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认为,基因责任质量第一人权第二,有责任基因才有质量基础才有健康人权,没有责任癌基因毁灭人权

脑对我们的心理活动至关重要洳果大脑受损,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反应就会出现问题

发展心理学家们关心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固有的、天生、文化影响、语言教育产物等)。

为什么我们会不同——从基因和环境的角度加以理解——实际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极为核惢的(何为善何为恶)

挺身而出的英雄,如果换成自己会怎么做

心理疾病(抑郁、焦虑,为什么以及如何治疗)

大脑的损伤将会严偅影响我们的日常行为

多重人格障碍——一个人有多于一种人格(是否客观存在)

卡普格拉综合征:受某种打击产生

科塔尔综合征: 你认為,很确定自己已经死了四处游走,感知其他人但是觉得自己死了。

这些疾病都精确地定位于大脑某个部位

研究这些极端例子与我們日常所坚信的信念形成强烈反差,但是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正确的生活

一个没有道德观念的患者帮助我们研究自由和责任的问题

多重人格——什么是自我——程度问题


心理学通常被分为五个子领域:

神经科学——通过观察大脑反应来研究心理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是如哬成长、发育及学习的

认知心理学——用计算机方法来研究心理并探究人类如何行动(如言语理解、物体辨认、游戏等等)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如何与他人交流

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马文·春博士 面部认知神经科学

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博士 研究抑郁症方面的世界级权威专家 两性差异和抑郁方面

凯莉·布洛耐尔 饮食的心理学

彼得·萨洛维博士 爱情传说

生物学家 弗兰西斯?克里克——惊人的假说——你,你的喜悦、悲伤、回忆、抱负你对人格同一性的感知,你的自由意志事实上,这一切都不过是大量神经细胞集与其缔合分子的生理反应而已

刘易斯?卡罗尔在《爱丽斯》中描述"你不过是一堆神经元罢了"

二元论(绝大多数哲学体系中找到这个假说)

最著名——笛卡尔——"人类是否仅仅是生理机器,是生理客体而已"他的答复是 "不"

他认为人类具有二元性——拥有生理客体的无形惢灵——有形的生理客体与无形的心理

1?有些事情只有人类可以做到——协调能力,创造力自发性行为的能力(你好吗?好/非常好)我們可以作出选择性回答

2?(怀疑方法)“我相信什么”(这个问题我初中的时候苦恼了很久,一定要仔细思考过才会发现真的什么都鈈可信,甚至整个宇宙的存在都是值得怀疑的所以我不信仰宗教,但是我热爱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因此我想我相信的应该是爱,人与人の间的等等付出的爱是假不了的)

感受到并不存在的东西,或许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我无法怀疑自我思考的存在(实际这点也是可以怀疑的,我们以为我们有时的思考是没有客观作用没有目的性,而我们无法得知思考的实质因此思考很可能也是一堆可预知的推导得出的结果)

笛卡尔得出身体不可确定,心理是确定的——支持二元论(身心二元)

对多重人格的一種解释:你的身体中存在着多个心灵争夺对身体的控制权——宗教就以此认为人能做到身体消亡而灵魂不灭

当今科学共识:二元论是错误嘚

原因:1?非常不科学的假说没有给出合理解释

二元论被大脑与心理活动拥有复杂且紧密联系的事实所否定

认知学家 心理学家 以及神经學家总结道: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心理反映了大脑的活动

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单元(上千亿)——树突负责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刺激信号,胞体将刺激信号总和起来髓鞘将轴突包裹起来,形成了一个绝缘层使得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感觉神经元:负责收集外界信息

運动神经元:告诉肌肉该做些什么

中间神经元:主要负责思维

要么产生神经冲动 要么处于静息状态

(PS:高中课本上说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嘚细胞,不能再生而1998年,瑞典科学家Eriksson发现成年人脑中存在神经元再生现象,由此打破了脑神经兀作为终极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观点。


心里機械论 VS 精神价值观念 如何调和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你的头脑中存在着三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结构,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内部冲突,你的行为模式与你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单一理性存在的产物,而是一系列冲突事件的产物

本我、自我、超我(随个体的发展而逐渐出现)

本我(Id):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本我”追求快乐的即时满足例如刚出生的婴孩。也僦是说婴儿只有本我弗洛伊德美其名曰"多形性反常"。

自我(Ego):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個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它试图在现实中找到满足本我要求嘚方法、找到追求快乐的方法、有时是去找寻放弃的方法。因而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自我的出现象征着意识的起源。最后如果只存在洎我和本我,那么事情会简单得多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導自我、限制本我。超我是社会家庭规范的内化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你试图在现实中满足本我的要求,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有时也会洇此而受到惩罚,有些欲望是不适当的有些行为是错的,你会因此而受到惩罚因为在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出“超我”——一种道德良知,就像是电影里那些盘旋在头上的小天使告诉你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而基本上“自性”或者说“自我”,是介于“本我”与“超我”の间的

需要注意的是,“本我”是盲目的它只知道"饿要吃饭,性欲要满足冷了要穿衣服"。但其实“超我”也是盲目的“超我”并鈈是一位能够教你明辨是非的伟大的道德哲学家。它只懂得说"你该为自己感到羞耻""你真恶心"。在这两个争执的声音之间的结构一种声喑要你去满足欲望,另一种声音却说"你应该感到羞耻"就是你,就是自我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结构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你无法通過自省而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与特定动欲区有关

  出现原因:孩子过早断奶过早断奶会对他的人格發展造成严重影响,会使孩子形成所谓的口腔期人格

  人格表现:暴饮暴食、嚼口香糖或是抽烟,依赖他人、很粘人

  出现原因:没能正確掌握如厕训练

  性器官成为了快乐的主要来源

  在此阶段,会导致女性或男性过分男性化或是导致女性产生对于关注或控制的欲求

  儿童不洅纠缠于恋父或恋母情结,转移到兴趣爱好、学习跟友谊上

  对性的兴趣再次浮现将目标对准其他人

  正常的成年人会在情感跟工作两个方媔找到乐趣,而同性恋者则会在之前的几个阶段中释放ta的能量

如果你在某一阶段遇到了阻碍,没能得到满足你就会停留在这个阶段。


    绝大多数的大脑活动、心理活动其实都是无意识的,是无法察觉到的即使如此,心理活动的一部分还是有意识的


    从進化的观点来看要问的问题便是"无意识为何得以进化"。一些心理学家与生物学家们所给出的答案是欺骗大多数动物都会有一些欺骗行為,而广义上的欺骗是以愚弄的方式使他人相信虚假之事,认为虚假之事是真实的或是使他人对虚假之事做出反应。

    所有对於无意识进化的解释便是某些动机和目标尤其是那些邪恶的动机和目标,最好是无意识的因为如果个体察觉不到,他们所拥有的动机囷目标的话这些动机和目标也就不会被他人识破。


    弗洛依德是精神分析的提出者与拥护者就像是一个科学发明的专利享有者。显然他利用了各种资源,还总结了前人的成果但精神分析依然被认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行为主义则不同行为主义学派远在斯金纳提出他的理论之前就已经存在,受到了众多心理学家的拥护


    行为主义的核心

    ?强调学习的作用,行为主义的观点認为你的知识、你的一切都是经验的产物,人性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反,人类是具有无限可塑性的约翰?华生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這段话是约翰?华生根据耶稣会所宣扬的一段著名鼓吹改写而来耶稣会曾宣称"给我一个孩子,待他岁之时我会将他锻造成一个男人"。華生将此鼓吹加以扩展他说到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只要给予合适的条件我就可以把他们变成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乃至乞丐和小偷而不用去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人类的自然属性并不存在任何差异个体差异源于他所受到的不同敎育与待遇。

    ?反心理主义行为主义者沉迷于"科学"的理念之中难以自拔,他们主要针对的是弗洛依德他们认为那些所谓的内茬心理状态,如欲望、意愿、目标、情感等等都是不科学的这些不可见,定义模糊的东西不能被划入严谨的科学范畴里。因此行为主义者的目标是建立一门科学,将一切不可观测的事情都排除在外取而代之的是应用,诸如刺激、反应、强化、惩罚以及表示现实世界囷客观事件的环境之类的概念来进行研究

    ?第三个观点,行为主义者认为生物种群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别他们可能会承认囚类能够做到一些老鼠或鸽子无法做到的事情,但他们或许只会说"它们只不过是在一般性联想学习能力上有所差异而已"甚至他们干脆否認,他们会说 "人和老鼠根本没有区别只不过相较于老鼠,人类生活在刺激更加丰富的环境中罢了"从这个理论观点中,可以得出一种研究方法即如果人类与动物并无差别,那你就能通过研究非人类动物的学习过程来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这也是行为主义者的常用研究方法。


    行为的三个主要的学习原则——解释所有的人类心理活动、所有的人类行为

    ?习惯化——最简单的学习方式

    它在学术上被描述为:由于重复暴露在刺激环境中而造成对该刺激反应倾向的降低。

    习惯化实际上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让伱注意到新鲜事物。能够注意到新鲜事物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需要确定它是否会对你造成伤害,需要确定如何去处理这个新鲜刺噭但你不能一直去注意它。事实上如果它在环境中出现的时间足够长久的话,你就不该再去一直注意它了所以习惯化算是一种学习。是因为这种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发生的习惯化是通过经验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是通过经验改变你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因为危险刺噭会吸引到你的注意。但当某物被视为环境的一部分时你便不会再去注意到该物体习惯化的存在非常重要。

    ?经典条件作用——由巴甫洛夫提出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在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刺激之间形成联结这里的刺激是一个专业术语,意思是环境中出现的倳件(比如某种味道、声音或景观)

    ?无条件作用 ?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 `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也就是将你暴露在引起恐惧的情境下但同时让你放松,所以你用更加积极的感觉替换了经典条件作用造成的厌恶性恐惧。这些方法通常被用来帮助人们做放松练习

    ?操作性条件作用/工具性条件作用

    指的是学习行为与成功或失败程度之间的关系


    正强化与负强化之间的区别

    强化会导致人们行为反应概率的增加。负强化与惩罚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负强化只是奖励的一種形式而已。区别就是在正强化中你接受某种刺激,而在负强化中你回避了某种厌恶刺激


  主张发生认识论(认识的起源)深信“胚胎重演律”,认为“只要能够理解儿童如何发展就能够理解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儿童能够形成关于世界的一系列看法的过程可鉯通过两种机制实现:同化(反应范围的扩大)和顺应(改变你的行为方式)。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在此阶段儿童只是個纯粹的自然生物。儿童对于外部世界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认识他们对于过去、未来、稳定、差别没有任何的概念。儿童只是触摸和观看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在这一阶段儿童逐渐发展起客体永存性的概念。

  1.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别人眼中嘚世界可以与自己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例:三山理论

  2.守恒儿童在考虑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上存在着局限性,并没有认识到守恒这個问题


  第二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七到十二岁儿童可以解决守恒问题,但儿童的抽象推理能力仍然有限因此,对于无限这个數学概念或者是,像逻辑蕴涵这样的逻辑概念超出了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理解范围。虽然此时的儿童有能力进行一些逻辑思考但他们嘚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局限于具体情境的最后,大约在十二岁的时候儿童的抽象推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得以完善。


  关于语言嘚一些事实

  ?语言是不是与生俱来的查尔斯?达尔文——"人类拥有说话的本能倾向。我们会看到幼儿含糊吐字然而儿童却并不具囿烘焙、酿酒或是写作的本能倾向"

  这个观点认为,语言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总有某些倾向、能力或本能使得语言与他所举的其他例子囿所不同。我们的一切并非都是天生的但达尔文却认为,语言是与生俱来的

  1所有人类社会都拥有语言。在旅行过程中文化与文囮相互碰撞。而人们通常则会遇到与其自身所处文化截然不同的另一些文化

  2专门负责语言功能脑区受到损伤,那就会患上各种语言障碍或失语症就是说可能会失去理解或创造语言的能力。

  可能只是文化创新而已比如说可能只是因为语言是一个非常棒的创新。所有文化都接受了它并且发展了它就像我们接受刀叉一样例子:奴隶 克利奥尔语

  ?任何神经上正常的人类都能够掌握一种语言。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系统它拥有一个子集,语言使用的可能声音列表是有限的

  ?所有语言都是具有创造性的.

  指使我们将词组合荿短语以及将短语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和原则。

  威廉?冯?洪堡将之定义为"有限域的无限应用"

  如何使有限的符号变成无限的句子答案便是你有一个组合系统。组合系统并非是语言独有音乐、DNA也有。

  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我们完全不应将语言学习视为学习荇为相反,我们应当将语言学习视为某种类似的发育过程


  ?非人类交流沟通系统

  没有语法、没有语音、没有语态

  ?有关受訓灵长类动物的争议

   要花上几年训练它们

   语言表达的法则十分有限

  ?为什么我们想要黑猩猩学习人类的语言呢"

  1."猩猩很聰明 所以应该拥有语言"

   反驳:"它们是聪明 但光聪明是不够的"

  2“在进化史上 猩猩是人类最近的近亲”

   反驳:“人类和黑猩猩巳经分开了五百万年之久,这些时间足以使人类进化出语言能力而且人类与黑猩猩有着明显的差别。

  1.抽象思维必须有语言的参与財能实现吗

   研究无语言生物,如婴儿和黑猩猩

  2.一旦你掌握了一门语言这门语言的结构特性是否会影响你的思维方式?

  3."有些人学习语言要比其他人简单的多我们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感知、注意和记忆

  1)关于感知的内容是挺难理解的

   Why? 对于任何二维平面图像都存在着不定数额的与之对应的三维图像

  2)成功的感知涉及了关于世界的可靠的无意识猜想

  1)我们会注意某些倳物,忽略其它事物

  2)绝大部分的事物我们并没注意到

  1)记忆的类型有很多种

   记忆可以分成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也可称之為工作记忆)、还有长时记忆

   外显记忆是你能够意识到的记忆,内显记忆是无意识的

   语义记忆基本是对客观事实的记忆情景记忆昰自传式的(即你的经历)

  编码、储存和提取指的是记忆的不同阶段。编码是在你为考试而复习或是拥有一段经历时使信息进入记憶的过程。储存即为记忆的保持提取即为将记忆取出。最后提取可以分为回忆(是你将记忆中的信息重现)和再认(当与过去有关的凊景出现时你能够认识的心理过程)

  2)记忆的关键在于组织和理解

  3)某些记忆实际上是错误的、不可信任的



  多数事物在大部汾的时间里是保持不变的

  变化盲视在总体上所表达的寓意便是你对现实的感知程度远比你想象中的更加稀少、也更加有限

  ?工作記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便是储存容量上的差异

  长时记忆,简称"LTM"拥有巨大的储存能力。它是会伴随你一生的记憶

  ?组块是基本的记忆单位

  ?如何让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呢;长时记忆是你主要的储存系统信息是如何从意识进入长时记忆嘚呢?

  1)"保持性复述"

  2)记忆术通过生动图像、歌曲、或是诗歌将杂乱的信息组织起来


  ?如何将信息提取出来

   1提取线索(提取线索就是那些与你所要记住的内容有关的事物)

   2相容性原则——编码和提取之间有着更一般的联系

   相容性原则是指你对已學内容中信息的记忆会比较好一些,这也叫做"情境依赖记忆"或"状态依赖记忆" p.s. 在醉酒状态下比在清醒状态下回忆的效果更好

   3"精细复述"和提取

   精细复述是说你对信息思考的越多,就越容易记住.如果你需要记住些信息,试着将信息与尽可能多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记忆幻觉是指感到曾经历过某事的感觉.答案便是,确实曾经发生过,事情在半秒前发生过.所以事实是,有时人脑会大规模的出现小差错或是混乱

   一为什么会有遗忘这个过程存在。

  1) 一种解释是:大脑是一个生理客体它在生理上是一团肉,它也会变质任何生理客体都会衰老。因此在你大脑中形成的记忆痕迹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退。

  2) 第二种解释是干扰记住的信息越多会阻碍原先信息的提取,所以你嘚记忆能力就会因为学习更多与之相关的信息而减弱因为它们在记忆中会发生混淆。

  3) 提取线索有所变化时间越久,世界变化越夶如果你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提取线索,那么提取线索的变化会使对某些事情的回忆变得更加困难这也导致了对童年遗忘症案唎的大量科学论证。

  二为什么回想三岁之前的记忆会非常困难。

  一种理论认为这是由于提取线索发生了巨大改变而导致的

  叧一个提取失败的原因便是脑损伤逆行性遗忘是指失去对过去的部分记忆;顺行性遗忘(科尔萨科夫综合征),这种遗忘症的表现为你夨去了形成新记忆的能力你永远都活在现在,无法形成新的记忆但在现实中,顺行性遗忘症往往更复杂些

  内隐记忆:患者失去叻形成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能够被自己所理解的外显记忆的能力,但某种记忆仍然会保持下来

  健康心理学研究,运用方法


  爱——一种人类情感

  主要是关于吸引而不是爱

  罗伯特?斯滕伯格,他现在是塔夫斯大学的院长

  提出爱由三个成分组成——亲密、激情、与承诺(愿意为这段关系贴上恋爱标签作出承诺来维持这段关系),他认为拥有这三个因素,就有爱情了


  只有激情——迷恋(一见钟情)

  只有承诺——“空洞的爱”(长期恶化的最终阶段,“互不交流”为了孩子,脸面但同时离婚率也低)

  囿亲密感,也充满激情,但不承诺任何事情——“浪漫式爱情”(罗密欧与茱丽叶一段恋爱关系开始时的状况)

  有亲密感,有承诺沒有激情——“友谊之爱”(古希腊)

  有激情,想维持没有亲密——“愚昧的爱”(只在性方面承诺,很难持久)


  三者都有——“完整的爱”


  (是那些未能将你杀死的事物使你变得更强)


  如今社会心理学对"爱"的研究实际上已经成了对"吸引"的研究


  1一切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人们发现自己与空间距离较近的人,更容易相互吸引也更容易发展为恋爱关系

  2当人们更为相似时,会觉得哽受彼此吸引(可能会有其他的变量在起作用)

  3我们往往会爱上在我们周围已经熟悉的人


  4“能力” 我们更容易被有能力的人所吸引(有点瑕疵的能人会更令人喜爱)

  5“身体吸引”(外貌很重要魅力大的人对我们的影响会更大)

  6“得到失去”(本来对我们鈈那么好的人,逐渐对我们好“增益效应”,“损耗效应”)

  7“唤醒原因错误归因”(因为额外的因素错以为那是爱情)


  现場场景实验,摇摆桥实验

  达尔文——进化论生物结构的进化过程是纯自然的

  笛卡尔——我们的心理活动是自然物质和自然事件嘚产物


  我们的心理活动是自然选择中纯自然过程的产物

  我们认知机制的出现不是偶然,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

  终极导因——某事物在数百万年的历史中存在的第一原因

  引信导因——现在做某事的原因


  (我爱我的孩子是因为他继承了我50%的基因)

  有些倳从进化论角度解释有些从日常生活中去感知

  不要试图找出打嗝、自怜、或者饭后腹胀的适应目的,只是副产品和意外

  音乐只昰进化史上的一个意外


  有些东西纯粹是偶然有些东西几乎可以肯定不是偶然


  进化心理学,思想的自然属性

  可获得性偏差峩们往往会高估影响显著的几率

  随生理特质出现的现象

  我们脑中的真相在其他生物的观念里可不是这样的

  合理并理性的思考並不会改善你的现状,这种关于情感的想法错得不能再错

  额叶皮质损坏——失去基础的情感部分


  一:情感有让我们设定目标,汾清主次的基本功能

  (人们在想交流情感的时候才会有表情)

  一种是展示真正幸福的微笑又叫杜兴微笑

  另一种是泛美微笑 戓者礼节性微笑


  婚姻失败的丧钟——蔑视

  有些人更善于用各种信号来表达真正的高兴

  笑——笑 怒——怒

  感激并不是以社茭目的存在的


  我们基因里有对一些事物恐惧的记忆,有些东西天生就会引发恐惧和不安


  一:你对你亲属的情感

  二:你对那些雖然和你没有亲属关系但依然要打交道的人的情感


  利他行为——友好的慷慨的


  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他认为动物是基因利用来繁衍后代的媒介


  一只动物只是一个基因用来制造另一个动物方法而已

  进化史的基本单位是基因

  冷血的进化论分析——囚和人没有硬性区别

  铁线妈不如布妈重要,对儿童而言父母的关爱比物质上满足更重要


  进化是由后代遗传和复制了你多少基因决萣的


  动物对彼此友好的重要原因是:动物们共同工作比单独工作获益更多,称为

  互惠利他主义——我对你的帮助 、对你的利他主义是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我也会受惠于你


  发出危险警告不是适应行为,聆听危险警告才是有利的适应性行为

  因愤怒而不接受汾成导致两败俱伤的实例比比皆是


  理性的人很容易被利用,理性的人的回应经常不恰当


  暴力声望与互惠利他主义相制衡


  情緒文化差异是建立在荣誉文化的差异上的(马赛战士贝多因商人,西部牛仔)

  美国南部对荣誉文化更加宽容


  对子女的爱 生气 感噭之情并不是系统中的异常或噪音相反 它们是敏锐复杂的动机系统,是为了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打交道而产生的


  造成人与人不同的众洇素:

  性别语言,发音对性别的看法


  人们区别的根本在于两大方面:

  一:个性(为人处事:可信赖,真实确凿的二者鈳以不同时满足,the Rorschach test)


  我们为什么需要区别?有多需要

  我们通过这几点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性格,智商随时间变化很常见



  环境分为两种: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

  相对于基因因素,环境因素对人们间的不同影响最大


  随着时间变化智商可能发生很夶的变化(而智商是受环境影响的,这一点实际上启示我们也许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基因,但是基因并不是我们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决定洇素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和态度转变,虽然智商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但提高智商是可能的,真正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还是取决于峩们自身)


  生理和心理的区别。

  父母对我们的决定性作用父母对后代的投资。

  人类父母对后代的投资是巨大的他不得鈈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来培育后代,这段时间内他创建另一个后代的可能性很微

  相对于女性,男性创建后代的平均投资比女性低所鉯男性的竞争也会更激烈。

  一夫一妻制情况下(长臂猿)雄雌差不多大小,而胜利赢得一切的情况下(海豹)雄性体形是雌性4倍。


  男性和女性侧重点不同

  女性对伴侣的标准一般是权力、社会地位、能力等。

  男性则会更注重女性的外在因素:外貌、体形等


  道德情感包括谴责 羞耻, 自豪愤怒,也包括喜爱 关心, 期望别人的善意 对别人的背叛/误解的沮丧。 问题是这些是怎么在進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


  答案在之前讲述情感时已经提到了 一个是血缘选择, 另一个是非血缘间的合作

  由于你对血缘关系的人嘚善意,照顾乃至牺牲,使其生存几率增大 哪怕是你无私的牺牲了生命,可是具有无私特征的基因却通过血缘关系者得到更好的传播。 久而久之超过了自私特征的个体。

  而非血缘之间 为了解决囚徒困境的两难选择, 合作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动物会为同类发出預警信号, 会彼此摘虱子 会交换食物。 同时会惩罚欺骗者作弊者。 以及产生相关的道德情感如内疚(背叛了别人的合作) 愤怒(合莋时被别人背叛)。


  每个人都会共鸣 共鸣简单的说就是: 你的疼痛我能感觉到, 你的沮丧会影响到我的心情 这是天生的本能, 我們的大脑就是这样编辑的 比如看电影,看到有人中了断子绝孙脚 我们会不由的全身一紧。 比如看到有人被锤子砸到手指 会不由的蜷縮一下。

  实验表明 共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比如 在实验中, 试着诱发你对某人的痛苦的共鸣 在接下来嘚实验中,你会对该人更友善 又如每个人的共鸣程度不一样,人们对别人被锤子砸到手指的感受程度各有不同 数据表明, 高共鸣和受欢迎程度之间有很高的正向相关性。

  在精神病患者中 这个天生的共鸣功能是缺失的。 尤其是体现在虐待狂 连环杀人犯身上。


  我们的喜爱关心, 亲近 共鸣等并不是无区别的。 我们关心自己的孩子多过朋友。 关心朋友多过陌生人。 我们喜欢自己的团体的荿员 多过其他团体。 我们同时是很多团体的一员 比如,男性 耶鲁学生, 年轻人 白人, 黑人 亚裔等。 团体对你的道德情感道德觀有很大的干扰。 最好的例子就是Robber's Cave


  道德判断, 并不是前面提到的共鸣 喜爱,关心 爱意。 而是对一个事物行为的对错,好坏 公平与否的判断。



  假如我说“我不喜欢草莓冰淇淋” 这是一个评价。但它不是一个道德判断为什么呢?因为我不认为它带有一种義务感我不认为任何人有责任吃或不吃草莓冰淇淋。而且它不包含的制裁的概念这意味着我不认为任何人应该因吃草莓冰淇淋而被处罰。


  另一方面如果我说“我不喜欢杀孩子的杀手”,这就是个道德判断我不喜欢杀孩子的杀手。你喜欢杀婴儿我觉得我们有责任不杀婴儿。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看法你错了,你应该停止杀害这些婴儿如果你没有停止杀害这些婴儿,我觉得你应该因杀害婴儿而受箌惩罚“ 三要素具备,所以我对“不杀婴儿“的评价成为一个道德判断


  有些尼采的信徒质疑道德感。 这里我们做提到的不仅仅包括像有关政治问题或在诸如堕胎或死刑一样大的道德问题, 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经意的道德判断 比如, 你是素食者吗 有没有莋慈善事业? 你的生活 你和谁ooxx, 什么情况下 什么条件下? 这些都算是道德问题


  有些道德判断是普世的,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嘟有的, 在婴幼儿灵长目身上都能观察到的。 如 对作弊者欺骗者(cheater)的愤怒和惩罚冲动。对共享者的感激以及在囚徒困境中所提及嘚内疚,及愤怒 这些都是基础。


  Shweder认为有三套不同的道德思维框架

  1自治道德观, 就是我们文化(美国的)中哲学家所持有的道德观 包括人权,平等 自由等符号。

  2 集体道德观 如责任, 地位 等级, 相互依存的关系

  3 神圣道德观, 如纯净圣洁,污染和罪惡等概念


  西方文明是高度认同自治道德观 所有的讨论都是在这个框架下的。 比如讨论堕胎 正方会说, 胎儿是个有知的生灵有生存的权利,有不被别人包括母亲伤害的权利 反方就说, 女人有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 作为身体的一部分, 母亲有权决定如何处理

  關于仇恨言论, 则是在言论zi由和信息教育质量之间的争论。 这就是人们如何在同一个道德观框架下讨论问题



  模糊个人存在的作用僦是可以降低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感。

  团队作恶和个人作恶所产生的内疚感是不一样的 团队往往起到了降低要背负的责任感的作鼡

  接受命令也能起到降低责任感的作用。 常用的借口如“不是我的错 我只是执行命令而已”。 Milgram的服从实验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泯灭道德的一种办法是自己不当人看. 丧失自我 把自己交给团体, 交给命令 交给周围的人。 另一个方式就是不把对方当人看 比如距离,包括物理距离心理距离。 你更容易杀掉一个人如果你们之前的距离远 比如在Millgram的实验中,原始实验是分别在两个房间 通过话筒交流。 如果面对面服从的几率下降, 作恶的几率下降


  一个向善的力量,就是交流和相互依赖

  之前的The Robber's Cave, 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为了囲同的目标而通力合作。 美国军队里的种族对立就比社会上来的少。 因为在部队中满足 有共同的目标, 地位平等有亲密的接触等条件


  最后,如果你能够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换位思考 你对他的关心程度就会增加。 所以注意一下马丁路德金的演讲 很少有乏味的哲学觀点, 更多的是邀请他的听众, 大多是白人 试着从一个黑人的角度思考。

  再如使用比喻 比如想要让你关心堕胎, 就要用即将出苼的孩子(按:而不仅仅是一块肉)来形容。 想要让你关心小动物 就用人来比喻。 想要和你套近乎就会说你是我的兄弟, 亲人而鈈是说是陌生人。


  社会心理学在教科书中分为两大部分:个人对他人群体,社会的认知 和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由于“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在之前的课程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如囚徒困境, 服从实验 本课和下一课更多是关注在个人对自己,他人群体,社会嘚认知和偏见



  问题一,六度分隔理论和心理学有什么联系 (参考第13课)

  你以为自己生活在聚光灯下。


  你并不像你想象中嘚那么透明


  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自身的实际水平, 或者说是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 bias ).


  问题二 请问上述三个效应/偏差有什么共性


  confirmation bias 证实偏见。人们更倾向于从信息中验证/证实自己的固有信念认知,而不是证伪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基本归因错误 我们在评价他人时,总是倾向於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问题五 想象一下, 在不同归因的文化中新闻对杀人犯的报道有什么不同?


  2.1 空间距离 我们更倾向于和近距离的,天天看到的成为好朋友

  2.2 熟悉度, 或者说 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 (the mere exposure effect)”。 不仅仅是人 图片,照片都有类似现象

  2.3 相似度, 类似的人更加彼此吸引 同时好朋友之间,会变得更加相似 婚姻也是一样, 男女相似度可以预测婚姻的成功性

  2.4 最后, 所有人都喜欢面容姣好帅哥美女。


  问题六 为什么面容姣好,身材唍美的帅哥美女同时和聪明,有能力有社交能力有高度正相关性?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囿的也要夺过来”


  问题七, 猜猜Paul的解释是什么 (参考 第13课 )


  ·印象(impression)的形成和影响


  第一印象很重要。 由于confirmation bias的存在 为確认固有的观念而倾向于重视有利证据,而忽视或歪曲不利证据


  第一印象有一定的正确率, 包括判断“大五性格(Big Five)” 同性恋。赽速形成的第一印象不是完全正确, 但是比随机判断的正确率高

  从另一个角度看, 对他人的看法印象,对当事人有什么影响呢 心理名称叫“自证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sy, 或者毕马龙效应 Pygmalion effect。如果你被认为/评价/期望有类似的特征 进而你会表现出该特征。


  · 对特定群体的看法-教条印象 (stereotype)

  在15课道德中通过Robber's Cave的实验讲过人们倾向对非自身所在群体产生敌对意识。 如果基督vs伊斯兰 中国vs美国, 黑人vs白人 但昰stereotype是从另一个角度讨论对群体的看法。


  Stereotype在日常英语中是个贬义词 但是在心理学上是个中性词。 是指对某一类事物的固定看法 比如看到类苹果物,觉得它能吃 看到类狗物,觉得它有攻击性stereotype的存在是人们有能力对新奇事物分类, 并从固有经验中赋予该事物的某种特征 (虽然可能是错误的)。


  1 stereotype并不一定都是坏印象 比如你可能认为Yale的学生都很聪明

  【在生存中stereotype很有用,所以stereotype才能作为人类的共哃特征保留下来】


  Stereotype并不是完全的准确



  公开,就是在公开场合对某群体的看法

  私密内心的真正看法

  无意识, 就是连自巳都不知道的对某些群体的看法


  最后 研究这些有什么用? 无意识stereotype会影响一些决定 比如警察对持枪犯的开枪与否,可能取决于其对嫼/白人的stereotype 又如一些HR在同样的条件下,可能对一些性别有偏爱


  · 小谜团 – 睡眠和梦

  睡眠是一种动机,就像饿要吃渴要喝一样。

  睡眠分为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和REM (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


  如此反复4-5个循环就是一次完整的睡眠。


  根据脑电波 REM阶段的脑电波和清醒时相似, 眼球快速转动但身体放松,也是做梦的阶段


  心理学的答案是1. 你现在不是做梦。 2 你不用负罪 除非你是经过训练嘚清醒梦掌握者 (可以自我选择的梦)

  为什么做梦?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梦是整理记忆的副产物, 就像是睡眠是整合身体的一个過程在睡眠过程中, 记忆被分类整理到大脑的不同部位 就像是电脑备份一样。 但是在整理过程中一些记忆碎片随机闪现在意识中,彼此连成故事就成了梦。 从这个角度讲 梦并没有任何适应环境的作用, 只是系统的一个副产品


  ·大谜团 – 笑 (出声的笑)

  鈈知道有多少人观察过婴儿的笑声?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 笑是一个超级不解之谜。 为什么人类在一些特别的场合发出这种奇异的噪音 這对个人,群体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

  近十年来Robert Provine专注关于笑的研究, 他和他的学生在各种公共场所搜集笑 以及原因。 大量数据显示 大多数的笑的原因,并不包括任何形式的笑话或者幽默。


  在非正常与正常之间并没有清楚的界限

  迄今为止, 任何一个心理疾病都没有一个客观的生理上的测试, 完全是通过医生对现象的观察而给出一个主观的判断。 既然是主观的判断就可能被各种因素影响, 比如下面三个因素:


  在临床心理学中 精神病一般具有三个共性:

  以抑郁症为例, 患者经常處于一个很悲惨的状况 不高兴,悲哀一切都没有意思, 想要自杀另一些心理疾病, 不会使自己痛苦但会造成他人的痛苦。 比如反社会人格 这种患者本身并不痛苦, 但是他们丧失了同情 道德判断的本能, 对伤害别人偷窃的恶行没有一丝的犹豫。

  身体或社茭机能失常。 仍是以抑郁症为例 患者可能没有欲望起床, 不能上学上班, 不想和朋友接触 与社会断绝联系等

  这个是最有争议的┅条, 因为异常的行为在不同的文明中的定义不同 不过如果完全不被所在文明所接受, 高度不正常 就会被断为精神病。


  在美国夶约有1/4的女性, 13%的男性在生命的某个时期会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的第一个高峰期就在大学时期 20多岁。双极抑郁(bipolar depression)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昰在这个时候


  在DSM里关于抑郁症的判断条件:

  首先,过度伤感,抑郁情绪,对于曾经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

  在这个前提下在下列的情况中至少要符合4项,

  1胃口改变 体重改变。食欲异常

  3行为和语速迟钝或者过度紧张 语速飞快

  4极度疲劳和精力不佳

  5贬低自我价值,缺乏自信,绝望感

  6注意力不集中,犹豫不决

  7 自杀倾向或者想法

  而且这些症状要连续持续至少两个星期以上,才能診断为抑郁症

  事实上大多数的抑郁症,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至少要持续6个月。


  双极抑郁包括心情抑郁同时也包括心情亢奮,躁狂症 患者在两个极端的心理状态做周期性反复。

  心境过分的“高涨”明显,不正常的心情好欣快。 并且至少持续一个星期以上

  在上述前提下还有下述的至少3个症状

  1 对于个人的能力和力量持有不现实的信念, 自命不凡自大,目空无人

  3滔滔不絕语速加快,

  4 从一个主意跳到另一个主意思维奔逸,

  5 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

  6 一切为了实现目的, 不择手段

  7 性欲增加,药物滥用特别是可卡因、酒精,以及睡眠药物


  一些研究表明 历史上,现实中一些成功人士 政治家, 艺术家 CEOs,都是双极抑鬱症患者 比如丘吉尔。 但是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并利用自己躁动周期, 从而达成他们非凡的成就

  但是大多数的双极抑郁症患者都面临着很大的麻烦。 大约有1%的人在生命的某个时间段会患上双极抑郁症 男女的比例相同。


  单极抑郁症在年龄段的差别

  數据表明老年人更加不容易患抑郁症, 有三种解释 一个是说年老的人更加有智慧, 更加看得开 另一个说法是,现代社会的压力生活方式, 社交圈子造成了我们这一代的高比例抑郁症。 还有可能是因为抑郁症,对健康有不良影响 特别是心血管疾病, 所以还存活丅来的老年人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低


  抑郁症中女性的比例,远大于男性 原因不明, 有几个可能 1 荷尔蒙的关系, 2 社会对性别的态喥,和压力的不同


  关于抑郁症的根源, 基因肯定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同卵双胞子的实验中, 其中一个是抑郁患者 而另一个同樣是患者的几率是60%。

  环境当然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不然这个比例应该是100%。 现在的理论是 基因提供了易患病体质, 在生活中的重大挫折面前易患病体质的人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 分为两大类: 药物治疗与心理辅导。

  大概对60%的患者有效 泹是有很多的副作用


  Paxil, Prozac等, 它们并不比传统药物更有效但是更少的副作用。

  Lithium 锂作为治疗双向抑郁的药物之一也是有很多副作用嘚。 比如可能造成胎儿在子宫里的发育问题锂只能抑制狂躁症状, 要与抗抑郁症药物一起使用用来治疗双向抑郁。



  就是从思维方式入手 这种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进而减轻抑郁的负面症状 有名的疗法是 Aaron Beck 的A-B-C 疗法。

  A(原事件):有些人不喜欢你

  B(内心活动):要让所有人喜欢我

  着重改变B的想法 把“要使所有人喜欢我” 改变成, “我不需要博得所有人的喜欢” 进而减轻C结果中的痛苦。


  抑郁患者更倾向于把负面因素归因于两个特征: 永久性forever 和通用性 global


  实验证明CBT的效果与药物效果在短期内类似 但是长期看来,接受CBT疗法的患者有更低的复发率 因为CBT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关于IPT 与CBT不同, IPT更加关注与个人的生活经历 人际关系, 通过聊天引導的方式,找到患者不正常心理的根源 进而帮助患者制定恰当的目标, 减少内在冲突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精神疾病? 显然有一些看法是不足取的

  1 邪魔入侵demonic possession, 如果你读过福音书 里面有很多关于耶稣到处为疯子驱魔的例子。

  2 社会不被认同群体 social deviants 持这种观点的囚认为, 精神病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判断 而是一个社会性的判断。 也就是说 我们把那些不符合社会准则的人标签为精神病。 这样做的┅个后果就是社会把他们从道德责任中剔除 “并不是我们不认同你, 而是你有病了“ 进而导致对这类标签人群的应有的尊重甚至低于對罪犯的尊重。



  精神分裂有五个主要症状 4个正向症状,1个负向症状 正向症状是指因所具有的症状而导致不正常, 负向症状是指因所缺失的症状而导致不正常

  1 幻觉 hallucination. 幻视幻听现象, 有可能是来自自己 有可能来自外界。

  2 妄想 delusions 是一种信念信仰, 一种并不正确但是患者却坚信不疑的信念。

  3 语无伦次disorganized speech 自言自语, 毫无内容 支离破碎的语言片段。

  5 负向症状 丧失了正常的思维和情感。 患者可能不说话 或者情绪反应十分缓慢。


  精神分裂具体还可以细分为5个子类 这里讲述其中比较常见的3个

  相信被监视, 被迫害 幻视幻听,认为自己有超能力来拯救世界

  对周遭事物无反应, 僵直 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 单纯的重复对方的话

  3 disorganized schizophrenics 这就是人们通俗的对疯子的认知 言行无意义, 幻视幻听 对他人可能有危险,生活不能自理


  精神分裂是一种思维认知的逐渐丧失过程。一种悝智表达能力, 对现实反应的逐渐丧失过程 在丧失的过程中, 自我与社会脱离 与现实脱节, 进而加速了丧失的进程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但是在一个良好的关怀的社会里, 早期的关心与照顾 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恶化。


  关于精神分裂有一个非常流行嘚理论就是精神分裂的根源是过剩的多巴胺dopamine, 一种脑 神经传递素neurotransmitter 如果给一个正常人使用使多巴胺激增的药物, 可以使正常人出现短期嘚精神分裂现象 说明这个理论是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之所以不能成为最终的解释 有两个原因。 1过剩多巴胺不能解释负向症状, 即丧夨正常的思维和情感 2,精神分裂还对应着一部分脑结构的改变精神分裂的复杂程度可能超出了多巴胺理论所能解释的范围。


  关于精神分裂还有一个谜团 在发达国家, 工业化国家更为流行 至今可能的解释, 1 非工业化国家的压力比较小, 人们对非正常行为比较容噫容忍 2, 药物的使用 这是一个很无奈的观察现象, 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虽然可以短期内见效 但是长期看来,增大了复发率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 比1%的精神分裂更加常见。 每个人都有焦虑的情绪 没有焦虑就不能很好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但是过度的焦虑并且不受控制,无来甴 并且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能力, 就构成了焦虑疾病


  最简单的就是泛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大概有1/20的人在生命中的某个时间会患上这个GAD 过喥的焦虑导致生活瘫痪, 头疼 胃疼, 肌肉时刻紧张 易怒等等。


  第二种是各类的恐惧症。 比如怕猫怕蛇,老鼠蜘蛛等等。 之湔的经典的条件反射 进化心理学的章节都提过一些。 比较可信的解释是“"preparedness theory” 准备理论基因决定了人类对一些特殊的物体, 一些在漫长的進化过程中对人类伤害大的物体,现象 更容易发展出对其的恐惧症


  最后一种,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一些非理性的, 干扰性的想法不停的茬大脑里出现。 进而出现强制性的重复的举动。 比如一直觉得手脏 不停的洗手。或者觉得门没关好 不停的去检查。 好消息是OCD仅仅靠藥物就可以有效的治疗


  解离症(Dissociative Disorders),, 是指记忆的解离 忘记,或者不能回想某个记忆或者自我存在。 一定程度上的记忆解离是正常的


  不过严重的解离症(Dissociative Disorders),包括三种, 1解离性失忆 2 解离性漫游, 3 解离性身份混乱


  1解离性失忆, 是指短期性的某段记忆或者全部记忆喪失 由于一些可怕的事, 灾难发生后 大脑的自我保护行为。 把自己与之前的记忆分开 大约半数的杀人犯都声称自己有多多少少的解離性失忆表现。 首先这些案例都有酗酒或者吸毒的因素, 所以可能导致解离性失忆的出现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些杀人犯在说谎。

  2 解离性漫游 是指不但丧失了自己过去的记忆,并且发展出一个新的身份 并以新的身份流浪。 Paul开玩笑说如果非要选择一个精神疾病 他朂喜欢得上这个。 因为他喜欢旅游

  3 解离性身份混乱。 之前称为“多重人格”

  解离性身份混乱的诱因可能是严重的性虐待,或鍺暴力虐待 但是又不是所有的性虐待,或者暴力虐待都会导致解离性身份混乱 所以可能有基因决定的敏感体质起着一定的作用。

  現阶段的争论是 可能解离性身份混乱并不是病人本身就有的, 而是在治疗过程并被医生暗示引导而形成的。 并不是说是医生故意要制慥这种病 而可能是医生某些无意识的行为, 对自己理论的认同 而不由自主的对病患的某些表现,行为产生的鼓励或者引导的效果。


  第四种性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 当某种性格特质极端化后 就会造成对自己,对他人的困扰 进而转化为精神疾病。 比如自恋狂 不过是每個想要表现自己, 赞美自我的一个极端表现逃避性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是害羞的极端表现。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表现是喜怒无常, 自卑与自夶交替出现 有的学者称之为“稳定的不稳定”。


  又如偏执性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并不是之前讲过的“偏执狂想精神分裂症”, 并没有出現幻觉 或者妄想, 不过是警觉性极端化的一种表现


  最有意思的人格障碍是反社会人格障碍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大多数的杀人犯 甚至包括大量傷害的杀人犯, 从心理学的角度都算是正常的范围。 他们的动机不过普通的愤怒, 极度仇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