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真实的医院病房图片,谢谢,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

6 月 6 日,派出的 132 名援沪医疗队员正式结束 7 天的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安全回家,与家人团聚。回想四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他们的抗疫工作有付出、有收获、有艰辛 、有感动,每个人都用责任和担当诠释着医护人员的使命,此次援沪经历将成为他们最宝贵的人生回忆。

突发状况!齐心协力诊治骨折患者

「昨日新入 43 个病人,其中 234 床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早交班完毕,已经值了 12 小时夜班的吴洋医生到了下班时间。突然,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闵行体育馆亚定点医院接诊一位摔伤患者!」

5 月 6 日晚,谢大妈不慎摔倒导致头皮裂伤、右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医护人员接诊后确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迅速将她转移至医院治疗室,仔细体格检查后发现谢大妈头部有 5 厘米的伤口、伴活动性出血,右肘关节内侧压痛,屈伸活动受限,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病史。

初步消毒包扎伤口后行头颅和肘关节 CT 检查,检查提示,患者右肱骨内髁骨折,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无明显移位;颅骨骨皮质连续,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改变。

我院创伤骨科手外科吴洋医生迅速向领队吴向华部长、王可主任医师汇报并制定治疗方案,作为我院此次援沪的唯一骨科医生,意味着他还不能「下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屠国伟主任、我院张钰琴医生、雷荣娥医生、钟春燕护士、陶睿璇护士协助准备手术器械、石膏和绷带等材料。

「大白」们身穿防护服,行动难免变得迟缓,防护面屏上起了蒙蒙雾气,医生护士们努力克服困难,将伤口反复冲洗、彻底清创、认真缝合并包扎;骨折部位行石膏固定,并给予消肿、止痛治疗。术后,医护团队已汗流浃背,但是听到患者那句由衷的感谢,大家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清创缝合术和石膏固定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高难度手术,但是在亚定点医院的这次急诊手术,医护们却都感到无比自豪,不仅需要扎实的手术基本功,更需要责任和担当。

在闵行亚定点医院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为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为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风险,广西援沪医疗队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组建「运用 PDCA 循环降低闵行体育馆老年新冠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护理质量改善项目小组,我院陶睿璇主管护师担任此项目的组长,通过适老化改建,拓宽卫生间台阶,加扶手,设立行动不便患者临时卫生间,增加助行器、坐便器,增加防跌倒、小心台阶等警示标识,加强防跌倒知识的宣教方式,护理人员正确掌握高危跌倒患者的评价时机与评价工具,及早识别有高危跌倒风险的患者,加强巡视,有效地降低闵行体育馆亚定点医院老年新冠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危急时刻!多学科联合抢救生命

「医生!411 床胸闷、心悸,血压 95/43 mmHg,心率 200+,请查看患者!」对讲机里传来值班护士急促的传唤。关键时刻,呼吸与危重症王可主任、血液内科韦振斌医师、麻醉科李振斌医师、急诊科刘宁主治医师立即床旁查看患者,发现患者明显心悸、胸闷,心率 220 次/分,血压下降,情况危急!

「将患者立即转入加护病房,开通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急查心电图及相关抽血检查。」王可主任马上下达指示。

经过一系列抢救措施,10 分钟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好转,心率恢复至 89 次/分。结合患者症状、心电图以及患者既往 10 余年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病史,考虑患者心悸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因患者存在卵巢恶性肿瘤并全身多处转移等其他多种基础疾病,在医护团队严密监护下,确定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出院标准后,于次日将患者转入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从紧急救治到转危为安,此次迅速高效的紧急救治行动得到了患者们和医院相关专家们的一致称赞。

王可主任医师介绍,亚定点医院主要收治合并较多基础疾病的轻型或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如合并恶性肿瘤、高龄、失能、病情复杂的患者,这些患者随时可能会出现上述突发病情变化,救治工作颇具挑战性。但是,由沪桂两地组成的医疗队成员中,有急救诊治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生,有生命最后的守护者的麻醉科插管医生,有丰富内科诊疗经验的内科医生,还有中医科、外科医生一起,齐心协力,联合作战,让队员们可以迅速处理突发事件,严防死守每一个关口,防止高危患者进展为重症病例,为生命保驾护航。

暖心时刻!有一种感动叫「谢谢侬」

闷热的天气、厚重的防护服、密不透风的口罩面罩...... 活动即使很不方便,每一位医疗队员都坚持认真工作,用爱心、责任心为患者筑起安全的壁垒,队员们真心的付出患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谢谢侬!」这是队员们常听到的一句话,短短的三个字让队员们倍感欣慰。

一天,一位 60 多岁的老人因合并免疫系统问题,腹痛难忍。作为当班护理小组组长,苏东萍迅速向值班医生汇报病情,并与队员护送患者完善抽血、B 超等检查,期间不断地安慰患者爱人情绪。

第二天上班,两位老人特地找到医疗队员表示感谢,还特别夸奖广西援沪医疗队很负责任、很热情、很细心周到。他们哽咽地说:「你们跟我们儿女一样年纪,远道而来支援我们上海,穿着防护服不吃不喝,确实不容易。还这么细心照顾我们,真的就跟我们儿女一样,真的很感谢......」随后深深地向队员们鞠躬。那一刻,所有队员的心里都暖暖的。

亚定点医院的工作忙碌而繁琐,工作闲暇时队员们还会指导小患者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和七步洗手法,小患者们学得很认真,并亲切地称医疗队员为「可爱的大白」。

当看见队员防护服上写着广西,小患者们精心画了两幅画,193 号床的小患者写到:「感谢广西白衣天使,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 192 号床小患者写到:「谢谢广西的白衣天使们。」

亚定点医院的工作对队员的要求无论从身体上、心理上都要远远高于在普通医院,工作强度成倍增加,但在这过程中,患者们认可的声音一直萦绕医疗队员耳边,一句句浓浓的沪语「广西医生啊,谢谢侬哦」「这么辛苦,让人心疼哦」……这些时刻,都让队员们感到暖心,所有的疲惫好像都忘却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隔离病房真实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