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结构自振周期不满足2024请问这个情况怎么办?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工程造价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每届6个专业班,240人,在校生近700人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了一支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校内专任教师16人,注册造价师4人,山东省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四名;校外兼职教师12人,全部为注册造价师,有效的保证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造价专业团队根据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要求,建立了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该实训室拥有大型操作台20张,配有微机40台,并装有广联达招投标整体解决方案、PKPM计价软件、斯维尔3DA/3DM图形算量软件、英特算量、英特套价、英特钢筋等造价行业应用较多的软件,学生可在该实训室中完成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及校内实训。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工程造价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工程造价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工程造价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能够从事造价员、监理员等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三、人才规格1、通用知识(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熟悉制图原理,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识图方法;(3)熟悉房屋建筑的构造原理,掌握房屋构造组成;(4)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掌握材料检验的基本知识;(5)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知识。2、关键能力具有确定工程造价及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能力。3、专业单项技能与知识(1)具有确定土建、安装工程造价及招投标的基本知识;(2)具备识读建筑、结构、安装施工图的能力;(3)具有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机械选择和使用的基本知识;(4)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5)掌握工程监理的基本知识;(6)具有收集、整理、编制施工技术资料的能力;(7)具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法规的基本知识。4、专业综合技能与知识(1)具有在定额及清单模式下确定工程造价的能力;(2)具备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制定管理计划,并能组织实施、检查分析;(3)具备工程资料管理的综合能力。四、职业技能证书要求可考取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安全员、监理员、制图员、测量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五、岗位分析(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公司、咨询公司、建筑业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审计事务所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工作。六、开设主要专业课程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量与计价、建设法规、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设备工程、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测量、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实训、安装工程概预算实训、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训、工程预算软件应用、毕业顶岗综合实践等。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指导教师与学生参加全国BIM软件大赛获奖现场}
PKPM2024结构软件V2版本即将发布,本版本我们紧跟规范的修改,及时支持各地陆续已经发布的一些地方标准及行业规范,同时在鉴定加固软件中增加了对《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的支持,在施工图审查软件中实现了对《人防规范》的审查等。V2版本支持的规范包含以下:◆支持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DB11/ 2075—2022);◆支持上海市地方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DG/TJ08-9-2023;◆支持《建筑消能减震及隔震技术标准》DG/TJ08-2326-2020;◆支持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建筑工程隔震与减震技术规程》DB54/T0268-2022;◆支持《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RISN-TG046-2023;◆支持北京市《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DB11/994-2021;◆支持《石油化工建筑物抗爆设计标准》(GB/T 50779-2022);◆支持《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支持即将发布的《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局部修订版);◆支持即将发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版)。1、对北京市地标《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DB11/ 2075—2022)(以下简称“北京减隔震规程”)的全面支持。1.1 北京减隔震规程中对隔震结构采用一体化模型进行小震弹性设计。北京减隔震规程在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准则上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保持一致,抗震承载力采用小震弹性设计,减震系数按设防地震水准下结构响应确定。采用能更合理的反映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特性的隔震一体化模型,并在隔震层阻尼比较大时宜采用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提高隔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程序将隔震结构设计方法从总体上分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两类,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方法下增加了底部约束模型和一体化模型两个选项供用户选择,如下图1所示。当选择基于抗震规范的一体化模型方法时程序从如下几个方面实现北京市地标要求:(1)按4.1.10条要求,程序采用包含上部结构、隔震层及下部结构的隔震一体化模型进行多遇地震作用计算。(2)小震整体模型计算时不再考虑水平向减震系数,但仍然需要考虑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调整系数对地震力适当放大。(3)地震响应求解方法上可以选择实振型分解方法也可以选择复振型分解方法。(4)小震弹性要求的构件承载力设计和上部结构变形验算均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要求执行。图1 隔震结构按抗规方法计算时支持底部约束模型和整体模型两种选择1.2 震时正常使用承载力验算时对地震作用标准值效应不调整。北京市规程5.3节给出了震时正常使用设计的承载力验算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与现行《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是否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北京市减隔震规程的验算要求同现行高规。在隔震模块的性能包络参数中选择“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时程序会自动执行性能设计的有关要求。同时程序也提供考虑超强系数功能。注意在性能包络菜单设置中震和大震的性能设计模型后,注意在参数中指定了所需计算的各个模型后,还需要到前处理->多模型->性能设计子模型中具体指定不同构件(关键构件、重要水平构件、普通竖向构件、普通水平构件)的性能验算要求,如下图2所示。图2 构件性能目标的指定1.3 基于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构件设计。建筑隔震设计标准和北京市减隔震规程(第4.1.4)均有规定,当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时,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作用下的补充计算。对于高度较高或结构较为复杂的隔震减震结构应该进行时程分析计算。实际设计中发现,采用反应谱法计算隔震和消能减震结构的等效线性模型时仅能总体上考虑隔震和消能减震装置对结构整体地震响应的影响,尚无法比较准确地考虑阻尼装置对消能子结构的动力影响。例如,对时程分析结果的详细分析表明,当采用粘滞阻尼器减震时,消能子结构构件发生最大层间变形时刻与阻尼器最大出力时刻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位差。如果在反应谱法计算的子结构内力基础上再将阻尼器极限出力额外施加上进行验算,容易导致过于保守的子结构设计。因此我们提供了基于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构件设计,如图3所示,采用了逐个时刻比对寻找包络最大值,再进行多波平均的方式,确定各个截面的设计内力,这样得到的截面设计内力可以较好的体现局部非线性的影响。图3 基于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构件设计2、对上海市地标《建筑抗震设计标准》DG/TJ08-9-2023的全面支持(以下简称“上海抗规2023”)。上海抗规整体还是延续了全国抗规“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的思路,只是针对上海地区进行了修改,主要涉及设计反应谱、设计地震分组、地震地面加速度时程曲线、荷载分项系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房屋的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的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参考方法等多个技术内容。V2版软件实现了上海抗规2023的相关内容,结构所在地区选择“上海(2023)”,如图4所示,软件在后续计算中,涉及新标准中的条款都将按照新标准的要求进行计算和设计。图4 参数定义增加“上海(2023)”选项2.1 自定义地震影响曲线增加上海抗规反应谱。如果选择上海抗规,程序按照上海抗规2023版给出默认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可通过自定义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进行查看,如图5所示。图5 自定义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查看“上海抗规2023”2.2 框架结构楼梯间周边梁、柱抗震等级提高一级。上海抗规2023第6.1.18-4条规定: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结构中,楼梯间的框架梁、柱(包括楼梯梁、柱)的抗震等级应比其他部位同类构件提高一级(楼梯构件参与整体内力分析时,地震内力可不调整),已为一级时可不提高,并宜适当加大截面尺寸和配筋率。当结构体系选择为“框架结构”,软件自动判断用户在建模中布置的楼梯,对楼梯四周的框架梁、柱自动执行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已为一级不再提高,如图6所示。图6 楼梯间抗震等级提高2.3 弹性时程分析接力上海抗规2023作为基准反应谱。弹性时程分析在基准反应谱中增加了“上海抗规(2023)”选项,在用户采用自动筛选时,根据参数定义中地区的选择自动基准反应谱,方便筛选,如图7所示。图7 弹性时程分析接力“上海抗规(2023)”另外对上海抗规2023的相关要求,如框筒结构调整联动修改、嵌固端要求联动展示、性能设计等做了全面的实现。3、对《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以下简称“危房鉴定标准”)的支持。全面支持《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2016),对房屋进行危险性等级评定,内容主要涉及计算参数的定义、前处理交互设置、构件危险点评级与统计等。鉴定加固模块中对鉴定标准的选择支持危房鉴定标准,如图8为选择界面。图8 鉴定标准可选择危房鉴定标准3.1 提供交互功能,可以灵活对构件属性、抗力效应比等单独修改。可人工交互指定构件位置属性、调整单构件抗力效应比调整系数、构件是否参与鉴定,如图9所示。图9 特殊构件定义下做特殊属性指定3.2 非危险/危险点输出。软件根据《危标》第5.4.3、5.6.3条等公式,计算梁、柱构件的抗力效应比,并输出如图10所示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危险点或非危险点的判定。图10 构件危险点或非危险点结果输出3.3 危险等级评定结果汇总。点击“评级结果汇总”,弹出word格式的汇报表格,将统计各层梁、柱的构件数、危险构件数、非危险构件数及其各自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形成报告,如图11所示。图11 房屋危险鉴定评级报告4、审查软件对规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北京市《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DB11/994-2021)的支持。本次施工图审查软件新增了对《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北京市《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DB11/994-2021)的规范校审,在插入PKPM或者YJK模型校审方式下,实现对人防构件的校审。解决了用户关心并且易出错的人防构件配筋率、延性比、墙厚的校审问题。本次新增的内容重点考虑以下几条规范内容:《人防规》4.2.3——人防构件的强度设计值的调整《人防规》4.6.2——人防梁的延性比校审《人防规》4.11.3——人防墙墙厚校审《人防规》4.11.5——构件保护层厚度校审《人防规》4.11.6——人防梁的锚固长度的校审《人防规》4.11.7——人防构件最小配筋率的校审《人防规》4.11.8——人防构件最大配筋率的校审《人防规》4.11.9——人防连续梁的受拉受压钢筋面积比的校审《人防规》4.11.10——人防连续梁的箍筋设置的校审4.1 对人防梁延性比的审查。当人防梁的延性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审查软件给出提示,如图12所示。图12 施工图审查软件对人防梁延性比的审查4.2 对人防梁最小配筋率的审查。当人防梁的最小配筋率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审查软件给出提示,如图13所示。注意:人防梁最小配筋率属于人防规范的强条,现在仍然属强条。图13 施工图审查软件对人防梁最小配筋率的审查4.3 对人防梁梁端顶底面积比的审查。当人防梁的梁端顶底面积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审查软件给出如图14所示提示。图14 施工图审查软件对人防梁梁端顶底面积比的审查5、楼板施工图增加对系列通用规范中强条审查。为提高施工图质量、为施工图安全准确做保障,BIMBase楼板施工图,新增楼板”校审”功能,实现对配筋/经济性/规范构造/支座锚固/挠度裂缝等的校审,如图15所示。图15 BIMBase楼板施工图实现对配筋、规范、挠度、裂缝等校审楼板施工图支持按系列通用规范等强条要求进行校审,支持按照《混通规》、《混规》、《人防》、《构造手册》等,如板支座锚固长度、最小配筋率、保护层厚度、挠度裂缝等,如图16所示。还可以校审图纸实配结果是否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另外用户还可对图纸实配结果的“经济性”进行校审,如图17所示。特别说明的是本次V2版本BIMBase楼板施工图支持楼板“支座锚固”校审,避免出现锚固不满足要求情况,过去常常忽略,梁支座宽度是否满足板钢筋锚固水平段的要求。图16 BIMBase楼板施工图校审功能图17 BIMBase楼板施工图校审对配筋的校审更多V2的新功能,欢迎各位设计师解锁!PKPM结构V2将于9月12日工程数字化大会2023结构设计创新发展论坛中发布!详细议程见下图报告前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装配式混凝土规范GB5123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