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地风有什么药用功效?

【摘要】:为了研究钻地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药效,我们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钻地风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分别用佛波酯醇(PMA)或二甲苯(xylene)诱导小鼠耳肿胀,在致炎部位外涂钻地风挥发油以观察疗效。从钻地风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了24个组分,占总峰面积含量的96.01%,主要由萜类、芳香羟类成分构成,分别为(E)-1,2-亚甲二氧基-4-丙烯基-苯(23.47%),桉树脑(11.503%),芳樟醇(9.558%),β-松油醇(9.201%),α-蒎烯(7.185%)等,实验显示钻地风挥发油外用可以显著抑制佛波酯醇或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


丁凤伟;彭艳丽;李明;彭慧敏;牟宗慧;;[J];食品与药品;2010年03期
冯旭;王丽丽;邓家刚;覃洁萍;;[J];广西中医药;2010年03期
刘金旗;朱满州;庄莹;刘劲松;薛申如;;[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刘中垒;刘金荣;王恒;王航宇;李方群;刘文霞;;[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韦志英;李耀华;朱小勇;梅玲;蓝仁清;;[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毛日文;张敏;徐佐旗;赵婷;樊懿娜;周叶;仰榴青;;[J];食品与药品;2011年05期
扈成浩;李兆琳;薛敦渊;陈耀祖;杨洁;;[J];宁夏医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潘炯光,徐植灵,樊菊芬;[J];中国中药杂志;1989年06期
吴知行,巴图仑,杨尚军,周胜辉,周建明;[J];中草药;1994年12期
杨明霞,温幼武,毛新民;[J];天津药学;2004年05期
}
<article>
<section>
&lt;h3&gt;  漳州气候条件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长青,药用植物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的药库。漳州确是一块"宝地"。&lt;/h3&gt;&lt;h3&gt;
本人毕业于福建医药学校,又热衷于户外活动,在野外见到许多药用植物,用手机拍照记录植物标本。前些天参观厦门万石植物园的药用植物区,该区植物品种廖廖无几,萌发我写此篇的想法,旨在普及一些药用植物知识,学习交流。希望大家指正,不断完善。&lt;/h3&gt;&lt;h3&gt; 排序有点乱,现写植物的来源形态特征,药用功效以后完善。&lt;/h3&gt;&lt;h3&gt;&lt;br
&amp;nbsp; &lt;/h3&gt;&lt;h3&gt;叶: 叶窄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3-10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侧脉约6对;叶柄长长1厘米;花萼裂片窄三角形,聚伞花序具花3-15朵,花序梗长达1.5厘米。 &amp;nbsp; &lt;/h3&gt;&lt;h3&gt;花: 藤本或灌木状,具长匍匐茎,长达4.5米,除花冠外余无毛,乳汁清或淡黄色。 &amp;nbsp;
叶长圆形,长3.5-13厘米,先端稍凹缺:叶柄长不及1厘米。 &amp;nbsp; &lt;/h3&gt;&lt;h3&gt;花: 花稍点垂,淡黄色,萼片具紫色脉;花葶侧生于假鳞茎基部,圆柱形,长4-7厘米,顶生1花。淡黄色,萼片具紫色脉;花葶侧生于假鳞茎基部,圆柱形,长4-7厘米,顶生1花。 &amp;nbsp; &lt;/h3&gt;&lt;h3&gt;花果期: 花期2-5月。
花葶生于假鳞茎基部和根状茎节上,高出叶外,花序梗径约0.5毫米;总状花序伞状,具2-4(-7)花。花白或淡黄色;萼片离生,披针形,长0.8-1厘米,中部以上两侧内卷,侧萼片比中萼片稍长,萼囊不明显;花瓣窄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宽约0.4毫米,全缘,唇瓣肉质,披针形,长约1.5毫米,宽0.4毫米,上面具2-3条小脊突,在中部以上合成1条较粗的脊;蕊柱足长约0.5毫米,离生部分长约0.1毫米,蕊柱齿牙齿状,长约0.2亳米。
&lt;/h3&gt;&lt;h3&gt;产地分布&lt;/h3&gt;&lt;h3&gt;产地:产浙江(遂昌、天台、开化、新昌、青田)、福建(崇安、德化、龙岩、漳浦)、江西南部至西部(安福、寻乌)、湖北(巴东一带)、湖南西南部(洞口)、广东(大埔、和平、紫金、肇庆、乳源)、香港、广西中部至北部(象州、融水)、贵州东南部(榕江)、云南东南部(富宁)&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花序生于有叶老茎上端,下垂,密生多花,花序梗基部具2-4鞘。苞片纸质,近倒卵形,长达1.5厘米,干后常席卷或扭曲;萼片和花瓣淡黄色;中萼片卵形,长1.7-2.1厘米,侧萼片卵状披针形,与中萼片近等大,基部歪斜,萼囊近球形,径约5毫米;花瓣近圆形,较中萼片稍宽短,具短爪,中部以上具啮齿,唇瓣金黄色,圆状菱形,较花瓣大,具短爪,两面中部以上密生绒毛。 &amp;nbsp;
&amp;nbsp; &lt;/h3&gt;&lt;h3&gt;花: 花葶长12-38厘米,花序常多少外弯,具数朵至20余花。苞片花凋时不脱落;花白或带淡黄色中萼片卵状椭圆形,长0.7-1厘米,舟状,侧萼片卵状披针形,略窄于中萼片;花瓣披针形,长0.9-1厘米,唇瓣近宽卵形,略3裂,下部成半球形囊,囊两侧有半圆形侧裂片,中裂片卵圆形,长、宽均4-5毫米,囊内无附属物;蕊柱长4-5毫米。
lingua&lt;/h3&gt;&lt;h3&gt;形态特征&lt;/h3&gt;&lt;h3&gt;植株通常高10-3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渐尖头,淡棕色,边缘有睫毛。叶远生,近二型;叶柄与叶片大小和长短变化很大,能育叶通常远比不育叶长得高而较狭窄,两者的叶片略比叶柄长,少为等长,罕有短过叶柄的。不育叶片近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下部1/3处为最宽,向上渐狭,短渐尖头,基部楔形,宽一般为1.5-5厘米,长(5)10-(20)厘米,全缘,干后革质,上面灰绿色,近光滑无毛,下面淡棕色或砖红色,被星状毛;能育叶约长过不育叶1/3,而较狭1/3-2/3。主脉下面稍隆起,上面不明显下凹,侧脉在下面明显隆起,清晰可见,小脉不显。孢子囊群近椭圆形,在侧脉间整齐成多行排列,布满整个叶片下面,或聚生于叶片的大上半部,初时为星状毛覆盖而呈淡棕色,成熟后孢子囊开裂外露而呈砖红色。&lt;/h3&gt;&lt;h3&gt;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东到台湾;越南,日本也有。附生树干或岩石上,海拔100-1800米。药用,能清湿热、利尿通淋,治刀伤、烫伤、脱力虚损。矩圆石韦P.
Chinensis&lt;/h3&gt;&lt;h3&gt;形态特征&lt;/h3&gt;&lt;h3&gt;叶5-8枚轮生,通常7枚,倒卵状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基部通常楔形。内轮花被片狭条形,通常中部以上变宽,宽约1-1.5毫米,长1.5-3.5厘米,长为外轮的1/3至近等长或稍超过;雄蕊8-10枚,花药长1.2-1.5(-2)厘米,长为花丝的3-4倍,药隔突出部分长1-1.5(-2)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lt;/h3&gt;&lt;h3&gt;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生于林下荫处或沟谷边的草丛中。根状茎供药用。&lt;/h3&gt;
总状花序长10-15厘米,被柔毛。萼片早落,外层中间1枚盔状,内2枚花瓣状,斜倒卵形,长1.5厘米;花瓣黄色,侧瓣长圆形,长1厘米,先端近平截,2/3以下与龙骨瓣合生,龙骨瓣盔状,鸡冠状附属物具柄:花盘环状。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蒴果宽倒心形或球形,径1-1.4厘米,具同心圆状棱。种子密被白色柔毛,种阜盔状。种子密被白色柔毛,种阜盔状。
叶两型,营养枝节上生不定根,叶薄革质,卵状心形,长约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不对称,叶柄很短:果枝上无不定根,叶革质,卵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或浅心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褐色柔毛,侧脉3-4对,在上面凹下,下面网脉蜂窝状;叶柄长0.5-1厘米,托叶披针形,被黄褐色丝毛。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瘦果近倒三角状球形,有粘液。 &amp;nbsp; &lt;/h3&gt;&lt;h3&gt;花果期: 花果期5-8月。 &amp;nbsp; &lt;/h3&gt;&lt;h3&gt;分布在华东、华南和西南;日本,印度也有。生于丘陵地区。瘦果可做凉粉食用;根、茎、藤、叶、果药用,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解毒、补肾、通乳之效;体内胶乳可提取橡胶。&lt;/h3&gt;
臭狗耳、狗腥草、狗贴耳、狗点耳、独根草、丹根苗、臭猪草、臭尿端、臭牡丹、臭灵丹、臭蕺、臭根草、臭耳朵草、臭茶、臭草、侧耳根、侧儿根、壁蝨菜、壁虱菜、蕺菜、臭菜、鱼鳞草、鱼腥草、猪屁股&lt;/h3&gt;&lt;h3&gt;形态特征&lt;/h3&gt;&lt;h3&gt;株: 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 &amp;nbsp; &lt;/h3&gt;&lt;h3&gt;茎: 具根茎。
花期4-8月,果期6-10月。 &amp;nbsp; &lt;/h3&gt;&lt;h3&gt;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日本也有。生于湿地或水旁。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嫩根茎可食,我国西南地区人民常作蔬菜或调味品。&lt;/h3&gt;
头状花序径6-8毫米,花序梗长2-4厘米;总苞球状钟形,总苞片绿色,草质,5-6排成2层,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背面及边缘被白色伏毛。外围雌花2层,舌状,舌片先端2浅裂或全缘;中央两性花多数,花冠管状,白色。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瘦果暗褐色,长2.8毫米,雌花瘦果三棱形,两性花瘦果扁四棱形,边缘具白色肋,有小瘤突,无毛。
二至三回羽狀復葉,長6-12釐米,小裂片短匙形或窄長圓形,長0.5-3釐米,寬2-5毫米,灰綠或帶藍綠色。&lt;/h3&gt;&lt;h3&gt;花: 花金黃色,徑約2釐米;萼片及花瓣均4;雄蕊8,花初放時與花瓣對生的4雄蕊附著花瓣,與萼片對生的4枚斜展外露,花盛開時8雄蕊並列直伸;花柱短,子房4室,每室胚珠數顆。&lt;/h3&gt;&lt;h3&gt;果:
活血丹&lt;/h3&gt;&lt;h3&gt;俗名:特巩消、退骨草、透骨草、豆口烧、通骨消、接骨消、驳骨消、风灯盏透骨消、钻地风、赶山鞭、小过桥风、过墙风、穿墙草、疳取草、胎济草、肺风草、咳嗽药、团经药、土荆芥、野荆芥、窜地香、遍地香、四方雷公根、马蹄草、马蹄筋骨草、蛇壳草、蟹壳草、十八额、十八缺、铜钱草、小毛铜钱菜、铜钱玉带、破铜钱、破金钱、金钱艾、金钱菊、金钱薄荷、大叶金钱、对叶金钱草、大金钱草、遍地金钱、方便金钱草、连金钱、金钱草、连钱草、佛耳草、钹儿草、落地金钱&lt;/h3&gt;&lt;h3&gt;形态特征&lt;/h3&gt;&lt;h3&gt;株:
多年生草本,高达30厘米。 &amp;nbsp; &lt;/h3&gt;&lt;h3&gt;茎: 茎基部带淡紫红色,幼嫩部分疏被长柔毛。 &amp;nbsp; &lt;/h3&gt;&lt;h3&gt;叶: 下部叶较小,心形或近肾形,上部叶心形,长1.8-2.6厘米,具粗圆齿或粗齿状圆齿,上面疏被糙伏毛或微柔毛,下面带淡紫色,脉疏被柔毛或长硬毛;下部叶柄较叶片长1-2倍。
&amp;nbsp; &lt;/h3&gt;&lt;h3&gt;花: 轮伞花序具2(-6)花;苞片及小苞片线形。花萼管形,长0.9-1.1厘米,被长柔毛,萼齿卵状三角形,长3-5毫米,先端芒状,上唇3齿较长;花冠蓝或紫色,下唇具深色斑点,冠筒管状钟形,长筒花冠长1.7-2.2厘米,短筒花冠长1-1.4厘米,稍被长柔毛及微柔毛,上唇2裂,裂片近肾形,下唇中裂片肾形,侧裂片长圆形。
伞形花序与叶对生,单生节上,花序梗纤细,长0.5-3.5厘米,伞形花序有花5-18。花无梗或梗极短;花瓣绿白色,卵形,长约1.2毫米;花丝与花瓣等长或稍长;花柱长约1毫米。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果近心形,两侧扁,中棱隆起,幼时草黄色,熟后有紫色斑点。 &amp;nbsp; &lt;/h3&gt;&lt;h3&gt;花果期:
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粗壮或细,顶端伞房花序状分枝或下部有长分枝,下部被稀疏的皱波状长或短毛。 &amp;nbsp; &lt;/h3&gt;&lt;h3&gt;叶:
基生叶全形倒披针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宽线形,长2.5-13厘米,宽1-4.5厘米,大头羽状深裂或全裂,极少有不裂的,叶柄长1-7厘米,有狭或宽翼或无翼,顶裂片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圆形或急尖,边缘有锯齿或几全缘,侧裂片3-7对,椭圆形,向下渐小,最下方的侧裂片耳状,全部侧裂片边缘有锯齿或细锯齿或边缘有小尖头,极少边缘全缘;无茎叶或极少有1-(2)枚茎生叶,且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全部叶及叶柄被皱波状长或短柔毛。
头花序含10-20枚舌状小花,少数或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花序梗细。总苞圆柱状,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及最外层极短,宽卵形或宽形,长宽不足0.6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及最内层长,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宽1-1.3毫米,披针形,顶端急尖,边缘白色宽膜质,内面有贴伏的短糙毛;全部总苞片外面无毛。舌状小花黄色,花冠管外面有短柔毛。
&lt;/h3&gt;&lt;h3&gt;【药用价值】功能主治:《广西药植名录》消&lt;/h3&gt;&lt;h3&gt;肿,止痛,治感冒。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通结气,利咽喉。《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抗菌消炎。治疮疖,乳腺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白带,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lt;/h3&gt;&lt;h3&gt;【营养价值】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析,黄鹌菜属一级无公害蔬菜,可放心食用。&lt;/h3&gt;&lt;h3&gt;&lt;br
聚伞花序伞状,腋外生,花多达30,被短柔毛,花序梗长约4厘米。花梗长2-4厘米;花冠白色,有时中心扮红色,辐状,径1.5-2厘米,裂片三角形,内面被乳点,先端反折;副花冠裂片星状开展,外角尖,中脊隆起,边缘反折,内角尖,内弯至花药。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骨葖果窄披针状圆柱形,长6-10厘米,径0.5-1.5厘米。
&lt;/h3&gt;&lt;h3&gt;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热带及亚热带其他地区也有栽培或野生。生平原,林中或栽培。为著名观赏植物。全株供药用,民间用作治关节肿痛、眼目赤肿、肺炎和睾丸炎等。变种有花叶球兰 var. marmorata Hort. , 叶缘有黄白色条纹。&lt;/h3&gt; 茎下部卧地,节处生根,上部渐升,长达60厘米,常分枝,无毛或疏被长0.1毫米毛。
&amp;nbsp; &lt;/h3&gt;&lt;h3&gt;叶: 叶斜窄菱状卵形,长(1.2-)2.4-5(-8)厘米,宽0.9-2(-2.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窄侧钝,宽侧耳形,上部具小齿,两面无毛或近无毛,钟乳体长约0.3毫米,叶脉半离基3出;叶柄长1-4毫米,托叶钻形,长1-4.2毫米。
&lt;/h3&gt;&lt;h3&gt;&amp;nbsp;分布在广西、广东、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和安徽南部;越南北部,日本也有。生于山谷沟边、林下或阴处石上。全草药用,有消肿、祛瘀、止血之效。&lt;/h3&gt; &lt;h3&gt;山金橘&lt;/h3&gt;&lt;h3&gt;(拍摄地点:云霄梁山玉女峰)&lt;/h3&gt;
叶对生或轮生,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近无毛或疏被柔毛,下面密被柔毛,侧脉5-7对;叶柄长3-8毫米,被柔毛,托叶三角形,长5-7毫米,2深裂,裂片线状。 &amp;nbsp; &lt;/h3&gt;&lt;h3&gt;花:
聚伞花序顶生,密花。花梗极短或无梗;花萼被柔毛,萼筒陀螺形,长3-4毫米,萼裂片线形,比萼筒长2倍以上,花叶宽椭圆形,长2.5-5厘米,柄长1-2.8厘米,两面被柔毛;花冠黄色,冠筒长约2厘米,被贴伏柔毛,喉部密被毛,裂片长约4毫米;花柱内藏。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浆果近球形,径6-7.5毫米,疏被柔毛,干后黑色。 &amp;nbsp;
花序近球形,禾秆色,长3-5毫米;外苟片倒卵形或近圆形,长2-2.5毫米,无毛或下部的有毛;总(花)托常有密柔毛;苞片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1.7-2.5毫米,背面上部及先端有白毛。雄花:花萼佛焰苞状,外侧裂开,3浅裂,长1.8-2.5毫米,背面及先端多少有毛;花冠裂片3,近锥形,几等大,近顶处有黑色腺体,端部常有白毛;雄蕊6,花药黑色。雌花:萼合生呈佛焰苟状,先端3浅裂,长1.8-2.5毫米,背面及先端有毛;花瓣3,离生,扁棒形,肉质,先端具黑色腺体及白毛,内面常有长柔毛;子房3室,花柱分枝3。
果球形,径约4毫米,熟时红色,宿存花柱明显,柱头头状或厚盘状;分核(5)6(7),椭圆形,背面具纵宽沟及3条纹,内果皮革质或近木质。 &amp;nbsp; &lt;/h3&gt;&lt;h3&gt;花果期: 花期4-5月,果期8-11月。 &amp;nbsp;
&lt;/h3&gt;&lt;h3&gt;分布于河南以南及长江流域各省,东至福建,南达广东北部,西至四川。生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我国南方地区作中药黄精用。&lt;/h3&gt; &lt;h3&gt;猫尾射(虎尾轮)&lt;/h3&gt;&lt;h3&gt;(拍摄地点:云霄县火田)&lt;/h3&gt;
Rehd.&lt;/h3&gt;&lt;h3&gt;壳斗科石柯属多穗石柯&lt;/h3&gt;&lt;h3&gt;别名:甜茶、甜叶子树、胖稠、甜味茶、大叶稠子、苷茶、多穗柯&lt;/h3&gt;&lt;h3&gt;形态特征&lt;/h3&gt;&lt;h3&gt;常绿乔木,高11-15m。小枝幼时淡褐色,老时干后暗褐黑色。&lt;/h3&gt;&lt;h3&gt;叶互生;叶柄长2-2.5cm,基部增粗,常呈暗褐色,有时被灰白色粉霜;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7-14cm,宽3-4cm,先端急尖或突然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无毛,下面稍带灰白色,侧脉7-10对,支脉纤细,疏离,稍明显,小脉通常不明显。&lt;/h3&gt;&lt;h3&gt;雄花序极少复穗状;雌花3朵一簇,常1朵结实。果序长8-10cm,轴纤细,直径约5mm;壳斗浅盘形,包围坚果基部,直径9-14mm,高3-5mm;鳞状苞片轮状排列,细小,除顶部外与壳斗愈合,被褐黑色绒毛;坚果扁球形,直径1.6-1.8cm,长9-13mm,未成熟时顶部锥尖状,成熟时近平坦,中央有短尖头,基部截平,无毛;&lt;/h3&gt;&lt;h3&gt;果脐深内陷,直径6-8mm。&lt;/h3&gt;&lt;h3&gt;花期5-9月,果期翌年5-9月。&lt;/h3&gt;&lt;h3&gt;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的低山密林中,湖南西部为主.&lt;/h3&gt;&lt;h3&gt;功能主治&lt;/h3&gt;&lt;h3&gt;降压:《中华本草》、《*辞海》等记载,多穗石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安神降压之功效。&lt;/h3&gt;&lt;h3&gt;降血糖降血脂:&lt;/h3&gt;&lt;h3&gt;多穗石柯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达14.6%-22.2%,其中二氢查耳酮-根皮苷含量12.6%
,根皮苷含量为传统提取渠道苹果皮的数百倍,已知植物中含量最高。中外众多科研机构医学实验证实:根皮苷降低血糖效果显著,降幅达到18.5%-57.8%&amp;nbsp;
;同时根皮苷使骨骼肌中GLUT4mRNA增加96.7%,明显修复胰岛素的敏感度。医学科研人员对实验对象进行跟踪发现,根皮苷有效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丙二醛(MDA),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其中血清甘油三酯的降幅达到30.8%
。三萜类化合物是除灵芝的主要功效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抗癌化功效,多穗石柯中三萜类成分含量非常可观。&lt;/h3&gt;&lt;h3&gt;无毒性&lt;/h3&gt;&lt;h3&gt;在几种动物实验中都证实,根皮苷可以促进葡萄糖分泌、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而不发生低血糖副作用,也不改变血中不饱和脂肪酸、胰升糖素和儿茶酚胺的浓度。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五级分级标准,口服根皮苷毒性极小,其用量安全可靠。&lt;/h3&gt;&lt;h3&gt;化学成份&lt;/h3&gt;&lt;h3&gt;茎和叶主要含有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代表性化合物有:无羁萜酮(friedelin),无羁萜-3β-醇(friedelan-3β-ol),β-粘霉烯醇(glutinol),β-香树脂醇(β-amyrin),蒲公英赛醇(taraxerol),石柯酮(lithocarpolone),石柯二醇(lithocarpdiol),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3β,21-二醇(24-methylenecycloartan-3β,21-diol),根皮甙(phlorizin),三叶苷(trilobain),3-羟基根皮甙(3-hydroxyphlorizin),垂石松黄酮甙(trilobatin),3-羟基根皮甙(3-hydroxyphlorzin),垂石松黄酮甙(cernuoxide),阿福豆甙(afzel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2-对香豆酰基紫去英甙(2-p-coumarlylastragain)。其中根皮苷和三叶苷等二氢查耳酮类是多穗柯甜茶中的主要的甜味剂和有效成分。&lt;/h3&gt;
伞房状聚伞花序,径20-25厘米;苞片线形。花萼杯状,被黄褐色细绒毛及腺点,长3-4毫米;花冠白色,疏被微柔毛及腺点,冠筒长约1厘米,裂片卵形。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核果球形或倒卵圆形,径0.5-1厘米,蓝紫色,为红色宿萼所包。 &amp;nbsp;
&lt;/h3&gt;&lt;h3&gt;&amp;nbsp;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朝鲜与马来西亚也有。生丘陵、平原、林边和路旁。本种入药从梁代(五世纪)((名医别录》开始至今。根、叶有清热、泻火、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菌痢、咽喉炎、扁桃腺炎、黄疸、丹毒、偏头痛、虫咬、蜂螫等症。&lt;/h3&gt; &lt;/h3&gt;&lt;h3&gt;叶:
小叶革质,通常3,稀5,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卵形,长2-6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稀尾尖,有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黄绿色,幼时沿中肋有腺毛,老时渐脱落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皮刺和腺毛,托叶离生或基部与叶柄合生,披针形,边缘有细齿,齿尖有腺体,早落。 &amp;nbsp; &lt;/h3&gt;&lt;h3&gt;花:
花单生叶腋,径5-7厘米。花梗长1.8-2.5(-3)厘米,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叶状,边缘羽状浅裂或全缘,常有刺毛和腺毛,内面密被柔毛,比花瓣稍短;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有毛,比雄蕊短。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lt;/h3&gt;&lt;h3&gt;分布在华中、华东、华南。喜生向阳山野。根皮含鞣质可制栲胶,果实可熬糖及酿酒。根、叶、果均入药,根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解毒收敛及杀虫等功效;叶外用治疮疖、烧烫伤;果能止腹泻并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lt;/h3&gt;&lt;h3&gt;&amp;nbsp;&lt;/h3&gt; &lt;h3&gt;水茄(山颠茄)&lt;/h3&gt;
总状圆锥花序腋外生,1-2歧,花序梗长1-1.8厘米,具1刺或无剌。花梗长0.5-1.2厘米;花-萼杯状,长4-5毫米,裂片卵状长圆形,长2-3毫米;花冠辐形,白色,径约1.5厘米,冠筒长约1.5毫米,冠檐径约1.5厘米,裂片卵状披针形,长0.8-1厘米;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长7毫米;柱头平截。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叶革质,卵状长圆形、卵形或窄椭圆形,长5-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下面粉白色,主脉5,上面网脉明显;叶柄长0.8-1.4厘米,脱落点位于近叶柄顶端,常有卷须,鞘长为叶柄1/2或稍长,鞘前伸成披针形耳,长2-5毫米。 &amp;nbsp; &lt;/h3&gt;&lt;h3&gt;花:
伞形花序腋生,有10-20花;花序梗长1-5毫米,花序托稍膨大或不膨大;小苞片多数,宿存。花绿黄色,花被片直立,雄花外花被片长2-3毫米,宽2毫米。内花被片稍短,宽约1毫米,雄蕊花丝较短,靠合成柱状;雌花与雄花近等大,退化雄蕊3。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浆果径0.8-1厘米,成熟时暗红色。 &amp;nbsp;
叶薄革质,窄椭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1-7厘米,下面常绿色,有时带苍白色;叶柄长0.5-1.5厘米,窄鞘长为叶柄3/5-1/4,有卷须,脱落点位于近顶端。 &amp;nbsp; &lt;/h3&gt;&lt;h3&gt;花:
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径约3毫米;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毫米,兜状,背面中央具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毫米,有不规则齿;雄蕊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内花被片全缘,具3枚退化雄蕊。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浆果径0.7-1厘米,成熟时紫黑色,具粉霜。 &amp;nbsp;
&lt;/h3&gt;&lt;h3&gt;花果期: 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4月。 &amp;nbsp; &lt;/h3&gt;&lt;h3&gt;&amp;nbsp;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越南,印度也有。生于海拔1800米的林下、灌丛中或河岸林缘、山坡上。本种粗厚的根状茎入药,称土茯苓,性甘平,利湿热解毒,健脾胃,且富含淀粉,可用来制糕点或酿酒。&lt;/h3&gt;
&lt;/h3&gt;&lt;h3&gt;枝: 幼枝密被柔毛。 &amp;nbsp; &lt;/h3&gt;&lt;h3&gt;叶: 叶对生,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8厘米,先端圆或钝,常微凹,基部宽楔形或楔形,上面无毛或仅幼时被毛,下面被灰白色绒毛,离基3(5)出脉直达叶尖,侧脉每边7-8,边脉离叶缘3-4毫米;叶柄长4-7毫米,被绒毛。 &amp;nbsp;
&lt;/h3&gt;&lt;h3&gt;花: 花有长梗,常单生,紫红色,径2-4厘米;萼筒倒卵形,长约6毫米,有灰色绒毛,基部有2枚卵形小苞片,萼齿5,近圆形,长4-5毫米,宿存;花瓣5,倒卵形,长1.3-2厘米;外面被灰色绒毛;雄蕊红色,长7-8毫米,花药圆形;子房下位,3室,花柱长1厘米,基部被绒毛,柱头头状。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lt;/h3&gt;&lt;h3&gt;&amp;nbsp;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印度至菲律宾,日本南部也有。生红黄壤丘陵上。果可食;全株供药用,有活血通络、收敛止泻、补虚止血的功效。根含酚类、鞣质等,有治慢性痢疾、风湿、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lt;/h3&gt;&lt;h3&gt;&amp;nbsp;&lt;/h3&gt; 灌木,高达3米。
花芳香,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筒倒圆锥形或卵形,长0.8-2.5厘米,有纵棱,萼裂片5-8,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厘米,宿存;花冠白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冠筒长3-5厘米,喉部有疏柔毛,裂片5-8,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花药伸出;柱头纺锤形,伸出。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lt;/h3&gt;&lt;h3&gt;&amp;nbsp;分布于南部和中部;越南,日本也有。生山野间,也有庭园栽培。干燥成熟果实是常用中药,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去羟栀子甙,又称京尼平甙(Geniposide)、栀子甙(Gardenoside)、黄酮类栀子素(Gardenin)、山栀甙(Shanzhjside)等;能清热利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散瘀。叶、花、根亦可作药用。从成熟果实亦可提取栀子黄色素,在民间作染料应用,在化妆等工业中用作天然着色剂原料,又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食品色素,没有人工合成色素的副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它着色力强,颜色鲜艳,具有耐光、耐热、耐酸碱性、无异味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糕点、糖果、饮料等食品的着色上。花可提制芳香浸膏,用于多种花香型化妆品和香皂香精的调合剂。本种在我国广泛种植,全国种植面积约20多万亩,其中湖南、江西两省种植最多,且栀子的质量最好。&lt;/h3&gt;
&amp;nbsp; &lt;/h3&gt;&lt;h3&gt;花: 花单生叶腋或枝顶,芳香,径4-5厘米。花梗长约5毫米;萼筒倒圆锥形,长约1厘米,萼裂片5-8,窄披针形,长1-2厘米;花冠白色,高脚碟状,冠筒长3.5-6.5厘米,裂片5-8,外反,长圆状倒卵形,长2.5-3.5厘米;花药伸出;柱头棒形,长约1.2厘米,伸出。 &amp;nbsp;
叶革质,椭圆形或卵圆形,长5-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叶柄长约1.2厘米。 &amp;nbsp; &lt;/h3&gt;&lt;h3&gt;花: 聚伞花序顶生及腋生。花蕾顶端圆或钝,被微柔毛;花芳香;花萼裂片卵圆形,长约3毫米,被微毛,先端圆或钝;花冠白色,裂片近圆形、镰刀形,近顶端具缺刻,花冠筒长1-1.4厘米;副花冠钟状或筒状,顶端5裂,自花冠喉部伸出。
叶互生,纸质,长椭圆状卵形或宽卵形,长10-25厘米,具细锯齿,不裂或3-5深裂,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圆、浅心形或宽楔形,上面疏生平伏硬毛,下面被开展柔毛,沿主脉和侧脉被刚毛,侧脉4-7对;叶柄长2-8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1-3厘米,膜质,红色,被柔毛。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落叶枝上,球形或椭圆状球形,被刚毛,无柄或近无柄,径1-1.5厘米,幼时顶部苞片脐状,基生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3厘米,膜质,红色,被柔毛;雌花榕果球形,雄花及瘿果卵球形,无柄或近无柄,径1-1.5厘米,幼时顶部苞片脐状,基生苞片早落,卵状披针形,被平伏柔毛:雄花生于榕果内壁近口部,具梗,花被片4,披针形,红色,雄蕊2-3,花药长于花丝;瘿花花被片4,花柱短,侧生,柱头漏斗形;雌花生雌株榕果内,花被片4。瘦果椭圆状球形,光滑,花柱贴生于侧微凹处,细长,柱头棒状。
总状花序,苞片卵形或椭圆形,具圆齿,花萼被长硬毛及微柔毛,花冠蓝紫色,冠筒基部膝曲,下唇中裂片圆卵形,具深紫色斑点,侧裂片卵形。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小坚果暗褐色,卵球形,长约1毫米,被瘤点,腹面近基部具挤状突起。 &amp;nbsp; 藤状或直立灌木。 &amp;nbsp; &lt;/h3&gt;&lt;h3&gt;叶:
叶纸质,上部叶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先端尖,下部叶椭圆形,长达11厘米,先端钝或圆,稀短渐尖,基部圆,稀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干后栗色,无考,或沿脉基部被疏柔毛,侧脉9-12对;叶柄长1-2(-5.2)厘米,托叶窄披针形,宿存。 &amp;nbsp; &lt;/h3&gt;&lt;h3&gt;花:
花常数朵簇生成顶生宽聚伞圆锥花序,花序长达1.5厘米,花序轴无毛或被疏微毛。花梗长1-2毫米;萼三角形;花瓣倒卵形,雄蕊与花瓣等长。 &amp;nbsp; &lt;/h3&gt;&lt;h3&gt;果: 核果圆柱状椭圆形,长0.7-1厘米,宿存花盘盘状;果柄长2-3毫米,无毛。 &amp;nbsp; &lt;/h3&gt;&lt;h3&gt;花果期: 花期7-10月,果期翌年4-7月。
&amp;nbsp; &lt;/h3&gt;&lt;h3&gt;&amp;nbsp;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和陕西;印度,尼泊尔,缅甸也有。生于山谷、山坡林缘、林下、灌丛中或阴湿近水处。根入药,有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农民常用枝作牛鼻圈;嫩叶可代茶。&lt;/h3&gt;
4-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圆钝,急尖、渐尖或长尾尖,基部渐狭连于叶柄,边缘具细钝锯齿,上面光亮,平滑无毛,网脉不显明或显明下陷,下面色淡,无毛或被稀疏绒毛,叶脉稍凸起,网脉明显;叶柄长5-18毫米,近于无毛;托叶钻形,长3-4毫米,脱落。&lt;/h3&gt;&lt;h3&gt;花:顶生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总花梗和花梗被锈色绒毛,花梗长5-15毫米;苞片及小苞片狭披针形,长2-7毫米,近无毛;花直径1-1.3厘米;萼筒筒状,长4-5毫米,边缘及内外面有褐色绒毛,或无毛;萼片5,三角披针形至线形,长4.5-6毫米,先端急尖,两面被疏绒毛或无毛;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或披针形,长5-7毫米,宽4-5毫米,先端圆钝,基部具柔毛;雄蕊15,与花瓣等长或稍长;花柱2-3,基部合生,近无毛。&lt;/h3&gt;&lt;h3&gt;果:果实球形,紫黑色,直径约5毫米,果梗短粗,长5-10毫米。&lt;/h3&gt;&lt;h3&gt;花果期:花期4月,果期7-8月。&lt;/h3&gt;&lt;h3&gt;&amp;nbsp;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中南半岛也有。生于海拔190-1600米的山坡、路边或溪边灌木丛中。木材可作器具;果实可食。根入药,治跌打损伤。&lt;/h3&gt;
</section>
</artic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钻地风的功效与作用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