼层最大的层间位移。除了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外,小震下的各类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是:
  RC框架& && && && && && && && & 1/550
& & RC框-墙,内筒-外框& && && && &&&1/800
& & RC抗震墙,筒中筒,RC框支层& && & 1/1000
& & 多、高层钢结构& && && && && && &1/300
  不规则结构、超高层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结构均需进行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其中,对排架、框架、隔震和消能减震结构、甲类建筑和高层钢结构的要求为“应”,其余为“宜”。层间变形可采用静力的弹塑性计算方法,即所谓推覆(push-over)方法予以简化。除了新增多层钢结构弹塑性变形简化计算的增大系数外,大震下各类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是:
  RC排架&&  & && && && && && && && && && && &&&1/30
  RC框架& && & & && && && && && && && && && && &1/50
& & RC框-墙,板柱-墙、内筒-外框,底框砖房的框-墙 &&1/100
& & RC抗震墙,筒中筒,RC框支层& && && && && && &  1/120
& & 钢结构&& & && && && && && && && && && && && & 1/50
  (四)提出增加建筑结构延性的设计要求
 &&4.1 不规则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的经验表明,凡骑楼、底层层高加大、二层悬挑、楼板中空等不规则结构的地震破坏严重。2001规范中增加了沿平面和沿高度布置的规则界限,并明确规定某些不规则的上限。表4.1和4.2分别是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的定义,表4.3是不规则结构的设计要求。
& && && && && &表4.1& & 平面不规则布置的定义
──┬───────────────────────────────
项目 │& && && && && &不& &规& &则& &的& &定& &义& && &&&
──┼───────────────────────────────
扭转 │端部层间位移Umax 大于两端弹性层间位移平均值U0 的1.2倍
──┼───────────────────────────────
凹凸角│局部凸出或凹进的尺寸大于该方向总尺寸的30%& && && && &&&
──┼───────────────────────────────
楼板不│缩进或开洞后的板宽小于该方向典型板宽的1/2,或洞口面积大于该层
连续 │楼板面积的1/3, 错层& &&&
───┴───────────────────────────────
& && && && && & 表4.2& & 竖向不规则布置的定义
&&───┬──────────────────────────────
&&项目&&│& & & && & 不& &规& &则& &的& &定& &义& && &
&&───┼──────────────────────────────
刚度突变│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0.7,或小于其上三层平均值的0.8  
&&───┼──────────────────────────────
构件间断│柱、抗震墙、抗震支撑承担的地震力由转换构件向下传递  &&
&&───┼──────────────────────────────
强度突变│楼层受剪承载力与相邻上层受剪承载力之比(ξy 比)<0.8
&&───┴──────────────────────────────
& && && && && &&&表4.3& & 不规则布置的设计要求
& & ────────┬────────────────────────
& & 项& &目& && && &│& && && &设&&计&&要&&求
&&─────────┼────────────────────────
平面不规则,竖向规则│考虑扭转、楼盖变形的空间结构分析,Umax &1.5Uo
&&─────────┼────────────────────────
平面规则,竖向不规则│1.15FEk ,不落地构件的地震内力1.5倍,ξy 比&0.65
&&─────────┼────────────────────────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同时满足上述要求
&&─────────┴────────────────────────
技术员, 积分 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 积分
4.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内力调整和构造
  ①弱化了房屋高度对抗震等级划分的影响
&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划分中,对房屋高度的分界适当调整,使同一结构类型相同高度的房屋,在不同烈度下有不同的抗震等级;而且在高度分界附近允许对抗震等级做些调整。
& & 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概念设计,需按构件截面实际承载力的不等式控制。
89规范从实用的角度,综合了安全、经济和合理诸方面的考虑,在截面实际配筋面积不超过计算配筋量10%的情况下,将实际承载力不等式转换为内力和抗震承载力的验算表达式。
考虑到实际配筋往往超过计算值的10%,2001规范提高了增大系数的数值,仅在9度和一级的框架中保留按实际配筋验算的要求:
柱、梁、墙和节点核芯区弯矩或剪力设计值增大系数
 ──────────────────────────────
& && && &&&强柱弱梁和柱强剪& &梁强剪& & 墙强剪& &&&核芯区
& &9度等& && &&&(按实际配筋验算)
&&其它一级& && &1.4& && && && &1.3& && & 1.6& && &&&1.35
& &二级& && && &1.2& && && && &1.2& && & 1.4& && &&&1.2
& &三级& && && &1.1& && && && &1.1& && & 1.2& && &&&1.1
 ──────────────────────────────
& & ③对框架柱轴压比控制给出了放松的条件:
  按89规范控制轴压比的有关规定,柱子的截面尺寸往往取决于轴压比,不仅因截面较大影响了使用要求,而且其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实际上均由最低的构造要求控制,抗震性能并不高。为此,综合考虑结构中抗震墙数量、柱子剪跨比、箍筋构造和在整个结构中所处的部位,在2001规范中修订了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比控制值:
  对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其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
  当采用井字复合箍、复合螺旋箍或连续复合螺旋箍时,提高体积配箍率后,各类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0.10;
& & 当在柱截面的中部另加纵向钢筋,其截面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9%,各类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
&& ④柱体积配箍率改用含箍特征值控制。
  随着各类建筑结构的发展,混凝土和箍筋的强度等级均有较大的变化,规定直接按含箍特征值λv 的要求设置柱加密区的箍筋,即:
     ρv =λv (fc /fyv )
& & 4.3 RC抗震墙结构设置边缘构件的要求
  底部加强部位需根据其轴向压力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构造要求,并且需要控制墙的最大轴压比。底部加强部位以上,墙的轴压比不得大于底部加强部位。为了简化,墙的轴压比计算仅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整个墙肢的平均值。
  一、二级墙体的底部加强部位,墙体在重力荷载下的平均轴压比控制如下:
  ───────────────────────────────
    边缘构件类型& && && &        9度  8度一级& & 二级
 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后的平均轴压比上限  &&0.40& & 0.50& & 0.60
 仅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平均轴压比上限   0.10& & 0.20& & 0.30
  ───────────────────────────────
  当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时,暗柱取一倍墙厚和400mm的较大值;抗震等级二级时,纵筋4φ14,箍筋φ8,间距150mm。
  当轴向力超过构造要求的上限时,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暗柱范围由计算确定,且不小于1.5倍墙厚和450mm的较大值,箍筋需按含箍特征值λv 控制:
& & ──────────────────────────
    & && &  9度    8度一级  & & 二级
  λv& &&&0.1-0.2   0.09-0.18&&  0.08-0.16
 &&──────────────────────────
 &&4.4 砌体结构总高度和构造柱设置的改进
  ①砌体房屋使用范围的控制仍保持层数和总高度双控。增加坡屋面及半地下室时总高度的计算方法。
  ②根据试验研究成果,在严格控制侧移刚度比、提高底部混凝土墙体和过渡层砖墙延性的基础上,底部的框架-抗震墙可有两层,总高度可与普通砖房相同。
  ③结合实际工程的需要,进行了一批试验和有限元计算分析,发现在一个墙段内设置多个构造柱、芯柱时,如构造柱间隔小于层高,这种约束砌体的抗震性能可有较明显的提高,可适应开间较大和高度较高的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
  ④近来,混凝土小砌块的质量和工艺有很大,提高设置芯柱的要求后,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可与普通砖房相同。
相关专题: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录的地平线第二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