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分院自助报告机的报告能保留多久?

南京鼓楼医院,又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创建于1892年,已经具有128年历史,目前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全国较早的西医院之一。

医院核定床位3325张,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省临床医学中心4个、省医学重点学科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8个,省级质控中心5个,省专科、专病诊疗中心8个、市重点专科30个。在岗职工486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447人,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杰青2人、优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48位专家享受国家政府津贴,担任中华医学会分会主委1人、候任主委和副主委5人,担任江苏省医学会分会主委、候任主委和副主委45人,担任南京医学会分会主委、候任主委和副主委50人,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2019年本部全年门急诊诊疗382余万人次,出院12.18万人次,出院平均住院日8.31天,平均病床使用率96.14%,开展手术7.39万人次,住院手术中三、四级手术占比85.66%。

2018年复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总排名全国34位,较上一年度再上升5位。风湿免疫科全国第3位,生殖医学科全国第5位,内分泌科、骨科、消化病、神经内科、临床药学、整形科等多个学科获全国提名,跻身全国很高等医院前列。

2019年3月24日,江北院区(南京市江北国际医院)正式开业,实行“一院两区”管理模式,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入江北。

医院高度重视医疗技术开展,急难危重诊疗能力不断提升。许多医疗技术如严重脊柱畸形治疗、间质干 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小切口治疗复杂心脏疾病、大血管大手术、干 细胞修复子宫内膜、生殖医学、移植技术、机器人手术、内镜诊疗等技术水平居于全国前列。2019年完成7个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申报。卒中中心入选国家示范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通过省建设单位验收,胸痛中心成为的南京地区胸痛中心质控单位,房颤中心被授予首批中国房颤中心及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心衰中心通过全国首批心衰中心认证。为全省孕产妇急危重症救治指导中心和全省应急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近年来,医院全面加强科研教学工作,把握南京大学“双优等”建设和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的契机,做好与学校院系的深层次对接,加快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高度融合。医院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良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7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中华医学奖15项,共计各类科技成果300余项。一大批代表性文章发表在主流期刊上。

其中,2019年获得科研资助140项,合同金额11064.54万元,其中国自然基金81项,含重大重点项目6项,直接经费5040.5万元,重大重点项目数和经费总额居于省内首位。获得中科院战略先导计划2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2019年风湿免疫科孙凌云团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近十年国家奖新突破。2019年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际合作奖1项为医疗行业首先获得,总数位居省内首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分论文21篇,其中18篇论著,均为第一单位。2017年Nature出版集团自然指数排名全国第5位、江苏第1位。在科技部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中,鼓楼医院SCI论文发表数全国第28位,上升8位;作为第一作者国际合著论文发表数第20位,上升17位。2014年以来,鼓楼医院与美国霍普金斯合作,共同开展国际化标准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8年入选国家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2018年南京鼓楼医院入选全国首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全省四家,南京地区仅有)。医院作为全国首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围绕三大领域、28项重点工作开展试点,建立多个鼓楼特色管理新模式。医院入选全市内控制度建设示范单位。在省内首批通过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以及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五级评审。医院探索“互联网+”诊疗服务新模式,努力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医院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任务,医药价格综合改革运行平稳顺利,药占比连续多年位居全省较低水平。成为全省新农合医院管理专家成员单位。鼓楼医院以担当社会责任为突破口,不断彰显医院公益性。1996年组建大型医院集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目前包括19家医疗单位。2015年以来,医院与30家基层医疗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区域协同的医疗合作模式。医院借助集团平台、对口支援平台、南京市暨鼓楼医院远程医学会诊中心、南京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平台等,帮助受援医院全面提升综合水平,使当地群众得到了实惠。在鼓楼医院帮扶下,2018年高淳人民医院晋级三级医院,宿迁市人民医院通过晋级三甲医院。2019年医院在结束对陕西韩城市人民医院三个周期的帮扶后,与陕西省商南县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签订科联盟的授牌仪式。创新构建医联体的多元管理新模式,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价格动态调整等政策为支撑,组建紧密型医联体。目前共接纳医联体成员单位32家。努力构建鼓楼医院-高淳分院-社区卫生中心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实现双向转诊的信息化管理。

医院圆满完成H7N9禽流感防治、苏州爆炸伤员救治、青奥会医疗保障等各项应急保障任务。医院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交流合作,医护人员志愿到非洲等地开展帮扶合作,彰显鼓医人文博爱。2018年由鼓楼医院10人参加的第27期援桑医疗队圆满完成赴桑给巴尔1年的援外医疗工作任务回到国内,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

2004年以来鼓楼医院在全国创新性开展人文医院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建设全优质研究型人文医院”的目标。2007年建成国内知名的西医院历史纪念馆,被定为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南扩新大楼正式启用,充分彰显人性化、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理念。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良医院、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城市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有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医院改革创新奖等百余项奖项和荣誉。医院新大楼荣获世界建筑新闻奖和鲁班奖。2015年荣获中国医院管理团队奖,2016年荣获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等。2017年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示范科室、示范个人等荣誉。2018年成为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组织的多维管理工具应用示范医院,优质研究型人文医院建设案例荣获首届全国医管精典案例运营管理奖,三元联动安宁疗护工作模式荣获洲际医院管理卓越奖。2018年、2019年医院连续两年荣获“全国人民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荣誉称号。

}

重磅消息:鼓楼医院江北分院二期项目要来了!

了解到,南京市鼓楼国际医院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发布。江北核心区重量级医疗资源继续扩大,鼓楼医院江北分院二期蓄势待发,预计2023年12月开业。

南京市鼓楼国际医院位于江北新区核心区浦珠中路359号,南至石佛大街,北至康五路,西至项目一期边界线,东至浦五路。其中一期已经与2019年3月份正式开业。

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0亿,总体分为门诊医技楼,住院楼及先进技术楼等。门诊医技楼共4层,为主要医疗区域,位于用地中心位置;住院楼位于用地东南侧,共18层;先进技术楼位于用地北侧,共2层,本项目在一期基础上新增1400名医护人员。

根据“一院两区”的管理模式,南京鼓楼国际医院所有科室均为鼓楼医院本部科室在江北的延伸,与本部实行一体化运行、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

院区将秉承鼓医人文理念,借助优质的“鼓医”资源,辅以优化的流程设计、先进的诊疗设备、高效的信息系统,着力为江北乃至更广区域提供更便捷的“鼓医”医疗服务。预计2023年12月投入运营。

地上部分:一层:门急诊主出入口、各门诊科室、影像中心、核医学、出入院大厅、行政及会议中心入口等,面积20692平方米;

二层:各门诊科室、功能检查、CCU、餐厅等,面积17920平方米;

三层:各门诊科室、专家门诊、手术中心、ICU等,面积15897平方米;

四层:行政会议中心、历史展廊、手术机房、DSA,面积11508平方米;

主楼C住院综合楼5~17层:普通病房(1400床),标准层面积3768平方米

地下室设置地下门诊大厅、出院大厅、肿瘤中心、质子中心、中心库房、自走汽车库、设备用房。

鼓楼医院江北分院所在的南京国际健康城,是江北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后启动的首个发展板块,位于江北新区直管区核心区北翼,按照“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市场化”定位,正聚焦医疗、教育、研究、康复、养老五大板块。

这里致力于建设国际前沿医学服务中心、国际专科服务中心、综合健康服务中心,全面推进打造精准医疗创新和服务高地,力争通过5-10年努力,打造千亿级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未来,一座高端化、国际化、专科化、特色化的现代健康医疗服务先行示范区将拔地而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城”。

南京鼓楼国际医院是国家级新区一—江北新区布局的重点民生工程和以精准医疗为特色的“三中心一高地”三级医院首发项目,也是鼓楼医院十四五发展的重中之重。

基于南京鼓楼国际医院的前期建设基础,进一步依托鼓楼医院资源优势和学科优势,鼓楼国际医院实行“一院两区”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在鼓楼国际医院做大做强以“大专科,强综合”为特色的十大国际创新医疗专科中心。

国际健康城板块目前拥有不少纯新盘,除晴翠府、龙湖G18地块之外,还有万科新悦光年、玖誉府等低密项目待上市。

扫码找江北一姐,邀请进群(备注:江核

与百位江北群友交流

}

江苏省深化医改暨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1月2日


● 江苏省级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 南京鼓楼医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级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编者按:江苏以省级综合医改试点为契机,将改革试点作为推动民生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强化组织领导,注重顶层设计,实行“三医”联动,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为医改护航,率先基本完成“立柱架梁”任务,打造改革高地;以破除以药补医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完善药品耗材供应保障体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动医改步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系统推动改革成果集成落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为全国深化医改大局贡献了江苏经验。

作为全国首批省级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六年来,江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 2014 年在镇江视察时提出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三医”联动,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实现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病保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机构达标建设和全科医生配备等“十个全覆盖”,有力助推了“健康江苏”建设。

一、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格局。以医联体建设和强基层为主抓手,推进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全省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就诊比例达 72.07%,县域就诊率达 93.28%。一是着力打造医联体。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医联体676 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 98 个、县域医共体130个、专科联盟 308个、远程医疗协作网 140 个,24 个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区)进入实体化运行。二是推动基层机构转型升级。61.19% 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以上标准。选择 18 个县(市、区)开展“大基层服务体系”改革试点,评定确认3 批 133 家“江苏省社区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参照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开展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1个以上特色科室比例达 50.6%。三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出台 27 条支持卫生人才强基政策措施,2016 年以来累计培养全科医生6665 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 7750 人。全省基层卫生人员数量从 2015 年的 20.43 万人增加到 2020 年的 28.58 万人,增幅达 39. 89%,基层卫生人员占全省卫生人员比例提高到 34.72%。四是完善基层机构运行机制。在紧密型医共体(医疗集团)内部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制度,基层用药目录与二级医院相衔接。基层卫生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超过 10 万元,年均增长率达 12.6%。五是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首创研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形成 16 类人群 1200 项点单服务菜单,全省重点人群签约率稳定在70% 以上,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签约率99.72%。六是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县级中医院建设,基层机构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是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推动各设区市、县(市、区)成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推动省属和市属医院完成党委书记和院长分设。二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遴选南京鼓楼医院等 4 家医院作为国家试点、38 家医院作为省级试点。探索建立符合卫生健康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实行编制备案管理,将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提高到 190%,另增加 10%—15% 绩效工资总量,用于医务人员延时加班、值班、夜班和上门服务等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劳动报酬。三是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三年计划,全面推进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日间手术、多学科联合诊疗,深化优质护理,加强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

三、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促进全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最低补助标准从 2013 年的30 元提高到 2021年的88元。构建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综合医院协同服务的“三位一体”综合防控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型。率先建成覆盖全省集服务监管评价为一体、全业务融合、全程实时溯源的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实现冷链设施监测、疫苗配送流向、疫苗储运和使用管理全程监控,并建立疫苗综合管理、评价、执法监督制度,形成管理闭环。率先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并正式运行,推动建立基础保险与补充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补偿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多部门齐抓共管、毫不松懈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四、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保供应和降药价两手抓、两手硬,确保更多便宜管用、救命救急的好药及时充足供应,推动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设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的产品比例和金额比例“双控”指标,按月进行通报, 推动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在全省遴选6个县区开展基本药物综合试点,总结经验并扩大实施范围。建立短缺药品信息“每月零报告”和三级储备制度,2017—2020 种短缺药品实行省级定点储备供应。建立健全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明确省短缺药品清单和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的制定、发布流程。2019年7月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值医用耗材专面治理,已完成5轮省级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涵盖骨科、心血管科、眼科、普外科等2600余个产品,平均降幅超过50%,最高降幅超过95%,每年可节约采购资金约25亿元。2021年起,组织完成两轮药品省级带量采购,涉及24个品种,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11.5亿元。落实国家5轮药品集采结果,218个规格中选药品全部执行后,全省每年可节约医保基金106亿元。

五、完善综合监管制度。以卫生健康行业综合监管督察为抓手,全面改革完善卫生健康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推进卫生健康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先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实现卫生监督执法全程可追溯、执法程序正当和内容合法、执法结果实时公开。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信用体系建设 , 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卫生健康信用惩戒大格局。率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差异化监管,全省卫生健康抽查比例达到 20%。大力推进“互联网 +”在线监管,逐步实现系统内、外,以及区域间的数据共享,通过移动执法、在线监督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执法形式智能化、多样化。

六、加快构建智慧健康体系。把“互联网 + 医疗健康”作为破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快智慧健康发展进程。建立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全民健康平台,归集3.57 万家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住院、基本公共服务和管理等数据。164 家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国家评定四级及以上标准,约占全国总通过数五分之一。建设互联网医院 115 家,为城乡居民提供预约诊疗、健康咨询、慢性病常见病线上诊疗、药品配送等服务。依托县级以上医院,建立区域性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中心,面向基层开展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远程医疗相关服务覆盖 92% 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京、苏州、南通等地开展“互联网 + 护理服务”试点,探索慢病管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服务供给新路径。

南京鼓楼医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南京鼓楼医院作为全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注重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升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连续两年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位居全国前列。

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化建设,增强医院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深挖医院文化红色基因。深入开展院史文化研究,弘扬陈祖荫、周志耀、吴锡琛等老专家示范榜样精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再创鼓医辉煌”党课活动,组织复合型人才赴井冈山、遵义进行传统教育,成立省内首家中共南京鼓楼医院委员会党校暨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现场教学基地,推动医院文化传承创新。二是营造拼搏进取文化氛围。贯彻“党建引领、医疗立院、科教强院、文化铸魂”的发展理念,将医院文化提炼升华“击鼓上楼、闻鼓起舞”的“鼓楼”精神、丰富医院“不服输、不言败、逢奖必争、逢旗必扛”的拼搏进取精神,凝练成“厚德、进取、求实、卓越”的“鼓医”精神,激发医院员工创造多个第一:第一例心脏直视下二尖瓣瓣膜分离术、第一例心脏外膜检测技术治疗预激综合征、第一例消化系统疾病胃镜检查术、第一例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第一例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等。三是守正医院管理文化内涵。大力宣传和树立陈祖荫(建国后该院首任院长、著名心胸外科专家)为先进标杆典型,鼓励争做陈祖荫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好职工,设立“南京鼓楼医院陈祖荫奖学金、园丁奖、伯乐奖”等,推出医德医风、廉洁行医的先进典型,创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环境。

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医院高效顺畅运行。一是创新体制健全机制。建立完善与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相适应的内设机构和管理机制,成立党政办公室,充分发挥枢纽运转功能,保障院党委和行政的日常运转,新建发展规划处、党务综合工作部等内设机构,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执行的畅通性、责任的主体性落实到位。建立8个分党委、23个党总支、101个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修订完善医院章程及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并建立10多个管理类专家咨询委员会、20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制定出台重大事项报告、经济合同签订及资金支出管理办法等基础管理文件80余份,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共建和谐医患关系,制定《关于加强医务人员安全保护管理的意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细则》等,主动发现矛盾、掌握矛盾、化解矛盾;建立问题处置机制,制定谈话、信访接待日制度等,及时处置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院领导班子联系临床科室工作,定期联络机制和重大问题沟通机制,推动科室民主管理与科务公开。三是努力探索运行新模式。创新优化服务模式,开展日间手术部分病种医保定额支付试点;做好医院肿瘤病人规范化收治改革试点,全院统筹肿瘤患者收治模式改革;推行专科门诊病房一体化管理;实施床位柔性管理和电子住院单系统;建成医技检查集中预约中心,建成并上线医技检查集中预约系统。开拓医疗服务管理内涵,实施外科手术专家师带徒培养计划;完善医疗组管理体系;加快互联网医院与远程会诊中心整合,拓宽“互联网+护理服务”内涵;推动门急诊、住院自助缴费;推进临床专科运营助理工作;组建公共事业部拓展医疗服务新资源,新建公共卫生处全面落实疾控工作任务。

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前行方向,构建医院事业发展新格局。一是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南京创新名城和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国际有影响力、国内顶尖的创新型现代化人文医院。召开2035年发展纲要暨“十四五”规划高级专家咨询会,邀请22位两院院士、海外院士等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党建引领与医院治理、科教强院与学科建设、绩效考核与医院管理等开展“头脑风暴”,充分论证、深入研究、集思广益,推动科教创新与医疗健康“双轮驱动”。推进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安全生产大整改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医院大安全格局,从疫情防控、医疗安全、消防治安、生物样本安全、信息安全等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强基达标;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动中心化诊疗模式,引导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加强亚专科建设,遵循专病专治大趋势,争做有影响力的研究所。二是聚焦提升治理能力。积极对标国内其他顶级医院,全院30个职能处室,47个临床医技科室开展多轮对标找差,寻找医疗服务、学科建设、科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差距不足,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完善内部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一门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资料、一次提交、一次反馈的高效审批流程。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五大人才”培养计划,健全制定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和院科两级专职PI管理制度,探索双轨制职称聘任、职务职级管理模式;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推动第三方劳务派遣制度改革。深化后勤服务改革,成立后勤发展集团,探索服务包干和费用招标制,完善后勤服务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服务监管体系和成本核算体系。创新构建医院综合考核体系、科主任任期责任制考核,修订完善业务部门基础管理绩效考核,建立完成分级分类荣誉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全面打造核心竞争力。坚持“党建引领、医疗立院、科教强院、文化铸魂”的发展理念,努力在政治生态优化、学科排名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成果攀升、空间载体拓展、运行体制机制突破,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创新科技创新新思路,加大临床研究投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通过5年的建设,开展5—10项国际有影响力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整组建研发转化平台管理处、医学统计分析中心和信息医学部,整合院内基础科研平台。引导南京大学现代医院管理与发展研究所从学术交流向医院的发展规划、决策、管理提供智囊作用转型。汇聚人才引育实力,创新打造一支业务型与管理型兼备的,“既红又专”的新时代青年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选拔到管理岗位锻炼成长,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和管理水平,为未来科室培养和储备学科带头人搭建基础。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决策部署,突破院本部资源载体空间受限困境,统筹江北、紫东、溧水等院区资源,以“强专科+大综合”的理念,布局15个医学中心,形成本部与各分院院区学科群资源集聚效应,全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打印机报告单保存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