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去干活的时候,老板说,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者最伟大,是什么意思?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精选14篇)

司庆企业领导范文 篇1

  时光荏苒,在全体平安同仁的并肩奋斗与共同见证下,中国平安迎来了第二十五个生日。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平安呱呱坠地,最初只是一家小小的财产险公司,从深圳蛇口、一间几百平方米的办公室、13名员勇前行,踏上了艰苦创业之路。

  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平安风华正茂,已经成为跨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覆盖全金融领域的综合金融集团,在全国1000全球保险业第4位。 过70万的员工和业务队伍、8000多万客户,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跻身《财富》全球500强第242位,福布斯全球20xx强

  平安二十五年的创业之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更要进一步从大到强。有过探索的艰辛和曲折,也满载着收获的快乐和会创造了巨大价值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回顾平安二十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绩,我们感到自豪,也满怀感恩之心。平安能走到今天,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指导与帮助;离不开广大客户长期以来的信任和支持;最重要的,是离不开每一位平安人的艰 成功只属于过去。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不断催生挑战,包括金融领域。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我们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和高度的危机感,把握时代潮流,积极探索,主动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大核心发展战略:

  一是深化推进“综合金融、专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每一个专业公司的“专业化经营”,确保实现超越市场的发展推动交叉销售,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新型模式,让客户的生活更简单。

  二是加快落实“科技引领金融,金融服务生活”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综合金融具备的独特优势,走在科技互联网行业创合的创新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全新的金融消费体验。

  让我们共同努力,团结一致,继续发扬平安迎难而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将平安打造成为中国最领平安,未来一定会更好!

  最后,祝愿全体平安同仁及其家人们,身体健康、工作进步、平安幸福!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2

  喜讯频传寒冬暖。今天,X公司迎来了成立五周年的欢庆时刻,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能同大家一起分享欢乐时光,我感到十分幸福和快乐,更是体味到了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和一种成长的力量。在此,我祝愿公司五周岁生日快乐! 五年前,X公司在台州大地上播撒了一粒种子,如今这粒种子已经破土而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五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从20xx年1月6日到20xx年1月6日,1826个日日夜夜,对于我们每一个X公司人来说,饱含了太多的感情和心血。这五载的历程,是一段拼搏的历程,更是X公司人携手共进的历程,我们在艰辛探索中寻求突破,更在不断开拓创新中收获成功。

  五年来,我们风雨兼程,锐意进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浪前行,不断发展壮大。公司规模保费由开业首年的1.23亿元增长至20xx年度的 亿元,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xx年12月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 亿元,已为全市 万客户提供了保险保障服务。

  五年来,我们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并肩亲历了一段金戈铁马的奋斗史。延伸发展触角,公司目前下辖有、X3家经营机构;凝聚人才,目前公司已初步汇集了一支经得住考验勇于拼搏的员工队伍,内外勤员工队伍已经发展到125余人,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年来,我们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奋进”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从健全制度、简化流程、人性管理做起,为员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倡导简单人际关系,营造简单轻松、沟通顺畅的工作氛围;通过多样晨会、郊游联欢、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员工业务生活,增强员工企业归属感。 五年来,我们载誉载荣、共同成长,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我们始终肩负政治使命,不忘“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责任,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通过爱心送考、公益助学,为民工子弟学校捐书献爱心等活动,努力创造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今天,回眸公司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公司全体内、外勤员工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正是你们用责任和精细续写了公司的成长日记,用投入和付出刷新了公司成长的每一组数据。在此,我谨代表公司总经理室,向五年来为X公司事业的发展付出辛勤汗水、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的全体员工表示诚挚的谢意!

  五周年,是一个里程碑,又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X公司的第一个五年,是艰苦奋斗的五年,是苦干实干的五年。在接下来另一个五年,我们更应该在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保持紧跟总分公司发展步伐,做大做强团队,在公司“第二个五年”的征程中,努力实现X公司新时期的新跨越。

  20xx年,是X公司第二个五周年的开局之年。小伙伴们,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以时不待我的精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发展机遇,真抓实干,为将公司建成“品质优良、客户满意、员工自豪、业内系统有地位,社会有影响的品牌公司”而努力奋斗!我也坚信,X公司有了你们,必将能够开创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3

  各位来宾、合作伙伴们,公司全体同仁:大家上午好!

  在今天这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日子,与大家欢聚一堂,有太多的话想说,但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说起,总之,心里充满着感恩和感谢。感谢所有的客户和各界朋友,三年来,对瑞高农业的支持与厚爱,感谢所有参与过瑞高、今天还留在瑞高的同事们。谢谢你们!

  时光荏苒,在各界朋友和客户的支持与关怀下,在全体瑞高同仁的并肩奋斗与共同见证下,瑞高农业迎来了第三个生日。

  三年前的今天,瑞高呱呱坠地,最初只是一家小小的种养殖公司,从合川交通街、一间二十几平米的办公室、6名员工和30万资本开始,在一路跌跌撞撞中,奋勇前行,踏上了艰苦创业之路。曾记得,在公司创始之初的那一年多里,为了把蔬菜销售出去,我们的员工起早摸黑在大街上摆菜筐;为了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来源,我们利用午休的时间,顶着汗水,爬楼梯,为企业送餐饮外卖;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我们的员工在农忙时节,到基地参与农事劳作,参与基地工程建设,挖土、搬砖、种苗、收割,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很多。

  三年后的今天,瑞高风华正茂,已经成为跨实体经营和互联网平台,集规模化种养殖、乡村旅游接待、农产品整合营销、电子商务于一体,覆盖全农业领域的综合型农业机构,注册资本达到500万元。在重庆合川、潼南,拥有2家分支机构、5400亩种养殖规模、4000余平米乡村旅游接待中心、超过30名固定员工和业务队伍;20xx年,跻身合川区区级龙头企业行列,获得重庆、合川市区级各项荣誉达10余项,受到团中央、市农委、合川区委区政府等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获得国家及市内外十余家媒体的报道和各界朋友的赞誉和支持。

  三年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过探索的艰辛和曲折,也满载着收获的快乐和喜悦。我们在为客户、员工和农村农民创造了巨大价值的同时,也为公司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及宝贵的经验。

  回顾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绩,我们感到自豪,也满怀感恩。瑞高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国家政策给予农业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指导与帮助;离不开广大客户长期以来的信任和支持;最重要的,是离不开每一位瑞高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

  成功只属于过去。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不断催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包括农业领域。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我们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和高度的危机感,把握时代潮流,积极探索,主动出击,不断求新和求变。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两大以“农上农”和“瑞高农庄”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一是深化推进“综合农业、专业化生产、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特色种养殖的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确保地有所种、种有所出、出有所销;同时,充分发挥各业务版块协同效应,大力推动山庄旅游接待、农庄观光业务发展。目前,公司在原有的合川4800亩、潼南600余亩的用地规模基础上,以“农民出地、公司出种”的模式,在潼南、合川两区县政府的协调与支持下,已经达成3000余亩的荔浦芋头种植规模扩张,实现公司种养殖规模达8400余亩,预计年底至20xx年中期,公司种养殖总规模将达到1.2万亩。

  二是加快落实“科技引领农业,农业互联网化”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综合农业具备的独特优势,走在科技互联网行业创新前列,探索科技、农业和生活相互融合的创新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全新的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消费体验。通过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上农,实现各地各农家乐、农庄的资源整合,为市民朋友提供在线乡村旅游消费、农产品和生鲜购买服务,实现“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新型模式,让市民的生活更简单。

  我始终相信,在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下,瑞高农业将会为大家创造更多的收益,也为公司取得更大的成绩。

  朋友们,同仁们,未来的瑞高将以设施农业、乡村养老托老、乡村旅游和农产品整合营销为核心,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健康绿色生态食品和服务为目标,实现“基地+电商+店商”的农业电商发展战略,坚持以“现代农业、科学种养、高效利用、多元发展”作为破解难题的指导思想,用更宽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目光去谋划公司未来发展、带动周边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富裕起来,农村美丽起来,消费者健康起来”的美好愿景!

  朋友们,同仁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团结一致,继续发扬瑞高农业迎难而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将瑞高农业打造成为西南农业全产业链行业品牌第一高地!为用户创造更便捷、更安全可靠的原生态农产品购物体验!为市民朋友提供更满意的农产品!瑞高,未来一定会更好!

  最后,祝愿公司所有客户和各界支持瑞高发展的朋友们,祝愿全体瑞高同仁及其家人们,身体健康、工作进步、和谐幸福!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4

  大家中午好!时令已进入初冬,白酒市场回暖,一年一度的旺季来临。酒业20xx年静宁客户答谢会召开了,应邀参加本次会议的经销商共140多位。大家能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会议,我代表酒业全体员工表示热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酒业自20xx年成立至今,已十二个春秋,将军宴品牌上市也已八个年头了。多年来,公司把产品质量视为生命线,从原酒酿造的工艺改进,到原酒的陈放老熟,在高度酒向低度酒陈勾技术跨越及新产品的研发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20xx年,企业通过了国家ISO9001-20xx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xx年被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协会、中国品牌价值评估中心认定为“全国质量诚信AAA级品牌企业”,同年,公司花商标被甘肃省工商总局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这些荣誉使将军宴品牌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形象得到了质的飞跃和提升。市场销售半径覆盖了平凉七县区,并已延伸到兰州市局部市场,陕西省部分县市,与此同时,将军宴成功跻身兰州军区接待用酒行列。

  酒业在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是衣食父母,诚信为商道之本”这条道路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孕育着企业的品牌文化。我们的“将军宴”全名“刘将军宴”酒。公元1043年,北宋抗西夏名将刘沪率兵收复水洛城,驻城期间,安抚黎民,遗爱人间,水洛民众世代称刘沪为“将军爷”,奉若神明至今,水洛城造酒业源远流长,街坊老烧锅竟出佳酿,相传当年刘将军率民众扩修水洛城竣工之后,军民狂欢畅饮,地方陈酒竞一时告罄。现任静宁县县委书记王晓军先生在其著作《刘沪将军传奇》第九章xx1页中经典地描述了将军宴酒的传说故事。刘将军宴酒文化上旨在彰显刘沪将军的大爱、善行和在追求事业成功道路上沉淀的非凡谋略,并以此激励后人学习,践行其忠国爱民的高尚品德。多年来,酒业一直以“孝敬父母,谦和待人,精诚团结,积极进取”作为员工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持续学习,并身体力行之。为了更广泛地宣传企业文化,也为了提升将军宴酒的品牌形象,公司建立了酒业网站,在互联网上向更深、更远、更大的范围广而告之。

  静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古成纪所在地,人文初祖“伏羲”的降生地,也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闻名遐迩的“苹果之乡”。将军宴品牌自20xx年进入静宁市场,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67.8万元,20xx年完成163.4万元,xx年销售有望突破350万元。推本溯源,将军宴酒能在贵县扎下根并稳步增长,有三个方面的成因:一是静宁人民是白酒品鉴的内行,非常懂酒;二是在座的各位老板,为将军宴品牌铺设了一条营销的绿色通道,是你们的聪明才智说服了广大消费者去接受她,也是你们千方百计为将军宴铸造了坚实宽广的营销网络;三是静宁总代理孙亦学先生,他为人宽厚睿智,在营销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对将军宴品牌的市场运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此,我代表酒业公司对广大消费者和在座的各位嘉宾表示最真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挑战与机遇并存,进攻与防守交融,胜利来自于我们对市场不懈地耕耘、开拓和向既定目标坚韧不拔的努力。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共同的事业在明天的道路上已然铺就了绿色的希望,愿我们彼此珍重这相识、相交的缘分,精诚合作,共享经营的丰硕成果,为家人、为朋友、为社会奉献更多的爱心!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5

  公司的全体员工们:

  马上就是"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共同庆祝劳动节和青年节的到来,首先请允许我们代表公司、共青团组织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和青年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节日的祝贺!

  着激情。每一年的"五一"和"五四"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因为它赋予了我们作为一个劳动者应有的权利和自豪;赋予了广大青年要勇于肩负社会责任的历史使命感。灿烂的五月,散发着热情。广大员工的辛勤劳动把我们的输油家园装扮的绚丽多姿;青年团员的蓬勃朝气使我们的输油家园活力四射。在节日的氛围中,我们在"团队、家园、旗帜"的感召下共同感受××家园的温馨。

  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充满感动,××公司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所有员工汗水与期望。实施专业化管理以来从实现五个全面提高到向七个突破的奋斗目标迈进,百里输油干线上不论严寒酷暑奔走着我们的巡线队员,环保前沿氧化塘的蓝天碧水倒影着水质化验员的身影,交接油计量队员工用自己实际行动兑现着稳控输差的诺言,为节约成本西一联的青年突击队奋战在清砂一线,滨海大站的青年团员硬是把 "全国青年文明号"的桂冠捧回了输油家园。

  作为输油家园的一员我因为你们感到骄傲,作为输油家园的管理者我为你们感到自豪。800输油员工出于对输油家园的热爱,出于对"团队、家园、旗帜"理念的信仰为家园建设无怨无悔的付出着、奉献着,家园的成长、壮大都写下了你们耕耘的诗篇,"天津市劳动模范"、"大港区环保先进企业"、"三大消防先进集体"、"油田公司标杆单位"、 "油田公司先进职工之家"、油田公司"青年文明号"等等一个个先进个人、优秀团队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璀璨、更加靓丽!

  今天,借"劳动节"和"青年节"即将到来之即,公司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对那些在家园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和团体进行表彰。在此,我要求大家认真向他们学习,树立学习先进,勇于创新的意识。

  同志们,展望"输油家园"的明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曾疾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今天,我也想寄语公司的广大劳动者和青年:以劳动之我和青春之我创建美好的输油,美好的油区!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6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

  在此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大家有幸聚在了一起,我赞美劳动,劳动者是最光荣的!

  记得上小学时,老师教会了一首《劳动最光荣》的歌曲,最喜欢其中的那句“幸福的生活在哪里?要靠劳动来创造”。那时候只把劳动简单的理解为“劳作”,局限于每周一次的劳动课。多年以后,成长为了千万劳动者中的一员,才深深体会到生活的多味,劳动的艰辛。劳动是汗水,是欢笑;是苦涩,是甜蜜;是给予,更是幸福。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你给生活付出了多少耕耘,生活就会回报你多少果实,你就会拥有多少快乐与幸福,对于企业也是如此。

  双手是用来劳动的,劳动帮我们创造幸福的生活。有很多人们默默无闻的靠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拼搏、去进取、去创造,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声名显赫的地位,他们同样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甚至还要充实,因为幸福不仅仅只与物质有关!

  劳动者是光荣的,劳动着是幸福的!作为××的一员,我们更加能够深切的体会到这一点!

  作为一员,应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热爱自己的家园,树立远大的志向,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创造更多的财富!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7

  同志们,残疾人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第次“全国助残日”捐赠仪式。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一直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县万残疾人及家属致以节日的问候!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注重解决残疾人的实际问题。为名贫困残疾人减免了农业税、乡统筹、村提留、义务工、子女学杂费等,救助名白内障患者,为名聋儿配了助听器,对名肢残人员装上了假肢,为名残疾人捐赠了轮椅,名残疾人经过技术培训,80%已经明显致富,20%成为当地乡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有的还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和领头雁。资助名残疾儿童重返校园,帮助名残疾考生到高校学习深造。

  这次专项捐赠活动,旨在资助贫困残疾人尽快摆脱贫困和我们一起迈向小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残疾人是社会各届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做好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深远。

  同志们,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丧失一定肌体工能,无法正常从事某种能力的人,他们在参与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可是,他们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同样能为社会创造财富,部分残疾人身疾志坚,成为了一些行业的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传统美德,给予他们特别的扶持和关爱,使他们的权力得到更好的实现,使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活动,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真正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残疾朋友们!你们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的关心、帮助下,你们自己也要自强不息,县委、县政府希望你们一定要有勇气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爱。永远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志们,残疾朋友们,让我们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上一突破”发展战略。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崇高目标,为了全县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这次“爱心助残”捐赠仪式取得圆满成功!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8

  刚才范副总对分公司××年行风评议工作进行了通报,并对××年行风评议工作作了较详细的安排,下面我就分公司行风评议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二四年的基本情况

  总结××年行风评议工作,有以下几点成绩:

  一是组织工作基本到位。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制订了实施方案、工作流程,分解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分工负责制。

  二是广泛宣传,深入动员,措施得力。专题召开启动大会,工作专班建立了定期碰头、每月讲评、每季收集用户意见等工作制度,坚持了大客户走访制度,普遍走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逐一征求了意见。

  三是自查工作扎实,整改力度加大。对行风评议工作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采取召开座谈会、明查暗访、问卷调查、专题剖析、检查抽查、听取基层意见等多种方法收集了解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抓了整改。

  四是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分公司不断强化“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把服务工作作为企业的形象工程、生命工程、效益工程来抓,结合人大评议,大力推行营业窗口优质服务提升工程和“一笑两统三声”服务,并郑重向用户公开承诺十项服务标准,重点强化号的主动营销、业务受理、障碍受理、投诉处理、服务监督五项职能,提升号品牌形象。在去年底的用户满意度调查中,商业客户满意度为分、公众客户满意度为分,在月份全市消费者委员会组织对全市多家经营企业调查中,再次被评为“消费者满意单位”;在今年月日举行的全市人大评议会议上,全市名人大代表对家单位进行投票测评,我公司获满意票票,基本满意票票,不满意票票,排名第,被评为满意单位。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行风评议认识不高,信心不足,认为我们的服务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服务难以达到,与移动、联通等同行业相比难度上有很大差异;二是解决用户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及时,十项服务承诺执行不能完全到位,用户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小灵通基站信号覆盖不好、短信开通时间过长、农村分局小灵通基站、固定电话障碍维修不及时、宽带不能提供小时维修服务,宽带、小灵通的终端维修时间过长,营业与计费档案存在差异,导致产生话费争议等;三是前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重点反映在对新业务不熟、资费政策不了解,缺乏与用户沟通的技巧,客户资料不齐全,营业窗口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态度欠热情,责任心不强,工作相互推诿,缺乏协作精神;四是部分营业窗口现场管理较差,营业员主动营销、着装挂牌、微笑服务、免填单服务、错时服务以及宣传品的摆放、张贴等方面都有待改进;五是号营销服务经理素质较差,数量不足,处理用户投诉、业务受理过于简单,缺乏障碍预处理能力,不能主动跟踪;六是公话设施管理薄弱,部分卡、话机单产过低、终端完好率不高、卫生太差等,急需我们进一步整改。

  二、××年行风评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在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司和市纠风办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全面部署,扎实推进,抓出实效。努力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把向用户的十项服务承诺全面落实到位;二是深入挖掘电信经营管理和通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短期能够解决的限期解决,短期不能解决的制订实施计划和方案迅速解决;三是力争在此次参评的几家电信企业中排名第一。

  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落实,责任到位。各单位要进一步认识行风评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工作专班要迅速行动起来,进一步完善,制定工作流程,每周一次工作通报,每月一次考核讲评,并按时向省公司和市纠风办上报活动开展情况,切实把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扎扎实实开展起来,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⒉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要按照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司和市纠风办制订的民主评议行风实施办法,结合分公司对外的十项服务承诺,照准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认真研究,全面整改,近期能解决的限期解决,近期不能解决的,制定实施计划迅速解决。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并重点解决好小灵通网络覆盖及农村分局小灵通基站停电、小灵通终端维护、宽带维护、话费争议、障碍维修等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前后要妥善处理好用户关注的敏感问题和有关争议,避免引起大的纠纷和投诉。对农村小灵通基站停电的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对收取月租费、提供话费详单等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向广大用户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⒊密切配合,发挥合力。民主评议行风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坚决杜绝推诿责任的现象发生。行风评议专班、综合管理部要负责检查督办,加强宣传报导,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并抓出成效。

  ⒋精确管理,改善服务。要认真落实电信条例和十项服务承诺,从思想上对服务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各营业厅服务窗口人员要用心工作,热情服务,时刻牢记我们是电信员工,人人都代表电信形象,要从礼节、礼仪、行为举止等细节入手,认真做好窗口服务,展示电信员工的风采和企业风貌;农村分局要结合分局经营管理达标工程全面推行服务管理达标;号员工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熟悉业务,提升素质,尽快完成由话务员向营销服务经理身份的转变;后端维护人员要切实搞好两网维护,重点解决好小灵通网络优化、信号覆盖、基站停电、掉话率高和宽带速度慢、掉线频次高等热点问题,加强巡检,及时修障,保证网络质量,为前端提供优质的网络支撑;公众客户部要加强合作营业厅和代办点的管理,比照自办营业厅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标准,理顺业务代理、代办流程和服务规范,依法依规,严格监管,全面提升中国电信企业形象。

  ⒌转变观念,做好互联互通。各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学习互联互通有关文件,执行互联互通相关规定,建立互联互通快速反应机制,制定互相配合流程,转变观念,主动与其他运营商之间沟通,互相支持,搞好互联互通工作。

  ⒍加强宣传,做好沟通。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媒体、用户、评议代表和评议领导部门的沟通,同时借鉴同行业的经验,不断提升电信把握民主评议行风的管控能力和水平。

  ⒎多种形式,检查督办。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司和市纠风办在这次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将采取用户测评、行风评议部门测评、行评代表测评等多种方式定性定量进行测评,即在楚天廉政网上测评、省统计局随机抽查个用户、省纠风办、省通信管理局测评。分以上为合格、分为基本合格、分以下为不合格单位。分公司为搞好这次评议,将组织专班,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明察暗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各单位服务质量、用户意见、服务水平进行全方位跟踪调查及检查督办,并督促整改。

  ⒏责任落实,考核到位。民主评议行风办公室要制定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考核办法,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出现问题,要追究当事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各分局(统包点)、各部门要严格考核,要与当期绩效考核挂起钩来,推动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全面落实到位,并切实通过开展民主行风评议活动,提高电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进而提高电信的企业形象和市场地位。

  我相信,有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司和市纠风办的正确领导,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扎实工作,电信一定能在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9

  光阴如梭,半年的工作转瞬又将成为历史,今天站在这个发言席上,我多想骄傲自豪地说一声:“一份耕坛一份收获,我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然而,近阶段的工作检查与仓库管理员的理论考试的结果,让我切切实实看到了财务管理的许多薄弱之处,作为财务部的主要责任领导,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务实、求实、抓落实”,对照公司的精益管理高标准严要求,唯有先调整自己的理念,彻底转变观念,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和重整自身工作,才能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下面本人查找问题如下:

  其一、年初至今,财务部整个条线人员一直没有得到过稳定,大事小事,压在身上,往往重视了这头却忽视了那头,有点头轻脚重没能全方位地进行管理

  其二、人员的不够稳定使工作进入疲劳状态,恶性循环,导致工作思路不清晰,忽略了管理员的业务培训。

  其三、主观上思想有过动摇,未给自己加压,没有真正进入角色

  其四、忽略了团队管理,与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其五、工作思路上没有创新意识,比如目标管理思路上不清晰,绩效管理上力度不够,出现问题后处理力度不够

  以上几点是我部门与个人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根源,财务部门作为公司的一个主要职能监督部门,“当好家、理好财,更好地服务企业”是我财务部门应尽的职责。在公司加强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等等方面我们负有很大的义务与责任。只有不断的反省与总结,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提高!。

  “查找不足赶先进,立足根本争先进”,时值润发集团提出“树标兵、学先进、促发展、争效益”活动、润发机械又一度成为整个集团的标兵企业,“鑫宏企业与本公司进行对口红旗竞赛”的今天,作为个人我们要实现体现自已的人身价值,企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荣辱,作为财务管理部门,为公司实现共同的目标我们要添砖加瓦,学习润机的六种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拓展市场精神、精益管理精神、永不满足精神、顾全大局精神。我们要把这六种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工作中中去,下半年工作作为财务部的主要责任领导,对于“如何提高自我,服务于企业”这门必修课,我将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我,把“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融入到工作中去,重点将放在加强仓库管理与财务分析这二块,下面就工作计划与思路向大会作一汇报:

  一、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部门责任领导明确分工的职责,加强责任考核

  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将近一年多来的实施,仍然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为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趋于完善,财务部将结合集团管理的要求,与有关部门进行修正。

  部门责任领导之间明确分工职责, 按照年初签定的责任合同,组织落实强化到位,领导之间相互信任,遇事不推诿, 搞好通力协助,对分管内容加强责任考核力度,做到奖罚分明;

  二、针对此次突击检查与仓库管理员的业务理论考试,合理调整组合人力资源,继续加强培训力度与仓库管理检查监督力度

  今年以来,人事方面至今一直未得到稳定,财务部门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通过近期突击检查工作与仓库管理员的突击考试,我们将根据库房各位管理人员的特点,一方面将对人员重新组合搭配, 进行高效有序的组织,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培训, 让每一位仓库管理人员都要做到对各库的业务熟悉,真正做到驾熟就轻, 文化素质与业务管理水平都要有质的提高,今年3月电脑真正联网,管理员的电脑操作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将在这方面加强培训,使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熟悉电脑、掌握电脑操作,扎扎实实提高每个管理员的业务管理水平,会议之后我们将严格对仓库管理员实施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确定目标,达成目标,加强考核监督力度,与工资挂勾,真正做到奖罚分明。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10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今天,公司团委组织召开20xx年度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表彰大会暨团委工作推动会,认真总结了上一年度的工作情况,分析梳理当前形势,部署了本年度的重点工作。会前,团委专门向党委做了汇报,会议准备的很充分,全年工作安排清晰明确,希望大家认真配合,做好落实。

  一年来,公司团委在党委的领导下有效地展现作为,主动融入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主动服务企业大局和青年成长成才,引领团员青年认清形势凝心聚力,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作出了较好的成绩。20xx年,公司团委荣获中交股份团委表彰2项,团市委表彰1项,公司团委也对公司青年号、手、岗、队及团内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了命名表彰,这些表彰既是对过去一年公司共青团工作和广大青年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大家的鼓励和动员。

  在此,我代表公司党委向20xx年获得各类表彰的青年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团干部,并通过你们向公司的广大团员青年,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 今年是公司全面实现“”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积极融入中交发展战略、转型升级、实现在新的历史周期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航局董事长毛元平评价四公司为“四条腿的板凳”,在一航局内,四公司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房建资质,有着优良的机场建筑施工管理队伍,有着最丰富的港口配套工程施工经验,更有着坚实的海外施工品牌。四条腿的板凳是最平稳,最坚固的,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公司紧跟中国交建和一航局“大土木”、“大海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公司多项资质优势,抢抓机遇,主动将主力从津内市场转向津外市场、远海市场和境外市场。目前公司的多个远海、海外项目部正在紧张施工,后续也有多项工程正在洽谈。

  面对经济形势的利好,20xx年,公司目标实现新签合同额亿元,其中境内亿元,境外20亿元;完成营业额亿元,其中境内亿元,境外X亿元;实现利润总额X万元。到20xx年,公司“十三五”规划实现年新签合同额亿元;营业额亿元;利润总额X.05亿元。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指标,今年,公司党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公司管理体系建设、科学履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以党建带团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稳健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年轻人要勇敢的走出去,走向海外,去拼搏奉献,去建功成才。在此,借这次会议,我提几点希望和要求,与各位团干部以及广大青年共勉。 首先,我谈一下对共青团工作的四点要求。

  1、融入中心,清晰定位。当前,公司党委和各党支部对于共青团工作还是比较关心和支持的,从人员、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希望两级团组织能够珍惜并维护这一局面,主动汇报沟通工作,努力使团建融入党建、丰富党建。同时,要积极推进团的建设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制度上不断创新,要把握好团组织的定位、作用与使命,将公司党政领导的主张、企业发展的需求和青年成长的诉求结合起来,找准服务企业和服务青年的结合点,使团的各项工作扎实融入公司中心工作。

  2、健全组织,提供支撑。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团建工作,目前公司35岁以下青年863人,28岁以下青年418人,分别占公司在岗职工的55%和26%,公司党委将继续加大团建在党建工作中的比重。公司团委要积极推进津外、境外团支部建设,探索提升两外团支部活力,发挥一线团组织的纽带和支撑作用。公司广大团干部要加强自觉学习和主动锻炼,把团的工作看作个人成长的重要平台,有敬业忠诚的感情,有拼搏进取的热情,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努力成为引领青年创先争优、拼搏奉献的带头人。

  3、服务大局,明确目的。为带领公司团员青年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公司两级团组织要适应自媒体高度发达、青年员工地域分布不均、青年思想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高学历普遍化等共青团工作新常态,盯牢党政所需、团员青年所急、团组织所能,围绕主线,做出亮点,为企业提质增效贡献积极力量。

  4、展现作为,发挥作用。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公司两级团组织要积极运用好办公平台、博客、微博、微信和QQ等多媒体平台,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增强对一线各团支部和青年的掌控与统筹。要加强工作探索,着力推进共青团品牌建设,集中力量、发挥优势,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五小创新活动;立足公司的重点工程、难点工作,开展各项攻关竞赛,形成一批看得见、有效果、能推广的创新创效成果,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企业认同和青年拥护。

  下面,借此机会,我也想对公司的广大青年提三点希望:

  1、要明大势,勇赴一线。新时代呼唤新青年,青年朋友们应当与时俱进地理解五四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和传承五四精神新的时代意义。当前,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期,多个“境内外”项目正在火热施工,希望青年同志们,传承和弘扬公司“流动为荣、四海为家”的光荣传统,追随公司海外“逐梦”的脚步,勇赴一线,扎实工作,展现青年人应有的追求、应有的状态、应有的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实现公司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征程中谱写青春华章。

  2、要行大道,锤炼意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拔人才的标准,也是青年人成才的根本。希望青年同志们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在津外工程、远海工程、海外工程等艰苦环境中去经受锻炼、锤炼意志,展示出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和形象。

  3、要成大器,不断进取。“大器者,厚载万物,有所用也;兼纳百川,有所容也;为绳墨校,有所正也。”青年同志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利用先进思想武装充实自己。坚持树立理想、勤于学习、加强修养、陶冶情操,积极做传统美德的传承者,职业道德的践行者,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要积极拓展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过硬本领。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不仅向书本学,而且在工作中学,不仅向领导学,而且在社会交际中学。希望广大青年自觉将个人理想与推动企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把学习内化为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练就过硬本领,争做栋梁之才,肩负起推动企业发展的光荣使命。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活力,大有作为的时代。希望两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的中心工作,服务企业大局,立足本职岗位,用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作为、新的风貌,创造更加辉煌的青春业绩,为推动公司和一航局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青年朋友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11

  李嵬(杭州万科总经理)刚才问了一个问题:亚赛联主席这样一个身份给我国际交往带来了什么微妙的变化?当然有些变化,但是变化不大。我想他的问题实际是:这个身份对你国际交往带来了什么好处?这样一问,我的主题就出来了:什么是国际语言?哪位同事能先回答这个问题?

  划赛艇是国际语言?我看很多中国老百姓赛艇看不懂,以为是划龙舟。还有没有其他不同观点?

  员工发言:我们的微笑、肢体语言给其他大众的一种感知,就是这样的意识形态的东西。

  微笑就是意识形态?肢体语言就是意识形态?微笑是国际语言,那哭呢?

  员工发言:在我来看,吃饭也是一种国际语言,在吃当中进行交流。

  我期望有人说是英文,但是没人说,英文是国际语言。但如果我只是讲英文是国际语言,我站在这里说的意思就不大了。刚才有人说是赛艇和肢体语言,这些回答很有意思。还有没有?

  员工发言:人性可能是一种国际语言,勇敢、贪婪、进取、责任……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都有这样一些根植于人最深处的东西,可能都是差不多的,这是我的理解。

  语言语言,更多的是沟通的概念,最起码有一种共通的、比较方便交流的意义。真正大家公认通用的语种就是英文,所以你到国际上交流,英文当然非常重要。但是话说回来,难道你不会英文就没法进行国际交流了吗?我们知道在国际上最有名的中国公司是华为和阿里巴巴,马云的英文是非常好的,但是我知道华为的老总任正非不会讲英文,那怎么样呢?华为的国际语言是什么?就是质量。

  员工发言:我觉得是品牌,是对综合的一个认可,比如他们的服务、产品的质量都属于一种品牌。

  一个企业与市场交流的语言就是它的品牌。这个回答我觉得比较全面,但这里是有一个陷阱的,就是产品和品牌不一样。品牌不仅是产品的性价比问题,还有企业的基因和文化在里面。万科20xx年才开始在海外投资,进入美国市场,进展顺利,靠的是什么?哪位能够回答一下?

  员工发言:我们的行业是一个建设开发行业,也是对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前几天柴静的一个雾霾视频广受关注,环保应该是全世界都关心的话题。

  去年在韩国竞选亚赛联主席,我很恭敬地把竞选小册子递给委员们,很明显,他们翻着看是非常礼节性的,你不是企业家吗?你有钱,所以你出竞选小册子。翻到一张停下来了,然后交头接耳,原来其中有一张照片(见下图)引起了他们的关注,那张照片是万科与WWF签订绿色木材合作协议时的合影,合影后面就是WWF的熊猫标志。他们就问我和WWF是什么关系?我告诉他们:我是WWF美国基金的董事会成员。这是国际语言,这一刻态度为之一变。20xx年国际赛艇联合会和WWF总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水上运动宣传水资源保护,为什么呢?哪位同事能跟我讲一下奥运精神是什么?

  员工发言:奥运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它是追求完美的一个历程。这个是国际语言。

  但是这个国际语言现在遇到挑战,更高、更快、更强在人类是有极限的,我们知道每次奥运会都有大量的反兴奋剂测试,还有很多测不出来,只是得了奖两年以后才东窗事发。奥运精神是国际语言,但是有它的局限性。人的百米速度不可能提高到八秒,更不可能提高到七秒,除非用一些违背共同道德底线的手段。

  那怎么办呢?要发扬一种新的精神,包括两点:第一是更多的人参与,而非精英比赛大家来看,所以现在亚赛联更多举办青年人的比赛;第二是全球变暖,这是我们人类面对的问题,现在为举办奥运,建了很多一流的场馆,奥运会结束之后这些场馆闲置,显然是与奥运精神不符合的。伦敦奥运会就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就是如何让奥运遗产再利用。

  什么是国际语言?底线。上一次去新加坡,因为交税问题把我扣了半天,我在新加坡也没打工,但我用的是临时身份证,也就是居住证,受聘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会给我一些补贴,因为税务的问题不让我走。我没有经手,但公司个人交税清清楚楚,即使有问题我也不心虚,但把我扣下来挺难堪的。后来我把证明的税单给他们看,他们看了以后说还不够,我说还有多少?他们说还差3226,我说我没带现金,有银行卡,他们说那把钱取出来,那天就怪了,我本是知道卡密码的,但输入后提示密码错误,我再试,还是密码错误,没办法,钱取不出来怎么办?我就等着,反正飞机耽误了,就让秘书处理。一会儿他们就说你可以走了,税分三次交,这是第一单。我这里想说的是:不仅质量是国际语言,按章纳税也是国际语言。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说一套做一套,唱高调一套,有各种隐性收入,新加坡给我扣一下,我心脏病就要犯了。

  什么是国际语言?君子坦荡荡。到哪里不懂英语没关系,我们知道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主持人英文讲得非常非常好,后来怎么样呢?家庭对我的教育是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但是很多人觉得,这个社会当中老实人不是被欺负吗?老实人会一时被欺负,一时被误解,一时被误会,但是只要你有能力,有底线,能坚持下去,这就是国际语言,这就是我们万科追求的企业文化,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的时尚。可能会有这么一天,人已经不需要住房,但这不是我们指的人类,这是机器人,机器人是不用住房的,机器人取代人类是有可能的,机器人做到最后可以有智慧甚至有感情。我们现在考虑如何用机器人做物业管理和售后服务,就像当年搞住宅产业化一样。

  那时万科搞住宅产业化是非常艰难的,所以才说那是未来的事情,再过几年,政策环境已经今非昔比。这个竞争优势不是因为当年有这么大的责任感,而是万科搞这么大的量,在这个基础上你会发现再提高一下不是很难,再唱高调不是很难了,但是唱高调得有几种唱法,万科不行贿,又不提倡酒文化,那么万科在杭州竞争这么激烈的地方靠什么?

  现在我走到哪里都介绍良渚文化村。我们知道良渚是南都的一个项目,万科接手以后往下做,其中有一段做得不大好,现在成了万科未来发展的一个试验田。哪位能不能说一说,为什么我这么极力推荐良渚?

  员工发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良渚不光是一个住宅产业的聚集地,而且是一个配套的聚集地,非常综合地体现了一种小镇业态,也能够体现一种邻里之间三好的生活方式。

  万科对良渚文化村有一个认识过程,我们从南都接手过来的时候,项目正在开发过程中,本身不是非常成熟,因为我们不大熟悉,有点想把它转向普通住宅开发,周俊庭来了以后,才重新走回原来的文化定位。除了环境各方面不错,良渚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这样几件事:

  第一就是良渚村民公约。村民公约已经脱离了发展商的主导,村民自发地作为主体来自治自理,这在当代中国是有开创性的。我们有村民自治的历史传统,但1949年之后打破了这个系统,现在随着改革开放建立了新的社区,原来的那些行政管理已经不适应了,需要一种新的形式。良渚村民公约首先引起了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的关注,中国将来社会基层组织应该怎么管理,他们非常感兴趣。村民公约的精神是可以复制的,这样才有意义。

  第二就是教堂,还有那个大雄寺,不同的信仰包容在一块,我不知道是不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和万科的理念非常有关系。教堂不但万科建,还请最好的建筑师。这就带来第二个问题,不能光是基督教,中国人还信仰佛教,看看能不能找到寺院?后来就有了大雄寺。

  第三就是第五食堂。米兰世博万科馆的主题就是“食堂”。良渚配套第五食堂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第一是健康,第二是不能贵,不是高大上,食品安全放心,也发生在良渚。

  说到食品安全,我们归到一个最终的质量和诚信问题。万科追求这种底线文化,正是因为这几年一直坚守这些东西,到了国际上发现如鱼得水。我们到美国投资,到了那里一看,我搞二十多年房地产没有拿过这么好的地。美国社会非常透明、规范,这也正是万科追求的东西,这是国际语言。懂不懂英语?当然懂英语,你懂更好,不懂没关系,可以用翻译。

  什么是国际语言?对环境的关切。我参加过几次联合国气候大会,第一次参加是20xx年哥本哈根。美国表现得很差,中国承诺到20xx年碳排放强度减少40%到45%,中国企业代表团三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冯仑,还有一个阿拉善的秘书长杨鹏。到了20xx华沙大会,万科建中国角,还办了中国企业家日,把深圳副市长请到那里讲演。20xx年利马大会,中国企业家日把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请去了,你会发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逐步共同推广中国的绿色发展。

  去年底,APEC在北京开会,我们把很多工厂都停了,出现了所谓的“APEC蓝”。我心目当中的“APEC蓝”就是中美联合公报。它非常明确:中国必须走环保这条路,它是国际语言,无论何种意识形态,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如何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那么,万科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我们的良渚文化村又处在什么位置上?我们应该看到万科的什么价值?英语当然是国际语言,也是沟通语言,但是中国企业要真正走出去,你的品牌到底靠什么?就是我们最基本的人类价值观,人类必须共同面对挑战。

  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谢谢!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12

  各位领导、同志们:

  窗外雪花飞扬,天寒地冻,但寒冷阻挡不了我们人火一般的干劲和铁一般的意志,今天,在这辞旧迎新、庆祝胜利、收获的日子里,我们汇聚一堂,召开××年首季开门红誓师动员大会,这个会议是今年召开的第一个员工大会,也是新的一年公司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年经营工作的简单回顾

  ××年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有史以来竞争形势最为激烈的一年,在市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紧扣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群策群力,顽强拼搏,抢早赶先,创新求变,业务发展、网络建设、服务水平、运行效益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年来,继续走创新经营之路,启动营销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无怨无悔,展望新的一年,我们豪情万丈,永不言败的人正以矫健的步伐和昂扬的心情走进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年。

  二、××年工作主体思路

  ××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运作体系,全面实现“”奋斗目标的一年。我们将按照省、市公司的统一部署,做到准确定位,精确经营,确保预算指标的全面完成,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加大执行力度,进一步突出前端,优化后端,强化管控,大力实施精确管理,全面提升企业运作水平,完善现代企业运作体系。

  今年工作主体思路我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强化,三个坚持,四个改进,实现五个突破。

  一个中心,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为中心,确保4863奋斗目标的实现。

  两个强化,一是强化内控制度,实施精确化管理;二是强化流程管控,减少工作差错和失误。

  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全面创新发展思路;二是坚持双赢和服务领先竞合观念;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诚信守信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实行“薪酬凭业绩,岗位靠竞争”的绩效管理制度。

  四个改进,一是网络结构上有改进;二是服务监督上有改进;三是劳务用工管理上有改进;四是工作作风上有改进。

  五个突破,一是通过不断摸索、尝试、完善,在渠道建设和营销上有新突破,尤其是公、商客营销模式进一步落实改进,农村统包模式进一步完善,大客户营销模式稳步推进,进一步扩大大客户范围;二是加大经营分析力度,细分市场,深入调研,在存量保有上有新突破;三是以网络改造为契机,以新网络、新功能、新机型和金牌网为切入点,在小灵通用户总数上有新突破;四是以应用促发展的宽带发展思路,通过政务网、校校通等信息网的发展,在宽带业务上有新突破;五是加大捆绑营销力度,摸索业务外包发展模式,寻求增值业务新业务。

  三、关于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的几点要求

  市分公司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及时部署了“金鸡报晓”首季,刚才,郑副经理宣读了“首季开门红”活动方案,兵贵神速,各部门要以最快的速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年的第一场战役中,确保新的一年首战首胜!

  一要提高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实践胜利。领导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各部门负责人一定要把组织开展“首季开门红”活动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抓准,抓早,抓狠,抓出成效。四个渠道要起到挑大梁的作用,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社区经理、农村统包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开拓集团客户、大客户市场、商业客户、流动客户市场及农村电信市场。要高度重视存量保有和话务量营销工作,充分发挥渠道针对营销、组合营销作用,妥善使用“捆”“包”营销武器,促进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13

  今天在此举行入团宣誓仪式,这是你们终生难忘的纪念日,因为你们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代表校团支部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在此我想对各位新团员提以下一点要求与三点希望。

  要求是:要认真学习团章,要有严密的组织生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要严格按照团员的标准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各位同学,你们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从此将全面享有团员的权利和义务,已成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身上将肩负着更重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将要承担起党、国家和共青团组织对你们的重托。共青团是一个学习的岗位、锻炼的岗位、实践的岗位,是展示青春才华的大舞台。广大团员要在共青团这个大的学校中陶冶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应该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习惯。接下来,我提出三点希望:

  希望一:希望你们自觉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一代,自觉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实践,把个人追求和价值实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

  第一把“火”,当然是抓组织建设。经过民主讨论和请示上级,四位热情积极的支委成员诞生了--组织兼营销委员程芮焓,和我同样在城市营业所工作,热情大方,业务工作也好;宣传委员冯伟,奉节变电站值班员,幽默机智,思想活跃;生产委员方睿,奉节变电站值班长,技术过硬,足智多谋。安全委员张青山,配电运行操作队队员,是有名的“实干家”。虽说我们都是第一次担任团干部,但是大家团结协作、分工不分家,都对青年工作有热情、有憧憬。

  希望二:希望你们更加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攀登高峰。

  第二把“火”,从自身的学习开始。我一连数天“躲”在团支部办公室里,狂“啃”团干部“前辈”保存下来的工作记录和各项制度,初步掌握了团的组织建设、工作情况,特别是青年创新创效相关资料。我还特别注重完善团员档案,将团青们爱好、特长一一登记“备案”,力求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身为一名团支部书记,必须掌握工作大局,开拓创新,脑子要新,腿要勤。

  希望三:希望你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与言行去影响身边的同学,去带领身边的同学一起进步,让更多的青年加入到共青团这个先进的群众组织。

  第三把“火”,是根据上级团委要求,快速制定并立即付诸实施。4月23日,组织大批“人马”参加局团委“青春光明行”

  最后,祝愿每位新团员学习进步,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司庆企业领导讲话稿范文 篇14

  期科室组织学习了张总报告,让我感受颇深,中张总首先对20xx年主要工作做了回顾和对我们的部分工作给了肯定,同时对20xx年的工作作了重要的部署。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明确了我们20xx年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四届二次职代会赋予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八个方面的显著成效。一是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一组组上升的数据说明了我们大家一年来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集团公司保持了十八年持续增长的态势。二是发展方向更加明晰,三是低碳运输巩固提高,四是双责活动扎实开展,五是车站搬迁整体告捷,去年五月份全站上下经历了车站整体搬迁,三家车站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经营模式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整理经营思路,开拓新的客运市场。所以我们要改变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改变中的环境。六是网大育才初见端倪,公司创办了网络大学,更是为我们年轻人搭建了学习的平台,七是安全工作富有成效,八是员工福祉不断改善,公司想方设法增加职工工资,保证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觉得感动,温馨。

  报告中还指出过去的一年,集团公司围绕“安全、节约、便捷、高效”的八字转型目标,重点从服从意识、服务方式和双责驱动三个方面提升服务,为了增强服务意识,我们开展了服务礼仪、服务技能等各项培训活动,“阳光天使”等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还开展了“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上公交”的“三进一上”活动。这样,更是提升了车站在社会上的美誉度。服务意识的提升,极大地带动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张总还对20xx年的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在工作的主要任务上提了六个指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首先应该加强的就是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积极配合好郭主任和陈班长做好日常事务工作,调动同事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他们一道共同搞好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并且多开展几次阳光天使服务班的活动,做到以点带面,真正起到带头作用,树品牌形象。

  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尽职尽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回报总站。

}

现在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并没有那么正规,有的公司根本不会签订劳动合同,很多人也并不知道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劳动合同不止作为劳动者最重要的保障,同时也保护了公司的权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企业应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薪资、岗位、工作年限、福利待遇等条款;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条款,以免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明确条款的劳动合同也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去除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若企业在劳动者入职满一个月后,还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则需要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劳动者在企业工作一年后依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则视为企业已经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王建国毕业后,入职了一家中小型企业,公司人并不多。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对王建国 很满意,口头向王建国 阐述了他们公司的福利待遇、工作时间,以及王建国 的岗位、薪资福利等事项。

当时说的是,王建国 的试用期为一个月,薪资3000元,转正后的薪资为3500元,可等一个月过后,公司并没有安排他转正,且一个月到手工资才2500块钱,工资条上的一些杂七乱八的扣款,他根本看不懂,碍于自己是一个新人,现在工作也不好找,王建国 便没有多问。

第二个月过后,王建国到手的工资比上次还少,且还是实习生的身份,他终于安耐不住,趁午休的时候,去问了老板。老板面上歉意连连,递给了他一份劳动合同,嘴上说着:“最近事情有点多,忙忘了。”

王建国看着老板的态度这么好,有点受宠若惊,合同条款也没仔细看,扫了两眼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当第三个月发工资的时候,王建国工资依然是2500元,他有点不理解,再次去找了老板,老板这次态度大变,只说了让他好好看看合同上的条款,就不理他了。

王建国好像意识到了什么,连忙回到工位,从抽屉里拿出来合同,薪资条款在第二页,上面显示他的实习期薪资是2500元,转正后才3000元,且实习期时间为半年,王建国非常生气,跟当时面试时说的一点也不一样,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被人坑了。

本来想要立马辞职,本能却驱使他看完了整个合同条款,想要辞职必须提前一个月打辞职报告,且实习期内自己主动辞职最后一个月是没有工资的。看到这里王建国更加生气了,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最后王建国还是决定辞职,他无法在这样的公司待下去,虽说最后一个月白干,但王建国 经此一事也涨了个教训,下次在找工作,千万要记得看清劳动合同,不能再犯这样的蠢事了。

虽然已经命令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但在一些中小型企业里,不签合同的公司也占据一部分,且所在地处于三线城市,基本上也没有人会因为不签合同而申请劳动仲裁。

所以劳动者切记,在入职前一定要问清楚公司的福利待遇,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楚、看仔细。如果公司明确说不会签订劳动合同,又怕公司说谎话的话,可以入职后,先和旁边的人打好关系,私下悄悄问问,公司的福利待遇怎么样,不行就跑。

我本人也从事人事好几年了,经验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劳动合同的条款不能说知道的非常详细,但是也知道的不少。

这里也为大家整理了一个通用的劳动合同模板,各位相关职业的朋友或是求职者想要的,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

现在,我们转过来谈谈分析亚·斯密的观点时必须加以考察的最后一个争论点,即[300]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
直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亚·斯密对一切问题的见解都具有二重性,他在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时给生产劳动所下的定义也是如此。我们发现,在他的著作中,他称为生产劳动的东西总有两种定义混淆在一起。我们先来考察第一种正确的定义。

[(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


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上说,生产劳动是这样一种雇佣劳动,它同资本的可变部分(花在工资上的那部分资本)相交换,不仅把这部分资本(也就是自己劳动能力的价值)再生产出来,而且,除此之外,还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仅仅由于这一点,商品或货币才转化为资本,才作为资本生产出来。只有生产资本的雇佣劳动才是生产劳动。(这就是说,雇佣劳动把花在它身上的价值额以增大了的数额再生产出来,换句话说,它归还的劳动大于它以工资形式取得的劳动。因而,只有创造的价值大于本身价值的劳动能力才是生产的。)
资本家阶级的存在,从而资本的存在本身,是以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的,但不是以绝对的劳动生产率为基础,而是以相对的劳动生产率为基础。如果一个工作日只够维持一个劳动者的生活,也就是说,只够把他的劳动能力再生产出来,[301]那末,绝对地说,这一劳动是生产的,因为它能够再生产即不断补偿它所消费的价值(这个价值额等于它自己的劳动能力的价值)。但是,从资本主义意义上来说,这种劳动就不是生产的,因为它不生产任何剩余价值。(它实际上不生产任何新价值,而只补偿原有价值;它以一种形式消费价值,为的是以另一种形式把价值再生产出来。有人说,一个劳动者,如果他的产品等于他自己的消费,他就是生产劳动者,如果他消费的东西多于他再生产的东西,他就是非生产劳动者,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这种生产率是以相对的生产率为基础的,即工人不仅补偿原有价值,而且创造新价值;他在自己的产品中物化的劳动时间,比维持他作为一个工人生存所需的产品中物化的劳动时间要多。这种生产的雇佣劳动也就是资本存在的基础。
{但是,假定不存在任何资本,而工人自己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即他创造的价值超过他消费的价值的余额。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说,这种工人的劳动是真正生产的,也就是说,它创造新价值。}

[(2)重农学派和重商学派对生产劳动问题的提法]


对生产劳动的这种观点,是从亚·斯密对剩余价值的起源的看法,因而是从他对资本的实质的看法,自然而然地得出来的。只要他对生产劳动持有这种观点,他就沿着重农学派甚至重商学派走过的一个方向走,不过使这个方向摆脱了错误的表述方式,从而揭示出它的内核。重农学派错误地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的,但是他们坚持了正确的见解,即从资本主义观点来看,只有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并且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生产条件所有者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的;只有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土地所有者创造“纯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的。因为剩余价值或剩余劳动时间是物化在剩余产品或“纯产品”中的。(重农学派对“纯产品”又理解错误。他们所以把它当作纯产品,是因为例如收获的小麦比工人和租地农场主吃掉的要多;可是生产出来的呢绒也比呢绒生产者即工人和企业主的衣着所需的要多。)他们对剩余价值本身的理解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对价值有不正确的看法,他们把价值归结为劳动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归结为劳动时间,不是归结为没有质的差别的社会劳动。不过,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一个正确的定义:雇佣劳动只有当它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它本身所花费的价值的时候才是生产的。亚·斯密使这个定义摆脱了错误的表述方式,而在重农学派那里,这个定义是同错误的表述方式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我们从重农学派追溯到重商学派,在重商学派那里也有对生产劳动的同样见解的一面,尽管他们对这一点是无意识的。重商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只有在产品出口给国家带回的货币多于这些产品所值的货币(或者多于为换得这些产品而必须出口的货币)的那些生产部门,因而只有在使国家有可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分沾当时新开采的金银矿的产品的那些生产部门,才是生产的。他们看到,在这些国家中已经出现了财富和中等阶级迅速增长的情况。金的这种影响事实上究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商品价格的上涨;因此工资下降了,从而相对剩余劳动增加了,利润率提高了,但这不是因为工人的生产能力更大了,而是因为绝对工资(即工人得到的生活资料总额)降低了,总之,因为工人的状况恶化了。这样一来,在这些国家里,对使用劳动的企业主来说,劳动的生产能力实际上更大了。这个事实和贵金属的流入有关,这也就是促使重商学派把这种生产部门使用的劳动称为唯一生产劳动的原因,虽然这个原因仅仅是隐约地被意识到的。

[302]“最近五、六十年以来,几乎在整个欧洲都发生了人口的惊人增加,其主要原因也许是美洲矿山生产率的增长。贵金属的大大过剩〈这当然是它们的实际价值下降的结果〉,使商品的价格比劳动的价格提高得更多;它使工人的状况恶化,同时却使雇主的利润增加,因此雇主能使用更多的流动资本来雇用工人,这就促进了人口的增加……马尔萨斯指出,美洲矿山的发现,使谷物价格提高了两三倍,而使劳动的价格只提高了一倍……供国内消费的商品的价格(例如谷物价格)不是马上跟着货币的流入就提高的;但由于农业中的利润率同工业中的利润率相比下降了,资本就从农业转到工业。这样,一切资本都开始获得比以前更高的利润,而利润的提高总是等于工资的下降。”(约翰·巴顿《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1817年伦敦版第29页及以下各页)

因此,第一,按巴顿的说法,十六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和十七世纪曾推动重商主义体系的那个现象,在十八世纪下半叶重新出现了。第二,因为只有出口的商品才按金银的已经降低的价值衡量,而供国内消费的商品仍按金银的原有价值衡量(直到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把这种用两个不同尺度衡量的现象消除为止),所以在为出口服务的生产部门中,由于工资降到原有水平之下,劳动就表现为直接生产的劳动,即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

[(3)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见解的二重性。
对问题的第一种解释:把生产劳动看成同资本交换的劳动]


斯密对于生产劳动所阐述的第二种见解即错误的见解,同正确的见解完全交错在一起,以致这两种见解在同一段文字中接连交替出现。所以,为了说明第一种见解,我们不得不在有些地方把引文分割成许多段。

“有一种劳动加到对象上,就能使这个对象的价值增加,另一种劳动则没有这种作用。前一种劳动因为它生产价值,可以称为生产劳动,后一种劳动可以称为非生产劳动。例如,制造业工人的劳动,通常把自己的生活费的价值和他的主人的利润,加到他所加工的材料的价值上。相反,家仆的劳动不能使价值有任何增加。虽然主人也向制造业工人预付工资,但后者实际上并没有使主人花费什么,因为由工人投入劳动的对象的价值增加了,通常通过这个增加了的价值,就把工资的价值连同利润一起偿还给主人了。相反,家仆的生活费永远得不到偿还。一个人,要是雇用许多制造业工人,就会变富;要是维持许多家仆,就会变穷。”(《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麦克库洛赫版,第2卷第2篇第3章第93和94页)

在这段话中,——而在下面我们就要引用的紧接着的那段文字里,相互矛盾的定义更加穿插在一起,——生产劳动主要是指这样一种劳动,它除了再生产“自己的〈即雇佣工人的〉生活费”的价值之外,还生产剩余价值——“他的主人的利润”。如果制造业工人除了他自己的生活费的价值以外,不再创造剩余价值,工业家也就不能由于“雇用许多制造业工人”而变富
但是,第二,亚·斯密在这里所说的生产劳动是指一般“生产价值”的劳动。我们暂且不谈这[303]后一种解释,先引证另外几段话,那里斯密的第一种见解一部分被重复了,一部分表述得更鲜明,并且主要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如果把非生产劳动者……消费的那个数量的食物和衣服,分配给生产劳动者,后者就会把他们所消费的东西的全部价值连同利润一起再生产出来。”(同上,第109页;第2篇第3章)

这里,生产劳动者十分明确是指这样的劳动者,他不仅把包含在工资中的生活资料的全部价值为资本家再生产出来,而且把这个价值“连同利润一起”为资本家再生产出来。
只有生产资本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但是,商品或货币之所以变为资本,是因为它们直接同劳动能力交换,而且这种交换的目的,只是为了有一个比它们本身包含的劳动量更大的劳动量来补偿它们。因为劳动能力的使用价值对资本家本身来说,不在于它的实际使用价值,不在于某种具体劳动的效用,不在于这是纺纱者的劳动、织布者的劳动等等,正如这种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并不使资本家感到兴趣一样,因为产品在他看来是商品(并且是第一形态变化之前的商品),而不是消费品。使资本家对商品感兴趣的仅仅是:商品具有的交换价值大于资本家为商品支付的交换价值。因此,劳动的使用价值在他看来就是:他收回的劳动时间量大于他以工资形式支付的劳动时间量。自然,所有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商品生产的人,从真正的工人到(有别于资本家的)经理、工程师,都属于生产劳动者的范围。正因为如此,最近的英国官方工厂报告“十分明确地”把在工厂和工厂办事处就业的所有人员,除了工厂主本人以外,全都列入雇佣劳动者的范畴(见这个臭报告结尾部分以前的话)。
这里,从资本主义生产的观点给生产劳动下了定义,亚·斯密在这里触及了问题的本质,抓住了要领。他的巨大科学功绩之一(如马尔萨斯正确指出的[62],斯密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仍然是全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就在于,他下了生产劳动是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这样一个定义,也就是说,他根据这样一种交换来给生产劳动下定义,只有通过这种交换,劳动的生产条件和一般价值即货币或商品,才转化为资本(而劳动则转化为科学意义上的雇佣劳动)。
什么是非生产劳动,因此也绝对地确定下来了。那就是不同资本交换,而直接同收入即工资或利润交换的劳动(当然也包括同那些靠资本家的利润存在的不同项目,如利息和地租交换的劳动)。凡是在劳动一部分还是自己支付自己(例如徭役农民的农业劳动),一部分直接同收入交换(例如亚洲城市中的制造业劳动)的地方,不存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和雇佣劳动。因此,这些定义不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不是从劳动产品的性质,不是从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所固有的特性)得出来的,而是从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这个劳动借以实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得出来的。例如一个演员,哪怕是丑角,只要他被资本家(剧院老板)雇用,他偿还给资本家的劳动,多于他以工资形式从资本家那里取得的劳动,那末,他就是生产劳动者;而一个缝补工,他来到资本家家里,给资本家缝补裤子,只为资本家创造使用价值,他就是非生产劳动者。前者的劳动同资本交换,后者的劳动同收入交换。前一种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后一种劳动消费收入。
这里,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始终是从货币所有者、资本家的角度来区分的,不是从劳动者的角度来区分的,而加尼耳等人的荒谬论调正是从这里产生的,他们根本不懂问题的实质,竟然问道:妓女、仆役等等的劳动,或服务,或职能,会不会带来货币?[303]
[304]作家所以是生产劳动者,并不是因为他生产出观念,而是因为他使出版他的著作的书商发财,也就是说,只有在他作为某一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的时候,他才是生产的。
体现生产工人的劳动的商品,其使用价值可能是最微不足道的。劳动的这种物质规定性同劳动作为生产劳动的特性毫无关系,相反,劳动作为生产劳动的特性只表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我们在这里指的劳动的这种规定性,不是从劳动的内容或劳动的结果产生的,而是从劳动的一定的社会形式产生的。
另一方面,假定资本已掌握了全部生产,也就是说,商品(必须把它同单纯的使用价值区别开来)已不再由拥有这个商品的生产条件的劳动者来生产,因而只有资本家才是商品(只有一种商品——劳动能力除外)的生产者,那末,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必须或者同完全由资本来生产和出卖的商品交换,或者同这样一种劳动交换,购买它和购买那些商品一样,是为了消费,换句话说,仅仅是由于这种劳动所固有的物质规定性,由于这种劳动的使用价值,由于这种劳动以自己的物质规定性给自己的买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对于提供这些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想象的或现实的)和一定的交换价值。但是对买者来说,这些服务只是使用价值,只是[305]他借以消费自己收入的对象。这些非生产劳动者并不是不付代价地从收入(工资和利润)中取得自己的一份,从生产劳动创造的商品中取得自己的一份,他们必须购买这一份,但是,他们同这些商品的生产毫无关系。
但在任何情况下,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花在资本所生产的商品上的收入(工资和利润)愈多,能用来购买非生产劳动者的服务的收入就愈少,反过来也是一样。
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从而劳动产品的物质规定性本身,同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之间的这种区分毫无关系。例如,饭店里的厨师和侍者是生产劳动者,因为他们的劳动转化为饭店老板的资本。这些人作为家仆,就是非生产劳动者,因为我没有从他们的服务中创造出资本,而是把自己的收入花在这些服务上。但是,事实上,这些人,对我这个消费者来说,即使在饭店里也是非生产劳动者。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土地和劳动的年产品中补偿资本的那部分,始终只直接用来维持生产劳动者的生活。它只支付生产劳动的工资。而直接用来构成收入(不管作为利润还是作为地租)的那部分,则既可以用来维持生产劳动者的生活,也可以用来维持非生产劳动者的生活。一个人无论把自己的哪一部分基金用作资本,他总是希望这部分基金能得到补偿并带来利润。因此,他只用它来维持生产劳动者的生活;这部分基金为资本家执行了资本的职能之后,便成为生产劳动者的收入。每当资本家用他的一部分基金来维持任何一种非生产劳动者的生活,这部分基金便立即从他的资本中抽出,加入他用于直接消费的基金。”(同上[麦克库洛赫版第2卷],第98页)

显然,随着资本日益掌握全部生产,从而随着家庭工业和小工业——总之,为本身消费进行生产而产品不是商品的那种工业——逐渐消失,非生产劳动者,即以服务直接同收入交换的劳动者,绝大部分就只提供个人服务,他们中间只有极小部分(例如厨师、女裁缝、缝补工等)生产物质的使用价值。他们不生产商品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商品本身从来不是直接的消费对象,而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达的条件下,这些非生产劳动者只有极小部分能够直接参加物质生产。这一部分人只有用自己的服务同收入交换,才参加物质生产。正如亚·斯密所指出的,这不妨碍这些非生产劳动者的服务的价值,是由并且可以由决定生产劳动者的价值的同样方法(或类似方法)来决定。这就是说,由维持他们的生活或者说把他们生产出来所必需的生产费用来决定。这里还牵涉到别的一些不归这里考察的情况。
[306]生产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对他本人来说是商品。非生产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也是这样。但是,生产劳动者为他的劳动能力的买者生产商品。而非生产劳动者为买者生产的只是使用价值,想象的或现实的使用价值,而决不是商品。非生产劳动者的特点是,他不为自己的买者生产商品,却从买者那里获得商品。

“某些最受尊敬的社会阶层的劳动,象家仆的劳动一样,不生产任何价值……例如,君主和他的全部文武官员、全体陆海军,都是非生产劳动者。他们是社会的公仆,靠别人劳动的一部分年产品生活……应当列入这一类的,还有……教士、律师、医生、各种文人;演员、丑角、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等等。”(同上,第94—95页)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这种区分本身,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既同劳动独有的特殊性毫无关系,也同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借以体现的特殊使用价值毫无关系。在一种情况下劳动同资本交换,在另一种情况下劳动同收入交换。在一种情况下,劳动转化为资本,并为资本家创造利润;在另一种情况下,它是一种支出,是花费收入的一个项目。例如,钢琴制造厂主的工人是生产劳动者。他的劳动不仅补偿他所消费的工资,而且在他的产品钢琴中,在厂主出售的商品中,除了工资的价值之外,还包含剩余价值。相反,假定我买到制造钢琴所必需的全部材料(或者甚至假定工人自己就有这种材料),我不是到商店去买钢琴,而是请工人到我家里来制造钢琴。在这种情况下,钢琴匠就是非生产劳动者,因为他的劳动直接同我的收入相交换。

[(4)斯密对问题的第二种解释:生产劳动是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


然而,有一点是清楚的:随着资本掌握全部生产,——因而一切商品的生产都是为了出卖,而不是为了直接消费,劳动生产率也相应地增长,——生产劳动者和非生产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差别也就愈来愈明显地表现出来,因为前一种人,除极少数以外,将仅仅生产商品,而后一种人,也是除极少数以外,将仅仅从事个人服务。因此,第一种人将生产直接的、物质的、由商品构成的财富,生产一切不是由劳动能力本身构成的商品。这就是促使亚·斯密除了作为基本定义的第一种特征以外,又加上另一些特征的理由之一。
这样,由于斯密的各种不同的想法交织在一起,就有了下面这一段话:

“家仆的劳动〈与制造业工人的劳动不同〉……不能使价值有任何增加……家仆的生活费永远得不到偿还。一个人,要是雇用许多制造业工人,就会变富;要是维持许多家仆,就会变穷。然而后者的劳动也同前者的劳动一样,有它的价值,理应得到报酬。不过,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固定和物化在一个特定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而这个对象或商品在劳动结束后,至少还存在若干时候。可以说,这是在其物化过程中积累并储藏起来,准备必要时在另一场合拿来利用的一定量劳动。这个对象,或者可以说,这个对象的价格,后来到必要时,能够把一个同原先生产它所花费的劳动相等的劳动量推动起来。相反,家仆的[307]劳动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一个特定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他的服务通常一经提供随即消失,很少留下某种痕迹或某种以后能够用来取得同量服务的价值。某些最受尊敬的社会阶层的劳动,象家仆的劳动一样,不生产任何价值,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任何耐久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同上,第93—94页)

我们在这里看到,用来说明非生产劳动者的特点的有以下这些定义,这些定义同时显露了亚·斯密内在思想进程的各个环节:
非生产劳动者的劳动“不生产任何价值”,“不能使价值有任何增加”,“〈非生产劳动者的〉生活费永远得不到偿还”,“它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一个特定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相反,“他的服务通常一经提供随即消失,很少留下某种痕迹或某种以后能够用来取得同量服务的价值”。最后,“它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任何耐久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
这里,“生产的”和“非生产的”这些术语是在和原来不同的意义上说的。这里谈的已经不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本身就意味着为已消费的价值再生产出一个等价。这里谈的是:一个劳动者,只要他用自己的劳动把他的工资所包含的那样多的价值量加到某种材料上,提供一个等价来代替已消费的价值,他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这里就越出了和社会形式有关的那个定义的范围,越出了用劳动者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关系来给生产劳动者和非生产劳动者下定义的范围。从第四篇第九章(亚·斯密在这里批判了重农学派的学说)可以看出,斯密走入这条歧途,是因为他在阐述自己的见解时一方面反对重农学派,另一方面又受到重农学派的影响。如果工人在一年内只补偿自己工资的等价,那末,他对资本家来说就不是生产劳动者。固然,他会给资本家补偿自己的工资即自己劳动的购买价格。但是这笔交易就好比资本家购买这个劳动者所生产的商品一样。资本家支付了用来生产这个商品的不变资本和工资所包含的劳动。他现在以商品形式占有的劳动和以前以货币形式占有的劳动是同一个量。他的货币没有因此而转化为资本。这种情况,就好比工人本人是自己的生产条件的占有者一样。他每年必须从自己年产品的价值中留出生产条件的价值,以便补偿它们。他一年内消费的,或者说,可以消费的,是他的产品中等于他当年加在自己不变资本上的新劳动的那部分价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会有资本主义生产了。
亚·斯密把这种劳动称为“生产的”,第一个理由是因为重农学派把它称为“不生产的”和“不结果实的”。
斯密在这一章里对我们说:

“第一,[重农学派]承认,这个阶级〈即不从事农业的那些工业阶级〉每年再生产出自己的年消费价值,并且至少保持使他们能够就业和生存的基金或资本……诚然,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除了使他们能够就业和生存的资本以外,每年还再生产出一个纯产品,即土地所有者的纯地租……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的劳动,无疑要比商人、手工业者和制造业者的劳动具有更大的生产能力。但是,一个阶级的产品超过另一个阶级的产品,并不能使另一个阶级成为不生产的和不结果实的。”(同上,第3卷第530页[加尔涅的法译本])

可见,亚·斯密在这里回到重农学派的[308]观点上去了。农业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因而也是生产“纯产品”的真正的“生产劳动”。斯密放弃了自己的剩余价值观点,接受了重农学派的观点。同时他又反对重农学派,提出制造业劳动(他认为还有商业劳动)也还是生产的,尽管不是就这个词的最高意义来说的。因此,斯密越出了和社会形式有关的那个定义的范围,越出了从资本主义生产的观点来给“生产劳动者”下定义的范围;他提出这样一个论点来反对重农学派:不从事农业的阶级,工业阶级,会把自己的工资再生产出来,因而还是会把一个等于他的消费的价值生产出来,从而“至少保持使他们能够就业的基金或资本”。这样,在重农学派的影响下,同时在反对重农学派的情况下,便产生了他对“生产劳动”的第二个定义。

亚·斯密说:“第二,因此,象看待家仆那样来看待手工业者、制造业者和商人,是根本不正确的。家仆的劳动不能保持使他能够就业和生存的基金。家仆完全是靠他主人的开支来就业和维持生活的,他所完成的劳动不是那种能补偿这些开支的劳动。这种劳动是服务,通常一经提供随即消失;它不固定和不物化在一个能够补偿他们的生活费和工资的价值的可以出卖的商品中。相反,手工业者、制造业者和商人的劳动却自然地固定和物化在可以出卖或交换的对象中。正因为如此,我在论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那一章中,把手工业者、制造业者和商人算作生产的劳动者,而把家仆算作不生产的不结果实的劳动者。”(同上,第531页)

一旦资本掌握了全部生产,收入只要同劳动交换,它便不是直接同生产商品的劳动交换,而是同单纯的服务交换。收入的一部分同充当使用价值的商品交换,一部分同作为使用价值来消费的服务本身交换。
商品和劳动能力本身不同,它是以物质形式同人对立着的物,它对人有一定的效用,在它身上固定了、物化了一定量的劳动。
这样,我们就得出一个实质上已经包含在第一点中的定义:用自己的劳动生产商品的工人是生产的,并且这个工人消费的商品不多于他生产的东西,不多于他的劳动所值。他的劳动固定和物化在“可以出卖或交换的对象中”,“一个能够补偿他们〈即生产这些商品的工人〉的生活费和工资的价值的可以出卖的商品中”。生产工人生产商品,从而把他以工资形式不断消费的可变资本不断再生产出来。他把支付给他的“使他能够就业和生存的”基金不断生产出来。
第一,亚·斯密自然把直接耗费在物质生产中的各类脑力劳动,算作“固定和物化在可以出卖或交换的商品中”的劳动。斯密在这里不仅指直接的手工工人或机器工人的劳动,而且指监工、工程师、经理、伙计等等的劳动,总之,指在一定物质生产领域内为生产某一商品所需要的一切人员的劳动,这些人员的共同劳动(协作)是制造商品所必需的。的确,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劳动加到不变资本上,并使产品的价值提高这么多。(这在多大的程度上适用于银行家[63]等人呢?)
[309]第二,亚·斯密说,非生产劳动者的劳动通常不是这样。亚·斯密非常清楚地知道,即使资本掌握了物质生产,因而家庭工业基本上消失了,直接到消费者家里为他创造使用价值的小手工业者的劳动消失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叫到家里来缝制衬衣的女裁缝,或修理家具的工人,或清扫、收拾房子等等的仆人,或烹调肉食等等的女厨师,他们也完全和在工厂做工的女裁缝、修理机器的机械师、洗刷机器的工人以及作为资本家的雇佣工人在饭店干活的女厨师一样,把自己的劳动固定在某种物上,并且确实使这些物的价值提高了。他们所生产的使用价值,从可能性来讲,也是商品:衬衣可能拿到当铺去当掉,房子可能卖掉,家具可能拍卖等等。因此,上述人员从可能性来讲,也生产了商品,把价值加到了自己的劳动对象上。但他们是非生产劳动者中极少的一部分人,那些适用于他们的说法,对广大家仆、牧师、政府官吏、士兵、音乐家等等则是不适用的。
然而,不管这些“非生产劳动者”人数有多少,有一点无论如何是清楚的(斯密也承认这一点,他说了一句有限制的话:“这些服务通常一经提供随即消失”),那就是:使劳动成为“生产的”或“非生产的”劳动的,既不一定是劳动的这种或那种特殊形式,也不是劳动产品的这种或那种表现形式。同一劳动可以是生产的,只要我作为资本家、作为生产者来购买它,为的是用它来为我增加价值;它也可以是非生产的,只要我作为消费者来购买它,只要我花费收入是为了消费它的(劳动的)使用价值,不管这个使用价值是随着劳动能力本身活动的停止而消失,还是物化、固定在某个物中。
对于一个以资本家身分购买女厨师的劳动的人来说,即对于一个饭店老板来说,女厨师在饭店里是生产商品。羊肉饼的消费者应当对她的劳动付钱,而这个劳动为饭店老板补偿(撇开利润不谈)他用以继续支付女厨师的基金。相反,如果女厨师为我烹调肉食等等,我购买女厨师的劳动,不是为了把这个劳动当作一般劳动来获取剩余价值,而是为了把它当作这种特定的具体劳动来使用;那末,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劳动就是非生产的,虽然这种劳动也固定在物质产品中,而且同样可能成为(从结果来看)可以出卖的商品,就象它对饭店老板来说确实是商品一样。可是,这里仍然有重大的差别(实质上的差别):女厨师并不补偿我(私人)用以支付她的基金。因为我购买她的劳动,不是把它作为构成价值的要素,而完全是为了它的使用价值。她的劳动不补偿我用以支付她的基金,即不补偿我给她的工资,这就好比我在饭店里吃的一顿午餐本身,不能使我再购买和吃一顿相同的午餐一样。但这种差别在商品中间也是存在的。资本家为补偿自己的不变资本而购买的商品(例如棉布,假如他有一个棉布印花工厂的话),会以印花布形式为资本家补偿它的价值。相反,如果资本家购买这个商品是为了把印花布本身消费掉,那末,这个商品就不会补偿他的开支。
其实,社会上人数最多的一部分人——工人阶级——都必须为自己进行这种非生产劳动;但是,他们只有先进行了“生产的”劳动,才能从事这种非生产劳动。工人只有生产了可以支付肉价的工资,才能给自己煮肉;他只有生产了家具、房租、靴子的价值,才能把自己的家具和住房收拾干净,把自己的靴子擦干净。因此,从这个生产工人阶级本身来说,他们为自己进行的劳动就是“非生产劳动”。如果他们不先进行生产劳动,这种非生产劳动是决不能使他们[310]重新进行同样的非生产劳动的。
第三,另一方面,剧院、歌舞场、妓院等等的老板,购买对演员、音乐家、妓女等等的劳动能力的暂时支配权(事实上通过了曲折的途径,这个途径只有从经济形式的观点来看才有意义,它不影响过程的结果);他们购买这种所谓“非生产劳动”,它的“服务一经提供随即消失”,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一个“耐久的〈换句话说,“特殊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在这些服务本身以外)。把这些服务出卖给公众,就为老板补偿工资并提供利润。他这样买到的这些服务,使他能够重新去购买它们,也就是说,这些服务会自行更新用以支付它们的基金。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例如律师事务所的书记的劳动,所不同的只是,书记的服务大部分还体现在十分庞大的“特殊对象”上,即大堆的文件这个形式上。
不错,对老板本身来说,这些服务是由公众的收入支付的。但同样不错的是,一切产品,只要它们用于个人消费,情况也完全是这样。固然,国家不能出口这些服务本身;但它能出口提供这些服务的人。例如,法国出口舞蹈教员、厨师等等,德国出口学校教师。当然,随着舞蹈教员和学校教师的出口,也出口了他们的收入,可是舞鞋和书本的出口,却给国家提供了一笔补偿它们的价值。
因此,从一方面说,所谓非生产劳动有一部分体现在物质的使用价值中,这些使用价值同样可能成为商品(“可以出卖的商品”),从另一方面说,一部分纯粹的服务(它不采取实物的形式,不作为物而离开服务者独立存在,不作为价值组成部分加入某一商品),能够(由直接购买劳动的人)用资本来购买,能够补偿自己的工资并提供利润。总之,这些服务的生产有一部分从属于资本,就象体现在有用物品中的劳动有一部分直接用收入来购买,不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一样。
第四,整个“商品”世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劳动能力;第二,不同于劳动能力本身的商品。有一些服务是训练、保持劳动能力,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等等的,总之,是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或者仅仅使劳动能力保持下去的,例如学校教师的服务(只要他是“产业上必要的”或有用的)、医生的服务(只要他能保护健康,保持一切价值的源泉即劳动能力本身)——购买这些服务,也就是购买提供“可以出卖的商品等等”,即提供劳动能力本身来代替自己的服务,这些服务应加入劳动能力的生产费用或再生产费用。不过,亚·斯密知道,“教育”费在工人群众的生产费用中是微不足道的。在任何情况下,医生的服务都属于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注:不直接参加生产过程,但在一定条件下又非有不可的辅助费用。——编者注]。可以把它算入劳动能力的修理费。假定工资和利润由于某种原因同时下降,从总价值来看下降了(例如由于民族变懒),从使用价值来看也下降了(由于歉收等等,劳动的生产能力降低);总之,假定由于上一年新加劳动减少和新加劳动的生产能力降低,产品中价值等于收入的那一部分减少了。这时,如果资本家和工人还想以物质产品的形式消费原先那样大的价值量,他们就要少购买医生、教师等等的服务。如果他们对医生和教师必须继续花费以前那样大的开支,他们就要减少对其他物品的消费。因此,很明显,医生和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用来支付他们报酬的基金,尽管他们的劳动加入一般说来是创造一切价值的那个基金的生产费用,即加入劳动能力的生产费用。
[311]亚·斯密继续写道:

“第三,说手工业者、制造业者和商人的劳动不增加社会的实际收入,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不对的。例如,即使我们象这里考察的理论所假定的那样假定,这个阶级每日、每月、每年消费的价值,恰好等于它当日、当月、当年生产的价值,也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他们的劳动丝毫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收入,没有增加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品的实际价值。例如,一个手工业者在收获后6个月内完成了价值10镑的劳动,即使他在这段时间也消费了价值10镑的谷物和其他生存资料,他事实上也已给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品增加了10镑价值。他把价值10镑的半年收入消费在谷物和其他生存资料上,同时又用自己的劳动生产了一个相等的价值,用这个价值可以为他本人或任何别人购买同样多的半年收入。因此,这6个月内所消费和生产的价值不等于10镑,而等于20镑。当然,完全可能,在任何时候现有的这个价值都不超过10镑。但是,如果手工业者消费的这价值10镑的谷物和其他生存资料,由士兵或家仆来消费,那末,到6个月末存在的这部分年产品的价值,就会比由于有手工业者的劳动而实际存在的少10镑。可见,即使假定手工业者生产的价值从来没有超过他消费的价值,但在任何时候市场上现有的商品的总价值,都会由于有他的劳动而比没有他的劳动时要大。”(同上,第4篇第9章第531—533页[加尔涅的法译本第3卷])

难道任何时候市场上现有的商品的[总]价值,不是由于有“非生产劳动”而比没有这种劳动时要大吗?难道任何时候市场上除了小麦、肉类等等之外,不是还有妓女、律师、布道、歌舞场、剧院、士兵、政治家等等吗?这帮人得到谷物和其他生存资料或享乐并不是无代价的。为了得到这些东西,他们把自己的服务提供给或强加给别人,这些服务本身有使用价值,由于它们的生产费用,也有交换价值。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以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因此,消费品的总额,任何时候都比没有可消费的服务存在时要大。其次,价值也大了,因为它等于维持这些服务的商品的价值和这些服务本身的价值。要知道,在这里就象每次商品和商品相交换一样,是等价物换等价物,因而同一价值具有二重的形式:一次在买者一方,另一次在卖者一方。
{亚·斯密关于重农学派继续写道:

“当这一体系的拥护者断言,手工业者、制造业者和商人的消费等于他们所生产的东西的价值时,他们大概仅仅是指这一情况:这些劳动者的收入,或者说,供他们消费的基金,等于这个价值〈即他们所生产的东西的价值〉。”(同上,第533页)

如果把工人和企业主放在一起来看,重农学派在这一点上是对的;企业主的利润包括地租,地租只是企业主利润的一个特殊项目。}
[312]{亚·斯密在同一个场合,即在批判重农学派的场合——第四篇第九章[加尔涅的译本第3卷]——指出:

“一个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品,只能用两种办法增加:第一,改善当时在这个社会发生作用的有用劳动的生产能力;或者第二,增加这种劳动的量。要使有用劳动的生产能力有所改善或增长,就必需改进工人的技能或改进他用来劳动的机器……当时在社会上使用的有用劳动的量的增加,完全取决于把这种劳动推动起来的资本的增加,而这种资本的增加,又必定恰好等于管理这一资本的人或把资本借给他们的另一些人从自己的收入中节约下来的数额。”(第534—535页)

这里是双重的循环论证。第一,年产品的增加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切手段(只要这种提高不是由自然的偶然情况,如特别有利的天气等等引起的)都要求增加资本。但是,要增加资本,又必需增加劳动的年产品。这是第一个循环论证。第二,年产品可以通过增加所使用的劳动量来增加。但是,只有先增加“把这种劳动推动起来”的资本,才能增加所使用的劳动量。这是第二个循环论证。斯密试图靠“节约”来摆脱这两个循环论证。节约一词,他指的是收入转化为资本。
把全部利润看成资本家的“收入”,这种看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要求把工人完成的剩余劳动即无酬劳动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当单个资本家作为资本家即作为资本职能的执行者行动的时候,利润转化为资本,当然,在他本人看来可能象是一种节约,但即使对他本人来说,这种转化也是以必需有准备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然而劳动量的增加不仅取决于工人人数,而且取决于工作日的长度。因而,即使转化为工资的那部分资本不增加,劳动的量也可能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也不需增加机器等等的数量(虽然机器磨损得快一些,但并不会使这里的问题有所改变)。唯一必需增加的,是用作种子等等的那部分原料。同时,这一点仍然是对的:在一个国家里(如果把对外贸易撇开不谈),剩余劳动首先必须在农业中出现,然后才有可能在从农业取得原料的那些工业部门中出现。一部分原料——煤、铁、木材、鱼(例如,作为肥料)等等,一切非动物性的肥料,可以用单纯增加劳动(工人的人数不变)的办法取得。因此,这些原料是不会缺乏的。另一方面,前面已经指出,生产率的提高最初总是只以资本的积聚为前提,而不是以资本的积累为前提。[64]但以后这两个过程是相互补充的。}
{斯密在下面一段话里正确地指出了促使重农学派宣传自由放任[19],即自由竞争的原因:

“两个不同的居民集团〈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贸易,归根到底,是一定量的原产品同一定量的制造业产品交换。因此,后者愈贵,前者愈贱,凡是在一个国家里能提高制造业产品价格的东西,都会降低土地的原产品的价格,从而使农业发展缓慢。”但是,加在制造业和对外贸易上的一切约束和限制,都会使制造业产品等等变贵。因此,等等。(斯密,同上[加尔涅的法译本第3卷],第554—556页)}

[313]这样,斯密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第二种见解(更确切地说,同上述他的另一种见解交错在一起的见解)可归结如下:生产劳动就是生产商品的劳动,非生产劳动就是不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斯密不否认,这两种劳动都是商品。请看前面讲的[注:见本册第152页。——编者注]:“后者的劳动也同前者的劳动一样,有它的价值,理应得到报酬”(就是说,从经济学来看;无论对这种劳动还是那种劳动,都谈不上从道德等等观点来看)。商品的概念本身包含着劳动体现、物化和实现在自己的产品中的意思。劳动本身,在它的直接存在上,在它的活生生的存在上,不能直接看作商品,只有劳动能力才能看作商品,劳动本身是劳动能力的暂时表现。只有这种观点才能使我们既弄清楚真正的雇佣劳动的概念,又弄清楚“非生产劳动”的概念,而亚·斯密到处都用生产“非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生产费用来给非生产劳动下定义。由此可见,商品必须看作一种和劳动本身不同的存在。这样,商品世界就分为两大类:
但是,对劳动的物化等等,不应当象亚·斯密那样按苏格兰方式去理解。如果我们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来看,说商品是劳动的化身,那仅仅是指商品的一个想象的即纯粹社会的存在形式,这种存在形式和商品的物体实在性毫无关系;商品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或货币。使商品产生出来的那种具体劳动,在商品上可能不留任何痕迹。从制造业商品来说,这个痕迹保留在原料所取得的外形上。而在农业等等部门,例如小麦、公牛等等商品所取得的形式,虽然也是人类劳动的产品,而且是一代一代传下来、一代一代补充的劳动的产品,但这一点在产品上是看不出来的。还有这样的产业劳动部门,在那里,劳动的目的决不是改变物的形式,而仅仅是改变物的位置。例如,把商品从中国运到英国等等,在物本身谁也看不出运输时花费的劳动所留下的痕迹(除非有人想起这种东西不是英国货)。因此,决不能象上面所说的那样去理解劳动在商品中的物化。(这里所以产生迷误,是因为社会关系表现为物的形式。)
虽然如此,商品表现为过去的、物化的劳动这个说法还是对的,因而,如果它不表现为物的形式,它就只能表现为劳动能力本身的形式,但永远不能直接表现为活劳动本身(只有通过某种曲折的途径,才能表现为活劳动本身,这种途径在实践上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但在确定各种不同的工资的时候,则不然)。由此可见,斯密本应承认,生产劳动或者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或者是直接把劳动能力本身生产、训练、发展、维持、再生产出来的劳动。亚·斯密把后一种劳动从他的生产劳动项目中除去了;他是任意这样做的,但他受某种正确的本能支配,意识到,如果他在这里把后一种劳动包括进去,那他就为各种冒充生产劳动的谬论敞开了大门。
因此,如果我们把劳动能力本身撇开不谈,生产劳动就可以归结为生产商品、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而商品、物质产品的生产,要花费一定量的劳动或劳动时间。一切艺术和科学的产品,书籍、绘画、雕塑等等,只要它们表现为物,就都包括在这些物质产品中。但是,其次,劳动产品必须是这种意义上的商品:它是“可以出卖的商品”,也就是还需要通过形态变化的第一种形式的商品。(假定一个工厂主买不到一部现成的机器,他可以自己制造一部机器,不是为了出卖,而是为了把它当作使用价值来利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把机器当作自己的不变资本的一部分来使用,因而他是通过由机器协助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形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机器出卖的。)
[314]可见,虽然家仆的某些劳动完全可能表现为商品(从可能性来讲),从物质方面来看,甚至可能表现为同样的使用价值,但这不是生产劳动,因为实际上他们生产的不是“商品”,而是直接“使用价值”。而有些劳动,对它们的买者或雇主来说是生产的,例如演员的劳动对剧院老板来说是生产的,但这些劳动看起来象是非生产劳动,因为它们的买者不能以商品的形式,而只能以活动本身的形式把它们卖给观众。
如果把这一点撇开不谈,那末[按照斯密的第二个定义],生产劳动就是生产商品的劳动,非生产劳动就是生产个人服务的劳动。前一种劳动表现为某种可以出卖的物品;后一种劳动在它进行的时候就要被消费掉。前一种劳动(创造劳动能力本身的劳动除外)包括一切以物的形式存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既包括肉,也包括书籍;后一种劳动包括一切满足个人某种想象的或实际的需要的劳动,甚至违背个人意志而强加给个人的劳动。
商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最基本的元素形式。因此,把“生产劳动”解释为生产“商品”的劳动,比起把生产劳动解释为生产资本的劳动来,符合更基本得多的观点。
亚·斯密的反对者无视他的第一种解释即符合问题本质的解释,而抓住第二种解释,并强调这里不可避免的矛盾和不一贯的地方。而且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劳动的物质内容,特别是集中在劳动必须固定在一个比较耐久的产品中那个定义,用这个办法为自己的论战制造方便。我们马上就会看到,这场特别激烈的论战,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
还要先指出一点。亚·斯密认为,提出下面这个论点,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巨大功绩:

“各国的财富不在于不可消费的金和银,而在于每年由社会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可消费的货物。”([加尔涅的法译本]第3卷第4篇第9章第538页)

这里,我们看到了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第二个定义的来源。如何给剩余价值下定义,自然取决于所理解的价值本身具有什么形式。因此,剩余价值在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系中,表现为货币;在重农学派那里,表现为土地的产品,农产品;最后,在亚·斯密那里,表现为一般商品。重农学派只要接触到价值实体,就把价值仅仅归结为使用价值(物质、实物),正如重商学派把价值仅仅归结为价值形式,归结为产品借以表现为一般社会劳动的那种形式即货币一样。在亚·斯密那里,商品的两个条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合并在一起,所以在他看来,凡是表现在一种使用价值即有用产品中的劳动,都是生产的。表现在有用产品中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这一观点,就已经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这个产品同时等于一定量的一般社会劳动。亚·斯密同重农学派相反,重新提出产品的价值是构成资产阶级财富的实质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又使价值摆脱了纯粹幻想的形式——金银的形式,即在重商学派看来价值借以表现的形式。任何商品从可能性来说就是货币。不可否认,亚·斯密在这里同时又或多或少地回到重商学派关于这些或那些劳动产品的“耐久性”(实际上是“非直接消费性”)的观点上去。这里使人想起配第的一段话(见我的第1分册第109页[65],那里引用了配第《政治算术》中的一段话),在这段话里,财富是按照它不会毁坏的程度、耐久的程度来估价的,归根结蒂,金银被当作“长久的财富”而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阿·布朗基说:“斯密把财富的范围仅仅限于固定在物质实体中的那些价值,这样就把无限多的非物质价值,文明国家的精神资本之女,全都从生产的账本中勾销了”,等等。(《欧洲政治经济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1839年布鲁塞尔版第152页)

[(5)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劳动问题上的庸俗化过程]


反对亚·斯密提出的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的论战,主要是由二流人物(其中施托尔希还算是最出名的人物)进行的;我们在任何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家那里,[315]在任何一个可以说在政治经济学上有所发现的人那里,都没有看到这种论战;然而这种论战对于第二流人物,特别是对于充满学究气的编书家和纲要编写者,以及对于在这方面舞文弄墨的业余爱好者和庸俗化者来说,却是一种嗜好。反对亚·斯密的这场论战,主要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的。
有一大批所谓“高级”劳动者,如国家官吏、军人、艺术家、医生、牧师、法官、律师等等,他们的劳动有一部分不仅不是生产的,而且实质上是破坏性的,但他们善于依靠出卖自己的“非物质”商品或把这些商品强加于人,而占有很大部分的“物质”财富。对于这一批人来说,在经济学上被列入丑角、家仆一类,被说成靠真正的生产者(更确切地说,靠生产当事人)养活的食客、寄生者,决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这对于那些向来显出灵光、备受膜拜的职务,恰恰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亵渎。政治经济学在其古典时期,就象资产阶级本身在其发家时期一样,曾以严格的批判态度对待国家机器等等。后来它理解到——这在它的实践中也表现出来——并且根据经验认识到,这种继承下来的所有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完全非生产的阶级的社会结合的必要性,就是由资产阶级自己的组织中产生出来的。
如果上述“非生产劳动者”不生产享受,因此对他们的服务的需求不完全取决于生产当事人想如何花掉自己的工资或利润;相反,如果他们成为必要,或自己使自己成为必要,部分地是因为存在肉体上的疾病(如医生)或精神上的虚弱(如牧师),部分地是因为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民族利益的冲突(如政治家、一切法学家、警察、士兵);如果这样,那末,在亚·斯密看来,就象在产业资本家本身和工人阶级看来一样,他们就表现为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把这种非生产费用缩减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地使它便宜。资产阶级社会把它曾经反对过的一切具有封建形式或专制形式的东西,以它自己所特有的形式再生产出来。因此,对这个社会阿谀奉承的人,尤其是对这个社会的上层阶级阿谀奉承的人,他们的首要业务就是,在理论上甚至为这些“非生产劳动者”中纯粹寄生的部分恢复地位,或者为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的过分要求提供根据。事实上这就宣告了意识形态阶级等等是依附于资本家的。
但是,第二,有一部分生产当事人(物质生产本身的当事人),时而被这一些经济学家,时而被那一些经济学家称为“非生产的”。例如,代表工业资本利益的那部分经济学家(李嘉图)把土地所有者称为“非生产的”。另一些经济学家(例如凯里)把本来意义的商人称为“非生产的”劳动者。后来甚至又有一些人把“资本家”本人也称为非生产的,或者至少企图把资本家对物质财富的要求归结为“工资”,即归结为一个“生产劳动者”所取得的报酬。脑力劳动者中间的许多人,看来都倾向于对资本家的生产性持这种怀疑观点。因此,已经是作出妥协并且承认不直接包括在物质生产当事人范围内的一切阶级都具有“生产性”的时候了。大家互相帮忙,并且,象《蜜蜂的寓言》[66]中那样,必须证明,即使根据“生产的”、经济学的观点,资产阶级世界连同它的所有“非生产劳动者”一起,也是所有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何况一些“非生产劳动者”从自己方面已经对那些根本是“为享受果实而生的”[注:贺雷西《书信集》。——编者注]阶级的生产性,或者对那些如土地所有者那样无所事事的生产当事人等等作出了批判的考察。无所事事的人也好,他们的寄生者也好,都必须在这个最美好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地位。
第三,随着资本的统治的发展,随着那些和创造物质财富没有直接关系的生产领域实际上也日益依附于资本,——尤其是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被用来为物质生产服务的时候,——[316]政治经济学上的阿谀奉承的侍臣们便认为,对任何一个活动领域都必须加以推崇并给以辩护,说它是同物质财富的生产“联系着”的,说它是生产物质财富的手段;他们对每一个人都表示敬意,说他是“第一种”意义的“生产劳动者”,即为资本服务的、在这一或那一方面对资本家发财致富有用的劳动者,等等。
这里,应当首先提出的是马尔萨斯之流,他们直接为“非生产劳动者”和明显的寄生者辩护,说这些人是必要的和有用的。

[(6)斯密关于生产劳动问题的见解的拥护者。有关这个问题的历史]

[(a)第一种解释的拥护者:李嘉图、西斯蒙第]


不值得花时间来详细考察热·加尔涅(斯密著作的译者)、罗德戴尔伯爵、布鲁姆、萨伊、施托尔希以及后来的西尼耳、罗西等人关于这一点的庸俗见解。只要引用一些典型的话就够了。
我们还要先举出李嘉图的一段话,他在其中证明,剩余价值(利润,地租)的所有者把剩余价值消费在“非生产劳动者”(例如家仆)身上,比他们把剩余价值花在“生产工人”所创造的奢侈品上,对于“生产工人”要有益得多。
{西斯蒙第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1卷第148页)中,接受了斯密进行区分时的正确解释(这在李嘉图的著作中也是不言而喻的):生产阶级和非生产阶级的实际区别在于,

“前者总是以自己的劳动同国民资本交换,后者总是以自己的劳动同一部分国民收入交换”。

西斯蒙第也是按照亚·斯密的见解来看剩余价值的:

“虽然工人通过自己每天的劳动所生产的东西,远远超过他每天的支出,但是在他同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进行分配以后,除了维持生活最必需的东西以外,很少有剩余。”(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1卷第87页)}

“如果土地所有者或资本家象古代贵族那样,把自己的收入用来供养很多的侍从或家仆,而不把它花费在华丽的衣服或昂贵的家具、马车、马或其他奢侈品上,那末他雇用的劳动人数就会多得多。在这两种情况下,纯收入是相同的,总收入也是相同的,但是纯收入实现在不同的商品上。如果我的收入是1万镑,那末,无论这1万镑是实现在华丽的衣服、昂贵的家具等等上,还是实现在同一价值的一定量食物和一般衣着上,所使用的生产劳动的数量差不多相等。但是,如果我把收入实现在前一类商品上,那以后就不会有对劳动的新的需求了:我将享用我的家具和衣服,事情就到这里为止。相反,如果我把收入实现在食物和一般衣着上,而且希望雇用家仆,那末,除了原有对工人的需求之外,还会加上对我用1万镑收入(或以这笔收入购买到的食物和一般衣着)所能雇用的所有那些人的需求。而需求的这种增加,只是因为我选择了第二种花费我的收入的方式。工人都关心对劳动的需求,所以他们当然希望把用在购买奢侈品方面的收入尽量转用来维持家仆。”(李嘉图《原理》1821年第3版第475—476页)

[(b)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最初尝试(戴韦南特、配第)]


戴韦南特引用了一位老统计学家格雷哥里·金的一个图表,题为《1688年英格兰不同家庭的收支表》。大学者金在表中把全体人民分成两个主要阶级:一个是“增加王国财富”的阶级,共计2675520人,一个是“减少王国财富”的阶级,共计2825000人;因此,前一个阶级是“生产的”,后一个阶级是“非生产的”。“生产的”阶级包括:勋爵、从男爵、骑士、乡绅、贵族、大小官吏、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法律家、教士、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自由职业者、大小商人、手工业者、海陆军军官。相反,“非生产的”阶级包括:水手、农业工人和制造业短工、农民(在戴韦南特时代还占英格兰全部人口的1/5)、[317]士兵、赤贫者、茨冈人、盗贼、乞丐和一般流浪者。戴韦南特这样来解释大学者金的这个等级表:

“他的意思是说,前一个阶级的人靠土地、手艺和勤劳来养活自己,并且每年都给国民资本增加一些东西,此外,每年还从自己的剩余中分出一定数额来养活别人。在后一个阶级中,有一部分人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而其余的人和他们的妻子儿女,都要靠别人来养活;这是社会的负担,因为不然的话,他们每年消费的东西就可加到国民总资本中去。”(戴韦南特《论使一国人民在贸易差额中成为得利者的可能的方法》1699年伦敦版第23和50页)

此外,戴韦南特的下面这段话,最能说明重商学派对剩余价值的看法的特点:

“出口我们本国的产品,必定会使英国富裕;为了有贸易顺差,我们必须出口本国的产品,用它们去购买本国消费所必需的外国出产的物品,这里我们会有一个余额,它或者采取贵金属的形式,或者采取我们可以用来卖给其他国家的商品的形式;这个余额就是一国从贸易中取得的利润。它的大小决定于出口国人民的自然节约〈荷兰人而不是英国人所特有的那种节约——同上,第46和47页〉,还决定于他们的劳动和制造业产品的低廉价格,这种低廉价格,使他们能在国外市场上比所有的竞争者都便宜地出售这些产品。”(戴韦南特,同上第45—46页)
{“在国内消费产品时,一个人的赢利不过是另一个人的亏损,整个国家丝毫不会变富;但在国外消费的一切东西,却是明显的和可靠的利润。”(《论东印度贸易》1697年伦敦版[第31页])}

{这本书是以戴韦南特的另一著作[67](它是为了给这本书辩护而写的)的附录形式刊印的,并不是麦克库洛赫引用过的那本《论东印度贸易》(1701年版)。}
可是,不应当象后来的庸俗自由贸易论者那样,把这些重商主义者说得那么愚蠢。戴韦南特在他的《论公共收入和英国贸易》第二卷(1698年伦敦版)中曾说:

“金和银实际上是贸易的尺度,但各国人民贸易的源泉和起源,却是一国自然的产物或人工的产物,即一国的土地或该国人民的劳动和勤勉所生产的东西。的确,一个民族由于某种情况可能完全丧失各种货币,但是只要它人口众多,热爱劳动,精于贸易,擅长航海,有良好的港湾,有生产各种产品的土地,它就仍然能够进行贸易,并且在短时间内拥有大量金银。所以,一国真正的实际的财富是它本国的产物。”(第15页)“金和银远不是能够称为一国的财宝或财富的唯一物品,因而货币实际上不过是人们在交易上习惯使用的计算筹码。”(第16页)“我们所说的财富,是指能使君主及其人民富裕、幸福、安全的东西;同样,财宝是指为了人们的需要用金银换来转化成建筑物和土壤改良的东西;还指可以换成这些金属的其他物品,如土地的果实和工业的产物,或外国的商品和商船……甚至那些不耐久的物品也能看成是国家的财富,只要它们能够换成金银——哪怕它们还没有进行交换;并且我们认为,它们不仅在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上是财富,而且在一国和别国之间的关系上也是财富。”(第60—61页)“平民[注:“平民”一词在这里是指革命前的法国称为“第三等级”的人,即同僧侣和贵族相对立的所有居民。——编者注]是国家身体中的胃。在西班牙,这个胃没有恰当地消受货币,[318]没有消化货币……工商业是能够保障消化和分配金银的唯一手段,而这将供给国家身体以必要的营养物。”(第62—63页)

其实,配第也已经有了生产劳动者的概念(不过他把士兵也包括在内):

“土地耕种者、海员、士兵、手工业者和商人,是任何一个社会的真正的支柱。所有其他的大职业都是由于这些人的孱弱和过失而产生的;海员身兼上述四者中的三者〈航海者、商人和士兵〉。”(《政治算术》1699年伦敦版第177页)“海员的劳动和船只的运费,按其性质来说,始终是一种出口商品,出口超过进口的余额就给本国带回货币等等。”(同上,第179页)

在这一点上,配第又证明分工的好处:

“在海上贸易中占支配地位的人们,即使在运费较低廉的情况下,也能比别人在较高〈运费较贵〉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是因为,就象做衣服一样,如果一个人完成一道工序,另一个人完成另一道工序,等等,衣服的价钱 就比较便宜,在海上贸易中占支配地位的人们也是这样,他们可以建造各种不同用途的船只:海船、江船、商船、战船等等,这是荷兰人所以能够以低于他们邻国人的价格来运货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他们能够为每个特定贸易部门提供特定种类的船只。”(同上,第179—180页)

此外,从配第的下面这些话里可以听到完全是斯密的调子:

“如果向工业家等人收税,以便把货币供给那些按其职业来说一般生产物质品即对社会有实际效用和价值的物品的人们,那末社会的财富就会减少。至于使精神得到消遣和恢复的活动,则又当别论,这些活动只要利用得当,就会使人能够并愿意去做本身具有更重要意义的事情。”(同上,第198页)“当计算好需要多少人从事生产劳动之后,剩下来的人就可以安全地、对社会无害地被用来从事娱乐和装饰方面的技艺和工作,而其中最重大的,就是增进自然知识。”(同上,第199页)“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工业多。”(第172页)“一个海员相当于三个农民。”(第178页)

[Ⅷ—346]配第。剩余价值。从配第著作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到对剩余价值的性质的猜测,尽管他只是从地租的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的。尤其是把这段话同下面几段话作一对比,就更清楚了。在下面几段话里,他用花费同样多劳动时间生产的银和谷物的相对量,来决定银和谷物的相对价值:

“假定有人从秘鲁地下获得1盎斯银并带到伦敦来,他所用的时间和他生产1蒲式耳谷物所需要的时间相等,那末,前者就是后者的自然价格;假定现在由于开采更富的新矿,获得2盎斯银象以前获得1盎斯银花费一样多,那末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现在1蒲式耳谷物值10先令的价格,就和它以前值5先令的价格一样便宜。”
“假定让100个人在10年内生产谷物,又让同样数目的人在同一时间内开采银;我认为,银的纯产量将是谷物全部纯收获量的价格,前者的同样部分就是后者的同样部分的价格。”“100个土地耕种者所能做的工作,如果由200个土地耕种者来做,谷物就会贵1倍。”(《赋税论》1662年版)(1679年版第32、24、67页)

我上面指的[关于剩余价值的性质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如果商业和工艺发展了,那末,农业将要衰落,或者土地耕种者工资必将提高,因而地租就会下降……如果英格兰的商业和工业发展了,也就是说,如果从事工商业的人口比过去多了,而且现在谷物的价格不比以前有较多的人从事农业而较少的人从事工商业的时候高,那末仅仅由于这一个原因……地租就必定会下跌。例如,假定1蒲式耳小麦的价格为5先令或60便士;如果生长小麦的土地的地租为三分之一捆〈即收成的三分之一〉,那末在60便士中,就要有20便士归土地,40便士归土地耕种者;但是,如果后者的工资提高1/8,也就是从每天8便士提高到9便士,那末,在1蒲式耳小麦中,土地耕种者分得的份额就会由40便士增加到45便士,结果地租就要由20便士下降到15便士,因为我们假定小麦价格仍然不变;更何况我们不能够把小麦价格提高,因为如果我们试图把小麦价格提高,谷物就会从农业状况没有发生变化的外国输入我国[347](就象输入荷兰那样)。”(《政治算术》1699年伦敦版第193—194页)[Ⅷ—347]

[Ⅷ—364]{配第。应当把上面引证的配第的一段话同下面这段话对比一下,在下面这段话里,地租表现为一般剩余价值,即表现为“纯产品”:

“假定一个人用自己的双手在一块土地上种植谷物,耕地、播种、耙地、收割、搬运、脱粒,总之,干了农业上所需要的一切。我认为,这个人从他的收成中扣除自己的种子,并扣除自己食用的部分以及为换取衣服和其他必需品而给别人的部分之后,剩下的谷物就是当年真正的地租;而7年的平均数,或者更确切地说,形成歉收和丰收循环周期的若干年的平均数,就是种植谷物的这块土地的通常的地租。但是,这里可能发生一个尽管是附带的、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种谷物或这种地租值多少货币呢?我的回答是,值多少货币,要看另一个把自己的全部时间花在下述活动的人手中剩下多少货币:前往产银地区,在那里开采这种金属,把它提炼、铸成硬币,并把它运到第一个人播种和收获自己谷物的地方来。第二个人扣除他的全部费用之后手中剩下的货币量,将同土地耕种者手中剩下的那些谷物在价值上完全相等。”(《赋税论》[68]第23页)}[Ⅷ—364]

[(c)斯密对生产劳动的第二种解释的拥护者——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Ⅶ—318]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先生在《略论政治经济学的某些有待解决的问题》(1844年伦敦版)一书中,也苦心研究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但事实上他除了断言把劳动能力本身生产出来的那种劳动也是生产的以外,对斯密的(第二种)解释没有增添什么东西。

享受的源泉可以积累和积蓄,享受本身却不能这样。一国的财富由该国拥有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耐久的享受源泉的总和构成。用来增加或保存这些耐久的源泉的劳动或开支,都应称为生产的。”(同上,第82页)“机械师或纺纱者在学习手艺时所消费的东西,是用于生产消费,换句话说,他们消费的目的,不是减少而是增加国内耐久的享受源泉,因为他们新创造的享受源泉,在数量上超过消费掉的数额。”(同上,第83页)

阅读有深度的文章,每天进步一点点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

喜欢此文章请点“在看”↓,分享是一种美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