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法布尔昆虫记!

这是什么虫子?
这是什么虫子?
它喜欢潮湿的地方,经常在一些长时间不用的脸盆里看到它,很恐怖啊!
蚰蜓(you yan)古称“草鞋虫”,俗称"钱串子",古时称“草鞋虫”,有的地方称“香油虫”。蚰蜓体短而微扁,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捕食小动物。我国常见的为花蚰蜒,或称大蚰蜒。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若在家中发现蚰蜓,应注重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室内外碎石、垃圾等,并保持室内干燥。遇见蚰蜒可及时拍打或喷洒灭害灵等卫生喷射剂。凡室内外蚰蜒较多,可设法在墙面涂刷杀虫涂料,加以防治,或在阴暗潮湿处喷洒敌百虫粉剂。我国民间用花椒面撒到墙角缝隙来防治蚰蜒,还有效防止蚂蚁,蛾子,米虫等。人被蚰蜒螫伤,可用3% 氨水或5~10% 碳酸氢钠溶液等清洗患处。
蚰蜒,你百度下、
其他回答 (3)
什么虫子啊 ??
好吓人哦
楼主,这是蚰蜒...........介绍上面已经黏贴的很清楚了.........
等待您来回答
花鸟鱼虫领域专家这是什么昆虫???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mole cricket
拼音:lóu gū
直翅目(Orthoptera)蝼蛄科(Gryllotalpidae)约65种昆虫的通称,生活在地下,湿土中可钻15∼20公分深。前足适於铲土,体圆柱形,头尖,体被绒状细毛。有翅,夜间可出洞。产卵管不突出。产卵於土穴内,穴内存放植物作为孵出若虫的食物。欧洲蝼蛄(Gryllotalpa gryllotalpa)有护卵和若虫的习性,吃植物根,大量发生时,损害作物和园林。
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大型、土栖。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开掘式,缺产卵器。本科昆虫通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土狗。全世界已知约50种。中国已知4种:华北蝼蛄、非洲蝼蛄(应该是东方蝼蛄,发生遍及全国,一般在长江以南东方蝼蛄较多)、欧洲蝼蛄和台湾蝼蛄。
体狭长。头小,圆锥形。复眼小而突出,单眼2个。前胸背板椭圆形,背面隆起如盾,两侧向下伸展,几乎把前足基节包起。前足特化为粗短结构,基节特短宽,腿节略弯,片状,胫节很短,三角形,具强端刺,便于开掘。内侧有1裂缝为听器。前翅短,雄虫能鸣,发音镜不完善,仅以对角线脉和斜脉为界,形成长三角形室;端网区小,雌虫产卵器退化。
一般于夜间活动,但气温适宜时,白天也可活动。土壤相对湿度为22~27%时,华北蝼蛄为害最重。土壤干旱时活动少,为害轻。成虫有趋光性。夏秋两季,当气温在18~22℃之间,风速小于1.5米/秒时,夜晚可用灯光诱到大量蝼蛄。蝼蛄能倒退疾走,在穴内尤其如此。成虫和若虫均善游泳,母虫有护卵哺幼习性。若虫至 4龄期方可独立活动。蝼蛄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带,特别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质的地区。
华北蝼蛄的生活史较长,2~3年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内筑洞越冬,深达1~16米。每洞1虫,头向下。次年气温上升即开始活动,在地表营成长约10厘米的隧道。非洲蝼蛄仅在洞顶壅起一堆虚土或较短的隧道。6~7月是产卵盛期,多产在轻盐碱地区向阳、高、干燥、靠近地埂畦堰处所。卵数十粒或更多,成堆产于15~30厘米深处的卵室内。每虫一生共产卵80~809粒,平均417粒。卵期10~26天化为若虫,在10~11月以8~9龄若虫期越冬,第二年以12~13龄若虫越冬,第三年以成虫越冬,第四年6月产卵。非洲蝼蛄在黄淮地区约2年完成1代,长江以南1年1代。产卵习性与华北蝼蛄相似,更趋向于潮湿地区,集中于沿河、池塘和沟渠附近。卵期15~28天。在黄淮地区当年化为若虫,以4~7龄若虫越冬,若虫共8~9龄,于第二年夏、秋羽化为成虫越冬,第三年5~6月产卵。
蝼蛄都营地下生活,吃新播的种子,咬食作物根部,对作物幼苗伤害极大,是重要地下害虫。通常栖息于地下,夜间和清晨在地表下活动。潜行土中,形成隧道,使作物幼根与土壤分离,因失水而枯死。蝼蛄食性复杂,为害谷物、蔬菜及树苗。非洲蝼蛄在南方也为害水稻。台湾蝼蛄在台湾为害甘蔗。据国外记载,某些种类还取食其他土栖动物。如蛴螬、蚯蚓等。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2、药剂防治:a、施毒饵;b、堆马粪 c、施毒土
3、灯光诱杀,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4、挖窝灭虫(卵)
附中药蝼蛄:
释名: 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杜狗。
气味: 咸、寒、无毒。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很详细。但是同样谢谢其他的回答者。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蝼蛄,分为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其区别为:华北蝼蛄: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1个或消失。东方蝼蛄: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4个距。
蝼骷,据我所知,南方都有,专门拱地的,吃植物的根,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蝼蛄,俗名啦啦谷
蝼骷,我们叫地老虎
昆虫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这是什么昆虫?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楼上的在一些方面也算说对了,但现在新用的一个系统分类将其分入直翅目的螽斯亚目灶马科,是一类螽斯地栖而进化的。因为其翅膀退化且生活习性与螽斯的祖宗已经相差很远了,所以不纳入蟋蟀科、螽斯科。这些无翅类螽斯的分布很广,几乎是全球的,中国、澳洲的比较特殊,澳洲岩穴内有大型种,中国的暖热潮湿地区的林地、山洞、住户家的阴暗角落都可能有,我以前就在单元楼房里找到过。最后,提醒你捕捉时注意它们的腿与触角易断。以下的一些网页资料还比较原始,有的将其分入蟋蟀科,这些你自己注意。灶马&&灶马也叫灶螽,身体粗短,背驼,触角较长,翅膀已退化。后足发达,会跳跃。常生活在灶前等暗湿的地方。&&【药&名】:灶马&&【来&源】:为蟋蟀科昆虫灶马的干燥全虫。&&【功&效】:拨刺消肿。&&【主&治】:治竹刺入肉。&&【性味归经】:辛,咸,温。入肺、脾二经。&&【用法用量】:外用:捣敷。&&【别&名】:灶鸡(俗称)&&【考&证】:始载于《本草纲目》。&&生态习性:傍晚开始活动。杂食,也吃小昆虫。是有名的洞窟性及群栖性昆虫。&&&灶马蟋可以说是在昆虫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我国的南北东西都有它的存在。它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典型的家庭鸣虫。&&&此虫夏季常见于田野草石、土隙间,入秋后进入居民室内的厨房、灶间、或餐馆、豆腐坊的宅基、墙角、砖瓦的缝隙间,喜欢生活在炉灶等温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是它生长繁殖的季节。&&&灶马蟋初夏时繁殖最盛,常可在灶旁烟囱附近的空隙或墙壁裂缝中看到大量灶马蟋成虫及各龄的若虫。近年来,由于城市居民都用煤气和液化器等现代化厨房设备,此虫已比较少见,但广大农村或小乡镇依然大量存在。&&&它的生活习惯是白天藏在灶间附近角落缝隙等适于隐蔽之处,夜间出来在灶上及周围寻找暖和处避寒。&&&此虫一年四季都会鸣叫,其鸣声为“唧唧唧”,连续不断,气温适宜时它白天也会鸣叫,夜间其鸣声几乎不停,若有几只同时在附近鸣叫,则唧唧之声响成一片,十分热闹。&&&灶马蟋有趋光性,有时夜间它会跳到灯光附近。&&&该鸣虫在野外时以植物的茎、果、叶为食,在室内则以饭粒、菜屑等为食。灶马蟋&&灶马蟋又名灶蟋、灶蟀、灶鸡、灶鸭、灶马蟋蟀,属直翅目蟋蟀科。体长15~28毫米,身宽5~5.5毫米,触角长4.5毫米。其体形硕长,大于蟋蟀,通体黄褐色,头额部有浅色直纹,眼稍突出。它前胸略膨拱,前翅短,长约7毫米,仅能覆盖体部的1/3,腹部大部裸露。前翅前方有弧状翅脉。中间有自左至右下的斜长脉,其左侧外缘有直条状脉。右侧有少数横脉。后翅退化。灶马蟋足部健壮,有深色褐斑。尾须长,有20毫米左右。雌体前翅短而不发达,有约11毫米长的产卵管,呈剑状。其身体由于长期在灶马蟋中栖息而变得略扁,不如蟋蟀那样厚实。灶马蟋的头部小而圆,肚子的一面呈黄色或橘黄色,身上常带有厨房特有那种油垢味.垣蛩又名垣恭、酱色蟋蟀,属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常常栖息于断垣残壁之间而得名,又因其浑身通体皆呈酱油色,形体又与蟋蟀酷似,故而又称为“酱油蟋蟀”或“酱色蟋蟀”。此虫体长12~19毫米,宽约4.5毫米,触须长30毫米左右。其头部富有光泽,头顶深褐色。头后有6条直纹,黄色,口器为黄褐色,额部黑色,富有光泽。垣蛩前胸背有黑色长毛,散步黄色条纹。前肢有黑纹,后肢外侧有黑色斜纹。前肢有黑纹,后肢外侧有黑色斜纹。前肢较发达,覆盖腹部的大半。也有些个体后翅发达,伸出于前肢之外,能飞翔;但多数无后翅,不能飞翔,仅能跳跃。此虫的雌性较雄性肥大,有产卵管,管长8毫米左右。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呵呵,这个我见过真的!!呵呵&是蟋蟀科叫做:灶马!!,!!你会疑问它的样子,其实它是一种退化的变种!&跟下面的一样属于同一科!!
昆虫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这是什么虫子
这是什么虫子
长约8-10cm,晚上飞来的,有三只
的感言:谢谢 满意答案
螟蛾  螟蛾
  Pyralidae;snout moths
  鳞翅目蛾亚目螟蛾科的通称。全世界已有1万种以上 ,中国记录有1000余种,螟蛾身体细长脆弱,小型或中等大小。有喙或者萎缩。有单眼及复眼。触角细长。幼虫一生蜕皮4~5次,分5~6龄。蛹裸露纺锤形。 在茎秆内、树杈间、土壤中吐丝化蛹。成虫在夜间飞翔。但在仓库和居室内不论白天夜晚都活动。成虫寿命约一周左右。发生世代随同种类而异。多数种类一生须转换寄主,能迁移。以幼虫越冬。
  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idae或Pyralidae)昆虫,20,000多种,世界性分布。多前翅狭长、後翅较宽,翅展18~35公釐(0.75~1.5吋),少数达75公釐(3吋)。色暗淡,但有鲜豔的具金属光泽的斑纹,成虫和幼虫的栖所均多种多样。
  世界性的仓库害虫包括︰紫斑谷螟(Pyralis farinalis),幼虫白色,头黑色,在潮湿处所贮藏的或潮湿的谷物或面粉中吐丝作管形茧生活其中。印度谷斑螟(Plodia interpunctella),原产于欧洲,现遍布世界大部分地区,幼虫绿或白色,危害面粉、谷粒、乾果、坚果和其他食物产品,幼虫织的网内常含其排泄物,玷污被侵害的物质。地中海斑螟(Ephestia kuehniella)的幼虫白或粉红色,是贮粮的重要害虫,吐丝作管形网生活其中,侵害小麦、玉蜀黍等,将受侵害的谷物和排泄物网在一起。
  钻蛀性的螟蛾包括欧洲玉蜀黍螟、蔗螟及草螟。其幼虫具细长的吻状的口器,故其成虫被称为象鼻蛾。欧洲玉蜀黍螟(Pyrausta nubilalis),是最重要的世界性玉蜀黍害虫,也为害其他植物,包括大麻、马铃薯和唐菖蒲等;成熟印度谷斑螟(Plodia interpunctella)幼虫及化蛹幼虫春季见于宿主植物茎中,至夏季化为淡黄褐色的蛾;卵产于叶背,约一周孵化;早期幼虫在宿主外部取食,以後钻入叶、茎和穗内。
  白色或浅黄褐色的象鼻蛾因生境不同分别称为草蛾、草甸蛾及草地蛾;休息时翅紧贴躯干,故亦称近翅蛾。草螟属(Crambus,成虫称草皮结网蛾)幼虫常钻入禾草的根、茎中,在植株基部结丝质网,广泛危害庄稼或草坪。蔗螟属(Diatraea)危害甘蔗、高粱、稻和玉蜀黍,每年可发生5代。
  其他有趣的螟蛾包括︰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亦称蜂螟、蜂窝螟,幼虫常生活在蜂房中,以蜂蜡和幼蜂为食,吐丝作巢,堵塞蜂房的通道,尤以老蜂群或缺乏防卫的蜂群以及贮藏用蜂房受害最多。仙人掌螟(Cactoblastis cactorum)可在仙人掌上钻洞,1925年从阿根廷引入澳大利亚以控制多刺的仙人果。Laetilia coccidivora食介壳虫的卵和幼虫。Acentropus属世界性分布,其幼虫生活于淡水,食水生植物,以皮肤或气管鳃呼吸,或从植物中获得氧气。
  螟蛾经济意义重要。幼虫取食粮食、蔬菜、果树、森林等各种植物,中草药、面粉、食品、干果、糖果以及多种贮藏物都可受到螟蛾为害。但是也有利用它的习性歼灭有害杂草的。多数为钻蛀取食,也有少数卷叶取食各种经济作物以及林木的。
的感言:谢谢,但我在网上查,好像没这麽大啊,我量了一下,翼展16cm
其他回答 (4)
貌似是螟蛉吧
第一次见哦,说不定是新品种。
等待您来回答
花鸟鱼虫领域专家这是什么虫子?_百度知道
这是什么虫子?
黑色的,样子跟穿山甲一样,会把头和尾巴卷起来咬人,有三厘米长
中文学名: 蠼螋别称: 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亚纲: 有翅亚纲目: 革翅目蠼螋(qúsǒu),一种杂食性昆虫,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蠼螋,为不完全变态类的昆虫,英文名earwigs,蜕皮5次。每次蜕皮除了增大个体和增加触角节数外,他们的特征与其亲本相似。蠼螋喜好狭窄的空间。有人深信它们会爬入人耳中,但事实上不常发生,这个传说只是来源于蠼螋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耳虫”,而耳虫的得名是因为蠼螋的翅膀完全张开时像人的耳朵!体长约小于一厘米到五厘米不等,腹部伸缩自如,末端有由尾毛特化成的尾钳,雌虫尾钳平直,雄虫弯曲,生长在土壤中,落叶堆或岩石下,食性杂食。常见的蠼螋前翅短而无翅脉,用来保护大而呈扇形的后翅。腹部可活动和伸缩,有一对钳状的附肢,通常雌性的笔直而雄性的弯曲。此类昆虫具
蠼螋有高度母爱,雌虫会不时将卵表面清理干净,避免卵受真菌危害并保护卵不被捕食。这种看护持续到卵孵化后的一段时间。雌虫把食物拿进巢内喂养其若虫,或吐出部分它们自己取食的食料。最终,若虫长大不得不分散开来,母性开始关注它们的潜在食料。蠼螋与人类关系不很密切,少数种类危害花卉、贮粮、贮藏果品、家蚕及新鲜昆虫标本,有的种类是蝙蝠和鼠的体外寄生者。革翅目一般喜夜间活动,白天常隐藏在土壤、石块、枯枝、垃圾下。蠼螋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驱敌。尾铗是防御的有力武器,受惊吓时,常反举腹部,张开双铗,以示威吓状,而遇劲敌则往往装死不动。雌虫有护卵育幼的特殊习性。雌蠼螋会护卵如母鸡,有时还会捕捉小虫喂食若虫,直到若虫成长后才离开,在昆虫世界里算得上是爱心妈妈!蠼螋多为杂食或肉食种类,多半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性喜潮湿阴暗,许多种类习惯夜行,并有趋光飞行的习惯。蠼螋属于革翅目的昆虫,体长5-50毫米。体狭长,略扁平。头扁宽,
蠼螋触角丝状,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方形或长方形。体表革质,有光泽。有翅或无翅。有翅则前翅特化为极小的革翅;后翅大,膜质,扇形或略呈圆形,休息时纵横折叠在前翅下,但常露出前翅外。尾须呈铗状。无产卵器。像黄褐蠼螋的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宽4.7毫米左右,黄褐色。头赤褐色,有光泽,头比前胸背板稍宽。触角淡黄褐色,25~29节,第一节最大,基部较细,长约为二、三节之和,第二、四节较小,约等长,第三节长约为第二节的两倍,第五节以后至第十七节逐渐增长,至末端逐渐变细,末端数节细长。前胸背板晴褐色,有棕黄色背中线,侧缘平行,后缘弧形突出。
蠼螋结构菱状部缺,雄虫腹部由基部至末端逐节增大,深黄褐色,尾铗左右远离,尖端黑褐色。雌虫腹部尾端较狭,尾铗左右距离近,细长,左右同形,内缘有微齿列。雄虫尾铗内缘中央各有一短棘。前翅结合部黄褐色,两侧黑褐色。后翅发达,露出较长,黄褐色。足淡黄色。拥有备用性器官的蠼螋:一只雄性蠼螋有两根阴茎,而且每一根阴茎的长度都大于蠼螋本身身长。这种昆虫的阴茎还非常脆弱,一不小心它就会折断,这就是它拥有两根阴茎的原因。在蠼螋亚目中,尾须不分节,铗状。铗形常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变化,甚至同种的不同个体,其铗形也可有差异。雄虫尾铗较雌虫发达、鼠螋属的尾须针状,不分节。铗状尾须可用于防御、捕食和求偶。雄性生殖器的形状常因种类不同而异。大尾螋科、蠼螋科均有2个阳茎,多数种类的雄虫只有一个阳茎。
蠼螋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前翅短截革翅目,后翅如扇脉似骨;尾须坚硬呈铗状,蠼螋护卵似鸡孵。编辑本段种群分布种类介绍世界已知近2000种,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由温带向寒带种类数递减,但在喜马拉雅地区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也存在它们的踪迹。在中国主要地理分布:北京、湖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安徽。中国已记载211种。革翅目成员,全世界共有10科,1000多种,台湾已知有42种,常见种类体长约10至25公厘,但无国人从事相关分类研究。常见种类中文名:日本蠼螋拉丁学名:Labidura
Haan纲:昆虫纲目:革翅目科:蠼螋科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寄主昆虫:小地老虎、棉铃虫、棉小造桥虫、鼎点金刚钻、斜纹夜蛾、红铃虫、短额负蝗、棉蚜寄主危害作物:棉花中文名:黄褐蠼螋
蠼螋拉丁学名:Labidurasp.纲:昆虫纲目:革翅目科:蠼螋科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寄主昆虫:小地老虎、红铃虫、蜗牛寄主危害作物:棉花中文名:蟹蠼螋拉丁学名:Titanolabis colossea纲:昆虫纲目:革翅目科:蟹螋科种数:400这类蠼螋足短,多数缺乏后翅,在有些种连短小坚硬的前翅也没有。许多种呈暗色调,有黑褐色、黑色,或微红色并带有淡黄色或红色的斑纹。触角少于20节,有一对短小的腹部尾钳,但雄虫上可以不对称。中文名:普通蠼螋拉丁学名:Forficula auricularia纲:昆虫纲目:革翅目科:球螋科种数:450这类细长的蠼螋外形多变,但通常呈暗褐色或黑褐色,有暗淡的足和线状触角。雄性蠼螋腹部的尾钳高度弯曲,而雌性的相对较直。中文名:红蠼螋拉丁学名:Labidura riparia纲:昆虫纲目:革翅目科:蠼螋科种数:75也称为长脚蠼螋,因为其有长的触角,是相对活跃的种类,呈红褐色。它们通常有翅,尽管有的种无翅。常见种在前胸背板和翅鞘上有暗色条纹。编辑本段相关传说蠼螋护卵将产卵的雌蠼螋,会通过它的螯,把自己附着在人体上。在午夜时分,当人睡着的时候,蠼螋就会爬进人的耳朵里,一直钻入人的大脑。接着蠼螋会小心的切断人的颅神经,让可怜的宿主无法察觉。它会产下上千枚卵,4天后,这些幼虫会孵化出来,以柔软的脑组织为食,此时宿主已经完全疯狂,最终极为恐怖的死去。以上的传说仅仅是个传说,不具备科学依据。原因是:①再凶残的的虫子也只能咬破人的鼓膜及耳内软组织但不会进入大脑,原因是大脑周围有坚硬的骨头保护。也就是说,大脑是长在由多片骨头围起来的空腔里。②这个传说只是来源于蠼螋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耳虫”,而耳虫的得名是因为蠼螋的翅膀完全张开时像人的耳朵!编辑本段生物特性1.年生活史:日本蠼螋在赣北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内越冬
蠼螋交配,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和繁殖。5月中旬至6月下旬开始产卵。在该地区全年可发生2代。2.活动:日本蠼螋为夜出性昆虫,白天隐蔽在地下或枯枝烂叶内或棉铃的苞叶内,阴天或傍晚出来活动。雌虫产卵常数十粒成堆,有较强护卵习性,一旦受惊频繁或遇条件不适宜时,会将自产的卵搬迁或自食掉。成虫有趋光性。3.捕食:根据室内测定(1987),可以捕食46种昆虫,可捕食棉花多种害虫:小老虎、棉铃虫、棉小造桥虫、鼎点金刚钻、斜纹夜蛾、红铃虫、短额负蝗、棉蚜等。尤其是对棉蚜的捕食量较大,一头日本蠼螋的成虫一天平均可捕食棉蚜179.20头,最多可捕食275头。编辑本段生长繁殖发育属渐变态类。1年发生1代。卵多产,雌虫产卵可达90粒。卵梗桓弟教郗寄甸犀鼎篓椭圆形,白色。若虫4~5龄,外形与成虫相似、唯尾铗细弱,呈尖钉状。翅芽于2龄时出现,以卵越冬。雌虫有护卵育幼的习性。雌虫在石下或土下作穴产卵,然后伏于卵上或守护其旁,低龄若虫与母体共同生活。蠼螋(5张)编辑本段防治办法在野外较潮湿的草地、叶面很容易观察到蠼螋,初次认识这种有镰刀状尾夹
蠼螋图的小虫都会吓一跳,深怕不小心被夹到,或担心有毒。其实它们是很可爱的小昆虫,遇到骚扰不仅不会主动攻击对方,还会装死然后逃命!当然这个尾铗也是它们防卫的武器,受惊时偶会上举双铗示威,另外蠼螋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驱敌。尽量保持房屋的干燥,尤其是卫生间要保持干净就可以了,可以买瓶气雾杀虫剂,见到的时候喷杀就行了!不过建议你做好室内卫生,只要室内卫生保持的好,这种虫子是不会在你家里安家的。其治理应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注意家里的清洁卫生。
蠼螋2、物理机械防治:气调、灯诱。3、化学防治:甲基嘧啶硫磷喷施或溴甲烷熏蒸(熏蒸对人体危害很大,熏蒸后注意及时通风,待烟雾散去后方可入内,较危险,慎用)。4、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治虫或天敌治虫。
不是很想额…这个虫子身体周围是扁一点的,你说的那个是整体圆下来的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昆虫博物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