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宁波,有哪些好企业值得求职?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加强社会治理,是党必须主动担当的执政责任。

如何将党的建设有效融入社会治理?如何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如何通过党建更好地引导、规范、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在浙江省宁波市,这样的探索从未止步。在党建引领下,社会组织的发展由“自转”变为“公转”,有力推动着基层善治。

象山县丹西商会党委,是该县首个以“商会+党委”为载体的“社会组织+非公企业”党委。成立以来,商会党委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区域组建等方式,新建党支部9家、行业联合支部1家、园区联合支部1家,覆盖企业129家,并下派71名党员进驻321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达100%。

社会组织建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这是宁波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直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宁波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承接大量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成为“小政府”服务“大社会”的桥梁与纽带。在社会组织快速发展中,由于人才队伍、组织建设及自身发展等原因,社会组织不可避免地出现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我市社会组织的巨大活力和能量还有待进一步激发,需要通过加强党建来引领改革,促进自身发展。”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社会组织抓党建,并非易事。“社会组织变动快、人员流动大,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常规打法肯定不行,必须创新设置方式。”

2014年,宁波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成立,配备了专职副书记,主抓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北仑、象山等地相继成立区县级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作为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其他县(市、区)也纷纷依托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成立县(市、区)社会组织党建服务中心,在属地、属业管理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社会组织党建进行统筹指导服务,探索社会组织党建新机制、新渠道、新平台。

几年来,宁波按照“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民政部门兜底”的工作思路,根据党员人数、社会组织性质等实际情况,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区域联建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党组织。

针对社会组织成员具有社会性、流动性等特点,宁波从健全完善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入手,从2016年7月开始,将党建工作开展的“关口”前移,社会组织在登记成立时,需提交《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承诺书》和《社会组织党员情况调查表》。

为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宁波多管齐下——

注重政策导向,在社会组织相关政策的创制过程中,把加强党建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写入其中;在社会组织评估指标体系的修订中,逐年增加党建部分的赋分权重,并严格落实评分标准。

注重典型示范,安排党建工作较为突出的社会组织在各类业务培训上“现身说法”;在每年的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中,对党建相关项目适度倾斜。

注重形成合力,加强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民政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联合下发文件、共同举办活动等方式,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全市已初步实现社会组织党建与社会组织审批、履责、监管、表彰、处罚“五同步”。

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全市各类法人社会组织中,有党员1.1万余人,已建党组织500多家。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法人社会组织,基本实现“应建尽建”。

在宁波市温州商会支部党员的手机里,有个专门的学习微信群,现已推送了30多期学习资料。该支部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开展专题学习,增强党性修养。

2015年9月,商会支部前往余姚市梁弄镇革命老区走访。随后,商会“温暖四明”专项基金成立。2016年和2017年,共有40万元善款“落户”梁弄镇东溪村,主要用于关爱抗战老兵、“三老”人员和居家养老服务事业。

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之后,党的建设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如何使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活动真正活跃起来。

宁波抓住“为人民服务”这个“牛鼻子”,依托“三百对接·公益集市”这个载体,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将党的号召和要求潜移默化地灌输到人们心田。“三百对接·公益集市”向社会筹资源、筹服务、筹爱心,建立起了回应群众诉求、服务社会民生的长效机制。几年来,累计有547家民营企业、284家社会组织认捐认领了358个公益项目,募集善款善物1700余万元,实现“微心愿”6万个,超过20万人次受益。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坚持以平台带活动、以活动促成效,多措并举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活动,通过活动突显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的带头作用就体现到哪里

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会组织的全覆盖,这只是一个量的要求,关键还得看党员作用发挥如何。

近年来,党员通过示范带头,保障社会组织的管理措施落在实处,对重大业务问题研究、公益活动参与等工作,党员都率先承担。

入驻慈溪市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的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去年实施的“千户万灯”残疾人贫困户室内照明线路改造公益项目,投入3.5万余工时,铺设管线超过24万米,安装各类开关插座1.3万余只,完成室内照明线路改造1008户,惠及2500多人。今年,经园区社会组织党支部推荐,“千户万灯”公益项目再次获得中央财政立项支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17年,宁波打造了第一批10个“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慈溪市社会组织党支部便是其中一家,支部通过“孵、扶、辅、服、富”“5F工作法”助力社会组织健康成长,在组织发展的关键阶段提供支持帮助,为入驻组织提供能力建设培训,还帮助优秀的社会组织及党员志愿者开发党建品牌项目。

今年,宁波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继续开展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推动每个县(市、区)有重点地培育1个-2个标准化的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孵化园),争取创建省级示范点。同时,进一步修订完善宁波市社会组织党建示范基地创建标准指标体系,以项目化的方式,再打造一批市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基地”。

“新时代社会组织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要努力把社会组织建设成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重要力量。”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之后,宁波市各类社会组织犹如置身于一个红色坐标系,积极活跃地发挥作用,始终有正确的站位,始终有正确的方向。

}
与澳门一江之隔的横琴。 (资料照片)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张燕 摄)

    “今天,我的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了。”珠海横琴小伙子冯创为这样一条消息而欢欣:3月1 日,横琴开通了直达澳门的班车,这意味着与澳门仅一水之隔的横琴与澳门拥有了公共交通,“以后,和澳门客户交流更方便了。”

    横琴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南部,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是澳门现有面积的3倍多。珠江漫漫流过,江对岸就是莲花般盛开的澳门塔,莲花大桥和开通不久的港珠澳大桥,将横琴与澳门、香港联系得更加紧密。

    一个曾经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边陲小岛,如何成为“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的改革开放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后不久,本报记者随省新闻采访团来到广东横琴自贸区探寻其崛起密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全国两会上再次被热议。

    纲要的发布被认为是粤、港、澳三地相互“拆墙”、彼此深度融合的大好契机: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是一个有着7000万人口,经济总量达到1.5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根据规划,该大湾区除香港、澳门外,还有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规划纲要》提到,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到2022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作为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珠海迅速给出了大湾区发展的思路:将与澳门强强联合,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七大重点领域,加强政策扶持,拓展合作空间,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服务澳门发展。

    横琴,虽然只是珠海一角,但它却是珠海最接近澳门的地方。《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并专门有一节提到“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确立了横琴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使横琴成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片区后迎来又一重任。

    “《规划纲要》给横琴带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也使横琴更加明确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定位。”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川表示,横琴将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主动积极谋划对澳产业合作、社会民生合作、基建对接、体制机制突破,承担起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的使命。同时,依托港珠澳大桥,在加强对澳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对港合作,推动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取得新成效、开拓新局面。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是一次新机遇。

    3月的珠海,花繁枝茂。抬望眼,港珠澳大桥横贯三地,直通港澳。下车、按指模、抬杆、入境,整个过程不到30秒,澳门企业家麦先生顺利从澳门驾车入境横琴,他的车牌仍是“M”字头的澳门牌,并不需要办理广东省“粤”字头两地牌照。

    在横琴街头,这样的车牌并不鲜见。2016年12月,澳门单牌机动车出入横琴政策正式落地实施。目前,有超过700台澳门单牌机动车自由便捷进出横琴岛。从2014年底开始,横琴口岸一直保持着24小时通关,近期则实现了“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查验模式改革。

    珠海市副市长祝青桥把“深入建设粤港澳横琴合作示范区”作为珠海参与大湾区建设、加强与澳门互联互通的七大抓手之一。从珠海城区驶上横琴大桥,眼前的画风更显生机勃勃,高楼拔地而起,这里开始汇聚起大量央企和大型企业,银行、写字楼等鳞次栉比,澳门大学在珠江岸矗立起数十幢教学楼和宿舍楼,书写着横琴与澳门深厚的地缘关系。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三年前建成运营。“澳思智能”是首批入驻创业谷的项目之一,入谷不到两个月便获得了订单,客户正是与其只有一墙之隔的珠海伯睿网络。运营三年多来,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已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约300家,其中半数为港澳创业团队。

    “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是我们这边的税收制度,也是珠海建设趋同港澳营商环境的举措。”横琴新兴际华财富广场有关人士介绍,这个集写字楼、70年产权房于一体的地产项目,有六七成客户来自港澳。“港澳客户来这里置业,一开始抱着投资房地产的心态,随着政策不断开放,他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很多人不仅有了实际居住需求,而且还来这里创业。”

    截至2月底,在横琴注册的港澳企业有2744家,其中澳门企业1418家,横琴是内地澳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随着国内首个大湾区粤港澳的横空出世,崛起中的杭州湾大湾区被期待成为国家规划的第二个大湾区。其中,浙江境内的杭州湾经济区拥有全省68%的经济总量、55%的人口、78%的发明专利申请量、76%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的境内上市公司和75%的中国民营500强企业。

    去年,省政府提出浙江大湾区建设的总目标是打造“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作为浙江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的宁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在横琴采访的时间里,澳门的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隔江相望的澳门高楼,还是眼前所见的葡式建筑,或是更多的澳门车辆、澳门企业家。对接澳门,就是横琴的特色。

    宁波的特色在哪里?显而易见,宁波舟山港不仅是“宁波特色”,也是浙江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浙江大湾区规划总体布局是“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宁波舟山港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港口本身优势以及港口的外联优势,将成为宁波参与浙江大湾区建设重要的底色。对此,省发改委主任翁建荣认为,宁波要发挥港口优势,在大湾区建设中聚力打造好前湾新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

    提前布局,不仅仅是横琴的经验,也是宁波在浙江大湾区建设中勇当排头兵的重要举措。今年,宁波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大湾区建设,谋划建设好一批对外大通道,发挥交通作为经济先行官的作用。具体包括重点推进沪嘉甬铁路前期、沪甬跨海交通通道战略规划研究,加快杭甬高速复线一期建设,抓紧推进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二期智慧高速前期,加快推进六横公路大桥宁波段项目前期,谋划推进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工程等。

    加强制造业和临港产业建设,也是宁波参与浙江大湾区的优势所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认为,宁波要依托港口优势,“推进大产业大项目大基地建设,同时做大‘专精深’型产业集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建议,宁波可以继续做强远洋港口和临港服务业,考虑承接部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坐拥“10亿吨大港”的宁波,正春风满怀向着大湾区时代进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哪里厂子比较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