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精神分裂症,25岁才考上本科,31岁硕士毕业好嫁人还是29岁本科毕业好嫁人?

兜兜转转又一年,爱搞事的腾讯新闻,做了一个《2020年轻人性与爱调查报告》
3万名成年人,将自己的摆上台面。
他们“性”福吗?每周都有性生活吗?当前的性伴侣理想吗?婚后性生活质量有降低吗?哪个城市的性生活频率最高?
这些让人脸红耳赤的问题,都能在调查数据里找到答案。
用一个词来形容2020年的性生活大数据,就是:贫富分化严重。
超过90%的人都希望:每周能有一次性活动,可只有58.6%的人实现了。
虽然相较去年提高了几个点,但不理想的性生活,仍然是不少人的长期困扰,甚至严重影响婚姻质量。
小塔和丈夫结婚第六年,明显感到:丈夫的需求变少了。
丈夫在性事上一向很主动,但从孩子出生第一年开始,性生活就从每周一次,变成每月0次。
她尝试着跟丈夫沟通,对方坦言“力不从心”。
孩子出生开销大,白天上班晚上育儿,家里老人还催着生,他压力太大了。
腾讯调查结果显示,60.1%的成年人婚后性生活频率会降低,尤其是婚后5-7年,性需求简直低到尘埃里。
背后原因,有“七年之痒”,丧失激情,压力山大,没有动力……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孩子。
接近一半的夫妻觉得,孩子是性生活的主要“杀手”。
并且孩子生得越多,精力被育儿耗损越多,性生活越是寡淡。
性,不只是夫妻双方维系感情的方式,也是繁衍后代的工具,小塔和丈夫越来越深地认识到这一点,也苦恼于一个问题:
如何撇开社会压力,重新投入到亲密活动里?
强烈的目的性,会让人的生物本能退居次位,生儿育女压力之下,丈夫的自尊和性活动一起减少,夫妻感情也不再像以前一样甜蜜。
小塔想方设法说服父母:暂时只要一个孩子,这才减轻了压在丈夫身上的担子。
其实,男性比女性更不能接受“没有性的婚姻”,当一段婚姻走入无性,丈夫却没有表达不满,往往是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信号。
如果放任这个信号不管,“无性”会激发夫妻对彼此的怨气,甚至变成伤害婚姻的“杀手”。
因为婚姻中,性不只是工具,也承载了夫妻对彼此的爱。
腾讯报告数据里,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相较其他年龄层,80、90后的性需求满足程度最低。
发明了“佛系”这个词的年轻人们,果然活成了无欲无求的模样,背后的原因,细究起来也挺耐人寻味。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琪,对未来充满憧憬,她勾勒着理想的性生活:
海边豪华套房内,她点燃香薰蜡烛,八块腹肌的高颜值男友,正往床上洒下玫瑰花瓣……
腾讯调查报告里,超过90%的男性和78%的女性都有性幻想,甚至觉得这挺正常。
可是如何把幻想变成现实,就成了一个难题。
接近80%的人都觉得自己“活好”,能够满足伴侣,可实际上,只有67%的伴侣感到“性福”。
在女性的性观念里,“前戏”是引人入胜的第一秘诀,但男性的性观念中,性能力或技巧够不够好才是关键。
综合起来,可以用一句话形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对小琪这样的女性而言,比起按部就班嫁人生子,她更渴望一段能点燃灵魂的恋爱关系,这或许是她看起来比较“佛系”的原因。
找不到合拍的恋人,宁愿单身也不妥协。
《金赛性学报告》认为:人类的性现象不仅仅是个体自身的产物,也不仅仅发生于两个人的互动中,而是发生在许多人的性关系所结成的性的社会网络中。
当代年轻人性频率虽然不高,对性的美好憧憬依然高涨,大把的青春时光铺垫下,他们愿意用时间去酝酿一场理想的关系。
持有同样观念的年轻人,早晚会碰撞在一起。
机会来临之前,寄情于大脑中的“幻想对象”,也是不错的消遣。
茫茫人海里,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聊得来的异性,夜深人静,对方提出发生的需求,你是否会答应?
腾讯数据显示:41.8%的男性会答应。
他们觉得“先上床后恋爱”完全没问题。
但90%的女性都会拒绝,她们无法接受没有爱情的性。
小晚大学毕业嫁给初恋,一晃十年过去,她仍清楚记得:两人发生关系那一夜,她完全处于懵懂状态,事后老公才问她“是否要做我的女朋友?”
这是她的心理包袱,她觉得老公跟她在一起,不是因为爱情,只是因为身体合拍。
老公却不以为然,他是一个“先性后爱”主义者,比起加深情感,他更倾向于肉体享受和生儿育女。
腾讯数据证明:性生活中,男性更侧重于满足身体欲望,而女性侧重于满足情感交流。
虽然不一致,但相同的是,都喜欢用“肢体挑逗”来示好,并且都默契的“看破不说破”。
直接表达性需求,无论对男对女都是一件尴尬的事。
老婆问老公:“十一点整吗?”
说完就脱了衣服,准备啪啪。结果老婆一脚把老公踹下床:“我问的是时间!”
比起男性,更多女性觉得主动表达性需求,是一件难事。
“女孩要矜持”的传统观念植根内心,因此女性更容易性生活不如意。
好在,数据证明,经过时间的洗礼,爱在婚姻中的地位会逐渐超越性。
结婚10年以上的人,76.7%都认为“爱比性重要”,无论男女。
步入成年中后期的人们,已经学会在琐碎平淡中享受安稳,反而越是年轻的群体,比如刚刚成年的00后,对激情的追求远高于平均数。
超过80%的成年00后已经有过性生活,其中15%几乎每天一次。
汹涌澎湃的荷尔蒙,驱使00后活得更加开放超前,不但要求性频率,还要求性时长超过30分钟,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是多元的,追求“先性后爱”,44%的成年00后认为确定恋爱关系就可以发生关系;还追求“先爱后性”,超过一半的年轻人仍在苦等理想的爱情。
他们也是保守的,60%的母胎单身者们,选择用自慰取代恋爱。其中15.5%结了婚仍保持着这个习惯。
到底爱重要,还是性重要,不同的性观念,能给出不同的答案。
虽然性观念百花齐放,很多年轻人有着统一的态度:越发开放的同时,仍理性明智。
他们能够用兼容思辨的视角看待,让性成为幸福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也能保持自我的底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关系。
就像英国作家劳伦斯说的:其实,性和美是一回事。就像火焰和火是一回事一样。如果你热爱性,你就会热爱美。
最后,公布全国性生活高频排行榜,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
贵州!高达23.5%!
*作者简介: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出版《识男手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来源:心之助(ID:xinzhizhunvxing)
}
最近,当当网创始人之一“摔杯一怒为俞渝”的事,不知道大家听说了没。
在《进击的梦想家》节目中,李国庆突然拿起桌子上的水杯,把它狠狠摔在地上。
2018年圣诞节前后,李国庆的妻子俞渝携当当网全体高管对李国庆进行“逼宫”,要求他交出当当网的所有业务,李国庆于今年2月20日正式宣布从当当网离职。
采访途中,谈起妻子没有任何预兆地将自己驱逐出核心团队,他耿耿于怀“不能原谅她”,之后就是开头的那一幕。
毕竟,任何人被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和老婆这样扫地出门,都不可能没有怨气。
这也许是李国庆积怨已久的一次爆发。尽管这么多年,夫妻摸爬滚打,共同创立了当当,这个女人一直陪在他身边面对风雨。
但是在他心目中,俞渝离最完美的老婆标准,还差了一些。
他称自己谈女友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有没有给他做过饭,洗过袜子。
李国庆爆料除了在纽约俞渝给他做过一次饭以外,从来没给自己洗过袜子。
他说,平时袜子都是保姆洗,保姆没空就司机洗,反正妻子是没洗过。
于是他得出个结论,,对生活影响很大。
俞渝边带孩子边工作他选择性失忆,在当当网的事业上有多少助力他绝口不提。
在他看来,作为妻子怎么可以因为忙着工作而不给丈夫洗袜子呢,女人就是不能有事业,多么影响家庭啊!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要为李国庆拍案叫绝:“您可真是太精明了!
俞渝是华尔街投行的女强人,1995年,30岁的俞渝代表中国有色、中国科学院三环,收购了美国通用汽车的子公司MQ,为中国公司现金获利1.38亿美元。
李国庆在一次饭局上认识了华尔街做企业兼并顾问的俞渝,两人交谈甚欢,不到3个月就闪电结婚了。
李国庆当时喜不自胜,大赞俞渝这个华尔街的精英,下嫁给了自己这个土鳖。
足可见当时的他,对自己能够娶到俞渝,是十分惊喜的。
果然,俞渝没有让他失望。
她出色的业务能力,给李国庆创业拉到了第一笔启动资金。
1999年,两人决定成立当当网,俞渝问李国庆需要多少钱,李国庆说300万美金,俞渝二话不说融了620万美金,当当网正式运作起来。
在夫妻二人努力下,当当网2010年在美国上市。

你看,这个男人投资婚姻的目光多么精准啊,有这样一个有钱有背景还擅长资本运作的妻子兼搭档,何愁自己事业不能成功呢。
“你看看你老婆,纽约大学MBA,又是华尔街回来的,能帮你做事业。”
所以在事业起步的时候,哪怕俞渝完全不符合他那所谓的“必须给自己做饭洗袜子”的标准,他也迫不及待将她迎娶回家,等着她为自己鞍前马后打江山。
在他眼里,俞渝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创业的时候,你要为我带来资本,陪我厉兵秣马,给我当军师、先锋、为我谈判帮我决策;
等我事业成功了,你就应该回归家庭相夫教子,给我做饭,给我洗袜子,最好能孝顺老人带带孩子当个贤妻良母。
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工具人,应该进能为自己冲锋陷阵,退能伺候自己吃喝拉撒,在每一个能胜任的岗位上都发光发热。
李总忙着抱怨老婆不做家务,他可能忘了,老婆把为他做饭洗袜子的时间都拿来帮他拉投资拼市场了。
我想他在意的并不一定是洗双袜子,他更在意的是自己在家里的绝对权威,在意的是妻子对自己的服从和跪舔。
李国庆实质上强调并看重的,是婚姻中丈夫比妻子高一等的地位,更是男性对女性的支配权和随意使用权。
他在《进击的梦想家》采访结束后对女主持说:“你甜美的外表蒙蔽了我。

这样近乎职场性骚扰的话,他可以如此轻佻而随意地说出口,李国庆对女性的不尊重可见一斑。
记得当初俞洪敏爆出惊人言论,指责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被全网diss。


而李国庆则力挺俞洪敏,称:无论对错,老俞不用向女性道歉。

在他看来,女人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女性不过是男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而已。
女强人型的妻子在事业上是不错的合作伙伴,但她的能力也注定了她不会把自己永远放在下处。
想要老婆能干事业能挣钱,还能老老实实伺候自己,只有将妻子赶回家庭,逼着她系上围裙俯首帖耳,乖乖为自己洗一双袜子,才能证明自己丈夫的地位。
这种男尊女卑的心态,其实就是直男癌。
记得知乎有个帖子:丈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长期出差,家里杂事全靠我,他不理解我,还来指手画脚,这样的日子能长久吗?
看得出来,题主并不是真的要求丈夫给自己做饭,她想要的是丈夫的理解和体谅,需要他能看得到自己的付出。
丈夫若不能搭把手,哪怕说句“老婆辛苦了”也好啊。
可下面的评论则让人心寒。

试问丈夫却一边心安理得享受着家庭稳定的红利,一边用“男主外、女主内”来逃避家庭责任,甚至还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表示家务不过是小事,这样的丈夫算是优秀吗?
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还要用女人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才是“贤内助”这一套吗?
女人必须为男人牺牲一切,无条件为家庭付出所有还不准抱怨,这大概是婚姻中最荒谬的“传统”
咩咩和老龚结婚这么多年,白天也要上班工作,为了家庭生计奔波劳累,有时候还要加班到后半夜。
我忙过不来也会偷懒不做饭,叫个外卖应付一下,更不用说我从来没给他洗过袜子了。
9102年了,家里有洗衣机,他自己也有手有脚的,一双袜子怎么也不用非得我来搓吧。
但老龚从来没觉得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因为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谁也不是三头六臂的哪吒,顾了这头可能就顾不上那头。
像李国庆这样,既要求妻子给自己“挣面子”,又想要妻子给自己伺候“里子”,凭什么呢?
婚姻中哪有什么“男主外女主内”,真正的搭配应该是在夫妻在相互理解的立场上,以平等的身份和地位来配合协作,能者多劳。
所谓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过是直男癌们将家庭责任割裂开,哄骗妻子为自己无条件付出的谎言罢了。
中,真爱是需要彼此付出和支持的,互相尊重互相体谅是最基本的原则。
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想着征服伴侣,更不会把伴侣当做低自己一等的下人,而是会平和地看待对方的一切,尊重伴侣的所有社会价值和家庭价值,并想着和对方共同进步的。
如果想要妻子做出牺牲来配合自己的事业,那就应该尊重并感恩她在家庭的付出,而不是理所当然把她当自己的免费保姆。
如果想要妻子和自己一起奋斗事业,那么也需要和她一起“主内”,承担起自己应负的家庭责任和义务,而不是要求她成为一个内外兼顾的女超人。
像李国庆这样耿耿于怀与妻子没有给自己做饭洗袜子的,我建议不如上淘宝买个洗衣机洗碗机做饭机扫地机,想洗袜子就洗袜子,想做饭就做饭。
毕竟凭他曾经的身份,马云可能会给他打个折。

杨咩咩:身高1米6,气场2米8的带娃辣妈。前教育培训届名师,爱烫头,爱自由,希望此生不为钱发愁。个人微信公众号 :叫我杨咩咩(ID:jwymm666)

}

谢邀,各大中城市的中心闹市区域新住房还是热门的,哪怕是房价仍趋高,总还有那些经济条件特好的阶层,手头资金宽绰的人员或是中高级精英人才,有能力购买新住宅,而且有些大城市如北上广还不一定摇得中号,购买力还较强势。

因此,该地段房地产40岁左右的经营人员,靠你多年来的售房经验,只要踏实努力肯干,这份工作,尚可笃定几年。

中心地段也有总体规划,土地开发也有限,一些老式具有特色建筑经改造仍要保留,不可能全建新住宅,也有个饱和阶段,将来大多数会转移在偏郊建设,生活交通设施配套齐全,那些急需住房人员,如入职于大中城市的精英,年青人结婚购房,原住中心地段的动迁家庭等,都会寻找相对生活交通方便的偏郊住宅区入住。所以,40岁左右的地产人在工作上仍可大显身手,只不过受国家购房价格的控制,虽配套措施好的住房购买量还是很大,但房价低,房地产老板相对较中心城区收入减少,当然,做伙计的工资沒以前高也是正常的。

以后,40岁的地产人有机会也可退居到各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当然自己要主动看准目标机会聘职,经验足熟悉住房内况,是长处,现有许多小区物业人员来自原地产行业的現象不少。总之,根据形势与自己的专长爱好,要么有能力,领导相识,继续留用偏郊地产,得到一份较前少的收入。要么去称得上同行的物业,再则去找份不相干的普通工种如:保安或开个小超市,二十年左右时间一瞬间,就退休了。个人观点,不妥的话,请指正。




1、新进入地产,可以说放弃吧。

2、40岁还是员工或者主管、副经理,不是小头头的话,危险至极。现在地产形式不好,你就是下一个被裁员的主要对象。可以说如果是这个状态,你的工作能力可能有问题,你的工作态度可能有问题,你的判断依据可能有问题,你的情商可能有问题,你的大局观可能有问题。至于是何种问题,需要具体事件和处理方式来分析,总之,可能是一开始就没想明白。按我的经验,你问题点最大可能是“本位”就着专业论专业,不会把事情放在各个部门的角度,放在项目的角度和企业的角度来做最终决策。

3、如果已经是个小头头了,部门经理。两种情况分析,如果在50强,赶紧跳槽吧,去个百强左右的企业做总监、副总监、助理总监,总之要开始挂名头了,这个年纪,在一个具体项目上混,基本日子可以倒着数了。如果本身就在一个小企业,就只能走点歪的了,一个是跟人混,跟住一个有潜力的,吃资源饭了,剩下的看命。一个是同行联谊也好,交流也好,扩大人脉,把自己推广出去,也许这就是1、2年内最重要的工作。

4、看清楚自己,你的本钱是什么,优势是什么。你已经没什么本钱了,唯一有的就剩下你的流量了,做过的项目多,经历的事多,扬长避短,从广度出发,不要再发展纵深了。从你认识的人里面层级比较高的人里面,尽量发挥表现自己的长处。总之需要积极的心态。

5、如果目前已经是总监了,那一切还算正常,不过45也是一个坎,如果有点国企性质还好,能混很久,如果发展比较快、私企这1、2年可以换一个国企,为将来养老做准备。




题主关心的应该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我在房地产公司从业10年,所以对这个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

先来看看行业趋势:北森在2018年发布过一份《中国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通过对全国300多家地产企业及30000多名管理人才的数据进行分析,直观展现了各层级岗位的特征、能力、优势及劣势等。数据显示:房地产人才呈年轻化趋势,80后员工逐渐成为主力管理人才。

本人所服务的地产公司在年龄这一项的招聘标准,有这样的一条规定:项目总要求必须40岁以下,部门负责人原则上是35周岁以下,如果要突破这个标准的话,要打申请报告至集团总裁与董事长审批。

现在行业环境变化很大,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模式也必须随之调整才能生存,这就意味着以往的经验不一定管用了。而年轻人工作有冲劲,能够适应项目高强度开发的情况。目前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大部份员工年龄在25-45岁之间,可以看得出来,40岁确实是属于有危机感的年龄阶段了。要完整分析题主的这个问题还有考虑因素,员工属于什么类型的岗位?

在企业中,为保证员工的职涯发展,基本上有设置双通道晋升途径,即:

两类员工的职业发展情况还是略有不同的:

  • 管理类。如上文所说,房地产行业中,基层管理人才的核心年龄是35岁以下,如果你已经做到了管理岗,那么未来的职业生涯还会有比较长的发展,争取往更高的职级晋阶。

  • 技术类。到了40岁,技术技能有了一定的积累,如果不能往高级别的总工等岗位晋升,在项目高强度的工作现场上是越来越有压力了。

综上所述,40岁过后就属于职场的成熟阶段了,在这个阶段,人脉关系优于专业。如果继续往上晋阶,就要注重个人核心价值的打造,如果是改行或创业,最好也要注意行业发展的内在连续性,确保所积累的资源,经验,技能,人脉等能得到延续。




我参加工作二十二年,在房产公司做了十八年,2001年开始,至今换了三个单位。最近这个公司干了十三年,今年四十五岁。说说我的感受:四十岁以后,确实不好找工作。现在经常接到猎头的电话,我都是先给他们说我四十多,大专学历,然后猎头说打扰了。以前做工程,副经理,做过酒店、公寓、商场、住宅、办公楼等业态,交房200多万方。因为性格的原因,一直也上不去。现在做配套的工作,对口水电气这些单位,相对轻松些。配套人员没有年龄限制,干的时间越长,人脉越广,流程也很熟悉。四十岁以后别轻易辞职,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就是顶梁柱。到这个年龄,心态放平和,少发牢骚,多做事。房产公司的工资还算高的,可以让你过上很好的生活。这就是我的经历和感受。




不得不说,房地产作为热门行业,其营销从业者相比较其他行业同龄人,可以说收入还是很体面的,笔者所在三线城市,身边三十四五岁开玛莎奔驰宝马的营销总大有人在。

但是,也只能说这些人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很多品牌房企,到了营销总再往上就很难了。想升到区域或集团中心条线负责人,不仅靠能力,更要靠人脉,比如某公司常州帮;想升到项目总,那就更难了,各家的项目总多数是工程副总、投资副总提拔,很少有营销总上位。所以,才造成了很多营销总在中年危机时被干掉,精力已经跟不上,想法也保守落后了,只能被裁。

当然,如果想继续奋斗在地产行业,还是有很多工作值得营销人去做的,比如投拓,营销人干起来上手快,出效果也快。对于营销、投资都懂得复合型人才,才能成为开发企业最需要的项目总人选。




不得不说,地产行业仍然是如今最赚钱的行业之一,一个总监年薪可以达到50-80万不等,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0万以上,同样的,地产行业也是压力最大的行业之一,地产人加班成为了常态,各种业绩指标不断的折磨着地产人。按照现在的地产对人才的晋升通道,1-5年升为主管/经理,5-10年升为总监,10-15年做到总经理,15-20年做到总裁,现在有些企业,则升职更快,去年有一位82年的集团总裁也诞生了,最近两年不断有80后总裁掌管大权。

地产40岁以后的员工按照正常晋升应该是总监级别左右,随着地产行业对员工要求要年轻化,40岁以后的总监级别可以考虑去一些稍微对年龄要求不那么高的企业,可以去一些发展中的企业。




大多数高速发展的行业,职业经理人45岁以上还在一线奋斗的总是少数,要么做到高管,要么转行。

互联网、金融还有地产已经是公认的三大高薪行业。

拿互联网来说,比如我那位梦想以后当包租婆的阿里女高管朋友,就说在互联网行业里,40岁以上还在奋斗的真的很少了。

大部分人在40岁之前就做好了资本积累。40岁之后,很多人开始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换一种方式生活和赚钱。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工作,开始一味享受生活,而是选择一种更加随性自在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下半生。

换言之,地产行业也是如此。

要么管理序列,要么专业大牛

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地产人要是不能在35岁前做到管理序列,或者专业总监级别以上,后面的路会走得比较吃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超过35岁还没有做到管理序列就没有机会。

比如一些超过40岁以上的专业大牛,往专业总工方向发展也是极好的,关键要认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做精做专,在专业领域方面做到专家级别,努力让自己不被轻易替代。

至少对于大公司的招人标准而言,年龄确实卡掉一部分有实力的人选。

尤其是那些45岁以上的地产人,要么上,要么下,确实很残酷。

比如一些70后,虽然他们工作年限长,累计了丰富的工作和项目经验,但机会真的少得可怜。

45岁,要么上,要么下

这么说难道意味着45岁以上就无用武之地了吗?当然不是,只是说在地产行业里,超过45岁再做上去的人是凤毛麟角。

比如,以咱们身边较为熟悉的top房企区域总、城市总级别为例,目前在职的区域总(或者城市总)年龄层集中在35-45岁左右。(年轻的在84-85年,年长的在75年左右)

项目总年龄反而跨度较大,年龄从90后跨度到70后。

目前我们手上要招的项目总年龄基本要求40周岁以前。明确要求88-89年的也不在少数。

未来超过40周岁还没有做到项目总的人选,再上升的机会就比较少了。

如果40+已经做到区域总、城市总级别,看似已经到达一定的高位,但是他们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并不是高枕无忧了。

所谓职位越高,承担的就越多。作为一把手既要对区域、对集团汇报,又要管理下面百人以上的团队。

而且能够做到这个级别的人,大多都极其自律,情商智商、资源人脉缺一不可。

提早布局,变身乙方,转换行业

还有一些40岁以上的地产人,做到一些副职,难以上去了,其中一部分地产人会为自己提前做好打算。

比如在40岁之前用地产赚来的第一桶金,提前布局好投资领域,以便到了一定年纪可以顺利退出,提早为自己打算好退路。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房企的投资副总,45岁的时候从原公司辞职,去到一家投资公司做总经理,专门去服务房企。

也就有点类似从甲方跳到乙方,变成了服务者,过去的资源还可以继续利用起来,自己也不用像过去在房企压力如此之大。

关键是角色的变化,毕竟当总经理和副总,还是有些差别的。

虽说所在企业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职级不同,可以施展的空间自然不同啦。

再说最近我交流比较多的一位资深人力资源领域的朋友,年龄74年,名校毕业,从最早在知名制造业做人力专员,到30多岁转到地产行业做人力总,经历了20多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

由于前两年公司在杭州不再拿地,做完最后一个项目,即决定自己出来创业。

刚出来的时候做过一些跨界,比如大领域,总之刚出来的时候还是想脱离房地产行业。

一年过去了,发现大领域是比较慢热的行业,实际做起来并没有这么容易。投入跟产出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平衡。

我一直建议他可以去做一些延续自己过去经验的工作,比如他20多年的人力资源专业经历,就可以去为一些中小企业,做些咨询或者培训。

之前在商业地产方面有资源,还可以去做一些相关领域方面的对接。

尤其是咨询行业,圈子里大家资源也比较多,可以先通过资源介绍,做出一些拿手案例,树立个人品牌,进而打造知名度。

这里真的要提一点建议,创业起步,不熟不做。尽量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起。

比如我这位朋友,在人力资源领域,有现成的人脉和资源可以对接,对市场环境也研究比较透彻。

从专业领域切入,一步步进入新的领域,可以得心应手,失败概率小很多。

时刻做好准备,哪里都是起点

所以45岁以上的地产人到底去哪儿了?

无非就是在地产行业继续站岗,或者是换个行业继续发展。

地产人忙忙碌碌惯了,你让他们突然停下来,自然不习惯。

那些超过45岁的地产人,不论在哪里,都依然保持一颗躁动的心。

就算换个地方换个环境,他们坚韧的品质,依然会支撑他们向前进。

不论是继续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到了一定年纪总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创业,充满风险和辛酸。

地产行业不简简单单都就只是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涉足的领域包罗万象。

这条产业链上涉及的资源太多,关系错综复杂,能在这条产业链上游刃有余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太差。

身处在这个行业里,要学会做好资源的整合,提前布局,真诚待人,

毕竟人生的路,还长着呢。




地产公司有很多工作的啊。

比如说我楼下的地产公司,一线销售门店的。40的员工,现在一般都会是主管或者经理,毕竟是有多年的销售经验,对附近的楼盘也很熟悉,或者说稍微到了一个新区域,也会对附近的楼盘的情况尽快上手 。

还有我之前认识一个人是在一个国企的地产公司,不过他做的是后勤的工作,挺好的,就是验证客户资料,特别是现在新楼盘也很多啊,这些后勤员工是要核实一手楼买家的相关资料,所以也比较简单。还有一个工作就是发房产站证,也是后面的核实工作的一种。总而言之,我看到地产公司的后勤工作可多了。而且再说,就算是销售,真的是做到几岁都没有问题。只要公司不炒人,问题就不大。

现在我自己接触了不少35+的求职者,其实特别是今年,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好,确实是很多公司有裁员的情况。所以现在很多优秀的应聘者也会出现在劳动市场上。

在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今年我也和招聘平台的小姐姐联系,她说了其实有不少人也可能到了外卖员这个行列,毕竟是这个行列对于年龄的要求不高。例如我自己在家点餐,也见过很多外卖叔叔。

职业不分贵贱,努力经营自己的工作的,就是勤奋的和值得尊敬的人。




很欣赏一句话:中年是人生过半,你可以选择顺坡而下,也可以选择继续爬坡,年近40岁,虽然不像30左右那么百无禁忌,肆意跳槽或者裸辞,但也不至于毫无出路:有同事开始降维,从郑州到地市开发商任职;有同事自己做了服装店,小吃店有好有坏,就像上班时一样,总有先进和被批评;有同事做了活动公司,车位销售公司,从事房地产下游行业;也有大神级,一路飞升,到了集团高管职位,成为一方诸侯[呲牙]




3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中年人,往往都会有着个人出路的忧虑。实际上,对于4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因为家庭有子女因素,所以可否获得持续的收入来源就颇显关键。如果步入收入瓶颈,或许可以寻找行业转型。或许,可以在现有人脉资源、资金资源的基础上,找几位合伙人一起创业。不过,对于这一年龄段的人,确实需要考虑到不少的问题,而持续收入来源,则是影响到家庭整体的幸福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自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