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临床治疗使用什么药物?

  2021年癌症肿瘤新药临床试验招募,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肿瘤免费治疗,抗肿瘤药临床试验汇总

  三月已至,基因药物汇为大家整理汇总了最新的临床试验项目。本次临床试验项目非常多,覆盖各大常见癌种、各类常见与罕见靶点,包括了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及细胞免疫治疗等多种类型,因此我们不建议大家自行挑选,希望各位可以在医学部专业临床顾问的指导下进行正确选择(400-666-7998)。

  如果您是一名医疗从业者,或是持有临床试验项目的研发机构,并且希望与我们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可以在线咨询或者电话联系,获取负责人联系方式。

  我们诚挚欢迎每一款能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的新药。

  1、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共65项)

  2、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共5项)

  3、胸腺癌临床试验(共3项)

  4、乳腺癌临床试验(共12项)

  5、胃癌临床试验(共8项)

  6、结直肠癌临床试验(共2项)

  7、食管癌临床试验(共6项)

  8、妇科肿瘤临床试验(共6项)

  9、肝癌临床试验(共15项)

  10、肝内胆管癌临床试验(共2项)

  11、头颈癌临床试验(共5项)

  12、膀胱癌临床试验(共2项)

  13、其他临床试验(共5项)

  14、实体瘤/不限癌种临床试验(共31项)

  15、血液系统肿瘤临床试验(共7项)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  

 马来酸苏特替尼胶囊
 实体瘤(Ⅰ期),非小细胞肺癌(Ⅱ期)
 非小细胞肺癌(EGFR阳性,奥希替尼耐药)
 阿来替尼(艾乐替尼)**
 实体瘤,非小细胞肺癌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胃癌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

  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
 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
 特瑞普利单抗+紫杉醇*
 胃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胃癌
 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
 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
 原发性腹膜癌;恶性胸水、恶性腹水
 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
 肝癌(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特瑞普利单抗+贝伐珠单抗
 替雷利珠单抗+仑伐替尼**
 派姆单抗+仑伐替尼+介入手术**

  肝内胆管癌临床试验

 肝内胆管癌,肝细胞-胆细胞癌
 头颈部鳞癌,胶质母细胞瘤
 原发性腹膜癌;恶性胸水、恶性腹水
 头颈部鳞癌,胶质母细胞瘤
 实体瘤,非小细胞肺癌
 实体瘤(Ⅰ期),非小细胞肺癌(Ⅱ期)
 实体瘤(包括肝癌、胆管癌、脑胶质瘤、头颈癌、PI3K突变的实体瘤、STK11突变的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

  血液系统肿瘤临床试验

 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

我们临床主要是选择肿瘤的激光或者电切,把它彻底切除。在经过切除以后,我们医生就会建议患者可以用一些辅助的药物,这个药物一般还是考虑化疗药物为主,这些药物一般包括常用的吡柔比星、表柔比星,还有卡介苗或者羟基喜树碱,这些常用的一些化疗药物。

这些化疗药物的用的方法,一般我们就是局部灌注。给患者插上尿管,然后从尿管里面打入这些化疗药物,对膀胱黏膜局部的肿瘤生长的创面做化学的治疗。通过这种治疗能够预防肿瘤的复发或者转移。所以一般这种药物治疗主要还是化疗药物,然后治疗上以局部的膀胱灌注化疗为主。

}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依据其发展进程,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两大类,初诊患者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占75%。手术切除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常辅以膀胱内灌注化疗以降低复发率和延缓疾病进程。但是化疗药物可无选择性地进入正常膀胱上皮细胞而产生细胞毒性,同时降低药物的有效作用剂量,减弱治疗效果。为了解决化疗药物的特异性问题,研究者开发了多种基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靶向递送体系,但均为针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全身给药治疗,尚未见靶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局部灌注治疗方案。 

核酸适体是一类具有结合配体功能的单链核酸分子,可通过体外筛选方式获得。除了具有与抗体相媲美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外,核酸适体的突出优势还包括易于合成、易于修饰、免疫原性低等,因而被认为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力。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核酸适体药物的概念提出至今,全世界仅有一种核酸适体药物获批临床使用:2004年,美国FDA批准Pegaptanib,一种抗VEGF的核酸适体,用于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这一眼科疾病。和其它类型的核酸药物类似,适体药物成药性的最大瓶颈在于其体内递送和PK/PD问题。而膀胱癌灌注治疗这一特殊的临床应用场景,因其无需经过体内循环(尿路插管给药),且无特殊的药剂学要求(生理盐水或水均可作为溶剂),可能是一个非常适合核酸适体药物成药的临床适应症。 

基于这一理念,我院闫超课题组与现工院于涵洋课题组合作,利用体外筛选方法分离鉴定到能够特异性结合并内化膀胱癌细胞的核酸适体B1,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核酸适体介导的化疗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并在小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的灌注治疗实验中展现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和药物安全性(图1),给核酸适体药物的成药性带来新曙光。

1. 基于核酸适体的膀胱癌靶向灌注药物示意图

技术,筛选出了能特异性识别内化膀胱癌细胞但不识别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的核酸适体。为了提高核酸适体的生物学稳定性,在筛选实验中使用了含2’-氟修饰的嘧啶碱基2’-脱氧的嘌呤碱基核苷酸。经序列优化后的核酸适体B1具有特异性识别膀胱癌细胞的能力,且能够区分从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分离获得的原代肿瘤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图2

2. 核酸适体B1特异性内化膀胱癌细胞

临床常用的膀胱癌灌注化疗药物表阿霉素(Epirubicin, EPI),是一种蒽环霉素类药物,可自发嵌入双链DNAGC碱基对中。考虑到核酸适体B1特异内化膀胱癌细胞的性质,作者设计在核酸适体B1末端偶联一段长DNA双链,形成核酸适体B1为“车头”、长双链DNA为“车厢”的纳米火车结构。结果显示纳米火车依然具有良好的膀胱癌细胞选择性(图3 

在体外中性条件下化疗药物可稳定内嵌于纳米火车的双链结构中,经内吞作用进入细胞溶酶体后双链DNA被破坏,化疗药物被释放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核酸适体B1介导的靶向递药体系对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的毒性作用明显降低。

3. 核酸适体B1介导的纳米火车结构的构建

最后,作者在小鼠膀胱癌原位模型中进行拟临床灌注治疗实验,发现核酸适体B1介导的纳米火车载药体系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表阿霉素单药,并且显著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图4)。

4. 膀胱癌原位模型灌注治疗效果

       该工作首次报道了膀胱癌特异性的核酸适体,并构建了基于核酸适体的纳米火车靶向递药体系,不仅为膀胱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也为核酸适体药物拓展了一个独特的具有极大成药潜力的适应症。

cancer为题,近期发表于南京大学学科卓越期刊Cancer Research杂志。现工院已毕业博士生王瑶、生科院博士生张杨、江苏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李鹏超副主任医师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美国洛杉矶Cedars Sinai Cancer Center主任Dan Theodorescu教授、南京大学于涵洋教授和闫超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大学郭佳杰、霍凡、杨锦滔、贾儒、王娟、黄琦菊对该工作亦有贡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膀胱肿瘤药物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