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0000粒米大约一克有多少吨克?

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1

  1、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教师准备天平、卷尺、秒表、100米大米、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计算器、练习簿

  谈话:(出示)大家认识它吗?(指名回答)

  教师在上面板书“一亿”。

  谈话:大家都会读会写一亿,但是这一亿到底有多大呢?想了解吗?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一亿有多大”。(将课题补充完整)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一些练习簿,合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即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数100本练习簿大约所用的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1亿本练习簿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本上的表格(学生可以把90秒、900秒改为全班认同的其他秒数),请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推算,并把推算结果填入表格。

  小组反馈,指名读最后的得数。

  (3)进一步探究问题。

  谈话:9千万秒(或学生推算出的其他秒数),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多少年?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小组合作,借助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呢!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行,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可能会出现测量的结果不是整米数,取整米数的近似数来表示)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呢?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测量的数据列个表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还可能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

  指名说一说计算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指名说一说)

  谈话:通过数一数,排一排,我们感受到一亿的大小,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工具,(出示天平)大家猜猜我能用这个天平做什么呢?(学生对天平已有认识,所以能够想到“称”)那下面我们就用称一称的方式再来感受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称一称。

  出示100粒大米,在天平上称一称,称出100粒大米的克数。

  (2)列表进行推算,解决两个问题。

  提问:13亿人为什么乘13,而不是乘13亿?(让学生明确表中推算出的是1亿粒大米的重量,13亿粒米,就是13个1亿粒米,所以只能用1亿粒米的重量乘13)

  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第一个问题。

  ②解决第二个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看了这两个计算结果,你想

  说什么呢?(在这里不仅让学生说说一亿的大小,同时要让学生说说应该节约粮食)

  谈话:通过我们以上的实践活动,现在你以“一亿到底有多大”有认识了吗?你能来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亿有多大”吗?

  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2

  1.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生活中的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培养主动运用数的意识。

  重点:感知1亿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纸、课件、计算器、尺。

  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应该怎样读?同学们都会读、写这个数,可是1亿实际有多大,谁能大胆用身边的事物来描述?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1亿有多大。(板书课题:1亿有多大)

  师:大家眼睛闭着,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师生共同猜想)

  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象中1亿的大小。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奇,不知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好方法进行验证吗?

  确立研究的问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师: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生: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师: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生: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师:你们为什么不取125张、1028张呢?

  教师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描述活动过程,从中体会1亿的大小。

  (2)进行实验。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分A组和B组进行测量。

  让A组的学生取1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让B组的学生取10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以100张纸为例。

  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选择。)

  师:1000张呢?――10厘米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张呢?――1000米张呢?――10000米

  推算结果: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

  师:你们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

  以1000张纸为例。(方法同100张纸相同)

  测量高度:约9厘米。

  推算结果:1亿张纸的高度是9000米。

  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基数越大,误差越小。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取1亿张纸来进行测量,还会不会有误差?)

  学生根据对以上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1亿的大小。

  小组交流活动过程。

  进一步想象1亿有多大。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师: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那么全国1天大约可节约多少粒?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400克,13亿粒米又够多少人吃1天呢?

  师:了解到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渗透思想教育)

  请10个小朋友的胳膊伸直,手拉手,量一量长度,接着推算1亿个小朋友将手拉在一起的长度。

  课件演示说明:地球赤道长米,1亿个小朋友的手拉起来,围赤道大约要围3圈。

  阅读有关“1亿有多大”的信息。

  1亿张纸叠在一起,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1亿秒的时间约是3年又62天。

  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千克,用载质量为10吨的卡车来运,需250辆同时运才能运完。

  请根据下面的'数据素材,推断1亿有多大。

  1.一个成年人一步长65厘米,1亿步有多长?

  2.一分钟读240个字,读1亿个字需要多长时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来进行研究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3

  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1、理解一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2、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1.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100粒大米。

  2.教师准备:练习本,秒表五个,天平三台,电子称一台、卷尺一把。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板书课题:一亿有多大。

  2、在黑板上写出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个一组成的。

  3、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算一算一亿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几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受一下“一亿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操作活动的要求。

  我们的活动工具有:天平、电子称、秒表、卷尺、计算器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选好活动的材料并确定好主题。组长根据活动主题和要求在组内将组员自由组合,再细分工后活动,要确保每一位组员都能参与活动。

  请及时的记录好活动中统计的数据,并在记录单上完成相应的分析。

  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多大地方

  数1亿个数字要多长时间

  数1亿本练习本要多长时间

  活动小组及活动方案

  一亿张纸有多厚第二组

  1亿个小朋友站多大地方第三组

  1亿粒米有多重第四组

  基数的测定(小组合作完成)(师有选择性地)准备100张纸让学生测量厚度,学生测量出:

  100张纸约厚1厘米实地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为度确立1平方米内站4个小朋友数1克米的粒数:

  1克米约有53粒通过查阅超过封底说明,知道五本一套的《十万个为什么》共227千字

  (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计算器完成)÷100

  =25平方千米1克米53粒

  结果:1亿张纸大约10000米高每平方米站4个人,1亿个小朋友要站25平方千米1亿粒米大约重2吨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共227千字,要440套才够1亿字

  小组汇报,师根据汇报的情况帮学生建立实体模型,感知1亿有多大

  1、引导学生把1亿张纸的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相比

  1亿张纸叠起来高约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高8800多米,因此,1亿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2、引导学生把1亿个小朋友站的面积同我镇的面积相比

  1亿个小朋友要站25平方千米,我们学校总面积为30平方千米,这样,1亿个小朋友还站不满;要站满全校,则要1亿个多个小朋友。

  结合课本第21页图片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教育。

  3、帮助学生建立13亿粒米的实物模型

  1亿粒米大约2吨,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1天就要节约13亿粒米,约26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运送,要运7次!因而,我们要爱惜粮食、节药粮食,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4、引导学生探讨读完一亿个字,要多长时间

  如果以一年365天为计,若每天读5000个字,则1年可以读完1825000个字,那么读1亿个字要÷1825000≈55(年)。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看5000个字,要坚持55年才有可能读完1亿个字。

  教育学生要多读书、勤学习。

  四、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初步感知了一亿有多大?一亿有多大?把我们这节课知道的结果回去讲给家里人听。简单的说,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数字乘以一亿,都会变成一个大数目;如果用除法来算,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一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1、一亿张纸撂起来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2、一亿个小朋友可站25平方千米,相当于我们横沥镇面积的一半。

【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

篇一:一亿有多大数学日记

清晨,从窗外望去,一块透明的蓝天,像一张丝手帕,停留着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朵。阳光斜斜地照射在小院中,空气中弥漫着温馨的味道,我拉着弟弟的小手快乐地来到院子里玩耍。

我跨一步,弟弟有模有样地学着我也跨一步,我的两只脚正好稳稳当当地落在一块地砖上,得意洋洋地朝着努努嘴的弟弟笑了笑,弟弟一副不甘心的样子,谁知用力一跨,格子没跳到,反而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公平,姐姐比我大,腿比我长,肯定一步比我跨得远。”弟弟大声嚷道。我扶起弟弟,想想弟弟说的话挺有道理,那我的一步有多长呢?一亿步有多长呢?我饶有兴趣的请来妈妈和我一起测量。

我站在一块儿空地上,妈妈用记号笔在我脚旁边地面画一条线,我很自然地走了十步,弟弟也跑过来帮忙,在刚才做记号的地方拉紧卷尺,另一头妈妈扯直卷尺准确无疑地落在我的10步地方,“10步走了6米!”妈妈报数。“那我考考你,100步走多少米?1000步又走多少米?”妈妈向我抛出了问题。这可难不住我。我自信地回答:“100步走60米,1000步当然是600米啦!”弟弟在一旁拍手叫好,顿时崇拜极了。妈妈鼓励我说:“你试着用推理方法算一算一亿步能走多少米?”我紧锁眉头,眼珠子和脑瓜子齐转动,嘴里小声嘀咕:“10000步6000米、步6000000米,那么一亿步就是米。”这一算出来可把我吓一跳,如果我们学校的操场是400米,那米相当于跑15万圈,我吃惊一想,我能跑四圈就已经累得够呛,15万圈到猴年马月去了,不敢想象。

通过这次和妈妈一起测量一亿步有多长,我感受到一亿确实很大。但它再大,也是从一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少成多,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篇二:一亿有多大数学日记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假期作业,是写一篇关于一亿多大的数学日记,

一亿,对我来说并不算陌生了,因为上节课老师就给我们讲到了一些,一亿也是一个不小的单位呀!老师跟我们一起测量一亿张纸有多厚,走一亿步大约有多远,一亿粒米大约有多重。那么今天我就想来测量一下一亿滴水到底有多重?

我和爸爸一起先做了一个测量的小实验。先找来一个空杯子,然后爸爸拿着漏斗对着杯子,我一边往漏斗里倒水,一边数水滴,一、二、三、四………我数了十滴水,称重后发现大约是一克。这就好办多了!按照老师教我们的推算方法十滴水约等于一克、一百滴水约等于十克、一千滴水就约等于一百克、一万滴水就约等于一千克,那一亿滴水就约等于一千千克,也就是一吨。原来一亿滴水那么重啊!如果我们全国14亿人口,每人每天少用一滴水,就可以节约十四吨水,这是多么惊人的数目呀!如果一家人平均六天用一吨水的话,那么这十四吨水大约就可以用两个多月了。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因为有了水,所以才有了生命。所以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应该珍惜每一滴水,用实际行动珍爱生命之水!

篇三:一亿有多大数学日记

在家里,我正在看电视,一旁的妈妈突然冒出来,坐到旁边,一边看电视一边对我说:“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我和她对视了一眼,她又问道:“不知道吗?不知道我就带着你去实践一下。”我关掉电视,随后跟她来到我的房间。

只见她拿出一大箱白纸,让我数一亿张,我接过纸就查了起来。“一张,两张,三张,四张……一千零三十七张,哎呀掉了,一亿怎么这大?”“一亿很大吧,我们可以先查一百张纸。”我照做了,真的很好数。“再把它们摞起来,用尺子量出纸的厚度。”我开始量了,正好一厘米。

妈妈接着讲:”再用一亿除以一百,看看一亿里有几个一百或几个一百是一亿。”我拿起练习本就算了起来,÷100=1000000。我刚算完,妈妈接着往下继续说:“最后,再用这个数乘一厘米。”一共一百万厘米,1000000厘米=10000米。哇,比全球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高!

是啊!如果没有这次实践,我还真不知道一亿这么大!

篇四:一亿有多大数学日记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亿有多大,“亿”这个概念对于我来说很模糊,虽然知道一亿很大很大,但是到底有多大呢?我也不知道,于是我想做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我们想了很久,还是想不出来要测量什么。这时,我一下子站了起来,妈妈被吓了一跳,我说:“我们可以来计算一亿粒米有多重。”妈妈却对我说:“米可是很轻的。”我说:“妈妈,您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米,当它堆积在一起时,那可就重了!我们可以从100粒米开始计算呀!”妈妈说:“100粒大米是2克,1000粒大米1000x2是20克,00000克,2000000克=4000斤。”

如果一个成年人一天要吃掉一斤大米的话,那4000斤大米都要吃十几年才能吃完。这些数据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平时这小小的一粒米积少成多时会让这个数字变得如此庞大,所以我们全国14亿人口每天节省1粒米,那我们全国一天就能节省多少粒米呀!

农民伯伯每天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是用他们的汗水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篇五:一亿有多大数学日记

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讲得格外有趣,同学们也听得格外认真,讲着讲着老师突然话锋一转,绕着“一亿有多大”这个话题提了个问题:“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亿有多大,不如来想一想,一亿张纸有多高呢?”

大家一下子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人第一个说,它一定是一百米高,又有人不甘示弱地说,它至少有八百米高哩!大家吵吵嚷嚷,教室里就像是麻雀子吵林叽叽喳喳。

我听着他们说的高度,觉得他们说的都不对,但又想不出个道理来。“只能回家做实验了!”我心想。

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盼来了放学,我背上书包,冲出教室,奔出校门,跑向家中。

终于回到家了,我飞快地写完作业,然后开始想:“我该如何弄来一亿张纸呢?”

这时,爸爸出现了,他嬉皮笑脸地问:“想想,一百的几倍是一亿?”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小心地抽出一沓数量为一百的纸,把这些纸张整了一整,理了一理,再把尺子紧贴在上面,我紧张地盯着尺子,生怕出了一点差错,量完后,我开心的欢呼起来:“我终于量出来,高一厘米!”我开心极了,因为我马上可以明白一亿张有多高了。

我开始算起一亿张纸的高度:÷100=1000000,=1000000(厘米),1000000厘米=10000米,哇!原来一亿张纸有一万米高,竟然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一亿真伟大!

篇六:一亿有多大数学日记

假期数学老师给我们留了一项有趣的数学作业,让大家感受一下一亿有多大,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决定就地取材,就用平时家里最常用的白纸来试验一下。

拿起一张A4纸,我挠挠头不禁思索起来,一张纸那么薄,连一毫米都不到,要怎么才能测量准确呢?再说,就算把家里所有的纸都摞起来,别说一亿了,连一万张也不到啊。这可怎么办啊,我真是左右为难!这时,旁边在做家务的妈妈笑眯眯地提醒我:“咱们家虽然没有一亿张纸,但是100张、1000张还是有的啊,你可以运用老师教的数量关系的转换来解决这个问题吗?”我恍然大悟,对啊,我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那1000张纸约是1分米厚,10000张约是1米厚,这样推算下去,一亿张纸叠起来就有一万米高。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00多米,而这一亿张纸叠起来居然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简直太不可思议啦!

原来测量不用一张一张的测量,也不用真的需要一亿张纸,只要我们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知识,灵活转换,就能准确无误轻松地找到正确的答案。

一张纸的厚度虽然微不足道,但一亿张纸叠加起来就能创造出奇迹,生活中很多微小的事情都微不足道,但这些数以亿计的微小积累起来,就会创造出奇迹!知识也一样,经过日常不断地积累,就能焕发出神奇的力量!

篇七:一亿有多大数学日记

今天,我要做一个小实验,我要作文吧/探究一亿支墨囊一共有多长?大家看来,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很难,我们可以先计算出十支墨囊的长度,再计算出一百支、一千支、一万支……墨囊的长度,这样不就很好解决了吗!

我先拿出十支墨囊,整齐地摆在地上,我再拿出尺子,开始测量,一支墨囊五厘米,十支墨囊五十厘米,一百支墨囊五百厘米,五百厘米就是五米,那么一千支就是五十米,一万支就是五百米。以此类推,一亿支墨囊就是五百万米,五百万米一共有多少千米呢?

五百万米换算成千米可以这样换算,可以先想十万支墨囊是五千米,那么一百万支墨囊是五十千米,一千万支墨囊就是五百千米,一亿支墨囊就是五千千米。五千千米,那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我一分钟能走一百步,每一步大约有五十厘米,我需要走一千万步才能走五千千米,一千万步,那我什么时候才能走完啊!我要走十万分钟才能走完五千千米,十万分钟约等于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七个小时,约十九年!那就是十九年我不吃不喝也不休息才能走完一亿支墨囊的长度,太不可思议了!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不管是一张纸、一本书、一个苹果……这些那么多在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东西,积少成多,也能那么庞大!

篇八:一亿有多大数学日记

前段时间我在数学课上认识了亿以上的数,这是目前为止我见过的最大的计数单位了。可是一亿究竟有多大呢?比如说一亿张纸有多厚?一亿粒米有多重?一亿步有多远?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今天我准备用A4纸来做个小实验。

要想知道一亿张纸有多厚得先找来一亿张纸,可是从哪能找来这么多纸呢?实验刚开始我就遇到了难题。我苦思冥想了好久,终于想出个好办法。一包A4纸刚好是500张,两个500是1000,10万个1000就是1亿了,只要知道500张纸有多厚就能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了。我激动得赶紧拿着尺子冲进书房,费劲地把一包A4纸从书柜里搬了出来。我先把尺子的零刻度对准最下方的纸,测量出了5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5厘米,然后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飞速地计算起来。5×2=10(厘米),10×0000(厘米)=10000(米)。我看着草稿纸上算出的数字,心中不禁感叹到:“哇!一亿张纸竟然有一万米这么厚!珠穆郎玛峰也只有8848米,它竟然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今天的小实验,我了解了一亿究竟有多大,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数学的身影,以后一定要认真地去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知数学。

篇九:一亿有多大数学日记

今天数学课上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践活动。叫做“一亿有多大?”我们一听便来了兴趣,老师说了一个例子:一张纸垒起来可以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高,我们个个不信老师的话。老师反而更加神秘的说:“你们回家量一量,测一测,看一看我说的是对是错?”我变得更加好奇。

回到家后,我随便吃了两三口菜。像离弦的箭冲向房间,又拿走了一百张白纸。拿出我的尺子。精确地量出了这些白纸的高度,才一厘米!怎么可能比珠穆朗玛峰高的多呢?我又不屑地笑了笑。拿出作业写起来,一项、五项、六项……终于我把作业全写完了。正要躺在床上休息时,妈妈叫住了我。吼到:“你拿这么多纸是干什么的!真浪费!你要气死我吗!”我听着妈妈又要发火,赶紧叫住了她。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妈妈听完这些话,脸色由此变红,由红变白。心情稍微好了些,说:“哦,原来是这样,我错怪你了。不过,你们数学老师说得是对的。”我很奇怪,便动起笔来。一百张纸大约高一厘米,一千张纸越高十厘米,一万张纸约多高呢?应该是一百厘米……继续算下去。一亿张纸就是一万米,这么高呢!通过资料我知道珠穆朗玛峰高约八千八百多米!真的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呢!

我接着又查找资料,动手试做。知道1亿颗米,够一个人吃14年!一个小学生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三圈半。一滴水重约800万克。

神奇的一亿,读起来简单,现实中确实一个庞大的数字,真令人赞叹不已!

篇十:一亿有多大数学日记

新学期开始了,首先我们学习了一亿内数的读法与写法,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亿这个计数单位,大家都说它特别大,但到底有多大呢?今天我就要用一个实验来证明1亿有多大。

准备的道具有计算器、一本书,首先我要计算出我读一页书需要多长时间,读一页书的时间大约是70秒,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继续读下去,我读100页需要7000秒,读1000页需要7万秒,读10000页需要70万秒,那如果读1亿页书需要多少秒呢?于是我拿来了一个计算器结果是70亿秒,那读一页书要多少分、要多少时、要多少天、多少年呢?算出来的结果令我大吃一惊,读一亿页书需要分钟,1944444小时,81018天,也就相当于222年。真的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太难以置信了!

“1亿有多大”这个问题还有很多很多,例如走1亿步有多远、1亿粒米有多重、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探究这些问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数学是如此的有趣,如此的神秘,让我受益匪浅。只要你细心去观察,就会得到很多收获。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吗?

篇十一:一亿有多大数学日记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亿非常的大,也可以说也很小,因为我们人体的细胞就有三十亿个,我们喝一杯水就能喝下五亿个水分子!在我的思想中,我觉得一亿非常大。一滴水虽然很少,但是一亿滴水可以装四辆运水车,能给缺水的地方喝四年的水,一亿可真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一亿张纸摞起来的厚度到底有多高吧!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万张纸、刻度尺。然后数十张纸,用刻度尺测量,十张纸的厚度是多少?是一毫米,然后再数一百张纸,如果十张纸的厚度是一毫米,一厘米等于十毫米。那么一百张纸就是一厘米,接着再数一千张纸,如果一百张纸的厚度是一厘米的话,一千张纸中有十个一百张纸,那么一千张纸就等于十厘米了!

然后再拿出一万张纸,一万张纸中有十个一千张纸,十个一千张纸就是十个十厘米,十个十厘米等于一百厘米了!那么一万张纸就是一米了!接着往下推算,十万张纸就是十个一米,十个一米就是十米,一万张纸都已经很高了,十万张纸那不和三层楼一样高了呀!再接着算下去,一百万张纸就是十个十米,十个十米就是一百米,一千万张纸就是十个一百米,十个一百米就是一千米,最后再想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一亿中有十个一千万,十个一千万就是十个一千米十个一千米十一万,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一亿张纸叠起来的厚度可真是太高了!我以为珠穆朗玛峰已经是很高的了,一亿张纸的厚度一定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别看一张纸虽然非常的薄,但是如果积少成多的话,那么他的力量就非常的强。

学习中也是一样的,你刚出生不可能就什么都会,你一点一点的去学,积累力量,你才能走向人生的最高处。

篇十二:一亿有多大数学日记

数学课上,老师正绘声绘色的讲着有关一亿的课,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突然一位同学满脸疑惑的站起来问道:“老师,一亿到底有多大呢?“老师笑了,说道:“一亿有多大,这个问题留给大家,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实验,能找出满意的答案。”

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但我从没感受过它到底有多大?今天我就来探究一下一亿粒米有多重?回到家后,我连鞋都没来得及换,匆匆跑去厨房,眼睛不带眨的,在米桶里,一粒一粒,细心的数着一百粒米。“……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终于数够了,我捧着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在天平上,生怕有一粒米逃之夭夭。称出来了,一百粒米是两克。我仔细回忆着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百万是一千万,十个千万是一亿,很快我推算出一亿里有一百万个一百。我用经过仔细计算,很快得出一亿粒大米等于2000000克,又用单位换算法得出2000000克等于2000千克,等2吨的结果。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百粒米大米仅仅有两克重,轻得简直微不足道,可是一亿粒大米却有这么重,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

1、亿有多大-四年级写事作文350字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亿以内的读法和写法,但我最让感兴趣的还是亿这个计数单位。大家都说它大,它到底有多大呢?下面就让我给你做个试验吧。

我让妈妈拿来了计时器,我开始数起了小白兔一只、两只、三只……100只大概用了110秒,妈妈说:“下面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于是,我假设以这样的速度数下去,那么数100只小白兔大概用了110秒,1000只小白兔就要用1100秒,数10000只小白兔就要用11000秒……数1亿只小白兔要用多少秒呢?我拿来计算器,数1亿只小白兔大约要用秒,那么数1亿只小白兔要用多少分钟?多少小时?多少天?多少年呢?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大概要用1833333分钟,也就30556个小时,1273天,换成年就是三年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

通过做这个试验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只要你细心去观察,你就会得到很多收获。同学们现在你知道1亿有多大了吗?

2、一亿有多大-记叙文500字

一亿有多大呢?这个数字用汉字只有四个笔画,但意思却是一个很大的数。

前一个星期上数学课,老师让我们拿出计算器算一算:如果你爸爸一年工资一万,那么你爸爸要用多少年才能拿到一亿呢?

我马上拿起桌上的计算器,算了算,我被眼前的数字吓了一跳,要用一万年才能有这么多钱,一亿有多大呀!

下课,我想:一亿如果是那么大的数,那我走一亿步有多少米呢?于是,我把这个问题一直装在心里,准备回家来测一测。

终于,我盼到了放学,一听见下课铃,我就向门口走去,真想现在坐一艘火箭向家里出发。回到家,我快速找来长尺和记号笔,找妹妹来帮我测量,我很自然地向前走了十步,量出来大约是6米,“按照这样下去,100不就走了60米,1000不当然就走了600米……所以步就走了米。”我小声嘀咕道。

这个大数字可把我吓了一跳,按我们学校的跑道长250米来算,走米就要绕着跑道走240000圈,我平时绕跑道跑4圈,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那么要走240000圈,别说累了,恐怕我走一辈子也走不完吧!这真是人们说的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以前觉得这个数是那么不起眼,看来以后不能再乱说数字了。

通过这次的测量走一亿步有多少米,我真实得感受到一亿确实很大。但它再大,也是从一开始慢慢堆积起来的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少成多,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3、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议论文500字

今天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了一道题“生活中的数学题”。题目是:“我们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全国就节约了约1300万元了。如果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约1万几千元钱了,那么这笔钱可以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是很好吗!”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为我想了想:如果这大约13亿的人口,都浪费了1滴水,那么一共约浪费13亿滴水了,那么大家想一想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1000滴水,用称称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0000000(克)克=260吨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个月用了一吨水计算的话,那么260吨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问我爸爸:“1吨水能够发多少度的电?”爸爸说:“1吨水能发100度的电。”那也就是说260吨的水可以发26000度的电了。

哇!我一下子惊呆了,260吨水竟然可以发挥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现在要节约所有的水,不要浪费掉一滴滴的水了,我们要养成节约这个好习惯,不能再浪费了。

4、《1亿有多大》说课稿 |参考教案

 开始: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1亿有多大?》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程序及设想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p#分页标题#e#
  在黑板上写出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个一组成的。
  谁能说说,“”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
  那么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
  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
  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
  师引导出设计方案: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方案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
  方案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2500千克=5000斤重,现在知道刘恩每月奉禄多加粒大米,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吧?
  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p#分页标题#e#
  (学生计算)13×()÷400=81250(天)≈223(年)
  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
  (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反馈,指名读得数。
  (3)进一步探究。
  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8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
  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p#分页标题#e#
  (可能的情况: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质量、1亿秒有多长……)
  你能把你想研究的有关1亿的问题,设计方案写出来吗?    

5、“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教案参考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前,先要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思。

对于第(1)个问题,要帮助学生理解:求全国一天大约 能节省多少克粮食时,为什么要用2500000克去乘130因 为全国大约有13亿人,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13亿人就节 省13亿粒米;而1亿粒米重2500000克,13亿粒米重多少克就是1亿粒米重多少克的13倍,所以用 就可以了。 

对于第(2)个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共有两问:先求这些 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再求大约合多少年。对于第二问,由于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取近似值,保留整数或保留一位小数。

通过计算,不仅要让学生用1亿粒大米重2500000克 (即2500千克或者是2.5吨)的事实,在重量上感受“一亿有多大”,还要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到节约粮食的重要 性,从而能自觉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4.说一说。  通过以上实践活动,最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谈一谈“一亿有多大”,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切体验。 

6、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十课时:“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

课题“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课型新授

知识与技能: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你们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板书课题)

阶段一:确立问题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

学生叙说所要研究的课题

学生研究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A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验证猜想。推出一万张纸和一亿张纸的高度。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习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克有多少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