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三三单元古文有哪些

人教版必修三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必修三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必修三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发布时间: 浏览:-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饿殍(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è) &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 &氓隶(méng) &度长薭大(duó) 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 贻笑大方(yí) &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 &&&&&&叩关 &&&&&&不测之渊 &&&&&&兵刃既接B、迁徙 &&&&&&须臾 &&&&&&约从离衡 &&&&&&防微杜渐C、崛起 &&&&&&堕落 &&&&&&追亡逐北 &&&&&&要言不烦D、谪戍 &&&&&&孝悌 &&&&&&锲而不舍 &&&&&&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危(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5、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心一也 &&&&&&&&&&&&&&用心:使用心力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C、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B、《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8、课文填空(7分)(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故,金就砺则利(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6)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20分)问&说(节选)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9.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审问而明辨之也&&&&&&&&&&&&&&&审:详细B.至于劝善规过足矣&&&&&&&&&&&&&规:法则C.忌之而不愿问焉&&&&&&&&&&&&&&&忌:妒忌D.问之人以穷其短&&&&&&&&&&&&&&&穷:穷究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A.问焉以求一得&&&&&&&&&&&&&然后以六合为家B.取其有益于身而己&&&&&&&&&师不必贤于弟子C.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则移其民于河东D.轻之而不屑问焉&&&&&&&&&&&吾尝终日而思矣11.填空(4分)《问说》和《师说》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侧重强调从师的重要性,《问说》重在强调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采用了的论证方法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3分)译文:&&&&&&&&&&&&&&&&&&&&&&&&&&&&&&&&&&&&&&&&&&&&&&&&&&&&&&&&&&&&&&&&&&&(2)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3分)译文:&&&&&&&&&&&&&&&&&&&&&&&&&&&&&&&&&&&&&&&&&&&&&&&&&&&&&&&&&&&&&&&&&&&(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6分,每小题4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13.下面句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乎&&&&B.庖丁释刀对曰&&&放下C.善刀而藏之&&&&&&&&&&&好的&&&&D.进乎技矣&&&&&&&超过14.下列选项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臣之刀十九年矣”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C.善刀而藏之&&&&&&&&&&&&&&&&&&D.始臣之解牛之时15.下列选项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A.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B.善刀而藏之C.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4,616.对上面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养生指维护生命的延续,而不使损害本有的生机,主是宗旨的意思,即根本的要义庄子借解牛说明养生之道B.刀比喻生命,也就是人刀用来解牛,就好像人在世生活要接触世上种种困扰和打击C.在庄子的笔下,本来充满血腥味道、繁重肮脏的解牛过程,却好像是一场美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一样庖丁解牛时的手、肩、足、膝的动作,宰牛发出的声音:都有节奏,有美感,充满了浪漫气息D.文章把三年前庖丁用刀的情况跟族庖,良庖用刀的情况对比,衬托出庖丁的超凡技艺(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6分,每小题4分)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17、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于是明年上计:第二年B.而君反以罪臣:怪罪C.子退而自察:亲自考察D.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古时官员自请退职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②斧斤以时入山林B、①景公迎而贺之曰&&&&&&&&&&&&②窥镜而自视C、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②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D、①君乃反迎而贺&&&&&&&&&&&&&&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19、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A.①③⑥ &&&&&&&&B.②③④&&&&&&&C.③⑥&&&&&&&D.②⑤2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治理混乱,因而受到景公的责怪&&&B.晏子受到景公责怪后,立下三年治理不好东阿自请死罪的军令状,改道易行,廉洁自律,一心为民&&&C.晏子重新治理东阿,忠于国事,政效显著,第二年年终考核地方官治绩,景公亲自迎接并向他祝贺&&&D.晏子对景公错误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决定不再干预晏子治理东阿三、表达与创新(10分)2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①科学追求完美、和谐与真实②优秀的科普作品不但能传播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还能激励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③阅读科普文章,可以启迪心智,带领我们在科学海洋中(áo)游④阅读科普文章,要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mèi)力(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áo(&&&&&)游&&&&&&&mèi(&&&&&&)力(2)文中有一处用词不当,请加以改正(2分)“”应改为“”(3)文中有一处句内语序不当,请加以改正(2分)“”应改为“”22、根据情境,补写下列语段(4分)生活中,人们为避免伤害彼此的感情,常使用委婉语如:不说“你不要抽烟了”,而说“抽烟有害健康”;不说“你考得太糟了”,而说“”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选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台湾著名实业家王永庆出身于贫苦家庭,又是长子,从小就担负了很多粗重的活每天一大早起床,赤着脚,翻过小山去挑水,往返五六次,之后再帮着做其他家务做完了,才匆匆赶六七里山路去上学由于从小生活环境如此,后来他到外地谋生,什么苦也都能吃得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开创了一番事业因此,他常对人说,他之所以有今天,多亏年轻时吃够了苦他又说:“我成功的秘诀无他,就是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参 考 答 案&1、D (A luò—làB pàng—pánC yáng—xiáng)2、D (汇—荟)3、D (A 取胜B 尽C 超过)4、D(“南”,名词做状语)5、D (名词作状语,其余名词活用为动词)6、A (因为思想)7、D (“欧阳修”为“苏轼”)8、(1)以五十步笑百步&&(2)木受绳则直&&(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弟子不必不如师(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6)申之以孝悌之义9.B(告诫)10.C(A 来;拿B.对;比C 都解释为“就”D 表并列关系;表修饰关系)11.求问(好问)&正反对比(对比)12.(1)肯定自己却否定别人,这是世俗的通病(2)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13.C(修缮,通假字)14.B(动词“到”,的,代词“他”,放在主谓之间)15.D(并列,修饰,何况,转折)16.D17、C(意为“省察自己”)18、D(A 认为B 连词,表承接C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 ①却,反而 &②才)19、C20、D21、(1)遨&魅(2)“激励”应改为“激发”(3)“完美、和谐与真实”应改为“真实、和谐与完美”22、答案示例1:你还要继续努力答案示例2:发挥不理想,还得加油23、略上一篇:下一篇: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10/1407/1706/2606/2502/0702/0702/0702/0702/0702/0702/0702/0702/0712/1412/1004/1909/1206/3012/2009/1505/1109/0209/2603/1312/0607/0312/2510/1602/2609/18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必修五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高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必修五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26|
上传日期: 07:30:1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必修五.PPT
官方公共微信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古诗文背诵默写复习题与答案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古诗文背诵默写复习题与答案
&&&热&&&&&★★★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古诗文背诵默写复习题与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9:07:48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古诗文背诵默写复习题
《蜀道难》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开国何茫然。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
3、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4、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
5、问君西游何当还? 。 ,雄飞雌从绕林间。
6、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7、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琵琶行》
8、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9、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
10、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
11、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
1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 。
13、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14、 ,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
15、今年欢笑复明年, 。弟走从军阿姨死, 。
16、去来江口守空船, 。夜深忽梦少年事, 。
17、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18、其间旦暮闻何物? 。 ,往往取酒还独倾。
19、岂无山歌与村笛, 。今夜闻君琵琶语, 。
20、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 。
《杜甫诗三首》
21、玉露凋伤枫树林, 。 ,塞上风云接地阴。
22、丛菊两开他日泪, 。寒衣处处催刀尺, 。
23、群山万壑赴荆门, 。 ,独留青冢向黄昏。
24、画图省识春风面, 。 ,分明怨恨曲中论。
25、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26、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28、 , 。此情可待成追忆, 。
29、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
30、 ,当时七夕笑牵牛。 ,不及卢家有莫愁。
《寡人之于国也》
3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32、不违农时, 。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 ,王道之始也。
33.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申之以孝悌之义, 。
34、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 。
35、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
3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38、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39、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40、 , ,用心躁也。
《过秦论》
41、奋六世之余烈, ,吞二周而亡诸侯,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4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43、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 ,天下云集响应,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44、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45.传说中让金主完颜亮垂涎三尺的杭州美景是“ , ,
。”《望海潮》中表现杭州百姓生活的句子:“ , ,
46.《雨霖铃》表现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的句子 , 。
47.《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 , , 。
48.《雨霖铃》中借“月”写别情的句子是 , , ;
49.《念奴娇》中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 , , 。
50.苏轼的生活和创作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历程和生活情怀的典型。他追求人生理想,宠辱不惊,高洁自持,即便是在被贬中,也像《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 , ”
透出冲天的豪气;虽说其中“人生如梦, ”似乎包含些许颓废的意味,然而综观苏轼这一时期的创作,像《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于人生挫折处的从容、乐观与豁达仍然是其精神的主流,更成为后世文人墨客题咏自勉的题材。
51.《水龙吟》中写远山的三句 , , 。
5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古英雄叱咤风云,“想当年, , ;”而怀才不遇之感愤尤深,“佛狸祠下, !凭谁问: , ?”
53.《醉花阴》表现相思之苦的句子: , , 。
54.温庭筠词有“梧桐树,三更雨,不到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声声慢》中“ , , ”,则意近之。
55.人们常常希望煮茶饮酒,箫与鹿品,琴送鹤行,在古典文化的海洋中徜徉。读《行路难》,我懂得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的信心;读《雨霖铃》,我懂得了柳永“执手相看泪眼, ”的悲戚;读《声声慢》,我懂得了李清照“寻寻觅觅, ,
,”的孤独。
《廉颇蔺相如列传》
56、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57、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今两虎相斗, 。吾所以为此者, 。
58、廉颇闻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卒相与欢, 。
【名著导读文学常识】
1、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 时期 英 国杰出的 戏剧 家和 诗人 。一生创作了38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及2首长诗。莎士比亚戏剧产生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包括 10 部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9 部历史剧(《理查三世》等)、2部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个时期以悲剧为主,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赛罗 》、《 李尔王 》、《麦克白》)、四部喜剧和一些14行诗;第三个时期包括3部喜剧和一部历史剧。他主要以38部无韵体诗剧名垂史册。
2、 历史剧 被认为是英国人对世界戏剧的独特贡献,而 莎士比亚 则是这一剧种的创始人。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莱特被塑造成 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 ,表现了他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3、《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哈姆莱特》安排了三条线索。雷欧提斯为了父亲复仇是主线,小福丁布拉斯为了父亲的荣誉和土地复仇是两条副线。《哈姆莱特》中写了几种背叛者,其中克劳狄斯背叛了亲情,乔特鲁德背叛了爱情,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背叛了友情。
4、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 夏洛克 、果戈里《死魂灵》(又译《死农奴》)中的 泼留希金、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郎台》中的葛郎台老头和莫里哀《悭吝人》(《吝啬鬼》)里的 阿巴贡,并成
为四大吝啬鬼。
5、《谈美》写于1932年,作者 朱光潜 字 孟实 晚年被尊称为“美学老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他是一位国学根基深厚,西学素养圆润的博学大家,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读美书简》。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写了《谈美》,全书共15个话题/信。
6.朱光潜所说的“免俗”的观点,也就是培养“美感修养”的问题。他认为“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秘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
7..朱光潜把美学上的“移情作用”称为“ 宇宙的人情化 ”,如“天若有情天亦老”。
8.《谈美》末篇《慢慢走,欣赏!》(这是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一幅著名的标语),其中说的是 “ 人生的艺术化 ”问题。朱光潜在这里表达出了他最根本的人生观: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他是用这种人生观劝告年轻人,好好珍惜生命,体味生活,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
试题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最近更新
&&&&热门关注
(阅:173789次)
(阅:32029次)
(阅:27691次)
(阅:26777次)
(阅:17736次)
(阅:17132次)
(阅:16808次)
(阅:15841次)
&&&&阅读推荐
位置导航: -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单元教学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  加入时间:  贾莉  点击:2186  评论数: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单元教学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这册书四课均是古文,古文首先解决应该是字词掌握问题。但学生大都误认为只要理解好重点字词和句式就等于学好课文。其实不然,古代语言中有着历久不衰的生命力,其有表现力的语词、句式、典故,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了解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
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人民的精神结晶,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文言作品对促使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养成良好价值观和人生观承担着德育的重任。文言文素养不仅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中国的文学大师们能取得彪炳千秋的成就,跟他们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是密不可分的。他们都接受过良好的古文教育,比如朱自清、冰心、巴金。就是身为科学家的杨振宁,至今不忘其从《孟子》中汲取到的精神营养,并常现身说法,告诫青年学子要学习古代经典。
但文言文的学习在一般的学生眼里,都有枯燥无味的感觉,片面地认为只要理解好重点字词和句式就等于学好课文。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知是不够的,更不用说可以体会课文蕴涵的文化精髓了。要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感兴趣,首先就要分析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先是文言文本身的因素。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会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而其思想内容都是围绕作者生活的年代展开的,在学生看来似乎没有时代意义了。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与文言文是存在着心理、时空差距的,这是阻碍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的原因之一。
再是考试的因素。&考什么学什么&是倍受批评却至今仍是学生信奉的最高信条。有不少学生高一就热衷做课外题,深信&熟能生巧&,在宝贵的打基础的学习时间中&曲线&行走,造成了严重的知识断层。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文言文试题仍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的学生对课本的作用产生了怀疑,对课文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文言文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再是教学的因素。首先,学习文言文,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字词句的知识,而且要背诵课文。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背诵的,而且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被动进行。在不知道背诵的目的情况下,这种机械式、应付式的背诵在学生眼里无疑是一种负担。其次,旧式的教学过于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带来的结果是,教师总是围绕着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上猛下工夫。或以应付考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带来的后果是,支解每一篇课文,大搞考点训练。这两种教学思想都忽略了那是一篇经典的古代作品,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与高考有关的,毫无生命力的知识。学生又怎能不&怕&且&厌&呢?最后,一方面,旧式教学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教法僵化,使学生日生厌倦之情。另一方面,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法,使本来就怕学文言文的学生倍增厌倦之情。
《归去来兮辞 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四篇文章,它们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抒情散文。前两篇是精读,后两篇是略读。由于所选的课文文体不同:《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一篇赋文,《滕王阁序》是一篇诗序,《逍遥游》是一篇先秦散文,《陈情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这四篇文章所抒发的感情也各不相同:《归去来兮辞》写回归田园的乐趣,《滕王阁序》写才士不遇的悲情,《逍遥游》表现人世的感慨,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追求,《陈情表》写至爱亲情。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可以约略看出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某些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散文极其强烈的抒情特征。一个&情&字是解读这四篇文章的关键,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当然基于文言文的特点,首先本单元应该解决的是文言知识点--加强文言文语言和人文积累,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所以每课在编排练习时我都把一些比较重要又容易出现理解失误的文言知识点一一变为活学活练的习题。
但我认为在初步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注重对&情&的理解和体会,披文入情,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熏陶和感染。高二学生大多是十六七的青少年,有着丰富的感情,教师适当介绍作者背景,对课文情感加以分析就可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揣摩出作者在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
《归去来兮辞》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不难理解,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一心两端&,&心为形役&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
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了解陶渊明写此文的一些特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让《归去来兮辞》的经典之处体现出来。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千百年为何它备受文人们推崇的原因才能真正找到。也才能让学生明白它的学处在哪里。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布鲁纳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借助学习者以往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才能顺利进行,所以要使学习者顺利地学习新知识,必须选择与他当前的智力水平相适应的形式来呈现新知识。&因此,必要的资料导入是必要的,所以我在做这个课题时就有意识的尽量收集了和课文理解难点有关的知识内容。
《滕王阁序》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文章由洪州的位置、地势、人才写到宴会,用铺陈夸张的笔法写出滕王阁的壮丽及周围的三秋风光,渲染宴会的盛况。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和身世感慨。本文写作技巧颇为高超。作者运用铺叙手法,进行叙事、写景、抒情,并将三者融为一体。首叙天文地理,次叙贤主嘉宾,再叙时令景物,然后描写阁内的近景和阁外的远景,接着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二句总收胜景,拓开笔势,转入抒情,先感慨古代失志者,再劝勉当今失志者,最后叙到自己,以谦词结束全文,甚为得体。全文叙事条理清晰,写景雄伟壮丽,抒情真挚委婉,显示出一种纯任自然,一气奔放的境界。
文章突破六朝骈体文的旧格局,带有新气象。文中词藻虽然华丽,但不晦涩,而且某些别出心裁的佳句,长期为人传诵,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文中典故不仅用得恰当,而且善于将古代事典中传诵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等等。
本文需要体悟的应该是其中作者情感的倏忽变化和原因。需要了解的是骈文这种体例的特点和行文效果。所以我在编写过程中一注意典故资料的整合,二注意了提供有关&滕王阁&这个地点特殊性的相关资料,三尽量详细的介绍了此文创作的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溢美之辞是本文的一个幌子,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才是文章的本质。文章的原题是《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在自己的锦绣文章的关键之处用&遥襟甫畅,逸兴遄飞&一语转入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中来。本文的语言赏析是第一要点,但是对本文情感进行赏析也极为必要。所以在进行体型编写时我有意识的增加了这一块的探究题。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像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庄子自论其写作手法曰:&以寓言为广,以重言为真,以卮言为曼衍。&本文的教学重点除了重点语句,文章的关键词语外,对庄子的哲学观点理解也很重要。让学生通过寓言对庄子的主张的理解客观而且少偏差,老师的引导很重要。所以我用了比较大的篇幅去说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句话在不同时代在不同评论家哪里的解释。让学生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性,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交融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能更辩证的理解本文的内容。如果能通过此文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古典哲学的魅力并且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当然更为理想。
《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读懂课文,把握其行文层次,体悟其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情真理切的特点,是学习的重点。课文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诸多文言实词是学习的难点。要对词语作分类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并积累。反复诵读,要求能背诵能默写,在诵读中加深理解。所以这一课先关的文言实词整理内容相对较多些,特别是我尽量的补出了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有关官职变动的词语和相关的古文化常识。
《陈情表》,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事;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的孝情。但是当他提笔写文章时,便把这三种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带而过,掩入对祖母的孝情之中,而对后一种感情则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因此,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应充分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学生处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节奏快速,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他们要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在实际教学中要关注文言文的时代意义,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文言文学习对于现代的价值。在语文教学应该不失时机地关注其&人文性&。如《陈情表》反映的是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亲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作者的这种感情带到现实中,让每一位学生换位思考,反思过去,总结教训,通过这一过程感受亲情的不可取代,亲情的可贵。所以我在处理此文习题时加入了其他几篇体现亲情的经典片段,已期学生有更深入的体悟。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文言文绝不是为了应对&高考&。让文言文学习成为传承文明、提升中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让文言文教学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才是真正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我们新一代的教师将继续努力探索,不仅通过课堂,也应该更好的借助先关练习资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之路中走的更稳当更有成效。
&&&&&&&&&&&&&&&&&&&&&&&&&&&&&&&&&&&&&&&&&&&&&&&&
作者:乌鲁木齐八一中学贾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语文必修四目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