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企业内部工程结算审计工作改革调查审计提供了自己在原企业的辞职经过调查组对报告如何处理

江南化工:关于公司内部审计负责人、监事辞职的公告
证券代码:002226 证券简称:江南化工 公告编号: 安徽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内部审计负责人、监事辞职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安徽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内部审 计负责人、监事景文博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 景文博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内部审计负责人、监事职务,辞职后 将不在公司担任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 板规范运作指引》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景文博先生辞去公司内部审计负 责人的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景文博先生辞去公司监事职务将导致 公司监事会成员低于法定最低人数,在公司股东大会补选产生新任监事前,景文 博先生将继续履行监事职责。 经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四会议审议通过,公司同意聘任严波先生为公司内 部审计负责人,任期自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四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公司对景文博先生任职内部审计负责人、监事期间为公司做出的贡献表示衷 心的感谢。 特此公告。 安徽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安徽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二〇一七年五月八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煌上煌:关于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辞职的公告
证券代码:002695 证券简称:煌上煌 公告编号: 江西煌上煌集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辞职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江西煌上煌集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 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杜立民先生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杜立民先生因个人原 因辞去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职务。辞职后,杜立民先生不再担任公司其他任 何职务。 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杜立民先生的辞职报告自送达 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杜立民先生的辞职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产生影响,公司 董事会将尽快按照法定程序聘任新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公司董事会对杜立民先生担任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期间为公司做出的 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特此公告。 江西煌上煌集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 0 一七年六月六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广西2016年下半年内审师《分析技术》:经营过程分析试题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广西2016年下半年内审师《分析技术》:经营过程分析试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客户端下载
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举报举报原因:广告营销地域攻击色情低俗人身攻击诈骗骚扰谣言反动其他取消 提交
&&&&&正文这家上市公司穷到没钱请审计,11场官司排队,董事长上任8天辞职 23:34
从彩虹光股吧来看,在2017年12月之后,一直被公告信息霸屏的贴吧,突然被“投资收益高,投资靠谱,2018必选”刷屏。类似的帖子还有“企业投资适合,有价值,升值快”,除公告之外,此类信息占据99%的贴吧内容。而发帖人的名称则基本是“股友+乱码”的组合方式。然而,奇怪的是,一边是“忠实股民”盛赞帖子刷屏,一边却是董事高层纷纷出逃。也就在这个时期,彩虹光诉讼频起,资金吃紧。2017年8月,董事芦健女士的辞职导致彩虹光董事会成员人数低于法定最低人数,成为彩虹光人事变动的导火索。日,中原证券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彩虹光现任董事长左克光因身体抱恙,正处康复期,暂时不能处理公司经营事务。由副总经理原艳和实际控制人之一卢桦负责处理公司日常运营事务,董事会秘书王琳和财务总监邢海负责投资者及融资方等事务的沟通处理,副总经理张东柯负责公司生产部门运营。然而,事后,上述管理者相继辞职和被辞职。根据彩虹光公告显示,2018 年3月9日公司监事卢桦辞职。4月2日,左克光、邢海、李君、张东柯被免去董事职务。4月2日当天,彩虹光经过提名,选出了新的领导班子。李松高、刘振建、卢桦、王光志、刘骁担任董事,其中只有卢桦在公司占有股份,李松高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任职期限为 日至 日。然而,一个月前,卢桦刚刚从监事辞职。其中,公告称,“经公司股东卢桦提名,选举卢桦担任公司董事。”然而,就在当天,新选举的5位董事就有人辞职。4月3日,彩虹光发布公告,新任董事刘骁在4月2日提出辞职申请,准予离职。当天,董秘王琳辞职。紧接着,4月10日,新任董事长李松高也选择离职,原因是“个人原因”。到了4月19日,彩虹光信息披露负责人原艳也递交了辞职报告。至此,原监事、现董事卢桦依然坚守在岗位。作为左克光的妻子,在其“身体抱恙”期间,依然奋战一线。彩虹光股吧依然时不时出现“升值快,彩虹光值得买”的灌水帖。然而,因交不起千元审计费而无法披露财报的彩虹光此时连董事都不愿意买了。去年还融资千万、营收超过一亿元的彩虹光资金到底去了哪里?根据天眼查显示,在彩虹光公司各种财务问题初现危机之时。日,左克光注册一家新的公司河南彩虹光网络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分公司,注册资本以及详情未公开。
来源:东方网
来源:创业家
来源:鹰眼资讯
来源:新华报业网
来源:小小金融研习社
来源:悦悟人生
来源:老杨资深看盘
来源:胡农阳澄湖大闸蟹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财经网
来源:解放网
来源:知了百科
来源:铅笔ChainB
来源:凤凰金融
来源:漫食经论
来源:中国网
来源:环球时报
来源:游资快报
来源:金华发布
来源:金石财经
来源:和讯名家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沙财经
来源:好疯狂农场
来源:楼市奇说审计案例 [时间: 17:38:15] [点击:7649] [分类:⊙ 审计案例 ⊙] 《审计学》教学案例和专题拓展 审计学》 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案例 1:国家审计起源 ――西周时期的国家审计雏形 ――西周时期的国家审计雏形 一、背景概述 周朝, 是由商朝的属国经周氏族在长期的诸部族战争中逐步发展强盛、 在武王时举兵伐商建 立的,位于今陕西渭水中游以北地区。西周建立后,在政治上实行“分土封侯”制度,周王 将在战争中夺来的土地和奴隶赐给诸侯、 大夫等各级贵族, 诸侯再把其中的大部分赏赐给卿 大大。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的宝塔式奴隶制统治结构。西周的主要生产资料是 土地,土地所有制属奴隶主贵族国家占有制。西周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同时得以发展,建 立起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社会经济体系。随着西周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经 济关系日趋复杂, 统治阶级驾驭经济和实施统治的难度增加, 形成了强化财政收支核算和临 控的需要。 统治者意识到要维护其统治地位, 有必要配备官员戒设立一种机构来对国家财政 收支活动及记录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为此委派了精明、 可靠的官吏开始从事对财政收支 的监督。 据(周礼》记载,西周在天子(周王)之下设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 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官。天官冢宰为长,辅佐周王总理国务大事,独揽财计大 权,掌管财政支出、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天官之下设小宰和司会,司会掌管会计;小宰掌 管财物、财政筹划及支出、政治经济监察;小宰之下设宰夫行使外部审计之权。其审计方式 即定期不定期对王朝的各财物保管部门就地稽察,实地审核财物出入,稽察官吏治绩,监督 整个王朝的财政收支情况;每界旬、月、年终要求王朝财物保管部门将一切账册和会计报告 送呈宰夫,由其勾考、核验, 二、具体分析 西周时期国家审计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政治及经济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从周武王灭商到周幽王 统治崩溃(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史称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 鼎盛时期,政治和经济空前发展,国家组织和政治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在政治上建立起自上 而下层层分封的宝塔式统治制度; 在经济上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 发展,社会财富增加,货币也由贝币发展到铜币。政治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国家机构膨胀, 致使财政收支迅速增长, 周王不可能亲自审理一切财政事务, 只能派宰夫代为行使计财监督 之权。可见,西周时期国家审计雏形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国家审计在西周形 成是历史的必然。 西周时期国家审计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审计性质、官职设置、审计职能及方式等方面。西周时 期的审计为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 具有国家审计性质; 在周王朝政府配备专司经济监督的审 计官吏――宰夫独立于司会(会计), 在国家财政经济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 体现出 原始的分权控制和计财牵制思想。 西周时期审计官吏――宰夫专司经济监督, 已经明确显现 经济监督的职能;西周时期审计采用了先进的审计方式:即送达审计方式和就地审计方式。 但是,西周时期的国家审计制度因受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影响,有一定局限性,如尚无独立 的审计机构、审计工作尚未体现超然独立等。 西周时期审计对后世国家审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周审计不仅标志我国国家审 计的起源,同时展现了国家审汁的初步形态,为后世国家审计确立了良好的开端。西周时代 的审计制度及审计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如宰夫独立于财计部门, 可以审查和考核王朝 的各级部门,查出问题可直接呈报冢宰或国王,体现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对后世国家 审计制度的确立具有重大影响; 西周时期采取的就地稽察和送达审计方式, 对后世审计的发 展影响深远, 两种审计方式均沿用至今。 现代审汁仍将就地审计和送达审计作为基本审计方 式。总之,我国西周时代的审计制度对世界审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著名的美国会计学者查 特菲尔德在其所著《会计思想史》中指出:“在内部管理、预知和审计程序方面,西周时代 在古代社会是无与伦比的。” 案例 2:民间审计起源 ――英国“南海公司”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 英国 一、基本案情 “南海公司”始创于 1710 年,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业务。 公司成立 10 年经营业绩平平。1719 年至 1720 年之间,公司趁股份投机热在英国方兴未艾 之机,发行巨额股票,同时公司董事对外散布公司利好消息,致使公众对股价上扬增加了信 心,带动了公司股价上升。1719 年,南海公司股价为 114 英镑,到 1720 年 3 月股价升至 3 00 英镑, 1721 年 7 月公司股票价格高达 1050 英镑, 公司老板不伦特决定以高于面值数倍的 价格发行新股。一时间南海公司股价扶摇直上,一场股票投机浪潮席卷全国。 英国议会为了制止国内“泡沫公司”的膨胀,于 1720 年 6 月通过了《泡沫公司取缔法》, 随之一些公司被解散。许多投资者开始清醒,并抛售手中所持股票。股票投资热的降温,致 使“南海公司”股价一路下滑,到 1720 年 12 月,“南海公司”股价跌至 124 英镑。年底, 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所剩无几。而后,“南海公司”宣 布破产。 “南海公司”破产,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公司投资人和债权人,数以万计的股东及债权人 蒙受损失。 当证实了百万英镑的损失落在自己头上时, 纷纷向英国议会提出严惩欺诈者并给 予赔偿损失的要求。 英国议会面对舆论压力,为平息“南海公司”破产引发的风波,于 1720 年 9 月成立了由 13 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秘密查证“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在查证中发现该公司的会计记录严 重失真,并有明显的篡改舞弊行为。为此,特别委员会特聘请伦敦市霍斯特?莱思学校的会 计教师查尔斯?斯内尔对“南海公司”账目进行审查。斯内尔应议会特别委员会的要求,通 过对“南海公司”会计账目的审核,于 1721 年编制了一份题为(伦敦市霍斯特?莱思学校的 习字教师兼会计师查尔斯?斯内尔对索布里奇商社会计账簿检查的意见》的查账报告书,指 出了公司存在的舞弊行为, 但没有对公司编制虚假账目的目的表示自己的意见。 英国议会根 据斯内尔的审计报告书, 没收了全部公司董事的个人财产, 将公司一名直接责任经理押进了 英国伦敦塔监狱。为此,查尔斯?斯内尔成为世界民间审计的最早先驱者,他编制的查账报 告是世界最早由会计师编制的审计报告。 与此同时,英政府颁布了《泡沫公司取缔法》,主要目的是防止不正常的股份投机,对股份 公司的成立严加限制,以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保护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182 8 年,英国政府根据国内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高度需求,重新认识股份公司的经济意义,撒消 了 1720 年的《泡沫公司取缔法》,1834 年以后又通过了由国王授予特许证来设立股份公司 的法案。英国议会又于 1844 年颁布了公司法,从而促进并规范了股份公司的发展。 二、具体分析 1.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的历史意义及对现代民间审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开创了近代民间审计的历史先河,对世界民间审计的发展具有 里程碑的意义和影响。 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股份公司随 之诞生和发展,在股份公司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将审计的发展纳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 股份公司的发展孕育了现代民间审计的产生,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造就了世界第一位民 间审计师,同时也揭开了民间审计发展的序幕。在民间审计发展的 200 多年历史中,人们研 究和探讨民间审计理论及实务,均将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作为时间起点,并将此 案例作为世界第一起正式民间审计案例。可见,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对世界民间审 计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股份公司发展对民间审计的客观需要。 通过对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股份公司发展对民间审计在客 观上的迫切需求, 以及在股份公司发展的经济环境中, 民间审计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南 英国 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发生,说明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的股份公司,其经营 具有委托性质。 由于受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 投资者即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不可能直接接触 公司经营的各个方面, 要了解公司经营的详细情况必须借助于其会计报告。 但是股东和债权 人要得到公司真实,准确、客观的会计信息决非易事,这在客观上要求与公司无利益关系的 熟悉会计语言的第三者就公司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证明, 以便将客观、 可信的会 计信息提供给公司股东及债权人。这样一方面可控制经营者为所欲为,损害投资者利益;另 一方面可以使股东及债权人正确决策。否则,投资者与经营者的经济责任关系难以维系,股 份公司难以存在和发展。 3.股份公司规范及民间审计发展对公司立法的客观要求。 通过英国“南海公司”破产审计案例的研究可以看出,股份公司的存在需要民间审计及公司 立法,民间审计发展对公司立法同样有着客观要求。股份公司的发展对发展资本市场、推动 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但若在法律上不加规范、 缺乏社会监督则势必引起社会经济秩 序混乱。1720 年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件之后,英政府开始重视对股份公司的规范。181 5 年英国第一次出现经济危机, 尔后每隔 3 至 10 年重演一次, 每次都有大批股份公司倒闭, 大量股东和债权人蒙受损失。 面对严峻的现实, 英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制定法案对股份公司 进行社会监督的重要性,1844 年的《公司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的。该公司法明确 规定鼓励公司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明文规定股份公司账簿经董事以外的第三者审查。1845 年又公布了新的公司法条款, 增设了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协助办理审计业务的条款。 新的 公司法条款为民间审计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专题拓展: 专题拓展: 非审计服务影响审计独立性的研究 所谓的非审计业务是指除审计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 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 费用的多种服务,如税务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甚至技术咨询等。 审计界对非审计服务影响审计独立性问题的研究, 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非审计 服务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甚至可能导致审计失败;另一种则正好相反,认为向同一客户同 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不仅不会影响独立性、反而会提高审计效率。 一、非审计服务有损审计独立性 非审计服务有损审计独立性该观点认为: 注册会计师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 服务,可能淡化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从而使会计师偏离超然独立的立场,甚至因此导致 失败。非审计服务影响审计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益冲突”。高额的 非审计服务收入可能导致事务所对客户形成财务依赖, 进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在与客户发生意 见分歧时放弃原则; 另一方面当非审计服务的收费超过审计服务的收费时, 便会在非审计服 务与审计服务之间形成市场竞争, 造成审计服务竞争力趋弱, 注册会计师会将更多的精力集 中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服务的质量有一定影响。二是“角色冲突”。非审计业务的管理顾 问性质可能将注册会计师置于公司的管理位置, 而在进行审计业务时, 扮演管理角色的注册 会计师,可能难以客观地评价与判断企业业务活动和交易性质。三是“形象冲突”。公众对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评价主要是关注形式上的独立, 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 立,但如果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则审计结果即使再正确也是徒劳的,因为公众只能通 过观察注册会计师形式上是否独立而决定是否信任其报告的信息。 公众认为注册会计师同时 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 就丧失了形式上的独立性, 从而贬低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 的形象。 二、非审计服务不会损审计独立性 该观点认为: 注册会计师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 不会对审计独立性产 生任何实质影响,其理由是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两种服务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提高审计效率, 即两种服务之间存在一种协同效应。根据“知识溢出效应”理论,提供非审计服务所获得的 知识, 可能向审计服务产品 “溢出” 从而降低审计服务的成本, , 提高审计服务产品的效率, 使审计成本得以降低。也就是说,当注册会计师通过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够更深入地接触和 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商业计划和管理运作,实质上会大大加强审计的有效性,这种正面的 效应远远高于对形式上独立性的影响。 如果注册会计师被禁止提供各种非审计服务, 他们就 可能缺少了解客户的许多正常渠道, 在新技术日益更新和商业风险逐渐增大的今天, 无疑不 利于对审计风险的规避。 由上可知,在审计业务与审计业务之间的最大障碍就是经济利益问题。由于事务所要生存、 发展, 这就要求从事审计职业必有经济问题。 如何解决审计经费是保持注册会计师及所在公 众中的法官形象的关键。在这里,审计的独立性主要是要让公众相信你是独立的,而不是你 自己的感受。明确这一点,也就为解决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无论如何,审计这一职业在提供服务方面并没有专利权。商业和其他活动也提供服务。一种 职业之所以成为职业,不仅要提供服务,还有其他的意义。如果丧失了这一显著特征,审计 无疑将难以长久地为经济社会提供服务了 一种职业由有限的明确的具备资格的一群人组成, 他们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比周围的 其他人更能发挥职业功能。……一般地说,如果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活动的界限不明确,如 果该职业的人员在容易接近的、可选择的活动中,只从事可获得高额利润的冒险的业务,任 何职业的标准都要会受到威胁。无论谁,都有义务明确表明自己的职务是什么,否则,他就 无权得到职业成员应得的利益。 任何不能坚持其成员具有同一性的职业都要会承担以下的后 果,即职业界限模糊和资格不确定的成员所犯的违法行为,将给整个职业造成不良影响。 无论是谁,主张禁止独立的公共会计师开展管理咨询业务,都是错误的。同时,如果公共会 计师都要毫无节制地自由地开展这项活动, 也是危险的。 一旦职业成员与那些已在这一领域 从事这种服务的各种管理咨询机构开展竞争,会计职业不仅会因为缺乏同一性而蒙受损失, 而且,这种与管理者不断保持密切联系的作法又难免会给独立性带来问题。 摘自中华审计网 第二章 审计主体与审计规范案例 案例 1:民间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 ―“麦克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 麦克逊?罗宾斯公司” 一、基本案情 20 世纪 30 年代,在美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上市公司自愿委托社会公认会计师实施审计形成 风气。通过民间审计,有效帮助了投资者的决策,维护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民间审计中的会 计报表审计在美国逐渐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1938 年美国发生了一桩令人震惊的“麦克 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引起了全美各界人士的关注。 1938 年初,麦克逊?罗宾斯药材公司(以下简称麦克逊公司)的债权人米利安?汤普森在与 麦克逊公司的经济往来业务中,发现了该公司的财务资料有异常之处,其一,该公司制药原 材料部门是盈利较高的经营部门, 但公司经营者都直接对其重新投资, 而该部门还没有资金 积累; 其二, 公司账面制药原材料存货的保险金额较少。 前任公司董事会决定减少存货余额, 并要求现任经理菲利普?科斯特仍执行这一决定,但 1938 年末,公司存货却增加了 100 万 美元。米利安?汤普森对上述问题产生疑惑,向公司管理人员要求提供有关制药原材料实际 存货的证明,但未能取得该证据,则其拒绝承认公司 300 万美元的债券。尔后,美国证券交 易委员会开始对麦克逊公司立案调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麦克逊公司的调查结果如下: 1.麦克逊公司的有价证券在纽约交易所公开上市,并已依法在证券交易所注册登记。 2. 该公司及其子公司 10 多年来的会计报表均由美国第一流的普赖斯? 沃特豪斯会计公司执 行审计,对麦克逊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1937 年 12 月 31 日麦克逊公司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 8 700 万美元,其中 1907.5 万美元属虚假资产(存货 1 000 万美元,销售收入 900 万美元,银行存款 7.5 万美元)。19 37 年度该公司合并损益表中虚假销售收入 1 820 万美元,虚假毛利 180 万美元。 4.公司现任总经理菲利普?科斯特使用化名并有诈骗犯罪前科,其 3 位兄弟均使用化名在 公司任要职。菲利普?科斯特与其 3 位兄弟合并舞弊,利用公司内部控制薄弱,贪污巨款。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核实上述事实后, 召开了由执业会计师参加的听证会, 宣布了这些事实。 而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布了新的报告,对审计程序加以修改,增加了关于对应收账款 函证,对存货实地检查,对内部控制系统详细评价的条款,同时强调了审计人员对公共持股 人的责任及加强对管理部门的检查,及对发表审计意见的具体要求等规范。 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对此也做出了积极反应,建立了“审计程序委员会”,并于 1939 年制 定了《审计程序的扩展》,对审计程序的完善从以下四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1)对 存货检查, 通过实地盘存确认存货数量, 并将之作为必须的审计程序; (2)对应收账款检查, 应积极采用函询法,对债务人直接询证;(3)对审计报告格式及内容加以规范,将其分为范 围段和意见段;(4)通过董事会任命或股东大会投票选举独立注册会计师等。 1947 年 10 月,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版布了《审计标准草案――公认的 意见和范围》,1954 年对其修改,改名为《公认审计标准――其意义和范围》。从此,民 间审计有了一套公认的执业标准。 二、具体分析 1. 麦克逊? 罗宾斯公司破产案的披露对民间审计界产生了重大大影响, 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首先此案件的披露对美国民间审计在社会的声誉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使社会公众对处于 独立地位的民间审计及审计结论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其次, 这一事件的背后隐含着十分丰富 的内涵, 即提出了民间审计工作质量如何保证, 怎样发挥民间审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 作用,如何保证民间审计的生存和发展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民间审计界应该围绕提高 审计质量问题深刻反思,吸取教训,采取可行措施,有效规范审计行为。 2.该案件暴露出了承担麦克逊?罗宾斯公司审计的普赖斯?沃特豪斯公司采取的审计程序 及审计方法上的诸多问题。比如:应收账款审计中未经向债务人函证即予确认问题;存货未 经实地盘点即予确认问题;销售收入、银行存款未经必要核实即予确认问题;忽视内部控制 制度评审问题等。 最终导致公司会计报表审计总体评价失实, 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社会影响。 3.此案件对美国民间审计准则出台具有深远意义。其一,给美国民间审计界以极具说服力 的警示, 引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规范民间审计行为的重视, 促使美证券交易委员会投入 力量研究和修订有关规范,完善了审计程序;其二,案件震动了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使其 重视了对民间审计工作加以规范的问题,使其建立了制定审计规范的组织机构,出台了《审 计程序的扩展》这一审计规范,对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规范性的要求,从而使 得民间审计在执业中有章可循。 总之,麦克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对完善民间审计规范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为 1947 年 出台的《审计标准草案》奠定了客观基础。 案例 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承担 ――大庆联谊股票案 ――大庆联谊股票案 一、基本案情 大庆联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大庆联谊石油化工厂,始建于 1985 年 7 月,为申报上 市,1996 年开始筹划用其部分下属企业组建大庆联谊股份公司,1996 年下半年,大庆市体 改委向省体改委请示成立联谊公司, 将请示时间倒签为 1993 年 9 月 20 日, 黑龙江省体改委 1997 年 3 月 20 日批复同意,将批复时间倒签为 1993 年 10 月 8 日,1997 年 1 月,大庆市工 商局向大庆联谊公司颁发营业执照,将颁发时间倒签为 1993 年 12 月 20 日。主承销商 W 证 券公司隐瞒真实情况,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了含有虚报信息的文件,1997 年 3 月,黑龙江证 券登记有限公司向中国证监会提供了虚假股权托管证明和虚拟法人股金资本公积金的报告; 为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大庆公司虚报 1994 至 1996 年企业利润 1.6176 亿元,并将大庆国 税局的一张 400 余万元的缓交税款批准书涂改为 4400 余万元,以满足中国证监会对其申报 材料的要求。 H 会计师事务所在知情的情况下, D 和 Q 二位注册会计师为大庆联谊公司上市出具了内容 由 虚假的审计意见书。 大庆联谊股票骗取上市资格后,于 1997 年 5 月 23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在 97 年 年报中, 大庆联谊内部销售业务产生的尚未实现的利润在合并会计报表时未抵销, 虚增利润 798.13 万元;加工产品增量未销售部分利润计入当年损益,虚增利润 796.88 万元;为大 庆联谊提供劳务的应付未付费用未计入当年损益,虚增利润 1058.60 万元;大庆联谊的费 用未计人当年损益,虚增利润 54.26 万元,97 年年报虚增利润共计 2848.89 万元(97 年年 报利润总额为 10424.02 万元)。同时,大庆联谊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诺将募集资金投人四个 项目,在 1997 年年报中亦称:“公司四个募股资金项目投入情况良好”,实际上,募集资 金未按招股说明披露的投向使用, 其中有 25700 万元转入母公司大庆联谊石化总厂用作流动 资金,5000 万元违规拆借给承销商 W 证券公司,6000 万元投入证券市场,其余资金投资于 其他项目,为其提供年审的 H 会计师事务所的 F、Q 二位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 计报告。 大庆联谊股票上市后, 在价位公开、 明知获利的情况下, 大庆联谊有关领导和经办人向中央、 国家机关、 黑龙江省及大庆市有关部门个别干部大肆外送股票和溢价款, 同时利用外送股票 溢价款之机,联谊公司领导及有关经办人员大肆进行贪污、受贿、侵占和行贿。1988 年 4 月,中国证监会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该公司将大量内部职工股票外送,以及公司有关领导贪 污、 行贿、 受贿等问题, 这一情况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 中央纪委、 最高人民检察院、 审计署和中国证监会随即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大庆联谊违法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经查实, 中央、国家机关、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和大庆市共有 76 个部门和单位的 179 人违反规定自己 购买或帮助他人购买大庆联谊职工股票共计 94.15 万股,股票溢价款总额达 1094 万余元。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对涉案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做出了应有的惩处,其中,中国证监会对提 供审计的 H 会计师事务所处罚如下:对 H 会计师事务所处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 65 万元, 并罚款 6 万元;撤销 D 和 Q 二位注册会计师的证券业务资格;对在 1997 年审计报告上签字 的 H 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 F 处以警告并罚款 3 万元。 二、案例分析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对注册会计师个人来 说,包括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包括警告、没收违 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等。民事责任主要是指赔偿受害人损失。刑事责任主要是按 有关法律程序判处一定的徒刑。在我国一些重要的经济法律、法规中,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 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作了直接或间接的规定。比如: 《注册会计师法》 第三十九条规定: “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第二十条、 第二十一条规定的,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给予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 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暂停其经营业务或者予以撤销。 注册会计师违反本法第二十条、 第二十一条规定的,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给予警告; 情节严重的,可以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暂停其执行业务或者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 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违反本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 告、验资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二条规定:“会计师事 务必所违反本法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 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并可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 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承担资产评 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报告的,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处以所得 收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并可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 吊销直接责任人 员的资格证书。”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 “会计师师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律师 事务所违反本条例规定,出具的文件有虚假、严重误导性内容或者重大遗漏的,根据不同情 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并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撤销 其从事证券业务许可, 对前款所列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 专业评估人员和律师给 予警告或者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 撤销其从事证券业务的资格。 ” 此外, 《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规定》、 《刑法》及 1999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证 券法〉等均有具体条款的规定。 本案中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违规事实主要在二个方面: 一是大庆联谊股票在发行上 市时,H 会计师事务所及二位注册会计师在“知情”的情况下出具了虚假审计意见书,为大 庆联谊的欺诈上市铺平了道路;二是 H 会计师事务所二位注册会师对大庆联谊 1997 年年报 审计时,未能发现其虚增利润 2848.89 万元以及挪用募集资金的违法事实,属重大过失。 因此,中国证监会依据其违规事实及《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分 别对 H 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追究行政责任, 处以 H 会计师事务所警告处分, 没收 非法所得并罚款, 对三位签字注册会计师分别处以撤销证券业务资格以及警告并罚款的处罚。 专题拓展 1: 我国政府审计模式及其评价 我国的政府审计属于行政模式。我国 1982 年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 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 我国在建立政府审计制度的初期, 采取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部门的行政模式, 这与我国 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是相适应的。 20 世纪 80 年代初建立政府审计制度时, 在 作为以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更关 注关系国家大政方针的战略性问题和积极推进国家的法制建设, 对政府部门履行公共受托经 济责任的情况则无暇顾及,较少涉足于对政府行政权力的制衡。此外,当时我国的政府部门 普遍缺乏内部控制并且尚未建立起内部审计制度, 因此作为国家最高管理机构的政府, 此时 不仅要制定国家整体规划、 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还要对政府各部门履行其各自职责 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所以当时我国的政府审计实质上是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而非 对政府的外部独立审计,即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审计。 作为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国家审计机关要作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隶属于政府,并负 责监督政府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 因此, 当时我国的政府审计实现了审计监督与 政府经济监管职能的高度结合,其在维护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 有利于审计工作紧密围绕政府最新出台的各项措施和重要 工作部署,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以促进政府工作目标和宏观 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其次,审计机关能够得到政府或政府首长的支持,更加直接、有效地 实施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处理和纠正各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问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 处大案要案,有助于促进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和加强管理。 然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代 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其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评价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 况并实现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制衡, 以客观评价政府业绩并防止腐败, 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利 益。因此,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就会逐渐转移到同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的执行上来。 此时,国家审计机关与同级政府就存在着审计与被审计、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则我国以前 所确立的这种实质为政府“内部审计”的行政模式,其独立性差的特点就变得尤为突出。负 责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的国家审计机关,本身却又要归其领导, 审计监督的范围和力度肯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特别是当政府的某些行政活动有悖于法律或 者存在短期行为时, 当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与部门利益或地区利益产生冲突时, 由于国家审 计机关的独立性不高, 其很难对政府活动进行公正的审计监督, 很难客观评价政府业绩并对 其权力形成制衡。 所以在我国政府审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 我国这种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 地方审计 机关隶属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模式, 其弊端已日益突出, 严重制约了政府审计职能的 发挥。 专题拓展 2: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起源 1938 年的美国迈克森?罗宾逊药材公司倒闭案震惊了审计界,它充分暴露了审计师的审计 质量问题,也说明了当时审计程序方面的缺陷。为保证审计师的质量,加强独立审计师的独 立性,194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建议由独立的外部董事,例如审计委员 会,任命审计师和协商有关审计事宜。1967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建议 所有的股份公司必须设立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1972 年,SEC 重申了它的建议, 认为一个有效的审计委员会可以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 尽管 SEC、 主要的证券交易所、AICPA 都发表声明或报告强烈支持建立审计委员会,一些会计公司、II A、一些律师事务所和其他组织还发布了关于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指南,但这些职责均缺乏明 确和可操作性的说明,审计委员会制度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1987 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 Commission)就审计委员会问题发表 了一份公开报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指南: (1)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具备书面的关于审 计委员会职责的规定,董事会应予批准,定期复核,并在必要时进行修改。(2)审计委员 会应熟悉、关注并有效地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过程和内部控制活动。 (3)审计委员会应每 年检查管理部门建立的用于监控行为准则遵循情况的规划。 (4)管理当局和审计委员会应 保证内部审计师适当地参加整个财务报告过程的审计, 并与独立公共会计师进行协调。 5) ( 审计委员会应具有足够的财力和权力来履行职责, 包括进行调查和聘用外部专家的权利。 6) ( 审计委员会应就管理当局对与公共会计师独立性相关的因素的评价进行检查。 审计委员会和 管理当局均应帮助公共会计师保持独立性。 (7)在每一年度开始前,审计委员会应审核管 理当局拟聘请公共会计师进行管理咨询的计划,包括管理咨询的类型和费用。 (8)管理部 门在重大会计问题的处理上应听取审计委员会的意见。 (9)审计委员会应监督季度报告的 过程。至此,审计委员会制度首先在美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章: 第三章:计划审计工作 案例: 案例: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SM ――SM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 A 会计师事务所接受 SM 企业的委托, 审计 SM 企业的 2007 年度的财务报表。 会计师事务所 A 委派注册会计师李豪担任项目经理,负责编制审计计划。 李豪分派了助理人员张雷、王景对 SM 企业财务报表项目进行趋势分析性测试。如表 1、2、 3。 李豪在复核张雷、 王景编制的趋势分析性测试工作底稿的基础上, 形成了分析性测试汇总表。 如表 4。 横向趋势分析表 1 被审计单位:SM 企业 会计期间和截止日:2007 年 12 月 31 日 会计 报表 项目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存货 应收账款 速动资产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2006 年 2007 年 已审数 ①
50088 未审数 ②
85367 编制人:张雷 26/1/2008 索引号: 复核人:李豪 26/1/2008 页次 82007 年比 2006 年增长 金额 ③=②-① - -
百分比 ④=③/① -25。3 -27 -19。9 -428 -467 -16。6 -16。7 18.7 5.6 3.8 6.3 2007 年度未审财务报表项目与 20 06 年度已审财务报表项目的比较 分析: 1.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同比分别 减少了 25.3%、27%,致使营业 利润也减少了 19.9%,说明本年 度 A 企业产品销售情况不良, 审计 时应关注影响销售的因素, 如何影 响本年度的利润情况。 2.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分别减 少了 428%、467%,说明除由于 本年销售的影响外, 还要关注其他 业务利润、费用、营业外支出对本 说明流动资产净 82837 额 固定资产 453544681114574.5 在建工程 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 实收资本 净资产额
19091-786 2 -395-43。1 8.3 4.7 6.3 -2年利润的影响。 3.存货同比减少了 16.6%,同 营业成本减少基本同步。 4.应收账款同比增加了 16.7%, 同营业收入减少相比,不合理。审 计时要关注应收账款是否包括着 不属于交易债权的事项。销售 5.速动资产同比增加 18.7%, 与应收账款增加基本同步,合理。 6.在建工程同比减少 43.1%。 审计时要关注在建工程的减少对 利润的影响。说明栏仅分析增减比例超过 10%的项目 资产负债表纵向趋势分析表 2 被审计单位:SM 企业 会计期间和截止日:2007 年 12 月 31 日 会计 报表 项目 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净额 在建工程 长期待摊费用 无形资产 2006 年 已审数 ① 857
% ② 62.9 0.7 2007 年 未审数 ③
% ④ 64.4 0.7 32.1 1.2 1.5 0.1 1.5 -0.9 0.8 2007 年度未审财务报 表项目与 2006 年度已 审财务报表项目的比 较分析
367 100 78.4 21.6 100 76.1 23.9 100 7.2 -7.2 -0.7 0.7 资产、 负债和权益各项 目前后各期变动不大, 无重大异常变动。 编制人:张雷 复核人:李豪 增减数(%) ⑤=④-② 1.5 26/1/2008 索引号: 26/1/2008 页次:说明33.6
0.7 1 0待处理财产净损 0 失 资产合计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负债合计 实收资本 其他权益 权益合计79.1
91说明栏仅分析增减比例超过 10%的项目 比率趋势分析表 3 被审计单位:SM 企业 会计期间和截止日:2007 年 12 月 31 日 比率 指标 偿债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 财务杠杆比率 1、负债比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0.76 0.78 2% 0.1%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04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0.52 1.06 0.62 2% 10% 2007 年度未审计报表项目与 2006 年度已审会计报表项目的比 较分析: 1. 同比,应收账款周转率减 低了 67%,有两方面的原因:销 售收入同比有较大幅度减少, 平均 0.62 -48。6% 应收账款余额有较大增加。 审计时 要关注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变动 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2.同比,利息保障系数减低 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1.30 1.03 1.2 -27% -67% 了 48%,经分析,主要是利 润盈亏逆转所致, 要关注影响利润 亏损的因素。 0.34 -13% 3.同比,存货、应收账款和总资 产的周转率均有大幅度下降,审 -0.% 计时要关注影响存货、应收账款 变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0.014 -0.053 -0.012 -6.7% -1.5% 计算公式 2001 年 ① 编制人:王景 复核人:李豪 2002 年 ② 增减数 ③=②-① 26/1/2008 索引号: 26/1/2008 页次: 说明2、资本对负债比 资本额/负债总额 率0.203、利息保障系数 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1.11 /利息支出 经营效率比率 1、存货周转率2、应收账款周转 销售成本/平均应收 1.87 率 账款3、总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平均资产 0.47 获利能力比率 1、销售利润率比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 0.008 率 2、资产报酬率3、总资产报酬率 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0.003 说明栏仅分析增减比例超过 50%的项目分析测试情况汇总表 被审计单位:SM 企业 会计期间和截止日:2007 年 12 月 31 日 测试项目 横向趋势分析表 重要事项说明 1.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同比分别减少了 25.3%、27%,致使营业利润 也减少了 19.9%,说明本年度 A 企业产品销售情况不良,审计时应关注 影响销售的因素,如何影响本年度的利润情况。 2.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分别减少了 428%、467%,说明除由于本年销 编制人:王景 复核人:李豪 26/1/2008 索引号: 26/1/2008 页次: 售的影响外,还要关注其他业务利润、费用、营业外支出对本年利润的影 响。 3.应收账款同比增加了 16.7%,同营业收入减少相比,不合理。审计 时要关注应收账款是否包括着不属于货物交易债权的事项。 4.在建工程同比减少 43.1%,审计时要关注在建工程的减少对利润韵 影响。 资产负债表纵向 趋势分析表 损益表纵向趋势 分析表 比率趋势分析表 存货、 应收账款和总资产的周转率均有大幅度下降, 审计时要关注影响存 货、应收账款变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项目经理对测试 结果的综合分析 或初步确定的审 计重点 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有: 1、营业收人、营业成本项目 2、影响利润的其他业务利润、费用、营业外支出项目 3.应收账款项目 4、存货项目 5、在建工程项目 盈亏发生逆转造成的,审计时要关注影响 B 企业由盈利转向亏损的原因。 无重大异常变动总体审计策略 被审计单位:SM 企业 会计期间和截止日:2007 年 12 月 31 日 一、委托审计的目的、范围 审计 SM 企业 2007 年 12 月 31 日资产负债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该年度损益表和现金流量 表 二、 审计策略(是否实施预审, 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按业务循环还是按报表项目 等)由于 B 企业是常年客户,不进行全面符合性测试,但对于变动较大的项目实施双重目的 测试;按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三、评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尚健全,但由于本年度企业由盈转亏,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财务问题,审计风 险较大。 编制人:李豪 复核人:王一 27/1/2008 索引号: 28/1/2008 页次: 四、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1.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项目 2.影响利润的其他业务利润、费用、营业外支出项目 3.应收账款项目 4.存货项目 5.在建工程项目 五、重要性标准初步估计 采用总收入法: 按前三年平均营业收入(万元)3%:190.44 按 2002 年营业收入(万元)2%=141.99 综合考虑 B 企业的审计风险,B 企业报表总体重要性水平可初步评价为 120 万元。 六、计划审计日期 外勤工作自 2003 年 1 月 26 日至 2003 年 2 月 2 日,共计 8 天 48 人次 编写报告自 2003 年 2 月 3 日至 2 月 10 日 七、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姓名 王一 李豪 王景 张雷 赵华 周文 职务或职称 副主任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 助理人员 助理人员 分工 备注 . 项目小组组长 审批审计计划、复核底稿 编制审计计划、综合类底稿,复核底稿 损益类项目 资产类、负债类项目 盘点,协助张雷审计资产类项目 发函证,协助张雷审计负债类项目八、修订计划记录二、具体审计计划 应收账款审计程序表 查验人员: 查验人员: 复核人员: 复核人员: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C7 一、审计目标 1.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存在;2.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应收账款增 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可收回,准备的计提是否恰当;5.确定应收 账款年末余额是否正确;6.确定应收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审计程序 审计重点 审计程序 执行情况说明 索引号1.核对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与总账、报表余额是 √ 否相符。 2.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复核加计数 √ 额是否正确。 3.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及余额构成,选取账龄长、 √ 金额大的应收款项向债务人进行函证, 并根据回函 √ 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 明原因作出记录或适当调整. √ 4.对未回函的或未发询证函的应收账款, 可采用替 代审计程序进行检查, 根据替代检查结果判断其债 √ 权的真实性与可收回性。 5.检查应收账款中是否有无法收回的款项。 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7.对于用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应收账款,检查其 不适用 采用的汇率及折算方法是否正确。 8.分析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 √ 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 9. 验明应收账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 √ 6.检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如有,应作 √应收账款审计程序表 查验人员: 查验人员: 复核人员: 复核人员: 末审数核对 上期末审定数 索引 号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C7― 索引号 C7―1 单位: 单位: 元 重分类 分录金 额(+、 ―)
审定数索引 号调整 分录 金额 (+、―) -项目金额报表数 。14明细账 AB 88.12
AC AD AE AF AG858.32 -225.44 - -378.98 -599.74
合计C9― 1重分类分录: 调整分录:见 C9―1 审计结论:调整后可以确认 1、 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客户名称、金额、账龄) 2、 应收账款涵询情况表 3、 应收账款涵询未回涵替代程序检查表 专题拓展 1 如何规避审计业高风险共促审计业良性发展 近日,美国商会在美国发布了一份报告,题为:“审计:危机四伏的行业”。该报告呼吁采 取有效措施, 使审计师获得更多的保险, 因为他们担心投资者带来的诉讼会破坏四大会计公 司。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认为,这份报告将受到审计公司热烈欢迎,也可能对改变立法者 和修改法案者的意见主张产生重要影响。 审计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美国法律规定, 凡是通过美国证券交易所向公众 发行股票的公司, 均需由独立的注册公共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目的在于为 投资者带来信心, 将公司会计标准化、 规范化, 从而增强美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经济潜力。 这就是说,在资本市场上,审计是公众投资者信心的核心体现,审计行业因此应当是关键、 独立并且受人尊重的行业。 然而近几年来,从安达信丑闻事件开始,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它地区,审计行 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如今,安达信因合并而消失,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 这“四大”会计师事务也面临困境。他们如何走出困境并继续发展十分引人关注。 客观认识审计业的高风险 从美国商会发布的上述报告看, 审计行业的确是一个独特的高风险行业, 其所面临的挑 战不容忽视。 首先,审计业面对诸多重要的法律挑战。按美国的相关法律要求,审计业须遵守上市公 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制定新的法规。更重要的是,该行业发现自己身处复杂的诉讼和 法规执行环境中。在此环境下,客户业务亏损可能导致诉讼,仅一项控告,甚至尚未定罪, 就可能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数以千计的员工带来灭顶之灾。 其次, 会计准则仍在不断变化, 其宽严程度不同所带来的风险也有很大不确定性。 同时, 商业交易也日益复杂,适用的会计准则也各有不同,需要面对的监管者也很多,不同国家的 监管者要求也不完全一致。 第三, 由于美国 《萨班斯? 奥克斯利法案》 及其它规定, 客户对审计师的要求越来越多, 审计事务所承担的连带责任不断增加,一旦出现争议,审计事务所在监管机构、法律诉讼及 客户之间,常常处于被动局面,也容易被公众当成公司造假的替罪羊。 最后,在权责发生制会计系统及其内在精确水平方面,公司、公众和监管者之间存在严 重的误解。比如,公司每股盈利发生 1 或 2 分钱的变化,即使这与公司基本业务的健康发展 毫无关系,也能引起市场的波动,甚至引起投资者的诉讼。 而在我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则是更多的制度障碍。中国的法律体系有其 独特性,很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时,多少都会遇到法律制度不接轨的问题。同时,也由于法 律的不健全,公司也很难得到相应保障。 另外, “四大”在中国的客户有一些是本土企业,中国本土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存在不 完善,其基础财务数据本身就有可能有问题,对于这些数据,作为“四大”是很难一一辨清 的,再以此为据进行财务审计,当然不能百分百地确保其真实性。 共促审计业良性发展 纵观全球,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自愿合并及安达信的消亡,全球审计行业目前 已经严重萎缩, 仅有四家大型事务所为美国及全球绝大部分交易活跃的上市公司服务, 大量 小型事务所业务清淡,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如果审计行业进一步萎缩,市场和公众的信心会 受到严重影响。 可以说,审计业事关重大,风险也很高,容不得任何环节的疏漏,站在可持续发展的立 场上看,我们更应当理解并支持审计业走向良性发展。 我国的政策制订者在不断修改法律制度, 使之更加与国际接轨。 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强化 监管力度,规范市场发展。今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新颁布的会计审计准则就是一个很好的 说明。这些制度性变化,既向“四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整个审计业未来健康发展打 下了更好的基础。从这一点上说,“四大”正面临着改进提高的好时机。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化期,资本市场在不断成熟,上市公司的规范性在逐 步加强,按照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上市公司必须更加审慎和准确地披露财务信息,以赢得投 资者的支持。因上市公司而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审计风险,也会不断降低。 更重要的是,公众的判断分析也更加趋于理性。在此之前,人们对会计师往往有一种不 切实际的期望,认为事务所的审计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但现实情况让更多人认识到,会计师 所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 会计审计准则也在不断变化并有一定的弹性。 上市公司的财务和监 管问题,单靠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是无法解决的,公众需要对审计行业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由此可见,唯有客观地看待审计行业的独特风险,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出路,才能留住 最好的会计师,让他们更好地发挥其专长,担当好第三方的审计把关职能,以确保上市公司 取信于投资者,促进整个审计行业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人民网 www.people.com.cn 4/13/2006)专题拓展 2会计重要性与审计重要性的比较研究重要性是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践中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 它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审计意见的 形成,对提高会计工作和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国际会计审 计界广泛重视。 对其在会计和审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重要性要求会计和审计 人员提高自己职业判断能力, 呼唤会计与审计的诚信回归, 同时本文指出了两种规范重要性 标准的方法,以期加快重要性数量标准细则的制定。 一、重要性的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IAS)认为:“如果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 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我国 2006 年 2 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给 出明确的定义,而只是作为基本准则予以说明。《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其描述为:”如果一 笔经济业务的性质比较特殊, 不单独反映就会遗漏一个重要事实, 不利于所有者以及其他方 面全面掌握这个企业的状况,就应当严格核算,单独反映,提请注意:反之,如果一笔经济 业务与通常发生的经济业务的金额在收入费用或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 就应该严格按照 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可见,会计重要性是对于重要的经济交易事项要分项核 算、单独反映:不重要的经济事项合并反映;且突出信息的错报、漏报对使用者进行决策的 影响程度。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指出:“重要性涉及财务资料误报(包括遗漏)的 数量和性质,不论是个别的还是合计的,根据周围的环境,作出这种误报的结果将会对人们 依据这些资料作出尽可能合理的判断或决策产生影响。”我国 2006 年新发布的《中国注册 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21 号――重要性》中指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 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它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 出的经济决策,该项错报是重大的。”可见,审计重要性指出了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等会计 资料出现错弊问题的严重程度, 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 策;且要注意单个的或合计的错误对报表的影响。 二、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的异同 重要性同时在会计和审计中加以运用, 由于会计和审计属于性质不同的工作, 二者在运用中 的出发点不同,因而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一)从二者的产生来看,都是基于客观经济的需要 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都是基于成本效益原则而产生的。 现代企业经营规模日益庞大, 经 在处理数据而无能为力时所采取的无奈之举。 会计重要性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 从 理论上讲,会计核算越全面、准确,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越高。而规模庞大,经济业务日益 复杂的企业要达到上述要求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运用解决了这个问题。 审计重要性亦然。传统的详细审计已不适应当今企业的实际情况,它既费时又费力,在成本 上为客户无法接受。现代抽样审计的运用,通过确定重要性水平来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同 时提高审计效率,是一种既节约成本又科学的审计方法。 (二)从二者的特征来看,都具有数量和质量两大特征 对二者的理解和运用都要从数量(金额)和质量(性质)两方面进行。一般而言,重要性是 根据数量(金额)来加以判断的,如数量大的比数量小的重要:金额大的事项比金额小的事 项重要。但这并非绝对,有时某一事项的内在性质或固有特征可能会变得重要,比如,企业 为了粉饰会计报表而故意舞弊与违法导致的某一经济事项, 即使其金额很小, 但其性质特殊, 亦认为其是重要的。 因此在运用重要性概念时, 必须综合考虑某一事项或某一组事项的性质 和数量,从而作出全面性判断。 (三)从二者的具体运用来看,都需要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 会计人员对重要性的判断需从数量和性质两方面进行。 审计人员在初步判断重要性水平时需 考虑多种因素才能作出结果, 同时要考虑漏报或错报的金额和性质。 由于证券资本市场的不 完善,市场主体间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善和会计产品“准公共产品”的特性(非竞争性、非 排他性、公平公正性)等而没有及时有效的途径传递给会计和审计人员。目前,会计准则和 审计准则对重要性并没有明确规定量化标准, 也没有明确哪些属于重要的事项, 哪些属于不 重要的事项。 因此, 重要性的运用依赖于会计和审计人员根据特定环境和自身的专业知识与 经验所作出的职业判断。 从理论上讲, 会计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 而审计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的基本理论之 一,其重要性的判断会影响到审计范围的确定、审计程序的实施与审计意见的形成等。就实 务而言, 会计和审计重要性的判断都要从金额与性质两方面来考虑, 但在具体的运用中二者 又有差别。 1、二者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会计处理过程中运用重要性主要是为了选择更加简便易行的会 计处理方法,尽可能简化会计处理程序,使会计报表重点突出、易于反映、简捷明晰。审计 重要性的运用是基于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 跨国公司逐渐增多,导致企业规模增大,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过时,抽 样审计成为必然,这必然涉及重要性问题。通过估计重要性水平,从而确定审计范围,提高 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查部分是否正确要承担一 定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判断有关。因此,审计人员为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对重要性 作出恰当的判断。 2、二者运用的主体和对主体的要求不同。会计重要性是企业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针 对不同经济业务运用不同方法的原则, 而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运用的。 会 计重要性的运用,由于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标准明确,所以在具体操作时对运用 主体并无太多要求,只需懂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便可进行实际操作。但在审计时,审计重 要性运用在判断重要性时却对主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审计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会计审计方面 的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相关的审计环境因素,所审计业务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审 计经验,还有谨慎的执业态度等。 3、二者运用的范围及复杂程度不同。会计重要性的运用从性质方面考虑主要是为了决定会 计处理方法程序,从数量金额方面考虑主要是决定哪些事项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单独反映, 哪些事项合并反映。 在反映分部报表信息时重要性的运用更侧重于数量和金额的方面。 一个 分部是否作为报告分部, 取决于其是否具有重要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分部报告》 新 中对其作了如下规定: 业务分部或地区分布的大部分收入是对外交易收入, 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应将其确定为 报告分部: 该分部的分部收入占所有分部收入合计的百分之十或者以上: 该分部的分部利润 (亏损) 的绝对额, 占所有盈利分部利润合计额或者所有亏损分部亏损合计额的绝对额两者 中较大者的百分之十或者以上: 该分部的分部资产占所有分部资产合计额的百分之十或者以 上。 从上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会计重要性主要从数量方面考虑, 质量方面被放在次要位置, 判断 标准也很简单,会计人员只要按照准则或制度操作即可,不需太多的复杂专业判断。运用的 范围只是在相关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方面,并没有涉及会计处理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时, 在许多情况下应更多地考虑某项错报或漏报的性质, 以降低自身 的审计风险。某些事项或交易从数量方面可能是不重要的,从质量(性质)方面考虑则可能 是重要的,如: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和漏报: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漏报和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漏报应引起注意。 从以上判断标准可以看出审计重要性的运用知识定性给出, 未有确切地衡量标准, 部分情况 下要靠审计人员自身的判断和分析。 因而判断过程要复杂得多, 运用范围已包括审计的整个 过程。 (四)二者运用主体的风险责任不同。会计人员运用重要性时由于简单的多,一般来讲只要 不是故意违反会计准则, 即使出错也不会负法律责任, 更何况在对外提供报表是有审计人员 把关,法律责任可谓微乎其微。但审计人员在运用时,由于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且他直接面 对信息使用者,缺少会计人员的那种“缓冲地带”(注册会计师的最后把关),因此风险责 任相当大,轻则名誉扫地,重则负民事刑事责任,可见重要性的地位在审计中比在会计中更 加突出,且在运用时对审计人员职业水平具有较高要求。 三、对重要性的深层次思考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客观上重要性的运 用更加依赖审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这就需要会计和审计人员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 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加自己的实战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判 断能力。 其次,重要性的运用,需要会计和实际人员的判断,就为他们对其运用留出了更大空间。尤 其是当今经济社会,管理当局为提高自己的经营业绩,利用会计原则粉饰报表,操纵利润。 而审计人员则丧失客观独立性,职业态度不保持应有的谨慎,重要性判断上任意随便,致使 出具不当的审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这些都是滥用重要性和违背职业道德表现。重要性 考量会计和审计人员的诚信,呼唤会计与审计的诚信回归。最后,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衍生金融工具随着全球金融创新 而发展,使得重要性在数量和质量(性质)上发生变化,使得会计和审计人员对重要性的运 用有更大的空间。因此,进一步规范重要性的标准具有长远意义。 为此,我们推荐两个基本标准,以期制定重要性数量标准的细则。 (一)规模方法,指某项目与其他相关变量(如净收益)的相对大小。例如:认为将税后利 润的 10%――15%作为判断该项目重要与否的分水岭。同样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 ASB)关于重要性的讨论备忘录建议采用规模方法作为标准。具体而言,如果某项目当期的 数额或对未来影响等于或超过正常财务报表数字的 15%,那么就该认为该项目是重要的。这 种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判断出项目的重要性,但因未考虑项目的性质而有其局限性。 (二) 变化标准方法, 对两个会计期间中项目的趋势或变化的影响进行评估。 主要推行者为, 主张根据会计信息中能反映显著分析关系的财务平均数、趋势、比率来确定重要性标准。仅 仅根据其规模大小不能合理判断,在确定某一项目是否重要时,必须考虑如下一些因素,即 该项目的性质是否是收益确定的决定因素:是经常或非常项目:是或有事项或状况:是以现 有事实和环境来确定的: 有法律法规的要求等等。 笔者认为这两种重要性标准的综合运用有 利于加强会计和审计人员运用使得可操作性,缩小利润操作空间。 资料摘自:《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 年第 3 期 张金松 第四章: 第四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案例: 案例:美国安然公司审计案例 一、基本案情 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安然公司经营电力和天然气、 能源和商品运输以及为全球 客户提供财务和风险管理服务等,其中能源交易业务量居全美之首,2000 年营业额达 1010 亿美元,总资产为 620 亿美元,业务遍及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超过 2 万名,是美国最 大的能源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2001 年 10 月 16 日,安然公司 突然宣布,该公司第三季度亏损 6.38 亿美元,净资产因受外部合伙关系影响减少 12 亿美 元。安然股价随即迅速下跌,并引来 SEC 和多家律师事务所的关注。11 月 18 日美国(华尔 街日报)揭露, 安然财务主管与一些关联安然资产和股票的有牵涉, 并从中获利数百万美元。 10 月 22 日,安然公司承认,SEC 的质询已升格为正式调查。11 月 8 日,安然公司向 SEC 递 交文件,修改过去 5 年的财务状况申明,宣布 1997 年以来通过非法手段虚报利润 5。86 亿 美元,并未将内部巨额债务和损失如实报告。11 月 21 日,安然又宣布,延期偿还 6.9 亿 美元的债务。此后,安然的股价一路下跌,到 11 月 29 日已跌至 26 美分,市值仅有 2.68 亿美元,一年前安然公司股价还曾高达 90 美元,市值近 800 亿美元,并在《财富》杂志所 列的全球五百强中位居前十名, 还连续 4 年在该杂志的调查中荣获全美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 在安然公司承认有重大舞弊行为后不到 2 个月内,安然股价便跌破 1 美元,市值缩水,致使 大批中小投资者倾家荡产,许多与安然有着资金业务住来的公司受到巨大影响。如:曾为安 然提供贷款的多家银行股价下跌,JP 摩根大通股价下跌 5.6%,花旗集团下跌 5.4%,这 两家银行借给安然的款项就超过 16 亿美元之巨。许多银行的信用评级也被降低,金融债券 被抛售,引起美国债券市场震荡。严重的是,安然案引起的冲击波还远远不能控制在美国境 内。德国最大的银行集团德意志银行就指出,安然公司陷入危机可能使其损失数千万美元。 在伦敦,大多数银行股应声下跌。在日本四大银行股价创下年度新低,另一家也创下年度次 低价。据路透社报道,这三家银行借给安然的款项可能超过 600 亿日元(4.835 亿美元)。 在香港,尽管汇丰银行没有与安然发生借贷关系,股价依然受到影响而走低。这充分表明, 这场由安然引起的冲击波影响深远。 一些全球首屈一指的能源无法收回在避险, 商品互换以 及未平仓现货能源等交易中超过 6 亿美元的合约权益, 使世界能源业也受到影响。 许多航运 集团因安然无法履行合同而破产, 美国天然气和电力市场更是直接受到巨大冲击等等。 西方 舆论分析, 安然公司的债务结构由大量复杂且大部分不受监管的衍生金融工具组合构成, 一 旦崩溃,整体金融市场必将蒙受难以估量的巨大冲击。 二、安然事件中的会计问题 根据安然公司 2001 年 11 日向 SEC 提交的 8 一 K 报告以及新闻媒体披露的资料, 安然然公司 的主要会计问题可分为四大类: 1、利用“特别目的实体”低估利润,低估负债。安然公司不恰当地利用“特别目的实体” 符合特定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报表的会计惯例, 将本应纳入合并报表的三个 “特别目的实体” 排除在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外,导致 1997 至 2000 年期间高估了 4.99 亿美元的利润、低估 了数亿美元的负债。此外,以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为由,未采纳安达信的调整建议,导致 1997 至 2000 年期间高估净利润 o.92 亿美元。 2、通过空挂应收票据,高估资产和股东权益。安然公司于 2000 年设立了四家分别 冠名为 RaPtorI、Raptor2、raptor 和 RaPtorIV 的“特别目的实体”(以下简称 V 类公司), 为安然公司的投资的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 为了解决 V 类公司的资本金问题, 安然公司于 2000 年第一季度向 V 类公司发行了价值为 1.72 亿美元的普通股。在没有收到 V 类公司支 付认股款的情况下,安然公司仍将其记录为实收股本的增加,并相应增加了应收票据,由此 虚增了资产和股东权益 1.72 亿美元。按照公认会计准则,这笔交易应视为股东欠款,作为 股东权益的减项。此外,2001 年第一季度,安然公司与 v 类公司签订了若干份远期合同, 根据这些合同的要求,安然公司在未来应向 V 类公司发行 8.28 亿美元的普通股,以此交换 V 类公司出具的应收票据。 安然公司按上述方式将这些远期合同记录为实收股本和应收票据 的增加,又虚增资产和股东权益 8.28 亿美元。上述两项合计,安然公司共虚增了 10 亿美 元的资产和股东权益。2001 年第三季度,安然公司不得不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同时调减了 1 2 亿美元的资产和股东权益, 其中的 2 亿美元系安然公司应履行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超过所 记录应收票据的差额。 3、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操纵利润。安然公司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包括设立由其控制的有 限合伙企业进行筹资或避险。现已披露的设立于 1999 年的 LJM1 开曼公司和 LJM2 共同投资 公司(统称为 LJM)在法律上注册为私人投资有限合伙企业。LJM 的合伙人分为一般合伙人和 有限责任合伙人。 1999 年 6 月至 2001 年 9 月,安然公司与 LJM 公司发生了 24 笔交易,这些交易的价格大都 严重偏离公允价值。安然公司现已披露的资料表明,这 24 笔交易使安然公司税前利润增加 了 5.78 亿美元,其中,1999 和 2000 年度增加的税前利润为 7.43 亿美元,2001 年 1 至 6 月减少的税前利润为 1.65 亿美元。在这 24 笔交易中,安然公司通过将资产卖给 LJM2 确认 了 8730 万美元的税前利润,LJM 购买安然公司发起设立的 SPE 的股权和债券,使安然公司 确认了 240 万美元税前利润;LJM 受让安然公司联属企业的股权,使安然公司获利 1690 万 美元;安然公司与 LJM 共同设立 5 个 SPE,并通过受让 LJM2 在这 5 个 SPE(其中四个为前述 的 V 类公司)的股权等方式,确认了与风险管理活动有关的税前利润 4.712 亿美元。 安然公司通过上述交易确认的 5.78 亿美元税前利润中,1.03 亿美元已通过重新合并 LJM l 的报表予以抵消,其余 4.75 亿美元能否确认尚不得而知。但安然公司在 2001 年第三季 度注销对 V 类公司的投资就确认了 10 亿美元亏损的事实,不能不让人怀疑安然公司在 1999 和 2000 年确认上述交易利润的恰当性。 4、利用合伙企业网络组织,自我交易,涉嫌隐瞒巨额损失。安然公司拥有错综复杂的庞大 合伙企业网络组织,为特别目的(主要是为了安然公司购买资产或替其融资)设立了约 3000 家合伙企业和子公司, 其中约 900 家设在海外的避税天堂。 虽然安然公司 2001 年 10 月组成 了由新增选为独立董事的德州大学法学院院长威廉. 鲍尔斯教授担任主席的独立调查委员会, 对安然公司的合伙企业和子公司进行调查, 但要查清这些具有复杂财务结构和千变万化商业 风险的网络组织的真实情况,恐怕得历时数载。尽管如此,根据《纽约时报》2002 年 1 月 1 7 日的报道以及 1 月 16 日该报全文刊载的安然公司发展部副总经理雪伦?沃特金斯女士在 首席执行官杰弗利.K.斯基林突然辞职后致函董事会主席肯尼思.莱的信函,安然公司很 有可能必须在已调减了前 5 年 5.86 亿美元税后利润的基础上,再调减 13 亿美元的利润。 这 13 亿美元的损失,主要是安然公司尚未确认的与合伙企业复杂的融资安排等衍生金融工 具有关的损失, 其中 5 亿美元与安然公司已对外披露的 V 类公司有关, 其余 8 亿美元则与安 然公司至今尚未披露的 Condor 公司有关。至于众多以安然股票为轴心的创新金融工具及其 他复杂的债务安排所涉及的损失和表外债务,很可能是个难以估量的“财务黑洞”。 三、安然事件中的审计问题 1、安达信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安然公司自 1985 年成立以来, 其财务报表一直由安达信审计。2000 年度,安达信为安然公司出具了两份报告,一份是无 保留意见加解释性说明段(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说明)的审计报告, 另一份是对安然公司管理当 局声称其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保证其财务报表可靠性予以认可的评价报告。 这两份报告与安然 公司存在的前述重大会计问题形成鲜明的反差,已成为笑柄。经过与安达信的磋商,安然公 司 2001 年 11 月向 SEC 提交了 8 一 K 报告,对过去 5 年财务报表的利润、股东权益、资产总 额和负债总额进行了重大的重新表述,并明确提醒投资者;1997 至 2000 年经过审计的财务 报表不可信赖。 换言之, 安然公司经过安达信审计的财务报表并不能公允地反映其经营业绩、 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得到安达信认可的内部控制也不能确保安然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安达信的报告所描述的财务图像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严重偏离了安然公司的实际情况。 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缺乏独立性。独立性是社会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审计质量 只能是一种奢谈。 安达信在审计安然公司时, 是否保持独立性, 正受到美国各界的广泛质疑。 从美国国会等部门初步调查所披露的资料和新闻媒体的报道看, 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至 少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 (1)安达信不仅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鉴证服务,而且提供收入不菲的咨询业务。安然公司是 安达信的第二大客户,2000 年度,安达信向安然公司收取了高达 5200 美元的费用,其中一 半以上为咨询收入。安达信提供的咨询服务甚至包括代理记账。社会各界纷纷质疑,既然安 达信从安然公司获取回报丰厚的咨询收入, 它能保持独立性吗?安达信在安然公司的审计中 是否存在利害冲突?它能够以超然独立的立场对安然公司的财务报表发表不偏不倚的意见吗? 即使安达信发现了重大的会计问题, 它有可能冒着被辞聘从而丧失巨额收入的风险而坚持立 场吗?面对诸如此类的质疑,即使安达信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辩解自己并没有违反职业道德, 但社会大众至少认为安达信缺少形式上的独立性。 (2)资料显示, 安达信的政治行动委员会在 2000 年美国国会选举中就捐赠了 99 万美元的 “政 治献金”。会计师事务所居然设立政治行动委员会,试图影响国会选举,独立性何在? (3)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为安达信的前雇员,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至少有损安达信 形式上的独立性。 安然公司的首席财务主管、 首席会计主管和公司发展部副总经理等高层管 理人员都是安然公司从安达信招聘过来的。 至于从安达信辞职, 到安然公司担任较低级别的 管理人员的更是不胜枚举。 3、安达信在已觉察安然公司会计问题的情况下,未采取必要的措施。美国国会调查组披露 的证据显示, 安达信在安然黑幕曝前就已觉察到安然公司存在的会计问题, 但未及时向有关 部门报告或采取其他措施。 国会调查组获得的一份安达信电子邮件表明, 安达信的资深合伙 人早在 2001 年 2 月就已经在讨论是否解除与安然公司的业务关系,理由是安然公司的会计 政策过于激进。我们注意到,安达信为安然公司 2000 年度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是 2001 年 2 月 23 日,因此有理由相信,安达信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很可能就已经觉察到安然公司存 在的会计问题, 否则, 合伙人是不可能在 2 月份讨论是否辞聘的问题的。 2001 年 8 月 20 日, 沃特金斯女士致电她过去在安达信的一名同事, 表达丁她对安然公司会计问题的关注。 与此 同时, 她致函安然公司董事会主席, 警告安然公司 “惊心构造的会计骗局’ 有可能被揭穿。 ’ 8 月 21 日,包括首席审计师大卫.邓肯在内的四名安达信合伙人开会讨论沃特金斯女士发 出的警告。此时,安达信已经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了。尽管如此,安达信并没有主动向证券 监管部门报告, 也未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来纠正已签发的审计报告。 安达信的这种做法是否违 反规定,目前尚难以断定,但至少让社会公众对安达信的职业操守大打折扣。 4、销毁审计工作底稿,妨碍司法调查。在沸沸扬扬的安然事件中,最让会计职业界意想不 到的是安达信居然销毁数以干计的审计档案。我们知道,审计最重证据。安达信销毁审计档 案,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公然挑衅,也暴露出其缺乏守法意识。目前,美国司法部、联邦调 查局和 SEC 等部门正就此丑闻对安达信展开刑事调查。 丑闻曝光后, 安达信迅速开除负责安 然公司审计的大卫.邓肯,同时解除了休斯敦其他三位资深合伙人的职务。但这一弃车保帅 的招数看来并不高明。邓肯在接受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 SEC 的问讯时,拒不承认是擅自作 出销毁审计底稿的决定,而坚称是在 2001 年 10 月 12 日接到安达信总部的律师通过电子邮 件发出的指令后,才下令销毁审计底稿的,直至 11 月 8 日收到该律师的指令后才停止销毁 活动。至今,安达信总部尚未对邓肯的说法作出反应。如果邓肯的说法属实,那么,安达信 的麻烦可就大了。从安达信的角度看,销毁审计档案的事实,极有可能使安然事件由单纯的 审计失败案件升级为刑事案件。 许多国会议员和 SEC 的官员誓言将彻查此事。 销毁审计档案 不仅使安达信的信誉丧失殆尽, 而且加大了安达信串通舞弊的嫌疑。 如果这仅仅是一件因判 断失误而造成的审计失败,安达信值得冒天下之不韪而销毁审计档案吗?答案只有一个:被 销毁的审计档案藏有见不得阳光的勾当。专题拓展审计档案的组成内容按照审计档案的使用期限的长短和作用的大小, 可以将其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 永久 性档案是由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 具有长期使用价值, 并对以后的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和直接作用的审计工作底稿所组成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由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度之间经 常发生变化,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工作底稿组成的审计档案。那么,永 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以下列举一些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的组成内 容,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的构成。 一、永久性档案的内容 (一)审计项目管理 1.被审计单位的地址、主要联系人、职位、电话; 2.参与项目的其他审计人员或专家的姓名和地址; 3.审计业务约定书原件; 4. 各期审计档案清单 (如对各期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记录共有几本审计档案、 存放地点等) ; 5.其他。 (二)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 1.组织结构; 2.各投资方简介; 3.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的名单及职责; 4.董事会成员清单; 5.历史发展资料; 6.业务介绍; 7.关联方资料; 8.会计手册; 9.员工福利政策; 10.其他。 (三)法律事项资料 1.有关设立、经营的文件的复印件(如公司章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 2.验资报告; 3.历次董事会会议纪要; 4.影响财务报表的重要合同、协议等文件的复印件(如所得税减免批准证明、银行借款合 同和担保协议等); 5.有关土地、 建筑物、厂房和设备等资产文件的复印件(如资产评估报告、土地使用权证、 房产证等); 6.分支机构的资料; 7.所投资企业的资料; 8.其他。 二、当期档案的内容 (一)沟通和报告相关工作底稿 1.审计报告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2.与主审的审计人员的沟通和报告; 3.与治理层的沟通和报告; 4.与管理层的沟通和报告; 5.管理建议书; 6.其他。 (二)审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 1.审计工作完成核对表; 2.管理层声明书原件; 3.重大事项概要; 4.错报汇总; 5.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和试算平衡表; 6.有关列报的工作底稿(如现金流量表、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披露等); 7.财务报表所属期间的董事会会议纪要; 8.总结会会议纪要; 9.其他。 (三)审计计划阶段工作底稿 1.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2.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评价; 3.对外部专家的评价; 4.对服务机构的评价; 5.被审计单位提交资料清单; 6.主审审计人员的指示; 7.前期审计报告和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8.预备会会议纪要; 9.其他。 (四)特定项目审计程序表 1.舞弊; 2.持续经营; 3.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4.关联方; 5.其他。 (五)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可以按会计科目、某类交易或列报划分) 1.进一步审计程序表; 2.有关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3.有关实质性测试工作底稿(包括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 (六)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底稿 (七)其他 第五章: 第五章:审计技术与方法 案例 1:工商银行武汉营业部某储蓄员作下惊天案卷走巨款 一、基本案情 据《楚天都市报》2002 年 2 月 26 日报道,近日,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武汉营业部就储蓄员 杨峥卷款潜逃案发出通报。据悉, 春节期间, 杨峥通过虚拨存款手段,共卷走 337.3 万元, 并偷走美元 3 万元,港币 1 万元。 根据知情者透露,杨峥今年 26 岁,是工商银行武汉营业部下属某支行机场河分理处凌云储 蓄所临时工。正月初一,杨利用值班上柜之机,在电脑上操作,凭空划账 300 多万元,分别 存人自己的 35 个活期存折。此后 3 天,杨租乘摩托奔赴武汉三镇,从 48 个储蓄所疯狂取款 116 笔,共计 337.3 万元。初六上午,工行武汉营业部监管部门发现该笔存款疑点,遂案 发。同日上午,杨给家人留言并留下 20 万元后,携女友潜逃。机场河分理处在随后的清理 中,发现杨峥所在的凌云储蓄所外币钱箱少了 3 万美元、1 万港元,确定被杨峥盗走。 令人不解的是,一个小小的储蓄员,怎么作下如此大案?工行武汉营业部一名负责人痛心疾 首地说:“过年休假留下的监管漏洞,给了歹徒可乘之机!” 杨峥的作案手段其实并不高明,但他蓄谋已久。他于 2001 年 9 月开了 35 个活期存折,瞅准 过年休假期间监管松懈的时机下手。知情人分析,银行监管松懈表现在:(1)正月初一本不 该杨峥值班,但他与人换了班;(2)过年几天值班人员少,平时分人掌管的“责任卡”(即划 分银行电脑使用权限的级别卡)这时可能集中到一人手中。杨峥当天在电脑中虚增存款时, 同时使用了本应由所主任掌管的“五级卡”和本应由储蓄主管员掌管的“四级卡”;(3)按 规定,储蓄所每天的借贷应是一本平账,每笔储蓄业务应隔日审核,但由于当天储蓄所值班 人员不到位,隔日审核的部门又放了假,这个“黑洞”直到初六才被发现。 更让人吃惊的是,平时看管很严的钱箱,在过年期间也无人管了。杨峥利用手中的钥匙,竟 然直接从钱箱中盗走了外币。 二、案情分析 工商银行武汉营业部某储蓄所储蓄员卷潜逃一案给人印象最深之处有二: 一是该储蓄员是个 临时工;二是该案发生在春节值班期间,确切地说,是从大年初一至四。 关于临时工办理货币资金业务问题。 财政部发布的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明确规定: “单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并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岗位 轮换。 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执业道德, 忠于职守, 廉洁奉公, 遵纪守法, 客观公正, 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由于各单位情况千差万别, ” 现行法律、 法规、 规章未对各单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人员的具体身份作出统一规定, 即并没有明确规定 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必须是单位正式职工。实际上,银行系统的代办员、税务系统的临 时征管员就一直存在。但是,未规定不等于放纵。在单位因业务需要不得不聘用临时工作的 情况下,必须明确:(1)他的工作、学习、生活背景如何,有无不良经历记录?(2)他能否胜 任货币资金管理任务?(3)是谁把他推荐、招来的?推荐、介绍过程有无不正当交易或行为?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用人出了问题,就是单位一把手负责,因为没有他同意,这个人 就进不来。这种观点没错,但还远远不够,单位负责人固然要承担领导责任,但其他利害关 系人也必须承担举荐失误和失察责任,否则不利于从全面的角度解决问题。尽管如此,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内部审计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