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黑龙江省的什么是我国的大战国粮仓遗址位于

我国以“科技化大粮仓”巩固粮食安全 添加日期: 09:44&   内容提要:董子君是一个中国“家庭农场主”,他承包的1000公顷良田在黑龙江农垦总局北安分局长水河农场内,今年可以收获1600吨大豆和2500吨小麦。  48岁的董子君近来较少收到农业科技部门的短信了。站在一片被大雪覆盖、望不到边的田野里,他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瑞雪兆丰年!”
  董子君是一个中国“家庭农场主”,他承包的1000公顷良田在黑龙江农垦总局北安分局长水河农场内,今年可以收获1600吨大豆和2500吨小麦。农场里的3名科技人员,全被委任为“副总经理”。因为在他们的帮助下,大豆和小麦的亩产分别从150公斤、33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400公斤以上。
  董子君经常收到的短信是长水河农场发出的天气和农事提醒。农场农业科科长兼气象站站长尹坤是这些短信的编发人。“这可以最快地通知大家应该做些什么。”
  不过,最令尹坤骄傲的还是他手中的5门“高炮”和4个“火箭架”。“它们是用来防冰雹和人工增雨的,只要有需要,条件适合,10分钟内即可完成作业。”他说,近年来他们已多次成功干预天气,从而减少极端小气候对粮食的影响。
  在董子君的田地里,来自世界各国的农业机械在为他工作。有美国的“约翰迪尔”和“纽荷兰”、芬兰的“维美德”、加拿大的“麦克当”,还有中国的“东方红”。他笑称,这些“联合国铁牛”比他能干多了。
  “我们秋天整地,同时按照土壤成分配方施肥,利用飞机喷药,精确控制作物成熟程度和病虫害,播种的行间距误差不会超过1厘米。”尹坤说,当地种植的小麦“克旱16”具有卓越的综合抗逆性,长水河农场已连续四年获得黑龙江农垦总局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第一名。
  在哈尔滨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品质分析实验室里,承担过3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张延滨研究员正带领6名科研人员不断寻找更完美的小麦品种。“我觉得‘龙麦26’应该更适合他们种植。”张延滨说。
  比不上董子君,这里的科研人员一年中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他们至少要进行3000个小麦杂交组合,并逐个检测各个品种的品质指标。“培育一个新品种,至少需要11年的时间,每年能出一个新品种就足以让人欣慰。”张延滨说。
  “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电泳图谱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亲本中是否拥有优质基因,从而将含有劣质基因的种子淘汰。”张延滨说,正是用这个方法,他们找到了“克旱16”和“龙麦26”在品质方面的基因差异。如今,“龙麦”的最新品种已经升级到“龙麦33”。
  位于北纬43到53度之间的中国黑龙江省现有耕地约2亿亩,居全国首位。它与临近的吉林省一起,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两省的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14%。
  更重要的是,黑、吉二省分别有超过70%和80%的粮食可以作为商品销售到各地。这使得它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受到中国政府的格外重视和支持。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石 晶   & 1
·····
·······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 我省今年增产粮食60-80亿斤--食品资讯--食品产业网
> 国内食品资讯 > 国内食品资讯类
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 我省今年增产粮食60-80亿斤
食品产业网 ()
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 我省今年增产粮食60-80亿斤
  省省长张左己今天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温家宝总理在会议开始后的第二天就来到黑龙江省代表团,对大家亲切说的第一句话是:“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张左己说,政府工作报告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黑龙江作为商品粮的重要输出省,作为国家商品粮的重要基地,就更有责任、有义务搞好优质粮食的生产,保护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3月12日上午10时,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就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降低农业税等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政府对粮食问题一直非常重视,请问张省长,作为粮食大省和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对这一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如何长久地为国家粮食生产作出贡献?&  张左己:政府工作报告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在会议开始后的第二天就来到黑龙江省代表团,对大家亲切的说的第一句话叫做“全国大粮仓,拜托”。这是温总理,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黑龙江省的殷切期望。黑龙江作为商品粮的重要输出省,作为国家商品粮的重要基地,就更有责任、有义务搞好优质粮食的生产,保护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张左己指出当前的粮食生产,我认为已经到了比较好的机遇期。首先是中央发布了包括“一号文件”在内的一系列支持“三农”的政策。特别是降税和直补两项,使种粮农民普遍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通过五年的时间最后取消农业税,这是中国自农业社会以来所没有的政策。第二,由于当前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农产品的价格恢复性增长,农民卖粮难的状况初步得到缓解,这会极大地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张左己说今年黑龙江将增加种植面积220万亩,粮食种植总面积可以达到1亿2千万亩,增产粮食60—80亿斤,总产量达到560—580亿斤,其中大豆种植面积增加250万亩,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增加160万亩。  张左己:为了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省采取四项措施。第一,多予。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黑龙江“三农”资金达到60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是28亿元,进入财政预算的是21亿元,这样省级财政为“三农”投入预算增长10%。从粮食丰产基金中拿出18亿元直接补贴种粮农民,按照黑龙江1800万农民计算,这样每位农民可以从直补中得到实惠100块钱。  第二,少取。黑龙江今年降低农业税,人均减负22元。此外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这项政策。解决乱摊派、乱收费的问题,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第三,调整。黑龙江的农业调整包括两方面,一个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主辅换位,大力发展畜牧业,今年争取畜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这一项农民人均增收70块钱。另一个是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就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打工经济这一项增加农民收入将近100块钱。综上所述,今年这些工作做到位的话,农民将人均增收300块钱。  第四,放活。首先放活粮食主产全面放开,要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实行集中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
文章来源:
【】【】【】【
·&<font color='#08-9-7·&<font color='#06-1-23·&<font color='#05-10-17·&<font color='#04-4-8·&<font color='#04-3-13黑龙江省是我国生产粮食的大省,每年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被称为东北大粮仓.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某农场种植的大豆,其中大豆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为______;(2)在种植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黑龙江省是我国生产粮食的大省,每年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被称为东北大粮仓.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某农场种植的大豆,其中大豆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为______;(2)在种植
黑龙江省是我国生产粮食的大省,每年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被称为东北大粮仓.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某农场种植的大豆,其中大豆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为______;(2)在种植大豆过程中发现叶子发黄,并出现了倒伏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请你施加一种化肥是______(填化学式);(3)在给大豆施用铵态氮肥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的原因______.
(1)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故答案为:蛋白质;(2)叶子发黄,说明缺少氮肥,并出现了倒伏现象,说明缺少钾肥,由于要求施加一种化肥;故答案为:KNO3;(3)由于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所以施用铵态氮肥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故答案为: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本题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问题解析:
(1)从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去分析解答;(2)从叶子发黄,说明缺少氮肥,并出现了倒伏现象,说明缺少钾肥,由于要求施加一种化肥去分析解答;(3)从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降低肥效去分析解答;|||||||||||
最新播报:
“四大”造就的中国大粮仓——聚焦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
  新华网哈尔滨10月16日电(记者王建
管建涛)金秋十月,黑土地上一片丰收的景象。记者深入黑龙江田间地头,走进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切身感受以“大农机、大科技、大水利、大合作”为特征的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
  “大农机”支撑“中国大粮仓”
  在黑龙江垦区友谊农场第5管理区,一台庞然大物正穿梭玉米田里,机后吐出已粉碎的玉米秸秆,玉米粒则储存在机舱里。不到20分钟,一辆载重7吨的大卡车就装满了玉米。
  司机李财告诉记者,这台约翰迪尔S670联合收割机集合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收获机械科技,每小时作业面积近40亩。记者在驾驶舱看到,玉米的水分、产量、收获面积在显示屏上实时更新。
  类似的大型农机,在黑龙江垦区每个农场都可以看到。以往数万农工同时下田作业,“大弯腰、小镰刀”的景象在黑龙江成为历史,春种秋收时节农田“只见农机不见人”。
  在黑龙江垦区友谊二九一农场第四管理区记者看到,一台大型农机正在深松整地,作业深度达到35厘米。“大农机的优势就是深翻土地,这样既可以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又可以防止土壤板结,粮食亩产能增加100多斤。”二九一农场第四管理区主任李宝民说。
  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忠林说,2008年以来全省农机投入377.1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到2008年投入总和的1.39倍,全省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848.7万千瓦,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3%。
  “大科技”深挖粮食增产潜力
  俗话说:“育秧是基础,好秧半年粮”。黑龙江桦川县世平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平告诉记者,他的4800亩水稻全部靠智能催芽大棚育秧,积温增加了,播种的都是壮苗。
  近年来黑龙江新建设84.6万栋育秧大棚和1023个智能化浸种车间。“通过推进水稻智能化催芽、标准化、规模化育苗,改变了过去水稻催芽‘大缸泡’、‘炕头烙’的传统低水平落后局面,实现了提早扣棚、智能催芽、培育壮秧,为粮食增产打下基础。”黑龙江省农委种植业处副处长修国辉说。
  在黑龙江省富锦市水稻智能化生产示范园区,科技带来的效益更加显著。走进该园区的农业信息监测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着气温、湿度、气压等信息,“以云数据为平台,我们实现了对农田作物长势、养分诊断、灾害(旱情、主要病害等)预警监测与评估,定期向种植户发布农情信息,以便农户及时采取措施。”该园区技术员张国勤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委的统计显示,黑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5%,目前,黑龙江五大粮食作物模式化栽培面积达到1.75亿亩,比2008年增加1亿亩。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带来亩均增产4%以上,增产粮食近50亿斤。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省国资委网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