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位于哪里?

在禅宗分灯录中,自六祖之下分为五派七宗,却常常忘记了早在四祖道信之时,禅宗就曾分灯,除东山宗五祖弘忍这一主流,还曾经四祖道信印可分灯出牛头宗法融禅师这一分枝,世人称之为“牛头禅”。

禅宗祖庭——法融开创牛头宗的故地。

牛首山位于南京市南郊,海拔242.9米,由牛首山、祖堂山,东、西天幕岭、隐龙山等诸多大小山峰组成,自古至今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春牛首”,与“秋栖霞”(位于南京城东北的栖霞山,有栖霞古寺)齐名。牛首山俗称牛头山,峰峦起伏,怪石嶙峋,因其突出的双峰相对恰似牛头上的一对角而得名。

法融(594-657),俗姓韦,丹阳延陵人,隋大业八年(612)入茅山依三论宗(祖庭是西安草堂寺与南京栖霞寺)大德炅法师出家。贞观十年(636)移居牛首山,自筑石室潜修习定,由于其不攀人情事故,故被寺僧取绰号叫做“懒融”。


牛首山牛头禅院院廊

四祖道信见法融于石室中只顾打坐,神情自若,目不他顾,于是问道:“在此作甚么?”法融答:“观心。”四祖又问:“观是何人?心是何物?”法融一时无言以对,赶紧起身向四祖作礼。交谈之下,四祖点拔法融禅师道:“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计较),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吾受璨大师(三祖僧璨)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绍汝玄化。”这就是禅宗历史上非常独特地关于四祖别传牛头宗的分灯故事。

禅宗在中华大地流传千年,而在江南开宗立派的就只有法融大师在牛首山创立的牛头宗和此后青原系下南唐文益禅师于南京清凉山创立的法眼宗这两大支流。牛头宗如果按师承则是中华禅宗五祖地位,其历史更久,传法更奇,地位更殊,也为禅法在江南的盛行奠定了充分的禅学和僧才基础。

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宗派,隋创立。因依的《中论》、《十二门论》和的《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此宗的学统,在印度是:龙树一提婆一罗睺罗一青目一须利耶苏摩一鸠摩罗什。在中国则是:鸠摩罗什一一僧朗一僧诠一法朗一吉藏。

在长安草堂寺(后秦之逍遥园)内与弟子翻译的经典计97部,425卷,其中包括《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等“三论”。经道生、僧肇等人对它们的大力弘传,形成了早期的三论宗。鸠摩罗什入寂于后秦弘始十五年(413),并葬于草堂寺。

鸠摩罗什盛倡龙树、提婆般若性空学说。号称三千,著名学者不下数十人,唯有精纯守一,得之真传。罗什、僧肇之后,长安大乱,僧徒四散,三论传承,记载不明。

此学所以传承不绝者,端赖以《华严经》、“三论”命家,兼修禅观的僧朗。僧朗有得业弟子僧诠。僧诠门徒数百,上首弟子有法朗、、、慧布4人,其中最著者为法朗。

僧诠殁后,于陈、二年(558)奉敕移住兴皇寺,被尊为兴皇大师。陈、隋三论学者多出其门下。其中最著名者为。他著作宏富,精微,评判由晋以来各家学说,亦采取南北各派长处,大凡当时流行的经典,多为注疏,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三论宗。

当时,除吉藏一系而外,同时弘传三论的学者亦复不少。因此三论学说在曾盛极一时。后来、华严、禅宗相继成立和流行,此宗逐渐不振。但大历(766~779)年间,有玄璧法师弘传三论,浙江金华有慧量法师专讲三论。虽至中唐,传三论者尚有人在。之时,此宗章疏被毁殆尽,几成绝学。

清代末年,海运畅通,居士始从日本将此宗失传的章疏著作取回,世人方能探讨而窥其全貌。

僧朗大师原居辽东,因当时辽东属于高丽,僧朗大师又被称为“高丽朗”,对华严、三论有深入研究。僧朗大师的传承不明,说他曾在北方学到什公、僧肇门下的三论正义。南朝齐建武(西元494─497)年间,僧朗大师到达江南,隐居于摄山(即),派了僧诠等十人,去向他学习三论,三论宗也随之光大。僧诠大师后住摄山止观寺,终身不下山,同样致力于华严、三论的研究。兴皇法朗,智辩,禅众,慧布都是僧诠大师的得意门徒。兴皇法朗曾作《山门玄义》,以三论意旨评破,因其辩才,又被称为“伏虎朗”。

在法朗大师的努力下,三论传遍江南,远至于四川,成为南朝陈的佛教正宗。他的徒弟嘉祥大师是三论义学的集大成者。

兴皇法朗去世时,嘱付大明法师继续领导其门下学众,茅山明法师“即日辞朗,领入茅山,终身不出”。他的门人,如、慧棱、等都是杰出人才,牛头宗的创始者法融也出于他门下。另一个门人智锴大师隐居庐山,二十年不下山,智锴曾从智顗,兼习天台教义,

禅宗四祖道信曾经居于大林寺十年,之后道信改变以《楞伽经》印心的传统,改以教学,不能说没有受到三论宗的影响。

日本三论宗初祖为高丽僧慧灌,于隋唐之际入中国,于嘉祥门下学习三论,后奉使至日本,于元兴寺大弘三论(625),这是日本宗派佛教的开始,为之一。其后慧灌弟子智藏亦至中国投嘉祥门下,道慈入中土兼学六宗,分别为二祖、三祖。

《嘉祥宗要》用八意来概括之:“一者明本性是空,但遇缘故有,有止还本性,故言性空也。二者明本性是空,而末是假有,如是意,故性空也。三者,本性常空,无有不空时,故言性空也。四者,只明诸法是空,故言性空也。五破性得有此空,故言性空也。六者,破无性法,此法明止空有性,故言性空也。七者明无所有法性是空,故言性空也。八者,有所无法性空故言性空也。今略明八意异相,而大意无异,但是空。如是诸法性空,随义便用,用一即废之,须得意,如空中织罗纹也。”

吉藏发扬龙树与提婆的三论(《中论》、《十二门论》与《百论》)教义,成为三论宗的祖师。他自许为“关中旧说”与“关河旧义”的承继者,“关”即指关中摄岭由鸠摩罗什所传之中观三论学,“河”则指河西昙无谶与道朗所传的涅槃学。

  吉藏生平有40多部的著述,目前还有27部流传,除了三论的疏章(如《三论玄义》)之外,其他还包括《华严游意》、《法华游意》、《法华玄论》、《大品广疏》、《仁王疏》、《维摩义疏》、《涅槃疏》、《胜鬘宝窟》、《大乘玄论》、《二谛章》等著作。他的弟子高句丽人慧灌后来前往日本,将三论宗传到日本。

刘峰先生的佛学研究领域非常宽广,涉及佛教各大宗派,对唯识、华严、天台、禅宗、净土以及密宗都有所研究,尤其在三论宗领域有着很高造诣,是该领域的专家。其著作的出版,无论是对教界还是学界都具有较大的贡献。


  刘峰,1923—2003,安徽人,法名澄璧,法号常净;9岁时因病父母将其送到寺院出家做沙弥,1940年在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并就读于北京广济寺弘慈佛学院,后又到青岛湛山寺佛学院学习,对龙树中观学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苦学中观学;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后,进入中国佛学院学习,依周叔迦先生研究三论宗,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中国佛学院第一届研究生学-历;“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1980年中国佛学院恢复招生后,被聘请为该院三论宗专业导师,在中国佛学院从事教学工作长达23年之久,是中国佛学院教师队伍的教学精英,为中国佛教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牛头山初祖法融禅师心铭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鍊。往返无端追寻不见。一切莫作明寂自现。

前际如空知处迷宗。分明照境随照冥蒙。一心有滞诸法不通。去来自尔胡假推穷。

生无生相生照一同。欲得心淨无心用功。纵横无照最为微妙。知法无知无知知要。将心守静犹未离病。生死忘怀即是本性。

至理无诠非解非缠。灵通应物常在目前。目前无物无物宛然。不劳智鉴体自虚玄。念起念灭前后无别。后念不生前念自绝。

牛头山初祖法融禅师心铭

三世无物无心无佛。众生无心依无心出。分别凡圣烦恼转盛。计校乖常求真背正。双泯对治湛然明淨。不须功巧守婴儿行。惺惺了知见网转弥。寂寂无见暗室不移。惺惺无妄寂寂明亮。万象常真森罗一相。去来坐立一切莫执。

决定无方谁为出入。无合无散不迟不疾。明寂自然不可言及。心无异心不断贪淫。性空自离任运浮沉。非清非浊非浅非深。本来非古见在非今。见在无住见在本心。本来不存本来即今。菩提本有不须用守。烦恼本无不须用除。

灵知自照万法归如。无归无受绝观忘守。四德不生三身本有。六根对境分别非识。一心无妄万缘调直。心性本齐同居不携。无生顺物随处幽栖。觉由不觉即觉无觉。

得失两边谁论好恶。一切有为本无造作。知心不心无病无药。迷时捨事悟罢非异。本无可取今何用弃。

谓有魔兴言空象备。莫灭凡情唯教息意。意无心灭心无行绝。 不用证空自然明彻。灭尽生死冥心入理。

开目见相心随境起。心处无境境处无心。将心灭境彼此由侵。心寂境如不遣不拘。境随心灭心随境无。

一切莫顾安心无处。无处安心虚明自露。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诸缘忘毕诠神定质。不起法座安眠虚室。乐道恬然优游真实。无为无得依无自出。

心若不生法无差互。知生无生现前常住。智者方知非言诠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大林寺文言文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