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诗诺用数字怎么读数字

&&&&作者:
第一卷 : 【黄金太子】
本卷共147765字
第一卷 : 【黄金太子】
本卷共147765字
第二卷 : 【所谓天道】
本卷共142443字
第三卷 : 【风起云涌】
本卷共219872字
第四卷 : 【天怒神罚】
本卷共215542字
第五卷 : 【极道黑甲】
本卷共350102字
第六卷 : 【九龙入海】
本卷共332088字
第七卷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本卷共764849字
第八卷 : 【打下一片光辉的荣耀】
本卷共962467字
① 原创小说《超级学生》是由作者公子诺首发于小说阅读网,目前已完结,更多关于公子诺的《超级学生》内容,请持续关注小说阅读网。
② 本站的手机站地址:,3G版手机站地址:,欢迎用户通过手机访问原创小说《超级学生》的最新章节!
③ 本站发表的原创小说《超级学生》(作者:公子诺)及有关此原创小说《超级学生》的评论所代表观点,均属小说作者和评论者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大家如发现本原创小说《超级学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马上向本站举报。感谢您对小说阅读网的支持!
④《超级学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原创小说,为了让作者公子诺能提供更多更好更新的原创小说作品,请您购买本书的VIP章节,多多宣传和推荐本书,这是对作者的一种支持与鼓励!
⑤ 版权声明:本书原创首发于小说阅读网,提供《超级学生》txt下载及全文阅读,欢迎您前来访问。
30天免登录
用其他账号快捷登录:
没有小说阅读网通行证?6、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和诗歌鉴赏—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课标版)doc--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6、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和诗歌鉴赏-2010模拟新题分类汇编1、(2010·天津一中五月月考)根据要求默写名句。(1)香菱笑道:"我看他(王摩诘)《使至塞上》一首,那一联云:'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红楼梦》)(2)陶潜的诗不仅有"
"的闲适,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激烈;苏轼的词不仅有"
"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3)北朝庾信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有一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在我国唐代诗文里也有类似的一句诗文,它的作者是
。【答案】(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其他豪放派诗句)(3)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解析】文学常识与名局联合考查,并且是在运用比较中考查,新颖独特。考生要熟背古诗文,并能灵活运用。2、(2010·泰安二模)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2)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君子生非异也,
。(苏轼《赤壁赋》)
,吾未见明也。(韩愈《师说》)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答案】(1)哀民生之多艰/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气吞万里如虎/百步九折萦岩峦(3)纵一苇之所如/善假于物也(4)小学而大遗/夙兴夜夜寐【解析】考查了诗词赋和散文,重点关注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3、(2010·西工大附中第八次训练)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子曰:其恕乎!
。(《论语》十则)(2)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4)"诗以言志",请写出李白在《行路难》中反映他自信豪放、坚定执着个性的两句诗: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塞上燕脂凝夜紫(3)云归而岩穴暝(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晓镜但愁云鬓改【解析】课内课外综合考查,所选篇目形式多样,所选句子有易错的汉字。4、(2010·沈阳教学质量检测)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答案】(I)沧海月明珠有泪/只是当时已惘然(2)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解析】更强调整段整句的考查,涉及初中高中内容,文体多样。5、(2010·安庆一中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上 太 行①于
谦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答案】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壯阔的境界,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的胸襟。诗人两鬃霜华却壮心不已,立马太行,雄视千里,全诗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倦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理解,涉及到景物描写对形象塑造的作用,诗人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最后给这个形象一个恰当的定位。6、(2010·甘肃部分高中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最高楼·咏梅陈亮①  春乍透,香早暗偷传。深院落,斗清妍。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②。更朝朝,琼树好,笑当年。  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树不着唐昌宫里玩。衣带水,隔风烟。铅华不御③凌波处,蛾眉淡扫④至尊前。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  【注】①陈亮,南宋爱国词人,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②钿(diàn):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③"铅华不御"这里指以美丽闻名于世的宓(fú)妃,后被天帝封为洛神。④"蛾眉淡扫"这里指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的姐姐,此人有才貌,因杨玉环受宠,被唐玄宗封为虢国夫人。  词的上阕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答案】①手法:拟人、比喻、对偶。②梅花的特点:开花时间早,颜色形态美好,清高绝俗。【解析】这道题有两问。 "香早暗偷传"" 斗清妍""笑当年"用的是拟人;"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用的是比喻、对偶的手法。作者运用拟人表现出梅花开得早,花朵美丽斗艳争芳;用比喻写出清高脱俗的品质。7、(2010·海口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真珠:即珍珠。② 敧:yǐ,斜靠着。 ③都来:算来。  名家认为,下片写"愁",神形毕肖,请分析作者写出了"愁"的哪些神态?        【答案】作者写出了酌酒垂泪的愁姿,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愁更难堪,情更凄切。枕头斜倚,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这愁,在内为愁肠愁心,在外为愁眉愁脸。【解析】根据下片内容,以"愁"为线索,筛选表现愁绪的细节,特别是神态,主要是外表和内心,无论做什么事,都脱不开愁绪。8、(2010·南昌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
村梅尧臣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注]。
[注]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
诗歌表现了小村怎样的景象?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人烟稀少、破败荒凉的景象/水灾/统治者对村民的冷漠和盘剥。【解析】从大水所及的范围,从家禽、老百姓的寒酸生活,从船只小鸟、桑树的无人光临,完全可以推知荒凉破败的精象特征。开篇就是大水,最后一句写统治阶级对百姓的盘剥,可以推知原因。9、(2010·武昌区五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宋〗魏野  爪利嘴还刚,残阳啄更忙。  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妨。  形小过槐陌,声高近草堂。  岂同闲燕雀,唯解占雕梁。(1)请以一种动物的名称作为这首诗的标题,并简要分析这种动物的主要特点。(2)这首诗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诗人在本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答案】(1)啄木鸟;爪利嘴刚,勤啄林蠹。(2)托物言志(或:象对比);作者以啄木鸟自况,表达了自己不计个人得失、扫除贪官污吏的志向,讽刺了贪慕名利的庸官。【解析】从小鸟的外在形态,啄食动作、声音可以推知是啄木鸟。以物为题,要么是托物言志,要么是借物抒情。诗言志,作者借啄木鸟驱除害虫的生活习性表明自己的铲除贪官污吏的志向。10、(2010·北京西城区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好事近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这首词的上阕表现出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摇首出红尘",示其超脱;"醒醉更无时节",示其疏放;"惯披霜冲雪",示其勇毅:上阕表现出的是一个无拘无束、潇洒率性的渔父形象【解析】作者通过很多细节,特别是动作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分析是要具体解释,每一个细节总结一点性格品质特征,最后归总起来,给人物形象定位。11、(2010·威海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
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1)黄昏时分,疏疏落落的细雨打湿了空挂着的秋千,一"湿"字将暮春、黄昏、细雨连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或氛围),表现出词人感伤、凄清的心境。【解析】这道题属于"炼字型"题目,一般要先翻译一下,然后分析"湿"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物特征,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对表情达意有什么样的作用,并具体说明情感。12、(2010·绵阳二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 不 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郁金,一种香料。②流黄,杂色绢丝。 赏析"九月寒砧催木叶"的表达效果。     【答案】本句描写思妇听见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声的感受。诗人从听觉入手,以寒砧不止、落叶纷飞营造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意境。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一个"催"字,将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催动着(勾起了)闺中少妇的相思。【解析】这句诗是写景句,先翻译一下大概的意思,在分析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写景,如果有表现手法必须写出。然后分析这种景物具有什么样的意境特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效果。13、(2010·浦东新区高考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②。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
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2)请联系作品内容,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本词作简要赏析。【答案】(1)C(2)这首词多用俗语白话,自然平易,全无雕琢藻绘的痕迹,于平淡中显出清新之美(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李清照的风格)。下片的诙谐幽默,则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个性。联系作品内容举例。【解析】(1)没有孤独寂寞的情感,牵强附会。(2)鉴赏诗歌的语言,必须紧紧抓住文本,了解文本的主要语言特征。相对于作者其他大多数词来说,这一首更接近平实自然,风格很不同。首先说明语言特点,再找出例子来证明即可。14、(2010·衡水中学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 然后回答问题。【中吕】 普天乐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答案】(1) 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而且还杂用了诸如"快活""胡来"等口语词汇,很适合民间传唱。【解析】"谁能解"" 日月明白"" 湘江鱼虾蟹"" 是胡来"等词语大多来自口语,显得通俗易通。而且,作者并不是板着面孔,轻松些来,别是一番畅快淋漓。确定好语言风格后,再找例子来说明。15、(2010·八闽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
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解析】先说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再举例来验证。16、(2010·珠海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赠可行弟 许有壬(元)
花香满院,花阴满地,夜静月明风细。南坡一室小如舟,都敛尽,山林清致。   竹帘半卷,柴门不闭,好个暮春天气。长安多少晓鸡声,管不到、江南春睡。  这首词的上片前三句是如何描写南坡小室生活环境的?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词的上片前三句分别从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四个方面来描写小室生活环境。"花香满院"是从嗅觉方面写的,"花阴满地"、"月明"是从视觉角度写的,"夜静"是从听觉方面写的,"风细"是从触觉方面写的。【解析】前三句很明显用人体不同的感觉来写,"香""阴""月明""静"可为验证。这是前三局的突出特征,先说出特点,再逐个分析。17、(2010·温州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数
日[宋]赵师秀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野
望[宋]翁 卷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请结合诗句内容分别赏析其妙处。          【答案】赵诗末两句写由于树林稀疏使远山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云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神采飞扬,显现出淡远的画镜,山却"一半无",不禁让人懊丧,写得起伏跌宕。(或者结合诗句写出拟人手法及其好处)翁诗末两句写的是诗人登山为了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闲"字(或者抓住"忽"字赏析)可以想见诗人闲淡疏放的风神与"野水""青山"等清空悠远景色正相契合;(或:写出了一种审美境界,山掩水,水映山,从山看水,从水看山,从一事物身上看出另一事物的影子,语虽质朴,但理趣盎然)【解析】先分析这两首诗最后两句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别表达了二人什么样的情趣。显然,两首都是写景,但景物特征自是不同,这表明二人的风格写法和情趣的不同。18、(2010·大连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浣溪沙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诗人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之情。诗人先写湖边堤岸上依依的杨柳,柳丝低垂,像是要热情地挽留住湖边的游客;再写枝头上的小鸟,以悦耳的歌声呼唤游人莫要归去。但湖景虽好,却已暮色笼罩,不能不归,给人一种无奈的遗憾之情。【解析】答题思路和要点是:先翻译,再说明手法,最后归纳出情感变化。最后一句是情感的转折点。19、(2010·北京崇文区练习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临江山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金兵攻占汴京后,作者辗转逃亡到当时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的浙江绍兴。一个夜晚他登上小阁楼,有感而发,填写了这首词。 ②长沟:大河。  陈与义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都表现了北宋灭亡,逃亡江南的人生经历,请比较鉴赏两首词在抒写沦亡之苦时手法的不同。(200字左右)          【答案】陈词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上片写昔日群英聚会,月下弄笛,长夜畅饮。这种快乐不仅来自朋友的欢聚,也来自故土洛阳的美景,与眼下一人流亡对比,愈发加重了词人此刻的惆怅和怀念,抚今追昔,徒增伤感。而李词则善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抒写国破家亡的伤感。比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南飞,只因为是从北而来,就觉得是老朋友,刻画了独在异乡的忧伤,"梧桐''树下点点滴漓的"细雨",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凄凉。【解析】这道题既考查诗歌鉴赏也考查背诵默写,还考查对学过诗歌的理解,自觉地与考试诗歌作比较。在手法上,这首诗显然以乐景写哀情,也叫反衬或对比;李清照的词主要是写借景抒情,景物凄凉,感情悲戚。回答时,先答出手法的不同,在具体说明怎么运用的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的情感。20、(2010·东北四校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释:①柑为橘树一种。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②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③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对诗的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作者希望橘树成林,清姚鼐则说作者"恐见(柑)这成林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我认为作者希望橘树成林。作者不论首联中"新"、"遍"二字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现了对橘的喜爱之情,自然也渴望自己亲手栽种的橘树成林;颔联更是一正一反用屈原怜橘和李衡谋利的典故,以像屈原一样爱橘表现了自己的志向,橘在作者眼中是高洁的象征,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正是作者未在贬谪后消沉,坚守节操的体现。(我同意姚鼐所说的作者"恐见甘之成林也"。作者是被贬谪于此,无论写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作者沉沦于此的落寞与苦闷,以屈原白比更是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实际是感伤自己迂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解析】可以赞成可以反对,先表明态度,再结合诗歌找到证据,一一证明,充分证明即可。21、(2010·佛山第二次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吟笼莺  清
纳兰性德①  
何处金衣客②,栖栖③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③栖栖(xīxī):忙碌不停,亦解为孤寂零落。(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      (2)简要分析,本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本诗前两联从三个方面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从动作方面描写黄莺被迫在笼中栖息、从心理方面写黄莺在笼中焦躁不安、从声音方面写黄莺在笼中感受不到春的温馨而悲啼的情状。所以,虽未提一"笼"字,也写出了"笼"这个特殊环境对莺的影响。(2)作者借黄莺表达了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却受到雕笼的束缚,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怀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解析】(1)笼中之鸟是常见的事物,但诗人别具慧眼,善于抓住鸟的细节特征来表现笼子对小鸟的束缚。所以,要先分析从那几个方面来写小鸟,这实际上也是有关鸟笼的侧面描写。(2)这首诗的主题并没有什么两样,都世界小鸟表达对限制自由、怀才不遇的情绪,回答时只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谈。22、(2010·厦门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苏幕遮·曲栏干(清)吴藻曲栏干,深院宇,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柳絮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处。   这首词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答案】通过描写飘零的残红、清幽的原野、飞舞的柳絮、漂转的萍叶、苍茫的梅雨等暮春凄冷之景,流露了幽居深院的作者孤寂落寞、惆怅迷茫的愁绪。【解析】鉴赏情感的一般答题思路是:通过描写(记叙)具有......特点的......,用......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要点要齐全,分析要全面。23、(2010·海南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颔联寓情于景。"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解析】先翻译一下,具体说明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什么特点,塑造了什么样的分五,作者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情与景之间什么关系。24、(2010·深圳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自
励(其二)①梁启超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②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注:①本诗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光绪27年(1901年),时梁启超已亡命他国三载,方自印度入澳洲返回日本。②牖(yǒu):通"诱",引导。(1)这首诗从哪些方面体现梁启超的"狂者"精神?(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方式与前三联有何不同?【答案】(1)一方面作者说自己愿为改良(国家)事业献身(万死不辞),一方面想学问上成为后世师表(从立功、立言角度切入,答出相关意思即可)。以诗答诗的答案更有品位:如"我以我血荐轩辕"、"且开风气且为师"等。(2)第一问:尾联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惆怅、失意、怅惘等)的情感。第二问:前三联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尾联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有人借用梁启超自己的文学评论术语说,这首诗用的是一泻无遗式的"奔迸表情法"。【解析】(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所以不过是翻译出来,只要是属于"狂者精神"的就行。(2)主要是抒情方式上的变化,从内容就可以辨析出来。25、(2010·宝鸡检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食笋曾
几①花事阑珊竹事初,
一番风味殿春蔬。龙蛇戢戢②风雷后,
虎豹斑斑雾雨余。但使此君常有子,
不忧每食叹无鱼。丁宁下番③须留取,
障日遮风却要渠。
【注】①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学识渊博,勤于政事。②戢戢(jíjí):牛羊角的样子。③下番:下一轮。  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和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案】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曲折复杂的心理:第三联写只要竹林常发出新笋,就无虑顿顿吃素,每食无鱼;第四联则写不要把竹笋全吃了,应该留下一些,让它生长成竹,因为我们还要靠它障日遮风。表达了诗人对竹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果答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希望后继有人济世救民"也可。意思对即可)【解析】先翻译一下内容,也就是写了什么,再具体说明这些内容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有没有情感变化,要分析全面透彻。26、(2010·杭州第四次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登 快 哉 亭①
宋·陈师道
城与②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③,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注:①快哉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②与:共。③李白诗曰:"天涯有度鸟。"杜甫诗:"途远欲何向。"  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杜诗可以说是"有我之境",而后山居士(陈师道,年轻未仕时的自号)此两句"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则似"无我之境"。元代文学家方回说:"如'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试对此句意趣和情怀作赏析。【答案】这两句写出了山间时有飞鸟掠过,匆匆地不知投向何处;奔腾的云雾舒卷自如,姿态悠闲的情景。同时融情于景,那横空而过的飞鸟,正如自己匆匆如过客,茫茫如迷途的人生。而自由自在的白云,因无心于争逐,所以永远悠闲自得,似乎寄寓着诗人内心暂时拥有的和渴望拥有的淡泊宁静的情怀。【解析】这是一道证明题,结论有了,剩下的工作就是证明。证据都在原诗中,先筛选出符合结论的句子翻译一下,再逐个来证明,切忌牵强附会。27、(2010·正定中学第三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
居①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①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的诗作。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③夜榜:夜航。  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全诗表面写溪居生活的闲适,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诗中实际表达了作者谪居时的抑郁之气,"闲依"其实是不能为世所用的无聊赖,"偶似"则表明诗人并非真有隐士的淡泊心境,"来往不逢人"则写出诗人的孤寂。【解析】首先要理解什么叫"不怨而怨",结合诗歌可以得知,作者只不过庆幸自己能够表达不行,好像很矛盾,这就是"不怨而怨"。分析出"怨""不怨"来,必须点出作者的真实意图。28、(2010·泰安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稍加点评。【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早行鲁山所见到的千山竞秀、山路幽深、野趣盎然的景象。抒写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欣赏之情.写出了作者从容、闲适的心境。(2)尾联以设问收束。以"一声鸡"表明白云生处有人家;回应作者"山行"见闻。含蓄蕴藉,令人余味无穷。【解析】(1)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把握。先描绘出来,说明景物特点和意境特点,再说明作者借助景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这是对诗歌语言韵味的考查,也就是表达上的特点及效果。结尾处很显然是一个设问,但回答得又不是很直接,也就带来了无穷的味道。29、(2010·淮北二模)古诗文默写(任选五句)(1)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2)______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清风徐来,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4)____________
,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之塞上》(5)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6)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7)千嶂里, ____________
。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8)梧桐更兼细雨,____________
。 李清照《声声慢》【答案】必先利其器/落下与孤鹜齐飞/水波不兴/大漠孤烟直/无边落木萧萧下/江州司马青衫湿/长烟落日孤城闭/到黄昏、点点滴滴【解析】都是课内外常见名句,书写要正确无误。30、(2010·宁德第二次联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一肌一容,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2)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3)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答案】(1)哀民生之多艰/尽态极妍 (2)輮以为轮 /小学而大遗 (3)纵一苇之所如/夙兴夜寐【解析】都是常见名篇名句,难度不大,主要是书写是否正确。31、(2010·北京西城区抽样检测)读下面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象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B.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C.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D.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3)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答案】(1)C(2)比喻。作者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于悬崖的景观。①作者将瀑布自石壁下注比喻成白虹深入水面,似要吞饮涧水,生动地写出了瀑布高悬而又急下的态势。②作者将瀑布自山顶奔流而下比喻成玉龙下山,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时生龙活虎而又曲折翻腾的姿态。③作者将瀑布的水花飞溅于山石之上比喻成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在沙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花的形与色。(3)明确提出见解,能从李白、乔吉的诗中合理引用并作分析;分析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认同,可从这首元曲想象奇特、比喻新颖、气势恢宏等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手法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相似。不认同,可从李白诗歌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超凡脱俗,非乔吉所能追比等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差异。【解析】(1)曲中并没有写瀑布的声音。(2)既然是写瀑布,所以要特别注意与瀑布无关的事物,那很可能就是比喻。要把如何比喻的,比喻出瀑布的什么特点都要写出来。(3)李白写瀑布不过用夸张和恰当的比喻,也显得豪迈洒脱;本诗作者有没有这个特点?可以通过诗歌内容和风格来比较分析。32、(2010·大冶一中模拟)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组)(1)子曰:"
,小人同而不和。"(《论语》)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2)
,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后之视今,
,悲夫 。(王羲之《兰亭集序》)(3)青青子衿,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答案】(1)君子和而不同
术业有专攻(2)嘈嘈切切错杂弹
亦由今之视昔(3)悠悠我心
不坠青云之志(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回首向来萧瑟处【解析】课外课内相结合,诗词文相结合,以考查后句为主,是课本中重点。33、(2010·东山二中模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更相为命,_________
。《陈情表》______
,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2)耳得之而为声,___
。《赤壁赋》__
,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3)寻常巷陌,__________
。《京口北固亭怀古》 仰观宇宙之大,______
。《兰亭集序》【答案】(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民生各有所乐兮,(2)目遇之而成色/雁阵惊寒。(3)人道寄奴曾住/俯察品类之盛。【解析】考查了多种文体的默写文本,需要考生认真仔细检查书写,特别是形声字、虚词。34、(2010·北京丰台区统一练习)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①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②不以物喜,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答案】①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②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这里面有通假字,有易错的形近字,如"己""已",要看清楚,力求正确书写。35、(2010·上海市虹口区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后面的问题。杨柳枝温庭筠[晚唐]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1)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织机边传来黄莺声,引人想象屋外春光烂漫景象。
B.次句"垂泪忆征人"侧面烘托织人思念之深。
C."塞门"一句突出了征戍环境之苦寒。
D.本词风格浑朴,含蓄内敛,简古有味。(2)本词抒写离情宛转别致,尤其后两句耐人咀嚼。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答案】(1)B(2)如:对比的手法,以塞外的"萧索"原野写出征戍环境之苦寒,令人牵挂,更与一二句的柳密"莺语"的春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妻子由春色美好而更思念征人,而征人连春天到来都无从觉察,不能遥知妻子思念之情,使人更添一份悲伤,含蓄抒情,令人回味;又如:对面落笔,由己及人的手法。【解析】(1)这句是直接写女子的思念之苦,不是侧面。(2)前两句和后两句,很明显角度有变化,一个写"织妇",一个写"征人",而且景物上也有对比,都呼应了题目。36、(2010·云南第二次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西归绝句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1)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表达了作者奉召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诗人被贬离京五年,今日奉召回京,感叹之余,满怀欣喜。途中收到朋友来信,此又一喜。(2)展现了一幅洋溢着作者欢快心情的清新美好画面:诗人满怀喜悦,临水展读友人书信,正值岸上满山桃花盛开,嫣红灿烂,此情此景,生动明快,别具情趣。作用: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的美好,自然生动地表达作者激动、舒畅之情。或:以欢快之境写喜悦之情,寓情于景。【解析】(1)具体说明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注意情感的变化;(2)写景就是表情达意,景为情服务,什么特点的景就有什么特点的情,除非反衬。答题时,要翻译描述句子,并说明景物特点,核对塑造氛围及表情达意的作用。37、(2010·开封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①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②。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①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②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  (1)首联数字的运用很巧妙,请分别分析其作用。?      (2)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七千里"极言被贬路途之远,"二毛人"写自己垂垂老矣,"十八滩"写滩多险大,"一叶身"写孤独凄苦;首联用数字形象地表述出诗人的艰难处境。(2)描绘了一幅风疾船快、水大载舟的画面(劲风鼓帆,如腹怀胎,水急船快送客远去;雨水暴涨,载舟前行,消减了水流石上的波纹)。诗人由悲泣忧愤转为达观惬意。【解析】(1)数字的使用效果要看数字后面的中心词,揣摩作者的用笔之处,分别作出说明,主要是对表情达意的作用。(2)解读画面,就要描述画面,分析画面的特点,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景物出现了变化,作者的情感是否有了变化,这都是要思考分析的。38、(2010·江安中学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暑 旱 苦热
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1)有人认为本诗首联"屠""着翅"两词用得巧妙,请你分别说说它们的使用效果。(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暑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答案】(1)"屠"字用得新奇,本意为屠杀,也可引申为驱除、消除。"清风无力屠得热",写清风本应能够驱热,此刻却无力驱除暑热。"屠"字以示对暑热的憎恨之深。"着翅"一词用得生动,落日本来无翅,"着翅上山",显其不肯降落。"落日着翅飞上山",写太阳能够助热,此刻却应落不落。"着翅"以示盼望早日落山之切。(2)艺术手法:①比拟暑旱难耐,清风也无能为力,落日插上翅膀;②对比,"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它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或者首联的酷热与颈联的清凉构成对比;③虚实结合,诗人由现实中的"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表,突出了暑旱之苦。
思想:这首诗本因苦热而发,但诗中表现的是天下人的苦热。即或有清凉世界,如果不能提携天下人同往,自己也便不忍独游其间。诗人自恨不能拯天下人脱离火坑,也就不愿独自一个人去。这种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胸襟抱负,正是诗人的可贵之处。【解析】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反映诗人憎恨"热"、"天"之情,那么,后四句则重在发抒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第一问,是炼字型题目,要把字放在诗句中解释,描述一下,说明特点和作用。第二问,这首诗运用手法比较多,考生不必全部答出,但至少要知道比拟、对比。先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具体描述和说明,并要写清手法的作用,特别是对表情达意的作用。39、(2010·绵阳三诊)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末两句。【答案】(1)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又写与妻子在一起温馨快乐生活的梦境,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2)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塞外冬夜天地清空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解析】(1)实景就是眼前之景,虚景就是想象中的情景,回答时要做具体解说,并点明情感。(2)先描述景物,概括出景物特点,再说明意境特点,作者借这样的景物传达出什么样的情感。40、(2010·天津十二所重点联考二)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滴滴金梅 孙道绚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孙道绚,中原人,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漂零遂与流人伍",流徙江南,只身寄居一室。(1)上阕中有一个字用十分形象,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词看,作者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飞"字用的传神。从视觉方面着笔。透过窗棂看到月光透过林梢,穿入小屋,写出了不眠者眼中的月光情态,境界极佳。(2)词中表达了词人处于离乱寡居之中,恋旧居、爱旧国的思想感情。上片写作者所处环境,由客观事物象征作者的心态,下片深入刻画词人内心世界.抒发出怀念国都的思想。【解析】(1)月光本来是沉静而舒缓的,"飞"字尤显突兀,这正是妙处。描述一下景物,说明一下效果,点出情感即可。(2)上片下片内容不同,但情感还是一致的,概括一下具体内容,找到共同点,说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41、(2010·温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千秋岁①[宋]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②,鹓鹭同飞盖③。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绍圣元年(1094年),秦观因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此词作于处州任上;②西池会: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花酒,游金明池,琼林苑,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③鹓鹭:指朝廷百官;飞盖:形容车辆之疾行。(1)"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乱"写出了花的
;"碎"写出了莺声的
。(2)近人夏闰庵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如海之愁"有哪些内涵?【答案】(1)"乱"字写出花的纷繁、摇曳;"碎"字写出莺声的清脆、杂乱。(2)A"飘零疏酒盏"一句,他乡逢春,因景生情,亲友离别,产生飘零憔悴之愁;B"忆昔西池会"一句,抚今追昔,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有忆念故人之愁;C"日边清梦断"一句,青春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有抱负难伸之愁;D"春去也"一句,暮春时节,落红无数,感叹岁月流逝,良时难再,有惜春伤己之愁。【解析】(1)花影凌乱,说明花之多之盛;鸣声碎,说明鸟之多声之杂。(2)这道题的意思就是哪些方面表现了"如海之愁"。将具有这些特征的句子词语都找出来分别加以说明,并说明情感的不同之处,也就是愁绪的不同方面不同类型。42、(2010·柳州二中三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双调]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睛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1)这支小令咏赞江南的美景,写出了江南景物什么样的特色?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写景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秀丽。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生辉,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②江南水乡城市繁华富庶。"画檐"是南方富裕人家砖瓦房魇脊檐上的彩绘装饰,房屋相接说明人烟稠密,"十里珠帘"更是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的繁华富庶。
(2)动静结合。江中流水生烟,岸上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荷花安静恬淡,而涉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驶来.酒旗在迎风招展,于宁静中显出一派生机。【解析】(1)依然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依然要描述,归纳出景物特点。(2)动静结合是诗歌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这样可以互相映衬。点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具体描绘,最后点出意境特点,甚至可以说明表达效果和思想情感。43、(2010·金华十校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元)宋方壶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妲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1)中国古代在文学作品中对"月儿"有多种不同的称代,此曲中除了"广寒宫""姬娥"以外还有
也是称代月亮。曲中的"白雪"指代
。(2)指出这首元曲的主要写作手法并简析作品的思想感情。【答案】(1)蟾、镜。高雅的乐曲。(2)写作手法:反衬(答对比、拟人亦可);情因景生(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思想感情:此曲对月抒怀,以月的团圆反衬人的孤独,抒发了身世飘零,不得与家人团圆的孤独情怀。【解析】(1)月亮古代已有"蟾宫"之说,镜子显然是个比喻。"阳春白雪"历来和"下里巴人"相对而言,用来说明高雅的音乐或艺术。(2)点出手法,怎么运用的手法,即描述一下,说明效果和情感。44、(2010·唐山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1)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2)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用间接的方法,通过"夜雨"落在梧桐、芭蕉上的声音,使人想见滴滴答答的夜雨。(2)漂泊的孤苦、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的怀想。【解析】(1)不直接写雨,可以通过雨过之后的自然界侧面托出。也可以叫做间接描写。(2)第二问,一定要具备以下要点:通过什么样的景物、事件、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要点要齐全。45、(2010·杭州第二次检测)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溪上遇雨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这两首诗都写出了夏雨的
的特点。(2)评家说:"就诗的神韵,苏诗较胜;论结构的出奇,崔诗不宜多让。"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评析?为什么?【答案】(1)迅猛
多变(2)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一般是赞成。找到根据,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苏诗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出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崔诗从"前山"和"溪上"两处着眼,双管齐下,既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又有空间的对比。46、(2010·宁波二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京口月夕书怀
旅夜书怀②       (南宋)林景熙①
(唐)杜甫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1)《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
之凉,以华发、异乡写
之凉。(2)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4分)【答案】(1)天气 /心情(心境)(2)情感相似之处有:A都抒发了异乡飘泊沦落的悲凄之情,林诗中感叹自己"异乡"飘泊,杜诗用"天地一沙鸥"自况,自伤飘零;B都抒发了自己年老孤独的伤感之情,林诗中感怀自己"百年"之身独对夜灯,杜诗中以"平野阔""大江流"反衬自己一叶小舟的孤苦伶仃;C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诗中有"华发""百年"的哀伤,杜诗中以江水的奔流令人感受到时光的迅速消逝;D都抒发国家残破、自己一事无成的郁闷之情,林诗写在宋亡后,"万事已华发"流露了事事不如意的悲伤,这也是借酒浇愁的原因,杜诗结合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流露了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不平。【解析】(1)第一问没有难度,天气气候之凉和心境之凉。(2)第二问由于诗歌内容的不同,所以情感也是有区别的,但有很多相似点。只要了解杜诗的情感,再辨析一下林诗,找到根据来证明,具体描绘论证即可。47、(2010·曲靖一中冲刺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①, 穷巷②牛羊归。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雉雊③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④。【注释】①墟落:村庄
②穷巷:深巷
③雉雊(gòu):雏鸡鸣叫。④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岁暮自桐庐归钱塘①晚泊渔浦②宋 潘阆久客见华发,孤櫂桐庐归。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渔浦风水急,龙山③烟火微。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注释】①钱塘:今杭州。②渔浦:钱塘江东岸的知名度口 ③龙山:钱塘江西岸(1)两首诗都着力表现一个"归"字,但"归"的内涵却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 王诗以"牛羊"、" 雉"、"蚕"为意象,潘诗以"雁"为意象,意象有别,其中蕴涵的意味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①王诗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核心是一个"归"字,牛羊徐徐归村巷,老人拄杖等候牧童归,雉鸡鸣叫归巢,蚕儿吐丝作茧,农夫荷锄归来,万物皆有所归。②看到万物皆有所归,唯独自己的彷徨中路,既羡慕又惆怅,吟咏《式徽》,以表归隐田园的心情。潘诗写自己客居他乡,奔波劳碌,异常孤独,终于得以自异地归家,一路所见景物,无不表现急切的思归心情。(2)①王诗属田园诗,牛羊、雉鸡、桑蚕、是村落中典型的充满浓郁乡间气息的意想,诗人以它们的自然、亲切、素朴、表现万物皆有所归的安详、恬静、闲逸。②反衬自己混迹官场、归隐太迟的孤单、惆怅,寄托归隐田园的志趣。【解析】(1)先解说字面意思,再描述情景,再找出不同,最后点明情感上的差异,落脚到归字上。(2)这是分析诗歌意象的内涵,需要描绘意象,点出意象特点,意境特点,情感的特点,这就是蕴涵。48、(2010·成都七中二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按要求回答问题。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1)诗的前两句中"送""动"二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们好在哪里?(2)诗的后两句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简要赏析。【答案】(1)"送"是"送来"的意思,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刺骨的寒气,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动"是"触动"的意思,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的情怀,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2)衬托(反衬)或对比或借景抒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儿童欢乐愉快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对比,突出抒发了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1)炼字型题目,要先把这个字放到诗句里解释出基本意思,再描绘情景,点出意境特点,说明表达效果特别是对情感的作用。(2)点出手法,描绘运用这种手法所呈现的情景,意境特点,最后点出具体的情感,要点缺一不可。49、(2010·北京丰台区统一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目弄轻柔,花径暗流香。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绪万端。B.上片描绘春日美景,可惜小径花落叶败,为下片的"春愁"预设伏笔。C.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通过黄莺的啼叫唤起的。D.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用鸟语花香来反衬惆怅,意蕴深邃。②词中"弄""锁"二字极为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在"清明"前后不同的心情,试作简要分析。【答案】①B ②"弄"字描写和煦的阳光抚弄着杨柳的柔嫩技拳,含蓄的表达作者对美好春光的欣悦陶醉;"锁"字描写浓密的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强烈的表达作者不堪回首的伤春愁绪。【解析】(1)"不堪回首"并不是眼前景,而且也没有写到花败,清明时节也不可能,恰恰相反,暗香涌动,撩人情思。(2)分别从"弄""锁"二字的"达意"和"表情"两方面去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具体说明。50、(2010·银川一中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中牟道中(宋)陈与义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1)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有人曾用"奇趣"评论这首诗,你是否同意?为什么?【答案】(1)要点:愉悦、兴奋〔回答类似词语即可得分,如:轻松、高兴、和悦、陶醉、兴致勃勃、快乐等〕。(2)同意〔如不同意不得分〕。首句写微分中,杨柳摇曳多姿,像是不等待媒介就向行人讨好;次句写蜻蜓低飞,当它近过往人马时,又好像有所猜疑,远远飞走。凉风也卷来尘沙,凉风随适意,尘沙却恼人,于是诗人突开异想,怎能与凉风约定,不要挟带尘沙同来!作者用运拟人手法,并展开合理想像,无论"杨柳""招人"表现出的亲昵情意,"蜻蜓"近马"相猜"活泼而又顽皮,还是与"凉风"相约都引人遐想。幽默风趣,奇思妙想中充满生活情趣,饱含诗情画意。【解析】(1)具体答题思路:景物描写+景物特点意境特点+情感。(2)这种题目一般要回答赞成,然后再从诗歌中找到证据逐一证明。证明也就是结合"奇趣",描绘奇趣,说明妙在何处,如果有手法一定要加以说明。51、(2010·重庆南开中学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岩居僧赵师秀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岩居僧的形象。
(2)前人评价该诗"写飞鸟用一'过'字,十分精练",谈谈你对诗中"过"字的理解。【答案】(1)①远离俗世: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②淡泊、平静: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③品性高洁: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或:远离俗世,生活俭朴,心境淡泊,品性高洁。)(2)"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既不急于归巢,也不陶醉山林,只是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其无忧无虑、无欲无求的特点,衬托出"岩居僧"淡泊的心境。【解析】(1)分析是个形象,就要了解与这个形象有关的一切,如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如人物的行为细节等。回答时要点出人物主要特点,再找到证据加以证明,也就是翻译一下。(2)动物的动作表现出动物的某种特征,而"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个特征一定是符合所表达的诗歌形象和诗歌情感的。52、(2010·南宁第一次适应性检测)阅读下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官舍①竹王禹偁②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③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释】①官舍:官吏的住宅。②王禹偁:宋代诗人、散文家。本诗作于淳化二年(991),当时作者因仗义执言,受小人毁谤,被解知制诰职,贬为商州团练副使。③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⑴请对本诗第二联的内容、写法和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
⑵论者多赞第三联"拂"、"侵"两词用得好,请你结合本联内容简要说明其中理由。【答案】⑴本联用拟人化写法,着眼于竹子的形色,写出竹子一身青衣,傲然挺立的形象,赋予竹子不随俗艳,坦对严寒,孤高贞洁的品德,而这样的竹子,正是作者所持守的不媚流俗,直面困厄,清高孤洁品格的写照。⑵两个词都运用了拟人化写法,"拂"写萧萧竹声传入官舍,轻拂琴床,使琴虽未经抚弄已生雅趣;"侵"写淡淡竹影侵入官舍,掩映棋盘,使作者下棋的清欢增添了几分两词都写出竹子与"我"如挚友般情趣相投的关系,强化了以竹自喻的主题。  【解析】(1)写法就是手法,包括修辞和表现手法。回答时,要描绘情境,点出景物特点,说明手法,效果,尤其是对表情达意的效果。(2)诗歌贵在炼字,贵在推敲,这两个字面上是一个意思,用到具体的诗歌中就是拟人化,具体怎么用的拟人,一定要解说清楚,要说明效果:写出了什么特点的景物,创设了什么特点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也就是把一切内涵挖掘出来。????????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读心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