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2B(g)=4C(g) v正(B)=2v逆(A)时,为什么就可以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反应平衡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可逆反应:A(g)+2B(g) &4
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且A的质量分数为w%。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为恒容容器,当a∶b∶c为2∶2∶1时,平衡不移动
B.若为恒容容器,当a∶b =9∶10,且c=0时,达平衡后,A、B、C物质的量之比仍为2∶2∶1
C.若为恒压容器,当a∶b为9∶10,c为任意值时,平衡后A的质量分数一定仍为w%
D.若为恒压容器,当a=b=0,且c为任意值时,平衡后A的质量分数小于w%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可逆反应:A(g)+2B(g) &4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且A的质量分数为w%。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为恒容容器,当a∶b∶c为2∶2∶1时,平衡不移动B.若为恒容容器,当a∶b =9∶10,且c=0时,达平衡后,A、B、C物质的量之比仍为2∶2∶1C.若为恒压容器,当a∶b为9∶10,c为任意值时,平衡后A的质量分数一定仍为w%D.若为恒压容器,当a=b=0,且c为任意值时,平衡后A的质量分数小于w%&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可逆反应:A(g)+2B(g) &&4 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且A的质量分数为w%。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为恒容容器,当a∶b∶c为2∶2∶1时,平衡不移动B.若为恒容容器,当a∶b =9∶10,且c=0时,达平衡后,A、B、C物质的量之比仍为2∶2∶1C.若为恒压容器,当a∶b为9∶10,c为任意值时,平衡后A的质量分数一定仍为w%D.若为恒压容器,当a=b=0,且c为任意值时,平衡后A的质量分数小于w%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可逆反应:A(g)+2B(g) &&4 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且A的质量分数为w%。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为恒容容器,当a∶b∶c为2∶2∶1时,平衡不移动B.若为恒容容器,当a∶b =9∶10,且c=0时,达平衡后,A、B、C物质的量之比仍为2∶2∶1C.若为恒压容器,当a∶b为9∶10,c为任意值时,平衡后A的质量分数一定仍为w%D.若为恒压容器,当a=b=0,且c为任意值时,平衡后A的质量分数小于w%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说明:1、文字简答题以关键词到位为准,按点给分;&&&&& 2、化学用语书写:(1)方程式未配平不得分、无条件扣一半分值;&&&&&&&&&&&&&&&&&&&&&
(2)化学式书写错误得0分;&&&&& 3、写名称或化学式正确的正常给分;&&&&& 4、其他合理解法正常给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一、二:选择题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 案BACDDBACADACCBADBCD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6分)三、(共2小题,22分)17.(8分)(1)ABDC(2分)(颠倒不得分)(2)左(1分),
继续往左盘小烧杯中慢慢加少量样品,使指针指向标尺中间,直至天平平衡(1分)(3)引流(1分)&&& 防止液体局部过热,液滴溅出(1分)&&& (4)沉淀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完全,反之则沉淀不完全。(1分)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滴入数滴K2CO3溶液(或AgNO3溶液等也可),若无沉淀产生,即沉淀洗涤干净。(1分)18(共14分)(1)分液漏斗(1分)。Cu+4H++2NO3―=Cu2++2NO2↑+2H2O(或NO的方程式也可)(2分)。(2)安全瓶(防止倒吸等)(1分)(3)①坩埚(1分)& ②b(1分)&&&& ③Cu+H2O2+2H+=Cu2++2H2O(2分)④防止双氧水分解(1分),酒精与水互溶且极易挥发,减少晶体溶解(1分),第二组(2分)理由:第一组中的方案1需要加热,消耗能源,方案2所得产品含有铁元素杂质。而第二组方案几乎不产生有害气体,且所得产品纯度较高。(2分)四、(共2小题,18分)19、(8分)(1)三角锥型、平面三角形、四面体(一个1分,共3分)(2)H2O2、C2H6、CH3NH2、N2H4(H2N―NH2)(各1分,共2分,任写2种),O22―(1分)
高温20、(10分)(1) (2分) (2)K3Fe(C2O4)3 (2分)(3)3CO+Fe2O3===2Fe+3CO2(2分)(4)2Fe2++H2O2+2H+=2Fe3++2H2O(2分)&&&& (5)因为溶液中的草酸根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中的Fe3+与SCN―离子反应。(2分)五、(1小题,共10分)21(10分)(1)防止Fe2+被氧化(2分)& Fe2++2Fe3++8NH3?H2O=Fe3O4↓+8NH4++4H2O(2分)(2)胶体(2分)&&& 吸附(1分)(3)2:1& (1分)&&&&& 12.5%(1分)&&&&&
50%(1分)六、(共2小题,18分)22、(8分)(1)碳碳双键或羧基任写一种(2分)&& (2)C(2分)&&
4种(2分)(4)(2分)23、(10分)(1)B: (1分)& C:(1分)(2)BDE(2分,对1个给1分,对3个给2分。错1个扣1分,扣完为止)(3)①②(2分)(4)(每步1分,共4分,若2、3步颠倒则仅给2分)七、(共2小题,18分)24.(8分)(1)9.0 g SiO2的物质的量为0.15 mol,样品中H2O的质量为16.6 g-13.0 g= 3.6 g ,物质的量为0.02 mol&&&&&&&&&&&&&&
(1分)设16.6 g 三硅酸镁的物质的量为aMgxSi3Oy?mH2O
~ mH2O1&&&&&&&&&&&&&
ma&&&&&&&&&&&
0.15 mol&&& 0.02
mola = 0.05 mol&&& m = 4&&&&&&&&&&&&&&&&&&&&&&&&&&&&&
&&&&&&&&&&&&&&&&(2分)MgxSi3Oy?mH2O的摩尔质量为 24x+28×3+16y+18×4= 332&2x+4×3=2y解之得:x=2 ,y=8&&&&&&&&&&&&&&&&&&&&&&&&&&&&&&&&&&&&&&&&&&&&&&&&&
(2分)三硅酸镁的化学式为Mg2Si3O8?4H2O(2)样品中含水量21.7%大于12.2% , 故样品不是优良级。&& (1分)(3)Mg2Si3O8?4H2O+4HCl=2MgCl2+3H2SiO3↓+3H2O&&&&&&& (2分)25.(10分)(1)36 (2分)(2分)(2)设转化为乙酸的乙烯物质的量为x,与乙酸反应的物质的量为y&&&&&&& &&&&&2x=3y&&&&&&& (2分)设每天可生成醋酸乙烯酯的物质为m t&&&&&& CH2=CH2~CH3COOCH=CH2&&&&&&&&&&
&28&&&&&&&&&
&&&&&m&&&&&&&&&&&&
(2分)&&&&& m = 58.5 t&&&&&&&&&&&&&当前位置:
>>>在20℃,5.05×105Pa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xB(g)4C(g)..
在20℃,5.05×105Pa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xB(g)4C(g),达平衡时c(A)=1.00moloL-1,现将压强减小到1.01×105Pa,建立平衡后,c(A)=0.18mol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数x &2B.若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左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变小C.若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不变D.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A.在5.05×105Pa条件下达平衡时c(A)=1.00moloL-1,现将压强减小到1.01×105Pa,压强为原来是五分之一,若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建立平衡后,A的浓度也应该为原来的五分之一,即c(A)=0.200mol/L.但是却是c(A)=0.18moloL-1。说明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2+x&4.所以x=1.错误。B.若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向左移动。但是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也不变。错误。C.若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向左移动,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常数不变。错误。D.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 幂指数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幂指数乘积的比,对该反应来说,其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正确。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20℃,5.05×105Pa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xB(g)4C(g)..”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化学平衡常数&&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有天化学平衡的计算一般涉及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百分含量,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平均摩尔质量、压强等。通常的思路是写出反应方程式,列出相关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确定各量之间的火系,列出比例式或等式或依据平衡常数求解,这种思路和方法通常称为“三段式法”、如恒温恒压下的反应mA(g)+nB(g)pC(g)+ qD(g) (1)令A、B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 达到平衡后,A的消耗量为m·xmol,容器容积为VL。则有:(2)对于反应物,对于生成物(3)(4)A的转化率(5)平衡时A的体积(物质的量)分数(6)(7)(8)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来说,加压,增大、增大,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均减小,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对于,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1.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 充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化学平衡图像: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 (p),常见类型如下图:小结: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 (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2)看起点:从图像纵轴上的起点,一般可判断谁为反应物,谁为生成物以及平衡前反应进行的方向。 (3)看拐点:一般图像在拐点后平行于横轴则表示反应达平衡,如横轴为时间,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 2.图像分析中,对于温度、浓度、压强三个因素,一般采用“定二议一”的方式进行分析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1.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必然增大。 2.反应物用量的改变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aA(g)bB(g)+ 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 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2)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cC(g)+dD(g): a.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 b.若按原比例同倍数的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c.若不同倍增加A、B的量,相当于增加了一种物质,同a。 3.催化剂不改变转化率。 4.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各反应物转化率相等。浓度、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的几种特殊情况: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2.南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如,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无影响。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4.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某平衡体系中,,,当浓度同时增大一倍时,即让,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5.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体物质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改变,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心仍从浓度的影响去考虑:如,平衡后,向容器中再通入反应物,使 c(NO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如向容器中再通入生成物 N2O4,则使c(N2O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但由于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压强都增大,故对最终平衡状态的影响是一致的,如两种情况下,重新达到平衡后,NO2的百分含量都比原平衡时要小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温度、压强、浓度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质量分数也就随着改变,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以上过程可归纳如下:&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当与化学平衡体系有天的外界条件改变以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建立对于可逆反应,不管从正反应开始(只投入反应物),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投入生成物),或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同时投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达到的状态。当相等时,单位时间内同一物质消耗与生成的量完全相等,因而各物质的浓度和百分含量保持一定,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构成化学平衡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反应物和所有的生成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动: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3)等:。(4)定:各组分的浓度及百分含量保持一定。 (5)变: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使时,平衡便会发生移动而使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发生变化,直至建立新的平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指的是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反应类型分析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q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是否达到平衡。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化学表平衡达式: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来说,化学平衡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①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对反应物而言转化率越高。 ②某一温度下的K′与K比较能够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K′&K,反应正向进行;K′&K,反应逆向进行;K′=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催化剂无关,与温度有关,在使用时必须指明温度。 (4)在计算平衡常数时,必须是平衡状态时的浓度。 (5)对于固体或纯液体而言,其浓度为定值,可以不列入其中。 (6)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就越小,反应物转化率就越小,即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平衡的相关计算。 2.若用浓度商(任意状态的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符号为Qc)与K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和反应进行的方向。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计算转化率及浓度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发现相似题
与“在20℃,5.05×105Pa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xB(g)4C(g)..”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17239326908323022316593386420341870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1年高考化学(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解析汇编:G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Word版含解析.DOC3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G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G1 化学反应速率
28.D4 J4G1[2011?安徽卷]
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1 实验前:先用0.1 mol?L-1H2SO4洗涤Fe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________ 写化学式 。
2 图1-19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 。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溶液的pH;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已知:溶液中的NO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实验步骤及结论:
28.D4 J4G1
1 去除铁粉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 N2
2 4Fe+10H++NO
Fe2++NH+3H2O 生成的Fe2+水解 或和溶液中OH-结合
3 温度 铁粉颗粒大小
实验步骤及结论:
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KNO3溶液于不同的试管中;
调节溶液呈酸性且pH各不相同,并通入N2;
分别向上述溶液种加入足量的同种铁粉;
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相同反应时间时各溶液中的NO的浓度;
若pH不同的KNO3溶液中,测出NO浓度不同,表明pH对脱氮速率有影响,否则无影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反应4A(g)+5B(g)4C(g)+6D(g) △H =-Q,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单位时间里生成n mol C,同时生成1.5n mol D  ..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名师解析高考押题名校密卷高考冲刺高三提分作业答案学习方法问题人评价,难度:0%反应4A(g)+5B(g)4C(g)+6D(g) △H =-Q,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单位时间里生成n mol C,同时生成1.5n mol D    B. 若升高温度最终能生成更多的C和DC. 单位时间里有4n mol A消耗,同时有5n mol B生成 D. 容器里A、B、C、D的浓度比是4:5:4:6 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答案解释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l)+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乐乐题库
& 化学平衡的计算知识点 & “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习题详情
16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5.4%
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l)+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C)4c(D)2c(A)3c(B)2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35%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增加C,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单选题&|&来源:2011-临沂模拟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l)+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A、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比与反应物浓度幂之比的比来分析;B、根据生成1.6molC,利用化学反应可计算转化的B的物质的量,再计算B的转化率;C、利用反应前后的压强关系,来分析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再利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平衡移动及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D、根据C物质的状态可知,C为纯液体,改变C的量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来解答.
解:A、由3A(g)+2B(g)4C(l)+2D(g),C为纯液体,不能出现在K的表达式中,则化学平衡常数K=c(D)2c(A)3c(B)20.8mol2mol×100%=40%,故B错误;C、由3A(g)+2B(g)4C(l)+2D(g)达到平衡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同温同体积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为等于压强之比,即n(前):n(平)=5:4,说明这是个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由于温度没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由于C为液体,增加C对平衡没影响,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正确;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平衡来书写平衡常数K、计算转化率,并分析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明确反应中物质的状态、温度与化学平衡常数K的关系、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为等于压强之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l)+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l)+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主要考察你对“化学平衡的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平衡的计算
与“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l)+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相似的题目:
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H<0.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此时A的浓度为原来的2.1倍,则m+n<p+q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若m+n=p+q,则往含有amol气体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amol的B,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2a若温度不变时,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总体积一定比原来的12要小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O(g)+H2(g)△H=+131.3kJ/mol①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有关;②在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B.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变C.c(CO)=c(H2)&& &D.1&mol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H-O键③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s)和1mol&H2O(g),一定温度下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吸收热量akJ,则a=&&&&131.3(填“>”、“<”或“=”);若开始时加入的是2mol&C(s)和1mol&H2O(g),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吸收热量为b&kJ,则b&&&&a(填“>”、“<”或“=”).(2)将一定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t①实验1中的v(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②830℃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CO和10mol&H2O(g),反应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③若实验3要达到与实验2相似的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且t<3min,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用含a、b的数学式表示)
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g),于850℃时进行化学反应:CO(g)+H2O(g)?CO2(g)+H2(g)△H<0,达平衡时,有50%的CO转化为CO2.在相同温度下,将1mol CO和4mol H2O(g)充入同样的容器中,记录0~8分钟内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t分钟时为改变条件后达平衡时所测得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CO)/mol
n(H2O)/mol
n(CO2)/mol
n(H2)/mol
0.85前4min,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CO)=0.25mol/(Lomin)反应在第4min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8分钟时,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16%t分钟时,反应所处的温度高于850℃
“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94.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c(H2)/mol/L
c(CO2)/mol/L
2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moloL-1,c(HI)=4molo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3X、Y、Z为三种气体.把&a&molX和&b&mol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X)+n(Y)=n(Z),则Y的转化率为&&&&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在373K时,把0.5摩N2O4气通入体积为5升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到2秒时,NO2的浓度为0.02摩/升.在60秒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13Fe2O3(s)+CO(g)=23Fe(s)+CO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3.5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H&&&&0(填“>”、“<”或“=”);(2)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mol,反应经过10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02)=&&&&、CO的平衡转化率=&&&&:(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减少Fe的量&&&&&B.增加Fe23的量&&&&&C.移出部分C02D.提高反应温度&&&&E.减小容器的容积&&&&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3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为4.0摩、D为6.5摩、F为2.0摩,设E为x摩.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1)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2)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确定“).其理由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l)+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l)+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