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听说过什么北京比较好的儿童医院早期艺术培训的吗

百家争鸣ZHENGMING
百家对话DUIHUA
文章排行TOP ARTICLES
如果上市公司经济状况良好,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有人听说过韩国艺术才谜么,她们教的怎么样啊?_百度知道
有人听说过韩国艺术才谜么,她们教的怎么样啊?
菲律宾等国家设有分支连锁机构,于日落户北京海淀万柳华联购物中心四层,并于美国,Artsjammy已在韩国本土开设120家连锁网点、“体验式艺术教育”课程,该品牌致力于1岁—12岁儿童的综合教育、体验为载体的英语课程、“创造性艺术教育”课程及以美术。六年的发展历程中、音乐。艺术才谜(Artsjammy)独创的“小童综感艺术”课程,现在艺术才谜(Artsjammy)带着其独有的教育理念首次来到中国最佳答案韩国的全球化教育品牌Artsjammy——艺术才谜国际儿童发展中心、科学,一直备受韩国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带孩子去体验过一回,感觉还不错,就是价格有点贵。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专家谈早教:赋予儿童想象力
17:22&&来源:中国广播网&&&&分享到:
  央广网财经1月1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儿童的早教越来越受到家长重视,各种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家专注于艺术教育的企业---启想儿童艺术中心,做客《天下公司》的是启想儿童艺术中心创始人罗珍。
  说到艺术,其实我们可以先从名字来说起,刚才我也特意跟大家解释一下,启想儿童艺术中心到底是哪两个字?这个名字当时是怎么起出来的,有什么样自己的含义或者感情在里面?
  罗珍:启想我们能够起这个名字,我们就想用艺术的方式开启孩子的智慧,然后启发孩子的想象。
  主持人:启发想象的意思?
  罗珍:对,然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所以我们给机构起名叫启想,就像启想带给孩子就是透过艺术的方式,带给很多孩子生命成长的快乐。
  张奥:其实我小的时候,家长也想启发我的智力,让我有想象力,后来失败了,但是我觉得完全是跟当时的教育方式有关系,比如当时我上的画画课就是儿童简笔画,老师教我画的所有的太阳、树、云彩、房子都是一样的。
  主持人:你是觉得太阳一定是一个圈,然后带刺的。
  张奥:对,然后光芒四射的感觉。
  罗珍:就是在画室的一角,然后在画几条线,放射的光芒。
  主持人:云彩一定是带卷的那种。
  张奥:完全是磨灭了我所有的想象力,就是我最后完全不仅没有成为一个画家,而且想象力方面也不足,包括我现在去看画展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些画家真棒,但是自己为什么没有这种想法。我现在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不行,但是您现在推的这种艺术类的早教,完全是跟我们那个年代不同了吧?
  罗珍:完全不同,其实我觉得艺术方面的早期教育,我们更注重孩子等于对自然、生活的一种观察,让他用艺术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学前,6岁之前,观察能力是第一位的,不用去教小孩技法的,他只要会看,任何东西都能画出来。
  主持人:不用说什么比例,什么样的色彩。
  罗珍:完全不用,因为6岁之前绘画是儿童的第二语言,很多东西是天生的,如果6岁之前我们的孩子不爱画画,不喜欢用这种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那不是老师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主持人:那现在家长乍一听好像也很重视艺术,给孩子报一个舞蹈班,一个小提琴班,一个钢琴班,那您觉得什么样的艺术教育是比较成功的?
  罗珍:我觉得艺术的教育一定带给孩子的是他的能力的成长,智力的开发都不是特别的重要,艺术带给孩子一个是观察能力的成长,这个太重要了。如果我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不知道如何去感受这个世界,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情感,你这个人活的是不鲜活的,缺少生命的那种新鲜的感觉的。
  张奥:今天我采访了一个人,郭先生,他也是您的学生,他是5岁的时候他说他开始跟着您学画画。
  主持人:他如今已经是一个先生了,过去四十年了。
  张奥:真的是,我们有一个问题问他就是您说小时候学画画到底对你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郭先生:不同的孩子本身就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选择,就是有的孩子他如果本身对艺术比较敏感的话,他就容易喜欢这个,小时候学习的时候比较容易引导,我以前就是对艺术感兴趣,我就很容易去寻找,接受引导,对于释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算是很有帮助的,长大了有时候可能会犹豫不定,但是都会考虑着做,并且对朋友还是有帮助的,反正我在版报或者讲故事什么的,这基本都是我的事,现在随便给人讲个笑话或者编一个有意思的事随口就来,也不会冷场那种,可能这种能力能够培养出来,联想能力很强。
  主持人:通过几十年以后他的声音你能不能判断出去是哪个孩子吗?
  罗珍:那边学校应该是我们用自己完全新的一种教育方式,那是我第一波的学生,所以我对他们印象太深刻了,当他们真的走入社会,就是上到大学,然后走如社会回过头来再思考我们那个时候给他们的教育方式,我真的挺感谢他们的,因为他们真的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能够带给孩子的这种成长,就是它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它能够带来孩子,就是他未来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
  主持人:这就涉及到一个时间的问题,看来是已经,启想教育已经办了很多很多年了,最初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让您觉得您要做这样一个事业?
  罗珍:其实办启想我们也没有多久,也就大概两年多的时间,之前我一直在现在的教育机构从事儿童艺术教育这个专业,为什么要专门去做,就是要做这个品牌,就是做一个,因为第一中国它是物质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人们一定是需要精神层面的东西的,我们看到现在社会的这种现状,我们大家心理都很清楚的,完全是一个物化的社会,人对精神是完全没有追求的。但是艺术我觉得恰恰能够带给人们是未来如何去生活,而且现在体制内的教育,它是没有这个平台。
  张奥:真的没有,学校里的艺术课是不可能这样上的。
  罗珍:对,完全是不,像现在的机构已经算很不错的了,但是它还是有一定的制约,所以就有了一个想法,就是能不能我们做一个中国的能够在世界上立的住的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个品牌化的东西。
  张奥:罗老师我觉得您还是应该给听众朋友们介绍一下,就是在你们那到底怎么教小孩?都说是和传统的不同,那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主持人:然后开启想象,让他感受,能不能把一些具体的教学的方法给我们听众讲一讲。
  罗珍:好,我就举一个例子努力生长的小种子,正好我今天带了一套跟我们的课程有关的产品,叫努力生长的小种子,因为我们强调儿童的生命美丽,就是要突破艺术,能够上生命成长能够更健康,然后让他未来的生命能够真的是精彩、丰富,所以我们就一直在提倡这个概念。我讲努力生长的小种子这个内容,我们是先干吗呢?我们会拿很多的种子,放在布袋子里面,不跟孩子讲什么,就让他去猜,闭着眼睛,然后用心去体会,去摸那个种子让他猜是什么东西,因为它那个种子有大小的不同,形状的不同,甚至上面还有很多不懂的肌理,这个时候他的专注力完全是在手上,通过手去感觉它的质感,然后当孩子猜出来是种子,他把他那种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以后,我们会让他把这个种子拿出来,那他在用视觉去感受、再看然后去分析,看它的颜色、形状,因为什么?就是我们的五感,眼、耳、鼻、舌、身就是一定要高度统一起来,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才是非常敏锐的。所以你会看到,我们首先是调动了他的触觉,然后是他的视觉,然后是味觉,还要尝,就是他对种子的认识,完全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张奥:不像以前老师说,同学们看,这是种子,是不同的。
  罗珍:对,因为他要学会,要掌握看世界的种方式,那么这个过程完了以后,老师就会讲小种子的生长的过程,会给他看一段视频,这个小种子是如何从土里面钻出来,因为现在网络非常发达,我们可以用应用的技术让孩子来认知,但是未知对于他来说只是一种视觉的经验,他并没有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一种经验的,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就会引导孩子们,让他自己扮作小种子,他要做这个游戏,蹲在那,等着着他像婴儿的时候在妈妈的肚子里的状态是一样的。
  主持人:我幼儿园的时候就因为不会演戏,所以每次一排练这种小剧我演一棵大树。扮演一个小种子,然后自己用肢体的动作来模仿那样一个小种子。
  罗珍:模仿一个小种子一个成长,就是破土而出,钻出泥土的那一刹那,他知道他要用力,钻出泥土以后,植物的生长是要靠枝叶去拓展生命的空间,所以他再用手和手臂使劲向两侧去伸展,向上去伸张,感受生命生长向上的那种原动力。
  张奥:我看你给我们带来那一盒,创意盒里面还有一些是颜料,那些东西是怎么在课上结合起来呢?
  罗珍:颜料就是说,色彩也是一种工具,是我们视觉语言表达的一种工具,它是一种媒介,我们每个人的感受,就是说我们高兴你可以是红色,他可以是蓝色,我可以是绿色,每一个孩子他感受这种生命向上的力量,他可以选择他认为合适的颜色来表达。
  主持人:罗老师,您刚才给大家讲的例子,一个小种子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受,我更觉得它是一个想象力的培训,但是咱们既然是艺术中心,艺术是怎么体现出在教育当中体现出来的?因为我们传统的认为艺术,那无非是音乐、画画等等其他的,那这些元素在教学当中怎么体现?
  罗珍:是这样,就是你孩子体验完了以后,它是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的,尤其是视觉,像绘画就是视觉语言,视觉表达的一种方式,那么孩子他就会用色彩、线条,还有一些就是不同的材料来进行自我的这种表达,我觉得让孩子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孩子审美经验的一个积累,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要靠一点点积累的,不是说我去给他讲一个知识,红和绿互补色,或者对比是颜色的冷和暖是一个冷暖的对比,但是他是一定要体验的。
  主持人: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方式,就区别于一些普通的艺术培训班,比如说素描怎么办?中国画怎么画?或者说小提琴的指法,具体的姿势,就区别于这一些很生硬的培训。
  罗珍:那个我觉得他更侧重一个技能技巧的学习,这个它是挖掘你内在的潜能,然后让你把你的感受转化为一种表达,艺术表达,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特别强的创造力激发他创造力的过程,因为每个孩子他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他有个性化的因素在里面,他在表达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你会看一个内容,班上没有一个孩子和最开始是一样的。
  张奥:我去过你们那个网站去看孩子们自己的画,我感觉有的像大师的作品,特别的美,跟现在,比如说我们小时候画那种特别规矩,几乎是十个人画一个样子的那种画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还看过你们的一些视频,比如说你们有的时候会用一些食材来让孩子组建一些创造,比如就是可能孩子用食材来创造自己作品的时候还要去讲一个故事,我觉得这是挺有趣的。
  主持人:他刚才说到在用菜展示的东西的时候,赋予他一个故事,有弟弟、姐姐,他赋予他很多生命和角色。
  罗珍:对,因为万物皆有灵,在孩子的眼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孩子在用蔬菜来摆他的脑子当中的故事的时候,就是表达的时候,他是赋予它情感的,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再去引导孩子,在用语言表述出来,那么这个孩子的能力的这种语言,包括语言和艺术的表达的这种能力都是完全不同的。
  主持人:其实说到幼教,儿童的早教,家长我觉得现在肯定是重要性已经意识到了,但是往往努力的方向有些偏差,往往让家长觉得身心俱疲,孩子也觉得负担很重。再加上现在早教市场上也是鱼龙混杂,所以很多人的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罗珍:对,包括很多一些大的国外的品牌进驻到中国,开了很多的早教机构,我觉得这是资本运作的一种方式,它是为了盈利。
  主持人:孩子的钱比较好赚。
  罗珍:因为大家作为家长,谁都会舍得为孩子付出所有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家长,他所受教育的背景,他是没有这种分辨能力的,然后他就趋之若鹜,完全是靠广告这种,去相信广告的东西。但是你想想广告的东西是那么真实的吗?
  张奥:我看到过有一些广告,1岁婴儿的MBA,帮你实现婴幼的无缝连接,我想说孩子好苦啊,1岁就可以接受MBA的教育了。
  主持人:而且我也听说过朋友给我讲的经历,说现在其实早教机构学的很聪明,也不是说完全按照广告,他会要求家长来试听几节课,家长的钱也不是那么好赚,但是他觉得可能里面有一个问题,家长听起来确实觉得这家机构很好,但是他觉得这个机构是不是只是想为家长留下一个好印象,让家长觉得他们办的很专业,但其实站在孩子的角度,未必适合孩子。
  罗珍:对,因为我觉得是这样,家长我们先说他的试听课,你像我们的试听课是专门准备的,孩子你这个周末来,你多大的孩子,我就直接让你插到年龄段的班去感受,那么现在其他的很多机构是试听课是专门的试听课,他是排出来的,他会找最好的老师来上试听课,然后让你感觉到很好,但是你真的把孩子扔那以后,就是说这个效果我觉得就不这样子了。
  主持人:那罗老师,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给家长一些建议,怎么去甄别幼教机构,什么样的算好一些的?什么样的就基本上觉得不要去碰的?
  罗珍:我觉得第一点是可以去问一问已经上过的家长,你到那去咨询,肯定就出来的家长,而且我觉得你不要去问刚开始上这种机构的,一定要上过一段时间以后的那些家长,这是一个小窍门。第二个就是你真的要去看看它的课程体系,因为我们所说的所有的教育是一定要靠课程来承载,然后靠它每一节课的教学的具体细节来实施的,但是这方面家长不太懂,就是认为怎么去看这个课程体系,你就看看,家长你自己养孩子,就是你对每个,你自己的孩子就是说这个年龄段小孩喜欢什么,他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那么你就看它的课程跟你对应的这块,有哪些内容你孩子感不感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张奥:我也觉得小孩对任何一个兴趣班都是说我不想去,我周末就想在家待着,我不知道罗老师那的孩子们爱上课吗?
  罗珍:我们那的孩子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到我们这来上课,因为他会很快乐,孩子会觉得很好玩,但是我们老师背后付出的是巨大的努力,因为我们是让孩子在一种快乐和玩的当中去学习的,很多东西就是孩子是无意识接受的。
  主持人:说到老师付出的努力,现在机构在老师这方面,不管在招聘还是说后期的培训,包括是不是也会有老师之间互相开一个研讨的会,说怎么样去改进我们的教学?怎么样孩子会更喜欢?会有这样的一些过程吗?
  罗珍:会有,因为我们在做教师培训的时候,我们是完全跟以往的传统的教师培训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些老师他是没有孩子的,大部分老师是自己没有生过孩子,他没有小孩,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但是我们通过心理学的那种体验的方式,让他知道,他的问题源于童年父母给他什么样的一种方式,所以他在重新对待孩子的时候,那个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张奥:积极正面、正能量,让孩子感受到那种正能量,而不是说你这个地方做的不好,你应该改,不会有这样。
  罗珍:对,你要先解决老师的问题。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在一小段广告之后,我们继续跟启想儿童艺术中心的罗珍老师交流。
  主持人:现在儿童的早教是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各种教育机构也是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专注于艺术教育的企业,启想儿童艺术中心,我们现在有请启想儿童艺术中心的创始人罗珍老师。我们继续来说早教的话题,现在刚才也提到,儿童早教的市场雨后春笋,说明这块的需求很大,您觉得婴幼儿需要接受的一些早教是什么?有哪些其实是不必要的?
  罗珍:我觉得婴幼儿接受的早教应该就是让他对于自然的认识、认知,让孩子在玩当中去对生命的永恒的规律有一种认识,那么你像过早的去学英语,然后去学所谓的知识,数学,这些一点意义都没有。
  主持人:有一句话坑了几代人,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觉得老张家的孩子唐诗300首会背100首,谁家的孩子现在会画素描了,谁家的钢琴已经过几级了,我家的孩子除了玩什么都不会,家长也想让他有快乐童年,但是就被周围的这些人逼的没有办法。
  罗珍:这是我们的教育体制造成的,他是要靠一种方式来评价所有的孩子,那就是考试,但是那个东西是死的东西,它并不是能够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他都有个性化的东西,但是我们的教育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然后有一个共通的标准,然后所有要求都是一样的,它不适合我们真正作为人的一种教育。
  张奥:所以说我们现在在说为什么中国出不了自己的乔布斯,其实我们可以在教育体制上,包括从小这种幼教,包括中学、小学这种应试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去找一点问题,我看到其实网上很多家长也在跟我们互动,他们也看到,您是专注于艺术领域,然后可能也谈到了画画,他们说如果小孩子学画画,应该学哪方面的画画比较好?这种问题是不是也都存在误区的?
  罗珍:基于他们自己的背景,他们认为艺术还是传统的表达方式,艺术只是画画,首先家长要明白一点,是什么呢?艺术只是一种媒介,一种工具而已,它是要为人的表达来服务的,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目标,就是我学艺术我会画这个东西,我会画那个东西,不是这样子的,它只是一个媒介而已。
  主持人:其实这也反映出当前的一个功利的心态,觉得我孩子早教花了几千块钱,几万块钱,总得会点啥吧,你看我孩子原来提笔就会画一个圆圈当太阳,现在会画一个鸡蛋了,会画一个小狗了,他会觉得这个他觉得钱没有白花,但是孩子在无形当中,应该去培养的东西他就忽略了。
  罗珍:对,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就是让孩子从小知道他心性的自由,佛教里讲一个叫空,就是你童年给孩子留有多少的空,他未来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主持人:你别给它填满了。
  罗珍:而且我觉得在童年期,就是一定要给其他丰富的这种感官的体验,这样他的感觉,第一他的感觉将会很敏锐。第二他能够感受到,就是同样一件事他能感受到更丰富的东西,实际上这是创造的基础。
  张奥:在我们上节目之前,罗老师就跟我说她说你知道为什么德国诺贝尔获奖者是最多的吗?说因为他们0-6岁的早教是不教任何东西的,孩子们就是玩。
  罗珍:就是玩,然后包括艺术方面,他都是玩,随你怎么玩,但是他那个老师都是会给你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让你小孩去动手,然后去玩不同的材料之间,让他自己放开了,想怎么弄就可以怎么来做,但是我们的家长就你不能动这个,你不能动那个,这个有危险,那个有危险,你像在我们的机构里面,3岁来了小孩就动剪刀,我们从来没有出过任何的问题,但是在家里面,家长会让孩子动剪刀吗?
  张奥:肯定不会的。
  罗珍:那你想象我们所有的经验都是要靠体验的。
  主持人:反正也不是我的孩子。
  张奥:不会有小孩在你们那扎到,家长来找吗?
  罗珍:没有,一个是我们小伤还是有一点点的,你像我们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都去用胶枪那个很烫的,但是小孩知道烫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去做了,而且他家长会很接受,因为什么?我就说你告诉他那个东西是烫的,你不让他摸一下,他永远不知道烫的感觉是什么。
  张奥:所以让他们自己去判断这个东西到底该不该碰。
  主持人:其实儿童教育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
  罗珍:对,我们太过度保护了,因为我们有的来的那些孩子动手能力非常的弱,我就说其实从我们人真个的从远古发展的一个状况来看,手的能力实际上代表了人的能力。
  主持人:说到这儿我必须自我检讨一下,前段时间在装修,买了一个床头柜,然后非常好看,但是过来的时候是一块一块板子,快递寄过来的时候都是一块块板子,然后各种各样的螺丝、还有抽屉的滑轨,都是分散的,一包一包,来了以后,我发愁大概能有10天的时间,其实我是没有那个勇气,我就是觉得我认为我肯定是装不上的,就这个东西我觉得就是专业的工人,认识来干,但是你说你要把它化成一道物理题或者数学题我可以把它接的非常好,滑轨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数学怎么怎么立体的东西,我可以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它就摆在那我非常恐惧,我觉得我的能力是达到不到的,但是没有办法,就是厂家,无论如何因为在外地,这边又没有分支的机构,厂家是无论如何不会给你装,你自己不用反正你钱也付了,你不用也可以,硬着头皮装也装出来了,大不了就试,好几种螺丝,这个不对就是那个,那个不对就是那个,往往你就把它放在那,仔细观察了大概有10分钟,什么都不干,慢慢慢慢也就清楚了,一点一点比着我就做出来了。从现在开始我觉得家里再有什么家具我再去装起码有勇气,我觉得这个是我童年的缺失。
  罗珍:对,所以你刚才童年的时候动手少的话就已经反映到你未来的生活的状态,包括你生活的品质,我觉得如果孩子从小接触艺术的话,生活的品质他是不一样的,他的衣食住行完全是按照美的要求去对自己这样来,要求自己来这样生活的。
  主持人:所以我自己就认为,咱们,包括跟张奥、跟上一代,童年的差距就是咱们被管的太多了,因为你想我们的父辈从小在农村长大,就是爬山、下水,然后也没有什么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但是咱们从小来说,就是看书写作业就是这样,所以对我爸来说,家里没有什么难的,家里什么工具都有,马桶坏了,或者太阳能漏水了,水管怎么着,暖气怎么着,自己一研究那东西就能弄好,而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找物业、找厂家,打客服,就是这样一种思维。
  张奥:所以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我们有下一代的话,一定要让他尝试这种新的教育方式,不要像我们这样,什么都不会做,甚至不敢去尝试。
  罗珍:其实我在带学生,因为我们每年暑假都带学生出国,我当时有一次感触特别深,我们的孩子比人家大,当时蹦蹦床上有四个孩子,两个中国的孩子,两个德国孩子,我们的孩子跟人家差异太大。
  张奥:这在蹦蹦床上都能看出来吗?
  罗珍:对,就是人家的那个孩子身体的灵活度跟我们的孩子就完全不一样,而且他一直就是他的活动量是非常大的,我们的小孩第一蹦不了多高,第二很恐惧,第三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体能就跟不上,差异特别大,我当时就特别有感触,我说你们看看这是国外的孩子,这是中国的孩子,我说家长你们看看你们更希望孩子是什么样的。
  张奥:我能想象那种场景,就是外国的孩子肯定也是连蹦带跳特别开心,会表现自己,但是中国的孩子就像,人越多越不好意思,就在那一直,一个姿势在蹦,蹦一回可能觉得很没意思,就不玩了。
  主持人:咱们也在一小段广告之后继续来和罗珍老师交流。
  主持人:罗老师好不容易来一趟抓住她给家长们解决更多的一些困惑,网上有一位家长在问,孩子不听话,很调皮,什么样的教育能够让他听话?
  张奥:有吗?
  罗珍:应该是没有吧,因为每一个孩子的这种自信是完全不一样的,他调皮不听话,那么一定是他要去用他的方式去感知,认识这个世界的,是因为我们给他的限制太多了,所以他调皮、不听话。
  主持人:那在罗老师的课堂上,如果有这样的,不听老师话的,难管的,比如说老师说咱们现在孩子开始模仿种子发芽的过程,比如有的孩子就不模仿,还去干扰别人,在课堂上横冲直撞,然后自己玩的非常开心。
  罗珍:我们有这样的孩子。
  主持人:那拿他有什么办法?
  罗珍:我们老师会从这个孩子身上观察,观察这个孩子,然后去找哪怕非常非常小的一点点的优点,去鼓励他,其实这种孩子他有的时候,就是如果过分的这种表现的话,他是心里面需要关注的。
  主持人:他要引起你注意。
  罗珍:对,所以老师对他的关注度就比较高,然后去鼓励他,让他建立自信,慢慢慢慢就调过来了。
  张奥:所以不应该说把这个孩子,比如以前我们那个年代,可能把这个孩子关到一个小屋,就是说你在这反省一会吧,或者关禁闭一会儿,这种真的是完全不对的。
  主持人:再来看看家长的疑惑,说到艺术教育,如果我的孩子对于画画、橡皮泥这东西不感兴趣,你让他信马由缰的画,他就不爱动笔,怎么办?怎么启发他?
  张奥:或者送到你们那能有改变吗?
  罗珍:有,这种孩子蛮多的,我就一直跟家长讲,5、6岁之前,孩子不愿意画,不愿意跟艺术接触的话,那不是家长的问题就是老师的问题,一定他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受到过非常大的一个打击,就是他完全在这方面没有自信,因为绘画是孩子第二的天生语言。
  主持人:所以孩子如果不喜欢绘画,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这不是正常的现象。
  罗珍:对,不是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会跟家长去沟通,去了解一些情况,我们说刚开始不会去管他,但是我们老师会观察他,然后看他对什么感兴趣,从那个兴趣点再去切入。我们有的小孩刚开始来很抗拒,但是经过将近一个学期,完全不一样,就最期待的就是每周到这儿来。
  张奥:我觉得不同的是老师对个体是特别关注的,而不像我们那个年代,就是老师在上面讲也不管孩子到底能不能接受,可能有的孩子特别认真,老师就集中的给这些孩子讲课。
  主持人:就是好学生。
  张奥:不好的学生你只要在那不捣乱,我们也就这堂课也就这么混过去的,但是事实上现在完全已经转变了,要关注到每一个个体。
  主持人:还有的家长问的问题就比较实际了,就是说在罗老师在您那培训,到底时间上、费用上有没有一个的说明?
  罗珍:时间上我们现在主要是周末,然后3岁之前我们还没有做,因为我们觉得还没有准备好,实验完,我们主要侧重的是3岁开始,3岁到大概16岁吧,我们现在大的孩子比较少,小孩子偏多一些,因为大的孩子也一直是在我们的方式教育,就是跟上来的。
  主持人:那现在周末两整天都要上课吗?
  罗珍:对,周末两整天,我们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内容,就是博物馆教育。
  张奥:带孩子们去博物馆。
  罗珍:对。
  张奥:这个我喜欢,你看我们小时候就是带我们去烈士馆,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没有艺术上的教育,我前一阵去法国,他们去卢浮宫里面,他们那些小孩天天在博物馆里面转,随便找一个名画,自己拿着本在那模仿,虽然画的不怎么样,但是你觉得他们特别幸福。
  主持人:艺术是熏出来的。
  主持人:而且博物馆一定不是说一提到,那地方我去过,去一次和去几次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罗珍: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做孩子的博物馆教育的时候是有选择性的,一定会找那些孩子能够感兴趣的,能够适应孩子的,然后做博物馆教育活动,因为我们是中国第一个做儿童博物馆教育的。
  主持人:那罗老师,您那那些孩子送过去的费用大概需要多少钱?
  罗珍:一年8000多。
  主持人:一年就是每个周末都去上课?
  罗珍:没有,是36次课。
  主持人:那一次课算是一天?
  罗珍:一次课是,不同年龄段时间不同,小一点的是一个小时多一点点,大一点的孩子是一个半小时。
  张奥:有些人会说你们的课有点贵,那我想罗老师可不可以解释贵在哪?其实我知道我们有一些原料,或者是让一些孩子们玩的材料其实都是挺贵的。
  罗珍:我觉得就是贵,我们要有贵的道理,第一你刚才说的材料,我们用的材料都是最好的东西,为什么?就是说他的审美,包括色感,如果你查的东西和好的东西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就是包括材料上,我们就给孩子建立一个比较高的审美的品味,这是从材料上。第二个我觉得家长要转变一个他的认识,因为孩子的教育过程是不可逆的,过去就没有,就这个年龄段,过去就没有了,不同的年龄段我们要给孩子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那么你想想这个班上30个孩子和这个班上10个孩子的,首先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是不一样的。第二就是老师,我们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就是老师他要懂心理学,然后懂如何去跟孩子沟通,他要做一些,不是职业的美术方面的培训的,是心理方面的。
  张奥:另外我知道,像你们的颜料有的是可以吃的,因为小孩有的时候就直接把染料往嘴里放,这可能是贵的一部分。
  罗珍:说到染料,因为尤其是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因为染料就是牵扯到安全性,所以我们,包括我们用的染料都是符合欧洲和美国的安全标准的,是可以吃的东西。
  张奥:所以贵是有道理的。我们看最后一个问题,一个创业者,他也觉得,他说幼教领域、早教领域都是非常有商机的,他想问问,比如说申请执照到机构的定位,包括选址招生,包括到价格等等到推广,有什么建议可以给他吗?
  罗珍:我觉得首先这个创业者,你来做这个,如果是投资人的话我们另说,首先你要对它感兴趣,你真的去爱这个行业,我觉得你才能够做好,你做的很多事情是带着爱的,那么因为小孩子他那么小的年龄,就是他是非常敏感的,你这个东西带不带爱他是一下能感受的到的,所以我觉得首先就是你来做这个行业的时候,你真的有没有这种出于源自内心的对于孩子的爱,我觉得这第一位的。包括什么申请执照,他们一般就是现在都有行业的那种协会,他会有很多的标准和流程。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你的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就拿艺术来讲,艺术早教,艺术教育来说,你有没有真正的核心课程?就是你的特色是什么,我们很多机构是直接从国外引进来的东西,但是真的适合中国的孩子吗?
  张奥:这还需要创业者们自己去想一想。
  罗珍:其实很多东西源于你对这个行业的一种认识,就是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判断能力。
  主持人:好吧,非常抱歉,因为时间的关系得打断了,也是听的意犹未尽,非常感谢启想儿童艺术中心的创始人罗珍老师来到我们直播间做客,跟大家分享了这么多关于早教的一些内容,谢谢罗珍老师。&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吉媛媛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财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比较好的儿童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