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药的服药时间是什么时候?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因为中草药中毒的案例,其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据陈女士回忆,因为患有风湿,朋友便送她一些龙须草,说是坚持服用可以治病,陈女士对此坚信不疑。

17日晚上,她用一个茶杯装了半杯草冲了一杯水,像喝茶般,把杯里的草汁一饮而尽。可是没一会儿工夫,陈女士就开始上吐下泻,可她当时还在麻将桌上“战斗”正酣,想要挺过去继续“搓”,但腹痛加剧,实在难以忍受,于是才拨打急救电话,等医生来时,她又吐了一回。

急救医生诊断为药物中毒,马上把陈女士送到医院治疗。

无独有偶,年近50岁的李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陈先生自身腰骨问题严重,一周前经一名土医生开方,服用马钱子。土医生告知,服药后即刻入睡,不可乱动。

然而,一天晚上,陈先生打破常规,把马钱子连同酵素一起服用。到了次日凌晨1点时许,他出现了肌肉痉挛、躁动、抽搐等症状。家属急忙拨打急救电话。医生赶到家中后,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认为是马钱子中毒,而且是与酵素同服造成不良反应的加剧,现场进行对应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随后,送到医院进行留观。

可见,中药虽有一定好处,但是用法不对,用量不正确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网络上有越来越多的民间偏方治疗疑难杂症,不仅用药方法无从考究,用量上也各不相同。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到,就连正规医院出具的药方,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行为,特别是中药用量方面。

1.中药用量规定的不规范、不统一

市面上,大多中药药方来源于《中华本草》、《中药学》、《中国药典》,仔细对照药方会发现,三本药典在用量上均存在着差异。

如墨早莲这味药,主要用于凉血止血,在《中国药典》中规定为6-12g,《中华本草》中规定为9-30g,《中药学》规定为10-15g,三部药典的下限和上限差异均较大。

2.用量规定范围和临床的实际应用相差甚远

国家颁布的《中国药典》在中药用量规定范围上,存在与临床有一定差异的情况,这也是很多临床用药的困扰。

如医师范丽霞对10762张处方中的50味药进行对比,发现临床用量与《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只有26%是相符的,可见临床与典籍之间差异较大。

3.用量规定范围中的中间差值非常悬殊

《中国药典》对中药用量范围的上限与下限差值也存在着不统一现象,虽然这与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但如此权威的药典对于中医实践有着深远影响,可见中药药方的精准性还需要深入研究。

如黄芪9-30g,淡竹叶6-9g,大黄3-30g等,中间差值较大,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波动空间。

以上3种情况,也造就了很多人不愿意看中医,更相信西医的情况。可是中医博大精深,远比现实生活中接触的功能更强大。但作为患者的我们,如何规避中药副作用,在食用用法上就有所讲究。

中药的服药时间根据病情而定,有些肠胃功能不好的人也有所讲究。

峻下逐水药、攻击导泻药、驱虫药等都比较适合空腹服用,它们在空腹的时候更容易发挥药效。

滋补健体的药就比较适合饭前服用,这有利于药物快速吸收,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则需要饭后服用,饭后服的目的是让此类药物与食物同时消化,以此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安神药、缓下剂等就适合睡前服用,以便药物可以在睡后发挥药效,更加符合人体生理规律。

通常中药都是每日一剂,一剂大约是两三碗用量,分开服用不太刺激肠胃。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则需要4小时服用一次,一日六次,巩固药效。

中药以一剂为量,均是煎煮2-3次后的用量,一次为150ml左右,也就是一小碗。

对于小孩来说,药剂要适当减少:1岁以内为成年人五分之一的量;1-3岁为成年人四分之一量;4-7岁为成年人三分之一量;8-10岁为成年人一半量;10岁以上则可以按成年人剂量服用。

与古代不同,现代采用公制,以近似值作为换算,例如:1两(16位制)=30g,1钱=3g,1分=0.3g,1厘=0.03g。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药固本回元的功能从古至今渊源流传,根据以上中药服用方法,相信很多人已经有了清晰概念。下次再服用中药,不要再出错了。

[1]黄璐明;杨洪军;唐仕欢;黄璐琦;周超凡.中药用量标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79.

[2]王晓梅.怎样正确服用中药[J].家庭医学:下半月,-5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驱虫药什么月份吃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