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法老的世界第一章法老号 尼罗河游船在公元前人利用法老号 尼罗河游船的规律漫灌

知道点系列丛书-第一章 尼罗河的恩赐
第一章 尼罗河的恩赐
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
  埃及地处非洲北部,东有红海,北临地中海,东北一隅与西亚陆路相通,恰好处于亚、非、欧三大洲的联络处。从地形上看,埃及是个狭长地带,北部自开罗至地中海岸的三角洲地区称为下埃及,南部自苏丹边界至开罗的狭长谷地称为上埃及。
  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源头,它发源于非洲中部,长约6500公里,每年七月到十月定期泛滥,给埃及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也带来了生命和繁荣。大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前,古埃及人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最初,他们过着原始生活,用粗陋的工具,清除了两岸的荆棘和草莽,开渠筑坝,在河水灌溉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终于使这个气候干燥的地区,变成了古代著名的粮仓。
  古埃及文明是人类早期先进文明的代表。尼罗河谷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石刀、石簇、石斧、石镰等等。到公元前4000年,埃及进入金石并用期,出现了铜器。通过考察这个时期坟墓中发现的刀、钻、斧、锄等工具,可以发现冶炼技术已相当发达。
  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要求有水利灌溉设施与其相配套,于是“州”作为具有独立灌溉系统的单位出现了,每个州有自已的图腾和州神。随着社会分化,各州出现了军队和代表州的旗帜。全埃及约有40个这样的州,州长职位世袭,拥有祭祀、军事、司法诸权,实际是一个小国君。祭司、军官和在州长指挥下的其他上层人物构成州的统治阶级。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北部三角洲地区各州以布陀州为中心,形成下埃及王国。国王戴红冠,以蛇神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徽。下埃及王国出现后,上埃及以尼赫布特为中心,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国王戴白冠,以神鹰为保护神,以白色百合花为国徽。
  下埃及的文化发展较快,但在政治和军事上,它不如上埃及强大。三角洲地区有难以通行的沼泽,各州有很大的独立性,国王对它们不易控制。上埃及的国王对各州的控制力较强,国势也较盛,成为古埃及居民最集中的地区。
  公元前32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实现了埃及的统一,开创了埃及的第一王朝。埃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建立王朝的地区之一。从美尼斯的统一到被希腊征服为止,古埃及史可分为早期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期埃及等几个时期。
  第三至第六王朝是埃及历史上的古王国时期,到第七和第八王朝(约公元前22世纪)时,埃及陷于分裂,再也没有统一的政权。古王国全盛时期,国王――法老的专制政权比早期王朝时大为巩固。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700―前2650年)迁都孟斐斯,加强对下埃及的控制。早期王朝屡次爆发的下埃及反抗上埃及的战争,到这时已经平息。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650―前2500年)、第五王朝(约公元前2500―前2350年)的法老开始称为太阳神之子。太阳神被奉为全国的最高神。法老对臣属的权威是无上的,大臣在朝见时必须匍匐在御座前面,以胸贴地,吻法老脚前的尘土。
  法老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之下为宰相,全国司法、行政以及经济等重要政务都由宰相总揽。按照古代埃及的制度,一切土地都必须在宰相衙门登记,由法老赐予的土地执照必须由宰相衙门颁发,关于土地的诉讼也必须由宰相衙门审理。第四王朝开始以太子为宰相。太子辅弼法老,能借此获得统治的经验,巩固王权。各州的州长都由法老直接任命调遣。州长掌管全州的赋税、水利和司法是法老在各地方的代理者,必须贯彻法老的政令;遇有战争,则须从地方征发军队应役。但是从过去遗留下来的上下埃及的划分,在古王国时期还没有完全消除。第五王朝设南部总督,统辖上埃及各州的军务和政务;下埃及各州则由法老和宰相直接管辖。军队是法老专制王权的重要支柱。军队和军事机构的头目都由王族成员担任。步兵是唯一兵种,以弓箭为武装。东北边境西奈半岛和南方边境努比亚都驻兵设防;国内各地也遍设堡垒,以加强控制。
  古埃及经过几度繁荣昌盛,逐渐衰落,随着波斯帝国的强大,它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古埃及给人类留下的文化遗产却是不可磨灭的。
  下埃及最先出现了文字。如画成三条波形的横纹,表示水流动的样子,就逐渐演变为“水”字。有些图形文字逐渐演变成音节符号和指意符号,其后又有一音一符的字母,共24个。各种符号组成词组,共有600多个。书写用的是纸草,其茎干剖为长条,彼此排齐连结成片,然后压平晒干成纸。这种纸草后来成为古代地中海区域一种通用的纸。古代埃及人的笔用芦管制成,墨汁用菜汁加烟渣调和而成。
  古埃及的建筑艺术也十分兴盛。古代埃及统治者兴建宏伟的建筑,目的是为了体现法老神权的无上威力。第四王朝的大金字塔在19世纪巴黎铁塔建成以前是世界最高的建筑,被誉为古代世界的奇观。完成于拉美西斯二世时的底比斯阿蒙神庙主殿,总面积5000平方米,有134根圆柱,中间最高的12根圆柱高达21米,每个柱顶上可以容纳100人。其他如路克索尔神庙、吐坦哈蒙墓、拉美西斯二世墓、埃尔―阿玛尔纳的宫殿,也都庄严宏大。第一节 太阳和尼罗河法老的土地和人民49豆丁精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精品】第一节 太阳和尼罗河法老的土地和人民49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您现在的位置:&>>&&>>&&>>&尼罗河正文
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流经国家7个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多瑙河9个)非洲主河流之父,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条国际河流。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跨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陆面积的九分之一,全长6650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3100立方米,为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阿拉伯语意为“大河”。“尼罗,尼罗,长比天河”,是苏丹人民赞美尼罗河的谚语。
尼罗河 - 简介
尼罗河位于非洲东北部,发源于赤道南部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干流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支流还流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刚果(金)、厄立特里亚等国的部分地区。干流自卡盖拉(Kagara)河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670km,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约287万km2,占非洲大陆面积的九分之一以上。入海口处年平均径流量810亿m3。贯穿埃及全境的尼罗河长达1350公里,灌溉着240万公顷的土地。在沙漠占国土面积达96%的埃及,尼罗河就意味着生命:仅占国土面积3%的尼罗河谷和三角洲里,聚集着96%的埃及人!尼罗河两岸,星罗棋布着绿油油的麦田和棉田、齐刷刷的柑橘林和香蕉林、青纱帐似的甘蔗田和玉米地……埃及的长绒棉洁白光亮,素有“白金”之称,占世界总产量的约1/3。
尼罗河以她优美奇特的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这里一直是世界旅游的热点路线。
沙漠日夜温差十分大,日间气温约摄氏四十度(被晒着的温度计更高达 47度),晚上则十多度左右。船上的食物很一般,可考虑自备干粮。
尼罗河 - 名称由来
古老的尼罗河
“尼罗河”一词最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关于它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来源于拉丁语“尼罗”(nlie)意思是“不可能”。因为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由于瀑布的阻隔,使得中下游地区的人们认为要了解河源是不可能的,故名尼罗河。二是认为“尼罗河”一词是由古埃及法老(国王)尼罗斯(nilus)的名字演化来的。
尼罗河 - 起源
古老的尼罗河
尼罗河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河流,约在6500万年前的始新世就已存在,河道曾发生多次变迁,但它总是向北流。在更新世,朱巴和喀土穆之间曾是一个大湖,湖水由当时已经存在的青、白尼罗河补给。后来,湖水高出盆地边缘,通过喀土穆以北的峡谷,向北沿着古尼罗河流入地中海,于是便出现了现在的尼罗河水系。
尼罗河源自布隆迪的鲁武武(Ruvuvu)河,与尼亚瓦龙古(Nyawarungu)河汇流后称卡盖拉河,流经卢旺达和坦桑尼亚与乌干达的边界地区,注入维多利亚湖。自维多利亚湖北端流出后称维多利亚尼罗河,入尼罗河流域水系和已建闸、坝示意图乌干达境内,不久流入基奥加湖。又向西经一段流程注入艾伯特湖(蒙博托湖),落差400m。出艾伯特湖后向北流称艾伯特尼罗河,接纳由右
岸汇入的阿帕盖尔河,过尼穆莱峡谷后即进入苏丹平原。自尼穆莱起河流名为白尼罗河,尼穆莱至马拉卡勒河段又称杰贝勒河。朱巴以下900km河段所流经的地区是苏德沼泽区。出沼泽区后自右岸接纳索巴特河,河流径流量倍增。此后直至喀土穆河流两岸多为半荒漠地区。从尼穆莱至喀十穆全程930km,落差80m。在喀土穆有青尼罗河汇入,此后的河段称尼罗河。喀土穆至阿斯旺流程约1850km,落差约290m,两岸为沙漠地区,其间主要支擅是阿特巴拉河。由阿斯旺至开罗流程约900km,落差很小。从开罗下游20km处开始,尼罗河进入三角洲地带,面积约2.2~2.4万km2,河汊及湖泊密布,最大的汉河是杜姆亚特河及赖希德河,每条河长均在200km左右。
尼罗河 - 地貌特征
尼罗河河床纵剖面图
尼罗河流域南起东非高原,北抵地中海岸,东倚埃塞俄比亚高原,并沿红海向西北延伸,西邻刚果盆地、乍得盆地并沿马腊山脉、大吉勒夫高原和利比亚沙漠向北延伸。所跨纬度从南纬4。至北纬31。,达35。之多。
流域地貌可简单归结为:主要由结晶岩组成的东非高原和由熔岩构成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分别踞于流域的南侧和东南侧;整个苏丹基本上是一个由南往北微缓倾斜的巨大构造盆地,尼罗河纵贯其间;喀土穆以下尼罗河东西两侧则为广阔的沙漠台地。从河床纵剖面看,尼罗河河段的比降呈现明显的陡缓交替变化(见河床纵剖面图,右图)
(1)上游段:河源至维多利亚湖出口的河源段具有明显的山地河流特征,维多利亚湖出口至尼穆莱,河床比降达1:
1200,沿途有卡巴雷加瀑布。该河段流经地区除了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裂谷间的高原浅水湖泊,还有沿西支裂谷发育的蒙博托湖、爱德华湖和乔治湖等断层湖泊。
(2)中游段:尼罗河流经广阔的苏丹粘土平原,地势平坦,比降极缓,马拉卡勒以上比降只有1:13900,沿途沼泽密
尼罗河地形特点
布,河道分汊漫流。从马拉卡勒至喀土穆,河床比降更趋平缓,仅1:100000。
(3)下游段:尼罗河下游河段可细分为,①喀土穆至阿斯旺的峡谷段,尼罗河切穿广袤的沙漠谷地,奔流而下,比降1:6000。由于结晶岩广泛出露,河床基岩软硬相间,形成著名的六大瀑布群;②阿斯旺至开罗段,穿越东、西部沙漠之间,河谷宽展而平坦,沿岸有狭长的河漫滩,比降为1;13000;③开罗以下的河口段,大致从开罗以下20km处开始,河流分汊注入地中海,形成巨大的尼罗河三角洲,面积达2.4万km2,冲积土层平均厚度在18m以上,地表平坦,河网纵横,渠道密布,沿海多泻湖和沙洲。见尼罗河河床纵剖面图。
尼罗河 - 气候与水文
尼罗河沿岸
尼罗河流域跨纬度35。,南北气候迥然不同,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同时非地带性因素(主要是地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候带的分布。
位于流域东南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由于地形隆起,气候出现垂直带谱,并具有干湿季分明的特点。夏季,北非和阿拉伯半岛上空属低压带,南印度洋吹来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与来自几内亚湾的湿热气流合并为强大的西南气流,沿高原迎风坡抬升,形成7―9月的“大雨期”。冬季,高原盛行来自西南亚大陆干燥的东北风,形成l0月至翌年2月的干季。3~4月,苏丹位于低压中心,从印度洋面吸引一股湿润气流,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形成“大雨期”前的“小雨期”。高原年平均降雨量mm,是尼罗河流域最重要的降雨中心。
流域南部,东非高原西北部不仅受来自几内亚湾湿润气流的影响,而且由于地处赤道湖区,太阳辐射强烈,对流旺盛,因此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mm,季节分配也较均匀:月平均降雨量最多不超过180~200mm,最少不低于50~60mm,没有明显的干季,相对湿度约为70%,这是尼罗河流域的另一个降雨中心。
由尼穆莱往北,雨季缩短,雨量递减,等雨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苏丹南部雨季出现在4~10月,中北部则限于7~8月。喀土穆年雨量不足200mm,而栋古拉―开罗之间年雨量更在25mm以下,阿西尤特以南经常终年无雨。由于受地中海式气候的影响,自开罗起北至沿海,年雨量从25mm渐增至200mm,降雨多在冬季。
由于尼罗河流经广大的沼泽和沙漠区,流域内降雨绝大部分耗于蒸发,径流系数仅0.06,径流深度也很小,仅28mm,各河段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变化量很大。流域年径流量绝大部分来自干湿季分明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因此就全流域而言,径流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索巴特河口以上,由于有众多湖泊以及广大沼泽调节,全年流量比较稳定,但索巴特河以下,包括索巴特河在内的尼罗河干、支流每年则呈现明显的洪水期和枯水期,8~10月水量最丰,占全年水量的70%,2~4月为枯水期,洪峰愈往北愈推迟。尼罗河流域地表径流年际变化很大,有丰水年和枯水年之分。据记载,1978年曾达1510亿m3,而1913年仅420亿m3。就流量而言,1878年9月最大洪水流量达13500m3/s;1922年5月最小枯水流量仅275m3/s。
尼罗河是条多沙河流,泥沙主要来自青尼罗河。埃及阿期旺的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34亿t,平均含沙量约1.6kg/m3,最大可达5~6kg/m3。
尼罗河 - 源头
白尼罗河是尼罗河的源头,需要一直向南,越过高川峡谷、荒漠沼泽,一直来到东非高原的布隆迪。尼罗河最上游是卡盖拉河,它发源于布隆迪境内,下游注入维多利亚湖。湖水经欧文瀑布流入基奥加湖,出湖后名维多利亚尼罗河,又经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罗河。自尼木累以下名白尼罗河。 尼罗河的支流中,最为人所知的就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一条婉约,一条奔放,常被人们用“情人”来形容。白尼罗河顺东非高原侧坡北流,河谷深狭,多急滩瀑布。自博尔向北,白尼罗河流入平浅的沼泽盆地,水流缓慢,河中繁生大量以纸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白尼罗河向北流出盆地后,先后会合索巴特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以下再无支流。
尼罗河 - 主要支流
尼罗河主要支流有阿丘瓦(Achwa)河、加扎勒(Gazelle)河、索巴特(Sobat)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Atbara)河等。
加扎勒河 由发源于苏丹西南部高原的耶伊河、朱尔河、洛尔河等“条河湖(多数为季节性河湖)组成帅时L勒水系从左岸汇入杰贝勒河。加扎勒河湖域沼泽面积达4万km2,除朱尔河之外,其它所有支湖均消失于大沼泽中,每年注入尼罗河的水量很少。
索巴特河 该河流向西北,在马拉卡勒以南汇入白尼罗河。是白尼罗河右岸支流,由巴罗河与皮博尔河汇流而成,从巴罗河源头计起全长730km,流域面积25万km2,每年6―12月为雨季,河水很大,最大流量发生在11月。河口平均流量412m3/s。雨季从河口至纳绥尔城300km河段可通航。
青尼罗河瀑布
青尼罗河 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最大支流,全长约1700km,流域面积为32.5万km2。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戈贾姆高地,向北注入塔纳湖,这一河段称为小阿巴依柯。
青尼罗河从塔纳湖南端流出后至苏丹边界称阿巴依河,由于熔岩梗阻,向南绕过比尔汉峰(海拔4154m),折而向西北进入苏丹境内。在860km的流程内,河床下降1320m,比降达1:650。沿途多瀑布急流,其中最著名的是提埃萨特瀑布。它位于塔纳湖南岸巴哈尔达尔下游约30km处,跌水高差达45.8m。该瀑布以上约3km处还有阿腊法米瀑布,落差约6m。阿巴依河在埃塞俄比亚境内辗转迂回,沿途接纳许多支流。这些支流主要集中在左岸,有巴希罗河、贾马河、穆格尔河、迪德萨河和达布斯河等,均为常年有水的河流。右岸河流既少又小,唯一常年有水的支流是伯莱斯河,坡陡流急。这一河段由于流势湍急,散失水量不大。
阿巴依河流入苏丹境内称青尼罗河。至喀土穆流程740km,河床仅卜降130m。青尼罗河深深切入粘土平原,由于冲刷和淤积形成一系列河曲,堤岸高出洪峰数米,汛期洪水不致外溢,从而避免了河水大量损失。在苏丹境内青尼罗河接纳厂源自埃塞俄比亚高原边缘的赖哈德(Rahad)河和丁德尔(Dinder)河。两条均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河道干涸、夏季河水迅速上涨。在9月丁德尔河的流量与白尼罗河(包括索巴特河)同期流量几乎相等;赖哈德河的流量亦可达白尼罗河的三分之一。
青尼罗河在喀土穆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20亿m3,其中塔纳湖占6%、阿巴依河干支流占90%、丁德尔河占3%、赖哈德河占1%。每年7一l0月为洪水期,洪峰出现于s月底,1―6月为枯水期。洪水期流量为枯水期的60倍。据水文资料记载,该河历史上最大流量达10900m3/s,最小流量仅50m3/s。
由于青尼罗河源白干湿季分明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水量丰沛,沿途损耗又较小,所以水文特征与白尼罗河截然相反。这些特征表现为:①径流量大;②落差大;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
尼罗河 - 流域分布
尼罗河流域卫星图
尼罗河流域分为七个大区:东非湖区高原、山岳河流区、白尼罗河区、青尼罗河区、阿特巴拉河区、喀土穆以北尼罗河区和尼罗河三角洲。最远的源头是布隆迪东非湖区中的卡盖拉河的发源地。该河北流,经过坦桑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从西边注入非洲第一大湖维多利亚湖。尼罗河干流就源起该湖,称维多利亚尼罗河。河流穿过基奥加湖和艾伯特湖,流出后称艾伯特尼罗河,该河与索巴特河汇合后,称白尼罗河。另一条源出中央埃塞俄比亚高地的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士穆汇合,然后在达迈尔以北接纳最后一条主要支流阿特巴拉河,称尼罗河。尼罗河由此向西北绕了一个S形,经过三个瀑布后注入纳塞尔水库。河水出水库经埃及首都进入尼罗河三角洲后,分成若干支流,最后注入地中海东端。
注:右图为尼罗河的卫星图片。图左上绿色扇形部分是尼罗河三角洲,中部大片长条状深蓝色部分是红海,红海左侧蜿蜒曲折的线条就是尼罗河。图中河流中上部有一段不规则宽阔处为纳赛尔水库,著名的阿斯旺水坝就在那里。
尼罗河 - 水资源
尼罗河水系各流域径流资源表
尼罗河在阿斯旺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40亿m3,即尼罗河的总水量。由于尼罗河流经不同的自然带,水资源的分布亦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流域径流资源总的趋势是由南往北递减。同时,由于非地带性因素(地形)的影响,对水资源的纬向分布产生干扰,在流域内形成最主要的水源区一埃塞俄比亚高原和最大的耗水区一苏丹南部广大沼泽,从而改变了尼罗河流域水量平衡状况。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尼罗河流域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地域差异十分明显。
见尼罗河水系各流域径流资源表,表中列有7个径流区,其中4个是产水区,3个是失水区。
由于尼罗河干支流各流域自然水文特性和水资源状况互有异同,故根据水资源特征,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将整个尼罗河流域大致分为4个区域:
(1)东非高原全年丰水区:范围自河源至蒙加拉,面积46.6万km2,地处热带雨林、稀树草原,降雨比较丰富,是流域两大降雨中心之一。由于降雨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加上有众多湖泊调节,径流变化较小,这一地区河床比降大,沿途多瀑布急流,有鲁苏木、欧文、卡巴雷加和富拉瀑布等。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仅卡巴雷加瀑布潜在水能资源就达50亿kW?h。
(2)埃塞俄比亚高原季节丰水区:除了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流域外,本区还包括索巴特河上游地区,面积约46.9万km2。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带谱、降雨丰沛,但季节分配很不均匀,绝大部分降雨集中在5~9月。干湿季节分明,河水陡涨陡落,形成明显的洪水期和枯水期。这一地区提供的水量占尼罗河干流年径流量的89%,是尼罗河流域的主要水源。
由于落差大、水量多,水能资源最为丰富。仅埃塞俄比亚境内青尼罗河流域水能蕴藏量就达1720亿kW?h,经济上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80亿kW?h。
(3)苏丹中南部沼泽失水区:范围自蒙加拉至喀土穆,包括杰贝勒河、加扎勒河、索巴特中、下游以及白尼罗河等流域,面积达89.4万km2。自然景观从南往北由热带稀树草原过渡为半荒漠。年平均降雨量从946mm(蒙加拉)减至167mm(喀土穆),本区比降极缓,沼泽广泛分布。蒸发消耗大,沼泽失水严重。
(4)尼罗河干流沙漠失水区:范围自喀土穆至河口(除阿特巴拉河流域外),面积达105.1万km2,自然景观为热带沙漠,降雨稀少,蒸发强烈。这是一个径流上完全依赖上游补给的沙漠失水区。
在喀土穆至阿斯旺河段,河流下切很深,有六处瀑布,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尼罗河 -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亚斯文大水坝
尼罗河流域就全流域平均而言,是水资源短缺的地区。限于流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水资源的利用仍以农田灌溉为主,而且除埃及以外,水资源短缺问题尚不突出,但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入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源将严重不足,需要流域内各国加强合作,合理、充分开发尼罗河水资源。为了动态地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范围扩大的全过程,下面按时间顺序,以利用河水的主要途径为标志划分5个阶段加以叙述。公元前三四千年至19世纪20年代: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主要发展引洪漫灌,也开始修建蓄水水库,采用自流引水和提水灌溉。尼罗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沙漠失水区。在埃及,水文测量和河水开发利用至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就掌握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沿尼罗河谷地引洪漫灌,发展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一种传统的灌溉方法一圩垸灌溉(Basin lrrigation)。每年汛期通过水渠将洪水引入面积不等的圩垸,水深1~2m,停留40~60天,淤积的泥沙成为一年一度的宝贵肥源。当河水位下降时,潴水流回尼罗河,即行播种小麦、豆类等作物。除引洪漫灌的方式,也修建过灌溉水库和采用提水灌溉的。据说,在公元前年间,埃及曾在开罗东面30km的一条称为瓦迪加拉瓦的河上修建了一座叫埃尔发拉的坝,以拦蓄山区的洪水。很早以前,埃及就出现了吊桶汲水灌溉,但是灌溉面积不大,而且冲积物含量很低,因而不能肥田。除埃及外,苏丹北部尼罗河沿岸也发展了类似的传统灌溉农业。
阿斯旺高坝
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在继续引洪漫灌的同时,建闸壅水,引枯水灌溉,提高农田复种指数。初具规模的常年灌溉始于1 9世纪20年代,1826年进行了尼罗河岸改善丁程并开挖了深渠系统,从而增加了灌溉面积。1843年埃及决定在尼罗河上建闸,以控制、抬高枯水位进行常年灌溉井宜泄洪水。1861年舀先在开罗以北23km罗塞塔和杜姆亚特支流上建成2座水闸,即三角洲(Delta)闸。这是尼罗河最早出现的大型壅水工程.标志着埃及的灌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至20世纪初又陆续兴建了齐夫塔(Zi{ta)、阿西尤特(Assyut)、伊斯纳(1sna)等水闸,壅水工程的建成和使用,使埃及在枯水期获得灌溉用水,从此传统的圩垸灌溉开始向常年灌溉过渡。埃及的灌溉面积从1820年的126万hm2增至1907年的227万hm2,相应的复种指数也由1提高到1.43。
阿斯旺高坝
20世纪初至60年代: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修建年调节水库,调节年内径流,提高年径流利用程度,并开始河流的综合利用。随着常年灌溉的扩大,复种指数的提高,复种作物需水量的不断增加,自然径流已不敷灌溉需要,于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目标就转向主要来自季节丰水区的大量汛期洪水。为了蓄洪济枯,1902年埃及在阿斯旺建成尼罗河上的第一座水坝一阿斯旺老坝,库容l0亿m3,灌溉面积16.8万hm2,这是尼罗河最早出现的现代化蓄水工程。老坝先后两次加高,1912年加高6m,库容增至25亿m3,新增灌溉面积8万hm2,年第二次加高8m,库容达到50亿m3,坝高达到83m,增加灌溉面积。万hm2,目前灌溉面积有32.8hm2,左岸有一座水电站,该坝还设有通航船闸。1937年埃及又在苏丹境内喀土穆以南48km的白尼罗河上建成杰贝勒奥利亚(JebelAulia)水坝,库容35亿m3,枯水季节向埃及放水,灌溉面积33.7万hm2。除了兴建上述水坝外,埃及还增建了纳贾哈马迪(NagHammadi)闸(1930年)和伊德费纳(Edfina)闸(1950年),并对其它水闸进行加固、改造或重建。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以修建阿斯旺高坝为标志,开始径流的多年调节,提高枯水年的用水保证率,河流的综合利用已初具规模。尼罗河流域各国曾研究过“世纪蓄水计划”,计划在尼罗河上游干支流上修建一系列蓄水工程。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程:①修建蒙博托湖多年调节水库,与维多利亚湖水库共同调节径流;②修建绕过苏德招泽地的琼莱渠以减少蒸发损失;③修建塔纳湖多年调节水库;④在阿特巴拉至瓦迪哈勒法之间的尼罗河干流上修建一座年调节水库(第四瀑布坝)。该计划与修建阿斯旺高坝方案进行过比较。由于前者规模太大,实现的时间长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采纳,而决定先修建阿斯旺高坝。
20世纪80年代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在继续修建多年调节水库的同时,采取增水、保水、省水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进行河流的综合利用。
尼罗河 - 阿斯旺高坝
为纪念修建阿斯旺高坝而建造的纪念塔,
它似一顶皇冠,象征阿斯旺高坝无与伦比的巨大工程。
为了可以全年进行灌溉,人们于19世纪在尼罗河上修建了几座拦河坝。1902年阿斯旺高坝建成,1959年至1970年,耗时11年,耗资10亿美元,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阿斯旺高坝。阿斯旺高坝控制了尼罗河每年的洪水,保护了居民和农作物,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电力。
阿斯旺高坝位于埃及阿斯旺市附近。是一种填石坝。坝高111米,顶长3830米,体积4430万立方米,所形成的水库(纳赛尔水库)容量为1689亿立方米。水库建成后增加灌溉面积32万多公顷,并把28万公顷的洪泛区改造成常年灌溉区。埃及和苏丹协议将尼罗河水(年总量约740亿立方米)由两国分亨,其中555亿归埃及。为建水库,迁移了阿布辛拜勒古庙,人口迁移达14万。形成了新农业区。
高坝给埃及带来了巨大利益。历史上首次由人控制住了尼罗河水每年的洪水,使千万亩农田得到灌溉,改善了上下游通航能力,发电量高达21兆瓦,水库水深90米,平均宽22公里,库区养渔业的发展可以补偿大坝对地中海沿岸捕鱼区造成的不利影响。然而大坝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主要是尼罗河两岸农田肥力逐渐降低所造成的农作物减产,这是因为肥沃的淤泥都留在了水库中。埃及每年使用100万吨化肥,仍不足以代替原先每年由河水带来的4000万吨河泥。
卫星拍摄的阿斯旺高坝的图片
红色圆圈内即是阿斯旺高坝
高坝给埃及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①保证了灌溉用水需要,可扩大耕地55万hm2,并使上埃及尚存的38万hm2耕地由圩垸灌溉变成常年灌溉。提高厂耕地夏种指数,使埃及农业增产25%,并在1 972~1973年、年极枯水期挽救了农业。②控制洪水、消除水灾。大坝建成后,埃及已战胜了、1975年3次大洪水。③高坝建成非洲大型水力发电站,为埃及提供廉价的电力,从而减少热电站的燃料消耗。④改善航运条件,使尼罗河(埃及段)货运量增至1000万t。③减少下游灌渠的清淤工作,节约疏浚费用。⑥纳赛尔湖发展为大型淡水渔场,渔获量逐年增加,渔业资源潜力很大。⑦阿斯旺地区旅游业得到发展,增加政府收入。⑧促进城镇繁荣、增加就业机会。
埃及利用高坝增加的尼罗河水份额制订了年土地开垦计划。计划共12项,其中7项在下埃及三角洲周围和西奈半岛,另外5项在上埃及尼罗河谷地。总共计划扩大耕地52.5hm2,至1980年埃及利用新增的尼罗河水份额已开垦土地47万hm2。另外,从60年代起埃及通过扩建灌渠、兴建抽水站分两个阶段将上埃及尼罗河谷32万hm2耕地由季节灌溉改为常年灌溉。
雄伟的阿斯旺高坝
但另一方面,高坝对生态环境和社会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影响:①从库区内远迁和安置了13万入,移民投资占总投资的25%。②泥沙淤积库内,不但使下游失去一年一度的天然肥源,同时还引起下游河床刷深。③破坏三角洲北缘冲淤平衡,引起尼罗河三角洲的侵蚀后退。④下泄淡水减少,导致三角洲地区水质变化。梅水倒灌,尼罗河口外沙丁鱼严重减产。⑤常年灌溉面积扩大导致三角洲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加剧、血吸虫发病率上升。
尼罗河 - 尼罗河文化
古老的尼罗河文化
尼罗河流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这一地区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突出的代表就是古埃及。尼罗河使当地人们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力。座落在东非干旱大地上那气势恢宏的神庙是多么粗犷,与旁边蜿蜒流淌的尼罗河形成强烈对比。古埃及很多艺术品都既具阳刚之气又不乏阴柔之美。
提到古埃及的文化遗产,人们首先会想到尼罗河畔耸立的金字塔、尼罗河盛产的纸草、行驶在尼罗河上的古船和神秘莫测的木乃伊。它们标志着古埃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同时记载并发扬着数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
纸草是种形状似芦苇的植物,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茎呈三角形,高约五米,近根部直径六至八厘米。使用时先将纸草茎的外皮剥去,用小刀顺生长方向切割成长条,并横竖互放,用木槌击打,使草汁渗出,干燥后,这些长条就永久地粘在一起,最后用浮石擦亮,即可使用。由于纸草不适宜折叠,不能做成书本,因此须将许多纸草片粘成长条,并于写字后卷成一卷,就成了卷轴。
尼罗河沿岸古迹
埃及出土的一艘约公元前4700年的古船,船长近50米,设备完好,可见当初航海技术与规模。而较轻型的船则用芦苇捆绑而成。别小看这种芦苇船,现代人复制的芦苇船已经证明,这种船可以横渡大西洋。这些无疑为古埃及的社会繁荣与文明走向世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尼罗河还使当地人们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力。座落在东非干旱大地上那气势恢宏的神庙是多么粗犷,与旁边蜿蜒流淌的尼罗河形成强烈对比。古埃及很多艺术品都既具阳刚之气又不乏阴柔之美。
相传,女神伊兹斯与丈夫相亲相爱,一日,丈夫遇难身亡,伊兹斯悲痛欲绝,泪如泉涌,泪水落入尼罗河水中,致使河水猛涨,造成泛滥。每年到了6月17日或18日,埃及人都为此举行盛大欢庆活动,称为“落泪夜”。从这个神话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尼罗河深深的感情。
尼罗河 - 神秘的尼罗河视频
尼罗河 - 参考资料
[1] 科普网 http://www./kply/dh/
[2] 新华网 /ziliao//content_1374474.htm
[3]搜狐旅游 /2074113.shtml
[4] 尼罗河 http://www./kply/dh/
  〖〗链接地址
  百科知识大全提供的尼罗河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尼罗河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条百科: 下一条百科:
尼罗河相关百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