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是女子高中生动漫厌学,自主学习能力差,看动漫,小说。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高中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研究报告前言《高中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课题于2009年9月被批准立项,在这两年多里,全校教师在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方面进行了切实地实践与研究,以统整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本校教育经验和生源基础,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要求,树立以教服务于学的教学观,探索各学科高中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设计的方法、策略及其校本模型,精炼出一批促进高中生自主建构学习的助学案,培养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能力和首创精神,创新参与式教学、交互性主体互动的生命课堂,“高效低负”地进一步提高本校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二、 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过去传统的教育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上世纪中期开始,欧美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方兴未艾,并西学东渐。然而,第一、第二代“肯普模型”和“史密斯—雷根模型”教学设计主要聚焦在“如何教”的课堂设计。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主流的指导性理论,导致了教学模式、教学理论、教育思想,甚至教学体制的某些变革。统整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世纪肇始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理论。2001年6月,教育部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倡导“沟通”与“合作”的教学活动,培养交互主体性自主建构学习能力。应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归纳起来大致为: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的原则,通过问题来驱动学习,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诱发学习者提出问题并利用问题刺激学习活动,或确认某一问题,使学习者迅速地将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而接纳;二是真实性原则,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必须是一项真实的任务;三是复杂性原则,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反对两者必居其一的观点和二者择一的环境;四是协作会话原则,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五是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六是强调非量化的整体性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基于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的第三代课堂教学设计正在兴起,强调参与式的主体互动,主张预设中动态生成学习者有效的“意义建构”。(二)指导思想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深化对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认同,加深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实践中历练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技术能力,并将研究成果反馈于教学,不断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教学教研水平,高效低负地提高教育质量。提炼课题成果,形成一批可资借鉴的高中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设计的成功案例和各学科的助学案,以转变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以校本化的实践经验丰富高中教学改革理论,力图建立一套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校本化方法体系,促进学校教育的品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选题的实践意义:由于我校教师均比较年轻,通过研究可进一步使教师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课题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实践、边研究、边探索,研究的方向具有针对性,符合教育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探索价值。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通过实践与理论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思考,形成我校“高中生自主建构”的共同理念,全面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指导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经验,彰显学校文化,同时形成我校的品牌特色,培养具有良好学力、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本真学生和具有本真教育理念的智慧型教师。(三)理论基础学习是在一定得情境中“意义与关系重建”的实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高中生学习活动是课堂上教和学双边活动的联结点,指教师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及其教材和学习者特征个性化地设计教学,学生所进行的各种知识接受和/或意义建构实践活动。学习活动有外显和内隐两种辩证统一的表现形式,学生的肢体行为是外显的学习活动,学生思维活动和主体意识的活化则是内隐的学习形式。 自主建构,指学生作为课程/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动地反思自身的原本知识和经历体验,对外界刺激主动地有意识地控制、迁移和建构观念和映象,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寻找新的平衡,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意义知识体系的自觉学习行为。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需说明的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能实现各种教学目标的最佳教学策略。因为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不断予以相应的监控、调节和创新。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1)高中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现状调研。了解高中教学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之间矛盾,并作归因分析,为本课题寻找切入口,和发展空间。(2)高中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的文献研究。利用“中国期刊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和图书馆资源,进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设计的文献搜索并做好理论综述,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本课题研究的打好基础,作好前期准备工作。(3)高中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设计的方法、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重点)。基于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中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的心理机制和教育规律,转变教学方法,在课堂反思的基础上探索学习活动设计的新方法、新策略,建构课堂新模式。(4)以“助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重点)。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助学方案,提高学生自主建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5)高中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质量动态评价的研究。在分析研究课堂教学成效的基础上,建立高中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质量评价的模型,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生命发展,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内驱力和自动力。(6)高中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的案例研究。教师以课堂为研究和实践基地,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个案,以案例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反思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改进教学实践。三、本课题研究的过程(1)前期准备(2009年5月——2009年10月):从2009年5月开始,我校组织各学科组参研教师共同学习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资料,调研本校教学现状,组织学习并理解“自主建构”和“学习活动设计”的内涵,探索发现本课题研究的创新发展空间,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论证,申报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学习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理论,寻找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和发展空间,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2)实施阶段(2009年12月——2011年7月):本课题于2009年10月正式批准立项。课题组按照学科组织了各子课题组,分别由各学科组长带领本学科组参研教师,撰写了子课题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制定了后阶段研究策略,细化研究内容,运用导学案等措施,全面实施学科教研。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研究方向,改进研究方法。这个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等,探索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通过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建构教学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式,积累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物化成果。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0月):汇编和提炼研究成果,创新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反思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和考量研究成果,组织学科组共同研讨论证。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和归纳法等,提炼校本化的课题研究成果。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措施(一)领导重视,专家引领。学校领导一直高度关注该课题的进程,郑明秋校长亲任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全面统筹课题的各项工作和资金保障。各学科组都有多位教师参与此课题的研究,均是每个年级的骨干教师。我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校长带领全体领导干部全程参与备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实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常态化。为保证效果,课题组量化了听评课的具体要求,校长和其他领导干部每周听评有明确要求,校务会逐周汇报听评课情况及教研活动效果,写出听评课记录,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在全校上下形成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与此同时,我们还聘请了著名教育专家、教研中心的特级教师任本课题的顾问,定期来学校讲学,指导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引领着我校的课题实验向纵深发展。(二)根据“高中生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实验骨干教师(即名师或备课组长)。实验骨干教师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由一名骨干教师(即师傅)负责一个或两个年级学科组的指导工作,逐步实现人人都是名师的“名师工程”。为及时掌控课题研究新动向,摸准课堂问题脉搏,利用学科组大组活动时间经常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定期汇总近期来出现的新问题,汇报近期来跟踪推门课的具体反馈意见,研讨具体的应对措施,同时还要安排今后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三)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细化出不同课型的具体教学策略。学校课题组在以学科为子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了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提出了“有策略不惟策略”,要求每个备课组要根据自己年级的特点,探究具有本备课组特点的策略模式、不同课型的策略。目前,各学科组已经开发了新授课型、试卷讲评课型、复习课型等多个不同课型教学策略。(四)吃透教材形成知识网络。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学校组织全校教师研究教材、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每个教师把教材了然于胸,做到厚积薄教。实验教师认真研究本学段的教材而不仅是所教年级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本学科整个学段的知识重点,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和整本书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部分作业,课后逐步减少直至不布置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以上实验的基础上,目前,已经把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到本校的各学科组以及在全市的集体备课组活动中与其他学校交流经验。(五)细化“高中生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堂模式评价标准。为使我校教师明白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行动的方向,并能对全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成果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我校根据学校现有教育发展程度、学生生源情况、教师教育水平等实际,在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化学课堂评价标准。1、教学要素方面:(1)教学思想:依据新课标,贯彻新模式教学思想,体现本学科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2)目标指向:知识目标明确、能力目标突出、德育目标有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3)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学设计因课制宜,教材重组合理科学,重难点突出且处理得当,处理好整体教学和局部探究的关系,讲授时间恰到好处,练习质高量中;(4)教学策略:策略与课型相得益彰,导学案、问题设计等辅助方法配以合理的教学策略,运用得当且讲求实效,学生中心地位突出,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状态的引导和调适。(5)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过程充分,避免形式主义;讲求教学艺术,教学环节合理,时间安排恰当。达标测试有实效,时间充分。2、教学行为方面:(1)教师行为: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充满激情,教学行为规范,作风民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整节课能吸引学生且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应变、组织能力强,具有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宽广的学科视野,教材驾驭能力强,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教师语言规范准确且具有激励性,课堂节奏恰到好处且时间掌握准确,板书简洁且富有启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学生行为: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自主学习时间,注意力集中,思维被激活,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师生互动,合作分享,学生兴趣浓厚,回答问题争抢有序,讨论过程效率高,组员活动多,不讲与学习无关的废话,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改互批,能及时发现问题,补充更正准确,解决问题效果好,能发现、质疑有价值的问题,发言声音洪亮,站姿规范,环节紧凑不浪费时间,不东张西望,学习认真投入度高,及时记录笔记,板书规范,能生成智慧,学生明确了知识的过程,知道或学到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素养获得相应的培养与提升。3、教学过程方面:(1)教学准备:备课充分、教材熟悉,有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与生活联系紧密,选择恰当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恰当引用学科最新信息;(2)教学实施:教学过程顺畅,能合理智慧地处理突发事件,教学情景设置科学有效;(3)教学反馈:课堂高效,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当堂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有个性、有创新、有亮点,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得到强化。4、教学反思与调整:课堂教学完成后要求每位听课教师必须填写“课堂教学”听课评价表,关注教师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后记或课例分析,是否根据自己的反思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否具有一定的承继性,是否能够不断在反思与发展中向前发展。(六)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和赛课活动。以我校实施实验骨干教师观摩课比赛、我组教师积极参与市级对外公开课展示、新课堂模式优质课评选、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促进全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为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校坚持“以比赛促教学,以意识促成长”的方针,组织新教师进行了青年教师擂台赛。通过多种形式比赛,我组青年教师在比赛中获得了锻炼,得到了成长,培养了重视教学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意识,明白了“高中生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模式的评价标准,并学会了一些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全组教师在听课评课中授课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通过二年多的研究,我们认为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一,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师生成长的共同体,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大课题引领、小课题渗透已经成为基本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改变过去那种一味追求升学率的观念,变教学为导学。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知道他所从事的教学室为了教育今天的学生、明天的建设者,其次要在育人的思想上来一次大的变革,教育思想变了,教材教法才能跟上来。”在教学中,我们不只是满足于教材熟、教法熟,而是转变观念,大胆改革。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过去我们的教师都遵循古师之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总认为,作为教师就要在“传”“授”“解”上下功夫,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正确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就够了。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只会储备知识,缺乏创新能力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学习了新课改的有关理论,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新观念、新思维;大胆参与教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教师由“教书先生”向研究型、特长型、学者型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教学策略为突破口,改进、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结构。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注意创设自主性学习的各种情景。促进了教学改革,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为了更好地研究,课题组成员翻阅了大量书刊杂志,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现在,我校老师们参与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成为习惯,自发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已经对照以前有明显提高,逐步形成了学习型教师队伍。两年中全校共有二百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34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展,课题研究让我校教师逐渐走向了科研型的教师。第二,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激活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老师们一改过去的观念和做法,建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想为核心,提高能力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格局,争取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分析、总结。把课堂教学变成研讨式、发现式,让学生由传统的“听众”变成参与者。在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充分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取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几乎变成了“听讲”“记忆”“抄写”“机械练习”;教师的“教”往往成为简单的“讲解”“灌输”,教师主导作用被无限强化,课堂成为教师的一统天下,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的昏昏欲睡。其划一的内容,统一的答案,定势的思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压抑了课堂应有的活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失去了兴趣,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渴望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总喜欢自己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自试一试,我们的教学就应顺应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教师改变了在课堂上居高临下的姿态,深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参与发现、参与总结,和他们平等交流,进行思维的对接和碰撞。(2)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赞许和鼓励。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无是处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成绩好,思维敏捷的学生自然是老师的宠儿,在学习中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但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因此我们利用导学案,在教学实践中设置了不同难度的学习层次,老师根据学生的差异给与不同的机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生的成功之处给与充分肯定和及时鼓励,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教学中,我们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允许,甚至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再分析问题时,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书本,敢于标新立异,勇于突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进而形成创新能力。也允许学生出错,但学生出了错之后慎重对待。要充分讨论,正确引导,公正评价,而不是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更不是讽刺、挖苦、嘲笑、斥责。(4)积极引导学生让思维向课外延伸,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将积累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我们改变了以往布置作业的方式,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经常布置一些诸如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实验等作业;也组织了一些发展学生能力的活动如专题报告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课本剧表演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积极参与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卓有成效,近2年中,有1位教师成为市区学科带头人,12位教师成为无锡市学科中心组成员、13位教师获得市级优质课一、二等奖,课题组许多成员都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第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教师传授的知识就是权威的、不可更改的,学生完全听老师的讲解,机械地做好笔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个性无法展现,造成厌学情绪。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有碍于教与学,有碍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是我们改变了课堂上师生关系的位置,教师不再居高临下,不再以“师德尊严”约束学生,真心诚意地和学生平等交流,教师由主宰、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朋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感到自己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室内民主的气氛浓了,学习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心情舒畅了,积极性提高了,师生共同探究,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敢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了自主的学习方式,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改变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上,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束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因而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的局面,在本课题的研究实施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自由的权利,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质疑、小组合作等,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习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自主性学习方式正逐步形成,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近2年中,全校有240人次学生在省市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蒋振奇同学获省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另有7名同学获省三等奖。第四,物化成果(选)序号 作者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发表日期1 王治国 在问题情境中打造支架式物理课堂 《物理教师》 2012.12 辛志立 自我提问 引领思维——深度学习理念下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索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2.63 叶翔 基于升级课题研究的分层次情境教学反思 《考试周刊》 2012.94 张红珍 怎样激发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校园英语》 2012.25 尤喜芸 浅议班会课的成功开展 《考试指南报》 2012.116 潘缨 “以说代写,关注生活”作文教学课型的探索 考试报 2012.127 王丽 高中物理有效探究学习的思考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2.118 张巧玲 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无锡教育》 2012.119 张枫 浅析学习拖延行为及教育策略 《无锡教育》 2012.1210 袁晶 利用教材习题促进高三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2.129 李袁 寻找夸父手杖,再续逐日豪情——小说教学基础知识序列性的启示与借鉴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2010.11序号 作者 论文 获奖 日期1 李袁 寻找夸父手杖,再续逐日豪情——小说教学基础知识序列性的启示与借鉴 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2010.122 姚海波 把古文课还给学生 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2010.123 徐菡 将记忆理论运用到高中词汇教学的研究——一节词汇课的设计、实施和反思 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2010.124 叶翔 减负增效,体验成功——高二地理水平测试复习的一点实践体会 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2010.125 黄伟 打造地理高效课堂之管见 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2010.126 张巧玲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点教学反思 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2010.127 邵亮 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积极促进化学教学改革 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2010.128 闻荣生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启发”与“内化” 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2010.129 孙卓君 还“问题”权给学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谈 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2010.1210 辛志立 数学课堂中的“道”与“术”——导学模式课堂案例研究 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2010.1211 孙开华 注重解后反思,提高思维能力 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2010.1212 邓益民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让“问题”点亮化学课堂 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2010.12六、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1、如何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当前的高中教育阶段,高考成绩无疑是一个硬性的评价指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设计,在探索实施期间,其效果不会立即显现。而且,学习活动的建构肯定会花费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从某些角度来看,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能真正体现高中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设计的效果的评价体系,将会是我们长期研究的一个方向。2、课题在理论支持上可以进一步深入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设计,教师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容易走入重实践,轻理论的死胡同。课题组成员们对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颇显不足,而这其实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对整个课题进一步的研究会产生阻碍作用,也容易出现重复研究的现象,造成浪费。在今后的实施中,我们要注意从理论着手,提升品质,避免重复。3、高中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设计的运用要有度在高中课堂中,全面开展高中生自主建构学习活动设计,无疑对提高学生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世间万事,过犹不及,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合理安排好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自主建构的教学方式之间的运用比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设计出周密的教学方案,才能真正使自主建构的课堂绽放异彩。七、对本课题的展望随着课题实验的深入,“高中生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逐渐在全市产生较大影响,先后承办市级以上教科研活动十余次。我校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赏,希望我校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能逐步扩大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厌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