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百虫合成敌敌畏用什么容剂化开

问题分类:初中英语初中化学初中语文
当前位置: >
31.(9分)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g;③准确称得6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g。试回答: (1)若④⑤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填“偏大”或“偏小”);(2)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___;(3)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或“偏小”);(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悬赏雨点:16 学科:【】
解答过程:(1)反应过快会使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没能完全被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快速鼓入空气,也会使装置内残留二氧化碳不能被D装置中碱石灰完全吸收;二氧化碳质量偏小,则测定结果偏小;故答案为:偏小(2分);(2)鼓入空气,可把残留在装置B、C中二氧化碳全部由D中碱石灰吸收;故答案为:使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D中(1分);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此应把鼓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处理,所以装置A应放入氢氧化钠溶液或其它碱溶液;故答案为:NaOH溶液或碱性溶液(1分);(3)C装置中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装置中吸收由B装置排出气体中混有的水分,若少了此装置则会使气体中的水分被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而使测定质量偏大;故答案为:偏大(2分);(4)如果D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则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会对测定结果带来影响,所以装置E的作用则是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2分);(5)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85.6g-83.4g=2.2g设放出2.2g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O2106&&&& 44x&&&&& 2.2g106:44=x:2.2g 解之得 x=5.3g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5.3g 6g ×100%≈88.3%故答案为:88.3%(2分).
&&获得:16雨点
偏大 &充分反映 & & 石灰水 & & & & 偏小 & & 不知道 & & 57%
(1)若④⑤两步的实验操作太快,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偏小_(填“偏大”或“偏小”);(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而采取了鼓入空气的方法,把残留在装置B中二氧化碳全部由D中碱石灰吸收,实验结果更准确,故本题答案为:使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D中.(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C装置中吸收由B装置排出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若少了此装置则会使气体中的水蒸气被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而使测定质量偏大;故本题答案为:吸水;
偏大.(4)如果D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进入D装置而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装置E的作用则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故本题答案为: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5)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85.6g-83.4g=2.2g设放出2.2g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
106X=442.2g
x=5.3g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5.3g6g×100%=88.3%故本题答案为:88.3%.
偏大 &充分反映 & & 石灰水 & & & & 偏小 & & 不知道 & & 57%
(1)已知装置A中试剂为碱性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实验步骤⑤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D中(3)C装置的作用是吸水,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或“偏小”).(4)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经精确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实际质量分数略小于上述所求数值,其原因可能是装置中有一定量的空气,所含的CO2也会进入D中.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填写实验报告题.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来分析装置A中碱液的作用;(2)根据装置的特点及实验目的,分析鼓入空气这一操作的目的;(3)评价装置C对测定结果的影响;(4)可以根据空气中的成分来分析装置E在整个装置中所起到的作用;(5)分析实验前后装置D质量变化,并由此质量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6)该装置在装药品时会不可避免的混入一些空气,据空气得出成分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我们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所以要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而在A中装了碱性溶液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本题答案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而采取了鼓入空气的方法,把残留在装置B中二氧化碳全部由D中碱石灰吸收,实验结果更准确,故本题答案为:使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D中.(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C装置中吸收由B装置排出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若少了此装置则会使气体中的水蒸气被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而使测定质量偏大;故本题答案为:吸水;& 偏大.(4)如果D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进入D装置而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装置E的作用则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故本题答案为: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5)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85.6g-83.4g=2.2g设放出2.2g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 44x&&&&&&&&&&&&&&&&&&&&& 2.2g106 X =44 2.2g ,解得&& x=5.3g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5.3g 6g ×100%=88.3%故本题答案为:88.3%.(6)由于在装置中不可避免的要存有残留的空气,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D装置吸收,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本题答案为:装置中有一定量的空气,所含的CO2也会进入D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和碱石灰的反应,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在完成实验时要尽可能的排除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本题中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水蒸气的影响等.
(1).偏小(2).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广口瓶;NaOH溶液(3).偏大(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装置(5).88.3%
(1)已知装置A中试剂为碱性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实验步骤⑤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D中(3)C装置的作用是吸水,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或“偏小”).(4)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经精确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实际质量分数略小于上述所求数值,其原因可能是装置中有一定量的空气,所含的CO2也会进入D中.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填写实验报告题.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来分析装置A中碱液的作用;(2)根据装置的特点及实验目的,分析鼓入空气这一操作的目的;(3)评价装置C对测定结果的影响;(4)可以根据空气中的成分来分析装置E在整个装置中所起到的作用;(5)分析实验前后装置D质量变化,并由此质量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6)该装置在装药品时会不可避免的混入一些空气,据空气得出成分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我们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所以要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而在A中装了碱性溶液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本题答案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而采取了鼓入空气的方法,把残留在装置B中二氧化碳全部由D中碱石灰吸收,实验结果更准确,故本题答案为:使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D中.(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C装置中吸收由B装置排出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若少了此装置则会使气体中的水蒸气被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而使测定质量偏大;故本题答案为:吸水;& 偏大.(4)如果D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进入D装置而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装置E的作用则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故本题答案为: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5)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85.6g-83.4g=2.2g设放出2.2g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 44x&&&&&&&&&&&&&&&&&&&&& 2.2g106 X =44 2.2g ,解得&& x=5.3g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5.3g 6g ×100%=88.3%故本题答案为:88.3%.(6)由于在装置中不可避免的要存有残留的空气,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D装置吸收,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本题答案为:装置中有一定量的空气,所含的CO2也会进入D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和碱石灰的反应,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在完成实验时要尽可能的排除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本题中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水蒸气的影响等.
偏小;使装置中留存的CO2 全部被碱石灰吸收;氢氧化钠溶液;偏大;防止空气由右侧进入D装置,从而干扰测定结果;88.33%。
(1)偏小;(2)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将装置内残留的CO2气体完全排出,达到精确测量的目的。_,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_NaOH溶液;(3)偏大;(4)防止空气中的CO2气体从装置后方进入,导致测定结果偏大;(5)百分之88.3.
由题意可知我们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所以要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而在A中装了碱性溶液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本题答案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而采取了鼓入空气的方法,把残留在装置B中二氧化碳全部由D中碱石灰吸收,实验结果更准确,故本题答案为:使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D中.(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C装置中吸收由B装置排出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若少了此装置则会使气体中的水蒸气被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而使测定质量偏大;故本题答案为:吸水;& 偏大.(4)如果D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进入D装置而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装置E的作用则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故本题答案为: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5)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85.6g-83.4g=2.2g设放出2.2g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 44x&&&&&&&&&&&&&&&&&&&&& 2.2g106 X =44 2.2g ,解得&& x=5.3g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5.3g 6g ×100%=88.3%故本题答案为:88.3%.
(1)已知装置A中试剂为碱性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实验步骤⑤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D中(3)C装置的作用是吸水,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或“偏小”).(4)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经精确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实际质量分数略小于上述所求数值,其原因可能是装置中有一定量的空气,所含的CO2也会进入D中.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填写实验报告题.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来分析装置A中碱液的作用;(2)根据装置的特点及实验目的,分析鼓入空气这一操作的目的;(3)评价装置C对测定结果的影响;(4)可以根据空气中的成分来分析装置E在整个装置中所起到的作用;(5)分析实验前后装置D质量变化,并由此质量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6)该装置在装药品时会不可避免的混入一些空气,据空气得出成分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我们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所以要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而在A中装了碱性溶液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本题答案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而采取了鼓入空气的方法,把残留在装置B中二氧化碳全部由D中碱石灰吸收,实验结果更准确,故本题答案为:使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D中.(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C装置中吸收由B装置排出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若少了此装置则会使气体中的水蒸气被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而使测定质量偏大;故本题答案为:吸水;& 偏大.(4)如果D装置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则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进入D装置而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装置E的作用则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故本题答案为: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5)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85.6g-83.4g=2.2g设放出2.2g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 44x&&&&&&&&&&&&&&&&&&&&& 2.2g106 X =44 2.2g ,解得&& x=5.3g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5.3g 6g ×100%=88.3%故本题答案为:88.3%.(6)由于在装置中不可避免的要存有残留的空气,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D装置吸收,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本题答案为:装置中有一定量的空气,所含的CO2也会进入D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和碱石灰的反应,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在完成实验时要尽可能的排除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本题中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水蒸气的影响等.
上一页1 总数 16 ,每页显示 10当前位置:
>>>过氧乙酸是一种杀菌能力较强的消毒剂,过氧乙酸容易挥发、分解,..
过氧乙酸是一种杀菌能力较强的消毒剂,过氧乙酸容易挥发、分解,有腐蚀性,自人防“非典”工作开展以来,这种消毒剂被广泛使用.用市售的一种20%的过氧乙酸溶液,配制用于室内预防性消毒的0.2%的过氧乙酸溶液1000g时,需20%的过氧乙酸溶液和水各多少克?______根据上述对过氧乙酸的有关介绍,说说在使用它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设需20%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x×20%=%x=1000g×0.2%20%=10g需要水的质量:0g;因为过氧乙酸具有腐蚀性,所以作为消毒剂使用前,需要稀释.故答案是:10g、990g;作为消毒剂使用前,需要稀释.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过氧乙酸是一种杀菌能力较强的消毒剂,过氧乙酸容易挥发、分解,..”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溶液的配制&&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溶液的配制
化学实验操作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4.“固体先放”原则。 5.“液体后加”原则。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化学实验中的“七个关系”(1)先后关系①向试管中装人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倾斜,把盛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然后让试管直立,使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时,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固体缓慢落到试管底。②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在滴瓶外面挤压胶头排出滴管内的空气,然后再伸入滴瓶内松手吸取液体。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然后称量。④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先把仪器外壁擦干,然后再加热。⑤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盛放药品的部位固定加热。(2)左右关系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②连接实验装置时,应按从左到右(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拆除时顺序相反。 ③橡胶塞和橡胶管与玻璃管连接时,左手拿橡胶塞或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给容器塞橡胶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塞子。 (3)上下关系①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角)。②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③手拿试剂瓶倾斜液体试剂时,应让标签向上对着手心。 (4)正倒关系①取试剂瓶里的药品时,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②用胶头滴管取完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正放 (保持胶头向上),而不能倒放或平放。 (5)多少关系①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②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得超过酒精灯答积明了2/3。 ③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蒸发皿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6)内外关系①用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②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在试管口的止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7)高低关系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实验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固粉需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量筒读数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沾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蘸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化学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
实验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1)防倒流倒:吸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底部要略高于管口,如用KClO3和MnO2、KMnO4制取氧气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容易发生倒吸,要注意熄灯顺序。(2)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3)防暴沸:加热液体或蒸馏时常在加热的装置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4)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 (5)防腐蚀:强酸、强碱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皮肤上沾有强酸、强碱要用水冲洗,再涂抹3%一5%NaHCO3 溶液、硼酸, (6)防中毒:在制取或使用有毒气体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注意尾气处理。如用CO还原Fe2O3、CuO要处理好尾气. (7)防炸裂:普通玻璃制品都有受热不均匀易炸裂的特性,因此:①试管加热时先要预热;②做固体在气体中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③注意防止倒吸。(8)防堵塞: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9)防污染: ①已取出的未用完的试剂一般不放回原瓶(块状固体。如钠、白磷除外);②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伸入瓶内,不接触试管壁;③取用试剂时试剂瓶盖倒放子桌面上;④药匙和胶头滴管尽可能专用(或洗净、擦干后再取其他药品);⑤废液及时处理。(10)防意外:(1)中毒事故防止和处理一氧化碳中毒时应迅速离开所处房间,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误食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银盐等)应立即服用生蛋白或生牛奶。 (2)火灾处理 ①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②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③会用干粉及泡沫火火器;④拔打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 “120”,也可拨“110”求助;⑤因电失火应先切断电源,再实施灭火。知识梳理: 1 、固体 + 水 ①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②实验器材:托盘天平 + 药匙(或镊子) ;合适的量筒 + 胶头滴管;烧杯 + 玻璃棒 ③注意事项:计算、称量和量取都要准确,溶解时固体要溶解完全 2 、液体 + 水 ①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②实验器材:合适的量筒 + 胶头滴管;烧杯 + 玻璃棒 ③注意事项:计算、量取都要准确,同时需要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 配制溶液的步骤:(1)用溶质和水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①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②实验步骤:计算→称量药品→量取水→搅拌溶解a.计算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c.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溶解;d.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③导致溶液质量分数变化的因素a.称量时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放错,如止确称量5.8gNaCl,应在右盘放置5g砝码,再用0.8g游码,若放错位置,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则实际称量NaCl的质量为5g-0.8g=4.2g,这样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b.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读取示数错误,读取示数时仰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理论值,将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读取示数时俯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小于理论值,将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洒落到外面或未倒净,将导致溶液溶质质最分数偏大;d.所用固体不纯,将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e.计算错误可能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配制溶液时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在配制一定质量和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情况。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从计算错误角度考虑:水的质量算多了,溶质的质量算少了;②从用托盘大平称量的角度考虑:天平读数有问题。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左盘放纸片但右盘没有放纸片,调零时,游码未拨回“0”刻度等;③从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角度考虑: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了;④从转移药品角度考虑:烧杯不干燥或烧杯内有水,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全部倒人烧杯中;⑤从药品的纯度角度考虑:溶质中含有杂质 2. 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①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②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了。综合配制溶液的计算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可选取多种方案配制所需的溶液。如现有KCl固体、蒸馏水、5%的KCl溶液、15%的KCl溶液,配制100g10%的KCl溶液,其方案有:
发现相似题
与“过氧乙酸是一种杀菌能力较强的消毒剂,过氧乙酸容易挥发、分解,..”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15223676412959122092894422322您现在的位置: >
> 公司新闻
聚合物相容化技术国际高峰论坛
发布日期 :
浏览次数:2185次2013 INTERNATIONAL Polymer&Compatibilization Technology Summit
聚合物相容化技术国际高峰论坛
添加&佳易容&相容剂,塑料改性更容易!
相容化技术的革新推动了改性工程塑料的迅猛发展,中国首家将&相容剂&商品化,并率先应用合成技术开发新型&相容剂&的企业南通日之升携手CBI易贸,召开聚合物相容化技术国际高峰论坛。
届时,改性塑料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日本,韩国专家为您揭示工程树脂高性能化的秘笈;
中国反应挤出领域的杰出代表者郑安呐教授为您分享通过反应挤出技术制备新型聚合物;
中国首位将合成技术应用于相容剂开发的田冶先生为您阐述如何应用SAG开发高性能化工程塑料;
国内PC/ABS标杆企业锦湖日丽的研发总监罗明华先生为您讲述如何通过选用合适相容剂来解决PC/ABS合金中的具体问题。
2013年4 月10日,虹桥喜来登上海太平洋大饭店,2013聚合物相容化技术国际高峰论坛期待与您共议商机、同谋发展!
演讲嘉宾及演讲内容:
1、Takashi Inoue 教授&&
日本京都大学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博士毕业,日本山形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橡胶工业协会会长,中国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客座教授,曾获日本Prime Minister Award :(内閣総理大臣表彰)。
研究领域:聚合物混合物和结晶性聚合物的结构特性、嵌段共聚物、溶胶-凝胶转变的聚合物解决方案,耐油弹性体和聚合物回收等。在高分子领域先后发表论文250篇,综述60篇,著作50本,专利50件。&
演讲主题:《反应挤出的高性能高分子合金的开发》
&&& 内容:
1)&介绍形态形成结构概论及高性能合金的开发实例
2)受到强硬冲击后会变成橡胶般的尼龙系合金
3)热老化韧性不会降低的超延性PBT合金
4)工程塑料的高性能PLA合金
5)绿色化度40%的PP / PLA合金
6)耐冲击性PPS系合金
2、Cho Ur Ryong 教授&
1992年美国阿克伦大学高分子材料博士毕业,韩国锦湖石化研发中心15年研发经历铸就的技术专家,现任韩国科技与教育大学化学工程学系教授。
2011&韩国知识经济部长官奖
&韩国橡胶会& 论文奖&
演讲主题:《环氧化天然橡胶/PA6合金相容性研究》
环氧化天然橡胶ENR50具有良好的气体阻隔性,但其力学性能、耐磨性和耐油性较差。将尼龙6与环氧化天然橡胶ENR50共混,可显著改善环氧化天然橡胶的机械性能和气体阻隔性。众所周知,PA6和ENR50是典型的不相容体系,本篇报告中将重点介绍如何改善尼龙6与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相容性,进而提升ENR50的综合性能。
3、郑安呐 博导&
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160多篇;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5项,授权10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项、欧洲7国授权发明专利各1项、日本授权发明专利1项;专著5部。
主要研究方向:
1)高分子反应加工:研究将单体通过螺杆式反应器,数分钟内直接聚合成超高分子量,或嵌段及星型高聚物,以及使聚烯烃高性能化以及功能化,并付诸工业化实施。
2)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高分子分子结构、晶态结构、相分离结构等与高分子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3)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与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特别是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成型及其性能的研究。&
演讲主题:《反应挤出在高聚物材料高性能与功能化以及特色合成领域的作用》
1)反应挤出与高分子化学反应
2)氟硅橡胶的反应挤出合成
3)嵌段聚合物在聚合物合金中的应用
4、田冶 南通日之升 总工程师&
北京化纤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研究院从事乳液法ABS成套技术及新产品开发13年,中化国际(苏州)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中化集团)从事连续本体法ABS成套技术开发4年,先后在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和南通日之升高分子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从事聚合物共混改性研究和相容剂合成研发5年。期间共申请发明专利15项,已获授权12项,合作出版专著2本。&
演讲题目:《SAG系列产品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
SAG系列产品为南通日之升自主研发的原创性高科技专利产品,是由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单体经自由基聚合而成的无规共聚物。合理的分子设计及分子量调控,保证了该产品在挤出加工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良好的分散性及热稳定性,使其广泛用于工程塑料(PA、PC、PET、PBT等)的相容剂,扩链剂,热稳定剂及复合材料界面偶联剂。
5、罗明华 锦湖日丽 研发总监&
2006年东华大学材料与加工专业硕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一直在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历任研发工程师、研发产品经理、研发部经理、研发总监。主要从事PC、ABS和PC/ABS合金等工程塑料的改性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合作著书4本,近几年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已授权20余项。在此期间,主要承担多个国家、上海市市级、区级技术开发项目。&
演讲主题:《聚合型功能助剂推动PC/ABS创新》
1)如何控制相态细化从而制备高冲击PC/ABS?
2)如何开发高流动性PC/ABS?
3)如何开发高熔体强度PC/ABS?
4)其他高性能化PC/ABS产品的开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敌百虫中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