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任何一个人(老家所在地和祖籍所在地)一定是同一个地方吗?

  近日,一篇题为《武平公务员饿死九旬老母》的帖子和一段视频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一位白发老太太瘦得几乎皮包骨头,躺在一张凉席上不能动弹。

  发帖者称,老太太是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某局公务员钟某的母亲,因家庭纠纷,儿子将母亲活活“饿死”。

  随后,当事人所在单位出面澄清说,视频中“虐待老人”者并非公务员,也非副科级干部,只是武平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一般干部。

  而被控诉虐待九旬老母的钟兆洪则实名发帖反击,认为此事起因是侄女为争夺房产故意抹黑。

  儿子饿死母亲,这一听上去令人难以相信的事件,真相究竟如何?《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

  “我一定要为奶奶讨回公道”

  发帖人钟艺珍是90岁叶海兰老人的孙女,她在文中称,视频拍摄于今年国庆节前夕,地点在福建省武平县城某住宅楼下的杂物间里。视频中老太太瘦骨嶙峋,只剩下皮包骨,脸色惨白,惨不忍睹。视频中的老人叶海兰老太太,祖籍广东梅县白渡,去世时已90岁。叶海兰老太太一生共育子女6人。虐待老人的是其第四子。老四大学毕业后在国营单位工作,现为国家公务员,某经贸局副科级干部。2010年年底,老人的长子病逝,同时,老四因自己工作之便得知长嫂房屋面临拆迁,可能有巨额拆迁补偿时,就私冒老母亲之名起诉长嫂,要求继承分享长兄遗产。此事后来以老母亲撤诉告终。

  2011年9月底,警方及县妇联接到举报后,妇联领导当即叫人召来120急救车。经抢救和诊断,医生出具了病危通知书和诊断证明,诊断证明上列明为“重度营养不良”。由于长期严重营养不良,老人多个脏器已严重衰竭,并最终于今年国庆节前夕去世。

  视频连日来被网友大量转载,网友对老人儿子的不孝行为表示震惊和强烈谴责。

  12月4日,记者来到武平县采访,钟艺珍已经离开武平前往深圳,我在给记者的一份文字材料中写道:“……我们想弄明白,今年7月份还精神矍铄的老人家为什么会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就成了活骷髅,最终重度营养不良、器官衰竭而死?钟兆洪说自己是‘大孝子’,老人家的住所、生活、身体状况能证明他是个‘大孝子’吗?一个几平方大的杂物间,无水无厕所无采光无通风,是人住的地方吗?说老人行走不便,无法爬楼才将其安置在一楼杂物间,那么老人已经行走不便了,已经无法出门活动了,她还需要爬楼吗?住在五六楼家里与住在铁门紧锁的杂物间有何区别?”

  “房产纠纷法院会有判决,法院怎么判我怎么认;但这件事,我一定要为奶奶讨回公道。”钟艺珍写道。

  对方发帖是为了制造事端

  为寻找事件真相,12月4日中午,记者首先联系到当事人钟兆洪,他给记者出示了近日他在网上的实名回应。

  钟兆洪在《对网帖〈福建武平县外经贸公务员活活饿死九十岁老母亲〉的诽谤真相》中称,90岁老母亲膝下五子一女,三、六子自小送养他人,其他三子于1972年分家,1974年父亲病故,母亲便与他相依为命,共同生活37年。1978年他考上大专,全靠母亲养猪、嫁女儿的点滴聘金供他完成学业,为此他与母亲便有了深厚的母子情。这是全村人所知晓的事实。

  钟兆洪称,1999年他搬进新房,母亲要求仍然居住在老房子里,生活费用三兄弟言明大儿子、四儿子每人每月60元,二儿子每月30元,结果他们都打了白条,由自己一人承担,包括医疗费用。2004年钟艺珍之父染上了尿毒症,2005年5月,母亲担心大儿子过度,得了老年痴呆症,开始由三兄弟轮流送饭。2009年6月自己的老房子由政府拆迁,因母亲时年88岁,难上5楼,便居住在一楼车库房,此后其他两兄弟非但不送饭,连看望也极少,全由自己承担。为便于工作,自己用每月1000元的费用叫隔壁饭店负责送中餐、晚餐两顿饭,考虑到大哥透析、二哥生活较为困难,这一切花费都由自己独自承担,这是周围邻居均知晓的事实,在妇联调解时,钟艺珍也承认这一事实。

  另据钟兆洪介绍,2010年12月19日,钟艺珍之父死亡。送葬那天,钟艺珍考虑到为更好照顾奶奶,要钟兆洪将奶奶送托,钟艺珍愿出一半费用。2011年3月,钟兆洪发短信通知钟艺珍告知将老人已送托,可钟艺珍一反常态回短信拒绝支付费用,并说赡养老人是儿女们的事,孙辈没有义务。2011年清明时分,在钟兆洪被送养的弟弟的办公室里,大家重新协商母亲的费用问题。弟弟提出钟艺珍、钟兆洪各出800元,弟弟出200元计1800元由钟兆洪的三嫂脱产护理,可钟艺珍仍不肯出钱。2011年6月,钟兆洪以母亲的身份提请法律援助中心给予法律援助,获得批准,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周律师出面状告钟艺珍母女,要求继承大儿子的遗产。

  “钟艺珍发帖的真正缘由,就是要制造事端,干扰法院办案。”钟兆洪说。

  记者随后采访了事件当事人、钟兆洪被送养的弟弟郑雄彪,他告诉记者:“钟兆洪与我们母亲生活了37年,众所周知,他一直非常关心老母亲的生活起居,尽最大可能尽应尽的义务,尽管兄弟们有时看望老母亲,也都会给母亲一些衣物或零花钱。但主要的生活费医疗费均由钟兆洪承担。所谓钟兆洪虐待老母一说完全不是事实。”

  郑雄彪说:“侄女钟艺珍与钟兆洪之间原来关系一直很好,惹得其他兄弟眼红,并无恩怨。所谓矛盾完全由于我长兄钟兆亨患尿毒症病故所产生的。”

  “连我母亲的隐私部位都不进行遮挡,就把老母亲的视频资料传到网上,这是对我母亲的不尊重,是对我母亲肖像权的侵犯。”郑雄彪说。

  面对广大网友的关心和谴责,郑雄彪表示:“网友们的评断中也许是基于对我母亲的尊重或同情,反映不一,我们表示衷心感谢。但我仍然请求网友口下留情,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事件,有主见地发表看法,我们诚挚地呼唤亲情,但愿亲情能融化这所有的一切。这件事本属胡闹,也就没有赢家。为此恳请广大网友理性地看待这一切,还我们兄弟叔侄之间亲情回归的土壤和空间,让他们都有个自省的机会。”

  老人身体不行时没有做到最好

  事件发生后,武平县经贸局纪委书记罗时信接受局领导委托调查处理此事。罗时信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走访钟兆洪周围邻居,得到两点初步意见:邻居们认为,如果钟兆洪不把家庭矛盾诉诸法院,事情不会闹得这么大,因为在地方不大的武平县城里,到法院打官司就等于双方撕破了脸面,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就一个山区县城来讲,钟兆洪对待母亲,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还不是最好,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钟兆洪邻居,78岁高龄的叶先生表示,钟兆洪平时能够很好服侍老母亲,在几兄弟当中是最好的,尽到了一个做儿子的责任。对于将叶海兰老人安排在杂物间居住的做法,叶先生表示周围的邻居也没什么意见。

  “两公婆(指钟兆洪夫妻二人)平时倒屎倒尿的,没什么好说的。”叶先生说。

  附近某幼儿园的王老师也表示,总体来讲钟兆洪不是最差的也不是最好的。后期老人身体不行的时候没有做到最好,不及时将老人送医院而是让老人住在杂物间,社会上可能不理解。

  “肯定不是饿死的,老太太脑子有问题,经常容易走失。所以老人身体还好的时候,钟兆洪自己不在家就把老人锁在屋内,等回来后会带她出去散步。”钟兆洪楼下饭店的钟老板如是说。

  “连给老太太洗澡这样的事都是钟兆洪做。”钟老板表示。

  12月5日早上,记者再次来到钟兆洪家,追问他为什么没有及时将老人送医。钟兆洪的解释是:“后两个月不能进食的时候,请了一个做医生的亲戚来看过,说是快不行了,就没有想到要送医院,而是在家里延续生命。为此,还专门为她买了一把躺椅、坐便器。”

  不能损害老人尊严有病要送医

  武平县妇联副主席林晓平告诉记者,9月28日上午十点左右,县妇联接到投诉人钟艺珍电话通知,说是县建设银行后“家中饭店”旁一车库内有一90岁老年妇女被儿子虐待遗弃,要求妇联为老人维权。

  接到投诉后,县妇联立即派出分管维权的副主席和维权工作者到达现场。只见车库内一极瘦弱老年妇女(叶海兰老人)赤裸着下身,躺在床上,门外有一对年轻夫妻(老人的孙女钟艺珍夫妻)拿着摄影机拍摄,旁边除有叶海兰老人的女儿钟春荣外,还有一些群众围观。妇联干部帮助老人穿好衣服,并打120急救电话,将老人送进医院。后来老人的儿子——县经贸局干部钟兆洪和其妻子接到通知后赶到医院。

  当天下午,钟艺珍夫妻到县妇联办公楼要求妇联为叶海兰老人维权,由于当时妇联工作较忙,加之叶海兰老人的其他亲属不在场,所以约定第二天上午在妇联为他们进行调解。

  9月29日上午,县妇联邀请了县老年调委会曾强汉同志在县妇联会议室一起参与调解,同时参加调解的人员有老人大儿媳妇陈梅英、二儿子钟兆祥,四儿子钟兆洪,女儿钟春荣及钟艺珍夫妻等6人,当时钟艺珍夫妻还邀请了电视台记者及朋友参加调解。

  “调解中,钟艺珍虽然出具了医院对叶海兰老人的‘严重营养不良’的诊断,但陈梅英、钟艺珍等人对一直以来钟兆洪赡养老人尽孝问题上无异议,双方争议较大的在于征地拆迁中财产的分割上,认为钟兆洪继承了老人原来所居住的房子,理应由钟兆洪来尽赡养义务。钟兆洪则称,他并不曾多占老人的财产,老人理应由大家共同赡养。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均表示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调解没有成功,后来引发了叶海兰老人的视频和照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损害了逝者的尊严。叶海兰二十天来已经屎尿失禁,只能进食流质食品,钟兆洪没有及时送医院诊治,做得也不到位。”林晓平说。(记者

}

  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

  江门俗称“五邑”,有“中国侨都”美誉,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400多万,遍布107个国家和地区。五邑华侨华人素有爱国爱乡、报效祖国的优良传统,近代以降,面对民族存亡、祖国衰败、人民罹难,五邑华侨华人以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人民富强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共产党人不惧牺牲、信念坚定的奋斗精神所感染,五邑华侨华人积极投身参与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奋斗史中,为祖国之强大、桑梓之富足尽一份赤子之心。

  侨心向党共风雨,五邑华侨华人是中国革命的有力支持者和参加者

  走进江门市五邑华侨博物馆三楼展厅,孙中山题写的“华侨乃革命之母”牌匾赫然入目,无声诉说着华侨华人在大革命时期作出的重要贡献。在那个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在民族危难面前,在祖国和家乡需要的时候,性格温和、处事务实的江门人同样有着怒发冲冠的时刻,也同样有着热血沸腾的情怀和“视死忽如归”的担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旅居世界各地的五邑华侨华人,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正确主张,他们奔走呼吁、筹款募捐、回国参战,掀起了支援祖国、支援粤中五邑抗战的热潮。

  追求真理坚定跟党走。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最早接触到马列主义思潮,直接观摩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实践,感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他们中的先进分子传播红色苏维埃火种,倡导共产主义信仰,为劳苦大众而战斗。这其中就有许多五邑华侨华人及其子弟。如生于江门新会的龚昌荣,幼年由旅美华侨收养,曾先后任广州起义敢死队连长及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央特科“红队”队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百发百中威震敌胆的神枪手,亲手铲除了众多叛徒特务,令敌特闻风丧胆,为保护广东、上海党组织以及党中央立下赫赫战功。1934年9月,由于叛徒出卖龚昌荣不幸被捕,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于1935年4月在南京壮烈牺牲,年仅32岁。又如,陈铁军与周文雍的革命事迹——《刑场上的婚礼》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祖籍江门台山的陈铁军生于佛山一个华侨家庭,受“五卅”革命思潮的影响,从一个追求小资情调的大学生,逐渐成为职业革命者,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受党组织派遣与周文雍以夫妻之名从事地下工作,筹备并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在广州被捕遇害,在刑场上,面对敌人的枪口,陈铁军发表了最后的演说:“当我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都献给党的时候,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同胞们!同志们!永别了,望你们勇敢地战斗,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未来是属于我们的。”还有生于江门新会、早年随父赴香港谋生,曾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等著名工人运动及广州起义的林锵云。1926年,林锵云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香港、上海进行党的地下工作,不幸被捕后,仍对革命坚定不移。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全线溃退,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林锵云重获自由。随后历尽艰辛,于1938年1月辗转来到了武汉,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抗战时期领导中区纵队、珠江纵队等华南抗日武装英勇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广东省总工会主席、副省长等职。

  不远万里慷慨赴沙场。抗战前夕和抗战全面爆发后,旅居世界各地的五邑华侨青年怀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纷纷回国奔赴沙场、为国捐躯,在伟大祖国的抗战史册上,留下了一串串带血的脚印。1932年2月,淞沪抗战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驻守蕴藻浜的江门台山籍华侨子弟33岁的十九路军61师122旅第6团第3营中校营长李荣熙,身中两弹仍率领部队冲在最前面,最后英勇牺牲,成为淞沪抗战其时牺牲的最高指挥官。激烈的淞沪会战的战场上,还有一支160多名士兵手持英式武器装备的特殊队伍,跟随国民党第四军在上海与日寇血战后,又辗转湘江之畔,先后三次参加了长沙保卫战,到抗战结束,这支队伍几乎全部牺牲。这支队伍就是一位来自缅甸的五邑籍华侨张瑞隆自筹资金组建的,士兵都是缅甸华侨青年。也许是受航空先驱冯如(江门恩平人)的影响,许多华侨子弟不约而同选择“航空救国”道路。1932年2月5日,从美国归来参战的江门台山籍27岁青年飞行员黄毓荃,在激烈的上海空战中,连续多日重创敌机之后壮烈殉国,成为归侨参加抗战牺牲第一人,也是中国空军抗战中牺牲第一人。1937年8月14日,日军出动王牌轰炸机队,偷袭南京、杭州等中国空军基地,从美国归来参展的江门台山籍飞行员陈瑞钿、黄泮扬、黄新瑞、雷炎均和战友们一起驾机迎战,经一天空中激战,以零伤亡战绩击落敌机6架,这一天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定为“中国空军节”。1941年,美国人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组建“飞虎队”支援中国抗战,开辟了著名的“驼峰航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世骇俗的传奇。在2000多名“飞虎队”队员中,有近九成的美籍华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五邑籍华侨华人。祖籍江门恩平的梁汉一就是其中一位,1941年12月的两次空战中,梁汉一所在的机队在空战中分别击落日机9架、轰炸机15架。1944年9月,梁汉一在延安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1972年2月,中美关系“破冰”,梁汉一成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机长,再次受到毛泽东接见。长空浩荡,白云悠悠。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刻有881位抗日航空烈士的英名,其中原籍广东的135人,占全国的15.3%,原籍江门五邑的57人,占广东的42.2%、全国的6.5%。

  为救国难四海鼓与呼。除了奔赴沙场浴血奋战,无数身在世界各地的五邑华侨华人知识分子也在为抗战救国四处奔走,大声地鼓与呼。祖籍江门台山的雷洁琼1931年从美国南加州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国,全身投入到唤起民众抗日救亡运动中,而后为促进和平、民主和统一,雷洁琼与马叙伦等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不惜血洒南京下关进行英勇抗争。抗战的号角也激励了祖籍江门新会的舞蹈家戴爱莲,选择义舞抗日并执意回国抗日救亡, 创作排演了《惊醒》《东江》《前进》《红旗进行曲》等大批宣传抗战的舞蹈,鼓舞着无数中国青年拿起刀枪走上战场。祖籍江门恩平的唐明照和祖籍江门台山的梅参天创办《美洲华侨日报》,积极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军民英勇顽强斗争事迹,在“皖南事变”后率先揭露事实真相,不断抨击国民党当局的消极抗战行径,并与司徒美堂创办的《纽约公报》、旧金山《世界日报》等报刊联合发表“十报宣言”,强烈声讨蒋介石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裂、投降、倒退行径,表达了广大侨胞要求团结、抗日、进步的心声。与此同时,以五邑籍乡亲为主组建的“衣联会”专门编印了数十万份抗日传单,向广大中外顾客宣传中国抗日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台山旅美华侨画家余所亚利用画笔作武器宣传抗日救国,台山籍华侨黄柏旋用歌声激发侨胞的爱国热情;由祖籍江门恩平的唐宪才创办的金星电台,以大量时段报道中国抗战最新消息,呼吁海内外华人和国际社会齐心协力支持中国抗战;“旅美华侨抗日统一义捐救国总会”会长、祖籍江门台山的邝炳舜走遍美国26个州的广大城乡,行程11260公里,宣传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聆听其演说的侨胞达20多万人次;被誉为“中国电影先行者”“香港电影之父”的江门新会籍黎民伟秉持“电影救国”理想,拍摄了《十九路军抗日战史》《淞沪抗战纪实》《勋业千秋》等记录电影,成为“唤起民众的教科书”;江门开平籍司徒慧敏不断拍出《风云儿女》《血溅宝山城》《孤岛天堂》《前程万里》等一部部有力的抗战电影。

  倾尽千金家财为抗战。为救国难海外华侨不惜倾尽家财,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全国华侨捐款共13亿国币,江门五邑地区华侨占了6.8亿国币,为祖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五邑华侨在海外组织过一日捐、一月捐、卖花捐、“一碗饭”捐、航空献机捐、新年捐、“七七”献金、“双十”献金等抗战募捐活动,所募集款项、战时物资源源不断涌向了国内的抗日战场。1938年,祖籍江门开平的司徒赞领导师生开展了“巴城买花捐”;祖籍江门新会的郑潮炯走遍南洋许多城镇,通过“义卖瓜子”筹集捐款18万元,并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卖子救国”的不朽神话;司徒美堂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捐款达5400万美元,“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局”募捐抗日经费达1400万美元;旅居美国的新会籍华侨认购的救国公债、航空公债达3630万美元;五邑华侨还捐献了大量战时物资,仅1938年的一次捐物中,台山籍华侨就捐献衣服10万套、药品50多种,还有大批粮食、布料、毛毡、蚊帐、雨衣、鞋袜、防毒面具等。

  积极投身支持解放事业抗日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军事部署,其独裁统治、一党专政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这与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拥护和平民主的愿望背道而驰,广大五邑爱国华侨华人纷纷旗帜鲜明的反对国民党独裁、专政统治,支持国内民主爱国运动,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为最大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按照党中央的指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东江纵队主力部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骨干力量等华南武装力量奉命北撤山东烟台解放区,并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两广纵队在此后的解放战争中,从华东、中原转战至华南,为华南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贡献,锻炼保存了大量包括黄宇(祖籍江门鹤山)、郑玛(祖籍江门恩平)、邓汀(祖籍江门开平)等五邑华侨子弟在内广东籍革命骨干。还有作为华南解放战争中重要武装力量粤赣湘边纵队和粤中纵队,从纵队领导到普通一兵,都有许多的五邑华侨华人子弟的身影。1948年8月12日,司徒美堂又以美洲洪门致公党元首身份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国是主张”,指出“当前国内形势大变,谁为爱国爱民,谁为祸国殃民,一目了然”,强调“中国乃四亿五千万人民之中国,非三五家族秘得而私,必须给人民以民主自由”,强调召开新政协、组织联合政府是“解决国内政治问题之唯一良好办法”,表示“本人虽然年迈,但一息尚存,爱国之志不容稍懈”,“愿以八十有二之老年,为中国解放而努力”。

  侨力为国同甘苦,五邑华侨华人是新中国建设事业的见证者和奉献者

  在解放战争日益接近全国胜利的1949年1月,毛泽东同志致信邀请司徒美堂回国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团结全国人民及海外侨胞的力量,完全实现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新中国的诞生,使海外华侨华人深受鼓舞,为了使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国家尽快走向富强,以司徒美堂等为代表的五邑华侨华人不顾列强封锁,或抱着热爱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良好愿望,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国效力;或坚持与祖国进行贸易,缓解大陆物资匮乏的局面;或积极支持和配合新中国的外交活动。

  怀揣报国毅然回报效国家这股归国潮中,华侨学生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侨居国外和在国外学习的中国知识分子和留学生纷纷冲破境外对新中国敌对势力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成为新中国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为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据统计,从1949年到1954年,冲破道道阻挠、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留学人员和归侨学者有1334人,其中美国937人,英国193人,日本119人,法国85人;至50年代末,回国者达到约2500人,约占当时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科学家的一半。他们当中,就包括著名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的梁思礼(江门新会人),著名微生物、免疫及遗传工程专家黄翠芬(江门台山人),著名微波理论学家、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林为干(江门台山人),著名植物学家、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的陈焕镛(江门新会人),著名化工蒸馏专家、教育家余国琮(江门台山人)等等。同时,华侨华人素来就有爱国爱乡、热心教育的光荣传统,特别是1957年国务院颁布《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后,五邑华侨华人捐资办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高涨,至1958年底止,仅台山县就办起华侨中学23所。

  积极投资兴业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建立伊始,百废待兴,为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国家实施华侨投资优待政策,广东更是率先制定了《华侨投资国内生产事业奖励办法》,五邑华侨华人积极回国、回乡投资办企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期间五邑侨商发起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积极认购国家发行第一批国债;携全家及资产回国支持社会主义建设;创办天津大成五金机械厂、广州皮革厂、青岛榨油厂、上海针织厂、重庆涪陵食品厂等一批工业企业;自1955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贯彻保护侨汇政策的命令》以来,五邑侨乡建立中国人民银行支行,内设外汇组,专门办理侨汇业务,统计材料显示,从年,台山县侨汇收入每年保持在600万美元左右,开平县为400万美元左右,不仅支持了侨乡发展稳定,也为国家储备了外汇,以上种种无不彰显着五邑华侨华人为国共甘苦、爱国爱乡情怀。

  侨志不移铸伟业,五邑华侨华人是共享祖国荣光、共筑复兴伟业的同行者和奋进者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指出,“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中国在海外有几千万华侨华人,是中国大发展的“独特机遇”。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由此激发了广大海外侨胞回国创业的巨大热忱,极大调动了海外侨胞支援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共同谱写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辉煌篇章。

  响应改革开放支持家乡建设改革开放伊始,在国内软硬环境等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怀着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率先回到家乡投资设厂、贸易经商,“投资一间厂,救活一条村”,成为全国不少地方发展的缩影。正是海外侨商做了首批“吃螃蟹的人”,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贡献了极为关键的“第一桶金”。五邑华侨华人以实际行动,引领改革开放潮流,引导推动更多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外国企业家来粤投资发展,成为广东改革开放最早的开拓者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侨港澳企业约占我国外资企业总数的70%,投资约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江门市侨资企业实有4316家,投资总额489.29亿美元,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江门“侨梦苑”重点侨资企业2522家,规模以上侨资企业630家,涌现出李锦记、嘉士利食品、维达纸业、雅图仕印刷、金桥铝业等一大批优秀侨资企业。这些侨资企业为江门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这些侨资企业还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繁荣了江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捐资建设了五邑大学以及遍布江门的数十家华侨中学、医院、图书馆等。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市侨资企业、华侨华人个人及基金捐款项目多达48255个,金额超过79.75亿。

  同根同脉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海外华侨华人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还承担着中华文化传播者角色,发挥着中外交流合作桥梁纽带作用,也成为中国海外利益的重要开拓者、承载者和有力的维护者。一直以来,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穿针引线、铺路搭桥,他们不遗余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传承中华文化、广东文化,积极推动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友城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了广东文化、广东产品“走出去”,使广东能够迅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率先与国际接轨发展。五邑各地出版的侨刊乡讯超过80家,每年向海外64个国家和地区发行60多万册,承担起向海外乡亲宣传家乡发展、传递家事的义务,搭建联系海内外乡亲的桥梁,成为广大海外侨胞喜爱的“集体家书”“来自家乡的精神食粮”。

  戮力同心共克战“疫”难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牵动着无数海外华侨的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海内外五邑乡亲守望相助、共同抗疫。广大五邑侨胞发扬爱国爱乡精神,积极奔走联络,广泛发起倡议,慷慨捐赠抗疫物资和爱心善款,有力支援了湖北和家乡抗疫斗争,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大爱情怀。据统计,疫情期间,江门市共收到海外23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社团及广大侨胞捐赠善款、物品折合人民币约2732万元,位居广东省第一、全国领先。疫情爆发初期,为缓解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缺乏,墨西哥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筹备捐赠医用一次性口罩20万个,巴拿马侨胞温国伟捐赠医用一次性口罩4万个,维达纸业集团捐赠消毒湿巾达3000箱;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通过“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向“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捐赠500万元人民币;谭咏麟、刘德华、黄百鸣、麦嘉、夏雨、钟镇涛等十余位五邑籍香港明星拍摄视频为家乡抗疫加油鼓劲,央广网、中国网、学习强国等国家主流平台广泛传播,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正能量。在紧要关头,五邑籍海外侨胞身在异乡、心系故土,持续给家乡捐赠防控物资,为家乡进一步筑牢抗“疫”防线,夺取抗疫全面胜利提供助力。同时,在海外疫情迅速蔓延之际,江门市积极回应侨胞需求,紧急筹集物资反向驰援海外侨胞。全市向海外27个国家和地区的127个社团累计捐赠近200万只防护口罩,价值合计267万元。

  回望百年来五邑华侨华人与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与家乡的故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见证了100年的沧桑巨变。置身历史,我们融于其中;放眼未来,我们的道路更加任重而道远。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双区”建设风劲扬帆正当时。包括五邑华侨华人在内的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拥有巨大的人才资源、资本优势及成熟的商业网络,熟悉居住国的历史、民俗、语言、文化、社会和法律,具有通融中外的独特优势,五邑华侨华人与党与祖国与侨乡将会有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和联系。党的事业蒸蒸日上、祖国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离不开海外华侨华人的积极参与。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为2021年春季广东省委党校中青二班学员,江门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江门市大湾区办主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籍贯所在地和户口所在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