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幸运在于,每个人都是自己”这句话作人生格言座右铭铭的理解?50字,写的有文笔一点

  再顶,给楼主点压力,不能让楼主做太监
  天涯第一个沙发,真的不是天涯抽风吧?
  偶然有进步,继续努力吧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我不是太监-------------------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42 支配五块钱(11页的提纲中写的是十五块钱,原为笔误)    这一节主要写我在高中阶段的经济生活,我靠什么吃呢……回顾高中时代,我的个人财务生活中,成年以后的两大问题就已经出现了,一个是报复性消费,另一个是自适应月光(我编造的名词,呵呵,就是说我如果手里有一千块,到月底一定月光,有五千块也是一样,也会月光,不管收入多少都光,而且基本上都是吃了,我会不自觉地调节消费水准和方向,以保证在月底花光)。    报复性消费,自适应月光。——是的,这两样就是我延续至今的个人财务模式。    第一阶段“温饱”   时间:8.07,第一次宿舍生活,可支配生活费:40元/六天    直到上高中前四五天,我才确定要去林业局的高中。老妈领着我去了集市,给我买了不少东西,一反常态的是,老妈买的东西都不是便宜货。我记得有一个非常厚实的洗脸盆、一双皮鞋(我的第一双皮鞋,哦夜!)、一块舒肤佳香皂,别的记不住了。开学日我爸我妈一起送我过去,在宿舍安顿下来之后,发现还缺一些生活用品,我爸我妈说他们回家帮我取过来。    就这样,在学校大门对面的马路上,我送别了我爸爸妈妈,开始了我真正意义上的离家生活。在送别我妈之前,她给我了五块钱,以便让我等到第二天早上她带东西过来。那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刻,至今我仍记得那是下午五点多,夕阳暖暖地打在这世界,校门口的两棵柳树的枝叶随微风轻摆,远处的教学楼的窗户映射这日光,暖洋洋金灿灿的。我攥着五块钱,在夕阳下呆站了很久。那是我第一次可以支配那么多的钱。补充一下,当年的物价远比现在低,在我们学校的食堂中,四两饭六毛钱、溜豆腐六毛钱、土豆丝六毛钱,最贵的荤菜两块八毛钱,学校外有那种一荤三素的盒饭,两块五随便吃随便添(不包括荤菜)。所以我妈给我那五块钱足够我吃两顿饭了。当时拿到那五块钱,真的是很有种很悲壮的感觉,有种“我终于有力量了”的感觉。    第二天我妈再过来,就规定了我每个星期的生活费是40块钱,一周六天在学校,平均每天6块钱多一点。按照当时的物价,这绝对是一个能吃饱的价位。好在我也不打游戏、不打台球、不谈恋爱,这就够花了。而我的其他一切支出,如书费、学费、衣着、大件生活物品等,一律由我每周末休息回家的时候提出。那40块钱就是我的饭钱,说实话,真的是够花了。不过每个星期也都没剩下什么,毕竟除了吃饭外,还要买笔买本买梳子镜子之类的,小的损耗也就不跟家里声张了。    第二阶段“吃不饱”   时间:8.11,第一次租房,可支配生活费:无  这个阶段是个彪悍的阶段,发生了很多彪悍的事情。我会在《48 第一次租房与大字报》详细讲述来龙去脉的。大体上就是我妈为了我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让我爸敦促我学习,也为了能想个办法拴住我爸,就在学校不远处租了个平房让我爸爸伺候我,我妈因为还有工作,就隔三差五过来看看。这时候发生了几件剧情狗血的事情,一个是我爸爸的蜂窝煤发财梦,另一个是我吃不饱,再一个是我被房东老太打伤后在学校张贴大字报(汗,你们鄙视我吧,我的极品开始显露了啊),这里只说我吃不饱的事情,因为这个阶段吃不饱,是我后来能自己再次支配生活费时候特别敢于花钱胡吃海造的心理来源。    那时候我和爸爸一起住,我妈把生活费给我爸爸。我爸会在饮食上克扣一部分生活费,把钱省下来他自己花。我爸买的都是最便宜的菜,有一段时间,市场上有卖莴笋的,特别便宜,我爸就天天买莴笋回来,有段时间差不多一个星期不换样。莴笋,好不好吃我不做评说,但的确不是北方菜,吃起来非常不习惯。每顿饭我都吃不了几片的。这东西在长江两岸多见吧,在东北真的一直没流行起来,就是不合东北人口味。饿的我呀,浑身没劲。其中细致的事情以后再讲吧。总之那段时间,饿啊。有的时候看同学吃个鸡架或者烤肠,我的口水啊,就咽了一口又一口的。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我不是太监-------------------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42 支配五块钱(续1 本节完)    第三阶段“温饱+报复性消费”   时间:9.08,第二次宿舍生活,可支配生活费:60元/六天  和我爸爸一起租房住的日子在房租三个月期满之后就结束了,因为一块玻璃,房东老太杀到我的学校把我的嘴打出血了。然后就发生了我在学校张贴大字报事件。加上我饿啊,我就死活要求回寝室住了。我妈听了我对饿的控诉,一对账发现很不对,于是我妈对我爸从我嘴里面抠钱的事情大为光火。待我重回宿舍后,她大幅度提高了我的生活费水准。这些钱,怎么说呢,我全都吃了。九八年正是通货紧缩的年头,人民币很灵,一周六十块钱吃的很好。那时候最爱吃的是香辣肉丝,我一个人能瞬间消灭一大盘,六块钱的。那时候的物价很可爱,我记得一大碗抻面两块五毛钱,瓜子两块钱一斤,烧豆腐两块钱,烧茄子三块钱,五十块钱能请全寝室吃撑到。我妈给我提高的生活费,基本上都用来吃了。那时候还长个呢,吃了也不见胖。这种报复性地吃,在我大学毕业自己挣钱之后更为严重,大半年吃胖了三十斤啊,至今再也没瘦下去过。以后八卦我大学毕业的消费观念的时候,你会看到我花了很多可笑的冤枉钱,都是不自觉地为了弥补未成年时候的缺憾。    第四阶段“温饱+自适应月光+报复性消费”  时间:0.07,第二租房生活,和同学合租,可支配生活费:75元/六天  高三都说是高考的冲刺阶段,我的生活费水准进一步被提高。不过还是一样,都吃了。而且有意思的是,给我四十块钱,我也能饿不着地过一个星期,提高到六十,一样花光,给我七十五,到了周末也什么都不剩下。似乎我脑子中有个看不见得阀门,根据来水的大小能自动控制支出的幅度。大学毕业之后有个月从天上掉下来奖金,一个月差不多四千块,除了买了双鞋子,都吃了,什么也没剩下,都变成了屎了。今年这大半年过去了,除掉偿还因卖方产生的债务,我每个月的生活费从一千到三千不等,也都在没有添置大件物品的前提下花光了。钱多了就经常打车、吃好吃的、抽好烟、买进口杂志,钱少了我就会自动降低消费档次,坐地铁、自己做饭、抽差烟、用电驴下免费杂志。手头宽的时候,哎,都花在快速消费品上了,没有一些有建设性的消费或者投资,今朝有酒都TM今朝醉了。如果一直这样,我是不会有前途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隐忍和计划,没这点精神,将来是当不了资本家的。我这种自适应月光的无意识的做法,还有我现在浑圆的身材,反应了我自从未成年时候就开始的对自己的厌恶,我报复不了谁,只能坑了我自己啊。    本节结束,下一节写《43 第一次宿舍生活》
  说到钱的问题,感觉你妈还是挺大方的。  我有个亲戚,她孩子上高中的时候,一天只有五块钱的生活费。。五块钱啊,都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孩子饿的面黄肌瘦。  还有一个同事,儿子二十七八了,工作了还要上交工资折,领零花钱。有次加班去我们办公室给同事要钱,同事抠搜出二十块钱来问够不够,那儿子说,十块钱就行,我汗。。。
  楼主说的97年,98年 都很对,后来99年的商品房开始售卖,引起来好多事情。  97年通货紧缩的时候,好像也是工资很低的时候,我记得那时候有活不下去全家吃药的。  你父母坏的地方不说了,说两个好的地方,第一,读书没有控制你,虽然不是有意识的给你自由,但是你读书因为没有人在傍边指手画脚而有了很多自由发挥自己创建的余地,这个给了你的智商上有了很大的影响,你的帖子上能看出是个才分的家伙。第二,你母亲在你吃上不限制,我觉得这个真的很好。我父母给我灌输的是——吃是没出息,馋是败类,害的我很多年营养不良。你自己也很争气,把钱花到吃上就是自爱的最好最好的表现。
  还记得97 98
大环境是亚洲金融危机 内部矛盾是朱总理在位抑制通胀后的长达N年的国内通缩。。。。    还记得现在我居住的城市 绝版地段(就是强制不准建房 保守估计1平方6W) 当时1750/p    
  从你的记叙中,我放佛看到了自己成长中的缺憾和现在成人之后的问题所在  和你不同的是,你比我聪明多了,能那么清晰的分析自己并且找到问题之所在,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了,更多的人,只会混混沌沌的过完极品又糟糕的一生,犯着自己都不知道的错误,并且复制给下一代。。。。。等到老了要死的时候,只会怨天怨地怨社会,从这点上说,我认为一个人的家庭出生真的太TM重要,往上数祖宗三代是很科学而不是很白痴的事情    
  妈的,打了一大段,居然没了,用户口令有什么错,我可以登录的!    楼主,过生日的事情就别较真了,你爸爸还知道买两咸蛋祝贺你,说那句圣诞快乐其实是想搞点幽默逗你开心吧。他的爸爸在他快瘫了都没看过一眼,在他的角度,他对你已经够好了,别挑剔了,想有人给你过生日不一定得是你父母嘛。    记得对你好的人的生日,然后在那一天订花送给他们,发个短信,到你过生日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人记得祝贺你的,首先从自己做起,不是吗?    希望明年这个帖子能被人顶起来,祝贺你生日快乐!  
  中秋假期,告假三天。23日晚上回来接着写。  中秋节快乐!
  mark  我也有有点JP的过去  现在都不敢回忆,怕找不到老婆  等找到老婆再慢慢回忆了。。。
  什么幻想性投射啊 你从头到底翻来覆去讲的不就是因为你父母教育的失败导致你不管外在(外表穿着)还是内在(气质性格)都给人留下一种好欺负的印象 这就是你为什么诸事不顺的最大原因 你还敢说你不是在非常在意别人怎么想你 你不要再钻牛角尖就走出来了
  你也够可以了 人都是会自我保护的 把不开心的事忘记 往好的地方想好的地方努力 你从小到大事无俱细说了14页才说到高中 全是不开心的事 你想怎样那 把这些伤害你的事温故而知新 记得更牢一点咯 人生短暂 你喜欢悲剧请尽情享受吧
  什么幻想性投射啊 你从头到底翻来覆去讲的不就是因为你父母教育的失败导致你不管外在(外表穿着)还是内在(气质性格)都给人留下一种好欺负的印象 这就是你为什么诸事不顺的最大原因 你还敢说你不是在非常在意别人怎么想你 你不要再钻牛角尖就走出来了
  谢谢楼上的发言。    我很想闭上眼睛、深呼吸,然后开始新生活。    事实上,在过去的无数年中,我也做了无数次这样的尝试。我十分想投入地去生活。  有的时候我会把这种新生活的希望寄托给一个别的东西上,寄希望于投入与别的事情中能把我自己的状态带起来,我试过女人、电脑、相机、考研等等各种方式,都没有灵验的时候。    我有个大问题,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情。思路总是在跑偏。不管我对自己多么恶毒地说“不准跑偏了不准跑偏了啊”,我还是会跑偏。刚开始写帖子的时候,有的时候晚上写2000字帖子,竟要些四五个小时,写完了以后我会惊奇地发现刚才我打开了一百多个网页。    控制不住地思维发散。如果我能专注,我想我的生活的好多方面都会变好。    写这个帖子,是个尝试吧,我想再试试新的方法救救自己。    三天没写了吧,刚养成十几天的写帖子的习惯似乎就不见了,我现在呼吸很急促很困难。我做很多事情都是一样,只要坐住了,往好的方向在走,那么我身体就很不舒服,呼吸就很难,心跳加快。    我知道我极品,我多么想马上就开始好好过日子啊。    写这个帖子这段时间,我已经改善挺多的了。虽然还是个病人,总也是看到点希望了。  谢谢你的回复。不过我想表达的和你理解到的,的确不是一回事。
  我常常会陷入鄙视自己和责备自己的循环  对很多人来说看上去简单地一塌糊涂,乃至于是信手拈来的事情,我要犹豫很久纠结很久。  自从写这个帖子开始,我逐渐发现个规律,大概每次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只会持续15到20分钟,超过这个时限,基本上就算打赢了。在某个个别事情上,比如说写帖子,连续半个月以上坚持,就可以不再经历生理上的纠结,可以直接顺利地进行该项行动。    在写帖子、吃早饭、睡前洗脸这几点上,现在已经差不多可以做到不纠结直接就能动身去做了。    不过今天写上面那个回复的时候,身体还是很难受的。看来中断了几天,就重新有反应。看来很多事情还得坚持啊。有没有高人指点下,我这个是什么病。脑子里面好我坏我厮打得很厉害。也不知道有没有药物可以用呢。
  能反思的人可以走出任何阴影。我们是人,不是动物,所以只要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去改变。楼主,你能幸福的。为第二页MARK。
  人是能反思的,反思的是自己的错误,以让自己进步。但楼主的问题是自己的错吗?对于别人的错你只能忘记,你记得越牢越痛苦。  随便啦,爱怎样怎样吧。楼主,虽然我完全不认同你这种方式,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变的开心。
  楼主加油啊,我一直在关注    另,今天把这个地址发给好友了,让她也一起关注    顺带也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    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是惰性吧,我刚刚到家,家里的温暖几乎让我放弃了某种想法,一时间居然有想回来的冲动。
  写的东西挺乱套的,今天就不写了。  很久没读书了,今晚读书。  明天更新的说
  我常常会陷入鄙视自己和责备自己的循环    对很多人来说看上去简单地一塌糊涂,乃至于是信手拈来的事情,我要犹豫很久纠结很久。    自从写这个帖子开始,我逐渐发现个规律,大概每次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只会持续15到20分钟,超过这个时限,基本上就算打赢了。在某个个别事情上,比如说写帖子,连续半个月以上坚持,就可以不再经历生理上的纠结,可以直接顺利地进行该项行动。        在写帖子、吃早饭、睡前洗脸这几点上,现在已经差不多可以做到不纠结直接就能动身去做了。  =====================  就这个事情说一句好么。  心理学上有个扳机效应。就是说一旦做某事,如果反射性地想到某个情节或者习惯性的被指责等等出现,就会立刻减低做这个事情的欲望。  这个只是一个方面,不足以解释你的行为。  我个人觉得,你在若干年的成长阶段,丢失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按照自己的生理特征发展自己的生理个性的欲望,比如在生活上注重吃穿用度的符合自己性格的品质。而这个追求自己生活品质的源动力是被上一代人打击了,以至于自己做事任何事情——只要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发展——似乎都属于被打击的范围。  你已经纠正了一些,比如早餐,冲凉,洗脸等等等,但是还有一些依然属于被打击,需要额外用气力鼓励自己去做的东西。  不妨用一种方式为自己开解,也就是说生活中为自己设立一个让自己快乐的目标,而不只是把拜托什么当成生活目标——比如我写东西是享受,如果我觉得享受,我就写,而不是强迫自己去写。。。等等。。。  不是学心理的,表达的很肤浅,楼主姑且看之吧。。。。
  破坏八卦和平者,人人得而诛之~~ —By 素素素素素素素素
  楼主坚持啊,我一直在关注你的贴子,加油,纯洁的抱抱。等你更新。
  马克  
  我好像很不HD,每次遇到烦心的事都跑来LZ的帖子,这儿都快变成我的心理诊所了o(╯□╰)o。有些话是在现实中死也不会说的,也就在这儿倒倒苦水。我其实以为自己是菟丝花来着,却一不小心变成了父母的大树。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我不是太监-------------------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插播——comfort、亲密关系、妈妈的成色、山木方法、越狱、真相与和解    昨天晚上和一个老朋友J吃饭,在他的生日过后的二十天,补庆他的四十九岁生日。J是我的老朋友了,不止一次在雪中给我送过炭,我可以确定地是,他是个和我有着很亲近的关系的另一个人类成员。我原来打算在这个大哥过生日的时候好好感谢他一下。在他生日之前二十天,我就事先和他约好了,如果他确定了在哪里举行生日聚会,让他一定要叫上我。不过他生日当天,事实上,我的确是忘记了(我总干类似的事情)。晚上八点多突然想起来,我想给他打电话,又放下了。当时我的想法是,我觉得他应该给我打电话吧,既然人家不邀请我,我就别硬往他的身边凑。    第二天,我觉得很不爽,有些郁闷。晚上四五点钟给J打电话,J的酒劲显然还没过去。我和J说了很多,我说我知道我已经被很多朋友圈子开除了,现在也被你开除了。我知道这都是我的自毁所致,我知道我这些年来做的很多事情使得我的朋友越来越少。可是今年我真是想做一些改变啊,我给你准备了生日礼物,没想到你都没叫我。J当即无语,J说他还没醒酒,小偶你太敏感了,改天再说这事情吧。    随后就一直这样,直到昨天和J一起吃晚餐。J说是这样的,他过生日的当天下午三点多,他的几个加拿大老乡就去了他家里,几个人就开始喝酒聊天,等喝到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已经有些高了。等大家人已经基本齐全了,确定了要去什么地方庆祝的时候,J大哥发现我还没到,就说服一群人专门等了我一小会,见我还不出现,他们就出发了,注意,他也没有给我打电话。此时的J哥,早不记得他应允过订了地方给我打电话这回事,他认为既然我没到场,就是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吧。    就这样……昨天给他补了一个迟到的生日宴。他向我道歉,我向他道歉,生日聚会的开头阶段,变成了忏悔会。    他认真地跟我谈起来他年轻时候的经历,他的妈妈是个暴力狂,而且他是他妈妈发泄的主要出口,他的姐妹们就很安全,而他的兄弟们则是相对安全。这段情节有点像Dave Peltzer。他说:“小偶,我要向你道歉,我的确没有给你打电话。我也花了好多年等待从别人那里来的comfort(大概可以翻译成:主动的示好),我也好多年生活在等待别人对我好的境地中,直到我三十七岁的时候才明白closeness(亲密关系)不能只靠等待的。其实你不必在那个时候等待我的comfort,你只要打个电话就可以了。”    昨天吃完饭,打车回家,秋风瑟瑟吹入出租车,很冷。我突然想到一个我几乎没有注意过的事实,我所有的朋友,包括我之前八卦过的那些初中的朋友,还有Candy还有我在帖子中提到过的很多现在的身边的朋友,全部都是他们先对我示好的,我都是被他们发展为朋友的,貌似我从来没有主动去交往任何一个朋友。
  插播待续
  正视这一切也是我目前在做的。  我成长在离异家庭,母亲经历前后两次癌症精神长期抑郁,目前已经越来越严重……  这几年,母亲给我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让我不堪重负。  曾经的那么多年,我为自己不能爱自己的父母愧疚自责。  敞开过去那些一团糟的人生,需要勇气,需要智慧。  亲近的朋友和亲戚都诧异我能挺过来,还这么正常。我自己知道心理的阴影和深埋的痛苦,是别人无法理解和体会到的。  现在,我的人生中有关父母的那部分仍然是一片黑暗,一团糟。也正在严重影响着我的生活。我在隔离,用我强大的内心,不要让那些的黑暗吞噬我争取到的不容易的光亮。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我不是太监-------------------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插播——comfort、亲密关系、妈妈的成色、山木方法、越狱、真相与和解(续1)    在上海的时候有个特别典型的例子。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东北老乡群,其中有一个人缘好的哥们,在我们一次群聚会认识之后不久,他约我去他家附近的一个朝鲜族人开的餐馆吃正宗冷面。上海的韩餐店面很多,不过多数馆子的冷面都沾染了上海的精致气息,缺少些我们曾在东北常见的粗犷。那家店是一个家在黑龙江的朝鲜族阿姨开办的,吃起来很爽。他盛情邀请我去他家附近踢球,然后一起去吃冷面,我接到邀请电话之后就不停地在想,为毛要邀请我,为毛要邀请我,为毛要邀请我?我在长相、身材、经济上,都是一副纠结的样子,我认为我不配被他那样的阳光青年邀请去做他的朋友。    后来还是敌不过他的盛情,去他家做客、吃饭、踢球……后来和他成了很好的朋友。随后我就慢慢地忘记了我刚开始对他冷眼相待到处找借口的那段了。今天给他打了电话,问他,为什么要和我做朋友。他愣住了,他说他邀请了很多人去吃那儿的冷面啊,他说只是想和老乡分享下难得的家乡口味啊,没什么啊。    亲密关系啊亲密关系。我在这方面算不算有残疾呢。无论亲情爱情友情,都是一种亲密,可是我似乎好多年都找不到这种亲密的感觉了。回顾下我过去二十多年的人生中的朋友,无一例外,全都是是他们靠近我的。不过,我也并没有不可救药到有人靠近也会全然不理睬的地步,就这么自我安慰吧。    很多人来看我的帖子后,也都说过他们经历过的彪悍往事。除了少数的同学,多数人大概都是说,小时候和家长有过不愉快,不过长大了就更多地惦记着家长的好,就淡忘了那些不愉快。而我呢,我也不是没有经历过任何的美好的时刻,前文也写过初中毕业前的家庭温馨时刻,只是那样的时刻太少了,少到不真实。如果我的爸妈一半好一半不好,我想我都不会写出这么个帖子来。美好太少,痛苦太多,于是才挣扎着去读那些到处都是道理的书,才会写下这些烧掉了很多烟草的文字。苦痛催人思考,虽然人类思考的时候,上帝和看客都会发笑,可是我的确找不到更好的把我过去的奇幻经历合理化的办法。    每年,仅仅在这个国度,数以千万计的小人儿诞生了。遗憾地是,那几千万个爹妈,并不是都是有了健全的人格、爱的能力和育儿的储备之后才生的孩子。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没有任何其他一种生物需要像人类这么繁杂而持续的育儿行为。不管是一只狮子,还是一头羚羊,在它们教育子女的时候,只需要传授非常有限的技能和态度。而我们这些自称为灵长目智人属智人种的独立行走的猿猴,却需要持续地育儿十八年,二十五年或者三十年。常常一代人还没有获得健全的人格,它们的下一代就已经打酱油了。于是,除了一种叫做爱的生物本能之外,亲子关系中掺杂了太多的以成人为中心的私货。比如说妈妈,我妈没有安全感,于是她就用“把她的儿子弄得不安全”这个办法来获得安全感;我妈事业不成功,于是她通过在我面前树立威严而获得成就感;我爸感受不到爱,于是他也对我冷漠用来惩罚那些对他不好的人。    最近的朱金红事件中,被大家成为毒母的唐美兰,犯了众怒。其实唐美兰只是太弱智了点,你丫那么明晃晃地要房子,跟抢劫有什么区别呢。大家都咒骂唐美兰,只不过是因为唐美兰以爱的名义夹杂的私货太具体了。事实上,我想一定有很多比唐美兰更隐蔽的家长,只不过她们夹杂私货的时候不会这么明火执仗。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的高中同学,他妈妈年轻时候的最大梦想是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可以将就,可是她没考上。于是她疯狂地让他的儿子考。他儿子第一次参加高考考取了武汉大学,结果被逼复读,这兄弟复读的时候形同梦游,最终就读某末流二本。这样的故事,多数人也会谴责这样的母亲,因为她夹杂的私货也很明显;再看季羡林和季承的事情,则就更加隐蔽了,季羡林对季承几兄妹的冷淡和苛责,实则是季羡林把对旧的婚姻制度的愤恨夹杂进去了,加上季羡林在学界的盛名,使得季承刚出书那阵挨了很多骂,甚至有评论说“我们不需要真实的但不完美的季羡林”;还有的会是更加隐蔽的,比如《功夫熊猫》中的鸭子爸爸,(想起了“你爸爸是鸭子”那个经典贴子,呵呵),他在自以为是父爱的情绪中夹杂的是排挤自卑感,鸭子爸爸他的家族就是为做面条而生,怎么能容忍自家儿子证明他大半辈子都是错的呢;比如我父母,尤其是我母亲,你会发现我妈在同我的关系中,那种人类间的亲子间的亲密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她想借我来获得控制感、悲壮感、优越感、成就感。    这种夹杂私货的行为的最高境界,依我看,莫过于所谓的“二十四孝”。“二十四孝”简直如同宗教教义般把父母神话,它宣扬不管父母多么不是人,子女都要干些脱光了趴在冰上求鲤鱼蹦出来这样的事情。“二十四孝”简直都不是夹杂某种私货了,它不仅宣扬做为成年人的父母可以为所欲为,更是把这种为所欲为神圣化了。回顾下国史,大家基本上有共识的是,那些作为强势者的男性们,制定了众多专门使男性受益的道德标准;如果细看二十四史,同样到处都是那些作为强势者的父母,也制定了花样繁多的专门使成人受益而不及少儿的任性的道德图腾。
  太困了,睡了。这段插播还有一段,明早更细吧。
  楼主加油,你很厉害,我喜欢你的帖子,继续加油呵!
  特意注册一个马甲来顶楼主的帖。  认识楼主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他竟然有这么辛酸的血泪史。    突然想起大庙旁边小饭馆的玉米粥了。    一转眼,6年过去了。
  我的童年是Lz的轻微版。。哎。。
  作者:方戚戚 回复日期: 08:31:29        特意注册一个马甲来顶楼主的帖。    认识楼主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他竟然有这么辛酸的血泪史。    突然想起大庙旁边小饭馆的玉米粥了。    一转眼,6年过去了。  -----------------------------------------------------------------------------  狠狠地握手!  剧透的不要……
  作者:偶然值林叟 回复日期: 14:09:05 
    ————————————————————————  我拿什么剧透啊,你那些辛酸史我统统不知道……  我完全是来看热闹的!
  睡了,头疼,很疼
  光握手不拥抱怎么行?哇哈哈~    打工归来,带回一盒哈根达斯犒劳自己,准备写作业,以及周一上学要做的presentation。  希望明年能上那个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学。
  马克慢慢看。
  第七页,回来慢慢看~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我不是太监-------------------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插播——comfort、亲密关系、妈妈的成色、山木方法、越狱、真相与和解(续2)      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也没有两个妈是一样的。小宝羊咩咩的家庭中的的九红一黑,还有我家的九黑一红,都是这个社会上真实存在的家庭。自我上高中之后,我妈从九黑一红慢慢地变成八黑二红……而我爸爸则从五黑五红,后来一下子变成了十黑零红。    十一的时候还是要回家看看妈妈的。但是不会再抱着一个“回家后我妈一下子变好”的期许了。也许不带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就不会受伤害了吧。    我的人生的好多杯具的确是我妈我爸亲手酿成的,可是我写这个帖子,不是来讨伐他们的,何况,他们的人生,本身就是杯具、大杯具。    真相与和解……旧的家庭制度破处了,新的家庭关系正在建立,我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真实地强大过。我的家未来如何,我已经是有影响力的一个人了。我对这个家不负有无限责任,但是我可以做一个积极因素,我不能学习我爸我妈的处世哲学和行动方式。我不是想要一个更好的世界吗,那就自己动手吧。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越狱》中的女主角的座右铭,甘地大爷的一句话。这句话曾经在我的QQ资料上挂着了好几年,只是我从来没有真正实践过这句话而已。有人把这句话翻译作“欲变世界先变自身”。是啊,我不能等着我爸爸变我妈妈变,只能从我开始改变了。我不能再学习他们的冷血,以冷血对冷血下去。如果非要给我自己找点什么悲壮感的话,那么我愿意做我们的家庭中第一代不那么彪悍的人。过几天就是十一假期了,我会回去看看我妈妈,试着不带期望地回家,带着笑容地走掉,不管中间的过程如何,和她讲道理这种事情,我再也不做了。    昨晚上看了三分之一本的《山木方法》,从管理角度上来,这本书真的是没营养。同样是搞图书营销,宋山木的层级和格局要比他的同行俞敏洪差得太远了(《东方马车》)。在宋的书中看到了无处不在的罚款、督查、告密、铁律。在这本书上再次看到了他糟糕的“稍有不顺抬手便打”的父亲。    写这个帖子,目的不是讨伐我爸我妈或者万恶的教育制度,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给他们扣上多大的帽子,都不能从任何角度帮助我,顶多泄愤而已吧。不过我还是非常想能通过文字,把自己上半辈子再过一遍,让我看看那些年的纠结和现在的自毁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不是一次审判,这是心灵的重建。我想起南非的“真相与和解”运动,图图大主教的“通过还原真相、宽恕罪错者、达到和解,从而使南非获得没有负罪感的未来。”是的,我也希望获得“没有负罪感的未来”。我真心地希望并真诚地祝愿我自己,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地去生活,我想帅、我想富、我想恋爱、我想读书、我想远足、我想好多好多事情呢。我有个发自心底的愿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一定要走完这趟回顾前半生的旅程。      中国父母都命令孩子放学后学这学那———音乐、绘画、跳舞。孩子们没有选择的自由,父母说了算。我妈从不命令我做此类的事,她让我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她只要求我不要做坏事,或者用错误的方式做事。但对于学校日常的功课,他们态度就不同了。我不做功课的话,爸爸会打我。妈妈也逼我在家里阅读和学习学校未教的东西。要照她的话做其实也不难,因为我对历史和地理本来就有兴趣。我渴望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渴望了解中国很久以前发生的事。    引用姚明说的一段话——    “即使我去了体校打球,父母从不对我说:“你一定要拿第一”,“你一定要得冠军”或者“你一定要做到最好”。……所以我到现在跟父母住在一起都不为难。我跟他们在一起时很放松,不必担心他们说我做错了这事那事,应该这样或那样打球。当我回家关上门时,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我会得到安宁。”    我的安全感不可能是父母给的了,我要自己去寻找。    插播完毕,接下来些
43 第一次宿舍生活    小团体与其重组——我不属于任何小团体  卫生习惯所面对的挑战  寝室夜话——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  猫和老鼠的合作——再次遇到Ms Biao模式,Ms Biao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我后来的不解。  寝室内友情的发展方向——边缘人与边缘人  寝室内的借贷
  作者:papatoni2009 回复日期: 18:27:14 
    人是能反思的,反思的是自己的错误,以让自己进步。但楼主的问题是自己的错吗?对于别人的错你只能忘记,你记得越牢越痛苦。    随便啦,爱怎样怎样吧。楼主,虽然我完全不认同你这种方式,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变的开心。  ------------------------------------------------------------------------------------------------  谢谢你的祝福。  不计前嫌,是强大者的宽恕。  不记前嫌,是弱小者的逃避。    骑驴看场本吧,我也不知道我这路对不对,只是你说过的路我试过好多次,都不灵。        作者:小羊宝咩咩 回复日期: 19:53:45 
    我好像很不HD,每次遇到烦心的事都跑来LZ的帖子,这儿都快变成我的心理诊所了o(╯□╰)o。有些话是在现实中死也不会说的,也就在这儿倒倒苦水。我其实以为自己是菟丝花来着,却一不小心变成了父母的大树。  -------------------------------------------------------------------------------------------------  有事就来唠扯唠扯呗……嘿嘿        作者:花坞蘅 回复日期: 23:27:49 
    正视这一切也是我目前在做的。    我成长在离异家庭,母亲经历前后两次癌症精神长期抑郁,目前已经越来越严重……    这几年,母亲给我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让我不堪重负。    曾经的那么多年,我为自己不能爱自己的父母愧疚自责。    敞开过去那些一团糟的人生,需要勇气,需要智慧。    亲近的朋友和亲戚都诧异我能挺过来,还这么正常。我自己知道心理的阴影和深埋的痛苦,是别人无法理解和体会到的。    现在,我的人生中有关父母的那部分仍然是一片黑暗,一团糟。也正在严重影响着我的生活。我在隔离,用我强大的内心,不要让那些的黑暗吞噬我争取到的不容易的光亮。  --------------------------------------------------------------------------------------------------  我把那个谁给我的纯洁的抱抱传递给你。        作者:方戚戚 回复日期: 06:00:15 
    光握手不拥抱怎么行?哇哈哈~        打工归来,带回一盒哈根达斯犒劳自己,准备写作业,以及周一上学要做的presentation。    希望明年能上那个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学。  -------------------------------------------------------------------------------------------------  你一直都是我的偶像……之一
  一大早起来接着写作业,看电视,洗衣服。  突然发现你更新了。  坐lz沙发!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我不是太监-------------------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43 第一次宿舍生活      小团体与其重组——我不属于任何小团体    这一小项看上去会枯燥些,等八卦的同学稍等一会,后面就有……    如果不是翻相册,我真是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我读高中时候的寝室的十二个人的全部了。原来我的记忆力是如此之差。寝室中的12人,分别来自6个地方,这12个人各有特色。我一下子从封闭的家庭中走到了集体生活中,开始一周六天地跟另外是11人几乎全天候的生活学习在一起,这段时间给我带来的积极的改善和给我带来的消极的纠结,那是一样的丰富的……先从小团体说起。    寝室中的一些人以前就互相认识,就会在刚一开始的时候形成小团体。随后,这种地缘小团体慢慢瓦解,再然后开始交叉,最后形成新的小团体。自从高中时我开始生活在集体而不是原生家庭之后,我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集体中融入任何一个小团体,我从来都是以独行侠的形象示人,他们不带我玩,我也不找他们玩。“早就习惯一个人,少人关心少人问”,我从来就不真的是,或者,装作是,某个小团体中的成员。从人性哪怕是兽性的角度,这种行为不符合灵长类动物的天性,从功利的角度上看,在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的党伐传统的国度,貌似我这种活法不仅难以置身事外,反而成为各个小团体可以合力攻击的对象。事实上,过去,我的确是那种角色。    进入高中之后,我没有进入任何常见的青春期少男所在的团体,一方面是我到了另一个行业系统的高中读书,全校同年级就只有胡12男是我初中同学,他还不在我的班级,但这个不是重要原因。表面上看,我是因为不会怎么和别人相处导致形只影单,不过我觉得更深的原因是我需要孤独。因为我的成长经历诡异,于是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自己跟自己对话、自己帮着自己建立理解世界的体系——这是精神病人常见的模式——我现在还能坐在家长自由地发帖而没有被关进去,可能是因为很多精神病人相信的那些理解世界的体系打不败我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并非是我不想走火入魔,而是很多体系都不能说服我为之走火入魔。    我目睹着寝室中发生了小团体的形成、解散、形成,却并不参与,一方面是我不会,另一方面是我根本也不想。如同前文所言,没有盟友的生存,的确有更多的困难,今后我会做一些改变吧。那些融入小团体中的人,都是个性比较平均的同学,互相间的相似度比较高。直到寝室中的小团体最后定型,而有四个人没有融入小团体中,这里就重点说说这四个人。    一个是我,说了好多了。下面按照不合群的程度来说剩下三个人。    还有一个是,叫他小奸商吧。这厮家境中下,不过这厮很有点经济头脑,并不专注于学业,而是专注于怎么挣钱花,那时候他出没于各个古玩市场和练摊的广场,来回倒差价,并且也算小有收入。他和大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他在整个高中阶段都没有融入班级。他的高中的结局是复读一年后考入某专科学校。    还有一个,叫他潇洒哥吧。潇洒哥后来成为我的好朋友,并且一度和我合租过房子,在第二次租房经历中会写到,他是日后经常出镜的一个人。他成为我的朋友是后来的事情,跟我反目成仇更是后来的后来的事情了,在寝室的格局初定的时候,我们俩还不是朋友。他很有点少爷派头,家境好加上人帅气,气质中有些孤傲,起先和大家交往不多。不过到了后来的时候,他至少表面上融入了团队中。他的高中的结局是考入某二级学院。    再有一个是,叫他小凤凰男吧。小凤凰男的父母是果农,这在一个林业局高中里面不多见。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只是他人品实在太差,是个“人品差能力强”的典型。关于他,见钱眼开、恃才旷物、上楼去梯……的故事能写一天涯。他发自内心的瞧不起大家,就别提融入大家了。这人的结局是高考考入某重点军校,现在在南京某军事科研机构……汗,我们的国防啊。如果他后来娶了个城里老婆,我估计天涯中一定有个关于“凤凰男”的帖子是他老婆写的。    上面这四个人都不同程度不合群,看来不合群的人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带着特定的诉求,有着特定的自我镜像。
  加油,楼主!
  破坏八卦和平者,人人得而诛之~~ —By 素素素素素素素素
  没了??等着呢!
  Lz 你的这些事儿看的我真糟心。说句不厚道的话,你要真是结婚的话,这婆媳关系怎么处理啊!这婆婆也太剽悍了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我不是太监-------------------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43 第一次宿舍生活(续1)    卫生习惯所面对的挑战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面说过的“干洗”,呵呵,我自己想起来都有点冷啊。上了高中以后,我开始了集体生活,我的习惯的很多东西都受到了挑战并得到了修正,咱先从便面上看得到的卫生习惯说起。    重大发现!我发现大家晚上睡觉前也是要洗脸的。这个事情是个重大发现啊。后来,我也间歇性地加入晚上洗脸的队伍,不过频率不高。    我第一次听说了洗脚盆的概念。因为以前我家里的洗脸盆是万能盆的,别说洗脸洗脚了,洗菜都用过。    还有一个是洗脸盆上形成的垢,依照我家的习惯,那些垢是要形成为很厚的硬化的东西之后才在某个节日前清理下的,所以很快我发现我的盆的颜色变化了,大家的还都是本色。这个事情给我打击很大,我所习惯的生活受到了挑战,当时我就傻呵呵地盯着我的盆看,脑子里面很乱。我才发现习以为常这四个字,在我的字典中一下子从中性词变成了贬义词。    还有洗袜子,原来在家的时候习惯的千年等一回的洗袜子方式似乎不能为继了,因为的确大家似乎都是每天洗袜子的。从那个时候起,晚上睡前对我来说就变成了一段纠结的事件,洗还是不洗,这是一个问题啊。不洗会臭掉,洗了还不符合老习惯。这个极品的行为,延续至今啊延续至今。你们骂我吧……狠狠地。    还有洗澡,两三个月一洗澡的旧的惯性,似乎也不合时宜了。那时候洗澡的问题经常和胡12男一起解决,我们俩一起去校外的澡堂。我俩还彪悍地用过别人扔掉的搓澡巾,被搓澡师傅善意地喝止。    那个时候还流行“浆被单”,用淀粉泡白被单,让被单能坚挺,叠出棱角来。对于我来说,这都是既羡慕又无从模仿的外星知识啊。    插入一段后来第二次住寝室时候的事情,后面就不单独写卫生方面的事情了。后来再回到寝室住,住的寝室就不止我班同学了。有个六班的同学,他曾经给我打了很长时间掩护。为毛这么说呢,他的脚那是相当的臭,以至于我可以不那么注意脚臭的问题了,因为他的双足散发出来的异味会掩盖一切的。大家都忍不了他了,曾经在十一月份开窗睡觉。零下若干度,大家都能忍,就是忍不了他的脚了。话说那兄弟家里是真的穷,他每次回家都背回来很多咸菜和干粮,他的鞋子都是那种非常不透气的胶鞋,他是我见过的除了我以外另外一个四季胶鞋的同学。而且这兄弟的学习成绩挺好,年级前四十的样子。只是他和我一样,都是形单影只的选手。因为不是一个班的,我不清楚他后来的发展,也许他考取不错的大学了吧,不知道他离开家乡后的十年是怎么过来的,也许早就是一身都市白领做派了,此刻正开着车,散发着男士香水的味道从某个社交场合回家,他也可能和我一样,还在纠结着……那兄弟的确太憨厚了,憨厚到大家都不忍心欺负他。不过嘲笑他时常常有的,我也曾经很极品的加入过嘲笑他的阵营,虽然做那些事情的时候,我的底气那是非常不足的。这兄弟的鞋子的味道彪悍到什么地步了呢,有一次大家没办法,用洗脸盆扣上他的胶鞋,紧扣在地板上挪到了走廊里面。哎,这兄弟自己是不是也很苦恼呢。网上曾经流行过一个文章,貌似叫做《我花了十八年才和你一起喝咖啡》,以前看的时候不以为然,现在想想,还真就是那么回事。很多人以为自己小资了,以为自己波西米亚了,以为自己日韩范了或者欧美范了,其实不过是命运的推手推给你的。天生的优越感,貌似都算不得优越感。    这位兄弟,我想对你说,好多次大家嘲笑你的时候,可能不是你脚臭,而是我干的,或者至少不是你自己干的。抱歉了哥们!    其实生活中还有个彪悍的地方,就是没有人买洗衣粉,这是个很恶劣的地方。一个人买洗衣粉,基本上都是十二个人用。貌似跑偏了,这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卫生问题。    跑回来……集体生活一点点改变着我,从表象开始,贯彻到内心的思维方式,让我和原生家庭分离得原来越远了。除了我父母,我的生活中,开始出现了第二股能给我持久施加影响的力量了。下一节写寝室夜话,说说熄灯后的寝室里,在那些同学们的口中,缄默的我,如何开始闷骚地在被窝中听到了另外的世界的。    睡去了,今晚到这里了。晚安!
  楼主心底的善良是难得的,楼主也一直在努力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好样的,我的个性也是喜欢独来独往,我也能融入人群,和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也能和大家相处融洽,但我知道我从来都无法真正的融入,独来独往。活在自己的世界的。
  我还听过更彪悍的一个段子是拿洗脚盆和面,然后脚盆就干净了……    你加我QQ,号码我豆邮给你了。
  MARK..中午看~~  
  楼猪呢?????????
  前来报到,稍后更新。  已经写好不少,  修改下发上来,  再一再二不再三再四啊。  我昨天是“再一”。  ……
  今天头疼的厉害。真的。  抱歉。晚安。
  楼主头疼好了没?
  楼上的,我正在写,写的很罗嗦,不在状态。不过还要坚持,等下就发。
  楼主辛苦了,坚持呀
  下班归来,好累,还有作业。  外面的叶子很漂亮,秋天已经快要结束了。
  加油啊 !!!
  43 第一次宿舍生活(续2)    寝室夜话    上高中啦!我从一个高度封闭的家庭脱身,我的寝室生活开始啦!在寝室中,那些熄灯后的夜话,我想听不想听都得听。在我或难寐或假寐的一个又一个夜里,我那些精力旺盛的青春期室友们,向我展示了一个叫做地球的新世界,以及那里发生的种种事情。这是一段脱敏的历程,很多被我妈灌输给我为罪恶的事情,都被证明和罪恶无关,和学习成绩无关,和“当好孩子”无关。    这一话题分成三部分  我感兴趣的新世界(包括娱乐及娱乐精神、清洁与时尚、男女情谊、男男情谊、性话题、体育、聚会)  我不感兴趣的新世界(包括武侠、漫画、言情、解构长辈权威)  解构严肃和推迟社会化    先说娱乐与娱乐精神。参与度11人。九十年代中期,有线电视普及到了二三线城市。突然间从两三个台间歇式播出,一下子变成了二三十个台全天播出。我认为这一点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信息源多了,价值观就不单一了;节目丰富了,那些苦大仇深的节目不在一统天下了。有线电视普及之后,打得最响的一炮大概就是《还珠格格》了。在校门口的地摊上,有大量《还珠格格》主题的文具和海报出售,就当这个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在我的寝室中,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还珠格格》是大家熄灯后夜谈的重要主题。从他们的口中,我知道了小燕子、尔康、紫薇、皇阿玛等性格鲜明的人物;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经室友转述的情节。不过有很多情节,大家谈笑风生的时候,我就笑不出来,因为不知道前后情节。有的时候会有很无奈的感觉,我很想和他们一起聊天说笑,可是我完全不知道从哪里插入,也提供不了任何有意思的情节或者评论。在《还珠格格》之后,《老房有喜》也小热了一段时间。有趣的是,我在大家刚开始谈论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老房有喜》是讲一个姓房的老女人怀孕的事情,不过听大家谈论了很久,也没有听到一个老女人怀孕的情节,找了个性格和蔼的同学一问,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上大学之后,去网吧上网,其他的男同学都在打网游、打半条命、在网上泡妞的时候,我就蜷缩起来戴上耳机看《还珠格格》,我只看了有限的几集,觉得没多大意思。至于《老房有喜》,至今也没看过。还有《快乐大本营》,很多同学对这个节目很有热情,谈论的也很多。不过至今我都没有看过完整的一集,貌似去年还是前年看了看,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真正的震撼来自于上高中的第一次大型考试之后,因为考试结果表明,看电视和学习差不成反比。有很多同学看了很多电视,却依旧名列前茅。这一点是我的重大打击。因为在考试之前,我在寝室夜话想插嘴还插不上嘴的时候,我心里会咒骂“等你丫考试考砸的!”,结果人家比我考的好多了。我妈灌输了很多年以至于我都相信了的一个重要安身立命的信条,原来,靠,是假的。    清洁与时尚。清洁话题参与度8-9人。时尚话题参与度4-5人。至于时尚,室友中的多数人和我一样,在这个问题上插不上话职工家庭,这些东西也都不在他们的视野中,毕竟多数室友都来自于单调封闭的林场。不过就是那四五个谈论时尚的人就占据了话语权。所谓的中学生的时尚,那个时候大概就是发型、品牌服装、球鞋、随身听等。这种基于经济能力的集体热情,横扫寝室,让包括我在内不明白其中天地的同学们插不上话,而且这种热情和学习成绩毫无关系。为时尚消费,其实就是花钱买话语权,就是花钱买阶层身份。有句广告台词说的好“这是法国三十年代的水晶杯,可是朋友间,几十年的小小差别,又算得了什么呢?”体现在初中生身上,也是一样。这一话题上,参与者仍然是不分学习成绩好坏,学习最好的同学可能是对梳妆打扮最热衷的同学。室友们在熄灯后,用了很多时间谈论某种发型和某个品牌,这是我的生活中闻所未闻的方面。那些年流行过张国荣头,也有叫汉奸头的。还有服饰方面,室友们会谈论到搭配的问题,汗,衣服不仅要得体,居然还有搭配不搭配一说。与前面的娱乐不同的是,这个话题的话语权不是普遍的,是只有四五个人才有的,多数人和我一样,对此毫无任何已有的经验。但是,话语权就是被那四五个人掌握的。    再说男女情谊。参与度11。整个高中阶段,是我对“万恶的男女关系”脱敏的阶段。我一直“认为”男女关系是万恶的。而在我的寝室中,大家谈到很多和女生的恋爱的、非恋爱的交往,对于我来说,这都是另外一个星球上的事情,男生和女生还可以做朋友吗?对面寝室有个哥们,曾经追了我班的一个班花很久而不得,最后他们俩居然成了好朋友,或者也可以叫哥们。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我看来,百思不得其解啊。室友们对于谈论女生们,有着极大的热情,从长相到身材,从衣着到性格,寝室中常年弥漫着全年级各种漂亮女生的信息,同样,谈论此事和学习成绩好坏无关。大家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通常都是我的闷骚时刻,我在被窝中假寐,却竖着耳朵听他们讲的每一字,然后自己在心里衡量着我同意还是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对室友们的对异性世界的蓬勃的兴趣,我从最开始的觉得恶心,随后慢慢脱敏,慢慢变成平静,到最后,我简直是期望他们能开始讲解这个话题了。    再说男男情谊。寝室中有个男生,叫他……大白熊吧,他身高却不体壮,微胖,长的很白,一米八十几的身高却长着一张很稚气的脸庞。他对五班的一个柔弱的女生情有独钟,天天念叨在嘴边。他很想做点什么。无奈那个女生的表哥也在我校读书,而且算是高年级一霸。大白熊想追那个女生,又不知道怎么搞定他霸道的梦中情人的表哥。于是他请来他梦中情人的表哥的一个圈子中的老乡,表达他混杂的期望和恐惧,并跪求建议。结果被他的老乡当头臭骂:“我建议你个屁,你TM的不知道怎么和女人搞上关系,难道你还不知道怎么和男人搞好关系吗?”我不知道大白熊当时的心情如何,反正我当场石化了。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和女人、男人都不知道怎么搞好关系。所谓的“朋友多、吃的开”对我来说,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思维问题。我当时问我自己“男女关系是搞的吗?男人和男人的关系也是搞的吗?好像是的呀。”我的那些青春期室友们,一部分已经从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家长所能控制的人际交往圈子,而是开始自己建立自己的交往圈子了。而我对此全无概念。于是在很多个夜晚里面,大家谈论的谁和谁关系好,谁帮谁打过架,谁和谁闹掰了等等,对我来说都是一本充满了问好的教材,我猫在被窝中听且迷惑着。    性话题。虽然几乎没有正规的性教育,可是室友们获得这类信息的能力一点都不弱,性话题是寝室中的重要话题。从室友们的谈话中,我知道了哪些录像厅在什么时间播放毛片,处女和非处女的区别,如何从外表判断处女(虽然他们说的完全都是江湖传说)、中国人日本人西方人的平均尺寸、出名的日本女优的名字、各种姿势……汗啊,我全都是听他们说的,而且他们越说越兴奋,貌似没有负罪感。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有一本《家庭健康手册》,里面有一章是性话题,这一章我很小的时候还是在书上的,后来被撕掉了。任何和性有关的想法都是罪恶的、不学好的,这个观念我花了好多年才脱敏,高中不过是个开始。    体育。青春期是耍酷的时代,那些体育明星,尤其是足球和篮球,是室友们的另外一个重要话题。和成年人一样,青春期的孩子中也有大量的伪球迷,其实很多常常谈论乔丹和罗纳尔多的室友们,都是不动手打球或者动脚踢球的。不过他们很热衷于谈论“酷”的东西,并且似乎谈论了这些,他们自己就也获得了力量。我记得曾经有两个室友谈论一防一能不能防住乔丹。他们争论的得出的结论是,别说一房防一,就是两个人都防不住乔丹,但是如果是卡尔马龙和奥拉朱旺这样的高手联手,是可以防住的。汗,这不纯属胡扯吗,位置都对不上,怎么防呢。可是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从他们的谈话中记住乔丹、奥拉朱旺、卡尔马龙这些名字,并且仰慕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的了解。那是球鞋也开始成为大家谈论的话题,那年头有个牌子叫双星,有个双星气垫鞋是很多室友的小理想。我读大学的时候还想买过这个牌子的球鞋补偿下自己,汗,那牌子都挂掉了。    聚会。全寝室12个人来自6个地方,每逢假期会有人邀请其他人到家里做客聚会。每逢假期,大家也花了好多时间谈论聚会。他们也邀请我了,可是我只参加了一次。这同样是一件我以前认为是罪恶的事情,同样被证明做这样的事情的孩子不会必然地学习不好。    本节待续。
  还在写,写到12点半。
  测试啊 —By BT妖怪
  彪悍  
  /top/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我不是太监-------------------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43 第一次宿舍生活(续3)    我不感兴趣的新世界(武侠、漫画、言情、解构长辈权威)    寝室夜话从很多角度都让我觉得闻所未闻,不过并不是大家夜里谈论的所有东西,都是我所感兴趣的。某些青春期亚文化中常见的话题,对十几岁时候的我却一点吸引力都没有。说各种常见的青春期读物,比如金庸、琼瑶、福尔摩斯、卫斯理、七龙珠、灌篮高手等等,这些被青春期住校生广泛阅读的书籍,对我来说如同浮云一般。不是因为我觉得那些东西罪恶而不去阅读,我也试着读过,但是提不起兴趣。晚上在寝室的时候室友们兴奋地谈论起来的某某侠客的某某神功,谈论某某篮球手的某某灌篮,当他们觉得很酷的时候,我却觉得他们一点都不酷,甚至有些可笑。对于虚构类作品吹毛求疵或者根本不感兴趣,这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高中时代,一直持续到现在,貌似,还会持续下去。去年看的电影《非常勿扰》《夜店》,看完了之后我觉得太滥了,和身边的人交流,才发现他们对之的评价与我的大相径庭。多数人评论的角度是“挺搞笑”“有意思”“不搞笑”“没意思”,而我的评论是“太假了”。我很在意真假的问题,貌似很多人一点都不在乎“就是个电影呗”。对于虚构类作品,我一直以来只喜欢两种,一种是虚构地太逼真了,比如《蜗居》;另一种是虚构的太扭曲以至于到逼真的地步的,比如《傻瓜入狱记》。我很久以来也纳闷我为毛对那些常见的流行书籍和作品没有感觉,我曾经虚幻地认为我天生有深度,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是被生活逼到真相那里去的。他们从《七龙珠》或者金庸小说中感受道德一种叫做“酷”的感觉,对我来说,那个一点都不酷。那种酷,对我来说,是非常不实用的,我发帮我战胜或者改造我妈,这点酷相比于我妈的酷,狗屁都不是,所以我没有什么兴趣。这就好比,你现在手执一本《东北民间儿童故事集》,你看不出任何味道来,因为那些故事对你来说,一点都没实在的用处,也一点不能激发你心中的“酷”,连打发时间都嫌它节奏慢。    高中时候是同学们青春期的最后的两三年,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最后确立的几年,同学们马上就要成年啦!话说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确立是经过几个阶段的,附属-冲突-修正-独立。遗憾的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几乎还停留在四五岁孩子的阶段,那时候我几乎没有自我意识,在此之前我几乎可以看成是我妈妈的木偶,不仅身体被禁锢在家庭中,乃至于思想也是和我娘高度保持一致的。每次写到我家的思想的源头与流动,总能让我想通一些这个社会所发生的事情。家庭果然是社会的细胞啊。刚才写本节续2的时候,我发现很多我读高中时以为是邪恶的东西,并不是我亲自验证过的,只不过是我妈持续地告诉我那些事邪恶,我就在我的意识中以为那些是邪恶了。那些概念都是被写入的。如同《月球》里面的孤独的宇航员,他以为他的生活,其实不过是复制品而已。除了上一小节写过的那些之外,更恐怖的是我的脑子里面被植入了“绝对服从”。这段家庭经历导致后来我人生中的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蔑视权威并拥抱权威”。对于强权人物的态度,在最近几年我身上体现出很多正相反的行为。一方面我蔑视我爸妈的行为,另一方面我却无比盼望他们一夜变好;一方面我对绝大多数师长和领导嗤之以鼻,把他们看成是傻掰。另一方面我会对某写特定的师长或领导崇拜有加,把他们看成是我人生的希望。    扯远了,上面说的那种矛盾是大学以后的事情,先回到高中生活中来,在高中的时候,我是敬畏一切师长的。到上高中的时候,经过多年的家庭生活,我已经习惯于当自己是一个附属物了。在我的那些青春期同学们开始集体解构长辈权威、建立自我意识的时候,我却仍在热烈地盼望着一个讲理的权威的出现。也许同学们这种对权威的解构和对自己的确立,从他们小学或初中就开始了,只是因为那时候我住在家里,又没有朋友圈子,听不到而已。学生居然可以评价一个老师值得尊敬还是不值得尊敬,这大概是我在寝室中听到的最耸人听闻的夜谈内容了。难道老师不是无论如何就要被学生所尊敬和惧怕的吗?那个时候我们有个男物理老师,扮相很有特点,五十岁左右,烫着一头大卷,冬天的时候把羊毛衫穿在衬衫里面,塞进吊带裤中,他的课不开口就好笑,他一张嘴说话则是一副单田芳的语气和口音,更有喜感,课讲的又不好,经常讲到一半他自己就不会了,他还专门骂女生。这个老师得到寝室夜谈中的长篇幅的嘲笑和鄙视,室友们常常会拿这个傻掰开心,后来给他起了个外号,就叫做“张傻掰”。比如说这个情景——甲:今天有傻掰的课吗?乙:我看看课表啊,有!丙:张傻掰前天不是和英语老师窜课了吗!甲、乙:哦,想起来了,傻掰的课上完了。大家叫的很自然很亲切,叫他傻掰叫习惯了,简直就变成昵称了,做这样的事情的室友,同样是不分学习好坏。不过这样的事情,我从来没做过。我把我对我妈的关系的模式平移到与老师们身上了。在权威下面生存的久了,我就不会生活在没有权威的世界中了;当附属物当得年头长了,我就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了。对于那个物理老师那样从业务到人品毫无值得我可尊敬的人,我只是因为他是我的老师,只是因为N年前他不知道怎么混到教师队伍中了,我就害怕他、附属他、尊敬他。如同我多年来一直期望我爸妈能变好之外,对于这个物理老师,我做了类似的把希望外包的事情,我曾经在听大家鄙视辱骂这个物理老师的时候,独自一人在被窝中,心里骂我的同学们:“你们这些不好好学习就知道骂老师的人,你们等着吧,等着物理老师变好了,变得业务和人品都出色的时候,你们再后悔你们的不敬吧。”汗。这是让我无地自容的事实啊。    后来大学毕业之后,我有幸接触到一些中小学老师,其中不乏值得尊敬的人。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真的是太欠骂了,骂他们傻掰都是骂轻了。我的这种对权威人物的热盼,一直持续到今年。在家的时候我期望父母会变好,变成一个有益的权威,事实上,他们从未变成我所希望的父母;在纠结中我上了大学之后,我盼着能有一个牛叉的教授用知识和文化解救我,事实上,没有那个教授上辈子欠我的;工作了以后,我还是希望有个人格魅力够高气场够强的老板能给我指导带我走出泥潭。汗,就是这样。刚写这个帖子的时候,我提到了一个“亦师亦友亦老板”的人,我现在明白,那不过是我心目中的对权威的幻象,因为当时我觉得他是可能救我的人。可是事实上,是的,要尊重事实,老板就是老板,我们的关系中可能有一定的师长或者朋友的成分,但归根结底,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老板是以解救我为生活的目标的,没有人能对我无限地包容、宽慰、接受我的攻击性和自毁。归根结底,只有我自己能拽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潭中拉出来。    我以为我一直都是个非常蔑视权威的人,关于我蔑视权威的故事,后面会写很多。但是我没有发现的一点是,我把权威们分开对待了。对于99%的权威我是从理智的角度上去蔑视,但是从情感角度,我会从100个权威当种选取1个,对他仰视,寄希望在他的身上。    靠蔑视强打者来获取自信,靠仰视强大者来保存希望——这个,这个,是十岁以下孩子常做的。一个孩子玩扑克牌玩不过你了,他会鄙视你,说“我不跟你这种人玩”,然后玩别的去了;这个孩子也可能很崇拜你,天天想着你什么时候能下次到他家做客,天天惦记着你什么时候能把玩牌的必杀技教给他。    我成年这么久了,何必用过蔑视来建立信心,又何必通过仰视来保存希望呢。如果我知道我自己有健康的合格的自我意识,我确定是我个有自信的人,我知道怎么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进步,我还何必蔑视和仰视呢。在若干次的寝室夜话中,我从来都没有参与到对老师鄙视,或者哪怕客观的阐述,因为在彼时,我是把我能活解脱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的。没有人会掐灭自己的希望。我这个生活中的输了赌徒,在赌输了我妈我爸之后,一次又一次把赌注压在新的权威上面,呵呵,结果,你们看到了,我现在全盘皆输。在不远处的45节,我会讲到“遭遇极品变态班主任”,如果真能穿越到1997,我会当面轻蔑地告诉她,该辞职辞职,该吃药吃药,因为再有五年,那就要去住精神病院了。可是对于这样一个变态班主任,我居然在她去生孩子之前,写了一首打油诗,颂扬她的功绩和表达对她的想念。呵呵,解构长辈的权威,这一点,我不仅没有因为寝室夜谈而参与,反而我拥抱权威更紧了。区别就在于,我的室友们不把希望寄托给老师,而我则是。遇到我这样的小朋友,哪个凶悍的老师会不喜欢呢?她越欺负我,我就越以来她。等45节的时候再讲这个变态班主任吧。  
  更正,上文倒数第二句    她越欺负我,我就越依赖她。
  晚上再来。~-_-~
  等到夜半歌声
  自助者天助,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楼主做的不错,刨析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完善自我,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加油。其实你的问题很多人都有,只是可能是某一方面,不像你问题这么集中,所以你的贴子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我有控制欲,也很怕受控于人。
  剖析 ,错字了。
  清晨顶贴。有时候觉得楼主写的太慢,有的时候又怕楼主很快就写完了。
  应该是还有几条就翻页了?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我不是太监-------------------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43 第一次宿舍生活(续4)    解构严肃和推迟社会化(上)    去年的一部香港电影《人家喜剧》中开头的台词:“我是一个杀手,不知道为毛,每次来香港杀人,都会走着走着就好似电影里面的杀手那副扮相,就是不出声的慢慢地坚定地走,有时候,我会突然想,究竟系电影影响了我们杀手,还是我们杀手影响了电影,肯定是大家互相影响吧。”——杀手到底长什么样子?用什么牌子的洗面奶?揣着移动的还是联通的电话?你知道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平常人一辈子都没见过杀手,群众们知道的杀手形象都是影视剧告诉他们的。夫杀手者,影视剧中常有,而生活中不常有。可是妈妈呢?可是女儿呢?可是老公呢?可是老婆呢?可是领导呢?可是下属呢?不仅影视剧中常有,生活中更常有。大众传媒对群众们的影响,用社会学的语言说,就是再社会化。未成年人看偶像剧(很多成年人也爱看),成年人看谍战戏(很多未成年人也看),女人钟情家庭剧(很多男人也爱看),男人爱看日本室内电影(很多女人也爱看),大家看这些玩意,不仅仅是纯粹闲的,这里面还包含一种“比照”功能,即通过看别人的故事来修正自己的行为。《蜗居》火了以后,我在蜗居贴吧中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帖子,其中有好几百人说看了《蜗居》之后决定要嫁给宋思明那样的人,还有好几百人说一定要嫁给小贝那样的人。到底是嫁给宋思明类型的中年多金男吃现成的,还是嫁给小贝那样的穷小子再一起奋斗,这都是社会规则能接受的事情,不触犯刑律,连八荣八耻都不触犯。可是这世界上的确有因为看了电影而当杀手的,最近比较热的胡益华案就是一例。下面是胡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的对话——    记者:在义乌抢劫那对情侣时,拿到了银行卡和密码,为什么还要杀死他们?    杀手:我也没想杀那对情侣,觉得他们太年轻了,但是他们看到我的样子了,不杀他们,我就跑不了了。还有就是他们迟迟不肯把车钥匙给我,我跟他们说:“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是他们没听进去。    记者:为什么要(在逃亡的路上)杀警察?    答:当时我在车里睡觉,他们上来盘问我,如果不杀他们,我就会暴露。我只能这么做,杀了他们,我就开车狂飙,感觉像电影里的杀手一样,像个真正的匪!    汗吧。虽然不会有很多人因为看过杀手剧而修正自己的杀人还是不杀人,不过肯定有无数人看过《蜗居》之后更坚定地要嫁给某种特定类型的人,也肯定有很多人看过《还珠格格》之后变得轻松些不那么严肃了,也肯定有无数人因为看过家庭剧之后来修正自己在家庭中的行为。我三姨就是一例,她受某电视剧影响改进了餐桌礼仪,又受了另外一个电视剧影响跟我讲过如何看待晚辈犯错。    《还珠格格》以及后来的无数类似的电视剧,其价值都在于把群众轻松化,而且群众们喜闻乐见地就接受了。《还珠格格》就是在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没有经过仔细雕琢过的价值观附加。人民沉重惯了、悲壮惯了,突然冒出来个不守规矩尚存人性的小燕子,向群众们展示了其虽心向往却不能至的形象,这种剧在当时不火都怪。《还珠格格》厉害的地方在于,其不仅树立新形象,而且是在群众们习惯的老环境下塑造新形象的。其中有很多我们中国人耳濡目染天天接触的场景,比如宫廷斗争(皇后与令妃)、完美的权威(皇阿玛)、脸谱化的打手(容嬷嬷)、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剧情……这些东西,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只不过没有这么戏剧化而已。所以这个剧不仅是偶像剧,男女老少通杀,少看众偶像,老看宫廷斗,大家一起看轻松。后来的《情深深雨蒙蒙》就差多了,既缺乏轻松,又没有缠斗,就只能吸引些未成年少女罢了。    就是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和社会互动,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轻松感。遗憾的是,我们全家都隔绝在这次集体再社会化之外了。之所以说是集体再社会化,不仅是70后80后,就是连同50后60后那一代人也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再次社会化。最近十年来看到的我三姨,就是个典型,她每天早上早上收报纸,每天晚上看电视剧。无论如何,她都已经被这个时代的信息推着改变了很多了。    大众传媒的普及,就是一次集体再社会化的过程。我的家庭拒绝了这样的过程,我妈得以延续他的专制与控制,越是专制的体系,漏洞越多,就越怕外界新信息钻进来。当年有线电视普及到我家门口的时候,我妈做决定不安装,使得我们家成为整片铁路家属区中少有的几家之一。我曾经认为其原因如我妈所说的,是为了省钱;不过我现在倒觉得,不安装有线电视是她维护家庭的封闭的重要一步。去年我办理宽带的时候,已经远离我妈两千里地了,我妈还对我办理宽带很不满,因为她一方面认为要花钱,另一方面认为办理宽带会让我学坏。大概我妈当年不办理有线电视的时候,心中也是怕我和我爸爸学坏的。她需要乖老公和乖儿子。只是后来我和我爸太让她失望了,我俩一个长大了,一个离家出走了。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妈和亲戚朋友罕有来往,在过去的十五年中,她也不受大众传媒影响,她自己的世界,依旧完整而自成体系……汗啊。    在有线电视普及的大潮中,我们全家人并没有跟着时代的步伐,我妈继续着她的暴力,我爸继续着他的冷漠。因为家庭是高度封闭的,我们三口人既不能和同辈群体中的真实的人比照我们的行为,也不能和大众传媒中虚构的任务比照我们的行为。我们三口人并不透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而是无变化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我妈本人不需要朋友和社会交往,更不准我爸爸或者我有。一家人自诀于变化中的同辈群体,也自决于发展中的大众传媒,于是我们全家人就是自决于时代,自诀于人民了。这样的家庭产生三个有人际关系障碍的极品,实则一点都不奇怪,一点都不奇怪啊。我们三个人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的,也不知道在“控制-被控制”模式之外该怎么存活。    上面说了半天,其实简明点说,就是过去十五年,大众传媒掀起了一次把社会成员再社会化的过程,大众传媒在解构严肃解构权威方面做了很多,而恰恰最需要这种精神的我们家的三口人,是一直隔绝在这这过程之外的。我妈至今仍然活在文啊就革时代的宣传画中自得其乐,我爸一直不想被我妈控制却屡屡无法融入这个时代(多次离家出走包工程都失败),我爸算什么呢,算是不知道活在哪个时代的一个人吧。我爸的困境在于,他不想回家,不想回到曾经控制他的专制者我妈那里,他没有能力搞定我妈;他也没有能力拥抱外面的这个精彩的世界,也许我爸在心里已经默默问他自己无数遍了把,为毛对很多中年男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对他来说外面的世界总Tma那么无奈呢?而说到我自己,大众传媒对我的影响,在1999年从《足球》《环球时报》《青年参考》《读者》开始,到2004年之后才拓展到电影,到去年才拓展到电视剧。    本来想说说《还珠格格》所引发的结构权威和结构严肃的大潮,没想到写了一整天,改了写写了改的,至于社会化问题,我就再另起一帖吧。    传说中有很多商场打折,我出去转悠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买的货色。晚上十点钟回来再写吧。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我不是太监-------------------  -----我是楼主--------------------我是楼主------    下面这段是我写上面那段时候写了很久都不成稿的过程中删掉的部分中还算完整的,写上面那段真的挺费力挺痛苦,也发出来吧,写的很乱。    43 第一次宿舍生活(续5)    八十年代初,张瑜、刘晓庆火了,是因为大家很久没看到美女了;九十年代中,赵薇也火了,在于大家好久没见过这么轻松的美女了。《还珠格格》是解构的,是对权威、秩序、暴力、控制的解构。最近二三十年,解构一直是有价值的,是会火的,是能赚大钱的。比如后来的《大话西游》。《大话西游》和《还珠格格》的区别在于,《大》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没有大众所容易类比的皇阿玛、宫廷斗争、容嬷嬷等设置,充满了更多的哲学状的反思,所以《大》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火起来并被封做经典的。《大》这种剧给我爸妈看,他们觉得没意思,解构发生在熟悉的结构中,没有熟悉的结构,还谈什么理解其中的解构呢。最近一两年出来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去年的《非诚勿扰》,当年的《快乐大本营》,这些大众媒体都是干着解构的活,完成着给社会成员再社会化的功能。《庐山恋》虽然是一个展示美好的剧,其叙事方式还是用的悲壮式,那个年代不用悲壮的方式也抵挡不了群众的惯性。也就是受众可以看到自己熟悉的结构(权威与斗争的格局),并在这个结构中看到新东西(小燕子的人格)    接着说《还珠格格》这类的电视剧对整个社会的再社会化的价值。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只能收到一个电视台,中央1套,那个时候的电视节目是晚间播出的,只有周日才全天播出。第一个节目就是鞠萍姐姐的儿童节目,动画片都是到了周日才播放一集的。然后就是新闻联播了。然后就是国产电视剧。一共也没有什么。那年头,连说相声都要讲道理。如今再也不可能出现下一个鞠萍姐姐了,下一代再也不会出现一个被好多人送葬的罗京了。再然后有了省台,每天晚上五点五十开播,播放了一段时间的《小八义》,于是乎那时候好多人家都是全家N口一起放下饭碗等着看,在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会有了,《非诚勿扰》这样的节目使劲吹嘘自己收视率第一,也不过才敢吹5%,当年那种就两个台的情况,随随便便就能弄个百分之七八十,再往后就有了自治州台,县台,中央二台等。现在随即问问公司里面的人,肯定一大把人没看过《蜗居》《老大的故事》《越狱》的,那年头,在我爸我妈单位中,有谁没看过《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呢。我的家庭自诀于有线电视时代,基本上也就是自决于人民了。前文提到过的《庐山恋》,其价值在于把美好的东西展示给人们,不过《庐山恋》还是有悲壮的成分,还是附加了很多价值观的。    前面有朋友说我的帖子的某些地方像科普贴。我看到那评论的时候哑然失笑。我这个病人就是想办法理顺自己,所感所写并不严谨,您可千万别当成科普。这都是我自己憋出来的偶然神功,为了给自己治病而不惜贻笑大方而已。生活啊,你把我逼上了一条冒充知识分子的道路啊!  
  逛街去了,回来写我的宿舍经历和我的社会化。
  come back from your shopping pls.. ...we are waiting for you.......
  楼主逛街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和朋友一起去,一定多买几件衣服把自己打扮的帅帅的。        
  一大早起来占翻页沙发
  作者:AKOEworld 回复日期: 20:01:05 
      come back from your shopping pls.. ...we are waiting for you.......
  作者:我爱霍去病 回复日期: 20:44:22 
      楼主逛街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和朋友一起去,一定多买几件衣服把自己打扮的帅帅的。  ---------------------------------------------------------------------------------------  事实上我已经三年没逛街了,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因为气候的原因,东北的商场关门比南方的早很多……以至于我连续见到了很多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商场的看门老大爷……除了坐车,一毛钱都没花出去。
  摘几段Fernando Pessoa的句子占沙发。    我们周围的一切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以它的血肉和生命的一切经验渗透着我们,就像巨大蜘蛛之神布下的网,在我们轻摇于风中的地方,轻轻地缚 住我们,用柔弱的陷讲诱捕我们,以便我们慢慢地死去。一切就是我们,而我们就是一切。但如果一切都是虚无,那么事情还有什么意义?一道阳光暗去,一抹突然 间阴沉逼人的乌云移来,一阵微风轻轻吹起,寂静降临了,抹去了这些特定的面容、这些嗡嗡人语,还有谈话时的轻松微笑,然后星群在夜空中如同残缺难解的象形 符号毫无意义地浮现。      ——Fernando Pessoa
  我带着真正的惊骇,再一次观看那些生类的全景,几乎为他们感到恐惧、悲伤以及惊乱。我发现那些没有感到恐惧、悲伤以及惊乱的人,正好是生活 在他们生活中并且最有权利这样做的人。文学想象的核心错误,就是这样的观念:别人都像我们并且必定像我们一样感受。人类的幸运在于,每一个人都是他们自 己,只有天才才被赋予成为别人的能力。   ——Fernando Pessoa
  孔狄亚克(18世纪法国哲学家——译者注)在一本著名著作中,一开始就说:“无论我们爬得多高,也无论我们跌得多深;我们都无法逃出自己的 感觉。”我们从来不能从自己体内抽身而去。我们从来不能成为另外的人,除非运用我们对自己的想象性感觉,我们才能他变。真正的景观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因为 我们是它们的上帝。它们在我们眼里实际的样子,恰恰就是它们被造就的样子。我对世界七大洲的任何地方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真正去看过。我游历我自己的第八大 洲。    ——Fernando Pessoa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座右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