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软件开发难吗工程师毕业找工作会很难吗?

我总结了七个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变化,相信会对所有有孩子的家庭有帮助,特别是那些临近高考的,你看清楚了,才能至少不帮倒忙!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读了这么多年书,却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答案其实很简单:不外乎两点,其一,读书的人增多,其二,经济增速下降,尤其是解决最多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家们没信心了,不投资了,不扩张了。 问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1158万,那你知道2000年当年多少毕业生吗?答案是95万。那时的人真的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中国最顶级的中欧商学院,1984年还只是一个叫做“欧共体管理项目”,1989年改名为“中国欧共体管理中心”,当时由国家和欧共体共同成立学习中心的目的是什么? 欧洲当时要到中国投资办厂,想要把技术、管理、设备和资金投到当时极度落后封闭的中国来,一边好降低成本,一边把蛋糕做大。但是80、90年代,中国没有几个懂企业管理的人才,完全不知道什么叫流程管控、人才管理、品牌战略和国际营销,连基础岗位的小主管都没有合适的,于是为了能确保他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有人可用,就成立了后来的中欧等一系列管理学院。 一个教授说过,在那个期待和全球连接、拥抱多元化、思想开放的年代,别说就业了,就算是复杂度高得多的创业,都是遍地开花,这位教授的原话是,只要人是活的,且没有严重的智力问题,敢下海经商的,基本都能赚到大钱。 今年三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镇 16-24 岁青年失业率,已经上升到了 19.6%,这种数据背后的创意撰写能力,我们都清楚。上海一个双一流大学内部会议的照片被曝光,从大四到毕业半年后,也就是18个月时间内,找不到工作的本科生占了84%,所以让人都怀疑统计局是不是写错字了,把失业率和就业率给搞反了。 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高校毕业生的偏好、心态、选择与往届有什么不同?他们正面对着怎样的就业现状? 去年的毕业季大学生有多艰难,很多人还记得:据统计,截至 2022 年 4 月,作为中国企业标杆的2000多家A 股上市企业们,就裁撤了将近 91 万名员工。 今年的毕业季,本想着会有转折,没想到的是更不容易: 很多大学生实习了好几个月,已经谈好的转正说没就没;过了初面等待终面,却被 HR 通知岗位取消;甚至已经收到 offer,拒掉了其他公司,却在最后一刻offer又被撤回…… 这样的情形,在 2023 届毕业生的求职路上,比比皆是。 不过根据一个名为《2023 大学生就业力调查》的报告,一个新现象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尴尬的本科生”:对学历门槛要求高的岗位,本科生没有硕博生吃香;对实际操作要求高的岗位,本科生又没有大专生吃香。因此本科生获得 Offer 的比例既低于硕博生,又低于大专生。 本科生难找工作,是人才市场供需错配的具体体现:白领工作供大于需,导致学历内卷,人工智能能取代的比例最高的就是白领;而蓝领工作需求旺盛,却供给不足。这也就造成了本科生两头不讨好的现状。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有什么变化?我总结为七大点,请你一定要弄清楚再对症下药!第一,学历越高的毕业生反而越焦虑:79% 的硕博毕业生,不敢像本科生一样躺平或者当“全职儿女”,因此对求职感到急切;第二,比起去老一线城市,毕业生更愿意选择新一线城市,不乏有更多的人才政策优惠,房价生活压力小等因素 ;比如,杭州,毕业生不需要先找到工作,就可以直接落户。找到工作后,可以领取 1 万元的生活和补贴,并持续三年领取每年 1 万元的租房补贴。学历越高,补贴金额也越大; 但北京,只有少数高精尖人才、或进入重要岗位的毕业生,才有资格作为应届生申请落户,对大多数人而言,即便北漂10年,都很难拿到一个户口,这个难度超过伦敦巴黎和布鲁塞尔的身份难度了。妥妥的用政策立起一座特殊资源获取的垄断型壁垒。 第三,所谓 " 大城市 "、" 成功 "、" 大厂 "、" 大公司 "、" 努力 / 事业 " 在年轻人心中的重要性在口罩后有明显的下降了;第四,根据智联招聘的报告,超出我们常规认知的是,选择自由职业的学生,比例从 18.6% 下降到了 13.3%。 第五,他们认为最稳还是体制内。殊不知考公的独木桥快要窄成针了,但2023 年国考总报名的人数,依然突破了 250 万,又tm增长了 25%,平均过审比为 60:1,有些岗位达到 5800:1。这也意味着,单拼考试,没有关系,对于普通家庭代表着什么。但中国人对于仕途、稳定和后续可能带来的不透明收益的追求,痴迷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 第六,面临现在各地公务员大幅减薪、减人的现状,也让更多毕业生转向了处在体制内与体制外之间的国企:他们认为,相对民企,国企有更高的稳定性和保障;殊不知门槛也低不到哪儿去。2023 届毕业生中,有将近一半毕业生期望进入国企,这个比例比过去十年任何时候都高。 与此同时,民企的吸引力正在持续下降。尤其是房地产、文化传媒等下行行业,期望进入的毕业生比例都明显减少。 最后一点,短期内,民营科技大厂裁员、降薪不断,但互联网仍然是薪资与前景最看好的行业,应届生对 IT 行业的期望也相对稍有回暖。 写完这些内容,我又有一种满满的“内卷文化”带来的荒谬感,学生们、家长们,在一个改革开放了40年的社会上,心态、价值主张和追求生存自由的欲望,越来越小,越来越封闭。 你肯定会问,有人的地方就会卷,你说这么多,到底怎么破卷?我这里随便举一个例子。 看全球大趋势,产业链在不可逆的转移中,东盟国家和南亚国家的经济指数、股票指数,都显示出了惊人的增长,不用说那里的成本优势和可以支持未来数十年的人口红利。我们所谓的“尴尬的本科生“们,却不敢像早年的国人一样,心怀世界,走出去。如果通过不同的求学路径,无论是节约下来的考研读研的时间成本,以及接近80%的高考和考研刷下来的风险,完全可以在一些一带一路国家去读本科或者硕士,成本更低,更反卷,还可以享受当地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的招聘机会。成为一个精通3种语言、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商业文化的世界公民,难道不香吗?!从一年级到大学,光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至少1万小时了,按理说,放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里,大家都可以当专业翻译了,但是英语依然说不好,还看不到这个教育体系的根源问题。凡是那些说不熟悉海外,不敢选的家长,大都是洗脑短视频看多了,又懒得去了解真实情况导致的。 这个世界,唯独爱和教育不可辜负,如果真爱,至少愿意花些时间、花几千块钱先去看看,了解一下真实的外部世界。否则,一些因为“卷“带来的痛苦,都是活该。 写累了,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 }
这是本系列的第四篇,之前创作《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岗位、薪酬、晋升都有什么学问?》时我就在想,有义务向其他人展示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在面对这个“众所周知的35职场生存危机”时,大家都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软件工程师们面对35岁中年危机,他们都是如何自救的?程序员们的心态都是根据自己面临的现实浮动变化的。刚刚入职的时候:老子要做高管,老子就是未来的架构师!工作一年之后:我做个项目经理还是手拿把攥的。干了几年:我感觉我应该可以跳槽去客户那边做“甲方爸爸”。又过了几年:我想为公司干到退休……来自内心的劝退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感觉要是以后工作,每天都面对着电脑该多好啊~现在可倒好,我每天不止面对一个电脑……很多人仰慕软件行业被吹嘘的“普遍高收入”,但是那只是行业中的一部分人的薪资标准,并且他们都统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软件开发的过程本身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相当枯燥和无聊的。与学生时期的培训班与游戏体验想象不同,现实生活中的软件工程师们的工作,大部分都是通过编码在要求的时间里,去实现“产品需求”和“用户的定制化需求”。你看见的每个窗口,输入框,背后都是“工程师”们默默无闻的耕耘。很多看起来非常简洁的业务页面,背后有着复杂的业务逻辑和权限判断。这可和打开电脑冲浪以及玩游戏,完全是两个层面的事情。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在高压模式下的会议,设计,文案甚至加班都是像吃饭喝水一样的必要操作。 所以一些从业者都不用等到35岁,就干够了。我身边不少人都是在经历了这种生活之后被自己劝退了,实习期一过,就有人明确表示:“这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有些坚持了一两年也是果断转行,曾经北漂时期一起合租并教我做菜的“二师父”,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她曾经斩钉截铁的说道:“我这辈子都不想碰这个工作了”。攀爬内部“晋升树”如果能接受这种“单调”生活的熬练,那么恭喜你,你已经逐渐成为本行真正的一员了。在专业的信息化公司,内部都有成熟的晋升机制,不同岗位通过达成何种目标,进而升职加薪。然而这一切并不简单。因为在这个行业里,大把的人,都是从事基础的工作。在大公司中,软件产品成熟度很高,程序员的编码工作都被工序流程化,工作内容简化到不像在编码,而是在绘制“美术图案”,公司只需要保留很少的人进行编码研发工作,大部分人的工作都看起来像是“另类的画家”。在一些中小型公司,倒是有机会接触更多“有技术含量”的编码工作,但是往往技术实现缺乏挑战性,没有处理复杂问题或业务的经验。这个行业不是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和项目历练的机会,所以是否能在关键时刻把握住偶然出现的潜在晋升机会,是自己用心琢磨的。当然了,导致大部分人都走不上去的其它原因也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缺乏职业热情”,“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缺乏对技术的兴趣”。很多人选择IT行业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喜欢“听说的”这个行业的高收入,想来混口饭吃。很多时候成熟的IT公司也不怎么有足够的意愿去锻炼新人,引导新人成长。因为这个行业的离职率很高,谁愿意给竞争对手培养千里马啊。枯燥的工作内容,有些公司或项目团队还爱附加996,十分消磨从业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大部分人自律性不强,又不爱思考,就自然而然的做了别人晋升的陪衬。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信息技术型公司,管理层人数和员工层都有比较悬殊的比例,大部分员工是注定升迁无望的,他们如何解决自己未来的生存问题?转变身份跳槽到稳定或者财大气粗的“甲方爸爸”是很多眷恋本行业同行们的首选。很多IT公司都是服务型的,有心的人会在驻场运维或者日常的工作联络中,就考察甲方客户信息部门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和岗位要求,并力所能及的给客服方对接人留下好印象,这不仅仅是公司的服务性要求,也是给自己在将来留条后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身份转变的不在少数,确实是一条“救人于水火”的安全通道。考公考编也是一条“自我救赎”之路,曾经就有过不少同行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开始了自己“安稳”的新生。尽管收入待遇大不如前,但是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他们都是家里不能倒下的中流砥柱。我曾经还偶遇有人嘲笑这种情况,感觉人家躺平可耻……对此我想说:“行业如此之卷,生存是第一优先”。但是不论是跳槽到甲方,还是考公考编,能解决的生存空间也还是很有限。那么离开IT行业,去一些拥有IT研发部门的其它行业的规模型企业,就成了另一种生存策略。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获得“稳定”的同时,你的工作内容并没有核心改变,仍旧要保持较强的开发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干活的本事”不会丢,薪资下降幅度不那么大,技术成长空间还打开了,如果不想躺平,在低竞争和压力的环境中,非常有利于把自己培养成管理者或架构师。计算机行业供职很容易出现“一步错,步步错”的情况你的个人能力培养和岗位经历有着很强的关联,别人也会按照你的工作年限对你进行期望和评价。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你早期的从业履历中,存在大量“低技术含量”的岗位经历,比如你第一份工作做的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测试”或者“技术支持”,那么很容易被人质疑你的能力是否有足够的积累,并形成减分印象。比如我第一份工作的岗位就是“技术支持工程师”,当我想转型做工程师时,在第二份工作的面试中,就被面试官直言不讳的360度鄙视了个遍。而后续给我的工作安排也是充满了歧视与坎坷,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彻底甩掉了过去“没技术含量”的帽子。另外一点就是入职“甲方”的风险,很多时候,在甲方工作,意味着相对轻松的生活环境和简单的工作内容。因为很多甲方公司的信息部都是偏后勤支持类的部门,专业性强的工作都外包出去了,而且它的薪资不一定能赶得上专业IT公司的增长幅度和水平;其次,对于非研发类的甲方信息类岗位来说,有养老的嫌疑,不怎么锻炼一个人的技术能力。一旦自己想跳槽换个环境或者去专业的IT公司拿高薪,要面临的困难和碰壁后的内心阴影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不止一次目睹了这种“自命不凡”的甲方员工,不知深浅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最后碰壁撞得头破血流而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不已的情况。所以对于每个从业者而言,你所有的工作履历,都直接影响你在跳槽时,可以把握什么样的机会,以及别人如何评价你。对于很多家庭视野有限的孩子来说,很难刚刚毕业就确定自己该干什么或者喜欢什么,找工作的试错几乎注定要靠自己一点点摸索了。壮士断腕行业不断涌入充满“高薪幻想”的年轻人,他们年轻、有活力、薪资低、能熬夜又能加班。而随着年纪的增加,这些“老人”们,普遍上有老下有小,隔三差五可能就要请假,而经过简单锻炼的年轻人似乎随时都有能力取代这些已经老了的“资源”。从财务账单上来看,我甚至都能理解很多公司在辞退这些“老人”时,是毫无内心波澜的。一些公司也会考虑到影响,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裁撤“老人”,毕竟这种卸磨杀驴同样也让新人缺乏归属感,容易影响工作和内部氛围。所以不同公司在面对这种时刻,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1.压力山大型有些公司平日里工作就是“高压负重”,所以他们只需要朴实的保守着“只要你撑得住,我轻易不松手”的情谊。所以一般这种公司除了各家里的“顶梁柱”,几本都只有测试员工能年龄大一点。毕竟凶猛的加班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消。偶发的员工猝死新闻都来自于这种公司。2.有点害羞型还有一些不好意思直接辞退的,但他会频繁让你去外地项目组出差。很多人不能忍受长期和家人分隔两地的,一般也就知难而退,主动提交辞呈了。但也有很多为了五斗米咬牙撑下来的。当然了,这种套路有时候也用在一些领导不喜欢的员工身上,我曾经差点就也这样了。3.直接型比较无情的,就是直接裁员;或者再温柔一点,合同到期不续签;亦或是说市场环境不太好。反正就是你留下不太好。似乎没有多少人关心这些“老人”都去哪了。尽管我罗列了这么多可以求生自救的门路,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僧多粥少的问题,很多人面临这种“人所共知”的危机时刻,还是“茫然无措”的。因为大家知道自己从晋升无望开始,就坐在一条漏水的船,只是不知道或者没想好自己还能去哪里,做什么。但不论如何,过不去那道坎的人还是要去直面惨淡的现实。有的人辞职或被辞退之后,去做了生意;有人转型做了销售;有的卖车、卖保险、卖房子;身体素质好的也有去做蓝领工人的;甚至送外卖、开网约车。我不否认有很多人转型之后过的很好,但是大浪淘沙,更多的,是那些转型不顺,没有机会也没有意愿暴露在聚光灯下的普通人。也许在“少子化”和延迟退休的今天,未来有朝一日,这种情况会改变。但这都无法改变那些昨天以前,已经发生过的“生活”。我找不到合适的修辞说出我知道的,那些“不顺”的故事,我只知道,我们一样都是努力挣扎求生存的普通人……创作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内容,请添加关注,如果有希望看到的教育内容,也可以私信我或在文末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嵌入式软件开发难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