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亚铜铜加硫的颜色

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后得到的Cu中常常混有少量Cu2O.Cu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现将5g&Cu与Cu2O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4.8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含单质铜的质量为(  )A.4.8gB.4.72gC.4.64gD.4.6g【考点】.【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催化剂质量守恒.【分析】将5g&Cu与Cu2O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铜不参加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是因Cu2O→Cu引起的,宜用差量法解答.【解答】解:设原混合物中含Cu2O的质量为xCu2O+H2SO4=CuSO4+Cu+H2O.&&&& 固体质量减少144&&&&&&&&&&&& 64&&&&&&&&&&&& 144-64=80&x&&&&&&&&&&&&&&&&&&&&&&&&&&& &5g-4.8g=0.2g&&&x=0.36g则原混合物中含单质铜的质量为5-0.36=4.64g;故选C.【点评】差量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量成比例的关系进行计算的一种捷径.该方法的关键是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再由比例式求解.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33真题:2组卷:3
解析质量好中差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_百度作业帮
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
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
Cu2O+H2SO4=Cu+CuSO4+H2O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当前位置:
>>>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
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如下反应:Cu2S+2Cu2O=6Cu+SO2↑,下列对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2OB.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反应中,Cu2S和Cu2O中的+1价Cu元素得电子生成0价的Cu,所以Cu2S和Cu2O都是氧化剂,故A错误;B.反应中,+1价Cu元素得电子生成0价的Cu,所以Cu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C.硫化铜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D.根据Cu2S+2Cu2O=6Cu+SO2↑知,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6:1,故D错误;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主要考查你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某些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判别的依据) 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史: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氧被夺去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对物质的认识存在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隔离开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到从表面上看化合价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与还原统一在一个概念下,再透过现象看本质,化合价的变化是有电子得失或偏移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不是看得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得电子的难易;  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不是看失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失电子的难易。  eg:氧化性:浓HNO3&稀HNO3还原性:Na&Al
2、有新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eg:C(金刚石)==C(石墨);3O2==2O3(放电);P4(白磷)==4P(红磷)
3、任何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或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4、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元素具有最高价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eg.H3PO4、H2SiO3(或H4SiO4)两酸均无强氧化性但硝酸有强氧化性。氧化还原的表示可用单线桥也可用双线桥:
一、双线桥法:
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或原子团。
标变价   明确标出所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价的元素不标化合价。
连双线  将标化合价的同一元素用直线加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注意:箭头的起止一律对准各元素)
标得失  1.标电子转移或偏离数   明确标出得失电子数,格式为“得/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子个数×单位原子得失电子数”   
&&&&&&&&&&&&&&&&&& 2.标化合价变化   一律标出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化合价升高”“化合价降低”这两种写法,不可写为“升价”“降价”等   
&&&&&&&&&&&&&&&&&& 3.标出元素反应类型   一律标出元素所发生的反应,“被氧化”或“被还原”,其余写法均不正确   
&&&&&&&&&&&&&&&&&& 4.检查得失电子守恒   检查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如不相等则重新分析。
二、单线桥法: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发生转移(得失或偏移),也就是在反应物中有元素电子发生得失或偏移,这时用一条带箭头的曲线从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得到电子的元素,并在“桥”上标出转移的电子数,这种表示方法叫单线桥法。
(1)标价态明确标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
(2)连单线连接方程式左边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箭头一律指向氧化剂
&(3)不注得失标出转移的电子的总数,这里不用像双线桥那样,仅需直接标出电子总数
注意事项:&
(1)不得标明"得"或"失",否则是错的
(2)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指向氧化剂注意:为了规范起见,单线桥法最好不用于自身氧化还原的反应,因为那样标记会使反应中的电子去向不明确,故在自身氧化还原的反应方程式中最好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无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历程: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一般规律: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判定:物质的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得失电子的数量无关)。从方程式与元素性质的角度,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有无与强弱可用以下几点判定:(1)从元素所处的价态考虑,可初步分析物质所具备的性质(无法分析其强弱)。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H2SO4、KMnO4中的S、Mn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S、SO2等。(2)根据氧化还原的方向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时,如氧化产物中元素的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如是否需要加热,是否需要酸性条件,浓度大小等等。 电子的得失过程:
其过程用核外电子排布变化情况可表示为:
发现相似题
与“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1922242570209159245341134066188276【答案】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情况;通过计算可以判断原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解答:解:(1)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无明显现象,说明红色固体中不含有氧化亚铜,假设一成立.故填:一.若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仍有红色固体,不能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铜,因为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也能够生成铜.故填:不能.(2)假设3克红色固体中只含有氧化亚铜,设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X,Cu2O+H2SO4═CuSO4+Cu+H2O144&&&&&&&&&&&&&&643g&&&&&&&&&&&&&& X=X=1.3g,由计算可知,假设不成立,所以原红色固体中含有铜和氧化亚铜.故填:Cu和Cu2O.点评:计算时,可以假设3克红色固体是氧化亚铜,计算生成铜的质量,再和烘干后的滤渣质量为1.4克相比较,便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21、描述下列实验现象:①镁带在空气里燃烧
.②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
科目:初中化学
16、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善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基本要素.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来回答下列两实验中的一些问题.(1)实验室利用右图装置来测定KClO3和KCl混合粉末中KClO3的含量.①若读数时俯视液面,则测得的实验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无误差”);②若未待气体恢复至室温时读数,则测得的实验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无误差”);③在操作完全正确的前提下,测得的实验结果仍可能偏小,原因是.(2)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出现下列异常现象:①事先已检验证明,通入装氧化铜试管中的氢气是纯净的,但在加热试管时却发生了爆鸣.②试管中有亮红色的金属出现时,试管底部破裂.③试管中的氧化铜粉末全部变红后,又逐渐变黑.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考虑,分别简述产生上述三种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①.②.③.
科目:初中化学
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a克,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b克,共用去氢气m克,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A.9m克B.(a-b)克C.(a-b)克D.m克
科目:初中化学
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Ag,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残留物的质量为Bg,共用去氢气为Wg,此时生成水的质量应为(  )A.(A-B)gB.(A-B)gC.9WgD.Wg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3H2CH4+H2OCO+3H2,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 (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14:3.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计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②(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①装置C中出现红色物质.②称量数据如左表所示.
装置D的质量
装置E的质量
201.5g[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该实验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与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不符[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①图中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澄清的石灰水.②图中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HGFI(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氧化亚铜的颜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