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能用易考在线出卷吗?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精选7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考试成绩分析总结(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1

  1、突出考查数学主干知识

  考试长度、题型比例配置与《考试说明》一致,全卷重点考查中学数学主干知识和方法;侧重于中学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侧重于知识交汇点的考查。

  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内容,如复数、旋转体、简易逻辑考试都有所考查。在全面考查的前提下,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导数、圆锥曲线、概率统计等仍然是支撑整份考试的主体内容,尤其是解答题,涉及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明确了中学数学的教学方向和考生的学习方向。

  2、适度综合考查,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本次数学考试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很多题目是由多个知识点构成的,这有利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区分度,在适当的规划和难度控制下,效果明显。通过考查知识的交汇点,对考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这和当前课改的教学要求、中学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二、重点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通性通法

  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考查通性通法,避免偏题、怪题,适当控制运算量,加大思考量,在大题中,每个题的难度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学生入口容易,但是又不能无障碍的获得全分;整个大题也是按照这样的梯度设计的,前面的题容易,难度慢慢上升,使学生慢慢适应考题的难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最大的潜能,不至于使学生一见到题目就懵,本来会的也做不出来的尴尬境地,从方法上,则重点考查通性通法。

  注重考查数学的各种思想和能力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变换的思想、充分体现,挖掘考生的各项数学能力、体现宽口径,多角度的命题思路。

  我校文科7个班,参加考试的有180人左右,总体平均分为57、62分;100分以上的有11个,对我校学生的难度有点大、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基本功不扎实。

  3、表述不清楚,省略了必要的步骤。

  4、做题马虎,潦草。

  5、拘泥成法,思路不够开阔。

  6、运算能力尚待提高。

  四、对下一步复习的建议

  1、狠抓基础,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虽然我省率先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高考改革需要一个稳定过渡的过程。高考命题总是试图在形式与内容的改革创新和相对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点,因此,每年试题的框架主体都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零点、图象性质及变换;三角函数及其图象的基本性质;向量的基本运算;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数列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空间图形的识别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包括面积、体积和理科的夹角和距离);古典概型的方法;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散点图、茎叶图、直方图、回归直线方程、方差、标准差)等。

  “双基”也是与时俱进的。新的“双基”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一是和“图”有关的内容.如:三视图、统计图、程序框图、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变换、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二是与“函数”有关的内容,如函数的性质及围绕研究函数性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导数、数列、解析几何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方法、变换的思想方法;三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如统计与概率、线性规划等相关的应用问题。

  2、通法为主,变法为辅,培养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要求与以前有不同,必然要反映在命题中。特别应注意新增加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前者与统计有关,后者与应用问题有关。另外,“推理论证能力”有别于先前四大能力之一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是演绎推理,“合情推理”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

  通法之外,其他的方法也是处理问题的一个方面,虽然是次要的,也应该有所体现,例如理科(21),证明不等式时,作为通法,利用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导数,只能证明当n为偶数时,对于n为奇数的情形,则需要通过放缩不等式的方法来处理,这是通法之外的一个不等式的重要的证明方法。

  3重视语言,提高素养

  数学素养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其数学语言掌握和运用的程度的差异。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就是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经过高中(包括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具备初步的数学语言理解、转化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人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的基本标志。

  尤其是当前高考考试形式主要考查的是书面表达能力。考试能否得分,不唯你会做,重要的是你要准确的表达出来,卷面上的文字表述务必正确、简洁;文字书写力求工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述(包括作图)能力的培养,以求达到数学语言运用的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2

  1、考试结构、范围、难易度:

  全卷共26题,满分100分。客观性试题48题,主观性试题2题,分值52分。考试范围是高一必修《政治生活》第一至三课的内容,考试总体来说难易适中,考试面向全体学生。

  2、分值的分布情况

  (1)选择题:第一课1-9小题,18分,第二课10――19小题,20分,第三课20――25小题,12分

  (2)非选择题:第一课28(2)题3分,第二课26题、28(1)题共21分,第三课27题、29题共26分

  1、选择题的特点:从总体上看,符合现在的高一学生的实际。选择题5、6、8、9、11、12、15、17、18、19、21、22、24小题考察的是知识的运用能力。第1、2、3、4、7、10、13、16、23小题考察的是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识记和理解能力。

  2、非选择题部分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1)重基础知识。考试中有很多属于识记的内容,只要对教材知识有比较扎实的把握,就可以得分。如:25题上述材料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25(1)题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还有哪些?25(2)题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2)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哲学原理的应用。如:25(2)题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该题既考察了学生对基本原理掌握状况,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3)突出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考查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6题,特别是26题第二问,要求比较高,需要综合性的思维能力,需要对教材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把握。

  三、成绩统计分析及其存在问题

  (一)成绩统计分析

  本次月考均分为56.4分,其中选择题均分为36.4分:非选择题均分为20分。

  1、选择题抽样得分率

  1、基础知识不扎实。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因此,答题时只能就是论事,就题目所给的材料“论”材料,缺少理论分析,缺少知识理解。或者观点就是错误的,或者将哲学观点列上一些,毫无针对性,或者大抄试题材料。凡此种种,都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2、审题能力不强。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材料读得不仔细,不能从情境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3、解题不规范,逻辑性不强。政治试题回答应当规范,一般要求紧扣题意,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用政治语言要点式回答。但有的考生答题时不分要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层次性;有的考生答题不够全面,只考虑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缺乏逻辑性。有的考生答题过于口语化,重复性语言可有可无的语言过多,不懂得用政治术语简明扼要地回答。

  1、强化和巩固基础知识,在夯实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要注意重点讲评典型试题,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启迪学生思维。

  2、关注热点,抓住教材与现实问题结合点。高考试题,与社会重热点问题的联系紧密,因此,在完成对教材基础知识整理后应结合现实问题进行专题训练,要抓住当前党和国家关注的,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影响较大的重要事件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3、提高解题能力,学会和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学会破题,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明确试题的“立意”,找准解答的方向,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准确把握试题中心的设问,带着问题去仔细阅读题材中所给的材料。在评讲试题过程中,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必须清楚展示答案的推导过程和生成思路,然后作总结,从而逐步提高考生解题能力。

  4、加强答题规范化训练。学生答卷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是习惯差,这就要求必须强化平时训练,长期坚持严格要求。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3

  所谓考后考试分析,是指考试后订正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分析考试的收获以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然后归类,逐一进行对照并制订出自我提高的措施与方法。所以,考试分析要讲究以下四个策略:

  1、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了。

  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

  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3、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是口头表达,最好书面表达。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考后考试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考试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

  4、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属现象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归因分析和对策分析。三种分析逐层递进:现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样”,归因分析回答“为什么”,对策分析回答“怎么办”。对此,学生要首先做到心中有数,下面将做详细探讨。

  考后考试分析,学生要牢记九字诀:马上写,及时析,经常翻。

  马上写:首先,学生把做错的题重新抄一遍,然后请教老师或同学,详细写出正确过程和答案,主观性试题还应根据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补充齐全。

  及时析:及时写出对考试的分析内容,包含以下两步:

  ①综合评价,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存在失误?

  ②在纠正错题的基础上,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错误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有误,或理解不广、不深、不透;二是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未能掌握,或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三是表现在答题时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如遇到复杂些的论述题,便产生恐惧心理等,从而造成失误。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学生应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点及原理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真正弄懂弄通,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学生应要求自己务必掌握住某一题型的答题要领。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答题思路和方法,但关键是对某一特定试题具体作答的“个性”和“特殊性”,只有细心体会,才会有所感悟和提高。如果是第三种原因,学生应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努力克服不良心态,在答题时做到从容不迫、沉着冷静。

  经常翻:考试自我分析写完后,和考试粘贴在一起,要注意保存。积累多了,可以装订成册。千万不要束之高阁,要经常翻阅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培养能力,掌握规律的目的。

  通过考后考试分析,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收获:

  1、知识上的查漏补缺

  所谓查漏补缺,就是找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充完善,让知识的吸收全面化、系统化、有效化。在考试分析过程中,通过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对比,学生要重点找到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而巩固这些知识点,除了复习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做好对知识的精细加工,做到举一反三。有效巩固薄弱知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英语学科可以制作单词卡片,然后将考试中拼错的单词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随时复习,提高记忆效率。还可以建立各个学科的“错题本”,尤其是较弱的学科。“错题本”不仅可以汇总错题,还可以将老师讲过的一些典型的、思路巧妙的、对自己有所启发、让自己有所领悟的例题整理上去,但要记住,平时要及时整理和总结,多看、多思、多问。这样可以快速弥补知识上的漏洞。一本或数本“错题本”记满以后,可以再重新整理,自己会做的可以删去,不会做的可以保留,如此反复,直至完全掌握。

  2、注重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调整

  考试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在检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和与应试能力的强弱。学生在考试中往往集中暴露粗心、做题方法不对、不会审题、检查不细等方面的不足,弥补这些不足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学生要端正考试的态度,不能只关注分数,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逐步培养自己的应试能力。要把考试当成检验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一次机遇。比如,学生平时学习不够踏实认真,容易浮躁,考试时看到自己会做的题目就沾沾自喜,容易掉以轻心,最终失分。这个问题反映出学生学习习惯与态度不好,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需要在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个优秀的学生要具备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与复习;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积极融入课堂学习,并做好笔记;多动脑,勤动手;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独立完成作业并经常反思。而培养这些好习惯,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逐渐培养自己对各个学科的兴趣。

  ②心里要清楚什么是好习惯。

  ③坚持不懈地强化训练,让自己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

  3、分析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是否成正比

  一般来说,只要平时学习努力,做到考前认真复习,都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也有例外:有的同学分数不低,但很有可能是靠投机取巧或吃老本得到的分数;有的同学学习明显比前期努力了,但还是没有考好,这时也不要灰心,而要继续努力,慢慢储备知识,做到厚积薄发。所以,如果考了高分,不要只是一味高兴,而应和自己的努力情况对比,找老师点评考试,弄清楚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这样,可以让自己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下去。

  学习如同长跑,贵在持之以恒。长跑是耐力的比拼,开始跑在前头的,未必能笑到最后,一开始落在后边的,最终不一定是失败者。

  4、正确对比,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最简单的是纵向比较,就是拿本次考试的成绩与上次考试的成绩对照,看是否比上次有进步。不仅从总成绩上比,更要比到细处,具体到每科,细化到每科的知识点。如语文考试,上一次“基础知识与运用”失分较多,这次通过努力失分减少了,这就是一种进步。

  另一种是横向比较,即拿自己的成绩跟班、年级各档次分数线比。举例来说,语文、数学满分150,而自己语文考110分,数学考98分,哪一科考得好?不好判断,因为没有参照物。这时可以把各档次分数线作为参照,通过对比,帮助自己找到相对处弱势的学科,及时补救,预防偏科。

  对比,既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也要发现自己的亮点,及时给自己打气,这样才会有信心和勇气继续进步。所以,进行考试分析时,一定要把亮点找出来,要把进步找出来,要把劲头找出来,把考试当成学习的助推器,让自己更加优秀。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4

  本学期八年语文期末试卷分为三个部分:一、基础(20分);二、阅读(40分);三、作文(40分),满分为100分。试卷难度适中,考查目标明确,既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也重视语文材料的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和对文学作品的初步鉴赏。从评卷情况来看,总体成绩比较理想,及格率比较高,优良率有所提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的思维与审题不够严密,影响了优良率的提高,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部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对知识积累不够重视。例如:一、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本题是纯粹记忆性题目,得分率虽然较高,但把“沉鳞竞跃”中的“竞”写成“竟”的大有人在,这道题满分率只有78%。一、3、给下面的拼音写上汉字。第3题的答案,很多人把“愧怍”写成“愧作”。另外学生书写情况也比较潦草。

  2、阅读理解部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例如:二、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很多同学回答时只是原封不动地写上导语的第一句话,而没有结合整篇材料进行概括。二、17、请写出两个反映物候现象的成语。有些同学根本答不上来,可见其学了理论不会联系实际。二、21、从倒数第三段的画线句子中,你能看到“儿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列出两点,并分别做简要分析。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出儿子的性格特点,但要他作简要的分析,就无从答起了。

  3、写作部分,绝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审题,围绕“最好的礼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但作文取材面窄,有些材料雷同,陈旧,整体习作中,材料缺乏新意与时代感,反映出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小,思维习惯单一。还有在写作中,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的不规范运用、书写马虎的现象不乏其人,因此高质量的作文较少,大多数作文得分在70―78%之间,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1、潜心钻研《课标》与《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重视从《课标》理论探究到操作策略的转变。

  2、抓实抓好双基,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彰显语文的工具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书写,保持卷面整洁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走进文本阅读的习惯等。

  4、夯实文言基础,以课本文言文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正确理解文言句子意思的能力。

  5、实现习作教学生活化。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之路,在作文内容上下大力气,从而做到习作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鼓励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本套试卷命题难易适中,题量适宜,能紧扣本阶段所学内容。如果试题题型能与广东省中考语文题型相接轨会更好,这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更有启发性。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5

  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半期已过,现就这次期中考试的班级情况和两个月以来班级管理、班级状况总结一下。

  一、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这次考试从学科来看,三大课语、数、英处于年级前列,四门小课头政、史、生、地整体成绩一般,相对而言历史较弱。其中英、史、生、地都出现低分现象,数、政、生、地都有满分,语文有两人上了90分。

  从班级总体成绩来看,平均分在90分以上有12人,平均分在80分以上有33人,班级平均分为505分,这三项指标也位于年级中游;但特优生处于劣势,其中整个年级800分以上有10人,九班无一人。

  从以上述来看,班上整体成绩位于年级中游,但尖子生不突出,在年级中没有一席之地,培优转差要加大力度。

  八年级是初中的关键年级,是增强学生的`初中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最佳时期。在班级管理中,我紧紧围绕这三方面作以下工作。

  1、以制度约束人,以考核激励人。

  开学不久,我就通过民主推荐和选举产生班委会,在班委会的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了班规,规范了自习纪律、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纪律和作业要求,制定值日生职责。为了保证制度的落实,又通过民主选举产生10位纪律监察员,分5组负责管理班上纪律,处理违纪事件,并作翔实记载,作为考核每位学生行为的依据,一星期一汇总,评比出行为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对于记录次数过多的学生要书面检讨。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规范学生的行为,课间疯狂打闹基本杜绝,课堂纪律越来越好,仔细能够安静下来自觉完成作业。

  2、开好“两会”,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班会是师生、生生互相交流的了解的好机会,每次班会我不是一言堂,而是围绕主题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刚开学时,我以为主题开了一次班会,在之前我让学生做好准备发言稿来介绍自己,开办班会时,要求每位学生发言不超过一分钟,结果个个同学都脱稿发言,不管好坏,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张爱珍老师听说会也来参加这个班会,在总结性发言时,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次班会有助于师生尽快得到了解,使新进来的学生很快融入班集体中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家长会是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学生互相交流的了解的好机会。在十月初,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老师的提议,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八年级特点和现阶段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于如何与老师、孩子进行沟通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如何监督学生的家庭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这次家长会,使学生的家庭作业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良好的班风的形成。这次家长开后,很多家长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情况,有的家长每次都在孩子的作业本签字。班会和家长会只是一个载体,通过举办这些形式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对学生起着潜默移化作用,比一味训斥、说教更有说服力。

  3、及时与学科老师沟通,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经常征求任课老师意见,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任课老师也主动对班级管理提出宝贵的意见。老师们对班级管理很有经验,给班级管理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对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应准备一个与家长的沟通的联系簿,将学生的表现及时与家长汇报。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作业质量不好时,及时建议召开家长会。李岚老师当发现早自习让学生打扫卫生对自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及时建议将打扫卫生的时间移到早读后;当发现课堂上有几个学生喜欢凑在一起讲话时,及时建议将这几个学生调开;李老师还建议将中午学生到校后的这一段时间利用起来背诵英语单词。任课老师的这些好的建议我及时采纳,中午到校后我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坐到讲台上监督同学识记英语单词。由于小课头需要记忆的内容,平时忙于上课,很少有时间来背诵所学的知识,所以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星期,我安排学生利用三个时间段来复习四个小课头。从考试的结果来看,确有成效。

  当然,在班级的管理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不足,比如跟班不太及时,班级的卫生区的打扫督促不力,与学生交心不多等,这些都是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改进的地方。

  三、班级学生现状与对策

  由于这次运动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加上在这次期中考试班级也取得好成绩,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自豪感,所以就目前来看,班风、学风是很好的。但这种势头是否持续多久,是值得思考的和努力的。同时,这种良好的局面背后也隐藏一些隐患。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水平可分为四类:

  1学习基础很好又具有一定的资质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进取精神,而这些学学生是以后所谓“特优生”,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有特优生的潜质,而无特优生的素质。她们是:xxx、xxx、xxx。对这些学生要严格要求、施加压力、确定高目标。

  2学习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进取精神,但潜质不很优秀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重在能力的培养,由于这些学生往往自觉性较强,但有畏难心理,所以要求他们多做些难题,养成主动问问题的习惯。

  3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目前学习成绩不很突出,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还有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这类学生要教以学法,多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重在督促、检查,施加压力,限时限量完成学习任务。

  4这一类学生就是所谓的“学困生”和“双差生”。对“学困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讽刺、多督促、多辅导,决不能放弃不管。对“双差生”,经常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

  虽然这次期中考试取得好的成绩,但成绩的取得主要是靠老师督导得力,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并不是很强。这样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很累。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所以在这目前好的势头下,要因势利导,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友爱、奋力拼搏、不怕吃苦、勇夺第一”的精神,让全班共同进步。具体措施如下:

  (1)让学生自愿结成“一帮一”对子,组成互助学习小组,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共同取得进步。

  (2)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自己对课堂、课间、作业、值日提出具体的要求。

  (3)举行一次学法交流会,促成每个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6

  20xx―20xx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考已经结束,现就这次考试的班级情况和近一个月以来班级管理、班级状况总结一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目前有48位学生,其中女生13位,男生35位。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绝大多数同学比较自觉,学生个人与集体荣誉感较强。一直在年级前十名的:易惠雄林焱。除这两人外曾经进入年级前十名的有杨耀航丁宇龙叶婉罗帅。作为第二梯队(有可能进入前10)的有黄楚汪畅刘欣王紫君范新朋冯亮祁高翔万梦蝶王康杨思文。历次考试都没进入学校重点线的有杨松冯中胡灿李洋。

  二、考试成绩整体分析:

  这次考试本班进入年级前10名有3人,前20名有10人,前30名有14人前161名有38人。与上学期期末相比本班有23人进步,24人退步,持平1人。其中进步较大的学生有周晨(115)雷亮(112)张开(108)汪畅(80)陈筱(68)。人平总分(557.2分)、前20名、过线人数在实验班中处于领先。优势学科有语文与英语。

  1、总分成绩不拔尖,班级第1名林焱在年级里排名只占第5。

  2、未能完成重点线目标(目标40)还差2人。

  3、不少同学存在薄弱学科。

  4、中间层实力较为雄厚,但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稳定,基础不牢固,容易在考试中失分。

  5、课堂气氛和课后讨论不够热烈,学生自主学习效益不高,缺乏方法指导。

  1、继续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做法,以学习为中心,同时抓好班级、宿舍日常纪律、内务两个基本工作,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细心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相信生活中注重细节,潜移默化中学习也会更加细心,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失分。

  2、肯定学生在前段时间所作的努力,同时做好周测总结,以鼓励为主,个别指导。与各科任老师共商对策,进行临界生辅导工作以及考试策略指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及时找学生谈心,稳定学生情绪。

  3、鼓励学生循序渐进,紧跟老师上课的进度的同时及时做好阶段复习工作。

  4、让学生做好段考反思工作,强调建立错题集的必要性。

  5、充分利用班会课这个主阵地,多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给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利用班级寝室评比及班内荣誉台等方式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荣誉感,进一步促进学习。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7

  20xx―20xx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现就这次考试的班级情况和近一个月以来班级管理、班级状况总结一下。

  一、考试成绩整体分析:

  这次考试本班进入年级前70名有1人,前180名有19人,较上次考试前180名人数略有下降,其中进步较大的学生有刘明鑫(59)史亚珂(103)等。

  1、尖子生培养工作效果不好,几次考试级段前70名几乎没有人,本次有一人还是复读生。不少同学存在双薄弱学科(曹聪孙明月的数学和地理,陈雅君赵康的英语和政治)

  2、踩线生重视程度不够,考前备考效果较差。

  3、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不高,读背时间利用不充分。

  1、继续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做法,以学习为中心,同时抓好班级、宿舍日常纪律、内务两个基本工作,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细心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肯定学生在前段时间所作的努力,同时做好月考总结,以鼓励为主,个别指导。

  3、与各科任老师共商对策,进行踩线生的辅导工作以及考试策略指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及时找学生谈心,稳定学生情绪。加强与各位课任老师的沟通联系,尽量减少偏科现象,特别要做好学生的薄弱学科的提高工作,从而增加总分的高分层同学。

  4、鼓励学生循序渐进,紧跟老师上课的进度的同时及时做好阶段复习工作。

  5、让学生做好月考反思工作,强调建立错题集的必要性。

  6、利用班级小组评比及班内荣誉簿等方式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荣誉感,进一步促进学习。

  7、结合学科和班主任优势,对读背性质的科目进行必要的默写与抽查,强化对平时知识的巩固,把零碎时间利用好,提高学生的文综成绩,带动总体成绩的提升。

  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突破口定为进班即学的检查和读背效果的检测,提高学生充分利用小时间的意识,养成有计划学习的习惯。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精选7篇)】相关文章:

}

考试答题,影响最关键的就是答案的正确性。但是很多同学在考试后却依然会有意见:自己答案正确却没拿到满分!是阅卷的不公正吗?当然不是。

很多时候,是你忽略了答题的规范性。越是大型的考试对答题的要求就越严格,重大考试中的“不标准答题”会直接造成非知识性失分,很可惜!高考答题尤其如此。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高考各科答题规范的考前指引。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高中的各种考试中,大家都要有意识地“规范”起来哦!

(注意:如需详细版九大学科考场临考策略及答题模板,请咨询各省服务商获取)

1. 沉着迎战,调成数学思维模式

考前正向心理建设,会事半功倍。高考数学一般在下午三点到五点进行,可以安排高考前一周在该时段进行数学练习,便于进入考场后大脑及时调整数学思维模式。进入考场后,坐定未拿到试卷前,可闭目养神,稳定情绪,增强信心,减轻压力,可思索一些数学公式或者简单题将大脑调整为数学模式;

2. 通览全卷,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拿到试卷还不能动笔的情况下,可通览全卷,了解试卷大致题型,基本掌握试卷难易,可适当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熟后生的顺序合理分配时间。即先做简单题,一般试卷的排布就是按照题型由易到难;先做小题,选择填空题计算大的问题可采用“小题小做”方式,即代特殊值、将选项作为条件验证等方式进行;先做熟悉的题目,在拿下熟题后会使思维流程,信心倍增;当时间不够的情况要先做高分题,将条件写成数学式子,再结合这些条件得出相应结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3. 两“慢”两“快”,确保运算一步到位

做题的时候,读题要“慢”,思维要“快”;运算要“慢”,书写要“快”;数学问题,一定要理清脉络,明确问题考查的方向,因此审题务必到位;由于数学考试时间总是很紧张,因此明确方向后,思路方法都是成竹在胸的,要快速解题。数学问题,运算是关键。尤其是复杂问题,一些简单的计算都会容易出错,关键步骤,宁慢勿快,力求一步到位。如果速度与准确度不能并存时,必须舍快求对。另外,建议清晰草稿纸,写上题号,万一发现错误,可以往前推演,以免重复计算。

4. 规范书写,确保步骤不丢分

首先必须仔细填涂,数学考试填涂题不多,务必确保填涂清晰,填的是自己想要的答案。

填空题答题必须看清题目要求,规范格式,例如函数解析式的书写格式、集合的书写格式等等。解答题答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阅卷老师看对不看错。答题过程中不要漏关键性步骤,这样会错失一些正确点的得分;

(2)证明问题重过程,求值问题重结果。证明问题要按照判断定理写明每一个理由依据,求值问题必要要重视计算,可适当多写一些计算结论,尽可能多得分;

(3)重思想,轻细节,各小问独立给分。书写过程中要将思考的方法写清楚。例如立体几何使用坐标法要写明如何建立坐标系,坐标系的正确建立非常重要;如果第一小问完成不了,可以继续做第二小题。

(一)相信自己,我能行!

积极地自我暗示:我能行!我都准备好了!我有很多优势!考试时的状态就是我最佳的状态!难题面前人人平等,自己觉得难,别人也肯定不会觉得容易!考前各种难题都做过了,高考绝对不比平时更难!

(二)利用好考前 5 分钟

考前5分钟,分发试卷。从浙江卷来看,考生答题时间非常紧张,我们建议考生先阅读续写文本,争取抢先看一遍,这样你可以比其他考生多出约 5 分钟左右。听力试题内容等试音时间开始再看也来得及。但对于老高考省区,没有读后续写的考生,可先看听力内容(因播放听力是一次性,即时性,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且是第一部分,所以它很关键,会影响做后面笔试部分的心理状态)。

(三)合理分配时间,稳中求快

时间就是分数,时间就是前途。听力考试结束后,做到放平心态,可自行调整做题顺序,把自己会的题目先做完,都做好,你的考试就成功了。有时间的话,确保前面做的没问题的情况下,逐个思考剩下的题目。

心理学表明,考生在接触试题时,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对新事物反应灵敏,容易迅速做出恰当的判断。因此,不要轻易改动第一次做出的选择。没有充分、足够的理由不要推翻第一次的选择。建议考生第一次答题时,对于没有把握的试题答案应该用铅笔做一个标记“?”,以示区别。

1. 有没有遗漏或没有做完的题目。

2. 答题卡上有无漏涂、错涂的现象。

3. 复查自己没有把握、有疑问的地方,尤其是标记有“?”的地方。

4. 检查试卷和答题卡上是否有与答案不相干的文字或符号。

5. 复检写作部分前三句与后三句有没有语法错误。

最后,希望各位考生都能够在考场上超常发挥!出的题都会!做的题都对!

进入考场,入座完毕,语文学科知识的存储量已基本确定。那么在已有知识掌握的前提下,考试心态如何则关乎着能否将知识利用最优化、高考分数最大化。

问题:考试时,有些考生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

正确做法:拿到试题,大致浏览,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着急,看清题设,挖掘信息;根据条件,设计先后,解题有顺,顺利得分。

问题:一接触到试题,好像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

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问题: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

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问题: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既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

正确做法: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个大西瓜。

问题: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

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认定“我难他们也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况且,一份试卷,自然“允许”局部失分,这是必然的。

问题: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

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尤其是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要特别谨慎,不要为图快而简单地将“经验”套用上去,宁可当作“陌生”题目来看待,细致加以处理。注重与“经验”过的题目的细微区别。

总之,要学会心理自我调试,相信自己的能力,付出总有回报;不奢求在最后练石成金,但一定是无愧我心。

物理审题要做好三个分析(分析对象,过程分析与受力分析),建立物理模型,明确已知条件与待求物理量,选择合适规律。

试卷到手后,用发卷到正式答题铃响之前的时间“通览”一遍所有试题,了解试卷的题量和题型。大致找出你比较“熟悉”的或“有印象”的试题,进而心里确定,哪些题先答,哪些题后答的答题顺序。不要看到陌生题型而慌乱,考场上切记:“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3. 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理综部分物理建议60分钟)

重视选择题,确保选择题的得分,给选择题以充足的时间是必须的,即使选择题很容易,也不要大意。时间分布约为每分钟得2分为原则,做题要先易后难,很难的题不要长时间的思考。到了后面计算题中也要大致按照这样的策略,每一分钟大概完成两分,对大题原则上要8至9分钟,优秀的学生压轴题可以10-15分钟,不能超过15分钟。一般来说,遇到一个题目,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爱,而把精力放到解容易题和中档题上,以便节约时间,等有时间再回头来攻克难题。要知道在高考中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你成败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大多数同学们来讲,物理考试几乎没有检查的时间。

理综考试根据学科分值分配和难易程度来分配时间。生物学科约需要25分钟,化学约需要50分钟,物理约需要60分钟,余下的15分钟作为机动时间,用于重点检查或返攻难题.从试卷类型上分,第Ⅰ卷用时参考时间约50分钟,第Ⅱ卷用时约85分钟,留15分钟当机动时间。

4. 做题顺序最好先易后难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确定答题顺序。先做自己会的题,会做的题一定要保证思考充分做对。再做自己觉得有难度的题,碰到拿不准的题不要留尾巴,要把会的步骤写出。既可先拿到分数,又可以节省时间为后面试题留有充分的解答时间。碰到难题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要抓住不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同学们情况各不相同,选择哪种做题顺序要因人而异,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稳定一种方法。

5. 草稿纸的使用要得当,注意涂答题卡

草稿纸发下时通过折叠,分出多块区域,在使用时注意分区域,不要无序乱写,到时候自己都找不到所写过程。

按照要求,答题卡只能用2B铅笔涂写,有些考生不按照答题卡要求涂写,涂得过重过轻都有可能影响得分。在填涂答题卡时,最好轻重大小都能一致。另外,建议考生在选择题全部做完以后首先将答题卡涂完。

(一)高考前夕的复习指引

1. 回归目录,由厚到薄

高中历史必修三本,选修三本。如何在考前再次夯实基础呢?最好的捷径是回归课本目录,回忆知识要点,在课本目录中发现历史知识内在逻辑。

如,必修一政治史围绕着“国”的变化。中国的“王国——帝国——民国——新中国——一国两制”。世界的“城邦国家——罗马帝国——中世纪末期城市共和国——近代代议制国家——苏维埃共和国”。

又如,必修二经济史围绕着“工业化”和“全球化”两大概念展开。世界的工业化道路 有中国的“古代农工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新中国 工业化(一五计划为起点)”。“英国工业革命、美德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苏联工业化 道路”。世界全球化过程为:“近代全球化——20 世纪上半叶全球化危机(战争、危机、革 命)——二战后重建全球化(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冷战后全球化的加快”。

再如,必修三文化史中国围绕着“儒学伦本”,展现了“子学——经学——理学——实学,中体西用——中形西神(维新变法)——中西会通(三民主义)”心路历程。世界文化史围绕着“人文主义”,演绎的是“自然哲学——人间哲学,神本主义——人本主义,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理性至上——质疑理性,外在启蒙——自我启蒙”思想脉络。

2. 回归概念,明晰考点

牢固掌握高中历史十大高频考点的内涵与外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农抑商、儒学、 中国近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经济体制、工业化和全球化、代议制、人文主义、科技 革命。

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尽管如此,中苏间的紧张关系,再加上东方阵营中的震动,意味着作为整体的世界正在放弃两极性,而像一位意大利共产主义者所称的那样,走向“多中心主义”。冷战简单极化关系的放缓实际上是令人惊讶的。……巨大的转变已经发生,自那时起不可逆转的事情正在进行。……20世纪50、60 年代以来,冷战世界秩序出现了新的挑战,在世界均势格

——改编自罗伯茨《全球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走向“多中心主义”的含义。结合所学,概述 20 世纪 50、60 年代以来“冷战世界秩序出现了新的挑战”的表现。(5 分)

含义:出现多极化趋势(或新兴力量的崛起)。(1分)

表现: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大国;中国振兴(腾飞);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分)

3. 左图右史,图文结合

历史地图是落实新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高考中,图表考查屡见不鲜。所以,考试前两三周请同学们认真阅览历史归纳总结图表类型试题,仔细审阅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和表格。

例:图1、图2、图3是非洲三个历史时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20世纪末)的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英】H.G.韦尔斯《世界史纲》等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区域形势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图 1:非洲内陆尚存在大片“未经探索地区”,葡英法等欧洲列强主要在非洲大陆的西部海岸进行了殖民活动。这与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中英、法等国对工业原料和海外市场需求增加,进一步加强在非洲的殖民活动,但其活动范围仍限于非洲沿海地区的史实相吻合。(3分)据此判定图1为19世纪中期。(1分)

图2:图中已没有欧洲殖民势力,非洲大陆出现大量新型民族独立国家,其中包括最晚独立的纳米比亚。这与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史实相吻合。(3分)据此判定图220世纪末。(1分)

图 3:非洲大陆几乎被欧洲列强瓜分完毕,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欧洲列强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的史实相吻合。(3分)据此判定图3为20世纪初。(1分)

总之,高考前夕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框架。

首先认真研读目录,把每个章节的知识脉络理清,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然后逐步回忆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其次对每个知识点务必要保证细致,而不是觉得太基础,粗略浏览,要理解每一个知 识要素;对课本上的图片、短小的解说文字一定不要错过,很多高考题考的并非难度,而是细节;

最后,精心研读每个历史事件的结论性语言,这对提高历史试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入场前后的应考指引

高考历史学科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课本基础知识和学科思维能力。而高考命题的考核要求70%左右为基础部分,所以,胸中有书,心中不慌。一切知识了然于心中。入考场前,同学们保持平和心态,检查文具、准考证、身份证等。进入考场后,坐定位置、深呼吸后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发到试卷后,浏览一遍试卷结构和题量,做到心中有一初步轮廓。

在时间分配上,大致是选择题占三分之一,材料问答题占三分之二较为合理。一般而言, 答题顺序依次进行、先易后难即可,尽量保持与平时做题的节奏。遇到易题不傲娇,“你易人亦易”。难题面前不气馁,“你难人更难”。做历史题最好的状态是“陶醉其中,悠然自得”的忘他状态。

历史草稿纸虽然不如理科那么重要,但是也要注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合理使用。因 为合理使用草稿纸对提高材料问答题的答题能力大有裨益。另外,同学们在涂答题卡时,请按照先外框后内涂顺序,效率较高。涂好后,请再次逐一检查一到两次,确保无误。

1.正确的答题心态很重要,告诉自己考试就和完成一次作业一样。

2.用好考前五分钟,试卷下发后先预览一遍题目,大概了解难易程度。

3.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不要在没把握的题上花费大量时间。

4.做题时按顺序做下去,先易后难,没思路的题先跳过。

5.会做的题一定要保证做对,做到细心、耐心。

6.碰到拿不准的题不要留尾巴,要把会的部分写出,其他的先写一点,最后有时间再来思考。

7.碰到难题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要抓住不放,做个标记,选择题可以按经验先选一个,填空题看看题干信息选填一些,有些答案就在信息中。

8.草稿纸的使用要得当,整洁一些,对最后检查很有帮助。

10.答题时,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题中所给的关键信息。

1. 考前巩固主干知识,力求成竹在胸

考前应该回归教材,认真梳理地理主干知识,不宜做太多新题。

一方面,高考是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举措。出于公平性考虑,高考试题往往会创设全新的情境。旧题不可能成为新的高考题。哪怕选择了相似的情境,其设问也必定不同。考前做新题和难题,既不能有效助力高考,反而徒增焦虑情绪,浪费查漏补缺的时间。

另一方面,地理高考题量较少,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抽样考查。知识漏洞越少,考出高分的保障才能越高。考前应该重视主干知识的梳理,应按照高考的要求重新审视自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是否存在缺陷,并及时查漏补缺。考前要尽量熟知各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熟知各类地理过程和地理联系。考前可以适当做一些经典高考真题,从真题出发,对农业、工业、生态问题等高频考点要进行重点梳理。也可以针对考核频率较高的区域类型进行重点梳理。

例如:“干旱区”几乎是历年必考的区域类型,近三年全国甲、乙、丙三卷均有涉及且分值不小,考前可以对干旱区相关知识进行重点梳理。下图以供参考。

2. 答题前切记通览全卷,做时先易后难

拿到试卷,不要急于做题,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要仔细查看试卷的题量、难度、分值等信息。只有明确了试卷结构、试题难易,才能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正确规划答题顺序。考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答题心态。若试卷难度较大,可先从自己最有把握的试题开始做题;若试卷难度不大,则可按试题顺序答题;若遇到没把握或短时间内没有头绪的试题,则要果断跳过,并做好标记,留待最后完成。

3. 题易不喜题新不慌,究图文忆教材

高考试题讲究创新,往往通过创设全新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能力,有时还会抛出全新的概念考查学生应对新知识、新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碰到此类试题千万不要慌张,更不能轻易放弃。因为所谓的“新”并非漫无边际,往往与教材知识和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仔细分析试题情境中的图文信息,认真回顾教材中相关内容,总能找出其中的蛛丝马迹。哪怕实在理不出头绪,也可以将试题图文信息中的关键词进行简单加工、提炼后写进答案,力求获得更多的分数。

4. 看分答题详略有度,高分值多拆点

解答综合题前,要特别注意考题的分值。要根据分值的高低判定答题要点的多寡,做到详略有度。既要保证得分率,又要尽可能提高答题效率。遇到分值少的试题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遇到分值高的试题要咬文嚼字,尽量拆解答题要点,创造得分点。

例如:简述安第斯山西南部降水丰富的原因。若分值仅2分,则只需答一点即可,可将答案概括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若分值为6分,则至少要答三点。可从地理位置和风向、水汽来源、水汽凝结原因三个角度拆分答题要点。即:地处大陆西岸40-60°之间,常年盛行西风;盛行西风将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带至安第斯山以西;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5. 交卷前细查答题卡,无把握不涂改

考试结束前,监考老师会提醒15分钟倒计时。此时,不论答题情况如何,切记要暂停答题,仔细检查答题卡上选择题是否有漏涂或错涂,综合题是否有漏填等情况。确认填涂无误后,方可继续答题。若时间允许,则要对试题一一核查,确保会做的试题一定得分。检查时,不要轻易更改之前的答案,除非再三确认有误才做相应的删改。

生物试题中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题型。考生常对选择题里一些选项陷入纠结的循环,反复怀疑自己的判断。这可以归为心态问题。答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和试题对话的过程,不用反复去想我有没有做对或做错这道题,而要从试题中的问题出发,快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回答。在审题无误的前提下,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次选择的往往是对的。

考前五分钟,考生会收到试题卷。除了填写考生信息之外,考生还可以对全卷试题进行浏览;花1分钟快速浏览全卷的题型和分值,看看是否和之前的模拟试卷相同;再花2分钟左右迅速浏览选择题;最后五道题需要仔细看,确定有无新题型出现;最后浏览非选择题,看看是否和平时模拟训练题相同。注意看实验设计题出现在哪里(长空),是否见过类似的设计题。

考试都是限时的,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就显得很重要。有的考生会花10分钟来解一道与遗传有关的选择题,但这样的题目即使做对,也会影响到其他试题的解答。生物试题中一道选择题的解题时间应尽可能不超过3分钟,一道非选择题不超过15分钟。

想要更有效地利用答题时间,那答题顺序就很重要。选择题一般应按照试题顺序回答,遇到个别试题一时找不到头绪时,可以先跳过,把容易回答的试题先完成,留着难题到最后阶段解答。非选择题亦是如此,简单的空先填上。

考试时,对答题时间的控制是一个方面,正确率的保证是另一个方面。考生不要奢求蒙对,要求自己会做的题保证做对。选择题的基础部分应尽可能做对,非选择题中的生态大题、光合作用大题应确保高得分率。保证做对的关键是规范答题。首先要保证答案不要超出答题卡规定位置范围。其次是尽量使用书本上或者题目中的名词答题;生物试题的非选择题部分,许多小题会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的科学名词来回答,这些空格应尽量使用书本上或题目中的名词来回答;如在“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定律”这一问题中,一定要填写“基因的自由组合”,而不能填写“孟德尔”,书本上介绍了孟德尔发现的两大遗传定律,当具体到题目中的具体性状时,一定要填写具体的定律。第三是因果关系题一定要慢慢把逻辑关系交代清楚:由A到B到C到D,而不要跳跃答题,从A直接到D。

6.拿不准的题不要留“尾巴”

生物试卷解题过程中,简单的题答完后,考生会开始解答一些拿不准的小题,但在这过程中,往往又会给有些题留一个“尾巴”,或者不写出答案,希望在答完全卷后再又回来重做。结果时间根本不允许,白白丢分。因此,在最后解答有难度的题时,遇到实在不会的,可以尝试先猜一个可能的答案。

7.不会的题“不放弃,不死磕”

考试时,如果你遇到一些难题,应先调整好心态。这些难题是为选拔最优秀学生而准备的,因此做不出来也是正常的。遇到难题需要“不放弃,不死磕”的心态,抱着这种放松的心态有利于难题的解答。选择题可以试着用排除法,非选择题试着猜一个可能的答案,不要过度在实在不会的题上浪费时间。

标准化考试最后都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准,正确填涂答题卡是考生必须要做到的。生物选择题的答案可以在选择题答完后填涂,这样既可以避免在交卷前几分钟匆忙填涂而造成错误,还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喘口气调整一下状态,为下一步回答非选择题做好准备。填涂非选择题的时候要看清楚空格的所在位置,有些同学会因有空白而错位填写答案。

思想政治学科,既有思想性的要求,又有学科知识的积淀,更为看重的是将学科知识与当前社会热点相结合的能力,所以,思想政治学科的复习备考,事实上可以落实在平时的方方面面。

主动关注时事,关注主流媒体热播的一些国内外大事,有条件的话,也要关注一下相应专家学者对其的评价分析。思想政治的考题,很多往往是结合时事材料而提出的,所以,平时对时事的关注,至少可以在考试时让自己觉得题目不那么陌生,视角不那么刁钻,从而有效缓解答题时过度紧张的情绪,使自己更加从容应对。

进一步巩固基本知识,思想政治作为一门学科,有其严谨的知识体系,考查的材料千变万化,但作为内在支撑的知识体系却是万变不离其宗,在备考的冲刺阶段,必须进一步夯实基本知识。在前期的复习中,基本知识应该已经有所掌握,在冲刺阶段的知识巩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大处着眼,以粗为纲。进一步厘清掌握知识框架,最好的办法就是背目录,每本书的最前面一定会有目录,把单元内容、课题、框题都做了列举,但这还不够,最好是把每个框题下面的蓝色标题再抄在相应框题旁边,从而形成一份每本书的知识结构,巩固基本知识时首先从这样的框架结构入手。

在思想政治考试中,特别是主观题答题时,常常以框题、甚至是蓝色标题为知识范围来考查,所以把框架结构搞清楚,有利于快速准确地找准所需知识,避免搭错线、走弯路。同时,复习基本知识时,看了这个没有详细内容的知识框架,如果对该框架所包含的知识完全没有印象,或者记忆混乱,那这就是知识的漏洞,可以有针对性地翻到相应页码加强。若整本书看了目录基本没有感觉,那可以洗洗睡,准备来年再考了。

二是小处入手,乱拳出击。相信到了冲刺阶段,基本知识的复习应该已经过了几遍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知识和重点问题应该都是清晰的了,手里或繁或简都至少有那么一份复习提纲了,大多数同学在背的时候,往往是从第一页开始按照顺序往下背,到最后往往会发现,前面的知识似乎印象很深,后面的知识模模糊糊,别人一提几个关键词,瞬间竹筒倒豆子全部出来了,但是考试时是没有人提示的,考生往往会因卡顿而造成紧张,从而影响答题。

从我的角度来看,造成这种卡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复习背书时往往是按顺序背的,背的时候感觉很好,但事实上,对于这些知识的记忆,一部分是依赖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的,一旦被单独剥离出来,往往并不熟悉。所以在冲刺阶段的时候,建议把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打乱而不重复,制成每天的打卡任务,来进行巩固,这样可以相对较大程度地提升考生对知识的精准独立把握。

平时遇到一些热点问题,多想想为什么,怎么办,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原理分别是什么,这就相当于以日常生活为平台,时时进行常规性的考试,来巩固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能力,在考试时,遇到类似的命题模式,会得心应手。

复习备考至冲刺阶段,拼的是稳扎稳打,而不是押宝赌博,看似千变万化,实则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围绕核心知识,结合社会热点,分析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材料的千变万化,设问方式的多样化,与其去死记硬背一些所谓的名师押宝,还不如在答题思路和基础知识上多下苦功,更熟练地掌握一些答题的基本方法,更踏实地夯实一些所需的基本知识,远比背猜题来得靠谱稳妥。

到了临考前一周,其实基本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要做的也只是查漏补缺和框架梳理,通过前面所说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基本方法,明晰知识体系、精准查漏补缺,而不要抱着多背一遍是一遍的想法,再把课本或者复习提纲吭哧吭哧从头到尾再硬背,无重点的全面覆盖,往往事倍功半。

考试当天,知识水平已经定调了,乐的轻松一些,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水平的正常乃至超常发挥。个人非常反对到了考场里面,临考前还一直在看书,觉得多看一点是一点。事实上,在这个时间段看的知识,对于考试的帮助并不大,考试时你能想起来的,其实考前几分钟不看也能想起来,你想不起来的,考前那几分钟看了,也会被一个铃声完全冲掉。这几分钟所谓为的努力,其实往往是低效而无用的,除了把自己的心情搞得过分紧张外,没有其他太大的作用,还不如静下心来,看看考场环境,想想考完了吃点什么。

我难人也难,我易人也易。考试时不骄不躁,面对所有考题,不卑不亢。碰到一眼能望穿的题目,按捺下激动的心情,仔细看看有没有陷阱,尊重该题作为高考题的尊严;碰到毫无头绪的题目,先搁置一下,把能稳稳拿到的分数拿到再说,最后再来处理,能做出来的都是赚的,即使做不出来的,也是本来就拿不到的分数,不影响应该拿到的分数即可。

简单说来,考完一门,本门与你再无瓜葛,备考时认真努力,考试时仔细大胆,考完后拂袖而去,此时,所有考生与你的地位是平等的,就每一道题而言,学霸未必保证做对,学渣未必绝对做错,对答案什么的,只会对自己本门之后的考试造成莫名的紧张,此外没有任何营养,所以明智如你,考完自动屏蔽本门,即使耳边不小心刮到了别人的答案,心中终归要告诉自己,哈哈,他又错了。然后,妥妥地准备下一门科目的考试。

考前一般都有5分钟的发卷看题时间,部分考生急着开始按顺序做题,其实并不可取。这5分钟里,快速通览一下全卷,大致上区分一下哪些题目是容易题,哪些题是稍难题,哪些题是较难题。

以全国文综卷为例,政史地三门课,总共300分,时间150分钟,其中政治试题12个单选题,每个4分,共48分,主观题三大题,共52分,思想政治部分总共分值100分。答题时间如果按照平均分配,本学科答题时间大约在50分钟左右,个人认为,客观题平均1分钟1题,做客观题部分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主观题用时基本框在30-35分钟之间,这样的时间分配相对比较合理。

当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学习程度进行调整,但尽可能在平时每次考试中形成自己相对比较稳定的时间分配格局,也就是大致到什么时间,我应该做到那个位置,这样在真正的高考中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下笔不慌。

考试结束前15分钟,监考老师或是考场广播会提醒“离本行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的提示,考生务必赶紧检查一下客观题答案有否全部涂到答题卡上,不要把这项工作一直压到最后一两分钟,一则有可能来不及,二则有可能因为过于紧张导致错填、漏填。

把最无把握的和暂时不会做的题目放到最后时间去做,该放弃的题目要放弃,千万不要因为一两道题目做不出来就乱了分寸,将有限的时间用来“得分”,难题则能算多少算多少,争取将其中较容易的“分”拿到手。

会做的题一定要保证做对,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写成人民专政,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等等。

碰到难题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要抓住不放。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耗费太多时间,可以先把能想到的答案先写上,然后标记一下这道题目,待所有试题都答完之后,若还有剩余时间,可以返过头来再看看这些标记的题目,再给自己点时间思考一下。

试卷的命题方式是客观题在前,主观题在后的,绝大多数考生往往按照试卷的顺序按部就班往下做,但是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有可能因为这些思维方式的不一样,而造成按顺序答题时,形成了相互的干扰。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客观题侧重于比较,很多情况下,从知识上来看,往往有多个题肢的表述都是正确的,这时候需要根据材料,进行比较,选出最佳答案。

而主观题侧重于回忆,与客观题的N选1不一样,是需要根据材料和设问,回忆出相应的学科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是在一种没有什么过多提示的情况下,在一张白纸上撰写答案。如果按照先客观后主观往下做,一则做到后面主观题时,思路已经不是很清晰了,二则客观题中一些错误的选项,容易对主观题的答题造成干扰,形成不必要的扣分。

所以,先主观,后客观,尤其是要把考前5分钟看题时判断为简单题的主观题率先做掉,趁思维相对比较清晰、知识比较明晰时将这些分数牢牢掌握住,而且主观题的答题对客观题的影响,远小于客观题对主观题的影响。

当然,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答题习惯是不一样的,所谓的先主观后客观也只是一种方式,考生可以在平时训练时多加尝试,以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最大程度地将自己的知识积淀发挥出来。

将公众号设为 “星标”,就不会错过推送啦!

  • 立足教育主阵地,风向标科技助力公立校提升教学质量
  • 特大喜讯丨知心慧学成功入选中央电教馆目录
  • 知心慧学数学全介绍!全面助力减负增效!
  • 累计答题数量超20亿、阅卷次数近3亿次……强大高科技,让AI赋能教育!
  • 试卷讲评有效度,只需“三讲两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秀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