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精神分裂症不知道,25岁才考上本科,31岁硕士毕业和29岁本科毕业哪个更好嫁人?

曾几何时,光鲜亮丽的高档写字楼是很多高校毕业生无比向往的地方。年轻人满怀憧憬地幻想着,在宽敞的办公室,做着体面的工作,从此事业扶摇直上,人生平步青云······

可惜很多人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这两年上历经的激荡与阵痛,似乎比以往来得似乎更为猛烈一些。且看一组数据:

  • 全球知名公司员工平均年龄——

  • 思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约35岁

  • 英特尔员工平均年龄34岁

  • 微软员工的平均年龄约33岁

  • ebay员工平均年龄约32岁

  • 特斯拉员工的平均年龄约31岁

  • 亚马逊员工平均年龄31岁

  • 谷歌员工平均年龄30岁

  • 脸书员工平均年龄28岁

随着市场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中年危机”似乎成为职场人绕不过去的坎,而“35岁”更像是一个魔咒,让无数中年人为之折腰!

年龄歧视是职场公开的秘密

我接触过不少中年来访者,初入职场的时候,他们抱持着单纯而美好的想法:

只要我好好干,公司不会亏待我。升职加薪总有盼头。

可没想到,“好好”干了10年,盼了10年,却落了个被OUT的结局。他们想不通,也不敢想:自己付出10年青春的地方有朝一日竟然放弃了自己,前路漫漫,未来怎么办?

职场上,35岁就像是一个分水岭。耗尽“青春红利”的身体,在此时精力会快速下降,如果还做基础工作,势必会有被新人替代的危险;而向上走也未必轻松,一来是管理岗本身就稀少,加上一些公司不倾向于内部提拔,认为引进人才才是刺激公司发展的核心要素,以至于一些管理岗往往选择“空降”。这也反过来限制了一些员工的职业发展,因为内部晋升的路被中断。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企业,尤其是有些年头的企业,就像一台台运作许久的机器;而那些年长且无足轻重的员工,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就像是机体上冗余或生锈的零部件,需要及时更替。

业务升级,人才迭代;大浪淘沙,残酷但也合理。

可事实是,“裁员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对应着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家庭的人。一份赖以生存的工作,或许承载着养育整个家庭的重担!中年失业,对于绝大多数35+的职场人,都无疑是一场噩梦。

“我真的很有负罪感,但又不得不听从指令,不然走的人就是我。”

不久前,在一家大型集团担任人力资源经理的朋友R向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和很多行业类似,R所在的集团正在对35岁以上的员工进行裁员,作为人力资源经理R每天都要召开部门会议,安排与部署员工面谈与劝退工作。

看着那些曾和自己共事多年的老员工不得不面临出局的境遇,刚满30岁的R感到愧疚之余,也不免脊背发凉:

5年后,我会不会也以这种方式黯然离去?

“我每天都要和裁员名单里的员工面谈,我也知道很多人任劳任怨地做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奈何人才市场竞争太激烈,便宜好用的年轻人一抓一大把!加上受疫情影响,公司业务也有缩水,大环境对中年人真的很不友好。”

根据R的描述,据她的了解,近几年,有不少竞争对手公司都在进行规模或大或小的裁员,年龄歧视、大龄清退已是职场公开的秘密。

能力比年龄重要,规划比苦干重要

雷军有句名言: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脑海中不由得想起另一个词——时势造人。

35+的职场人,综合能力真的就一定比不上20出头的年轻人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想这也是许多深陷“中年危机”群体最大的困惑与不甘吧:仅以年龄论贡献,肤浅!

可现实偏偏就是这般短视且逐利。当时代的洪流汹涌而来,谁又有能力以一己之力阻挡?

认清事实、接受事实、利用事实,有选择地发展,有计划地实施。

30岁以后,不要贸然和年轻人比努力”了, 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在职场上有四两拨千斤能力的人,比日复一日贡献微末“苦劳”更能让人在企业长远立足。

如果说25岁-30岁这个阶段,主要用于深耕学习;那么从30岁开始,是时候有意识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超级问题”的解决专家,无论是:技术壁垒、资源壁垒、行业壁垒、甚至时间差信息差带来的壁垒······因为职场提升的质变,核心并不在于“更”,而在于“人无我有”。

建立属于自己的专业壁垒,越高越好;越高,就越不容易被冲破。 

2017年,领英与中国人民大学曾调查分析过中国14万的HR,并发布了《中国HR从业者职业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HR的工作中【与人沟通、谈判类工作】占35.9%,是HR最常从事的工作类型,其次是【文字、统计、报表等具体事务性工作】占27.5%,【制度设计与维护运行】占20.5%,占比最少的是关乎成长性的【战略思考与计划】15.8%。

看了这个时间分配表,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每天的工作中,具备思考性、成长性的仅有15.8%.

更多的HR,在实际工作中,忙着面试、与人沟通、做报表、做统计……一天过完,战略思考几乎为0。

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是:HR平均晋升至总监的时间约为7.97年,但HR群体中,50.2%的从业者为初级职员,17.2%为高级职员,26.9%为经理,总监及以上共占比6%左右。

金字塔式的职级分布,意味着:想往上爬不容易,僧多粥少;而“8年升职黄金期”更是无形的考核尺度。大多数HR忙忙碌碌工作几年,却仍是初级职员,最后不得不在焦虑中迎来“35岁魔咒”。

HR怎样才能有高效成长?

HR能力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中级、高级,区别在于:

主动发现业务问题,有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独特的行业眼光,能推测公司业务发展,制定公司人才战略规划,周期性人才盘点,复盘员工胜任力模型,提高组织效能。

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尤其是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它决定了个人是否能够走向更高更远的岗位,还是只能将职业生涯停留基础岗。

回想一下,身为HR,你的工作主要都用于处理哪些事情了?

你有他人无可替代的特质吗?你能够清楚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吗?

现在的你入行几年?是什么职位?目标是什么职位呢?

如果想寻求职业突破,HR必须尽快挤出时间让自己成长,告别低效式忙碌,开启高效人力资源管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明确方向的第一步!

  • 帮助HR探索自我,找到内在驱动力和价值感来源;

  • 发掘优势,找到优势能力和个人商业价值;

  • 构建策略,找到职业发展加速器和路线图;

  • 打开格局,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思路;

  • 链接人脉,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涯支持系统;

帮助学员完成自我探索,掌握简快咨询技法
收获解决自身和他人职业生涯发展问题的能力
实现由“职涯小白”到职业规划师的进阶之路
了解当代青少年特征,用生涯规划方法为孩子赋能
德瑞姆生涯规划初级班是依托国内外生涯教育经典理论,结合多年职业咨询经验和对中国职场特点趋势的研究,直击当下生涯发展的痛点,全面升级改版的标准化通用课程。
采用“3+1”课程形式
“3”天共24课时-基础课程,旨在通过传播生涯规划理念和生涯发展工具方法论,让学员通过学习专业的自我探索技术和简快咨询技法,收获解决自身和他人职业生涯发展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赢发展。
“1”天共8课时-青少年生涯辅导专题课程,旨在帮助家长、老师、咨询师了解当下时代的孩子特征,用生涯规划理念与方法为孩子提高学习动力赋能、助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如果你想解决职业发展困惑,通过课程你可以:
  • 探索自我,找到内在驱动力和价值感来源
  • 优势发掘,找到优势能力和个人商业价值
  • 构建策略,找到职业发展加速器和路线图
  • 打开格局,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思路
  • 链接人脉,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涯支持系统
2、如果你想赋能员工、提升组织效能,通过课程你可以:
  • 开展职涯培训,帮助员工树立规划意识,快速融入企业
  • 辅导员工发展,帮助员工看清组织中的职业发展机会
  • 做好员工关系,帮助员工清晰自我认知,降低流失率
  • 了解员工优势,更好搭建团队角色,提升团队整体绩效
  • 进行走心沟通,消除员工职业倦怠,激活个体赋能团队
3、如果你想成为职业生涯发展教练,通过课程你可以:
  • 学习国内外经典生涯发展理论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掌握一套简快生涯咨询技术与工具,开启自助助人的生涯咨询之旅
  • 用生涯技术系统盘点自己的经验阅历,开发斜杠人生
4、如果你想成为青少年生涯辅导咨询师,通过课程你可以:
  • 解当下时代的孩子特征,帮助青少年发展潜力优势
  • 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助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 用生涯规划的理念学习与孩子沟通,为孩子提高学习动力赋能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和课前课中课后全景培养的模式,让每一位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实现高效输出,快速输出,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课程中全部采用真实职场及青少年咨询案例,真实反映当下职场及青少年生涯咨询特点和趋势,具备很强的代入感和现实意义。
课前:报名后学员会获得价值998元的课前大礼包,包括专业版测评和教练问题和线上预习课程,带着测评报告和思考进入课堂。
课中:通过系统的理论+体验式活动+实用的生涯技术+实操工具箱,在自我探索中感受生涯规划的意义,掌握生涯规划理论和技术框架。
课后:进入生涯学习社群,获得长期成长支持;加入翻转课堂,用输出倒逼输入,加速知识吸收转化。每位学员还可获得价值市价1000元的个人职业咨询30分钟。
第一课:探索篇·自我生涯规划发展探索与评估
1、何为生涯规划?我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规划?
解读经典生涯发展、生涯规划理论知识
知识拓展:VUCA时代下,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我的生涯规划,该如何开始?
体验3+种生涯测评、2+种生涯探索技法,学会自我生涯盘点
输出成果:自我生涯规划报告(初级版)
第二课:理论/技法篇·生涯规划经典理论与简快技法
1、做生涯规划,我必需要了解的理论有哪些?
详解生涯规划必需掌握的10大理论
2、做生涯规划,我必要要掌握的技能有那些?
体验与掌握生涯规划的8大技法10种工具
输出成果:自我规划咨询报告(修改版)
第三课:应用篇·生涯规划技术在职场中的应用
1、如何帮助职场人处理职业发展困惑?
掌握生涯规划技术在招聘、激励等典型情境中的运用
案例拓展:一位低绩效工程师的故事
现场体验生涯咨询的过程,学习生涯咨询流程,掌握生涯咨询的基本技能
2、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生涯规划师?
学习生涯规格师的胜任能力模型、了解行业发展及自我成长之路
第四课:应用篇·青少年(12-17岁)生涯规划专题
1、常见的青少年生涯问题有哪些?
通过案例与现场学员问题解读当代青少年心理特征及生涯发展问题
2、如何成为一名青少年生涯咨询师
掌握青少年生涯咨询师的工作重点及工作技能
模块一:探索篇,自我生涯规划发展
(一)探索活动导入:自我职业生涯整理与盘点
技法:生命线技术,职业发展地图
(二)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职业,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
(三)VUCA时代,职业世界的特点及趋势
(四)生涯规划发展简史
【本模块现场输出成果】自我规划咨询报告(初版) 
模块二:理论/技法篇·生涯规划经典理论与简快技法
(一) 生涯设计理论/技法
1. 理论一:职业兴趣理论
2. 理论二:荣格心理类型理论
3. 理论三:职业锚理论
4. 理论四:人生设计理论
5. 技法一:生命线技术
6. 技法二:成就事件法
7. 技法三:影响事件法
8. 技法四:价值观澄清
工具:MBTI, SDS,WVI,职业锚,职业价值观卡,职业兴趣卡,能力卡片,职业满意度问卷,职业动机卡
(二) 生涯发展理论/技法
1. 理论五:舒伯生涯发展阶段论
2. 理论六:萨维克斯建构理论
4. 理论八:组织生涯共赢模型
5. 技法五:内外生涯法
(三) 生涯平衡理论/技法
1. 理论九:生涯彩虹理论
2. 技法七:生涯平衡技术
(四) 生涯决策理论/技法
1. 理论十:生涯决策理论
【本模块现场输出成果】
1.十大理论,八大技法,一个工具箱
2.自我规划咨询报告(修改版)
模块三:应用篇·生涯规划技术在职场中的应用
(一) 生涯规划理论和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范围和内容
(二) 生涯规划技术的两个典型应用情境:招聘,激励
案例研讨:一位低绩效工程师的故事
(三) 职场人常见职业发展困惑及应对之策
(四) 小组任务:生涯规划技术在实操中的应用
【本模块现场输出成果】针对学员带来的实际应用任务,产出落地性方案
模块四:成长篇·生涯规划师的进阶之路
(一) 生涯规划师的胜任能力模型
(二) 生涯规划师的进阶成长之路
(三) 生涯规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模块五:青少年(12-17岁)生涯规划专题 
(一)国家对青少年助长的有关政策
(二)青少年发展和生涯规划
(三)青少年生涯咨询师的工作重点
}

精选 双相情感障碍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康复案例1

我躁郁症(双向情感障碍)15年,反复数次,并有家族遗传基础。曾自杀数次未遂。有一次抗抑郁药引发的中度躁狂发作被强迫送入医院治疗2月,后有数次抑郁和抑郁后的轻躁狂发作,流程是抑郁-恢复-长短不等的正常间歇期或轻躁狂(不太好分辨)-下一次抑郁,属于典型的躁郁症第二型(重抑郁、轻躁狂;而相反的为第一型)。近年发作较规律,每年3月和/或11月底有1-2次抑郁发作,持续三个月-半年,目前是又一次冬季抑郁的恢复期。但总的来说,躁狂一次比一次轻,几乎无法和正常分辨;抑郁也能自控一些了。所有西药、中药、电休克、心理治疗我几乎都尝试过。因病程长,体会也较多,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1. 心理上接受这病,把自己定位为残疾人,放低要求,只要能好好活着就不错。首先保证活着,病不复发,减少对大脑的破坏,然后才能做更多的事情。不要跟正常人比,不要追求世俗的成功,没意义。跟以前的自己比更有意义。我们做到少犯病、能做点有价值的事就是成功。并且,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自身的成长就是自身的成功。所以我们不一定非要屈从于世俗大众的成功标准(名利等等),而是要努力追求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也就是成长了。2. 一定要坚持吃锂盐、丙戊酸钠等情绪稳定剂,副作用会随着长期吃药而减少。但记着要定期做血锂浓度检查,避免中毒。我病程中有次数年在很重的环境心理刺激下也未发病,用药是每天一片氯丙咪嗪、两片碳酸锂,另加安坦对抗手抖、心得安对抗心悸。我可能要终生服药,以前不接受,总觉得服药就低人一等了似的,于是好了就停,结果总是反复,后来有位医生说“既然糖尿病人、心脏病人都要终生吃药,那你为什么接受不了呢?”,就是这个道理呀,把自己比作糖尿病人吧。抑郁发作严重时可适当加用抗抑郁药,但好转时一定要及时停,以免加速向躁狂的转变。中药可以吃来辅助调节身体,但作用毕竟不确定,不可因此不吃西药。3. 药物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药物只能改善症状,治标不治本,而挖掘自己犯病的人格基础、努力改变性格中的不利因素、纠正病态思维方式才能断根。具体有森田、认知、行为疗法等都有效,当然急性期还是要吃药控制,恢复期再辅以心理治疗。森田中的“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和“外表正常,内心健康”,带着症状做该做的事,很有效。对症状越躲就越重,直面它、不理它反而会减轻。对抑郁的根本控制,要从人生观、价值观和性格的改造入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4. 运动对抑郁很有效。实在不想出门时就买个跑步机在家里,能流汗最好。5. 抑郁时强迫自己做一点点事,哪怕只是打理下自己的清洁、洗澡洗头发、叠被子、洗碗、扫地、写篇日记、散散步也会减轻无能感,渐渐就能做更多的事。6. 养一只可爱的宠物对改善抑郁很有好处,能减轻孤独感,为照顾宠物的需要也能强迫自己做事。当然前提是要喜欢小动物,有爱心。7. 去教堂。不一定要信服教义,但基督教有很多人生哲理,能让人心境平和,教堂的环境也很能使人放松。在抑郁中,哪怕一丁点宁静快乐的感觉也是我们要努力去追求的,积少成多就能有效果。8. 睡眠剥夺能暂时改善抑郁症状。因为引起抑郁的物质是在睡眠中特别后半夜释放的,所以睡眠能加重抑郁,少睡或不睡能减轻之(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刚睡醒时抑郁程度最重)。当抑郁症状很重无法摆脱时,可尝试一至二个整晚或后半夜不睡觉,能暂时改善一下也好。9. 自杀观念很重、无法摆脱时做一下无抽搐电休克,对打消自杀观念有奇效。我做过多次,除了一过性失忆(我的失忆只维持几小时)外没其他副作用。只要不想死了,事情就好办得多。如确实觉得对记忆力有影响,可以做高压氧治疗来恢复脑力。10. 除了家人、医生、心理热线、病友和少数善良有同情心可信任的朋友外,不要轻易对外人说自己的病。多数人不能理解,反而对自己不利。11. 一定要坚持工作,尽可能融入社会。现在工作很不好找,我抑郁时曾因工作能力下降而放弃了很好的工作,好转后又后悔莫及,又成为下次抑郁的诱因。不要轻易辞职,不能坚持时先请假,就说是头疼;再不行就试着告诉领导实情,只说工作压力大引起神经衰弱、顽固失眠,有水平的领导即使不理解也会给假的。然后抓紧时间治疗,尽早重返岗位。如果工作压力太大,请领导支持,调到较轻松的岗位(当然如果自己能力确实不胜任现工作,也无法调岗,还是先辞职治疗,等康复后另外找一份轻松点的工作为好)。压力不大的工作本身就是治疗,能强迫自己和正常人在一起,分散抑郁思维。闲散在家只会加重病情。12. 孤独和闲散使抑郁永存。恢复期要强迫自己和正常人在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能受到感染,渐渐改变病态的思维方式。不要只和病友打交道,会互相影响、传染。13. 努力加强自我控制,尽量保持中庸。话多、感觉极好时提醒自己是否躁狂,收敛一下言行;该到躁狂周期时提醒自己少说话少动作;抑郁时尽量控制心情不要一低再低,想尽办法找快乐。特别是,在病中(无论抑郁或躁狂)尽量不要单独做大的决定,比如调动工作、结婚离婚等,多和自己信任的人商量,以免后悔。14. 少想,多做。很多问题是想不清楚的,一味想太多只会出问题。很多感悟会在行动中自然产生。15. 抑郁本身也会自我强化,因为病人能得到他人更多的呵护,减轻压力。所以不要时刻想着自己是病人,躲在病上,以病为借口逃避可以做到的事。要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它。16. 感情方面放低要求。结婚要慎重,因为疾病的反复发作不但影响配偶,也影响子女。何况抑郁患者一般对配偶感情较少而依赖较多。要孩子更要慎重,双相的遗传因素相对比较重,不要为自己一时的快乐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实在孤独,可以领养一个孤儿,同时也做了善事。感情生活不是生活的全部,真正不求利益的纯粹的爱情现在已很稀有了,关键是自立、自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要自己好了,何愁没有爱自己的人? 还在服药的朋友最好不要谈恋爱,因为恋爱就是感情波动的过程,对我们情感障碍的病人很不利。等病情稳定3-5年后再考虑,否则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再说,即使单身一辈子又如何?婚姻不等于成功和快乐。17. 无论自己多失败、多悲惨,也要无条件地爱自己、尊重自己,避免自毁、自虐、自弃。只有爱自己,别人才可能爱你。无论如何也相信未来,抱有希望! 天助自助者,只要自强、自救、永不放弃,上帝不会对我们的努力视而不见的! 有时用点阿Q精神,自我解嘲——上帝这样安排也很好啊,我们能经历别人经历不到的体验,有几个不同的自己,人生比别人丰富几倍,也很幸运呢?我们以往失败的人生没有关系,那是上帝给我们的考验,只有自暴自弃才是彻底的失败!当走过那些艰难的日子一次次重新站立起来时,我们会为自己的坚强而骄傲,这就是我们活着的价值之一。没有走到人生的终点,谁也不能把我们定位为失败和无价值!30岁一无所有又如何?40岁又如何?我们本就和常人不同,何必用常人的价值观苛求自己?何必要求常人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我们有缺憾的人生,自有它独特的美感!各位朋友,请记住,任何时候都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下”,情况就会有转机。让我们共勉,永不放弃,像电影《美丽心灵》的主人公原型纳什(自幼患先天性精神分裂症严重幻听服药无效,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学会与幻听共存,成为美国著名大学教授并获得诺贝尔数学奖)一样,与病魔搏斗一生,走出我们独特的精彩,为后人留下一份不败的传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自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