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精神分裂症,25岁才考上本科,是31岁硕士毕业好嫁人还是29岁本科毕业好嫁人?

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在建立之初,曾陷入一段非常黑暗的时期,最终经过无数先烈的献身国难,让自己的鲜血灌满整个华夏大地,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一个人民可以自己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新社会,在一片废墟之中诞生了,为了这来之不易的一天许许多多的先烈们倒在了新中国诞生的路上,没能亲眼看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天的到来,但是新中国的成立也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一帆风顺。

西方的列强对于我国肥沃的土地始终虎视眈眈,加上深陷百年战火的泥潭,使得科技事业、工业事业等等跟不上世界的脚步,如何避免国家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中,让这个饱受战火的大地原来战火的灾难,也成为了当时我们重中之重的任务之一。在进入现代化时期,如何保证自己的国家不受战火的袭扰,那么就必须如同美国、苏联一样,拥有属于自己强大的威慑武器。

可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千疮百孔,要人才没有人才,要技术没技术,加上因为西方国家害怕我们的崛起,因此对我们的技术封锁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何突破封锁,拥有我们自己强大的武器成为当时我国的重中之重,而为了这一个目标,许多在外的游子们只因祖国的需要,他们甘愿舍弃国外一切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一清二白的新中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默默奋斗一生,无怨无悔。

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魏世杰也是如此,他为了新中国的核武事业,抛家弃子,呕心沥血研究核武二十六载,与邓稼先、钱三强等齐名,荣获两弹一星的勋章,为新中国的核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满身荣誉加身的老人一生中却跌宕起伏,在该奋斗的年纪他为祖国耗尽了青春,而等到可以享受的年纪却因为家庭的琐事使得他在如今80多岁的高领还在为生计而奔波,在节目上他的故事让董卿和无数观众数次为其落泪。

年少立国志,学成报家国

1941年,魏世杰出生在山东即墨,在日寇入侵的年代里,小小年纪的魏世杰就亲眼目睹了侵略者的暴虐行径,也见证了祖国大地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被蹂躏的历史,这使得他心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但是还没有等到他长大,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当魏世杰一家以为可以平稳的安顿下来,不用在过上东躲西藏的日子,当百姓们敲锣打鼓的庆祝打败侵略者从此过上平稳安定的生活时,内战又爆发了,战火又一次在华夏大地上燃起。

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魏世杰一家总算可以安定下来,但是经历过战争苦楚的魏世杰也明白,新中国的成立是建立在一座废墟之上,举国上下一片满目疮痍,如果要想让新中国免受战火的袭扰,那么拥有属于自己强大的武器是必须的,在过去的岁月中,中国就是因为武器的落后,科技的不发达才导致列强们肆意的欺负,甚至一度到了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想到这里的魏世杰决定要努力学习,要用自己的学识来帮助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新中国。

1960年,当我国正处于百年难得一遇的自然灾害时,魏世杰也通过自身的努力考入了山东大学,而他的目标就是物理系,立志成为一个有用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微博之力。

1964年,学有所成的魏世杰一心想要用自己的学识报效国家,恰好此时我们的原子弹研究正处于关键时刻,国家急需一大批的物理人才,成绩优异的魏世杰被学院的导师推荐到国家核武研究中心去工作,满腔报国热血的魏世杰从此投入到这份伟大的工作中,一干就是整整二十五年。

核武老头诠释“粉身碎骨”,只为铸造浩浩国威巨物

1964年刚刚从山东大学物理系专业毕业的魏世杰响应国家的号召,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踏上前往青藏高原的列车,前往青海我国第一座核试验研究基地,在平均海拔高3200米,全年气温平均零下几摄氏度的青藏高原,魏世杰、邓稼先、钱三强等一批革命科学家在国家一穷二白之际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没有防寒的衣裳他们只能往自己的身上多穿几件衣服,没有充足的食物他们就挖树根肯树叶,没有计算机,他们用算盘,算盘不够就用笔在草稿上一点一点的算出公式。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打倒他们,相反为了能够给祖国铸造属于我们自己锋利的宝剑,他们都争分夺秒,越战越勇,基地实验室的灯光几乎都没有熄灭过,甚至就连一日三餐都是在实验室中一边吃一边敲打着算盘,其他科学家如此,而魏世杰作为主要负责炸药部件性能测试更是让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因为我们都清楚炸药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化合物之一,而且关于核试验我们没有任何的经验和基础,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向一的一步踏出的,可想而知魏世杰所担负的任务是有多么的重了。

为了能够让炸药的化合物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魏世杰参与到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公式,每一个螺丝,因为能够造成炸药这个化合物不稳定的因素太多太多了,气候变化,外部原因等等,必须是谨慎在谨慎,因为这是国家能够弘扬国威的巨物,必须保持足够的高度警惕,以免会有意料之外的爆炸发生,但是尽管如此,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引爆之后,在兴奋之余的魏世杰等一众科学家又埋头到了核武实验当中。

1967年,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率先在法国前面成功引爆,氢弹的成功引爆离不开众多科学家们日日夜夜进行研究、计算、实验,当魏世杰等人从报纸上得知消息时激动得流出了泪水,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他们没有因为成功而忘乎所以,因为他们明白新中国要走的道路还很长很长,从零开始的他们如今成功的迈出第一步,走到了一,还有剩下的九九步,所以当他们草草的庆祝成功的喜悦后又继续埋头到科研的世界当中。

1969年11月14日,正当魏世杰还在实验室埋头计算公式的时候,一个正在负责加工高能炸药的车间出现了意外,当爆炸声传来,立感不妙的魏世杰匆忙从实验室走出,然而映入他眼帘是一片火光冲天的场景,整个车间工厂以及四位与魏世杰朝夕相处的伙伴瞬间灰飞烟灭。

什么是粉身碎骨,这就是粉身碎骨,这次的打击对于魏世杰来说是相当的大的,虽然四位朝夕相处同事永远地消失在那荒凉的高原之上,但却一直永远的留在了魏世杰的心中,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抹不掉的回忆,以至于在后来的采访中,魏世杰曾说过,“人们谈起两弹一星,是光荣的,是伟大的,但是在鲜丽的背后是用太多的牺牲作为代价的”。是的,每一个靓丽的光环背后都会有道不尽的心酸,类似于魏世杰同事这样的惨事远不止这一件,许多科学家为了铸造出扬我国威的巨物,他们无所畏惧,英勇献身,当身边的战友、同事倒下,他们接过传承,为了新中国的未来,他们强忍悲痛,默默前行。

祖国的需要,忍痛与子女分离

在研究核武器的岁月里,魏世杰始终不忘初心,身为九科院科研专家,他从事十分危险的炸药性能测试,历经两次爆炸在身边出现意外爆炸,险些牺牲,但是他没有丝毫的畏惧,甚至已经做好了牺牲的打算,同时他也在这里结识了爱人陈位英。

陈位英与魏世杰一样,同属九院的科研人员,负责氢弹材料的化学分析,在那艰难的岁月,革命情感的友谊非常的厚重,魏世杰的同事们看到魏世杰整日沉迷到科研 世界里,性格憨厚的他不懂儿女情长,为了解决 魏世杰的终身大事,魏世杰的同事们把目光瞄向了同属九院的陈位英。

陈位英的性格活泼可爱开朗,对于榆木脑袋的魏世杰来说最合适不过,起码能够给魏世杰家中更多的喜悦感,就这样,在同事们的撮合之下,很快的两人就举行了简简单单的婚礼,没有华丽的嫁衣,没有热热闹闹的婚礼,只是简简单单的与同事们一起吃个饭,然后陈位英就搬到了魏世杰的宿舍中。

1971年,陈位英给魏世杰生下了一个女儿,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爱情结晶,魏世杰将其取名为魏海燕,但是出生在荒凉的戈壁滩,生活条件十分的艰苦,而且工作性质属于保密的性质,魏世杰的父母不能前来帮助魏世杰一家照看孩子,陈位英只能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边继续进行工作,1973年,魏世杰与陈位英再次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他们的儿子魏刚出世了。在基地的生活条件十分的艰苦,每天都与高辐射进行打交道,为了能够安心工作,也为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考虑,魏世杰夫妇决定将孩子送回山东,交由魏世杰的母亲照料。

由于夫妻两个工作的性质原因,从孩子回到山东老家开始,几乎就没有怎么见过自己父亲、母亲,魏世杰在婚前的年休假有16天,但是结婚后因为工作的需要,他们夫妻两个将自己的年休调到三年一休,而且天数还减少了,以至于父母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十分陌生,当魏世杰与陈位英难得休假回到家中,还没有来得及与孩子们联络感情时又要马不停蹄赶回工作岗位上了。

厄运接踵而来,自称倒霉老头的核武老人

1989年,沉迷在科研世界的魏世杰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噩耗,母亲双眼突然失明了,实在没有办法照顾两个小孩子,没有办法,魏世杰 只能向上级申请调动岗位,返回老家照顾失明的母亲和孩子,1990年魏世杰夫妇申请调动岗位获得了组织的批准,被调回山东青岛工作,但是刚刚调回青岛工作没有多久,魏世杰夫妇就发现他们的儿子已经14岁了,但是 智力却还是如同六七岁的孩童一般,这一发现让魏世杰夫妇大惊失色,急忙带着儿子魏刚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但是检查的结果却让魏世杰夫妇顿感心力交瘁,由于夫妻两个长期从事高辐射性工作,导致儿子患上了先天性的智障,由于以往为了工作的需要,夫妇两个根本没有精力在家庭琐事上面有所关注,因此对于孩子的变化成长一无所知,如果这次不是母亲双目失明,夫妻两个申请调岗回来,甚至都还发现不了儿子的病症,想到这些妻子陈位英更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

一个家,母亲失明,儿子患有先天性智障,对于魏世杰来说打击是非常大的,但是命运并没有因此就放过魏世杰,在2000年,他的女儿魏海燕才刚刚大学毕业就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以及强迫症,吃的饭中不能有一滴水,整个房间也要弄得一尘不染才行,哪怕地上有着一根细小的头发,魏海燕都要大喊大叫,非要父亲前来把头发捡走,哪怕是大半夜的时间。

看见子女们的这般模样,魏世杰的妻子陈位英率先顶不住心里的压力彻底崩溃了,也和女儿一样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就这样原本一家四口人中只有魏世杰是正常,儿子还好,只是先天性的智障,因此魏世杰这位花甲老人特意给儿子定下了一套规矩,那就是用十块钱罗列了一系列的规矩,并且列出清单,要求儿子务必做到清单上的内容,如果做不到就扣除一部分钱,这样一来可以锻炼儿子的自理能力。

生活的困境没有打倒魏世杰,热爱生活也成为了他的口头禅,在一次女儿清醒之际,为了不给年老的父亲增添负担,清醒的魏海燕留下一封遗书就自杀了,幸好魏世杰发现及时,最终才抢救了过来,出现了这样的事情,魏世杰更加不敢轻易让陈位英母女两个离开自己的视线,当别的老人在颐养天年之际,当别的老人家公园里聊天下棋打哈之际,对于魏世杰这位半截身体埋在土中的老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

纵观魏世杰爷爷的一生,他历经磨难,从一片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他参与并建设了弘扬我国威的大宝剑,使中华民族免受战火的袭扰,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如果他没有来到朗读者节目,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当主持人董卿听闻他的事迹,一度哽咽到说不出话,台下的观众早已泣不成声。

然而对于这些魏世杰早已经司空见惯,对于他来说,他的上半生一直为祖国的国防建设鞠躬尽瘁,而他的后半生默默地回到家中,担负起一个丈夫 一个父亲的责任,当主持人问他,如果能够重来一次,那么你是否还是愿意从事研究核武的工作,魏世杰坚定地回答会,并说道,我的家只是一个小家,但是有国才有家,和平来之不易,为了巩固如今这和平的果实,他无怨无悔。

在我国建国初期,面对时局的动荡不安,为了来之不易的和平,许许多多向魏爷爷一样,因为祖国的需要他们就全心全意地付出,甚至很多人倒在了科研的道路之上,没有亲眼见证罗布泊的怒吼,诸如郭永怀,为了机密文件能够完整的保存,在飞机失事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反而是资料能否能够完整的保存,再有邓稼先,为了能够取得第一手资料,不顾核辐射的危险,身先士卒,最终导致英年早逝。

在那个年代有太多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悄然发生,但是先辈都无怨无悔,他们默默前行,怀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仰,舍小家顾大家,终于在落后了上百年的情况下,新中国奋起直追,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迎头赶上,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屹立在世界丛林之中迎风飘扬,西方国家再也不可能扬言动不动就要对我们进行外科手术,沉睡的狮子终将崛起,敢于对一切的不公平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不”,而这真是那些

他们来时山河破碎,但是当他们走时却给我们留下一片秀丽的山河,甚至不给我们道别的机会,但是对于他们来,从他们决定献身祖国的那一刻起,他们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

最近《我就是演员》第三季,章子怡被郝蕾怼的一幕上了热搜。

节目中,章子怡批评盛一伦接烂戏,还直接“劝退”说:“没有天赋的努力是毫无意义的。”

听完这句话,郝蕾开腔说:


“关于天赋的这个说法,我觉得不是谁生下来就都会演戏的。我没有子怡那么幸运,我是拍烂戏长大的,但导演也没有因为我拍过烂戏就不给我机会。”

郝蕾最后鼓励新人演员:作为一个女演员,我已经胖成这样了,我还是非常自信地坐在这里,因为我的演技是谁也拿不走的。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耿直柔软、自信舒展的郝蕾。

入行二十年,郝蕾不在意自己红不红,对她来说,名和利都是身外之物,一直遵循自己的本心而活,不被世俗的欲望绑架,才是最重要的。

郝蕾的表演打动人的正是她的“真”,生活中的郝蕾,也力求最大程度地保持真实。

郝蕾是一个敢做自己的女人,所以活得坦然自在。

相比之下,生活中我们有些人太介意外界的眼光,别人一句话、一个表情都可能影响自己失去“真我”。

有的女生找了喜欢的男朋友,听到外人说“你男朋友不咋样”,就给自己贴上“不优秀”的标签,动摇了坚持爱情的决心;

有的人工作中多年来一直混在基层岗位,被朋友攀比时嘲讽了几句,很快就真觉得自己很差劲,还关上心门不结交朋友;

有的人本来心中有理想,因为身边有人说外面的世界风险太大,所以宁愿呆在舒适区安逸度日,也不敢轻易尝试新突破……

为什么人有时会被世俗的标准所绑架,失去了真实的自己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缺乏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美国家埃里克森提出的概念,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你知道自己是谁,并且对所认知的自己,抱有一种持续的、稳定的认同感。

就像郝蕾,始终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不轻易受外界的标准影响。


有一次,郝蕾在微博上和网友互相骂了起来,引起轩然大波。


事后她为此道歉,记者问及这件事,她直接说,不想多说了,我不是祥林嫂,说来说去有什么意义呢? 


郝蕾的真实和直来直往,不是浅层次的性格使然,而是对自己和世界有清醒的认知之后,选择了更舒服的方式面对世界。

她知道自己有话直说的性格会得罪很多人,有朋友经常劝她:人言可畏你不知道吗?


而她却说:这一切我都可以承担。我是郝蕾,不是阮玲玉。

我更在乎我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至于别人对我的认知,我不是特别在意。

郝蕾正因为相信自我的独特价值,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才活得那么真实、畅快。

也许,我们之所以不知不觉地被世俗打磨得失去真实的自我,就是因为自我认同感太低,对自己和世界缺乏清醒的认知。

而如果我们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被压抑在外界条条框框的评判中,又怎么能过得潇洒舒服呢?

人为什么会缺乏自我认同感?

从自身成长的环境和所受的创伤去探索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朋友彤彤,就是个缺乏自我认同感的典型。

彤彤从出生起,就被父母嫌弃不是男孩,成长过程中更是经常受到父母的歧视和批评。

小时候,她在门外亲耳听见母亲跟别人说,早知道是个女儿当初就不该生下她,生了感觉就是个包袱。

有一次,邻居拿了一包糖给她,转身就被妈妈拿给弟弟吃,一颗也没留给她。

她感觉不到爱,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彤彤很努力地学习,试图以优秀的成绩取悦父母,可是每当拿出漂亮的成绩单给父母看,父亲只是轻轻点点头,母亲却懒得看一眼,有时还要说上几句难听的风凉话,比如:“女孩子那么会读书干嘛?”、“拿钱给你去读大学了,弟弟该咋办?”

这些糟糕的记忆,把“一文不值”的负面标签深深烙在了她的心底。

她成年之后,尽管有份体面的工作,拿着过万的薪水,但她还是感受不到外界真正的欣赏,难以发自内心的自信。

而且,她敏感多疑,别人一句无心的话都可以刺伤她的玻璃心。

彤彤活得非常痛苦,是因为她对自我没有真正的认同。

上有个名词叫投射性认同——

就是你把外界环境对你的影响和评价内化为你的自我认知的过程。

人小时候天生都有认同父母的倾向,彤彤有一对不够爱她的父母,她从潜意识里就投射性地认同了这样的声音:我是个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是个不值得被爱被尊重的人。

 这就是彤彤自我认同度低的根源:因为原生家庭遭遇了被忽略创伤,导致无法真正去接纳和认同自我。

也有的人,因为结交了看不起自己的朋友,经常被朋友攻击:“你长得不漂亮”、“你不可能很优秀”。

听多了负面的词汇,人慢慢地也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自我认同感低。

或者,有的人做错了点小事,就被人疯狂非议辱骂,陷入到舆论风波后,自我认同感也会受到剧烈冲击。

外界的负面评价,就如打在身上的子弹,我们认同了,它就会阻碍我们对自我价值的正确认知。

当我们对自我价值产生了认知偏差,也就导致了缺乏自我认同。

而缺乏认同的我们,就会像随风飘荡的躯壳一样,最终淹没在浩瀚的世俗泥流中,触碰不到真实的自我。

怎么才能找回久违的自我认同感,活出真实的自我呢?

精神分析学家Bruce D.Perry说过,“如果一个人学到的唯一事情就是服从,那么不大可能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要发展出自我,一个人必须做出选择,并在选择所带来的结果中学习。”

我们要学会选择认同自我:

无法认同自我,是因为对自己不够了解。

当我们开启了探索自我的旅程,慢慢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需要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就不会太在意外界的言论。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优缺点列成清单,以第三者的身份去观察,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逐步建立和丰富对自我的认识。

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内心可能会浮现更深层次的自我攻击,这时候我们需要和那些攻击性的声音对话,比如,那个声音正在说“你那么差劲,没人喜欢你”,我们可以回应说“我也有闪光的地方,总有人懂得欣赏”。

反复这样有意识地对话,自我攻击的声音就不再强大到可以摧毁我们的自我价值,并且逐步被自我认同所替代。

2、  练习加强自我信念,接纳过去的创伤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有一些创伤性的体验:不够爱自己的父母、被所爱的人劈腿失恋、受流言蜚语的炮轰……

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好这些创伤,这些糟糕的经历,或许会通过潜意识,内化为我们自我认同的一部分,然后在我们的体内兴风作浪,使我们大部分的能量都浪费在自我怀疑之中。

提高自我认同度的关键一步,就是接纳这些过去的创伤。

我们无法重新走一遍过去的路,但是我们可以对以后的人生做出选择,对过去说一句:没关系,我接纳你了,你就是我的一部分,让我成为独特的自己。

重复性的练习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记忆,有效地帮助我们完成对过去的接纳。

从自我怀疑跨越到自我认同,过程也许很漫长,但是当我们把能量聚焦在最有价值的目标上时,就是给我们的自我价值补给最好的营养。

郝蕾曾经说,“我的能量是要用在演出当中的,如果我能够把人际关系搞得非常好,那我是外交官或者商人,没有必要去做演员了。”

显然,郝蕾把能量聚焦在自己最看重的演艺事业,所以才能使能量释放出最大的价值,从而在优秀的作品中找到自我价值感。

这些聚焦能量后持续累积的自我价值感,将逐步地修改我们潜意识操作系统里糟糕的部分,以更有营养的方式喂养自己。

当我们被自我价值感喂养得丰满起来,自我认同就应运而生。

而这时,真实的自我,也有了足够的力量破茧而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自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