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能共享是扶贫机构吗?

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经区人大第十一届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民政府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一章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起点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成就
  一、经济发展由高速向高质量转变
  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三、项目和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民族风情游实现新突破
  五、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
  六、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七、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
  八、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第三节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目标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三章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 打造嫩江流域高效农业示范区
  一、稳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二、建设生态农业高效示范区
  三、建设我省西部优质畜产品基地
  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第二节 打造食品加工集中区
  一、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二、培育大健康产业、美丽产业
  三、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
  五、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六、强化产业链配套招商
  第三节 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区
  一、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四、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节 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二、加强环境污染防控治理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第五节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三、提升城镇化质量
  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六节 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一、积极挖掘消费潜力
  二、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
  四、寻找机遇扩大对外开放
  第七节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一、积极谋划布局新基建
  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三、建设能源基础设施
  四、提升市政基础设施
  第八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四、深度激发人才活力
  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六、继续深化财税改革
  第九节 增强高水平的民生保障能力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三、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四、提升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能力
  五、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
  六、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第十节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二、加强综合监督能力
  三、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四、加强应急、消防及民兵建设
  五、建设高水平的平安梅里斯
  第四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第二节 落实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
  第三节 开展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推动梅里斯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梅里斯达斡尔族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斗目标在规划期内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对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起点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区经济企稳向好,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由高速向高质量转变
  “十三五”时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7.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成果丰硕,超5亿元大项目突破历史;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4.29%;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16435元,年均增长9.2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达到规定标准。
  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达到60万亩,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减少5%,优质大米、洋葱、胡萝卜成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全区蔬菜瓜果套复种面积30万亩、中草药1.5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5万亩,创新实施抗重茬种植、玉米免耕、粉垄深松、水肥一体滴灌、育秧一体拨摆等新农艺。引进棚栽樱桃、水蜜桃、紫甘蓝等新品种60余个;洋葱旱田直播、富钼水稻、高油大豆等种植试验取得成功;新申请绿色食品标识2个,注册了“梅里斯蔬菜”集体商标,新鲜蔬菜、新鲜香瓜、新鲜胡萝卜等10个品种进入公示阶段。落实“互联网+农业”高标准基地19个,建设特色千亩连片种植基地18个,打造万亩示范基地3个,农业观光旅游采摘园8个,股份制合作社10个。我区获批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基地示范县、梅里斯洋葱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和林草局授予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胜利村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香瓜“一村一品”示范村,大八旗洋葱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最受市场欢迎名优农产品,申报了国家级“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全区标准化养殖区(场)达到16个,奶牛存栏1.1万头,肉牛0.87万头,生猪存栏8.15万头,畜牧业产值增长13.5%,东方希望生猪肉食品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金锣生猪肉食品一体化项目成功落户。我区获批黑龙江省高标准现代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科技园、黑龙江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畜牧产业化势头强劲。
  三、项目和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以九洲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广州粤旺农业产业化综合项目、东方希望生猪肉食品一体化项目为标志的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金锣生猪肉食品一体化项目、山松大豆深加工项目、东方希望肉食品加工项目、齐齐哈尔汇能新能源公司风力发电等项目加快推进。以梅里斯绿色特色产业园为核心,集合全市大米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质农产品,“总部经济”模式实现突破,也使我区与广州对口合作顺利推进;正在洽谈的伊利集团日处理千吨液态奶项目进展顺利。电子商务持续向好。全区网络零售总额实现2121万元,同比增长221%;新增电商企业91家;第三方电商平台创建店铺205家;电商园区孵化企业34家;电商培训3560人次;建成全市首个京东城市仓,仓内各类商品2万余种近26万件,日处理邮件可达2万单,高峰期近5万单,生产企业及电商企业实现了本地入仓,电商物流活跃度显著增强。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完成了通达路、创业路、展望路等1200延长米的道路修复,完成110万平方米土地平整,园区电力、自来水、污水处理、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承载力。
  四、民族风情游实现新突破
  不断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开馆,央视《2019一年又一年》栏目走进梅里斯。积极参加国际文旅活动,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器乐展演中,达斡尔族木库莲被评为黑龙江省民族乐器;在第六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上,契丹古茶荣获银奖。建设了哈拉新村游客接待中心;进一步完善梅里斯湖、哈拉新村景区、额尔门沁村和莽格吐村等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英烈纪念馆、笨奔福生态农庄分别被评为3A、2A级景区。持续打造精品路线。坚持全域旅游开发,创建了“周末好时光,一起游达乡”旅游品牌,围绕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红色教育、农事体验、研学旅行等主题,打造半日游、一日游、两日游等精品路线33条。持续举办节庆活动。“2019年梅里斯区农民丰收节”在全市直播,相继举办了“冬捕节”“库木勒节”“采摘节”“菊花节”“七夕相亲大会”等旅游节庆活动,“观光游”“亲子游”“采摘游”“研学游”等旅游主题产品持续升温。
  五、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案件全部办结;圆满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整合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采取“五化”措施,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35台,空气优良天数314天。严格执行嫩江流域跨行政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加强地表水环境监测,出境水质均达标排放。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完成河湖“两规两划”工作,积极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225处违建点位全部清理;开展“绿卫2019”行动,157个问题点位全部整改完毕。完成区污水处理厂由一级B提标为一级A的升级改造;加油站双层罐改造全部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718亩,完成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任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保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全面实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六、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脱贫攻坚告捷。全区3496户6352人全部实现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通三有”全部达标,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主要任务。兴华村党支部书记、天照牧业董事长马坤荣获黑龙江省2019年度脱贫攻坚贡献奖,双岗子村驻村书记崔文涛荣获省级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建立了涵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医疗救助的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参保率达到95%以上,累计节约贫困人口医保支出8118.3万元。关注并保障退役军人生活。各项优抚政策按时全部兑现。残疾人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实现全省首发。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85.98%。完成35栋老旧散楼小区绿化、上下水改造、化粪池维修、避雷设施维护,投入资金399.2万元。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和闪蒸矿化系统。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7处,在全市率先实现乡镇所在地污水处理全覆盖。积极推进改厕、改灶、垃圾房灭迹。改造室内外厕所2173户,改灶1300户,垃圾房灭迹489个。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农村“厕所革命”现场推进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全区本科进段率达到50.21%,重点高中录取率达30.8%,连续四年稳步提升;民族教育取得新成效。民族文化“五进校园”持续推进,U10、U12两支曲棍球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分别取得第三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民族教育教学成果在全省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作了典型发言和成果展示。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全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全部达标;区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实现同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
  七、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
  深化放管服改革。将高频事项中不动产登记业务、工商个体登记业务下沉到乡镇,在6个村启动村级自助服务平台开展试点工作;将社保业务全部纳入政务大厅办理,在全市率先实现人社、社保、金融及税务部门一站式全链条办理社保业务。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区管校聘”改革,出台了中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校长交流等12项具体改革实施方案,教育改革经验相继在中新网等国家级网络媒体、黑龙江日报等省级媒体进行报道。持续推进医联体改革。同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深化合作,持续推进“3+2+1”模式,先进医疗技术延伸至乡镇卫生院。2019年7月,全市首家120网络医院正式启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重点科室技术力量持续加强,我区医联体建设在黑龙江省新闻联播进行专题报道。2020年9月,省调研组对我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对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认可。深化城乡治理体系改革。扩大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面,66个村屯环境治理由鸿林公司运营,成立梅里斯区人居环境监测中心,将社会治安、农村污水日常监测、生态环境指标、城乡综合治理等融合创新,解决了城乡治理的“小切口”,做好了发展智慧城乡的“大文章”。大胆探索国企改革。以齐齐哈尔市兴梅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核心公司,探索“1+N”集团化改革模式,推动了区属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完成49个行政村清产核资工作,认定12.4万人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组建了5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探索按股分红的经营模式,全区12个村发放红利210万元,受益股民2.5万人。村民共享改革红利事例在省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出台了《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试行)》《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与乡(镇)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为进一步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社会治理稳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大棚房清理、违建别墅拆除、“三资”乱象治理、城区违建拆扒等工作任务均圆满完成。应急体系改革成果文章《要做能干事的党员干部》在省级刊物《龙江应急》上发表;卧牛吐镇东卧社区顺利通过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检查验收。全区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社会治理安全稳定。平安梅里斯建设成效显著。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充分利用“库木勒”节、消费者权益日开展“七五”普法,《传承的力量》《小镇里的女司法所长》《枫桥经验践行者》等主题作品相继推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攻坚活动,保证了全国“两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区公安分局在全市2019年度特警、特战队、综合维稳力量实训练兵比武中取得团体第二名、单项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一村一辅警建设工作被列为2019年度全市公安机关十大亮点工程。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带头解决了社保办理、事权下放、农村污水治理等民生问题30余个。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主动向区委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持续改善。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我区发展的内外环境与“十三五”时期相比有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使大变局变数更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东北亚区域格局面临着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全球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态势不会发生动摇。
从国内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以及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发展举措,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为我区阔步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从全省看,黑龙江承担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任,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重大突破。省里出台了支持县域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与我市发展路径相合、息息相关,为我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从我区自身的发展态势看,我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抓班子、强党建,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促融合”十八字方针,全力实施“一二三四”战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变化,全区5736余名各条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用真真正正的业绩、实实在在的变化回答了新形势下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但我区也存在着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存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资源要素严重匮乏的短板。同时,规模化程度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主体偏少,仍然是制约我区发展的突出弱项;民生领域仍有许多短板需要尽快补齐,加快发展步伐、促进社会和谐,任务仍然艰巨;政府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优化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纵观内外部环境,难和险在增多,但时和势总体有利。“十四五”时期,我区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解放思想,改革攻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梅里斯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局面。
  第三节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目标
到2035年,奋力走出绿色发展、全面振兴新路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社会更加文明进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民族文化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区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更加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美丽达乡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继续坚持“抓班子、强党建、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促融合”,牢牢把握“一二三四”战略,深入实施“四区”建设,全力推动梅里斯在新时代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重中之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中,一以贯之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抓紧抓实,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全过程、各领域,增强发展动力,解决发展不平衡,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内外联动发展,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突出将梅里斯区由齐齐哈尔中心城区“菜篮子”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中央大厨房,将“后花园”打造成为省内最佳旅居目的地。
  高效农业示范区。在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手段智能化、田园美丽化等方面深入持续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高效上做文章,将我区打造成为嫩江流域高效农业的示范区。
  食品加工集中区。坚持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和特色产品品牌营销价值链并重,在绿色食品上下游产业上、在综合配套服务上做足文章,引进建设一批农产品仓储保鲜、精深加工项目,推进食品加工集中区建设破题开局。
  民族风情旅游区。作为全国唯一市辖达斡尔族区,挖掘抢救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村屯景区化、景区标准化发展,打造民族旅游风情区。
  生态文明示范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绿色优势,充分利用好山好水好生态,着力推动生态产业化,做强产业、做优产品、做美乡村,打造高质量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到2025年,推动梅里斯区全面振兴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朝着42亿元目标奋进。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产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52%,二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5亿元,县域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
  ——财政收入加快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快增长,地方税收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到3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亿元以上,财政税收提高一个新水平。
  ——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乡村产业不断壮大,乡村环境不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绿色发展优势更加突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高水平的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教育更加公平,医疗卫生更加惠民。

  第三章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 打造嫩江流域高效农业示范区
  以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坚持种植业和畜牧业双轮驱动,推进生态农业高效示范区和我省西部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
  一、稳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工作,确保到2025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7.7万亩,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2025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8.43亿公斤以上。提升优质粮食产出能力,以水稻、玉米、大豆为重点,以稳增产为目标,深入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稳步提高粮食安全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持续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精深加工为驱动,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完善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推动粮食加工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引领粮食加工业提质升级,水稻加工要优化产能、提高利用率,支持企业建立完善商业模式,树标准、提品质、创品牌;玉米加工要支持引进产业链下游、价值链上游的项目,从追求量变转为追求质变;大豆加工要打好“非转基因”牌,坚持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市场化经营能力,加强以军粮储备库、雅尔塞粮库、大地北粮、恒顺粮贸等为重点的国有及民营粮食仓储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优质粮食仓储能力,在全区建设粮食供销网络体系,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二、建设生态农业高效示范区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打造黄芪、甘草、汉麻、灵芝、南瓜籽等中药材基地种植区,发展林下黄芪、蒲公英种植1万亩,推进中药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建设中药饮片厂、中药精致提取加工厂,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稳步发展,建立起中药材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完成黄芪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种植及加工可追溯全产业链建设,与尚宏北药饮片加工厂合作建立1千亩黄芪育苗基地,建立柳蒿芽、黄芪茶生产车间。到2025年末,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5千万元。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加快发展丰宝村南瓜、复兴村“三紫”(紫胡萝卜、紫甘蓝、紫甜菜根)、红参胡萝卜、大八旗村洋葱,持续深入推进“三品五化”,积极申请公共品牌,洋葱、菇娘、西甜瓜等农产品公共品牌,在保持现有的66个“三品一标”基础上增加5个,打造梅里斯区特有品牌。到2025年,力争实现千亩连片以上蔬菜基地25个,蔬菜瓜果产量达百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50%。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到2025年,力争做全省智慧农业先行者,加大农业智能装备应用,实施一批智慧农业工程,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促进梅里斯区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实施科技强农战略。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生产手段和经营管理方式,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推动黑龙江齐齐哈尔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建设。通过强化与优势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园区研发-引进示范-技术集成的科技创新链条,大幅度提升园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通过建设和发展,使园区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孵化创业服务完备,试验示范基地规范,科技研发条件先进,技术培训体系健全,信息网络系统畅通,聚集科技资源有力,示范带动作用强劲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一二三产有机融合、新兴产业孵化强劲、科技创新与转化有力、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重要基地。

  建设“五基地”争取中国农业现代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雅尔塞镇雅尔塞村富硒富钼作物示范基地,到2025年,种植富硒富钼农作物达到5千亩。建设荣胜村和齐齐哈村胡萝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连片面积万亩基地1个,冷藏库5500平方米,存储量3万吨,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建设齐齐哈村鲜食玉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打造万亩基地1个,辐射周边种植面积3.5万亩。建设卧牛吐镇四间房村和梅里斯镇齐齐哈村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连片面积2千亩示范基地2个。建设卧牛吐镇和莽格吐乡水稻标准化种植基地,卧牛吐22万亩,莽格吐8万亩。
  三、建设我省西部优质畜产品基地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在巩固生猪养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奶牛和肉牛标准化养殖建设,合理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高效、资源节约、环保的现代畜牧产业。持续推进畜牧业不断升级。以建设黑龙江省西部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打造“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建设3个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推进伊利日处理千吨液态奶项目建设;扩大生猪规模化养殖覆盖面,促进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东方希望多个养殖场、一座年生产40万吨饲料加工车间和一个年屠宰生猪150万头规模的生猪屠宰加工厂、山东金锣多个生猪养殖场、一座年生产18万吨
  饲料加工车间和一个年屠宰生猪200万头规模的生猪屠宰加工厂建设。到2025年,我区高产奶牛存栏量达到3万头,肉牛年出栏2.8万头,育肥猪出栏量达到400万头,种猪存栏量达到16万头,家禽年出栏230万羽、禽蛋产量1.5万吨、肉类总产量2.5万吨。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推进畜禽养殖业生态化、标准化、精品化。

  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集采摘、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采摘园12个,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打造特色小镇。建设大八旗洋葱小镇,建设连片面积万亩基地2个,对洋葱系列保健食品进行开发研制生产。建设北冰红葡萄小镇,种植葡萄面积5千亩,重点推进梅里斯区嘉世源生态农业公司开发集北冰红葡萄种植及加工、林果苗木繁育、瓜果温室采摘、生态野生鱼养殖、休闲观光、住宿、餐饮服务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特色小镇。在梅里斯湖和鲜明村建设酒庄2个。建设红星盈果蔬小镇,辐射周边棚室蔬菜种植5千亩,发展设施农业,面向休闲采摘、农业体验等中高端消费市场。加快打造网红直播基地。依托淘宝大学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建立并完善网红直播基地,自主培养网红直播,吸引各方有才能的主播和经营团队落户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形成我区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发展我区经济,带动就业,农民增收开拓新道路。
  五、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引导农村土地向种田大户、家庭农场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同时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保障农民宅基地所有权和资格权。合理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保证农用耕地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依法以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开发经营,让农民共享农用地转用增值的利益,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转让交易,有效缓解城镇建设用地资源瓶颈性问题,优化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确保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发展。规范管理现有新型经营主体,清除现有的“空壳社”“僵尸社”,新建家庭农场4个。到2025年,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5%以上。建设“智慧村务”管理平台,完善村屯财务管理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乡镇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第二节 打造食品加工集中区
建设食品加工集中区,大力发展食品、健康、美丽产业。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充分利用好原材料、原产地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延伸产业发展链条,重点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一、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蔬菜精深加工。联合国内外优势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开展以蔬菜为主的原料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包括新产品研发、原料多级开发利用、高效转化等,并着力突出达斡尔民族特色,占领技术制高点。加快食品加工等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做大做强寒土蔬菜、优百商贸等本土企业,逐步形成以特色蔬菜加工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做优做特“寒土蔬菜”等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实现跨越式发展。依托白菜产量优势继续扩大达人食品、富凯食品、岳家酱菜在腌渍菜方面的市场占有率。到2022年园区建设期结束时,引进或培育5-8家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大幅度提升园区农产品加工转化比例,推进园区食品加工产业发展。
  粮食加工。充分发挥“中国好粮油”示范区及示范企业的优势,利用九三农垦瑞丰米业发挥弱碱米品牌,结合先进制米技术向高端市场创建高端品牌方向发展,推进山松生物大豆深加工项目、九三农垦鑫鑫粮贸的大豆深加工项目及悦洋恒业的有机食品深加工项目面向全国市场拓展;加大添宝饲料、星泰饲料为我区主要饲料加工企业向外埠拓展,同时研发新型的产品品种,扩大市场知名度。
  肉乳加工。推动金锣、东方希望生猪肉食品一体化项目建设,深度规划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及下游配套企业,在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上,加大肉制品深加工及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生猪年屠宰量稳定在300万头,对生猪皮毛骨血及内脏等副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包括生产加工SOD、血蛋白、复合氨基酸、骨素、肝素钠、玻尿酸等生物制品。将园区打造成为全国屠宰加工总量最大、加工产值最多、产业链最完备的中国最大生猪肉食品加工产业园区。
  强化核心区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发展。以核心区、示范区产业相互关联为重点,发展“订单农业-精深加工-产品品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的模式,带动示范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加快尚宏北药在中草药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进程速度。增大绿禾肥业、添粒肥业、隆跃肥业、信泰肥业的优质肥料研发、产出的力度扩大产量。推进九洲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投产。

  二、培育大健康产业、美丽产业
  依托齐齐哈尔特有的小分子水、优质的非转基因大豆蛋白提取的植物油优势,积极培育以保健品为主的大健康产业、以化妆品和生物制品为主的美丽产业。

  三、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医疗教育、科技研发、文旅康养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
  四、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
  完善园区要素配置。继续加大政策、资金、项目以及债券争取力度,加快推进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变电站、标准化厂房、燃气供暖雨水管网等项目建设,加快齐梅路改扩建,继续争取用地指标,为企业入驻奠定基础。重点引入铁路、俄气等进入园区,为企业建设运营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产业园区服务能力和吸引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友联大街两个标段的道路工程建设,实现园区道路管网闭合;完成园区雨水和污水提升泵站建设,打通园区雨水、污水排放通道;完成园区内剩余未征收地块的征收与土地平整工作;加快推进园区供电、供热、供气、食品检测检验、创新创业孵化器等建设,有计划的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力争“十四五”时期园区实现“七通一平”。探索工业地产模式运营,积极引入广州开发区等第三方管理及招商模式,确保园区建设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五、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完善高效的冷链物流和仓储物流体系。建设东北亚冷链物流园区。到2025年,实现冷库80万立方米,总储存量实现50万吨,冷链物流车辆近百辆。推进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蔬菜冷链物流园区改扩建。计划建设中俄优质农产品周转中心项目。建设共和大牲畜交易市场,改造升级功能区,建成功能完善的交易基地,补齐交易基地配套设施。依托梅里斯区绿色特色产业园,招引一批大型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育以寒土蔬菜、缘亿、百汇蔬菜、粤旺等综合型农业企业升级为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打造我市现代服务业物流核心基地,带动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应用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纵深发展,对外打造仓储、物流冷链配送专线,培育外贸竞争新动力,对内打造我区城乡高效配送网格,实现区、镇、村、屯配送网络全覆盖,实现最鲜“一公里”。

  六、强化产业链配套招商
  依托区位优势,积极争取民族区域项目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深入推进我区与广州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对接和交流,积极探索和运用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大数据招商等多种形式引进项目,提高招商实效。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山东半岛等地,重点将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产业转移承接至我区落地。围绕高新、集群、链条,突出绿色食品加工和民族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精准招商,积极引进并储备一批聚集性强、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定期发布招商动态、招商政策;推进“智慧梅里斯”营商环境地图云平台服务项目建设,建设招商引资信息化体系,打造招商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加大赴外招商,在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不断提高招商成功率,并形成长效机制,为全区招商引资提供内生动力。
  第三节 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区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一、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紧紧围绕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深入人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提升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水平,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发展观念,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工程,做大做强县级融媒体中心,传递梅里斯声音,讲好达乡故事。加强文化配套建设,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全民健身馆等工程。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实施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向城乡基层末梢延伸。

  三、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挖掘达斡尔族文化的根本和灵魂,充分展现达斡尔族文化内在精髓和外在活力,加强“嫩水达斡尔”地域民族文化建设,创作一批符合时代新气象的民族文化精品,培养一批达斡尔族优秀传承人。开发哈拉新村、额尔门沁村达斡尔族民俗文化影视基地。开展“文艺轻骑兵”“结对子、种文化”“文化志愿服务”等文化活动,推进非遗文化进景区、进社区(村屯)、进校园。促进民族院校、非遗传承人群、文旅企业交流合作。鼓励生产性保护项目与产业融合,与市场对接,促进保护项目的自我良性发展,加强“契丹古茶”“达餐”“乌钦”说唱百年历史文化品牌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文物和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利用,完善15个达斡尔族村、2个满族村、1个回族村、1个朝鲜族村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调动所在地村民全民参与,保护民族文脉,做好历史传承。在保留原生态面貌的标准下,重点抢救修缮、复制一批文化遗产和传统民居,坚持可持续发展。提升民族语言在教育教学、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生存空间,重点推进民族学校、民族村落、民族景区、非遗基地传承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化。推进哈拉新村国家级非遗小镇申报工作。申报并完成建设额尔门沁村为省级特色民族村寨工作。

  四、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文旅产业基础提升。以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区”为总体发展定位,制定全区民族文化旅游总体规划,整合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引进一批以文化和旅游为主业、以融合发展为特色的领军企业,建立一批集文化创意、休闲度假等主题于一体的综合体,推动一批“往实里走、往深里走”的文旅项目,推进特色旅游、特色小镇、智慧旅游、旅游养老等产业,以旅游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推动新型城镇化。制定民族文化旅游标准,推进民族文化景区、乡村旅游村落成立旅游公司统一安排食材、统一安排备品、统一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参与文旅发展和涉文涉旅经营活动。利用好“一江三河”资源,规划大八旗、齐齐哈、鲜明、哈拉、额尔门沁、莽格吐沿线沿江滨水观光带,重点推进额尔门沁特色水域文化产业,注重加强在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互动性。推进“库木勒”节在文化旅游、餐饮美食、体育竞技、招商引资、学术研讨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打造综合性节庆博览会。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规范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创新文旅企业发展业态和消费模式。扶持地方饮食品牌,做大做强“梅里斯大片肉”“达乡印象”“老屯饭店”等民族特色餐饮,“契丹古茶”“达乡辣妹”等手工特产。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文化特色,培育星级宾馆、传统民居和特色民宿。

  加强文旅产品开发推广。利用现有交通资源,整合沿线景区景点,提高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农事体验、红色教育、研学旅行五大旅游主题及旅游线路质量和层次。推进额尔门沁村周边村屯融合发展,合理规划民族村传统民宿、特色民居,打造民族区域生态游。开发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创作一批文化精髓深入人心的民族文艺精品。促进哈拉新村传承达斡尔族民俗,完善壮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旅游商品展销中心、柳蒿芽产业园为主的文创产品孵化中心,引导文创单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科研院校研发以契丹古茶、民族服饰、达族刺绣、手工剪纸、农耕渔猎、传统婚俗等为代表,具有地域民族特色、民俗文化品位的文创精品、旅游产品和展示体验类活动。借鉴非遗电影《多日根的婚事》《额尔门沁的故事》等题材,创作更多达斡尔族文化特色的影视剧本和舞台剧本。进一步开发利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手段,实现精准推介、精准营销。

  推动冰雪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哈拉新村景区、额尔门沁村景区、梅里斯湖景区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升级。开发达斡尔族特色冰雪旅游项目和产品,注重达斡尔族文化、体育、民俗与冰雪旅游项目结合,创新冰雪旅游纪念品,适时发展冰雪旅游主题商店、饭店、民俗,开发冰雪打卡摄影场地。结合户外运动和冰雪运动,在景色优美、交通便利、地形地貌合理的地方打造新冰雪旅游目的地。在新冰雪旅游目的地为儿童、初学者设立冬季运动日及活动营地。鼓励开展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冬令营活动和体育赛事。加强乡镇冬季冰雪体育项目的开发力度,推进冬季群众性冰雪体育运动发展。

  第四节 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守住“绿水青山”。坚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标志性战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坚持把良好生态作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优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实施全域生态治理,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极参与国家生态经济带建设,综合推进“一江三河”所辐射的山水林田湖草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外来物种管控。科学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黑土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
  二、加强环境污染防控治理
  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化燃煤污染专项治理,基本淘汰全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深化秸秆污染专项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还田利用率达65%以上。深化扬尘企业面源污染专项治理,强化施工现场、道路扬尘管控,加快“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九洲热电联产项目成功供热后,城区燃煤锅炉全部停止使用。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0%以上。打赢碧水保卫战。深化流域水环境专项治理、饮用水保护专项治理和畜禽粪污专项治理,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抓好“一江三河”综合治理,建立江河流域水质水情监测体系和数据库,提高河湖管护能力,“一江三河”流域河道内全面禁牧,确保辖区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打赢净土保卫战。深化黑土地保护专项治理和农业土壤污染专项治理,持续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和国土绿化,加大对毁林、毁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现有风沙源、风沙口治理,加大城乡绿化美化,提高森林覆盖率。农业“三减”5%以上,废旧农膜清理回收率达到8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70%。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深入开展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落实节能目标任务,确保万元GDP能耗水平进一步降低。推进冬季清洁供暖,加大力度实施散煤治理。发展绿色建筑。大力倡导和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向节约高效、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快转变。

  第五节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按照市委、市政府“六区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梅里斯区积极做好农业、产业、教育、卫生等方面与主城区的对接工作,将梅里斯区嫩江西岸打造成齐齐哈尔市高端宜居区、优质教育区、食品加工区和科技创新区。通过合理空间布局,不断提升梅里斯区土地资源的增值空间,推动梅里斯区与主城区共同发展。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比较优势,分类精准施策,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空间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城市化地区要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科学实施开发强度管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增长动力源。农产品生产区要注重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高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生态功能区要得到有效保护,着力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支持人口逐步有序向城镇化转移并落户。
  将梅里斯城区、雅尔塞镇区、梅里斯镇区、卧牛吐镇区、莽格吐乡区、哈拉海农场场部6个区域作为区域城镇体系的骨架重点发展。以推进城镇化改造、提升生产空间效率、改善生活空间品质为主导,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三、提升城镇化质量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区域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完善供水、供电、供气、信息、通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成电气化和燃气为核心的能源供给网络,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邮政通讯、防灾减灾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关镇、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升村屯整合能力促进城镇化。对于种植业、养殖业有一定基础但二三产业较弱的村屯,要向中心村靠拢,打造人口能集聚1万到2万的小镇,更加集中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交通等资源,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城市融合型村庄,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逐步承接城市功能外溢,进一步体现城市治理水平。
  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分类编制完善村庄规划,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划定空间管控边界,明确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确定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确保乡村生活空间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齐全。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用房建设质量。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屯。以保护与传承为基本原则,以特色民居保护和改造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以哈拉新村、额尔门沁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保留民族特色、民族固有的建筑风格和生活习惯,保留民族特色村寨真正的民族化、特色化;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为主线,加强村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村屯文化内涵;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为龙头,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增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全农村教育、文化、就医、商业等公共服务,促进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全面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生活美、生态美、家园美、田园美的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第六节 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一、积极挖掘消费潜力
  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实体零售业创新转型,培育一批示范商圈,加快商业街、步行街提档升级,推动设施改造、品牌集聚、业态互补、错位发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商旅协同、购物与体验结合,发挥消费集聚示范效应。积极发展信贷、租赁、网购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医疗、养老、文化、信息等新消费领域发展,扩大服务性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大众化餐饮,提升一批特色餐饮美食街区,促进餐饮业稳健发展。加快发展社区生活服务。优化流通设施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鼓励建设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深入社区提供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建设若干个集餐饮、家政、托幼、维修等基本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消费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生活“一站式服务功能”。合理配置居住小区的健身、文化、养老等服务设施,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服务设施配建标准。大力发展无人店铺、智能看护及智能家居等新型社区服务,推动人工智能示范应用。
  二、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制定扩大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实施新一轮百大项目攻坚战,积极推广“承诺即开工”“首席服务员”制度,促进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强有效投资要素保障,改革土地供给方式,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分类落实用地优惠,探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加快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完善能耗使用机制,统筹使用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更好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政府性工程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
  加快培育传统电子商务企业。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其行业带头作用,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的规模发展。积极引导传统中小企业、传统制造业、生产加工业通过利用阿里巴巴、京东、邮乐购、库木勒等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自建企业电商平台拓展业务范围,创新销售模式,开展网络销售业务,推动产业升级。支持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进传统业务与电子商务整合,拓展销售渠道。围绕地方农特产品、文化旅游资源,开展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消费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专业电子商务企业。利用电商产业发展的契机,支持基础好、潜力大、成长快的电子商务企业加快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本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培育力度,发展专业化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充分实现资源有效连接,为平台电商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成长条件。建设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完善电子商务应用专业园及孵化器,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公司、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网商、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商等落户园区,完善配套服务,形成良好的电子商务生态环境。
  四、创造条件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把握齐齐哈尔市与广州市对口合作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从对外开放合作中寻找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积极谋划对外产业合作,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在外向型经济中寻找突破点。主动从省委提出的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建设黑龙江(中俄)自由贸易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面向“欧亚物流枢纽区”中寻找机遇,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同俄远东地区的联系,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积极融入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
  第七节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一、积极谋划布局新基建
  谋划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发展动能。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铁路。积极开展铁路专线的规划、设计、资金筹措和建设工作,实现全区铁路里程零的突破,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碳排放,发挥综合交通效率、提升经济社会效益。公路。未来发展规划按照《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公路网规划报告()》进行全区整体规划实施。重点推进道路升级改造建设,提高区域内主要县乡道路的技术等级,解决主要乡镇、产业集聚区以及旅游景点之间高效联通问题,打通断头路、改造“晴通雨不通”道路、新建村屯直连道路,以进一步完善区域公路网布局。加快破损严重的农村公路改造,具备条件的通村公路进行拓宽,改善农村居民的日常出行条件和农产品运输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黑龙江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航空。以机场为基础,建设航空产业园,配套建设相应的附属设施,打造国内领先、充满航空文化特色的航空经济区。积极推动建设“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智慧交通运输体系,以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业发展,提高信息化水平,依靠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实现智慧交通建设取得全方位突破。交通枢纽。建设区、乡、村的三级城乡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农村客运线路。整合循环线路、新能源纯电动城乡公交车。到2025年,客运企业发展到2家,营运车辆总数达到50台,营运线路发展到20条,实现运输量年均增长5%,到2025年完成客运量 500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9000万公里。积极协调推进运输企业对各自的货物配送和货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加快货运场站改造提升,促进物流基本功能有机整合,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营销方式,加快发展快速货运、集装箱运输和甩挂货物运输,促进道路货物运输产业升级。我区现有货运企业8家,到2025年货运企业增加至17家,车辆5000台,实现运量年增长速度10%,货运量达到180万吨、货物周转量78540万吨公里。

  三、建设能源基础设施
  利用梅里斯区农业区优势及地理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通过“引气,利用风”等新能源方式,以齐齐哈尔汇能、齐齐哈尔九洲能源、兴梅集团为龙头引进投资主体,建设新能源产业集群,至2025年建设气、风、光、生物质等能源项目7个,形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互补的绿色能源体系。气。抓好战略承接,落实“气化龙江”工作部署,配合完成中俄东线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支线管网路由规划、站场选址以及前期手续办理等。全力推进俄气东输中俄东线县区支线梅里斯30公里过境管线铺设项目、铺设自县区支线梅里斯分输站至园区30公里输出管线项目及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俄气东输二级管网项目,解决3000户居民用气及企业、园区用气需求,加强运油气长输管道保护。风。重点推进齐齐哈尔汇能50MW集中式风力发电项目和九洲电气齐齐哈尔梅里斯区300MW集中风力发电项目。光。重点推进青岛汇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500MW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屋顶”分布式发电供暖、“光伏+综合利用”现代农业示范等项目建设。生物质。重点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发电,规划齐齐哈尔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梅里斯产业园热电联产项目,取消城区内分散小锅炉房,承担城区全部采暖热负荷。增量配电。争取在园区内建设1个增量配电项目,110KV变电站1座,输配网线等局域网设施。在合理规划布局内建设二级加油站1座、三级加油站2座、充气、充电站8个。

  四、提升市政基础设施
  进一步完善城区排水体系,增强城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实现雨污分流,减少雨季洪水对城区的威胁。改善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化水平,对城区老旧道路实施改造。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建设、维修路面、改造排水管线等市政工程,新建高标准公厕,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十四五”时期,力争全面实现集中、清洁能源供热。

  第八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开辟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绿色通道”,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严格兑现执行招商引资政策,提升政府公信力,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细做实推动全区营商环境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让企业能进来、留得住、发展好。完善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标准化+政务服务新模式。新建或改扩建符合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的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对政务大厅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区域划分、导向标识设置、事项进驻界定、并联审批集成、线上线下融合和服务方式创新等进行规范,形成管理规范、运行高效、优质服务的政务服务机构,打造标准化+政务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区各级政务大厅整体形象。创新服务方式,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切实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实施好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享受税收优惠小微企业范围、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降低社保费率等政策,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清单制度,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全面梳理更大规模涉企减税税种和降费目录并列出清单,分解减税降费比例。清理违规涉企收费、摊派事项和各类评比达标活动,加大力度清理整治第三方截留减税降费红利等行为,进一步畅通减税降费政策传导机制,切实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费用。
  三、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尊重企业家投资意愿,提供优越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政企联手创建孵化器。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好党企政企座谈会、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统战、工商联、民主党派等现有联系企业家平台作用,畅通党和政府与企业沟通互动的通道,促进企业发展。积极搭建企业家相互联系对外交流信息平台,开展企业家培训活动,鼓励企业家“走出去”,拓宽企业家视野,充分展示企业家干事创业的人格魅力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创建梅里斯企业家品牌,扩大影响,提高企业家知名度。
  四、深度激发人才活力
  完善人才培养政策。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和项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级分类开展体制内、企业及村党组织队伍带头人的人才培养。创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通过“名校优生”“选调生”、“退役大学生士兵”等外引各地区优秀年轻干部,拓宽体制内引才渠道;通过助力本地重点企业引才、对接“头雁”团队、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等举措,做到环境引才、体系招才、体制创新,拓宽企业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区村联聘”“乡聘村用”等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扎根基层,拓宽村级队伍引才渠道。完善人才关爱政策。建立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在落实各项保障政策的基础上,定期召开表彰会、座谈会,在表彰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同时,座谈讨论人才工作,做到上下沟通。建立领导联系与谈心制度。让单位、组织与人事部门、区级相关领导等对区里的中高级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谈心与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人才的状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
  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通过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我区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多类型、多层次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激发创业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大量涌现,培育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到2025年,累计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80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户以上。
  六、继续深化财税改革
  继续深化财税改革攻坚,聚焦加快建立标准科学、约束有力、全面绩效、规范透明的现代财政制度。管理好政府收入的“钱袋子”,提高财政部门的综合统筹能力,形成更加完善的政府间财政关系。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收缩财政经济支出,增加科技、教育、民生、农业等重点领域方面的支出,形成对基础研究、基础教育、基础公共服务方面的稳定投入机制,更加合理地安排预算,统筹财政资金的使用。
  第九节 增强高水平的民生保障能力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落实《巩固拓展消费扶贫成果延安共识》,持续扩大已脱贫摘帽乡村的产品和服务消费,推动消费扶贫工作平稳转型。构建精准防贫体系,在最低生活保障兜底方面,坚持定期摸底清查,在低保对象认定中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重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低保,同时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确保特困人员得到救助供养;着力开发特色文化产业。加强与省、市民族宗教局间的协调沟通,推进合力扶贫攻坚,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扶贫实效。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提高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能力,改进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同时持续关注贫困边缘群体生活保障。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能力,将脱贫后待完成的任务、工程等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或实施方案,发挥长效作用。
  二、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创新就业创业服务体制,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员、下岗职工、农民工、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兜底消除“零就业”家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见习。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规范公益岗位开发和管理,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稳步推进退役军人待安置和安置后未上岗的补助费发放及社保接续工作。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及创业奖补政策。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和就业援助体系,提高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4.5%以内。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促进多种形式就业,支持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服务功能,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及时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平台建设。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三、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到202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50%以上。严格执行民办幼儿园创办准入管理,加强办园过程监管,坚决遏制民办幼儿园过度逐利行为。推进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深入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农村教学点,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建立健全防止与控制学生辍学和动员辍学学生复学机制,全面消除辍学现象。加强设备、图书更新配备,均衡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到2025年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巩固在95%以上。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办学保障,适应高中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吸引力。坚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全面普及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全纳教育,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改善教学设施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网络课堂成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常态。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满足人民群众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区管校聘”改革工作,完成区域“三个统筹”管理,建立教师长效补充机制,中小学教师学历(本科率)达到75%以上。加强师德师风监管与教师文明礼仪建设工作,打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新环境。

  四、提升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能力
  坚持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以增进健康公平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突出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健康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按照省、市有关标准落实相应设备、设施。进一步完善区级公立医院功能,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和服务网络建设,持续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和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逐步建立起逐级培训、逐层带动的临床和社区实践培训网络。积极开展与省内高校的联系合作,有效组织卫技人员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及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招聘执业医师(医学毕业生)、在岗学历教育、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壮大医疗队伍。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二级综合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梅里斯区及周边地区的医疗集团,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加强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建设。完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和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和全区统一、协调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提高综合分析和预警能力。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项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确保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迅速、处置有效。深化和完善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升卫生综合执法效能。健全职业病防治网络,完善重点职业病的监测和预警系统。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短板,充实公共卫生机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改善城乡公共卫生环境,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医院感染病科、生物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做好敏感数据和实验数据管理。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提高群众公共卫生素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西医结合,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

  五、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和引导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的人员长期持续参保。鼓励积极参保、持续参保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制度,积极做好基础养老金统筹工作。全面实现“先保后征”的原则,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落实。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结构和标准,适度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健全和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深化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整合已有救助政策,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巩固扩大城乡低保“一体化”、特困供养服务“均等化”工作成果,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不断健全儿童福利工作政策体系,完善协调机制,拓展服务范围。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提高残疾人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开展福康工程、龙江爱心助残工程和鹤城爱心助残行动;抓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工作;切实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提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能力,进一步完善全区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联动工作机制。

  六、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固树立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不断巩固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文明村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村规民约、融入日常生活,使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进村寨、进家庭、进校园。深入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工程。适应网络技术发展,不断加强互联网民族团结工作平台建设,完善互联网环境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推进和支持体系。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拓展工作领域、建设工作渠道、优化工作路径、培养工作力量,努力提升互联网环境下的民族团结事业的组织、宣传、教育和推动能力。
  第十节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确保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让党的领导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中更加适应实践、时代和人民的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自觉承担起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七个纳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导权。要突出理论学习,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我省、我市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下功夫,坚持不懈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正确导向,聚焦“一二三四”战略,紧盯全区产业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攻坚成效、文明村镇创建、营商环境改善等工作大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着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要突出价值引领,深入挖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典型,继续深化最美系列评选,讲好身边故事,以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彰显时代风采。要抓好阵地建设,整合政府网站、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资源,建好区级融媒体中心,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二、加强综合监督能力
  落实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各项工作要求,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开展“头雁工程”,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继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深入实施村级党组织分类定级,按照一村一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阵地+”为载体,深入开展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打造城市基层党建特色品牌。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突出问题,推进作风整顿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全区各村制定和修订村规民约,强化基层民主协商,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与登记管理工作全程同步开展,完善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业务工作全程嵌入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加强应急、消防及民兵建设
  以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重点,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落实,夯实各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坚持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坚持权责一致、依法履职、失职追责,继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及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逐步加大应急和消防安全方面资金的投入,完善全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成边远乡镇建设政府专职消防站建设,49个行政村建成一村、一车、一暖库的村级义务消防队,加大政府专兼职消防员招聘数量,建立健全政府专职消防员工资保障体系,实现逐年增长。加快全区乡镇及工业园区消防水源建设,政府发放点式感烟报警器。完善应急预案的修订、管理和演练。建立集生产企业、森林、草原、“一江三河”、避难场所为一体的全区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平台。加强联动机制建立,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完善应急预案的修订,加强应急演练。加强全区民兵队伍建设,发挥民兵职能作用。坚持党管武装原则,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充分发挥民兵队伍的重要作用,不断夯实基层武装工作基础。

  五、建设高水平的平安梅里斯
  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作用,加快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发挥村(社区)自治作用,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加大社会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扫黑除恶”常态化,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全面强化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结合我区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智慧警务平台应用建设,同时按照公安部《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的意见》、省公安厅《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要求,不断推进派出所独立办公场所、相关功能区及农村家居警务室和综合警务室建设,实现警力配置更加优化、警务运行更加高效、工作方式更加智能、执法执勤更加规范、警务保障更加有力,切实履行好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的新时代公安职责任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决遏制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坚决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完善和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第四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大政方针,切实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制度的优势,全面加强党对“十四五”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区委领导班子、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持续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实践应用,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科学制定完善考核指标,创新规范考核方法,狠抓问题发现整改,确保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要健全组织机构,专门跟踪规划中各项指标及任务的落实和完成情况,分阶段向区委和人大汇报情况。区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工作,出台规划配套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区发改局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第二节 落实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加强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和资金统筹,确保规划落地,加强规划实施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明确各项任务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将规划实施成效作为评价各部门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确保规划实施质量和效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强化政策导向,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在创新创业、对外开放、现代产业、社会民生、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引导各类经济资源向重大规划项目倾斜。
  第三节 开展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
  依法开展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估,积极引入社会机构等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与动态修订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和监测评估结果运用。相关部门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跟踪,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特别是人大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注重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在规划实施期间,当遇到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因重大自然灾害等原因,确需调整本规划时,政府应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报请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
  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任务,对梅里斯区的发展意义重大,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奋发作为、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实现梅里斯区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拼搏奋斗!

}

——2020年1月10日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肃省省长 唐仁健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甘肃发展历程中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3月份参加全国“两会”甘肃代表团审议、8月份亲临甘肃视察,连续两次对我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给全省干部群众巨大鼓舞和极大鞭策。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笃定实干、克难进取,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呈现出经济平稳运行、改革有序推进、开放不断扩大、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对标对表,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着重在打好具体落实战役上狠下功夫。我们紧紧扭住两大底线任务,敢死拼命抓脱贫,动真碰硬促整治,提升了脱贫攻坚的成色和绿色发展的底色;我们面对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停产检修等严峻形势,铆足全力推动经济运行从“开门红”实现“全年稳”;我们抢抓“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深耕细作各领域的平台抓手,拓宽了开放发展的视野空间;我们坚持刀刃向内强化自身建设,发扬斗争精神整治作风顽疾,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干部担当,较好完成了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两次提到甘肃,令全省干部群众奔走相告、倍感振奋。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7.67亿元、增长19.8%,其中安排“两州一县”52.78亿元、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74.44亿元,占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额的75.7%。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资金93.46亿元,全部用于深度贫困县。集中开展“3+1”冲刺清零专项行动,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清零目标。县、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全面消除,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参保资助政策全部落实。完成剩余2.65万户四类重点对象和新排查1.27万户危房改造任务,“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上了安置房。实施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和冬季冻管改造等工程,巩固提升89万户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水平。

 产业扶贫全面拉开架势。安排产业到户扶持资金155.6亿元,落实“五个挂钩”要求,带动“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种养规模迅速扩大,出栏量和产量分别增长3.7%、5.4%、7.4%、18.5%、2.2%、11.1%,扶持8.28万户贫困群众发展“五小”产业。发放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562.33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221.48亿元,贫困地区新增龙头企业303家,合作社带贫能力明显提升。累计建成果蔬保鲜库1019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覆盖所有行政村,农业保险覆盖203万农户。新建扶贫车间1225个、累计达到1952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34万人。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37.7万人,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人口19.4万人,创劳务收入43.7亿元。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120个,12个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成“十三五”村级光伏扶贫电站70.14万千瓦、受益群众12.35万户。依靠产业脱贫的人口达65万人,占到脱贫总人口的69.5%,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前三季度全省一产增加值增长5.9%,增速居全国第1位。东部对口帮扶4市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8.25亿元,引进企业201家、带动贫困人口13.7万人,“津企陇上行”活动签约金额104.5亿元,“消费扶贫”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7.96亿元。36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投入帮扶资金4.9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44个。举办“光彩事业临夏行”“巾帼脱贫行动”“千企帮千村”等系列帮扶活动。

去年,31个贫困县摘帽退出,藏区实现整体脱贫,全省减少贫困人口9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里面,凝聚着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巨大付出和心血汗水,“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等一批优秀代表,用他们的辛苦甚至生命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体现出崇高的奉献精神和价值追求,值得全省上下学习和铭记!

在抓好脱贫攻坚硬任务的同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出台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指导意见,新建戈壁生态农业6.2万亩,累计达到2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185万吨。10个“甘味”农产品入选2019中国农业品牌。完成粮改饲面积320万亩,亩均增收300元以上,全国粮改饲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省临夏州召开。积极防控非洲猪瘟,多措恢复生猪生产,市场供应基本稳定。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纵深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一些地方拆旧治乱力度大效果好,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发起共建“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倡议,与法国美丽乡村联盟签订合作协议,6个村庄入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明显见效。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按期完成整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评价。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加快实施。完成营造林面积475.65万亩,超目标任务35.9%。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的2643个环境信访问题办结2151个,阶段性办结222个。“绿盾专项行动”整改问题完成1790个。14个市州所在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3.1%,3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碳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张掖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平凉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八步沙林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启动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污染调查、规划编制等工作,初步谋划了一批保护治理项目。

(三)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实施精准调度,采取“四补”、领导包抓、定期约谈、绿色通道、政策激励等举措,促进了经济运行难中守稳、稳中有进。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能够实现6%左右的预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左右。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敦煌铁路提速改造、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成投运。两当至徽县、渭源至武都陇南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庄浪至天水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兰州水源地工程基本建成,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开工建设。白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面运行。新投产一批工业扩能改造项目,东方钛业建成国内首条单体最大钛白粉生产线。开展“千企调研纾困”行动,有效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年度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任务,民间投资回升向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消费升级行动,举办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

“点极带”建设积极推进。兰白国家自创区建设步伐加快,应用技术成果产业化创造经济效益517.0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兰州新区经济增长18.5%,增速继续保持国家级新区第1位。榆中生态创新城通过全球招标完成战略规划,31个先期项目开工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完成规划并启动建设,敦煌市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嘉峪关市成为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市。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攻坚战”、小微企业力度加大。全省各项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增长6.74%,各项存款余额1.98万亿元,增长5.84%,完成直接融资779.1亿元,增长47.28%,新增“险资入甘”落地资金151.6亿元。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稳妥处置了一些高风险机构不良贷款。

(四)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多点突破。动态充实1205项总投资9400多亿元的项目库,确定50项298个总投资5100多亿元的重大带动性工程。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实现重大突破,庆阳发现储量10亿吨级大油田。白银市银西生态产业园入选全国绿色园区。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线加强工程竣工投运。中核汇能甘肃矿区黑崖子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成为全国首个并网发电的平价风电示范项目。敦煌大成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并网发电。签署“陇电入鲁”工程协议。全省弃风弃光率由2016年最高的43%和30%下降到7.6%和4.3%。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肿瘤系统获批注册上市。定西安定区、临洮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张掖海升现代农业智能玻璃温室成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项目。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国内外游客3.74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80亿元,分别增长24%和30%。“一会一节”首次联合举办,从甘南开幕到敦煌闭幕,荣获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节庆活动榜大奖,被文旅部誉为文旅融合的典范。张掖丹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嘉峪关关城文物景区荣获“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文化景区”殊荣。第二届药博会成功举办。丝绸之路信息港加快建设,全省区块链基础平台“数字甘肃、如意之链”已经上线,兰州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庆阳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成投运。中核产业园项目加快实施。预计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增长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5%,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我省把十大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符合发展方向,要求我们一年一年抓下去。

(五)改革开放释放动能活力。581户省属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占到总数的41.8%。加大优质企业债转股力度,省属企业签署市场化债转股协议资金到位532.31亿元。省属企业预计实现利润92.17亿元、增长26.01%。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费126.1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34.7亿元,近70万家企业和280万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电价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60多亿元。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任务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加力加效,“陇政钉”政务移动办公系统正式上线启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不动产一般交易登记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新增市场主体25.98万户。省卫健委运用电子健康卡探索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兰州市推行“四办四清单”制度提升服务水平的做法,受到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出台融入“一带一路”打造五个制高点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大型纪录片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中川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开通“中巴经济走廊”兰州至拉合尔定期全货机航线。兰州陆港型物流枢纽列为首批国家物流枢纽。敦煌空运口岸成为全国第二个在县级市正式开放的航空口岸,新开敦煌直飞柬埔寨暹粒国际航线。国际货运班列发运车数增长50%以上,新开运“金张掖”号中欧货运班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到外贸总值的一半以上。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服务9500余项。兰州新区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与广西、海南、浙江、重庆、内蒙古签署了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举办陇商大会、兰洽会、中国绿公司年会、非公经济论坛等大型节会,组织开展沪浙等系列招商活动,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引进了太平船务、益海嘉里、正大、圣农、新希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型项目。

(六)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提升。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民生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0.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10件为民实事全部办结,部分超额完成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和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39.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选拔6574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支持1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市县所属企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3所高职院校入选“双高”建设计划。建设“两类学校”1221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金昌市被列为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地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农民工实名制及工资支付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陇明公”上线运行。实施棚户区改造18.27万套。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新型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大幅下降。

启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学者领衔开展的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西北分院落户甘肃,参加全国青运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退役军人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体系基本形成,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五级全覆盖。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10个地方和单位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兰州、天水等5市开展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55个,命案现案首次实现100%全破,命案积案破案率和“云剑”追逃抓存比居全国第1位。统计调查、信访、气象、人防、地震、参事、档案、保密、外事侨务、港澳台、公共资源交易、机关事务、供销、地方志、慈善、国防动员等工作扎实推进,工青妇、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还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及省委部署要求落地见效。自觉接受省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60件、政协提案791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立改废地方性法规(案)14件,制定政府规章17件,健全完善省政府外聘法律顾问制度。审计监督促进增收节支34.44亿元。持续推进“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开展“四察四治”专项行动,政府效能有了明显提升,“一会一节”甘南场馆建设再次刷新项目建设“甘肃速度”。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肃处理了一批懒政怠政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各位代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和省政协监督帮助、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群众负重自强、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单位,向广大企业家,向支持和帮助我省脱贫攻坚的中央单位、东部4市及兄弟省区市,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仍然不少。一是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迫在眉睫。经济发展受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制约更加凸显,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市场主体活力不够,新旧动能转换较慢,传统产业“天花板”效应越来越突出。二是全面小康指标短板明显。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基础还不牢靠,农村形成良性发展机制还需用力。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阶段性特征突出,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三是基础设施能力亟待提升。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尚未根本消除,一些城市公共设施和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县县通高速、市州通铁路和自然村通硬化路任务依然繁重。四是生态环保形势不容乐观。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局部死角隐患问题时有暴露,一些地方基层河长履职不到位,个别典型案例教训深刻,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容不得丝毫松懈。五是营商环境急需突围破局。政策执行和工作落实“中梗阻”“打折扣”“一刀切”等问题远未绝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领域制度建设比较滞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尚需提升。对此,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新老问题一起改,治标治本统筹抓,以更大决心力度加以解决。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为“十四五”发展谋思路打基础之年,更是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时代篇章的关键之年。综观国内外形势,虽然面对的各种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展望甘肃的发展,尽管多重任务叠加繁重,但历史机遇多年少有,政策利好密集释放,动能优势加速蓄积。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宏伟蓝图引领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抓住用好机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开创甘肃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根据中央精神及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安排,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底线性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更加注重固强补弱,更加注重培植动能,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系统治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剩余17.5万贫困人口脱贫,8个贫困县摘帽退出,务必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生产总值增长6%,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取得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处在“十三五”“十四五”发展的规划过渡期,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长短结合、软硬兼顾,注重统筹谋划、系统发力。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下大力气固底板、强薄板、补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足、质量高。高水平谋划“十四五”规划,努力形成长远发展的良好预期。要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全力确保经济增长实现预期目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时有效处置各类金融风险,切实保障和改善城乡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全面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政策、工作和科技、产业、业态、模式创新,提升企业家活力、科学家动力、劳动者能力、各级干部潜力、全要素生产率效力,着力解决城乡、区域、所有制、产业等结构性问题。要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加大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结合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重大项目。要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方位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环境。牢固树立给企业办事就是给发展加油的理念,把企业的事当成政府自己的事来办,让“办事不求人”尽快成为甘肃的一张名片。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决攻克最后贫困堡垒,撕掉“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

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举措持续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对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县和村实行挂牌督战。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两通”交通脱贫攻坚兜底性任务。我们要横下一条心,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啃下“最硬的骨头”,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高质量完成“3+1”查漏补缺。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继续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消除责任、政策、工作落实中的盲点和死角,确保各项任务清零达标。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加快补齐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短板。强化县、乡、村医疗能力培训和村卫生室作用发挥。做好危改工作动态监测,及时改造新增危房。加大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后续帮扶力度,完善大型安置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充分保障水源稳定和水质改善。彻底整改中央专项巡视、国家考核、各类督查检查以及暗访反馈问题。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救助机制,对贫困人口、脱贫人口进行动态管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持续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引进更多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实施合作社带头人“万人培训计划”,提升合作社带贫能力。继续办好扶贫车间。加强到户产业扶持资金监管,确保精准规范使用。

全面接受国家普查。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做好迎接普查工作,清理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档案资料,做实做细各项基础性工作,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以脱真贫、真脱贫的实际成效迎接“国考”,确保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统筹衔接乡村振兴。坚决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生猪生产,保障优质化多样化农产品供给。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协同推进“五个振兴”。优化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一带五区”产业布局,着力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戈壁生态农业,打造“甘味”知名农产品系列品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支持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良种良法工程,加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三大革命”和“六大行动”,全面清理城乡卫生死角,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做好村庄风貌规划改造,让千里陇原成为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陇上家园。

(二)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巩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势头

突出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标,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奏好甘肃乐章。统筹推进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突出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保护治理两大重点,开展玛曲沙化退化草原巩固治理工程,加大黄河支流的生态保护力度,强化祁连山水源涵养保护,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紧盯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和尾矿库4类污染源,稳步推进重点治理项目,实施河道、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统筹加强黄河流域防洪治理和城市防汛工作。

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抓好“四屏一廊”建设,实施祁连山、渭河源区、“两江一水”等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治理规划。积极推进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加快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广“八步沙”治沙造林经验,研究制定河西走廊重点沙化区域生态保护治理项目规划,扩大甘肃国家防沙治沙示范区范围,抓好民勤生态建设示范区和河西走廊防风固沙带建设。大力运用科技手段,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二期、三北防护林五期、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

综合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抓好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等重点污染源治理。实施“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完成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省级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加快推进重点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提标改造,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治理,开展涉镉等重金属污染企业排查整治。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公共机构率先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完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巩固深化河(湖)长制,推行实施林长制。强化“三线一单”源头管控,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实施河湖监测监控、水资源监测预警、水土保持和重大工程监测监控、水安全风险监管、智慧水利建设等能力提升工程。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应用,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开展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抓好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立改废工作。推动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水平。巩固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认真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组织开展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工作。

(三)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努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

大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聚焦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煤炭建材、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三化”改造,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广应用智能数控设备、传感识别技术等先进装备与管控技术,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的综合集成应用。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做精做特各类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重点以三大炼厂、华天电子、兰石集团、中车集团、方大炭素、中科院近物所等为龙头,加快打造一批精细化工、集成电路、石化通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炭素新材料、碳离子治疗装置等特色产业集群。支持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白银公司等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一批“单打冠军”型的龙头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健康人居,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

着力实施十大生态产业带动性工程。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基金投放,全面落实领导包抓责任制,确保十大生态产业总体增速和专项产业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或单项增加值增速。坚持能源清洁化、电力绿色化方向,推进“水火油气风光核”丝绸之路现代能源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平凉煤电化冶“双千亿”产业基地建设,争取建设玉门石油储备库。加大电力外送与消纳,争取青豫直流工程甘肃新能源配套电源工程年底建成投运,推进酒泉至湖南直流配套风光电项目、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加快推进陇东煤炭生产基地建设,争取甘肃煤炭交易中心建成投入运营。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加快大景区建设步伐,实施好“读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建成26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办好首届“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支持甘南承办全国乡村旅游暨民宿大会。实施中医药产业绿色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抓好河西国家级制种高地建设。加快中国—以色列(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建设。持续推动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抓好张掖和平凉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编制实施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核产业园建设。持续推动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争创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全力促进创新发展。加快兰白国家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建设,打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工作站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甘肃研究院,争取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推进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建设,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融合互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推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高水平应用。实行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来抓,完善表彰激励、收入分配、知识产权收益等制度,让广大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会同中国科学院推进落实国家对西部地区科技人才有关政策支持和改革试点工作。本着鼓励创新和包容审慎原则,想方设法为企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条件。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大力推进政策创新突破,主动兑现奖励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激发创新创业创造的动力源泉。

(四)深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红利,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支持兰州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鼓励兰州新区在体制、机制、政策上先行快试,建立一套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现代城市管理新体系。用好用活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降低要素成本,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培育壮大绿色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大数据等优势主导产业,建设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产业集群。加快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

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优先推进交通路网、生态绿化、保障住房、医院学校等基础性工程,引导集聚一批高端科技、教育、文旅、康养等项目和企业。着力实施《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景区内外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丝绸之路文化制高点、国家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甘肃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整体谋划河西走廊区域发展,积极打造绿色生态走廊、特色产业走廊、文化风情走廊、美丽丝路走廊。谋划推进酒泉、嘉峪关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陇东能源基地、天水先进制造基地、金昌镍铜钴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转型发展。深化推动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以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放宽省会城市落户条件,全面放开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实现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全面落实因城施策调控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危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支持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有序开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协同发展。进一步释放农村市场和乡村旅游消费潜力,推进老旧家用汽车、家电、公交车等报废更新升级,支持养老、家政、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发展,加大夜间经济、节假日消费宣传推介力度,逐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等城镇居民收入,有效释放消费潜力。

(五)实施重大项目突破行动,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银西铁路、中兰客专、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酒泉至额济纳铁路酒泉至东风段、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推动兰州至合作铁路复工,开工建设中川机场三期、平凉至庆阳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做好武威、平凉、临夏机场和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天水至陇南铁路、中卫至平凉铁路和嘉策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国家同意开展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武威至张掖段前期工作。加快实施10条国家高速公路、20条省级高速公路和45条普通国省道项目及旅游公路建设。

推进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坚持“深度节水、极限节水”原则,按照“河西控水、南部保水、陇东调水、陇中优水”思路,保供水、抓节水、优配水、增绿水、防洪水,出台实施水安全保障规划,有效缓解我省千百年来严重受困干旱缺水问题。推进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及城乡供水配套、古浪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调蓄供水等重点工程建设。做好白龙江引水、引哈济党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立项实施。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改造提升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支持武威市建设国家节水行动试点市。积极推进盐碱地治理。

加快建设“数字甘肃”。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共建共享、示范带动,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强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地级市城区5G基站全覆盖。推动区块链产业布局和产业变革,加快拓展区块链在有色金属、文化旅游、通道物流、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提高信息惠民水平,加快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大力推行“智慧政务”,健全统一政务外网平台,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安全可靠的数据服务,提高政务服务便捷化水平。

(六)协同高效推进全面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微观主体活力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制定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扩大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支持华龙证券、金川公司等具备条件企业首发上市。加快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鼓励非公有制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十大生态产业和有色冶金、煤炭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行业,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事业领域,投资组建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强政策集成落实,放大政策支持效应。继续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确保无争议欠款应偿尽偿,再解决一批涉企历史遗留问题。积极组织“金政企”对接活动,加大“银税互动”力度,持续解决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用活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以商标、专利、科研成果等知识产权抵押融资,不断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四百机制”,大力推行“不来即享”“项目管家”服务,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创新收益和人身安全,激发持续创新和长期投资的激情。

 深化降本增效改革。持续降低用能用地用工、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政策享受的精准度,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实质性下降。推进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继续对大数据、新能源供暖给予电价政策支持,全部放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保障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着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持续清理压减行政许可事项,整治各类变相审批。进一步简化项目投资、企业开办、工程建设审批办理环节和流程,全面推行重大项目团队化帮办代办服务。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加快实现医保、社保、公积金等高频事项“一网通办”。全面推行政务大厅企业开办“一站式办理”。建立完善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加大第三方评估力度,让企业和群众为营商环境打分。

积极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抓好城镇燃气配气价格改革。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完善拓展“三变”改革。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育和造就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严格执行“零基预算”,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基础上,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确保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落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工作任务。

(七)放大“一带一路”机遇优势,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提升开放联动效应。围绕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全面做好“巩固东连、向西为主、深耕南向、促进北拓”的文章。加强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尼泊尔等国家的合作对接,深挖中西亚、中东欧、东南亚市场潜力,扩大对外开放纵深空间。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持续推进陆港、空港建设和兰州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争取兰州列入全国多式联运综合体试点城市、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一带一路”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提升国际货运班列运营水平,推动国际航空货运常态化。着力发展口岸经济,做热商贸物流,做实口岸加工,做优跨境服务,提升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运营水平。

推进对外经贸高质量发展。立足我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通道枢纽、文化旅游、中医药、农产品等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发展出口靶向型产品和导向性产业。积极推进申报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兰州新区、5个国家级经开区、2个国家级高新区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开放平台为重点,加快培育各类外贸集聚区。推进国际邮件互换局建设,促进跨境快件业务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兰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海外甘肃特色商品展销中心市场化运营,鼓励建设境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发挥重大节会平台带动作用,把“一会一节”、公祭伏羲大典、药博会、兰洽会办得更加精彩务实。落实与兄弟省区市签署的合作协议,提升区域协作发展水平。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文化、教育、旅游、科技、体育等交流与合作,争取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纳入敦煌议题,办好第8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外交部甘肃全球推介活动和皇甫谧针灸文化暨崆峒养生文化寻根问祖大会。大力开展国内外精准招商,加大对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支持力度,不折不扣兑现落实各项奖励政策,办好“民企陇上行”活动,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八)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更好解决群众关心的忧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优先做好就业工作。构建扩大就业良性机制,提升就业优先政策效能,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贫困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继续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和技能提升“展翅行动”,促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万人以上。实施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次以上。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培育扶持“陇原妹”等特色劳务品牌。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规范引导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有效解决“城镇挤”“上学难、上学贵”“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实施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厕所革命”行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部省合作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推动培黎职业学院建成招生。切实减轻中小学校及教师的非教学负担。

推进“健康甘肃”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重点传染病防控水平。加大县级医院影像、心电、病理、检验等区域医学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电子健康卡普及推广,为公众提供一体化电子健康管理服务。搭建医养结合省级监测平台,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精准化健康服务。强化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工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提高文化体育服务水平。深入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全面提升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水平,依托敦煌研究院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创新研究中心,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组建敦煌艺术学院。实施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保护利用行动计划,加强红色资源挖掘和文物保护,推进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深入推进“智慧广电”工程建设,搭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省级监管平台,实现甘肃卫视高清节目上星传输。建设一批乡镇、社区体育健身中心、笼式足球场、健身步道,实现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加快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全国医保信息化试点省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关注解决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规范化水平。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今年,全省财政收支压力空前,各级政府一定要真正树立过紧日子过苦日子的思想,务必确保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厉行节约,压缩“三公”经费,把节省下来的财政资金更多用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企业和群众过好日子。我们从群众最急需、最盼望的事情入手,办好10件民生实事:深度贫困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温暖工程;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电梯改造工程;支持1万名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农村妇女“两癌”检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托养补贴和助盲就业脱贫;乡镇和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工程;全面推行居民电子健康卡;全面推行“二维码”门牌上墙。

(九)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深入推进“平安甘肃”建设,保持扫黑除恶、打击网络电信诈骗和禁毒斗争强大攻势。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业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基层防灾减灾应急队伍建设,提高监测预警预防风险能力,坚决防范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全面推行“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应用,着力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加快市域治理现代化,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促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沉,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明显遏制家庭邻里矛盾引发的恶性死人伤人事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村民议事、村民理财、村务监督、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发挥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支持兰州等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持续开展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百场万人”下基层大宣讲活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一廊一区一带”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各区域联创共建机制。支持东乡、天祝、肃北3个自治县办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新要求,我们将切实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做到强魂固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工作重要嘱托,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着力完善治理体系。承接落实好中央关于完善政府治理的各项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体制机制和规则办法。以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在发展中实现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 

以法治建设为保障,提升依法履职能力。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做好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的综合影响评估。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增强善谋实干本领。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涵养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提高研究政策、把握机遇能力。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干部的重要尺度,切实增强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的本领。全面推动政府工作提质增效,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倡导“一线工作法”,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多谋实事、多下实功,确保工作落实取得最大整体效果。

以廉洁从政为底线,永葆清廉政治本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真正把主体责任落细落小落实。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今天的甘肃,越来越积累了蓄势待发的后劲力量,越来越展现出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解放思想、埋头苦干,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推荐名单

内蒙古金海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金海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伊利集团总部下设全资子公司,是集国际先进设备、先进工艺于一体的现代化全球奶粉样板工厂。公司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关于“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嘱托,坚持伊利即品质的信条,确保为消费者生产100%安全、100%健康的乳制品,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之路。疫情期间,全力确保“宝宝口粮”不断档,日产能突破历史记录,实现20%提升。为帮扶村村民送文化、送健康,收购农民种植的青贮,为村民创收100万元,助力帮扶村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创“微创新”课题小组,编制管理及程序文件,累计产出合理化建议1000余份,仅2021年就实现降本增效近2800万元。2016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2021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

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重要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基地之一,产品以面向中高端应用市场为主。十多年来公司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持续改进稀土永磁材料的工艺与装备,追求产品高磁特性和质量高稳定性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应用领域由国内中低端市场向国际高端市场的战略转变。随着产品结构的逐渐转型和升级,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也在稳定增长,2021年实现产值16亿元,销售收入16.7亿元,缴纳税款1629.7万元。近年来,为适应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的需求,公司进一步增加投资3.8亿元,通过设备升级、厂房改造等进一步提升产能,达成年产12000吨烧结钕铁硼的目标,逐步实现高性能磁钢产品的高效化、绿色化、高质量制造。2019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

内蒙古北峰岭粮油有限公司

内蒙古北峰岭粮油有限公司(原内蒙古北峰岭面粉加工有限公司)是国家小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的承建单位,自有经国家认证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种植基地6万亩,主营农副产品深加工。2015年,公司牵头联合20多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打造内蒙古北峰岭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整合耕地30万亩,成功构建了一个从品种选择、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联合体。公司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与科右前旗归流河镇齐心嘎查、北民河村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通过订单种植、溢价收购、危房改造、走访慰问等形式,帮助两村共52户村民建档立卡,使贫困户实现脱贫。公司还对村中困难家庭子女求学进行捐助,承诺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每年组织员工到齐心嘎查走访慰问,先后捐资捐物5万余元。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2021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

内蒙古瑞达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内蒙古瑞达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戈壁荒滩上投资建厂,历经十余年发展,始终以做强实体经济为初心。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职工收入增幅连续四年超过8%。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加大安全环保设施投入,近三年累计投入超2000万元,企业安全生产超5400天。积极引导职工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和在产业链完善方面进行探索实践,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并先后引进多家下游产业链客户,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近两年税收贡献超1亿元。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积极践行,不断完善职工晋升体系,通过学历提升激励等方式促使员工的基础素质有效提升,将敢于担当、有事业心的职工培养成为中坚骨干。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使命和愿景在职工中得以贯彻,在企业中形成了争先创先的工作氛围。2019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

内蒙古华电辉腾锡勒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内蒙古华电辉腾锡勒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是中国华电集团首家风电企业,主要从事风力发电项目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发、风电供热项目开发,电力生产及销售,风电场太阳能电场及供热技术咨询、服务及培训。截至目前,公司风电机装机容量575兆瓦,光伏20兆瓦,供热机组17.28兆瓦,拥有员工290人。公司在2015年至2021年间,共节约标煤1132.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20.83万吨、二氧化硫85.08万吨、氮氧化物42.38万吨、粉尘769.91万吨。公司多年的发展建设对于缓解内蒙古地区电力和能源运输压力,优化能源结构和电网结构,实现减少碳排放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绿水青山内蒙古”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2021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推荐名单

巩学峰,男,汉族,中共党员,呼和浩特市世洁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运输车队危险品车辆驾驶员。

巩学峰自参加工作以来,他驾车行驶上百万公里,执行工作任务往返近2万趟,实现10余年零事故,始终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每到出车前都会对待发车辆进行细致检查,坚决杜绝“带病”出车。行车过程中也绝不松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观察路况,以此规避风险、遏制事故。回场后对车辆再次进行全方面细致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绝不拖延,有效保证自己的责任车辆时刻保持良好状况。业余时间他常与同事分享驾驶经验、讨论车辆知识、学习行业先进,不断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强化工作合力。凭借多年从业经验,在2021年1月的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孔德礼,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炼铁二部4#高炉炉前大班长,高级技师。

孔德礼入职包钢炼铁厂至今,先后在3号高炉、6号高炉、4号高炉从事炉前工作,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技术论文3篇,创建首个内蒙古自治区炉前劳模创新工作室。根据高炉不同时期的炉前工作特点,他先后编写了《炉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炉前出铁操作指导书》等6份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有效指导出铁全过程管控,稳定打泥量等,为炉况稳定顺行奠定了基础。其总结的《一种高炉液压泥炮事故状态堵铁口装置》和《高炉更换大套拔取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他带领团队立足高炉生产开展炉前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实施技术改造,解决生产工艺技术难题,近年来,共完成员工自主改善100余项,节约费用500余万元,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18年获全国技术能手;202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锋,男,汉族,中共党员,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伊敏电厂检修部电气专业电机班班长,高级工程师,技师。

李锋参加工作以来,全身心投入到电气检修工作中,刻苦钻研本岗位理论知识和各项操作技能。共有4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设计制作的“一期发电机转子集电环拆卸专用工具”,有效降低了发电机转子更换集电环时的工作量,该项技术属首创,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其创新研发的三期机组凝结水泵电机加装平衡盘,因投资成本降低,节约资金208万元,改造后三期机组凝结水泵单耗由原来的0.21%降低到0.15%,大幅降低厂用电率。主持改进的一期发电机内冷水反冲洗管路获实用新型专利,不仅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冷水反冲洗管路不能与增容后的发电机供、回水管路配合的技术难题,而且可在机组检修时大幅度节省管路冲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018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田野,男,汉族,内蒙古京科发电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电气主管,高级工程师。

田野自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负责公司大型设备调试、技术改造工作,先后在烟气监控子站安装、AVC自动电压调节装置安装及调试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他主动承担技术攻关工作,组建QC小组,研究公司AGC投运后机组实际负荷和上传调度的负荷信号不一致、影响机组AGC调节品质问题,最终实行了机组负荷同源的目的,大幅提高了AGC调节品质。2015年他与关口表、互感器厂家进行频繁技术交流,决定采用小量程高精度新型关口表,并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误差小,启动电流小,满足公司特殊运行方式的计量准确性。经与电网协商,将公司的外购电量计量点改在线路关口,利用反向计量进行贸易结算,每年可为公司节省资金10万元。2020年,他提出的《一种抑制空冷系统变频器谐波的接线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徐吉明,男,汉族,中共党员,通辽市第五中学教师,高级教师。

徐吉明从教25年,从事班主任工作22年,专研考纲和教学大纲,归纳和总结出“六步循环数学教学法”,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所带的班级2次被评为自治区先进班集体,培养的学生高考成绩600分以上100多人,重点大学300多人,有近30人考入清北、港大,高考升重率达90%以上。多次在通辽市和自治区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堂精彩丰富的展示课,并在课后与老师们就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师技能、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地交流,多次送教下乡。正是他对于每一名学生的耐心、付出和关爱,使培优转差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得到学生、家长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赞扬。先后荣获自治区第七批“草原英才”、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2017年自治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房延军,男,满族,敖汉旗中远供暖有限责任公司投诉与维修站站长。

房延军被广大用户称为“维权的使者”,被公司领导称为“维修的尖兵”。中远供暖公司供热面积达600万平方米,涉及4.85万户、4000多个门面的12万多人。点多面广线长问题多,在维修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他始终冲在维修回访第一线,同工友们一道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为居民送温暖的事业上,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据粗略统计,13年间,他共加班300多天,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超8小时。他用“说一句温暖的话语,想一个温暖的办法,创一番温暖的业绩”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心和用户的心连在一起,感动得居民拉着他的手说:“你来了,我们的心就暖和了”。他和工友们的出色工作,赢得了社会的一致认可,也赢得了公司两个“明显减少”的喜人局面。201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余宝霞,女,朝鲜族,苏尼特左旗第二中学教师,高级教师。

余宝霞从教38年来,始终践行教书育人的初心,用微薄之力资助了10名贫困学生,课外无偿为家庭困难学生补习功课;她特别关心单亲和特殊家庭学生,不仅为他们送衣物和学习用品,生活中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2018年至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开拓杯”英语作文大赛连续四年获得个人组织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2019年至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英语作文大赛连续三年获优秀教师指导一等奖。她主动承担起培养年轻教师的任务,为学校培养了多名英语教学骨干,并对《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自治区课题进行研究。自2020年疫情防控至今,主动承担疫情防控讲解员职责,编写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宣传单。她加入旗劳模宣讲团,授课有趣、生动、深刻,使各单位教职工受益匪浅。201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任有平,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绿康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蔬菜基地技术员,农艺师,技师。

任有平从事农业种植32年,2015年被绿康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聘为技术员。8年来,帮助培训98名贫困户和农民工种植有机蔬菜,为了让他们学到种植技术,他“舍小家,为大家”放弃自家蔬菜大棚。为了更好地帮助当地的农民掌握种植技术,他将多年积累的经验编写成《标准化日光温室技术实用手册》,免费发放给当地农民5000多册,研发有机蔬菜八项集成技术、九项病虫害技术,研发有机肥发酵技术,使蔬菜产量增高,口感更好。他每月进田间实践指导30次,帮助贫困户每亩地增收1万多元,使贫困户和下岗职工每年收入稳定在2万元以上。在他引领下,广大农户改变了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方式,至今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余亩,全部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生产。2011年获“全区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201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高四祥,男,蒙古族,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会计师。

高四祥带领管理团队在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中支出4.84亿元。2020年公司捐资1535万元用于国内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捐资5000万元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新建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为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号召,公司吸纳当地及周边居民1000多人到企业就业。公司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943万元,深入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通过“企业+村集体+特色项目”的帮扶模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助力脱贫致富。从任职公司总裁以来,在矿区生态建设方面,2017年至今投入资金3.6亿元,完成复垦绿化面积达1372公顷。公司一座煤矿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三座煤矿被评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在安全方面,2017年至今投入4.8亿元,公司五年保持安全无事故。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0项,2021年公司两座煤矿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姜杰,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信息化科科长,高级工程师。

姜杰2005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灌区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工作。他坚持技术创新为生产管理服务的理念,和团队通过自行勘测、优化设计并组织建设灌区行业专网,覆盖灌区1.8万平方公里,实现了全系统网络统一接入、统一管理;建成1500余处信息自动采集点,提高了水情自动测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灌区供排水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和水资源时空调配能力,大幅降低了基层职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运行成本,为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加快灌区现代化建设进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获得知识产权共计10项,主(参)编地方标准7项,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奖励共计18次。2020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批“草原英才”;2020年获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张彦敏,女,汉族,乌海市西部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炼焦车间乙班换向工。

张彦敏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焦化行业工作,先后在多家企业担任岗位主操。2010年进入西部煤化工参加1号、2号炉烘炉工作,始终坚持工作在第一线,从测温工到换向工都能做到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组成员,与内蒙古工业大学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研发了一种加快焦炭成熟的炼焦炉实用新型装置。在疫情期间,她主动承担起每个岗位的消毒工作,协助公司处置生活废物15吨,其中涉及疫情医疗废物0.7吨。同时,带领公司技术团队成员共同研发出高效回收粗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皮带长廊高效吸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团队成员自主研发了锅炉自动控制气压预警系统,均已申请专利。202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阿木尔巴图,男,蒙古族,中共党员,内蒙古额济纳旗庆华马克那林苏海特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煤场管理员。

阿木尔巴图下岗后到庆华马克公司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一名基层普通员工成长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他工作在地处沙漠腹地的额济纳旗策克口岸,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所在煤场车流量大,高峰时从蒙古国边检站放行的运煤车辆多达260余辆,每六分钟就有1辆大型载重车进出、装卸,他紧盯每一辆煤车,观察、鉴别、记录,维持车流秩序,保证运行安全。每当遇到突发情况,充分利用自己蒙汉语兼通的优势,帮助冲突双方沟通、调解,化解矛盾,并劝导蒙古国司机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在避免发生重大矛盾纠纷的同时,不仅为煤场安全有序运行提供了保障,也为口岸企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朱晓娟,女,蒙古族,中共党员,内蒙古艺术学院教师,教授。

朱晓娟从教30年来,一直致力于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发展,潜心教学与研究,追求高品质教学,用执着的艺术追求谱写着艺术人生。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加课,始终将“德高艺美”的追求渗透在教学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始终,不仅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突出,还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行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吸收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民族声乐教育发展的规律,努力追求用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先后培养出2名博士生,近40余名研究生,200多名本科生,所教学生在全国、自治区重大声乐比赛中斩获多个奖项,为自治区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201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202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徐万松,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内蒙古艺术学院新校区项目部安全负责人、项目书记,政工师,中级工。

徐万松始终把“安全生产”铭记于心,根据项目施工要求,完善了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农民工安全督察队,结合“行为安全之星”月度评比活动,激励职工参与安全生产,及时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营造出“让人人争当安全员”的良好氛围。为了杜绝出现“安全管理真空”现象,他每天召开安全晨会,对当日施工作业中的危险点进行再交底、再提醒,把“安全生产重于一切”的理念深植人心;开设农民工夜校,义务为农民工放映安全教育片及红色电影;积极联系医疗机构连续多年为农民工友免费进行义诊。牵头成立创新工作室及质量管理QC小组,先后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与省部级奖项,其个人还参编了《内蒙古自治区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图集》。201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韩吉雨,男,满族,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事业部原奶质量技术负责人,畜牧师,中级工。

韩吉雨从事奶牛养殖技术研究和服务工作,深耕奶业10余年,扎根奶源基地,针对养殖问题开展攻关与技术推广。2014年创建并推广奶牛营养评估技术体系,帮助养殖户增收超50多亿元,2020年获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他深入云、贵、川等偏远地区牧场,带动奶源区域全面发展,常年推行绿色低碳种养殖,建立《全株玉米青贮质量评估标准》,从“种-管-用”全链条集成优质全株青贮技术,降低青贮成本25%以上,实现种养一体化牧场206座,总流转土地61.12万亩。先后独立主持科技项目4项;发表论文12篇;主导制定地方标准7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转化出国内第一款原生DHA纯牛奶产品,获评自治区科学进步奖等奖项。202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被选树为内蒙古自治区北疆工匠;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徐亮,男,蒙古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分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业务主管。

徐亮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营业一线,从普通营业员到营业厅店长,月均服务1500余客户办理业务,勤恳敬业,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他率先在全区创立了营业厅“三三制”排班制度、营业厅日常工作“8步法”等标准化客户服务流程,全面激活营业厅活力,2020年全区营业厅服务满意度指标提升7个百分点,达到99.8%,成为全区营业厅的服务典范。在做好基础服务工作的同时,营业厅的业绩更是节节提升,同事亲切地称他为“翻番店长”。2013年他将所负责的小型营业厅终端月销量翻了两番,成为全区小型厅终端月销量冠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兴安路营业厅作为所在区域最大的营业厅,三年间他带领团队,将营业厅收入从2017年的385万元,提升至2020年的894万元,一举成为内蒙古联通全区标杆营业厅,成为全国各省兄弟单位同事争相学习的榜样。201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李继强,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分公司修试管理二处技术室主任、二级技能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李继强1994年参加工作,在基层一线高压试验岗位上工作20余年,“诊断”60余座变电站,累计消除各类缺陷4000项,为确保公司电网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作为现场总协调人,组织完成威俊变18支500kV套管的更换、试验、设备启动送电工作,得到公司嘉奖。2008年至2014年期间连续参加4届公司技能大赛,均荣膺前三甲。他在国内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个人参与完成的创新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从2008年至今,他多次参与内蒙古电力公司培训、考评工作,为公司员工整体技能的提升作出了贡献。2015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被评为全区技术能手;2021年被评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百名电力工匠”。

刘雪平,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车站古城湾站调车长,中级工。

刘雪平1995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制动员、连接员、现任古城湾站乙班调车长,无论角色怎样变化,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时时处处作职工群众的表率,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2019年5月,唐呼线扩能改造完成,古城湾站作为集团公司万吨编组作业站,调车作业量一下翻了好几倍。他提炼出“三确认三进入”调车接管法,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自告奋勇,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主动参加车站防疫工作,利用工余和休班时间承担车站公共场所消毒的工作。工作中他关注细节,积极防控各类安全问题,带领古城湾站乙班多次获得年度优秀班组的荣誉。2021年获火车头奖章。

杨亚军,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分行运行管理部副经理,助理经济师。

杨亚军参加工作30年来,甘于奉献,执着敬业。他1987年首次参加全盟业务技术比赛就获得清点硬币单项第三名,此后他将练习项目逐步增加到机器点钞、单指单张、多指多张、大把抓、微机录入,各项业务全面发展,练就了一套高超的点钞技艺,逐渐从一名初入岗位的出纳柜员,成长为一名技能精湛的“大行工匠”,用朴实羸得了客户信赖。他多次代表工商银行参加自治区举办的金融职工业务技能大赛,并斩获冠军。在诸多的荣誉背后,不为人知的是杨亚军带有腿部残疾,但他却从来没有因为身体的不便而影响对工作的热爱。2014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入选中国工商银行首届“大行工匠”。

王浩华,男,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分公司航务保障部管制分队队长。

王浩华在内蒙古包头机场一线空管岗位上已经坚守了16年,在管制工作中养成了严谨、律己的工作作风,从未发生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并在多次处理空中特情中发挥出色、处置得当,有利保障了飞行安全。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在2019年自治区机场空管员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全能第一的好成绩,并两次获评自治区级技术能手。作为ATS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自主研发和制作的多项发明和创新成功地解决多个困扰一线管制员的困难,获得了机场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多项创新奖项,部分发明还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作为集团管制教员,每年负责多批次管制员复训教学,曾奋战数周完成了内蒙古地区迄今最大规模的管制员执照考试的技术保障。2019年被评为全区青年岗位能手;202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被评为全区技术能手。

阿拉腾达来,男,蒙古族,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高级研究员。

阿拉腾达来作为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带领全国50个团队育成10个专用肉羊新品种,使全国肉羊良种覆盖率由不足50%提升至85%。他研发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340余项,制定国家及地方标准180余项,研发成果在全国22个省市区集中集聚开展落地转化和大面积推广,为我国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构建了现代草地畜牧业生产技术模式,在推动自治区乃至全国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国内率先研发了“八统一”奶牛养殖技术模式及“1+2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牛群饲养管理现状诊断”技术模式,持续10余年在奶牛标准化养殖中主推以上技术模式,在自治区奶业规模化养殖水平由当初不到20%到目前的85%以上发展进程中作出了较大贡献。2003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留学归国人才;2011年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201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获自治区杰出人才奖。

孙乐之,男,汉族,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高级教师。

孙乐之从2017年开始利用一年半的时间,依托昆区劳模工作室,独立开发了一整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学数学游戏课程,目前这套课程已经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的特色之一。2018年底至今,他积极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研究室组织的2021年版新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了人教社教材编写委员会专家们的高度好评,由他参与编写的《四年级生本学材》已经正式出版。特别是在参加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组织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排名第一的好成绩,为自治区争得了荣誉。2017年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十三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课一等奖。

全国工人先锋号推荐名单

内蒙古TCL光电科技有限公司TV车间1线

内蒙古TCL光电科技有限公司TV车间生产1线团队2021年完成公司全年生产任务的37.2%,生产电视41.8万台,助力公司突破日产10216台、月产20万台的历史记录,在出色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保证了质量,实现了效率、质量两手抓。2021年,TV1线紧紧抓住“强化能力、乘势突破”的主题开展工作,不断强化班组管理水平,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发现生产中的异常问题,运用QC工具、剖析根本问题,提出改善措施,验证措施有效后,形成标准化作业文件,在车间内进行推广,提高员工生产意识,增强员工的生产责任心。2022年,总公司新品导入,一线员工流失,生产力不足,TV车间1线主动担责,迅速调整生产排班赴惠支援,解放总部生产力,践行改革、创新、当责、卓越的企业文化精神。2017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呼和浩特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第六公共汽车公司K1公交线路

K1公交线路隶属于呼和浩特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第六公共汽车公司,运行区间为公交六公司至火车东客站,线路里程26.7公里,是一条运行于城市中心区东西方向的标杆性线路。途径车管所、新华广场、内蒙古博物院、市政府等政治要地和繁华地区,拥有驾驶员61人和30部新能源纯电动车运营车辆。K1公交线路始终以营运、安全、服务为基石,全线驾驶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乘车环境。整条线路全年安全行驶里程192万公里,运送乘客432万余人次,未发生一起责任性事故,车辆清洁合格率98.6%,乘客满意度98.4%。2021年,K1公交线路率先在全线开展“与你同行”党建品牌示范线路建设,旨在以服务公众出行为己任,与广大市民温暖同行。2018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明拓集团铬业科技有限公司冶炼车间乙班

明拓集团铬业科技有限公司冶炼车间乙班成立于2012年3月,主要负责当班期间4台75000KVA的预热式矿热炉的正常运行。该班组自成立以来,每月考核指标均达到优秀值,月平均产量18500吨,设备生产作业率达到95%以上,备品备件消耗量最低,平均回收率达到90%以上;在技术创新方面,2019年班组提出经济原料入炉的生产建议被公司采纳后,为公司创造了近5千万元经济效益,提升了公司节约生产成本的能力。2020年为实现公司“提质降耗”目标,最大限度利用循环水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班组通过生产系统中对水系统的利用,摸索出节水用水经验,并反复进行调校实验,对冶炼过程中水冲渣工艺进行改造,提升了节水和节电能力,缩短了设备运转工作时间,为公司节约生产用水、用电成本近千万元,同时也为包头市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作出了突出贡献,真正达到“提质降耗、降本增效”的目的。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包头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管网运行部

包头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管网运行部是负责公司埋地管网安全运营的常设机构,通过对管网良好的维护保养、管网巡查、设施维护、应急抢险等,确保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持续的燃气供应。巡线人员每年需对近150个公司管网进行一次徒步燃气泄漏检测,及时排除隐患,保障安全供气。为了让燃气管网经过的居民了解燃气知识,管网运行部每年组织员工向居民耐心讲解天然气管道及附属设施保护知识,加强居民对天然气管道保护的意识。公司成立至今,未发生过任何燃气管网安全事故,管网运行部为公司的安全运营作出了突出贡献。管网运行部在2020年对管网巡检方式进行了创新,利用微信小程序平台开发了管网巡检系统,能够实时接收巡检数据,实现人员在线实时轨迹查看,该项目投入运行以来,为公司创造了有形收益1.8万元。201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酵氨化剂车间

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酵氨化剂车间主要是负责液氨的生产工作,致力于优化和调整工艺流程,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能耗、增加效益,提升工业产量。车间现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7名,注册安全工程师2名。现有特种作业人员104名,特种设备操作人员5名,100%持证上岗。2021年,尽管受能耗双控和疫情影响,发酵氨化剂车间工业总产值仍达到3.66426亿元,利润总额达401.49819万元。2022年1月份,车间完成产量9773吨,到2022年2月,车间已完成产量13988吨,较上月增涨了4215吨,煤炭消耗较上月下降了0.041吨,电力消耗下降了116kw.h,蒸汽消耗下降了0.25吨。此外,车间还积极组织员工培训,2021年完成各类安全培训95次,其中年度安全培训计划17次,新员工培训45次,外施工人员培训14次,警示教育培训学习12次,全年累计完成各类培训7335人次。201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科尔沁右翼中旗消防救援大队

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科尔沁右翼中旗消防救援大队成立于1972年,现有职工33人,各类消防车6辆,承担着全旗12个苏木镇、15613平方公里辖区的消防监督管理、火灾扑救和其它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年均处置各类灭火救援200余起,挽救财产损失1000余万元,确保全旗连续26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或有影响的火灾事故。根据地域特点,大队组建了“消防好来宝”宣传队,走社区、进校园,说唱消防故事、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年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达160余次,切实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为助力乡村振兴,大队制定了《灰烬掩埋管理制度》《柴(饲)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18项制度,改造农田灌溉用井,实现消防取水“两用机井”,覆盖全旗80%以上乡镇,解决了18万农牧民“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消防困境。获年度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内蒙古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保全车间

内蒙古玉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保全车间肩负着脱胚磨、刮刀离心机、立式冲击磨、碟式分离机、浓缩分离机、柞水机等设备的日常检修、运行维护、创新技改工作。公司自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围绕安全生产进行精密部署和细致策划,“人、机、物”专人专岗强化细化岗位责任分工,2009年至今安全生产事故为零。保全车间将淀粉车间GKH1600脱水机进料阀执行器由液压传动改为气动传动,解决了脱水机进料阀液压油缸经常漏油的顽疾,改善了脱水机作业环境,节省了油缸密封组件、油管、电磁阀、节流阀等配件的修理费用,减轻了脱水机进料时对转鼓和轴承造成的冲击,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为公司全年节约维修费用5000余万元,并在集团公司得以推广。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职工进行设备运行标准、安全知识、检修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为公司稳步向前注入不竭动力。201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国家税务总局巴林右旗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

巴林右旗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承担着全旗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各项纳税服务工作。近5年来,共组织税费入库43.09亿元,年均增长3.24%。其中,2021年共组织税费收入10.22亿元(代征工会经费633万元),同比增长17.2%,为幸福巴林右旗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财力保障。为更好解决服务纳税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第一分局扎实开展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暨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活动,设置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1个、党员先锋岗4个,严格落实11大类35项105条便民措施,并设置自助办税大厅1处,社区便民服务窗口3个,布设自助终端机16台,推行“最多跑一次”清单和“套餐式”服务。同时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累计结对帮扶贫困户46户,投入帮扶资金近5万元。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锡林郭勒盟羊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

锡林郭勒盟羊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和主力军,承担屠宰加工任务,连续三年年屠宰量超15万只,全年加工6000吨牛羊肉产品,种类达80多种。其中生产的苏尼特羔羊肉片、苏尼特羔羊脊骨段、苏尼特羔羊后腿肉片等6种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生产部还肩负公司科技攻关的重任,生产的生冷羊肉产品全部严格采用排酸工艺,生产过程全程恒温,并公开郑重承诺100%不注水、100%零添加、100%可追溯,使公司产品通过了HACCP、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清真食品、出口8项资质认证,生产的“吉羊羊”系列被评为“内蒙古名牌产品”“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自疫情发生后,公司生产部多次加班加点生产为疫区准备生活物资,接连为武汉、河南、二连、呼和浩特市准备价值183万余元的牛羊肉,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201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内蒙古福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剂车间

内蒙古福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剂车间是整个生产任务完成的关键部门,负责公司全部产品的入库任务。多年来,车间员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违规作业和人身险情以及设备障碍以上的事故。随着公司各种新产品、新工艺的引进,公司购置了先进的软双铝自动装盒机、激光打标机、透明膜裹包机等设备,这对于制剂车间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们围绕学习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制定了学习计划日程表,通过技能培训、岗位练兵,边学边干,使员工很快掌握了设备操作。目前,自动包装生产线趋向成熟,基本实现了制剂车间包装工序自动化,使公司药品复方鳖甲软肝片24片规格的效率提高了3倍、48片规格的包装效率提高了2.4倍,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气化车间运行二班

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气化车间运行二班的许多工艺改进、技术创新与合理化建议先后被运用到生产实际当中,尤其是对脱气槽和废水外排管线的两项技改,不仅优化了生产工艺,消除了安全隐患,解决了长期制约生产运行的困扰,而且在能量回收与环境保护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对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作出了很大贡献,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自公司开始投料生产至今,气化车间运行二班在设备、工艺、人员等各方面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在公司因外电网波动的多次“晃电”、停电事故中,气化车间运行二班以其突出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过硬的技术水平,保证了系统平稳、安全停车。班组内部推行打造“公司创新学习型班组”活动,带动全公司掀起了向“气化车间二班”学习的热潮。201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管理保洁组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管理保洁组承担着康巴什区61座公共卫生间日常维护、清扫保洁等工作。其中,45座卫生间设有家庭卫生间,配备大小坐便器、婴儿护理台和婴儿安全座椅;24座卫生间设有母婴室并放置了婴儿床;26座卫生间设有爱心驿站,配备长条椅、茶几、微波炉、饮水机、药箱等用品;增设10个卫生间管理室为学雷峰志愿者服务站,配备雨伞、水杯等物品,每座公共卫生间内张贴节水和禁止吸烟标语,树立了公共卫生间标准、设施、文化、管理、服务的品牌化。旅游旺季公共卫生间24小时免费开放,平均日服务游客达1000人次,不仅打开了卫生间方便之门,而且打开了城市的民心之门、文明之门。保洁组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全面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贡献力量。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锌品厂熔铸工段

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锌品厂熔铸工段所产“紫金”牌锌锭是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品牌,纯度高达99.995%,全部为国家最高标准的0号锌,工段各项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工段员工获得1项国家专利,2006年至今累计生产锌锭275.51万吨。工段工会小组维护职工权益,实施“文化育心、环境舒心、平台贴心、生活开心、节日暖心、公益热心”工程。每月开展一次建言献策金点子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职工合理化点子235条,其中金点子2条、银点子4条、铜点子7条、妙点子11条、好点子59条。实行班组长竞争上岗、岗位主辅分离,常态化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竞赛项目涉及焊工、叉车、天车、检修、机修、电葫芦、泵运转、泵类启停、设备维护、加料扒渣、自动化巡检11个工种。熔铸工段以“零伤害”为目标,开展“一季一主题、一月一行动”活动,实行安全技能可视化管理,让每名职工都具备风险隐患辨识排查能力。201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乌海凯洁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调度中心

乌海凯洁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调度中心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坚持安全关口前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成立应急抢险救援小组和兼职消防队伍,加强队伍培训和定期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及消防应急演练,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成立至今,调度中心未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深入用户生产一线检查安全用气情况,协调用户解决安全隐患。开展“服务标兵”“岗位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活动,为服务意识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调度中心开展信息化建设,建成了包括燃气营收系统、安检系统、呼叫中心、管网巡线系统、场站站控系统在内的多种业务管理系统,为公司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决策提供重要支撑。2013年被评为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2018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内蒙古金石镁业有限公司化产车间粗苯班组

内蒙古金石镁业有限公司化产车间粗苯班组负责公司粗苯、焦油等生产,班组以全员安全意识、全员质量意识为安全目标,以创一流工作、一流团队为工作目标,坚持班组安全建设,不断创新班组安全管理,各项安全考核指标领先,全年无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2021年,化产车间粗苯班组紧抓“以质量为中心,彻底消除浪费”这一主线,不断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了在罐区焦油罐脱水方法,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创收20余万元。在提高员工技能方面,组织开展粗苯工段技能提升训练、技能比赛等活动,切实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从设备技改创新着手,不仅在质量上实现大的突破,在人员工作效率上亦有较大的提升,出色地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为公司目标达成作出贡献。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教学团队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教学团队是一支从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中走出来的团队,也是一支国内医药院校医教研协同发展的优秀教学团队。团队提出了“手足并用教学法”,实现了“四优”工程,在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应用;主持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主编国内首部《数字骨科学》等专著8部,发表文章200余篇;研发了自治区首个、国内首台无遮挡骨科手术机器人AIOOR(All-In-One Robot),已获授权23项国家专利;获中国康复医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等殊荣。团队每年门诊量8万余次,手术3000余例,积极参与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医疗扶贫等活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边远农村牧区送医送药送健康100余次,组织全区大型手麻免费筛查和骨质疏松等义诊活动30余次,惠及3万余群众。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分公司陕坝通行费收费所

陕坝通行费收费所是G7高速公路临河起始的第一个收费所站,于2017年7月15日正式开通。自开通运营以来,该收费站重视企业管理、服务质量和品牌塑造,更好地服务过往司乘的安全便捷出行,树立了高速公路良好的窗口形象。所站实现微笑服务礼仪标准化培训“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微笑服务考核办法》《陕坝收费所绩效考核办法》,培养收费所“微笑之星”“礼仪之星”担任内训师,定期对所站职工开展微笑服务轮训工作,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和优质服务实现标准化。注重对职工的学习和培训工作,近3年完成6批次收费人员岗前培训,累计覆盖6个工种、2340名职工。在各类安全风险管控方面,隐患整改率达100%,收费所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库都尔森林工业有限公司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库都尔森林工业有限公司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着库都尔林区50.2万公顷生态功能区内的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的测报、防治、检疫、科研、生态监测等职能。以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和业务学习培训、技术交流、岗位练兵等活动,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级职业技能比赛,鼓励职工积极参与技术攻关、技术推广、发明创造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成立了自己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几年来发布成果近7项。通过创建活动,培养造就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工集体,为林区生态保护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年、2018年代表公司参加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职业技能比赛,分获团体第三名和第二名。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内蒙古航天红峡化工有限公司二车间称量组

内蒙古航天红峡化工有限公司二车间称量组主要承担多种战略战术导弹、商业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固体火箭发动机原材料的称量工作,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生产的首道工序、关键工序。多年来,班组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技术,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指导思想和自身需求,自主研发的原材料称量控制系统能够严格控制20余种原材料的加料顺序和加料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实现了推进剂原材料自动识别、智能识别、快速判定及数据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开发设计的异性桨叶解决了关键组分预混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可靠度;创新性自主设计的铝粉负压过筛设备和铝粉远控加料装置,改变了过去人员翻桶倒料的传统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班组安全。被评为年度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2018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2019年被评为中国质量信得过班组。

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锡盟风电基地建设项目组

锡盟风电基地建设项目组全体干部职工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北线”战略规划,落实北方公司新能源发展思路,弘扬蒙古马精神,浸润草原狼文化,高质量完成各项风电基地建设任务。着力解决制约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卡脖子”问题,重点解决设备、材料场内运输效率低的问题,有效推进风机吊装进度,打造了北方公司新能源基建项目示范工程。2020年7月9日,乌达莱项目历时3个月完成97台风机吊装,创造了华能陆上风机吊装新速度。9月份,阿旗175MW项目、200MW项目分别完成全部风机吊装任务,成为阿旗新能源外送项目首家和第二家完成风机吊装任务的单位。2021年项目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了基建转生产后安全基础落后的转变。设立两名技术带头人对接华北网调各项业务,完成3个场站数据质量整改,“两个细则”考核实现了从减少到获利的转变。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浩特综合维修段桑根达来线路工区

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浩特综合维修段桑根达来线路工区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辖区,是集通铁路、桑锡铁路、桑多铁路的交汇点,横穿浑善达克沙地,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承担着160公里铁路线、66组道岔的养护维修任务,连续26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工区提出了“一枕一量,五枕一测,每旬一检”的铁路养护方法,每月测量上万组数据,保证不漏一个病害、不留一处隐患,结合轨检车检测轨道波形动态,准确分析病害成因、制定整修方案,全面提升管内线路设备质量。2021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施工等各种因素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工区圆满完成大机捣固任务49公里,途卸石砟4112方,成段更换钢轨570米、轨枕4700余根,消灭安全隐患问题300余件,管内线路设备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变,轨道质数管理值核减分数创历史最低。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信贷管理处

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信贷管理处坚决落实党中央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部署。坚持制度、机制先行,高质量推动风险化解。建立起包括批量转让、债务重组等相关制度,严格流程操作,杜绝化解风险,坚持在风险化解中全力维护国有资产。党支部10名成员舍小家、为大家,走遍全国上百个地区摸排、深挖财产线索,最大程度维护国有资产。三年来,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0个、102亿元,分行不良贷款率由最高时的2.57%下降为2021年末的0.68%,大幅低于自治区银行同业平均水平。未雨绸缪,提前化解潜在大额风险。面对经济下行带来的部分领域大额潜在风险,坚持“想在前、做在先”,通过还款计划调整等降低近三年100多亿元的偿债压力,维护了自治区整体信用环境。充分发挥信贷管理综合统筹职能,主动研究采取差异化审核等措施,三年来累计向清洁能源等领域投放贷款1620亿元,有力地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务分公司呼和浩特机务保障部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务分公司呼和浩特机务保障部及时研判发展形势,强化责任落实、健全管控机制。制定了流程追溯机制、责任倒查机制以及多层级多维度的检查机制,通过对日常维修工作的细致梳理,归纳、总结、创新出“心”“望”“闻”“问”“切”“指”“互检”“监督”“提示”的“放心飞”标准检查9法,结合精品保障链条品牌,所形成的管理案例“防险到末端,让你放心飞”,在首都机场集团公司2020年度管理案例评审中获得平安机场类一等奖,为确保呼和浩特机场航班安全起降运行筑牢防线。2018年起,呼和浩特机务保障部从自制2个实训模拟平台起步,逐步建立、完善实训基地,相继完成机轮更换等10项基本技能实训、实操项目设置,同时开发标准培训课程,完成勤务、工具设备、航线维修等12个项目培训课件和除防冰标准流程的制作。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干部学校后勤部

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干部学校后勤部坚持服务于学校大局和教学培训工作,立足学校实际,注重细节管理,增强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师生安全文明意识,保持了校园安全生产“零事故”纪录,实现学校长期安全运行目标。餐饮方面,注重食品安全,食堂全员体检并持健康证上岗,菜品推陈出新,确保师生吃放心餐、满意餐。会务和住宿方面,秉承以服务师生为根本,积极做好室内外软硬件配套,确保环境整洁舒适,各类设施设备安全运行,多次得到培训和会议主办方的赞扬。科学规划建设副业基地,为师生提供绿色食材。不断提升学校处置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安保专业化水平。与属地消防部门共建,联合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活动。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2017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党支部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的部署要求和教育部党组织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自2018年获批成立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来,致力推进党建与教学科研对接,成效显著。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现了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零的突破。团队每周开展一次学术讨论班,邀请区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提升支部党员的科研水平。支部党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实现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的突破。在推进统编教材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积极主动作为,强化责任担当。2019年7月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扶贫部门是哪个单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