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天与秋光李清照照与花木兰的同异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摘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宋代文人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式样,使他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代的词,人们就会想到一位杰出地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她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人的正宗,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的词,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她的资质聪明,博学多能,生活洒脱。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的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南渡后,李清照用词诉说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的凄惨心境,倾吐哀愁凄苦的内心感受,带有深沉的感伤情绪。 李清照&&&&& 文学作品反映着时代的特征。李清照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的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次所少有的贞刚之气。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无脂粉气,无闺阁气,细腻柔丽之中透出遒逸,俊爽。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的格调,发展了传统的婉约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 李清照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演绎了一个古代知识女性的传奇故事。俗话说:任何一个故事都不是开天辟地的,它和周围的一切有着不可切割的关系。李清照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著名才女,与她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在泉水奔涌千载不竭,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的山东济南,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精铟经史,擅长诗文,母亲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从小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官宦之家。更为重要的,李格非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学术思想,人生态度都深受崇尚真情与个性的苏轼的影响,表现于家庭管理与子女教育方面,就是与我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不让女子有学习诗书文化机会的传统不同,他不轻视或束缚女性,而是对天资聪明,伶俐无比的女儿非常疼爱,任随李清照自由发展身心,这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得她所受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在家庭的耳濡目染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李清照三岁就能将歌吟熟因谙在心;四五岁就能读书认字,念念有词;六七岁就博览诸子百家唐诗宋韵。就这样,李清照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她的名字成为聪颖智慧的代名词。长大后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不愧为一代才女,而其气质清新秀丽,活波乐观,又成为大家闺秀的风流典范。读她的作品也可以看出她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家境殷实,有着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极为重要。众所周知,宋代的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然而十八岁的才女遇到了赵明诚,两人彼此欣赏。正式赵明诚的对她忠心的赏识,使李清照的才思更加敏锐,文才更加飘逸。赵明诚给李清照带来了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人志趣相投常常饮酒做诗,赏花填词,生活充满学术和艺术气息。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所言:而人堂前饮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中者可饮茶,“举杯大笑,至查倾覆怀中”,真乃情深意笃。而逢赵明诚奉命去他乡就职,或出外游学对李清照来说真是日思不想餐,夜思不能寐,对酒消不尽绵绵情思,正是“锦书万里”无人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的是一种温馨的思念,体会到一种如咖啡般涩涩而又有淡淡香甜的思念。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萧》)也正是爱情真实表现。 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 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 睡昨夜雨疏风骤,浓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裳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表达出的女性情感,既热烈又恬静,既微妙又直率,其婉媚秀逸之处,乃机杼天成,非男作家以女生口吻的闺情词可以企及。 在李清照前期是吟唱中,还有一部分描写相思心事的恋情词,以女性身份在词中直接抒写爱情生活,表现的极为真挚缠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将消魂相思写得朴素而深刻,显露出女性的真实情操来,一种及细腻的女儿柔情,那就是爱情至上。 && 如《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眼沙欧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词中的“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在轻快的节拍中传达出作者开朗愉快的心情。作为一个女词人,她在词里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 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了她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写得很精致,特别是那句“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实在是很细致入微而又不乏情感。 还有她在《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 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中所写的那种“欲说还休”的境界,委婉而含蓄的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力情。 在李清照前期的词中,还表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我报路长接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中大鹏高飞的宏伟志向,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跨海浪、渡银河、归帝宫、住三山的非凡壮举,都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为一个女词人,有如此豪迈气概,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罕见的。 二、李清照南渡后的词风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从李清照的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她性格的另一面:英雄气质和爱国激情。而在北宋灭亡,中原有待光复,河山需要重整的年代,尤为需要民族英雄,需要崇高的牺牲精神,李清照的诗篇,正是顺应了历史的需要,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呐喊。 靖康之难被迫南渡,和丈夫病故家破人亡,成为李词前后的分界。一连串变故和打击,以及生活的困顿,使后期李清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由前期的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变成一个饱经忧患、愁寂哀婉的中年 妇。“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 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泪痕滋枕,忧伤无尽,处物更伤怀:国已破,家已亡,夫已伤——这该是何等的哀婉伤痛的感情!“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如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伤的惨烈之痛,变得心有余悸,格外敏感了:即使在“元宵佳节,融合天气”里,也无端的担忧风雨的不期而至,也排遣不了“人在何处”的哀痛伤感;宁可谢绝酒朋诗侣的邀请,寂寞自处,去“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来压抑自己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哀愁。“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则更是明确表达了昼夜、梦醒都无法摆脱的家国沦丧的哀痛之情。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以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正是凭借她独具的才华,真挚的感情,高洁的志趣,清丽的境界,塑造了从清纯少女到哀婉嫠妇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集中展现高智商高情商而又高洁哀婉的知识女性的画廊。这是李词艺术上一个最显著的特色,也是李词对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贡献。 三、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共同特点 李清照的词是整部文学史上无以替代的亮点。她以女儿家言女儿事,别有一种感觉敏慧、体贴精微之妙。从而改变了一些男性词人操女儿腔为歌妓代言的抒写方式,自成一种吐露自我真情的审美方式,而又清才妙笔、意象雅妙,言必己出,在不避口头语处传达出难以窥见的心灵深处的颤动,创为“易安体”,于其生前身后引来不少仿效或唱和者。不论前期还是后期,李清照的词风总以婉约深微见长,但是她也有气势极雄壮的作品。如《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那些诗句,很让人想起《庄子》和《离骚》中的某些描写,那一种上下求索的痛苦,那种对生命自由的强烈要求,在整个宋词中都显得相当突出。 &&&&&&&&&&&& 李清照擅长从景物和日常起居环境、行动细节中选择表达情思的意象,往往用简练平常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传达出复杂微妙的情感流程。她善于将清新朴素与精美雅洁的风格相结合,语言口语化又有精心洗炼之功。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显得别开生面,风韵天成,创作出一种清新如话,纯洁无滓的佳词。 李清照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怨艾缠绵之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住百年千年的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可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诗人词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公而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真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暂且不论其他诗人词人如何,李的确是不愧为婉约词宗的 &&&&&&&&&&&&&& &&&&&&&&&&&&&&&&&&&&&&&&&&&&&& 总之,李清照是一个杰出的女作家,不仅她的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她的某些思想品格也至今仍有光彩。她不但热爱大自然和生活,又敢于藐视传统的封建观念,更有着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伤世忧时的社会责任感。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抒情词里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才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她也凭着这种高超的艺术才能为中国词史上留下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李清照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是局限于个人的生活天地,她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痛苦悲哀和理想,形象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概括地反映她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有才华、有抱负、有理想的女子,怎样被禁锢在寂寞深闺和萧条庭院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活波开朗的少女怎样变成一个忧郁寡欢、多愁善感的人;我们还可以看到,由于国家衰亡、中原沦丧,迫使她流离失所,最后再愁苦不堪终结束自己的一生。 从总体说来,李清照的诗词艺术是精湛高妙的。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女性,能够冲破封建社会的重重枷锁。投奔自然,直面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在她心灵深处闪烁着爱国热情和关注国事的积极精神为后人所称道,其“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尚情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今天,重温李清照的文学作品,仍然觉得李清照人格魅力光彩照人。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 中央电大中文系文学研究室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年6月 第一版 2、《中国古代文论概要》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年 出版 3、《李清照词欣赏》 北京出版社&&&&& 1992年12月出版 4、《唐宋名家词导读》 作者:彭玉平&&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 出版 5、《中国古代文学史》 郭兴良、周建忠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6、《李清照研究论文集》 济南社科所编&&&& 中华书局&& 1984年5月第一版 7、《李清照词赏析》 李汉超主编&&&&&& 辽宁大学中文系& 1982年4月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岳飞和花木兰有什么异同_百度知道 岳飞和花木兰有什么异同 提问者采纳 都民族英雄花木兰修饰近代权复兴花木兰抬高岳飞实实论历史影响花木兰与岳飞没比性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花木兰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同男考证确凿考证;相同都愤青 报效国家,抵御敌人。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宋代诗词:李清照《减字木兰花》_(赏析) 本站专注于优秀教学资源的整理与发布 宋代诗词: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赏析简介:(发布赏析: 20:34:12,赏析字数:484字,摘要:簪:名词作动词,即插于发中。徒:只。比并:放在一起比较。【赏析】:此词,当是李清照年轻时所作,表现女主人对春花的喜爱,对容貌美及爱情的追求。远用心理描写、拟人等手法。语言活泼、清新。)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内容】: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释】:   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冯婉贞与花木兰的异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